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0606B -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0606B
CN110190606B CN201910479642.7A CN201910479642A CN110190606B CN 110190606 B CN110190606 B CN 110190606B CN 201910479642 A CN201910479642 A CN 201910479642A CN 110190606 B CN110190606 B CN 110190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oad
power
degre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96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0606A (zh
Inventor
雷洪涛
黄生俊
张涛
刘亚杰
王锐
陈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4796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0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0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0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0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0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根据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根据需求功率和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根据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信道编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韧性(resilience)”概念近年来被引入用于研究电力系统在自然灾害以及军事战场对抗等受损环境下应对措施的效果,可以评估其应对环境的能力。在韧性系统评价方面,虽然韧性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灾害研究、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但不同领域中现行的评价指标差别很大。
在电力系统领域里,一类研究是基于经验总结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估,研究者所关注的影响韧性诸多因素,例如系统发电充裕度、元件冗余度、连接线路等;另一类研究则结合系统受损后实际表现,建立定量衡量韧性的指标,已有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电力系统领域,对于系统韧性评价方面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大电网以及配网系统上的研究,在微电网系统上韧性评价方法研究还比较少见;同时考虑到大电网、配网与微电网的差异以及相关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并不能直接将相关评价技术应用于微电网系统,因此亟待开展面向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研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
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识别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节点标识;所述节点标识包括: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标识和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标识,所述连接线路中预先采用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对所述负荷节点进行标记以及采用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对所述电源节点进行标识;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电源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荷节点至少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和第二负荷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节点标识和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一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二负荷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所述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其中,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度数包括: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出入度数和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出入度数;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三权值、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四权值以及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根据所述第二权值、第三权值以及第四权值,对所述第二出入度数、第一负荷出入度数以及第二负荷出入度数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进行求和,得到功率进出和;根据所述输出功率与所述功率进出和的比值,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度量值的第一系数,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度量值的第二系数;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二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
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节点读取模块,用于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第一度量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功率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第二度量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上述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各个节点,针对各个节点,获取其出入度数量,根据不同节点的出入度数量,可以反馈出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然后统计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对应的需求功率和输出功率,从而可以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从而依据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可以计算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从而根据韧性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的韧性进行评价。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计算第一度量值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网络通信。其中,终端102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服务器104不限于可以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实现。
具体的,终端102可以向服务器104请求对一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终端102中存储了该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的数据,并通过网络将该连接线路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104,服务器104接收到连接线路的数据后,获取微电网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由于连接线路已知,可以从中解析出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以及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从而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从另一个角度,服务器104接线连接线路的数据中各个节点的参数信息,可以得到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从而根据需求功率和输出功率,可以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综合上述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可以计算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从而根据韧性评价指标的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中,仅是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的可应用场景,并不是对所有可实施场景进行限定,其他场景还可以是实验模拟仿真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微电网系统指的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转换系统、负荷、监控和保护系统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在描述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时,采用的是节点的方式,各个节点直接互相连接,其中,节点指的是微电网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负荷等,例如,一个负荷为连接线路中的一个节点,又或是,多个负荷共同组成连接线路中的一个节点。
负荷节点指的是微电网系统中吸收功率的设备对应的节点,例如各类负荷,电源节点指的是微电网系统中释放功率的设备对应的节点,例如: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等。
步骤204,根据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出入度是图论算法中的一个概念,由于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相当于节点路,因此采用图论算法,可以解读出连接线路中的信息。
具体的,出入度包括:出度和入度,其中,出度指的是指从该节点出发的边的条数,入度是指进入该节点的边的条数,本步骤中,第一出入度数和第二出入度数,均是采用的出度和入度的和。
另外,在存在多个负荷节点时,第一出入度数为多个负荷节点出入度数的和,即分别对多个负荷节点统计其出入度数,然后求和得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类似的,在存在多个电源节点时,也是采用负荷节点相同的计算规则。
受损环境下指的是由于外界的扰动,使得微电网所处的环境超过设计环境阈值,第一度量值指的是一种衡量微电网系统线路支撑度的一种量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节点的出入度数,可以反映出微电网系统在受损环境下连接线路的支撑度情况,从而提供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的准确性。
步骤206,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对于负荷节点,在运行时需要消耗能量,其在微电网系统中运行时,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为其功率,该功率为该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同样,对于电源节点,在运行时为线路提供能量,其在微电网系统中运行时,单位时间输出的能量为其功率,该功率为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多个负荷节点,其需求功率为所有负荷节点需求功率的总和,同样的,对于多个电源节点,其输出功率为所有电源节点需求功率的总和。
在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中,对于每一个节点,均描述了其属性,服务器通过读取每个节点的属性,可以获取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以及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步骤208,根据需求功率和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对于微电网系统,其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在受损环境下,其运行在孤岛模式下,对于整个系统中,总的输出功率是可以统计的,总的需求功率也是可以统计的,在受损环境下,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均可能故障而停止运行,若负荷节点损坏,微电网系统能够支撑负载需求,一旦电源节点损坏,输出功率可能小于需求功率,从而导致“供不应求”,严重的情况,会影响微电网系统的运行。因此,通过微电网系统中总的需求功率和总的输出功率,可以描述其的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
步骤210,根据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通过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两个维度的信息,可以反映微电网系统应对受损环境的能力,具体评价时,可以根据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上述方法中,通过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各个节点,针对各个节点,获取其出入度数量,根据不同节点的出入度数量,可以反馈出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然后统计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对应的需求功率和输出功率,从而可以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从而依据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可以计算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从而根据韧性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的韧性进行评价。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实施例中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2,识别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节点标识。
具体的,节点标识为一种服务器可识别标签,在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中,每个节点标识均对应了一个识别标签,节点标识又包括了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标识和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标识,连接线路中预先采用第一节点标识对负荷节点进行标记以及采用第二节点标识对电源节点进行标识。
步骤304,根据第一节点标识,获取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
步骤306,根据第二节点标识,获取连接线路中的电源节点。
本实施例中,采用节点标识对节点进行标记,从而服务器便于对所有节点进行分类。
对于步骤302,在一个实施例中,负荷节点至少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和第二负荷节点;第一节点标识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节点标识和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节点标识。在具体获取负荷节点时,根据第一负荷节点标识,获取连接线路中的第一负荷节点;根据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获取连接线路中的第二负荷节点。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负荷节点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级,可以在评价时,突出重要节点对系统韧性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进一步的,还可以对负荷节点进行多级的分级,例如将负荷节点分类为两个以上的种类,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负荷节点的重要性大于第二负荷节点的重要性。
具体的,服务器识别到第二节点标识DG,从而对电源节点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081
其中,DG表示第二节点标识,集合内的元素指的是电源节点。
对第一负荷节点的统计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082
其中,IL表示第一负荷节点标识,集合内的元素指的是第一负荷节点。
对第二负荷节点的统计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083
其中,NL表示第二负荷节点标识,集合内的元素指的是第二负荷节点。
上述统计结果中,集合内各个元素的下标,例如:|DG|、|IL|和|NL|,指的是一个具体数值,|DG|指的是电源节点的总数,|IL|指的是第一负荷节点的总数,|NL|指的是第二负荷节点的总数。因此,在对负荷节点进行识别时,可以根据第一负荷节点标识,获取连接线路中的第一负荷节点,根据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获取连接线路中的第二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计算第一度量值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2,获取预先设置的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
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服务器中预先设置的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设置第一权值和第二权值。
步骤404,根据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本实施例中,根据微电网系统中节点重要性的不同,为其设置不同的权值,因此,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对于步骤402,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权值m和第二权值n,其满足约束函数m+n=1,m<n,因此,在计算第一度量值时,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为: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091
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为: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092
其中,FH指的是负荷节点。
对于步骤404,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数据,计算第一度量值I1为: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093
N=NDG+NFH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出入度数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出入度数和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出入度数,第一负荷出入度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01
第二负荷出入度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02
此时,第三权值和第四权值分别采用β和γ表示,为了统一,将第二权值采用α表示,因此,第二权值、第三权值以及第四权值的约束函数更新为:α+β+γ=1,α>β>γ,在计算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时,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03
N=NDG+NIL+NNL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线路连接中各个节点的属性,获取到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因此在计算第二度量值时,可以对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进行求和,得到功率进出和,根据功率输出与功率进出和的比值,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本实施例中,通过微电网系统中,功率的需求和输出,反映微电网系统电能需求的支撑度。
具体的,负荷节点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和第二负荷节点,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WDG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04
其中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05
表示各个电源节点的最大输出功率。
第一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WIL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06
其中,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07
表示第一负荷节点中各个节点的需求功率。
第二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WNL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12
表示第二负荷几点钟各个节点的需求功率。
因此在计算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时,可以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13
在一个实施例中,韧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步骤为:获取预先设置的第一度量值的第一系数,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度量值的第二系数,第一系数和第二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二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对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本实施例中,通过综合第一度量值和第二度量值两个指标,可以进一步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具体的,韧性评价指标I可以采用如下公式求得:
I=k1I1+k2I2,k1+k2=1
其中,k1为第一系数,k2为第二系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能够快速掌握微电网系统中电源节点与负荷节点在受损环境下,连接线路的支撑度和电源节点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的综合程度,其系统韧性指标值越大则说明微电网系统在受损环境下的韧性越好,可为微电网系统在受损环境下的资源配置以及受损恢复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支持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如图5所示,结合图5,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进一步阐述。
步骤502,对微电网系统的线路连接中的节点进行分类,分别得到电源节点、重要负荷节点以及一般负荷节点。
重要负荷节点等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负荷节点,一般负荷节点等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负荷节点。
电源节点DG={3,7,10,13,16}、重要负荷节点IL={1,2,11,14,17}和一般负荷节点NL={4,5,6,8,9,12,15}。
步骤504,分别计算电源节点、重要负荷节点以及一般负荷节点的出入度总数
电源节点的出入度总数: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1
重要负荷节点的出入度总数: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2
一般负荷节点的出入度总数: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3
步骤506,计算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4
步骤508,针对微电网系统中电源节点、重要负荷节点和一般负荷节点分别进行功率以及各类型节点的总功率统计。
电源节点最大总输出功率: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5
重要负荷节点总功率需求: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6
一般负荷节点总功率需求: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7
步骤510,计算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Figure BDA0002083379130000128
设置k1=0.4,k2=0.6,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指标:
I=k1I1+k2I2=0.4*0.35+0.6*0.71=0.566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示,提供了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系统,包括:节点读取模块602、第一度量值获取模块604、功率获取模块606、第二度量值获取模块608和评价模块610,其中:
节点读取模块602,用于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第一度量值获取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功率获取模块606,用于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第二度量值获取模块608,用于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评价模块6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在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读取模块602还用于识别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节点标识;所述节点标识包括: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标识和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标识,所述连接线路中预先采用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对所述负荷节点进行标记以及采用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对所述电源节点进行标识;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电源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荷节点至少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和第二负荷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节点标识和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节点读取模块6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一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二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度量值获取模块604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其中,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度数包括: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出入度数和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出入度数;第一度量值获取模块604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其中,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度量值获取模块608还用于对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进行求和,得到功率进出和;根据所述输出功率与所述功率进出和的比值,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评价模块610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度量值的第一系数,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度量值的第二系数;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二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
关于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连接线路数据以及连接线路中各个节点的属性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识别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节点标识;所述节点标识包括: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标识和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标识,所述连接线路中预先采用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对所述负荷节点进行标记以及采用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对所述电源节点进行标识;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电源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荷节点至少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和第二负荷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节点标识和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节点标识;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一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一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二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其中,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度数包括: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出入度数和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出入度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三权值、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四权值以及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根据所述第二权值、第三权值以及第四权值,对所述第二出入度数、第一负荷出入度数以及第二负荷出入度数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进行求和,得到功率进出和;根据所述输出功率与所述功率进出和的比值,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度量值的第一系数,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度量值的第二系数;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二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识别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节点标识;所述节点标识包括: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标识和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标识,所述连接线路中预先采用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对所述负荷节点进行标记以及采用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对所述电源节点进行标识;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电源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荷节点至少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和第二负荷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节点标识和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一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一负荷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二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其中,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度数包括: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出入度数和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出入度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三权值、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四权值以及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根据所述第二权值、第三权值以及第四权值,对所述第二出入度数、第一负荷出入度数以及第二负荷出入度数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进行求和,得到功率进出和;根据所述功率输出与所述功率进出和的比值,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度量值的第一系数,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度量值的第二系数;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二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其中,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
根据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所述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第二出入度数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包括:
识别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节点标识;所述节点标识包括: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节点标识和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节点标识,所述连接线路中预先采用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对所述负荷节点进行标记以及采用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对所述电源节点进行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电源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节点至少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和第二负荷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包括: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节点标识和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节点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一负荷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负荷节点标识,获取所述连接线路中的第二负荷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入度数包括: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负荷出入度数和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二负荷出入度数;
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三权值、所述第二负荷节点对应的第四权值以及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
根据所述第二权值、第三权值以及第四权值,对所述第二出入度数、第一负荷出入度数以及第二负荷出入度数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包括:
对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进行求和,得到功率进出和;
根据所述输出功率与所述功率进出和的比值,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度量值的第一系数,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度量值的第二系数;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二约束函数进行约束;
根据所述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系数,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
7.一种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读取模块,用于获取微电网系统连接线路中的负荷节点和电源节点;
第一度量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节点的第一出入度数和所述电源节点的第二出入度数,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功率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微电网系统中负荷节点的需求功率和电源节点的输出功率;
第二度量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微电网系统可提供功率对负载电能需求支撑度的第二度量值;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根据所述韧性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对微电网系统的韧性进行评价;
第一度量值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负荷节点对应的第一权值,以及,获取预先设置的所述电源节点对应的第二权值;其中,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通过预先设置的第一约束函数进行约束;根据所述第一权值和所述第二权值,对所述第一度量值和所述第二度量值进行加权求和,取均值得到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的连接线路支撑度的第一度量值。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479642.7A 2019-06-04 2019-06-04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0190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9642.7A CN110190606B (zh) 2019-06-04 2019-06-04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9642.7A CN110190606B (zh) 2019-06-04 2019-06-04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0606A CN110190606A (zh) 2019-08-30
CN110190606B true CN110190606B (zh) 2020-05-15

Family

ID=6772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9642.7A Active CN110190606B (zh) 2019-06-04 2019-06-04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060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6324B2 (en) * 1998-03-18 2004-12-28 Nova Measuring Instrument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s of patterned structures
CN106408206B (zh) * 2016-10-10 2019-04-0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含光伏发电构成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7230015B (zh) * 2017-05-25 2020-08-21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系统信息熵的配电网韧性评估方法
CN108683599B (zh) * 2018-05-15 2021-09-07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预处理的流通网络最大流确定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0606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lynn et al. A large deviations perspective on ordinal optimization
US20130035885A1 (en) Topology identific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limited measurements
CN112488242B (zh) 电力计量终端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05637432A (zh) 识别被监控实体的异常行为
Hasan et al. Efficient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mall-disturbance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s with variable uncertainty
CN110990645B (zh) 用电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Gao et al. Spectral clustering based demand-oriented representative days selection method for power system expansion planning
CN115441457A (zh)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快速可靠性评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09936B (zh) 预测负荷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hihota et al. Impact of input model accuracy on probabilistic load flow outputs
Anuradha et al. Voltage-loss sensitivity based approach for optimal DG placemen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2464059B (zh) 配电网用户分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90606B (zh) 受损环境下微电网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Krishna et al. Probabilistic power flow in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s using point estimate methods
Ma et al. Probabilistic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power flow and voltage distribution
Valverde et al. Comparison of gaussian mixture reductions for probabilistic studies in power systems
Saric et al.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for market clearing with contingencies
CN113672870B (zh) 故障事件概率估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44031A (zh) 电能表可靠度预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39867A (zh) 故障类型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37285A (zh) 一种配网自动化应用成效分析方法及相关系统
CN111951141A (zh) 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双随机监管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4139847A (zh) 智能配电网建设目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装置、设备
CN113792995A (zh) 电力资源支配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09716A (zh) 应用于pas案例库的维护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