CN110197048B -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7048B
CN110197048B CN201910525204.XA CN201910525204A CN110197048B CN 110197048 B CN110197048 B CN 110197048B CN 201910525204 A CN201910525204 A CN 201910525204A CN 110197048 B CN110197048 B CN 1101970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area
fault
distribution network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52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7048A (zh
Inventor
郝建军
赵国伟
王强
赵锐
刘岩
施睿
武思茹
孙大亨
张琰
杨志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52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7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7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7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环境相关参数建立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走廊仿真模型;步骤2,根据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将走廊仿真模型划分为至少两段仿真线路,并根据预设线路距离和仿真线路,确定落雷故障区域;步骤3,根据雷电历史数据,确定落雷故障区域的雷电先导初始值,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雷电先导在每一个落雷故障区域时、走廊仿真模型中所有落雷故障区域的电场强度;步骤4,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生成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防雷措施。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配网线路防雷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网供电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乡建设发展,对配网供电可靠性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城乡配网逐步升级改造,老旧的裸导线逐渐改造为架空绝缘线路,受限于配网线路的经济性问题,防雷措施在配网中的应用较少,架空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十分严重,配网线路的防雷问题亟待解决。
而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根据配网所在地区的历史落雷密度进行差异防雷布置,并没有细致考虑整体环境,特别是城乡建筑环境,对整条线路杆塔雷害的影响,因此与实际杆塔遭受雷害的情况有一定差异。而且对于配网(架空)线路,更多的靠近城市近郊或相关村落区域,其雷害与主网有较大差异,因此,主网的差异化防雷措施对于配网线路的防雷也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结合配网线路所处的走廊环境,建立真实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整体环境的静电场分析,通过电场分布结果定量分析雷击不同区域的概率,并结合线路走廊的历史落雷密度,计算不同杆塔发生雷害跳闸事故的概率,确定需要配置防雷装置的杆塔,提高配网供电线路防雷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环境相关参数,并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建立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走廊仿真模型;步骤2,根据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将走廊仿真模型划分为至少两段仿真线路,并根据预设线路距离L和仿真线路,确定落雷故障区域Sa;步骤3,根据雷电检测系统统计的历史数据,确定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电先导初始值U0,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预设雷电先导高度、雷电先导初始值U0和预设边界条件,计算雷电先导在每一个落雷故障区域Sa时、走廊仿真模型中所有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步骤4,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并根据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和预设防雷成本,生成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防雷措施。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环境相关参数包括:地形高程,区域形状,地表等效曲率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建筑物分布情况,平均土壤电阻率和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具体包括:步骤41,根据环境相关参数中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判定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不存在建筑物时,统计雷电先导在第i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时,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电场强度大于或等于临界电场值Eref的第一区域面积Sij;步骤42,根据第一区域面积Sij和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历史落雷密度Tj,计算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j,其中,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21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22
式中,m为仿真线路的划分段数,Qij为雷电先导在第i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时,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时对应的雷击故障概率。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具体还包括:步骤43,根据环境相关参数中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判定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存在建筑物时,分别统计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不存在建筑物和存在建筑物两种情况下的、电场强度大于或等于临界电场值Eref的第二区域面积S′ij和第三区域面积S″ij;步骤44,根据第二区域面积Sij’、第三区域面积Sij”和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历史落雷密度Tj,计算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j,其中,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Pj=β×Tj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31
式中,β为建筑物修订系数。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临界电场值Eref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32
式中,R0为地表等效曲率半径,δ为空气相对密度。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雷电检测系统统计的雷电电流幅值I,确定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电先导初始值U0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31,根据历史数据,采用拟合算法,拟合计算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击概率P和雷电流幅值I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函数关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33
式中,P(>I)为雷电电流幅值大于预设电流阈值I的雷击概率,a、b为拟合系数,历史数据包括雷电数量、雷击时间、经纬度以及雷电流幅值;步骤32,选取雷击概率等于预设概率阈值的雷电电流幅值,记作中值电流Im,并根据中值电流Im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平均接地电阻Za,确定雷电先导初始值U0,其中,平均接地电阻Za由落雷故障区域Sa的平均土壤电阻率确定。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预设概率阈值的取值为50%。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预设边界条件为大地和外包空气边界为零电位。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预设雷电先导位于落雷故障区域Sa的正中心、且其铅锤高度为500米。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地形高程,区域形状和建筑物分布情况确定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考虑综合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情况、土壤电阻率等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分析整体区域的电场分布情况,通过整体区域电场分布的综合分析,进行雷击故障风险的评估,对实际地形情况雷害的评估更为细致准确。通过有建筑物存在时与空旷地区配网线路的电场比值,定量分析建筑物对配网线路的影响,对于走廊环境的配网线路防护措施的配置更为精细。
考虑配网主要是感应雷造成的,将历史落雷密度和幅值等效为一定电压值的雷电先导,然后通过仿真得到在雷电先导作用下、地面的电场分布,根据产生上行先导的电场幅值设置阈值,统计大于电场阈值的区域认为存在被雷击的概率,即结合历史落雷密度和实际地形电场分布,综合计算杆塔所在区域被雷击的概率,进一步确定杆塔可能发生雷害跳闸事故的概率,可以定量的更好的进行线路杆塔的雷害评估。通过雷害跳闸事故概率排序,可在综合经济性考虑配网的配置数量时,优先配置雷害事故概率高的杆塔,从而实现配网防雷措施的定量优化配置。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在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穿过建筑物的走廊仿真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同平均土壤电阻率的走廊仿真模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同地面倾斜角的走廊仿真模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复杂走廊仿真模型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走廊仿真模型分段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场强度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环境相关参数,并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建立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走廊仿真模型;其中,环境相关参数包括:地形高程,区域形状,地表等效曲率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建筑物分布情况,平均土壤电阻率和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具体地,在该步骤1中,为了提高走廊仿真模型的精确度,还需要搜集目标配网线路走廊中的线路参数,包括:每基杆塔坐标、杆塔高度、档距、绝缘金具型号、线路回路数、导线型号。
为了减少建立走廊仿真模型的工作量,设定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环境主要包括山地和平原两种,山地环境包括山坡、山谷、山麓;平原包括田地、河流、湖泊、乡镇和城市居民住宅区,其中,环境相关参数包括:地形高程(点),区域形状,地表等效曲率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建筑物分布情况,平均土壤电阻率和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对于穿过建筑物的目标配网线路走廊,以建筑物的实际尺寸为依据搭建相同比例的建筑物模型,根据目标配网线路走廊中建筑物分布情况以及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外部轮廓进行建模,如图2所示,其中,雷电先导201由悬空的圆柱体等效替代,两段配网线路202对称分布在雷电先导201两边,在矩形块地基203上对称位置分布着不同高度的建筑物204,以此来仿真模拟在雷电先导201形成时建筑物204对配网线路202周围空间电场畸变的影响。
对于不穿过建筑物的目标配网线路走廊,根据不同的平均土壤电阻率环境对整条线路进行区块划分,划分为田地、湖泊、河流、山体等。不同区块的属性主要由平均土壤电阻率和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决定,如图3所示,将不同平均土壤电阻率的材料对称分布在配网线路的两侧,并设置对应的相对介电常数,代表不同的土壤环境,如图3(a)所示,以对比分析雷电先导形成时不同平均土壤电阻率对配电线路周围电场畸变的影响。图3(b)是仿真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地形高程跨度较大、位于山区的目标配网线路走廊,在环境相关参数中设置地面倾斜角,地面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15°至60°,如图4所示,选取地面倾斜角为15°、30°、45°和60°四种。图4中用四个不同角度的楔形来代替具有不同地面倾斜角的地基,四支型号相同的杆塔两两对称分布在周边,雷电先导也由一个圆柱等效替代。
对于特征复杂的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直接对所提取的地形高程参数还原建模,完全还原所选线路走廊的地形轮廓,如图5所示,其中,所选的目标区块包含了山坡、山峰、山麓带、平川等地形特征。
步骤2,根据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将走廊仿真模型划分为m段仿真线路,m≥2,如图6所示,并根据预设线路距离L和划分为m段的仿真线路,确定m个落雷故障区域Sa,即,选取目标配网线路走廊两侧宽度为预设线路距离L的区域,记作落雷故障区域Sa,并统计每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区域面积Si,i=1,2,…,m,其中,环境相关参数中的地形高程,区域形状和建筑物分布情况确定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
进一步地,在建立走廊仿真模型设定预设雷电先导位于落雷故障区域Sa正中心且其铅锤高度为500米。
在进行落雷仿真时,预设边界条件为大地和外包空气边界为零电位。预设概率阈值的取值为50%。
步骤3,根据雷电检测系统统计的历史数据,确定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电先导初始值U0,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预设雷电先导高度、雷电先导初始值U0和预设边界条件,计算雷电先导在每一个落雷故障区域Sa时、走廊仿真模型中所有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给出了一种根据雷电检测系统统计的历史数据,确定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电先导初始值U0的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31,根据历史数据,采用拟合算法,拟合计算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击概率P和雷电流幅值I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函数关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71
式中,P(>I)为雷电电流幅值大于预设电流阈值I的雷击概率,a、b为拟合系数,历史数据包括雷电数量、雷击时间、经纬度以及雷电流幅值;
也就是说,通过雷电检测系统统计的历史数据,按区域和时间,统计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雷电数量和雷电流幅值I的大小,生成拟合曲线,确定雷击概率P和雷电流幅值I之间的函数关系。
步骤32,选取雷击概率等于预设概率阈值的雷电电流幅值,即通过拟合运算,获得雷击概率等于50%的雷电电流幅值,记作中值电流Im,并根据中值电流Im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平均接地电阻Za,确定雷电先导初始值U0,雷电先导初始值U0=Im×Za,其中,所述平均接地电阻Za由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所述平均土壤电阻率确定。
对于形状、结构规则的土地而言,比如长方形,设定其截面积为S,长度为L,平均土壤电阻率为ρ,则其平均接地电阻Za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81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落雷故障区域Sa内的整体土地形状和对应的平均土壤电阻率为ρ来计算平均接地电阻Za
步骤4,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并根据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和预设防雷成本,生成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防雷措施。
具体地,在进行落雷仿真时,将雷电先导依次设置于不同的落雷故障区域Sa,a=1,2,…,m,雷电先导每在一个落雷故障区域Sa,对整条走廊仿真模型中的全部落雷故障区域均会产生电场,当产生的电场数值大于或等于临界电场值Eref时,该区域存在被雷击的概率,可以得出相应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即可以得到雷电先导在每个落雷故障区域时,每个落雷区域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再对落雷故障特征参数进行求和,将和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序,结合预设防雷成本,如保护整条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n%,则选取排序后和值前n%的相应落雷故障区域作为保护区域,生成防雷措施,根据防雷措施,施加防雷保护。
由于落雷故障区域中的建筑物会对落雷起到屏蔽作用,因此,将落雷故障区域Sa分为包含建筑物和不包含建筑物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进一步地,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具体包括:
步骤41,根据环境相关参数中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判定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不存在建筑物时,统计雷电先导在第i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时,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电场强度大于或等于临界电场值Eref的第一区域面积Sij;式中,i=1,2,…,m,j=1,2,…,m。
步骤42,根据第一区域面积Sij和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历史落雷密度Tj,计算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j,其中,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91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92
式中,m为仿真线路的划分段数,Qij为雷电先导在第i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时、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时对应的雷击故障概率。
具体地,设定共有4(m=4)个落雷故障区域Sa,在不存在建筑物的情况下,计算第二个(j=2)落雷故障区域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2时,首先统计雷电先导依次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落雷故障区域内时,第二个落雷故障区域的第一区域面积S12、S22、S32和S42,进而,可以计算出对应的雷击故障概率Q12、Q22、Q32和Q42。再结合第二个落雷故障区域的历史落雷密度T2,即可计算出第二个落雷故障区域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2
进一步地,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具体还包括:
步骤43,根据环境相关参数中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判定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存在建筑物时,分别统计(模拟)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中不存在建筑物和存在建筑物两种情况下的、电场强度大于或等于临界电场值Eref的第二区域面积S′ij和第三区域面积S″ij
步骤44,根据第二区域面积S′ij、第三区域面积S″ij和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历史落雷密度Tj,计算第j个落雷故障区域Sa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j,其中,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Pj=β×Tj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93
式中,β为建筑物修订系数。
优选地,临界电场值Eref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893525140000094
式中,R0为地表等效曲率半径,δ为空气相对密度。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出不同落雷故障区域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再对计算出的每个落雷故障区域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进行求和,结合预设防雷成本,即可得出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防雷措施。
在仿真过程中,设定目标配网线路走廊一共120基杆塔,该条线路一共划分15个区段,为方便说明,每个区段均划分8基杆塔,电场强度仿真如图7所示,其中,图7(a)为电势仿真图,图7(b)为电场仿真图。通过本文所说明的方法,遍历计算雷电先导在每一个区段下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每一区块可得到15个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再通过累加算法,累加后的和值如表1所示。
表1
P<sub>1</sub> P<sub>2</sub> P<sub>3</sub> P<sub>4</sub> P<sub>5</sub> P<sub>6</sub> P<sub>7</sub> P<sub>8</sub>
0.79 0.34 0.12 0.43 0.54 0.34 0.37 0.76
P<sub>9</sub> P<sub>10</sub> P<sub>11</sub> P<sub>12</sub> P<sub>13</sub> P<sub>14</sub> P<sub>15</sub>
0.67 0.56 0.38 0.5 0.87 0.34 0.77
再将和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若设定防雷保护规划的成本(预设防雷成本)控制在保护全线段的40%,则对落雷密度排序中的前6区段的杆塔进行加装相应防雷保护措施。通过计算,得到表1所示的每一区段的落雷故障概率值。根据排序,第13区段、第1区段、第15区段、第8区段、第9区段和第10区段的所有杆塔需要加装防雷保护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环境相关参数建立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走廊仿真模型;步骤2,根据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将走廊仿真模型划分为至少两段仿真线路,并根据预设线路距离和仿真线路,确定落雷故障区域;
步骤3,根据雷电历史数据,确定落雷故障区域的雷电先导初始值,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雷电先导在每一个落雷故障区域时、走廊仿真模型中所有落雷故障区域的电场强度;步骤4,根据环境相关参数和落雷故障区域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生成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防雷措施。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配网线路防雷的可靠性。
本申请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尽管参考附图详地公开了本申请,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应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并可包括在不脱离本申请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针对发明所作的各种变型、改型及等效方案。

Claims (8)

1.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环境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环境相关参数,建立所述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走廊仿真模型,其中,所述环境相关参数包括:地形高程,区域形状,地表等效曲率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建筑物分布情况,平均土壤电阻率和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步骤2,根据所述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将所述走廊仿真模型划分为至少两段仿真线路,并根据预设线路距离L和所述仿真线路,确定落雷故障区域Sa
步骤3,根据雷电检测系统统计的历史数据,确定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电先导初始值U0,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预设雷电先导高度、所述雷电先导初始值U0和预设边界条件,计算雷电先导在每一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时、所述走廊仿真模型中所有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
步骤4,根据所述环境相关参数和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并根据所述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和预设防雷成本,生成所述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防雷措施,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环境相关参数和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具体包括:
步骤41,根据所述环境相关参数中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判定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中不存在建筑物时,统计雷电先导在第i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中时,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中所述电场强度大于或等于临界电场值Eref的第一区域面积Sij
步骤42,根据所述第一区域面积Sij和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历史落雷密度Tj,计算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j,其中,所述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893525130000011
Figure FDA0003893525130000021
式中,m为所述仿真线路的划分段数,Qij为雷电先导在第i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中时,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时对应的雷击故障概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环境相关参数和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电场强度,计算落雷故障特征参数,具体还包括:
步骤43,根据所述环境相关参数中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判定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中存在建筑物时,分别统计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中不存在建筑物和存在建筑物两种情况下的、所述电场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临界电场值Eref的第二区域面积S′ij和第三区域面积S″ij
步骤44,根据所述第二区域面积Sij’、所述第三区域面积Sij”和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历史落雷密度Tj,计算第j个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落雷故障特征参数Pj,其中,所述落雷故障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Pj=β×Tj
Figure FDA0003893525130000022
式中,β为建筑物修订系数。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界电场值Eref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893525130000023
式中,R0为所述地表等效曲率半径,δ为所述空气相对密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雷电检测系统统计的雷电电流幅值I,确定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电先导初始值U0的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31,根据所述历史数据,采用拟合算法,拟合计算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雷击概率P和雷电流幅值I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函数关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893525130000031
式中,P(>I)为所述雷电电流幅值大于预设电流阈值I的雷击概率,a、b为拟合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雷电数量、雷击时间、经纬度以及雷电流幅值;
步骤32,选取所述雷击概率等于预设概率阈值的所述雷电电流幅值,记作中值电流Im,并根据所述中值电流Im和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平均接地电阻Za,确定所述雷电先导初始值U0,其中,所述平均接地电阻Za由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所述平均土壤电阻率确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概率阈值的取值为5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边界条件为大地和外包空气边界为零电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雷电先导位于所述落雷故障区域Sa的正中心、且其铅锤高度为500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形高程,所述区域形状和所述建筑物分布情况确定所述目标配网线路走廊的地形特点。
CN201910525204.XA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Active CN110197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5204.XA CN110197048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5204.XA CN110197048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048A CN110197048A (zh) 2019-09-03
CN110197048B true CN110197048B (zh) 2022-12-13

Family

ID=6775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5204.XA Active CN110197048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70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2977B (zh) * 2020-11-30 2022-05-2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方法及系统
CN112821388B (zh) * 2021-01-12 2023-04-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线路雷击跳闸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77482B (zh) * 2023-12-21 2024-03-22 山西鼎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吹弧式防雷装置的加装智能管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055A (zh) * 2011-08-19 2013-03-06 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二维雷电先导发展模型在山区地形下电位的获取方法
CN105224797A (zh) * 2015-09-25 2016-01-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特高压大跨越线路反击跳闸率计算方法
CN106384966A (zh) * 2016-09-27 2017-02-08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线路差异化防雷治理方法
CN107179462A (zh) * 2017-06-27 2017-09-19 山东大学 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7703381A (zh) * 2017-09-19 2018-02-16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一种邻近输电线路间雷击屏蔽效应的计算方法
CN107918705A (zh) * 2017-11-14 2018-04-17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架空线路避雷器安装必要性的计算方法
CN109670229A (zh) * 2018-12-12 2019-04-23 西南交通大学 高速铁路高架桥接触网系统附近地面落雷密度的估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2805B2 (en) * 2009-06-25 2013-0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versal conduc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055A (zh) * 2011-08-19 2013-03-06 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二维雷电先导发展模型在山区地形下电位的获取方法
CN105224797A (zh) * 2015-09-25 2016-01-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特高压大跨越线路反击跳闸率计算方法
CN106384966A (zh) * 2016-09-27 2017-02-08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线路差异化防雷治理方法
CN107179462A (zh) * 2017-06-27 2017-09-19 山东大学 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7703381A (zh) * 2017-09-19 2018-02-16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一种邻近输电线路间雷击屏蔽效应的计算方法
CN107918705A (zh) * 2017-11-14 2018-04-17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架空线路避雷器安装必要性的计算方法
CN109670229A (zh) * 2018-12-12 2019-04-23 西南交通大学 高速铁路高架桥接触网系统附近地面落雷密度的估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种地形上高杆塔雷击次数规律的研究;刘刚等;《高压电器》;20120716(第07期);全文 *
可调式过压保护装置在配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许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1215;第2章和第4章 *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查找探讨;黄福勇等;《湖南电力》;20091225(第06期);全文 *
采用单档距走廊法分析高压输电线路的存在对地闪的影响;刘刚等;《高电压技术》;20100930(第0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048A (zh)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7048B (zh) 一种基于电场与雷害分析的配网线路防雷措施配置方法
CN102072992B (zh) 基于精细地形数据的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N104463700B (zh)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输电线路杆塔雷击风险评估方法
Tavakoli et al. Transmission-lines shielding failure-rate calculation by means of 3-D leader progression models
CN103954842B (zh) 一种确定大型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的方法
CN116579617B (zh) 一种电网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9359882B (zh) 一种台风灾害下输电线路跳闸风险评估方法
Volpov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cal environmental data and lightning-caused outages in the IECo transmission-line network
CN109149563B (zh) 一种确定交流电网中杂散电流值的方法
CN117291418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监测数据的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866693B (zh) 一种基于gis模型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风险评估方法
CN117350216A (zh) 电阻预测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71616A (zh) 一种确定深层土壤等效土壤电阻率的方法
CN116523299A (zh) 一种配电线路杆塔雷害特征参数分级评估方法
Shafaei et al. 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of 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considering non-vertical strokes
Wang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ower footing impedance in various transmission line grounding systems
CN114740308A (zh) 一种接地网的拓扑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756026B (zh) 一种基于多土壤模型的变压器直流偏磁抑制方法
Filipe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transmission lines lightning performance using a statistical approach
Koehler et al. Analysis of flashover mitiga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Li et al. Analysis of a steel grounding system: a practical case study
CN111739375B (zh) 基于电气设施漏电环境的地面电位分布模拟方法
Ekonomou et al. An improved backflashover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Dhindsa Optimization of AC Substation Ground Grid Design and Calculations
CN104699967A (zh) 一种离子接地极等效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