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576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576A
CN110187576A CN201910551245.6A CN201910551245A CN110187576A CN 110187576 A CN110187576 A CN 110187576A CN 201910551245 A CN201910551245 A CN 201910551245A CN 110187576 A CN110187576 A CN 11018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line
pixel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12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7576B (zh
Inventor
秦丹丹
孙丽娜
傅炯樑
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512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7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7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具有双栅结构的显示面板,因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且每条数据线与其中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电连接且与另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绝缘,可以使得每个子像素受到数据线的耦合影响Cpd是相同的,进而消除了因子像素受到周围数据线的耦合影响Cpd不同而导致的竖纹现象,提高了显示效果。并且,还可以避免扇出区域内的走线增加的问题出现,从而有利于减少扇出区域的面积,提高屏占比。此外,因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同层且绝缘设置,可以实现内嵌式的触控结构,在提高触控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实现轻薄化的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自发光器件,需要设置背光模组,利用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实现显示功能;电致发光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不同,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器件,无需设置背光模组,即无需背光源即可实现显示功能,因此,电致发光显示器可以制作的更加轻薄。目前,不管是液晶显示器还是电致发光显示器,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显示器的屏占比,可以将显示面板设计为双栅结构,如图1所示,对应地每条数据线可以与相邻的两列子像素电连接,如此可以大大减少显示面板中设置的数据线13的数量,以减少扇出区域A2内与数据线13电连接的走线数量,进而减少扇出区域A2的占用面积,提高屏占比。
然而,对于图1所示的结构,图中示出了多条数据线13,若从左边数第一条数据线13和第三条数据线13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均为正极性,第二数据线13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时,使得与第一条数据线13电连接的两列子像素、以及与第三条数据线13电连接的两列子像素输入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均为正极性,与第二条数据线13电连接的两列子像素输入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均为负极性。如此会导致竖纹现象的产生,影响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因数据信号的极性产生的竖纹问题,可以对与同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列子像素进行设置,即与同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列子像素之间具有一列子像素,如此在实现列反转的驱动方式的同时,可以解决因数据信号的极性产生的竖纹问题。
虽然对与同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列子像素进行设置之后,可以解决因数据信号的极性产生的竖纹问题,但对于某一列子像素而言,会出现与该列子像素相邻设置的数据线并不是与该列子像素电连接的数据线,使得每个子像素受到自身电连接的数据线与相邻设置的数据线的耦合影响(用Cpd表示)的程度不同,依然会因耦合影响Cpd而出现竖纹现象,导致显示效果下降。
那么,如何提高具有双栅结构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具有双栅结构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扇出区域;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呈阵列排布的像素,所述像素包括至少三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多条沿行方向排列且沿列方向延伸的数据线,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且每条所述数据线与其中一侧相邻的各所述子像素电连接且与另一侧相邻的各所述子像素绝缘;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多条沿行方向排列且沿列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且绝缘设置;
位于所述扇出区域内的多条数据总线,每条所述数据总线与任意两条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多条沿列方向排列且沿行方向延伸的栅线,任意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两条所述栅线,且第一行子像素远离最后一行子像素的一侧、以及所述最后一行子像素远离所述第一行子像素的一侧均设置有一条所述栅线,所述子像素与相邻的一条所述栅线电连接;针对每行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具有不同颜色,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电连接的栅线分别位于该行子像素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为与同一条所述数据总线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对于具有双栅结构的显示面板,因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且每条数据线与其中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电连接且与另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绝缘,可以使得每个子像素受到数据线的耦合影响是相同的,进而消除了因子像素受到周围数据线的耦合影响Cpd不同而导致的竖纹现象,提高了显示效果。
并且,由于在扇出区域内设置有数据总线,且每条数据总线与任意两条数据线电连接,可以避免在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时扇出区域内的走线增加的问题出现,从而有利于减少扇出区域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同层且绝缘设置,可以实现内嵌式的触控结构,在提高触控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实现轻薄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黑矩阵的设置情况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不同子像素组中各子像素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具有挖孔区域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具有挖孔区域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像素,11a-子像素,12-栅线,12a-常规部分,12b-连接部分,13-数据线,15-触控信号线,16-数据总线,A1-显示区域,A2-扇出区域,A3-第一非显示区域,13a-第一数据线,13b-第二数据线,13c-第三数据线,13d-第四数据线,13e-被绕线区域截断的数据线,13f-第五数据线,17-黑矩阵,18a、18b、18b1、18b2-子像素组,A4-挖孔区域,A5-绕线区域,A6-第二非显示区域,E1-第一分部,E2-第二分部,B1-第一段,B2-第二段,B3-第三段,19-连接线,20-驱动芯片,21-栅极驱动电路,TFT-晶体管,X-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至图4所示,其中,图2为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部分像素。
参见图2至图4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区域A1和扇出区域A2;
位于显示区域A1内呈阵列排布的像素11,像素11包括至少三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11a;
位于显示区域A1内多条沿行方向排列且沿列方向延伸的数据线13,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13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且每条数据线13与其中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11a电连接且与另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11a绝缘;
位于显示区域A1内多条沿行方向排列且沿列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15(图2至图4中加粗的实线),触控信号线15与数据线13同层且绝缘设置;
位于扇出区域A2内的多条数据线13总线,每条数据总线16与任意两条数据线13电连接;
位于显示区域A1内多条沿列方向排列且沿行方向延伸的栅线12,任意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两条栅线12,且第一行子像素远离最后一行子像素的一侧、以及最后一行子像素远离第一行子像素的一侧均设置有一条栅线12,子像素11a与相邻的一条栅线12电连接;针对每行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13a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11a具有不同颜色,与第一数据线13a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11a电连接的栅线12分别位于该行子像素的两侧;其中,第一数据线13a为与同一条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因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13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且每条数据线13与其中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11a电连接且与另一侧相邻的各子像素11a绝缘,可以使得每个子像素11a受到数据线13的耦合影响Cpd是相同的,进而消除了因子像素11a受到周围数据线13的耦合影响Cpd不同而导致的竖纹现象,提高了显示效果。
并且,由于在扇出区域A2内设置有数据总线16,且每条数据总线16与任意两条数据线13电连接,可以避免在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13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时扇出区域A2内的走线增加的问题出现,从而有利于减少扇出区域A2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触控信号线15与数据线13同层且绝缘设置,可以实现内嵌式的触控结构,在提高触控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实现轻薄化的设计。
说明一点,由于每条数据总线16与任意两条数据线13电连接,所以为了避免显示混乱,保证显示图像的正常显示,针对每行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13a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具有不同颜色,与第一数据线13a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11a电连接的栅线12分别位于该行子像素的两侧。
例如,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图中标记为13a的第一数据线分别与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电连接,以最后一行子像素为例,红色子像素R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即红色子像素R与位于其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蓝色子像素B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即蓝色子像素B与位于其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使得在通过第一数据线13a向子像素输入数据信号时,可以避免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同时打开,从而保证图像的正常显示。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每条数据总线16与任意两条数据线13电连接,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2K条数据线13组成一数据线重复周期,数据线重复周期中的任意两条数据线13与一条数据总线16电连接;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此时,触控信号线15位于数据线重复周期中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13电连接的子像素11a之间。
例如,以图2至图4所示结构为例,K为2,即四条数据线13组成一个数据线重复周期,在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这样的数据线重复周期,每个数据线重复周期内的数据线13与数据总线16的连接方式都是一样的,以减少显示面板设计的复杂度,以及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
当然,K并不限于为2,还可以为大于1的其他整数,此处只是以K为2为例举例说明而已,对于K的值并不做具体限定。
与此同时,在设置触控信号线15时,可以将触控信号线15设置于数据线重复周期中,且位于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13电连接的子像素11a之间,以有利于实现内嵌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减少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厚度,实现轻薄化的设计。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设置触控信号线15的具体位置时,可以进行如下设置:
在像素11包括蓝色子像素B时,触控信号线15可以设置于蓝色子像素B与第四数据线13d之间;
其中,像素11包括蓝色子像素B、绿色子像素G和红色子像素R,第四数据线13d为位于蓝色子像素B和红色子像素R之间的数据线,参见图5所示黑矩阵的设置情况的示意图,第四数据线13d用13d表示;
或,像素11包括蓝色子像素B、绿色子像素G、红色子像素R和白色子像素W,第四数据线13d为位于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之间的数据线,未给出图示。
以像素11包括蓝色子像素B、绿色子像素G、红色子像素R和白色子像素W为例,其中各子像素的发光亮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为:白色子像素W>绿色子像素G>红色子像素R>蓝色子像素B,所以蓝色子像素B的亮度是相对最低的。若四个颜色的子像素可以通过混色形成白点时,将触控信号线15设置在蓝色子像素B与第四数据线13d之间,虽然如此会使得蓝色子像素B的开口率降低,但却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像素白点亮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效果。
具体地,为了提高显示效果,往往在相邻两个子像素11a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黑矩阵17,由于触控信号线15设置在两个子像素11a之间且与数据线13同层设置,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沿着行方向上,设置有触控信号线15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黑矩阵17的宽度,大于设置有第三数据线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黑矩阵17的宽度;其中,第三数据线与触控信号线15之间至少间隔有一列子像素。
例如,以图5所示的结构为例,图中示出了部分子像素、部分栅线12、部分数据线、以及部分黑矩阵17,在图5中,行方向可以但并不限于用X方向来表示,第三数据线用13c表示,设置有触控信号线15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黑矩阵17的宽度用h2表示,设置有第三数据线13c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黑矩阵17的宽度用h1表示,其中h1小于h2。
虽然设置有触控信号线15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黑矩阵17的宽度,大于设置有第三数据线13c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黑矩阵17的宽度,但触控信号线15设置在数据线重复周期之中,且不同数据线重复周期内数据线和触控信号线15的设置情况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避免在未设置有数据线重复周期时因触控信号线15所在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黑矩阵17的宽度较大而造成的竖纹现象,因此,仅通过对数据线13的简单设置即可消除因黑矩阵17宽度的不一致而造成的竖纹现象,在有效提高显示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为了提高显示效果,避免残影等问题出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列子像素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可以相反,如图2至图5所示,从而实现列反转的驱动方式,有利于消除残影等问题,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地,为了实现列反转的驱动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有偶数列子像素,换句话说,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有奇数条数据线13。
例如,以图2和图4所示的结构为例,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有2列子像素,或者说,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有1条数据线13。
又例如,以图3所示的结构为例,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有4列子像素,或者说,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有3条数据线13。
当然,图2至图4只是举例说明,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的子像素列数并不限于2列或4列,还可以是6列(未给出图示)或8列(未给出图示)等,只要能够实现列反转驱动方式,任意相邻两列子像素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即可,对与同一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的子像素列数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每行子像素而言:子像素11a的设置数量为M,包含N种颜色的子像素11a,且M与N的比值为偶数;并且,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偶数条数据线13。
如此,可以在消除子像素11a因周围数据线13的耦合影响Cpd导致的竖纹现象的同时,还可以优化显示面板的结构,便于显示面板的制作,同时还可以保证显示面板正常的显示图像。
在实际情况中,对于每个子像素11a而言,会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存在耦合影响(用Cpg表示),若每列子像素中的各子像素均与同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第1列子像素中的各红色子像素R均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第4列子像素中的各红色子像素R均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在各子像素发生偏移,例如向靠近扇出区域A2的一侧偏移时,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是相同的,具有同一颜色的不同子像素11a列中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竖纹现象出现,导致显示效果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有以下几种解决方式:
可选地,第一种解决方式为: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的全部第一子像素:部分第一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其余部分第一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其中,各第一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以第一行子像素为例,包括蓝色子像素B、红色子像素R和绿色子像素G,对于第一行子像素中的全部红色子像素R,第一个红色子像素R、第四个红色子像素R均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一行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二个红色子像素R、第三个红色子像素R均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一行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同理,蓝色子像素B、绿色子像素G均与红色子像素R类似,重复之处不再描述。
如此,可以提高子像素11a与栅线12之间连接关系设计的灵活性,适应不同设计和场景的需要。
并且,全部子像素11a被划分为多个子像素组,子像素组包括至少相邻的两行子像素;
针对每列子像素中同一子像素组(如图2中的18a,图3中的18b)中的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子像素11a:其中一个子像素11a与位于该子像素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另一个子像素11a与位于该子像素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例如,如图2所示,相邻的三行子像素为一个子像素组,用18a表示,在该子像素组18a中,以第一列子像素为例,第一个子像素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一个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二个子像素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二个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三个子像素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三个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
对于第四列子像素而言,第一个子像素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一个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二个子像素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二个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三个子像素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三个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
如此,虽然具有同一颜色的不同子像素列中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是不同的,但经过调整之后,使得每列子像素中部分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也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耦合影响Cpg导致的竖纹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又例如,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行子像素为一个子像素组,用18b表示,在该子像素组18b中,以第一列子像素为例,第一个子像素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一个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二个子像素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二个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
对于第四列子像素而言,第一个子像素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一个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二个子像素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如位于第二个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
如此,虽然具有同一颜色的不同子像素列中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是不同的,但经过调整之后,使得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也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大大改善因耦合影响Cpg导致的竖纹现象,大大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每列子像素中不同子像素11a组中的对应位置处的子像素11a与位于该子像素11a两侧的栅线12的连接关系相同。
例如,以图6所示的结构为例,该图为不同子像素组中各子像素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两个子像素组中的部分子像素,为了便于说明,将这两个子像素组分别标记为18b1和18b2,以图中所示的每个子像素组中包括的这四个子像素为例,沿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对子像素组中的四个子像素分别进行标记,即分别标记为A、B、C和D。
参见图6所示,子像素组18b1中的子像素A与子像素组18b2中的子像素A均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子像素组Z1中的子像素B与子像素组Z2中的子像素B均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子像素组18b1中的子像素C与子像素组18b2中的子像素C均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子像素组Z1中的子像素D与子像素组Z2中的子像素D均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其中,可以将两个子像素A称之为不同子像素组中对应位置处的子像素,同理,将两个子像素B称之为不同子像素组中对应位置处的子像素,将两个子像素C称之为不同子像素组中对应位置处的子像素,将两个子像素D称之为不同子像素组中对应位置处的子像素。子像素与两侧栅线12的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子像素与位于该子像素哪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如此,可以有效对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11a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进行抵消,从而有效改善因耦合影响Cpg导致的竖纹现象,提高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提高产品的制作良率,降低制作成本。
当然,图2、图3和图6均是以每个像素11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为例进行说明的,但这并不说明第一种解决方式只是针对每个像素11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的情况,也即第一种解决方式同样适用于每个像素11包括四个子像素的情况,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内容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二种解决方式为:
其中,在此种解决方式中,可以根据像素11包括的子像素11a的数量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设置,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具体地,在像素11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11a时:
参见图4和图7所示,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第一颜色的全部子像素:部分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其余部分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第二颜色的全部子像素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第三颜色的全部子像素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例如,以图4所示的结构为例,以第一行子像素为例,对于全部的红色子像素R,均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即位于第一行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对于全部的绿色子像素G,均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即位于第一行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对于全部的蓝色子像素B,第一个和第四个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即位于第一行子像素上方的栅线12)电连接,第二个和第三个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即位于第一行子像素下方的栅线12)电连接。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具有第二颜色的子像素和具有第三颜色的子像素而言,显示区域A1内全部的具有第二颜色的子像素均位于该子像素同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同理,显示区域A1内全部的具有第三颜色的子像素均位于该子像素同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例如,以图4所示的结构为例,全部的红色子像素R均与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全部的绿色子像素G均与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如此,虽然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是相同的,但对于具有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的子像素而言,具有同一颜色的不同子像素列中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也是相同的,从而有利于改善因耦合影响Cpg而导致的竖纹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
其中,具有第一颜色的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B,具有第二颜色的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R,具有第三颜色的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G。
也就是说,以图4所示的结构为例,对于蓝色子像素B而言,同一行子像素中,部分蓝色子像素B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其余部分蓝色子像素B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对于红色子像素R而言,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同理,绿色子像素G而言,也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
由于蓝色子像素B的亮度一般较低,红色子像素R和绿色子像素G的亮度与蓝色子像素B的亮度相比较高,红色子像素R和绿色子像素G上的耦合影响Cpg影响较大,所以将所有的红色子像素R设置为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以及将所有的绿色子像素G设置为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12电连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红色子像素R和绿色子像素G上的耦合影响Cpg的影响。因蓝色子像素B上的耦合影响Cpg的影响较小,所以可以无需再对蓝色子像素B与栅线12的连接进行设置,从而在消除竖纹现象的同时,降低制作难度。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红色子像素R和绿色子像素G进行设置时,可以设置为:
参见图4所示,红色子像素R与处于偶数行的栅线12电连接,绿色子像素G与处于奇数行的栅线12电连接。
当然,还可以设置为:红色子像素R与处于奇数行的栅线12电连接,绿色子像素G与处于偶数行的栅线12电连接,如图7所示,该图为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且图中示出了部分像素。
此时,相应地,需要对蓝色子像素B与哪一条栅线12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如图7所示,以保证针对每行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13a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具有不同颜色,与第一数据线13a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电连接的栅线12分别位于该行子像素的两侧,从而保证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图像。
具体地,在像素11包括四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11a时: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任一颜色的全部子像素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电连接,未给出图示。
并且,需要说明一点,在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任一颜色的全部子像素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电连接的情况下,还需要满足针对每行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具有不同颜色,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电连接的栅线分别位于该行子像素的两侧,以保证正常的显示功能。
如此,虽然每列子像素中各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是相同的,但对于任一颜色的子像素而言,具有同一颜色的不同子像素列中子像素11a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之间的耦合影响Cpg的变化也是相同的,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因耦合影响Cpg而导致的竖纹现象,提高了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包括沿着行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所述蓝色子像素B与所述红色子像素R均与位于第一侧栅线电连接,所述绿色子像素G与所述白色子像素W均与位于第二侧栅线电连接,未给出图示;
其中,所述第一侧栅线和所述第二侧栅线为位于所在子像素行相对两侧的栅线。
例如,未给出图示,若将第一侧栅线定义为位于子像素远离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将第二侧栅线定义为位于子像素靠近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那么针对同一行子像素:蓝色子像素B与所述红色子像素R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绿色子像素G与所述白色子像素W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又例如,未给出图示,若将第一侧栅线定义为位于子像素靠近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将第二侧栅线定义为位于子像素远离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那么针对同一行子像素:蓝色子像素B与所述红色子像素R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绿色子像素G与所述白色子像素W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如此,在极大地改善因耦合影响Cpg而导致的竖纹现象的同时,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显示面板制作难度。
也就是说,在第二种解决方式中,不管像素中包括三个子像素11a,还是包括四个子像素11a,均是对每行子像素中同一颜色的子像素11a与哪一条栅线12的连接关系进行了设置,以改善因耦合影响Cpg而导致的竖纹现象。
在实际情况中,为了提高屏占比,减少摄像头或听筒等器件所占用的非显示区域的面积,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挖孔区域A4和绕线区域A5,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图8为第一种具有挖孔区域A4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种具有挖孔区域A4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和图9所示,绕线区域A5可以包围挖孔区域A4,显示区域A1可以包围绕线区域A5。如此,可以将摄像头或听筒等器件设置于挖孔区域A4内,大大减少了非显示区域的面积,提高了屏占比,实现了窄边框的设计。
然而,由于挖孔区域A4的存在,会对数据线13的设置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以及消除竖纹现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对数据线13进行如下设置:
参见图8所示,部分数据线被绕线区域A5截断成远离扇出区域A2的第一分部E1和靠近扇出区域A2的第二分部E2,第一分部E1与第二数据线13b在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电连接,且第二数据线13b与第二分部E2在靠近扇出区域A2一侧连接同一条数据总线16;
第二数据线13b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正投影与绕线区域A5相交叠,第二数据线13b包括第一段B1、第二段B2、以及连接第一段B1和第二段B2的第三段B3,第三段B3位于绕线区域A5,第一段B1和第二段B2位于显示区域A1。
如此,通过对数据线13的设置,可以保证数据线13对数据信号的有效传输,以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功能。并且,通过对被绕线区域A5截断的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13b的设置,仅第二数据线13b中的第三段B3位于绕线区域A5内,如此可以减少绕线区域A5内设置的走线的数量,进而减少绕线区域A5的设置面积,从而避免因绕线区域A5设置的面积较大对显示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地,为了实现第一分部E1与第二数据线13b电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域A3,第一非显示区域A3设置于显示区域A1背离扇出区域A2的一侧;
第一非显示区域A3内设置有连接线19,第二段B2位于绕线区域A5远离扇出区域A2一侧的显示区域A1内,连接线19分别与第二段B2和第一分部E1电连接。
如此,通过连接线19的设置,可以将第二数据线13b中的第二段B2与第一分部E1电连接,实现了第二数据线13b与第一分部E1的电连接,有利于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一分部E1之中,从而保证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图像。
说明一点,图8中数据总线16是与间隔的两条数据线13电连接,如果与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13之间间隔有三条数据线13或是更多时,可能会存在图9中的情况,即在与数据总线16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中,其中一条数据线被绕线区域A5截断,另一条数据线(暂记为第五数据线,用13f表示)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正投影并不会与绕线区域A5存在交叠,此时,只需要将第一分部E1与第五数据线13f远离扇出区域A2的一端通过连接线19电连接,第二分部E2与第五数据线13f靠近扇出区域A2的一端电连接即可,而绕线区域A5内可以无需设置用于连接数据线的走线。
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数据信号的正常传输,保证图像的正常显示,还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绕线区域A5内走线的设置数量,从而有利于减少绕线区域A5的占用面积,提高显示效果。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与栅线12对应电连接的栅极驱动电路21,如图8所示,每条栅线12的一端均设置了栅极驱动电路21,栅极驱动电路21用于为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2输入扫描信号。并且,各栅极驱动电路21分散地设置在栅线12两端对应的第二非显示区域A6内,如此可以避免因各栅极驱动电路21均设置在栅线12一端对应的第二非显示区域A6内而导致该第二非显示区域A6面积较大不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当然,栅极驱动电路21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图8所示,此处只是举例说明而已,栅极驱动电路21的设置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何设置方式,在此并不限定。
参见图8所示,由于挖孔区域A4和绕线区域A5的存在,会对栅线12的设置造成影响,所以部分栅线12会经过绕线区域A5以保持栅线12不断开避免对扫描信号的传输造成影响。其中,经过绕线区域A5的栅线12可以包括:电连接的常规部分12a和连接部分12b,常规部分12a位于显示区域A1内,连接部分12b位于绕线区域A5内,通过绕线区域A5内的连接部分12b可以实现与常规部分12a的电连接,保证扫描信号的正常传输,进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20,该驱动芯片20通过数据总线16与数据线13电连接,驱动芯片20用于通过数据总线16向各数据线13输出数据信号,再通过数据线13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各子像素11a中,以实现显示功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未示出像素电极,子像素11a中设置有晶体管TFT和像素电极,晶体管TFT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源极与数据线13电连接,栅极与栅线12电连接,通过晶体管TFT可以控制是否向子像素11a中的像素电极传输数据信号。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子像素11a与栅线12电连接均可以理解为:子像素11a中的像素电极通过晶体管TFT与栅线12电连接,子像素11a与数据线13电连接均可以理解为:子像素11a中的像素电极通过晶体管TFT与数据线13电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0和图11所示,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X。
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如图10和图11所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和扇出区域;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呈阵列排布的像素,所述像素包括至少三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子像素;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多条沿行方向排列且沿列方向延伸的数据线,任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一列子像素,且每条所述数据线与其中一侧相邻的各所述子像素电连接且与另一侧相邻的各所述子像素绝缘;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多条沿行方向排列且沿列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且绝缘设置;
位于所述扇出区域内的多条数据总线,每条所述数据总线与任意两条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多条沿列方向排列且沿行方向延伸的栅线,任意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两条所述栅线,且第一行子像素远离最后一行子像素的一侧、以及所述最后一行子像素远离所述第一行子像素的一侧均设置有一条所述栅线,所述子像素与相邻的一条所述栅线电连接;针对每行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具有不同颜色,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电连接的栅线分别位于该行子像素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为与同一条所述数据总线电连接的两条数据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针对每行子像素:子像素的设置数量为M,包含N种颜色的子像素,且M与N的比值为偶数;
所述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偶数条所述数据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的全部第一子像素:部分第一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其余部分第一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其中,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子像素被划分为多个子像素组,所述子像素组包括至少相邻的两行子像素;
针对每列子像素中同一所述子像素组中的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其中一个子像素与位于该子像素靠近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另一个子像素与位于该子像素远离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针对每列子像素中不同所述子像素组中的对应位置处的子像素与位于该子像素两侧的栅线的连接关系相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第一颜色的全部子像素:部分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靠近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其余部分子像素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远离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第二颜色的全部子像素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第三颜色的全部子像素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所述具有第一颜色的子像素为所述蓝色子像素,所述具有第二颜色的子像素为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具有第三颜色的子像素为所述绿色子像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子像素与处于偶数行的所述栅线电连接;
所述绿色子像素与处于奇数行的所述栅线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四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中具有任一颜色的全部子像素均与位于所在子像素行其中一侧的栅线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沿着行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
针对同一行子像素:所述蓝色子像素与所述红色子像素均与位于第一侧栅线电连接,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白色子像素均与位于第二侧栅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侧栅线和所述第二侧栅线为位于所在子像素行相对两侧的栅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挖孔区域和绕线区域,所述绕线区域包围所述挖孔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围所述绕线区域;
部分所述数据线被所述绕线区域截断成远离所述扇出区域的第一分部和靠近所述扇出区域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与第二数据线在远离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分部在靠近所述扇出区域一侧连接同一条所述数据总线;
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绕线区域相交叠,所述第二数据线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绕线区域,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背离所述扇出区域的一侧;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内设置有连接线,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绕线区域远离所述扇出区域一侧的显示区域内,所述连接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一分部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2K条所述数据线组成一数据线重复周期,所述数据线重复周期中的任意两条所述数据线与一条所述数据总线电连接;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数据线重复周期中任意相邻两条所述数据线电连接的子像素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
在沿着所述行方向上,设置有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所述黑矩阵的宽度,大于设置有第三数据线的两列子像素之间的区域对应的所述黑矩阵的宽度;
其中,所述第三数据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之间至少间隔有一列子像素。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蓝色子像素,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蓝色子像素与第四数据线之间;
其中,所述像素包括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所述第四数据线为位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和所述红色子像素之间的数据线;
或,所述像素包括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所述第四数据线为位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和所述白色子像素之间的数据线。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列所述子像素接收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数据总线电连接的两条所述数据线之间间隔有偶数列子像素。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551245.6A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187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1245.6A CN110187576B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1245.6A CN110187576B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576A true CN110187576A (zh) 2019-08-30
CN110187576B CN110187576B (zh) 2022-02-25

Family

ID=67723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1245.6A Active CN110187576B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757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0531A (zh) * 2019-10-30 2019-12-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123598A (zh) * 2020-01-19 2020-05-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58526A (zh) * 2019-12-30 2020-05-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1687A (zh) * 2020-08-3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99580B (zh) * 2020-12-14 2023-11-2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65454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310A (zh) * 2012-10-26 2013-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结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793419A (zh) * 2015-05-08 2015-07-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6899A (zh) * 2015-09-22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094380A (zh) * 2016-08-24 2016-11-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598346A (zh) * 2017-01-03 2017-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07640A (zh) * 2016-12-21 2017-05-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8181770A (zh) * 2018-02-11 2018-06-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240339U (zh) * 2018-06-19 2018-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
CN109036238A (zh) * 2015-04-01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测试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310A (zh) * 2012-10-26 2013-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结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036238A (zh) * 2015-04-01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测试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793419A (zh) * 2015-05-08 2015-07-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6899A (zh) * 2015-09-22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094380A (zh) * 2016-08-24 2016-11-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07640A (zh) * 2016-12-21 2017-05-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6598346A (zh) * 2017-01-03 2017-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81770A (zh) * 2018-02-11 2018-06-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240339U (zh) * 2018-06-19 2018-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0531A (zh) * 2019-10-30 2019-12-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158526A (zh) * 2019-12-30 2020-05-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58526B (zh) * 2019-12-30 2024-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23598A (zh) * 2020-01-19 2020-05-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1687A (zh) * 2020-08-3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1687B (zh) * 2020-08-31 2022-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99580B (zh) * 2020-12-14 2023-11-2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65454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576B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757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08407B (zh) Tft阵列基板
CN10520662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72319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pixel unit of display panel
CN10773110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301696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74170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US1147585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0859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JP2017530411A (ja) Tftアレイ基板
CN102902120A (zh) 立体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244503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971091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509509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365852B (zh)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9795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0346987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06586A (zh) 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64868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609433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3034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9994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74804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301813B (zh)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
CN11033363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