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9980B -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9980B
CN110189980B CN201910489620.9A CN201910489620A CN110189980B CN 110189980 B CN110189980 B CN 110189980B CN 201910489620 A CN201910489620 A CN 201910489620A CN 110189980 B CN110189980 B CN 110189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conductor
polarity
light
reflector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96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9980A (zh
Inventor
张长征
冯年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onghua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w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w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Junw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896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9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9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9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01G7/045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with electric l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025Associated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2Special longitudinal shape, e.g.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5Vessels; Containers provided with coatings on the walls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82Lamps with high-pressure unconstricted discharge having a cold pressure > 400 Torr
    • H01J61/827Metal halide arc 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0Manufacture of 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Applying coatings to the ve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45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7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discharge la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属于光照设备领域。其中,玻壳包括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而成的直筒体,直筒体用于容纳发光体。直筒体在其周向上包括透光部和面向透光部的背光部,背光部上覆盖有用于将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反射并透过透光部的反光层。背光部的曲率半径小于透光部的曲率半径。直筒体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而成,使得背光部上的反光层也将以特定形状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反光层沿预设方向布置于背光部内后,在发光体的延伸方向上,发光体与反光层之间的距离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反光层反射并透过透光部后在预设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植物补光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缩短种植周期,还能有效提高作物品质,是现代农业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手段。白炽灯、荧光灯、金卤灯、高压钠灯以及新兴的LED灯都曾经或正在温室补光中得到应用。在这些光源类型中,高压钠灯拥有较高的光效、较长的使用寿命、较高的综合能效,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高压钠灯照明持续性差、不可近距离照射等问题也很突出。高压钠灯由内到外由汞、钠、氙、电弧管管壁、玻壳、消气剂、灯头等构成。因其核心配件镇流器的不同又分为电感高压钠灯和电子高压钠灯,不同功率的高压钠灯需使用相应规格镇流器。
高压钠灯玻壳的发光角度为360°,大部分必须通过反射器反射后才能照射到指定区域,光谱能量分布大致为红橙光、黄绿光、蓝紫光,可以对大部分植物进行有效补光,促进植物生长。目前,高压钠灯的玻壳为球形或椭圆形,使得发光体发出的光分布不均匀,对于规模化种植而言,容易产生生长周期差异化的影响,因而高压钠灯用于为植物照明的照度均匀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以改善现有玻壳结构使得发光体发出的光分布不均匀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玻壳,包括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而成的直筒体,所述直筒体用于容纳发光体;
所述直筒体在其周向上包括透光部和面向所述透光部的背光部,所述背光部上覆盖有用于将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反射并透过所述透光部的反光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直筒体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而成,使得背光部上的反光层也将以特定形状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反光层沿预设方向布置于背光部内后,在发光体的延伸方向上,发光体与反光层之间的距离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反光层反射并透过透光部后在预设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此外,背光部的曲率半径小于透光部的曲率半径,这种结构利于背光部上的反光层将光线经由透光部均匀射出,有利于植物生长均匀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玻壳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层覆等厚的覆盖于所述背光部的内表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光层等厚的覆盖于背光部的内表壁,使得反光层具有更好的反光性能。此外,反光层覆盖于背光部的内表壁,即反光层位于玻壳内,使得反光层不易被氧化、腐蚀、磨损,从而使得反光层的反射效率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部在其周向上包括第一背光部和第二背光部;
所述第一背光部与所述第二背光部对称分布于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的基面的两侧;
所述第一背光部的横截面和第二背光部的横截面均呈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背光部和第二背光部的横截面均呈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且第一背光部和第二背光部对称分布于基面的两侧,假定第一背光部位于基面的左侧,第二背光部位于基面的右侧,位于左侧的第一背光部上的反光层可将发光体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右侧,位于右侧的第一背光部上的反光层可将发光体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左侧,使得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层反射透过透光部后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分布较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部在其周向上还包括过渡部,所述第一背光部与所述第二背光部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
所述过渡部向靠近所述透光部的方向凹陷。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背光部与第二背光部通过过渡部连接,过渡部向靠近透光部的方向凹陷,使得位于过渡部上的反光层向靠近透光部的方向凹陷,使得位于过渡部上的反光层可对中间位置光线向基面的两侧反射,进一步提高了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层反射透过透光部后在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方向上分布较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的横截面呈V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渡部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使得反光层位于过渡部的部分也呈V形,使得反光层在过渡部的部分具有很好的反光效果,具有很好的分散中间光线的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透光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使得透光部具有很好的透光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轴线位于所述基面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透光部的轴线位于基面内,即透光部自身为关于基面对称的对称结构,使得整个直筒体为关于基面对称的对称结构,结构简单规则、易于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层为镀于所述直筒体上的反光镜面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光层为镀于直筒体上的反光镜面层,使得反光层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部在所述预设方向的两端均设有边缘缩颈部;
所述边缘缩颈部的纵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纵截面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
所述边缘缩颈部覆盖有反光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背光部在预设方向上的两端的边缘缩颈部均覆盖有反光层,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发出的光线从直筒体的两端扩散,可保证经过反光层反射的光线通过透光部后在预设方向上的两端的均匀性更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灯,包括发光体和上述的玻壳;
所述发光体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于所述背光部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射灯包括玻壳和沿预设方向布置于玻壳的背光部内的发光体,这种结构反射灯发出的光线在预设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均匀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反射灯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灯还包括芯柱;
所述玻壳为一端开口结构,所述芯柱封堵于所述开口,以使所述玻壳的内部形成充气腔;
其中,所述芯柱上设有延伸至所述玻壳外侧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发光体具有第一极性端和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芯柱封堵于玻壳的开口处,使得玻壳内部形成充气腔,充气腔内可注入气体。芯柱上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与分别与发光体的第一极性端和第二极性端电连接,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接入电源后,发光体将发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灯还包括安装座;
所述玻壳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充气腔内,所述芯柱封堵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二端,所述芯柱与安装座共同支撑所述发光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芯柱和安装座分别安装于玻壳的两端,芯柱与安装座共同支撑发光体,使得发光体在玻壳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支撑于所述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二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所述第二极性端能够沿所述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向件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件支撑于发光体的第二极性端,即导向件对发光体具有支撑稳固作用。发光体的第二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件,且第二极性端能够沿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导向件移动,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发光体热胀冷缩时不会受到导向件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支撑于所述第一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一极性端能够沿所述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导体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体支撑于第一极性端,即第一导体除具有导电作用以外,对发光体具有支撑稳固作用。发光体的第一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体,且第二极性端能够沿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导向件移动,则发光体的第一极限端和第二极限端均可移动,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发光体热胀冷缩时不会受到第一导体和导向件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极性端设有第二插孔;
所述第一导体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导向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体插设于第一极性端的第一插孔内,保证发光体的第一极性端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径向移动;导向件插设于第二极性端的第二插孔内,保证发光体的第二极性端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径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极性端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导向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极性端连接的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一极性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极性端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二极性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极性端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体与第一极性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导向件与第二极性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在常态下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可将发光体稳固,防止发光体轴向窜动。当发光体因高温而伸长时,发光体的第一极性端和第二极性端将分别挤压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使得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当发光体温度降低恢复原状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将恢复原状,并将发光体稳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性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包括构成U形结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导体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一极性端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弹性件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的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
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件,所述第六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性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弹性件包括构成U形结构的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流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与导向件固定连接,第流连接部与第二极性端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第二弹性件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的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部和固定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构成L形;
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件包括与第二极性端连接的导向部和与安装座连接的固定部,导向部和固定部构成L形,这种结构的导向件结构简单,可方便的实现发光体的第二极性端与安装座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极性端电连接,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体通过导电导体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件与第二极性端电连接,即导向件具有导电能力,导向件与第二导体通过到导电导体电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第二极性端相对导向件移动时,连接在导向件与第二导体之间的导电导体不会发生移动,保证第二极性端与第二导体之间电连接关系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支撑于所述第一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一极性端能够沿所述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导体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体支撑于第一极性端,即第一导体除具有导电作用以外,对发光体具有支撑稳固作用。发光体的第一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体,且第二极性端能够沿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导体移动,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发光体热胀冷缩时不会受到第一导体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基体和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周向间隔设于所述安装基体;
所述发光体连接于所述安装基体;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弹性支撑于所述玻壳的内表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座包括与发光体连接的安装基体和周向间隔设置于安装基体且支撑于玻壳的内表壁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这种结构的安装座结构简单,通过各个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并支撑于玻壳的内表壁就可实现安装,安装方便。此外,第一弹性部具有一定弹力,当反射灯发生震动时,第二弹性部可起到径向减震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弹性部与所述安装基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弯折痕,每个第一弹性部能够绕与其对应的第一弯折痕相对所述安装基体弹性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弹性部与安装基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弯折痕,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弹性部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的能力。上述结构的安装座可由一个片状结构弯折而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基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弹性部;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部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二端的端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座还包括与安装基体连接并支撑于玻壳的第二端的端壁,第二弹性部具有一定的弹力,当反射灯发生震动时,第二弹性部可起到轴向减震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
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体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安装基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弯折痕,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处形成第三弯折痕,所述第二弯折部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二端的端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安装基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弯折痕,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连接处形成第二弯折痕,这种结构的第二弹性部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能力,第二弹性部受到压力后第一弯折部将相对安装基体翻折并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弯折部将相对安装基体翻折并发生弹性变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壳还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并连接于所述直筒体的一端的第一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直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一管体内;
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直筒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管体在预设方向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直筒体内,这种结构的第一管体便于安装座的安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圆弧过渡于所述直筒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管体圆弧过渡于直筒体,使得第一管体与直筒体的连接处具有很好的牢固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管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安装座安装于第一管体内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壳还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并连接于所述直筒体的一端的第二管体;
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直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芯柱安装于所述第二管体内;
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直筒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管体在预设方向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直筒体内,这种结构使得芯柱能够更容易封堵直筒体的开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灯还包括灯头;
所述灯头外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灯头具有第一极性部和第二极性部,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一极性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二极性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射灯还包括灯头,灯头的第一极性部和第二极性部分别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电连接,通过灯头直接安装在灯座内就可以固定,不需要额外的机械安装固定手段和额外的电气连接点,大大提高固定的机械可靠性和电气连接的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玻壳的直筒体上镀上反光层,直筒体上镀有反光层的部分为背光部,直筒体上未镀反光层的部分为透光部;
将发光体沿直筒体的延伸方向安装于背光部内;
将芯柱烧熔在玻壳开口的一端,芯柱预留排气管;
通过排气管对玻壳抽真空,达到设定真空度后回填气体,并烧结排气管,从而使玻壳内部的充气腔处于密闭状态;
将灯头安装于玻壳的端部,使灯头的第一极性部与芯柱上的第一导体电连接,灯头的第二极性部与芯柱上的第二导体电连接。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出的反射灯发出的光线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玻壳的各部分的端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安装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安装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安装座在成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在成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3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为陶瓷金卤灯电弧管的反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为石英金卤灯电弧管的反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玻壳;1001-第一端;1002-第二端;10-直筒体;11-透光部;12-背光部;121-第一背光部;122-第二背光部;123-过渡部;20-反光层;30-第一管体;40-第二管体;50-边缘缩颈部;200-反射灯;210-发光体;2101-发光单元;211-第一极性端;2111-第一插孔;212-第二极性端;2121-第二插孔;220-芯柱;221-第一导体;222-第二导体;223-排气管;230-安装座;231-安装基体;2311-通孔;232-第一弹性部;2321-第一凸出部;233-第二弹性部;2331-第一弯折部;2332-第二弯折部;2333-第二凸出部;240-导向件;241-导向部;242-固定部;250-第一弹性件;251-第一连接部;252-第二连接部;253-第三连接部;260-第二弹性件;261-第四连接部;262-第五连接部;263-第六连接部;270-导电导体;280-灯头;281-第一极性部;282-第二极性部;290-稳固套;A-预设方向;B-基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玻壳100,包括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A延伸而成的直筒体10,直筒体10用于容纳发光体210。直筒体10在其周向上包括透光部11和面向透光部11的背光部12,背光部12上覆盖有用于将发光体210发出的光线反射并透过透光部11的反光层20。其中,背光部12的曲率半径小于透光部11的曲率半径。
由于直筒体10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A延伸而成,使得背光部12上的反光层20也将以特定形状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A延伸,反光层20沿预设方向A布置于背光部12内后,在发光体210的延伸方向上,发光体210与反光层20之间的距离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发光体210发出的光线经反光层20反射并透过透光部11后在预设方向A上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此外,背光部12的曲率半径小于透光部11的曲率半径,这种结构利于背光部12上的反光层20将光线经由透光部11均匀射出,有利于植物生长均匀性。
其中,玻壳100为玻璃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指的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可以是多种结构,比如环形、“回”字形等。上述所指背光部12上覆盖有用于将发光体210发出的光线反射并透过透光部11的反光层20,可理解的,直筒体10上设置有反光层20的部分为背光部12,未设置反光层20的部分为透光部1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封闭图形单元大致呈环形。
反光层20起到反光作用。可选的,反光层20等厚地覆盖于背光部12的内表壁。这种结构使得反光层20具有更好的反光性能。此外,反光层20覆盖于背光部12的内表壁,即反光层20位于玻壳100内,使得反光层20不易被氧化、腐蚀、磨损,从而使得反光层20的反射效率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在背光部12具有透光能力的前提下,也可将反光层20设置于背光部12的外侧。
进一步地,反光层20为镀于直筒体10上的反光镜面层,这种结构使得反光层20具有很高的反光率,可达到99%以上。
其中,反光层20的材质可以是银、铝、铬、镁、镍等。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背光部12在其周向上包括第一背光部121和第二背光部122,第一背光部121与第二背光部122对称分布于沿预设方向A布置的基面B的两侧,第一背光部121的横截面和第二背光部122的横截面均呈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
在图2中,第一背光部121位于基面B的左侧,第二背光部122位于基面B的右侧,位于左侧的第一背光部121上的反光层20可将发光体210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右侧,位于右侧的第一背光部121上的反光层20可将发光体210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左侧,使得发光体210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层20反射透过透光部11后在垂直于预设方向A的方向上分布较均匀。
其中,第一背光部121靠近第二背光部122的一端即为第一背光部121所在抛物线的起始端,第二背光部122靠近第一背光部121的一端即为第二背光部122所在的抛物线的起始端。
背光部12中的第一背光部121和第二背光部122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若第一背光部121和第二背光部122直接相连,第一背光部121和第二背光部122的连接处较为平整,反光层20在第一背光部121和第二背光部122的连接处也较为平整,这种结构将使得发光体210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层20反射透过透光部11后在垂直于预设方向A的方向上会出现中间相对较亮的情况。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光线分布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背光部12在其周向上还包括过渡部123,第一背光部121与第二背光部122通过过渡部123连接,过渡部123向靠近透光部11的方向凹陷。这种结构使得位于过渡部123上的反光层20向靠近透光部11的方向凹陷,使得位于过渡部123上的反光层20可对中间位置光线向基面B的两侧反射,进一步提高了发光体210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层20反射透过透光部11后在垂直于预设方向A的方向上分布较均匀。
可选的,过渡部123的横截面呈V形。这种结构使得反光层20位于过渡部123的部分也呈V形,使得反光层20在过渡部123的部分具有很好的反光效果,具有很好的分散中间光线的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部12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圆弧形。
当然,直筒体10的透光部11可以是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透光部1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这种结构的透光部11在便于制造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透光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光部1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透光部11的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U形等。
进一步地,透光部11的轴线位于基面B内,即透光部11自身为关于基面B对称的对称结构,使得整个直筒体10为关于基面B对称的对称结构,结构简单规则、易于成型。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透光部11的轴线也可平行于基面B。
由前文可知,本实施例中,透光部1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第一背光部121的横截面为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过渡部123的横截面为V形,第二背光部122的横截面为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由透光部11、第一背光部121、过渡部123和第二背光部122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的直筒体10的横截面大致呈环形,即封闭图形单元大致呈环形。
需要说明的是,玻壳100中可以只包括直筒体10,也可除直筒体10以外还包括其他部分。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玻壳100还包括第一管体30和第二管体40,第一管体30沿预设方向A布置并连接于直筒体10的一端,第一管体30的内部与直筒体10的内部连通,第二管体40沿预设方向A布置并连接于直筒体10远离第一管体30的一端,第二管体40的内部与直筒体10的内部连通。
玻壳100为一端开口结构,第一管体30远离直筒体10的一端为玻壳100的盲端,第二管体40远离直筒体10的一端为玻壳100的开口端,为方便叙述将玻壳100的开口端定义为玻壳100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1001,玻壳100的盲端定义为玻壳100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1002。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30在预设方向A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直筒体10内,第二管体40在预设方向A上的投影也位于直筒体10内,使得第一管体30和第二管体40均小于直筒体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直筒体10在预设方向A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一管体30和/或第二管体40内。
可选的,第一管体30圆弧过渡于直筒体10,使得第一管体30与直筒体10的连接处具有很好的平滑度和牢固性;第二管体40圆弧过渡于直筒体10,使得第二管体40与直筒体10的连接处具有很好的平滑度的牢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0和第二管体40均可直角过渡于直筒体10。
进一步地,背光部12在预设方向A的两端均设有边缘缩颈部50,边缘缩颈部50的纵截面呈圆弧形,纵截面沿预设方向A布置,边缘缩颈部50覆盖有反光层20。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210发出的光线从直筒体10的两端扩散,可保证经过反光层20反射的光线通过透光部11后在预设方向A上的两端的均匀性更好。
其中,如图1所示,在预设方向A上与背光部12的一端连接的边缘缩颈部50即为第一管体30与直筒体10之间的过渡部分的上半部分;在预设方向A上与背光部12的一端连接的边缘缩颈部50即为第二管体40与直筒体10之间的过渡部分的上半部分。
本实施例中,玻壳100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管体30和第二管体40的结构可以是多种。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0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第二管体40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一管体30与第二管体40同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一管体30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等;第二管体4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二管体40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方形等。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射灯200,包括发光体210和上述的玻壳100,发光体210沿预设方向A布置于背光部12内。这种结构反射灯200发出的光线在预设方向A上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均匀性。
进一步地,反射灯200还包括芯柱220,芯柱220封堵于玻壳100的开口,以使玻壳100内部形成充气腔。芯柱220上设有延伸至玻壳100外侧的第一导体221和第二导体222,发光体210具有相对的第一极性端211和第二极性端212,第一极性端211与第一导体221电连接,第二极性端212与第二导体222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芯柱220封堵于玻壳100的开口处,使得玻壳100内部形成充气腔,充气腔内可注入气体(如氮气、氩气等)。芯柱220上的第一导体221和第二导体222与分别与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和第二极性端212电连接,第一导体221和第二导体222起到导电作用,当第一导体221和第二导体222接入电源后,发光体210将发光。
其中,如图4所示,芯柱220整体呈柱状,第一导体221和第二导体222容置于芯柱220内并固定,第一导体221的两端分别从芯柱220的两端穿出,第二导体222的两端分别从芯柱220的两端穿出。芯柱220上设有排气管223,再向充气腔内注入气体前,可通过排气管223对玻壳100进行抽真空,然后在通过排气管223向充气腔内回填气体,最后再将排气管223封堵,以使充气腔密闭。芯柱220和排气管223均可采用玻璃材质,芯柱220与玻壳100可采用烧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同样也可以采用烧熔的方式将排气管223封堵。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反射灯200还包括安装座230,安装座230位于充气腔内,芯柱220封堵于玻壳100的第一端1001,安装座230安装于玻壳100的第二端1002,芯柱220与安装座230共同支撑发光体210。
上述结构中,芯柱220和安装座230分别安装于玻壳100的两端,芯柱220与安装座230共同支撑发光体210,使得发光体210在玻壳100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具体地,安装座230安装于玻壳100的第一管体30内,芯柱220安装于玻壳100内的第二管体40内。由于第一管体30在预设方向A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直筒体10内,使得第一管体30的径向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座230的安装。此外,由于第一管体30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安装座230安装于第一管体30内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样,由于第二管体40在预设方向A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直筒体10内,使得第二管体40的径向尺寸较小,使得芯柱220更容易封堵直筒体10的开口。
其中,安装座230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其能够安装稳固于直筒体10内即可。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所示,安装座230包括安装基体231和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232,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232周向间隔设于安装基体231,发光体210连接于安装基体231。这种结构的安装座230结构简单,通过各个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并支撑于玻壳100的内表壁就可实现安装,安装方便。第一弹性部232具有一定弹力,当反射灯200发生震动时,第二弹性部233可起到径向减震的作用。此外,由于玻壳100的第一管体30的截面为椭圆形,各个第一弹性部232支撑于第一管体30的内表壁后,整个安装座230不易发生转动。
其中,安装基体231为板状结构,安装基体231呈椭圆形。
第一弹性部232可以三个及以上个数,作为示例的,第一弹性部232为三个。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弹性部232与安装基体23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弯折痕,每个第一弹性部232能够绕与其对应的第一弯折痕相对安装基体231弹性翻转。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弹性部232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的能力。这种安装座230可由一个片状结构弯折而成。
其中,第一弹性部232为大致呈条状结构,第一弹性部232上设有用于与玻壳100的内表壁接触的第一凸出部2321,第一凸出部2321为半球形。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232也可以使其他结构,比如,第一弹性部232为弹簧,各个弹簧沿垂直于安装基体231的轴线的方向布置于安装基体231,通过各个弹簧压缩并抵持玻壳100的内表壁,从而将安装座230安装于玻壳100的第一管体30内。
此外,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30还包括与安装基体231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弹性部233,各个第二弹性部233弹性支撑于第二端1002的端壁。第二端1002的端壁对第二弹性部233具有限制作用,从而限制安装座230轴向移动。第二弹性部233具有一定的弹力,当反射灯200发生震动时,第二弹性部233可起到轴向减震的作用。
第二弹性部233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等,作为示例的,第二弹性部233为一个。第二弹性部233与一个第一弹性部232分别连接于安装基体231所在椭圆的长轴的两端,另两个第一弹性部232分别连接于安装基体231所在椭圆的短轴的两端。
可选的,每个第二弹性部233包括第一弯折部2331和第二弯折部2332,第一弯折部2331的一端与安装基体231连接,第一弯折部2331的另一端与第二弯折部2332连接,第一弯折部2331与安装基体231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弯折痕,第二弯折部2332与第一弯折部2331连接处形成第三弯折痕,第二弯折部2332弹性支撑于第二端1002的端壁。这种结构的第二弹性部233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能力,第二弹性部233受到压力后第一弯折部2331将相对安装基体231翻折并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弯折部2332将相对安装基体231翻折并发生弹性变形。
其中,第二弹性部233为的第二弯折部2332上设有用于玻壳100的内表壁接触的第二凸出部2333,第二凸出部2333为半球形。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233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二弹性部233为弹簧,弹簧沿安装基体231的轴线的方向布置于安装基体231,通过弹簧压缩并抵持玻壳100的第二端1002的端壁,从而限制安装座230的轴向移动。
在实际生产时,安装座230在未成型前,如图7所示,各个第一弹性部232、第二弹性部233和安装基体231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成型时,将各个第一弹性部232和第二弹性部233相对安装基体231弯折,第一弹性部232与安装基体231之间将形成第一弯折痕,第二弹性部233与安装基体231之间将形成第二弯折痕,再将第二弹性部233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弯折,从而形成第一弯折部2331和第二弯折部2332,第一弯折部2331与第二弯折部2332之间形成第三弯折痕。
安装座230为金属材质,作为示例的,安装座230为钢材材质。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230中也可不包括安装基体,比如,如图8、图9所示,第一弹性部232为四个,两个第一弹性部232连接于安装基体231所在椭圆的长轴的两端,另两个第一弹性部232连接于安装基体231所在椭圆的短轴的两端。安装座230在未成型前,如图10所示,各个第一弹性部232和安装基体231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成型时,将各个第一弹性部232相对安装基体231弯折,第一弹性部232与安装基体231之间形成第一弯折痕。
发光体210与安装座230可以是多种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座230上设有导向件240,导向件240支撑于第二极性端212,第二极性端212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件240,第二极性端212能够沿发光体210的延伸方向相对导向件240移动。
导向件240支撑于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即导向件240对发光体210具有支撑稳固作用。
可选的,第一导体221支撑于第一极性端211,第一极性端21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221,第一极性端211能够沿所述发光体210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导体221移动。
第一导体221支撑于第一极性端211,即第一导体221除具有导电作用以外,对发光体210具有支撑稳固作用。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体221,且第二极性端212能够沿发光体210的延伸方向相对导向件240移动,则发光体210的第一极限端和第二极限端均可移动,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210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发光体210热胀冷缩时不会受到第一导体221和导向件240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和第二极性端212均是可移动的设置方式。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和第二极性端212还可以是其他设置方式,比如,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直接与安装座230的安装基体231固定连接在一起,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体221;再如,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可移动的设置于导向件240,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直接与第一导体221固定;再如,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与安装座230的安装基体231固定连接,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与第一导体221固定连接。
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与第一导体221之间实现可移动的方式有多种,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与导向件240之间实现可移动的方式也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性端211设有第一插孔2111,第一导体221插设于第一插孔2111内,以实现第一极性端211的可移动,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径向移动;第二极性端212设有第二插孔2121,导向件240插设于第二插孔2121内,以实现第二极性端212的可移动,这种结构使得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径向移动。
此外,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第一导体221上设有与第一极性端211连接的第一弹性件250,导向件240上设有与第二极性端212连接的第二弹性件260。其中,第一弹性件250具有阻止第一极性端211向远离第二极性端212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第二弹性件260具有阻止第二极性端212向远离第一极性端211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在常态下在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可将发光体210稳固,防止发光体210轴向窜动。当发光体210因高温而伸长时,发光体210的第一极性端211和第二极性端212将分别挤压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使得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发生弹性变形;当发光体210温度降低恢复原状时,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将恢复原状,并将发光体210稳固。
可选的,如图11所示,第一弹性件250包括第一连接部251、第二连接部252和第三连接部253,第一连接部251、第二连接部252和第三连接部253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第一连接部251固定连接于第一导体221,第三连接部253固定连接于第一极性端211。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弹性件250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的能力。
可选的,如图12所示,第二弹性件260包括第四连接部261、第五连接部262和第六连接部263,所述第四连接部261、所述第五连接部262和所述第六连接部263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261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件240,所述第六连接部26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性端212。这种结构使得第二弹性件260具有很好的变形和恢复变形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均为金属材质,作为示例的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为钢材质。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也可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一弹性件250和第二弹性件260为弹簧。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第一导体221与第一极性端21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250,导向件240与第二极性端212之间设第二弹性件260的情况下,第一导体221与第一极性端211之间可不设连接结构(第一极性端211上可不设供第一导体221插入的第一插孔2111),即第一导体221与第一极性端211通过第一弹性件250连接,以实现第一极性端211的可移动;同样,导向件240与第二极性端212之间也可不设连接结构(第二极性端212上可不设供导向件240插入的第二插孔2121),即导向件240与第二极性端212通过第二弹性件260连接,以实现第二极性端212的可移动。
导向件240起到连接导向作用,其可以是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1,导向件240包括导向部241和固定部242,导向部241与固定部242连接构成L形,固定部242固定连接于安装座230,第二极性端212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部241,即导向部241插设于第二极性端212的第二插孔2121内。这种结构的导向件240结构简单,可方便的实现发光体210的第二极性端212与安装座230的连接。
其中,导向件240的导向部24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安装座230的安装基体231固定在一起。此外,继续参照图6所示,安装座230的安装基体231上设有供导向部241穿过的通孔2311。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导向件240与第二极性端212电连接,导向件240与第二导体222通过导电导体270电连接。
导向件240与第二极性端212电连接,即导向件240具有导电能力,导向件240与第二导体222通过到导电导体270电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第二极性端212相对导向件240移动时,连接在导向件240与第二导体222之间的导电导体270不会发生移动,保证第二极性端212与第二导体222之间电连接关系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221、第二导体222、导电导体270、导向件240的均可为高温钼丝、高温不锈钢丝、铌丝、钨丝、镀镍铁丝等。
此外,本实施例中,反射灯200还包括灯头280,灯头280外接于玻壳100的第一端1001,灯头280具有断开的第一极性部281和第二极性部282,第一导体221与第一极性部281电连接,第二导体222与第二极性部282电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灯头280直接安装在灯座内就可以固定,不需要额外的机械安装固定手段和额外的电气连接点,大大提高固定的机械可靠性和电气连接的安全性。
可选的,灯头280为单向可旋转灯头280,即灯头280上设有用于与灯座配合的螺纹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发光体210整体呈条状结构,其可以是一个发光单元2101,也可以是由多个发光单元2101串联或并联构成。其中,发光单元2101可以是高压钠灯电弧管、石英金卤灯电弧管、陶瓷金卤灯电弧管等。图3示出了:发光体210为一个发光单元2101,该发光单元2101为高压钠灯电弧管;图14示出了:发光体210为两个串联的发光单元2101,发光单元2101为陶瓷金卤灯电弧管。图15示出了:发光体210为一个发光单元2101,该发光单元2101为石英金卤灯电弧管。
继续参照图11,在发光体210中包括多个串联在一起的发光单元2101情况下,可在每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2101之间设有一个U形弹性件,可在部分或全部发光单元2101与导电导体270之间设有稳固套290,以保证各个发光单元2101的同轴度。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射灯2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玻壳100的直筒体10上镀上反光层20,直筒体10上镀有反光层20的部分为背光部12,直筒体10上未镀反光层20的部分为透光部11。
其中,反光层20镀于直筒体10的内表壁。
b:将发光体210沿直筒体10的延伸方向(预设方向A)安装于背光部12内。
将安装座230、发光体210和芯柱220整体从玻壳100的开口端放置玻壳100内,使安装座230安装在第一管体30内,发光体210位于直筒体10的背光部12内,芯柱220位于第二管体40内。
c:将芯柱220烧熔在玻壳100开口的一端,芯柱220预留排气管223。
d:通过排气管223对玻壳100抽真空,达到设定真空度后回填气体,并烧结排气管223,从而使玻壳100内部的充气腔处于密闭状态。
f:将灯头280安装于玻壳100的端部,使灯头280的第一极性部281与芯柱220上的第一导体221电连接,灯头280的第二极性部282与芯柱220上的第二导体222电连接。
灯头280套设于玻壳100的第二管体40的外侧,灯头280与第二管体40通过粘接剂粘接在一起。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出的反射灯200发出的光线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均匀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玻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而成的直筒体,所述直筒体用于容纳发光体;
所述直筒体在其周向上包括透光部和面向所述透光部的背光部,所述背光部上覆盖有用于将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反射并透过所述透光部的反光层;
其中,所述背光部的曲率半径小于透光部的曲率半径;
所述背光部在其周向上包括第一背光部和第二背光部;
所述第一背光部与所述第二背光部对称分布于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的基面的两侧;
所述第一背光部的横截面和第二背光部的横截面均呈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覆等厚的覆盖于所述背光部的内表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部在其周向上还包括过渡部,所述第一背光部与所述第二背光部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
所述过渡部向靠近所述透光部的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的横截面呈V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轴线位于所述基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镀于所述直筒体上的反光镜面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部在所述预设方向的两端均设有边缘缩颈部;
所述边缘缩颈部的纵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纵截面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
所述边缘缩颈部覆盖有反光层。
9.一种反射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玻壳;
所述发光体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于所述背光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灯还包括芯柱;
所述玻壳为一端开口结构,所述芯柱封堵于所述开口,以使所述玻壳的内部形成充气腔;
其中,所述芯柱上设有延伸至所述玻壳外侧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发光体具有第一极性端和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性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灯还包括安装座;
所述玻壳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充气腔内,所述芯柱封堵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二端,所述芯柱与安装座共同支撑所述发光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支撑于所述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二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件,所述第二极性端能够沿所述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向件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支撑于所述第一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一极性端能够沿所述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导体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极性端设有第二插孔;
所述第一导体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导向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极性端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导向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极性端连接的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一极性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极性端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二极性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极性端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性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件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
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依次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件,所述第六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性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部和固定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构成L形;
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极性端电连接,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体通过导电导体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支撑于所述第一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一极性端能够沿所述发光体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导体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1-20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基体和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周向间隔设于所述安装基体;
所述发光体连接于所述安装基体;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弹性部弹性支撑于所述玻壳的内表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弹性部与所述安装基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弯折痕,每个第一弹性部能够绕与其对应的第一弯折痕相对所述安装基体弹性翻转。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基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弹性部;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部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二端的端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
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体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安装基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弯折痕,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处形成第三弯折痕,所述第二弯折部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二端的端壁。
2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玻壳还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并连接于所述直筒体的一端的第一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直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一管体内;
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直筒体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27.根据权利要求11或25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玻壳还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并连接于所述直筒体的一端的第二管体;
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直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芯柱安装于所述第二管体内;
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直筒体内。
2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灯还包括灯头;
所述灯头外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灯头具有第一极性部和第二极性部,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一极性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二极性部电连接。
29.一种反射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玻壳的直筒体上镀上反光层,直筒体上镀有反光层的部分为背光部,直筒体上未镀反光层的部分为透光部,直筒体由首尾连接构成的封闭图形单元沿预设方向延伸而成,背光部的曲率半径小于透光部的曲率半径,背光部在其周向上包括第一背光部和第二背光部;
第一背光部与第二背光部对称分布于沿预设方向布置的基面的两侧;
第一背光部的横截面和第二背光部的横截面均呈向外凸出的抛物线形;
将发光体沿直筒体的延伸方向安装于背光部内;
将芯柱烧熔在玻壳开口的一端,芯柱预留排气管;
通过排气管对玻壳抽真空,达到设定真空度后回填气体,并烧结排气管,从而使玻壳内部的充气腔处于密闭状态;
将灯头安装于玻壳的端部,使灯头的第一极性部与芯柱上的第一导体电连接,灯头的第二极性部与芯柱上的第二导体电连接。
CN201910489620.9A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189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9620.9A CN110189980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9620.9A CN110189980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9980A CN110189980A (zh) 2019-08-30
CN110189980B true CN110189980B (zh) 2020-05-19

Family

ID=6772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9620.9A Active CN110189980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998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13A (zh) * 1994-04-27 1997-04-09 瑞福鲁克斯公司 电照明灯具
CN2370268Y (zh) * 1999-02-09 2000-03-22 赵志武 内反射式灯泡
CN2640030Y (zh) * 2003-08-14 2004-09-08 江卫生 气体放电灯泡
CN1754246A (zh) * 2003-02-27 2006-03-2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放电灯
CN102221180A (zh) * 2010-04-15 2011-10-19 毛有强 一种反光器及节能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47661A (en) * 1942-03-18 1942-09-04 Electronic Lab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amp units
JPH09298048A (ja) * 1996-04-30 1997-11-18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金属蒸気放電灯
KR100833205B1 (ko) * 2007-03-23 2008-05-28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자외선 램프용 순차 경사형 다중 포물면 반사장치 및 이를구비한 자외선 집광장치
WO2013014746A1 (ja) * 2011-07-26 2013-01-31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メタルハライドランプ及び照明器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13A (zh) * 1994-04-27 1997-04-09 瑞福鲁克斯公司 电照明灯具
CN2370268Y (zh) * 1999-02-09 2000-03-22 赵志武 内反射式灯泡
CN1754246A (zh) * 2003-02-27 2006-03-2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放电灯
CN2640030Y (zh) * 2003-08-14 2004-09-08 江卫生 气体放电灯泡
CN102221180A (zh) * 2010-04-15 2011-10-19 毛有强 一种反光器及节能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9980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20991A (en) Fluorescent lamp
CA2170070A1 (en)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having a helical lamp envelope
CN101416273B (zh) 单侧灯座式灯
KR101036970B1 (ko) 금속증기 방전램프 및 조명장치
JPH0367456A (ja) 白熱ランプ用のフィラメント心合わせ支持体
WO2007118044A1 (en)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 for spot lighting
US4728849A (en) Capsule light source for electric lamp
US4755711A (en) Electric lamp with ceramic reflector
US5313135A (en) Headlamp capsule
CN110189980B (zh) 一种玻壳、反射灯及反射灯的制造方法
US20100181892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4833574A (en) Annular fluorescent lamp
US6153972A (en) Light bulb device
WO2002001601A1 (en) Halogen incandescent clamp having filament leg clamped in press seal
CA2412633A1 (en) Lamp with ceramic light shield
US4839559A (en) Radiant energy incandescent lamp
US6435696B1 (en) Electric light bulb having a mirror, and a strip light including at least one such bulb
JPS58112238A (ja) けい光ランプ
EP0271857B1 (en) Compact coiled coil incandescent filament with supports
CN100517547C (zh) 照明单元
CN101073135B (zh) 照明装置
CN210778484U (zh) 一种防爆型单端陶瓷金卤灯
US20090323350A1 (en)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 for spot lighting
EP0252447B1 (en) Electric lamp with flexible cover holder
CN211700190U (zh) 一种新型结构高光效卤素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8

Address after: No. 29, Lanhua Road, Qiaolin Street, Pukou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806

Patentee after: Nanjing jionghua Ligh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29, Lanhua Road, Puk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Qiaolin street, Puk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UNWA LIGHTING & ELECTRICA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