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1704A -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1704A
CN109741704A CN201910221317.0A CN201910221317A CN109741704A CN 109741704 A CN109741704 A CN 109741704A CN 201910221317 A CN201910221317 A CN 201910221317A CN 109741704 A CN109741704 A CN 109741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signal wire
sub
line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13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绎桦
罗斯建
蓝学新
蔡寿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41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1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通过在一个充电周期的各数据输入阶段中,对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对各源极输入信号线依次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各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可以通过周期循环的方式使子像素充电。通过在相邻两个数据输入阶段中,使至少部分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不同,以及使同一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以及通过在充电周期中,使各控制信号线对应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相同,使每个颜色子像素在一个充电周期中的电压变化量总和相等,进而提高显示均一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公开要求在2018年06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公开号为201810711913.2、公开名称为“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公开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全面屏以其具有较大的屏占比、超窄的边框,与普通的显示屏相比,可以大大提高观看者的视觉效果,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在采用全面屏的诸如手机的显示装置中,为了实现自拍和通话功能,通常都会在显示装置的正面设置前置摄像头、听筒等。为了实现全屏化显示,如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显示面板中一般设置有用于设置前置摄像头、听筒等器件的镂空结构110。然而,由于镂空结构110的存在,为了使每一行像素输入数据信号,镂空结构110所在区域1中数据信号线需要围绕镂空结构110设置。这样导致围绕于镂空结构110周围的数据信号线间距较小,从而造成其信号耦合较大,进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镂空结构、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镂空结构,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条栅极信号线、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M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M≥3且为整数;一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包括经过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多条第一数据信号线,每条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一子数据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二子数据信号线,同一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的所述第一子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子数据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多条源极输入信号线、多个多路选通器、与所有所述多路选通器连接的条控制信号线;其中,N为与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对应的相邻的像素单元的个数;且一条源极输入信号线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与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N≥2且为偶数;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一个充电周期的各数据输入阶段中,对所述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对各所述源极输入信号线依次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各所述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使所述子像素充电;其中,所述充电周期包括相邻的Y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M≤Y≤3K且Y为整数,K≥1且K为整数;在相邻两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中,至少部分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不同,且同一所述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所述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并且,针对在每一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中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在所述充电周期中,各所述控制信号线对应的同一所述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相同;
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为对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条所述栅极信号线加载所述栅极开启信号的时间段;或,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为对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每一条所述栅极信号线依次加载所述栅极开启信号的一帧扫描时间段。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步骤。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驱动。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和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通过在一个充电周期的各数据输入阶段中,对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对各源极输入信号线依次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各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可以通过周期循环的方式使子像素充电。并且,通过在相邻两个数据输入阶段中,使至少部分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不同,以及使同一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可以在数据输入阶段中对加载于不同控制信号线上的开启控制信号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并使同一控制信号线上的开启控制信号不相邻。以及通过在充电周期中,使各控制信号线对应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相同,从而可以使每个颜色子像素在一个充电周期中的电压变化量总和相等,即可以使每个颜色子像素受到的耦合干扰相等,进而提高显示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之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之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之四;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之五;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之六;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路时序图之七;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镂空结构110、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多条栅极信号线G_e(1≤e≤E且为整数,E为显示面板中栅极信号线的总数;图2以E=7为例)、多个像素单元PX、多路选通器200、控制信号线CK_1~CK_3、源极输入信号线S_1~S_2。其中,像素单元PX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数据信号线Data围绕镂空结构110设置,且一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信号线Data。源极输入信号线S_1~S_2分别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200与3条数据信号线Data电连接。一个多路选通器200可以包括:晶体管M0_1~M0_3。每个晶体管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Data。晶体管M0_1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ta对应红色子像素R,并且所有晶体管M0_1的栅极与控制信号线CK_1电连接。晶体管M0_2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ta对应绿色子像素G,并且所有晶体管M0_2的栅极与控制信号线CK_2电连接。晶体管M_3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ta对应蓝色子像素B,并且所有晶体管M_3的栅极与控制信号线CK_3电连接。一般子像素可以包括:像素电极和电连接于像素电极和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一条栅极信号线电连接。
图2所示的驱动时序图可以如图3所示,在图3中,g_1代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的信号,ck_1~ck_3分别为加载于控制信号线CK_1~CK_3上的信号,s_1为加载于源极输入信号线S_1上的数据信号。并且,g_1中的高电平信号为栅极开启信号,g_1中的低电平信号为栅极截止信号。
从图3中可知,由于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作用,使得第一行各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均导通。在栅极信号线G_1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对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的开启控制信号(即高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1导通,以将加载于源极输入信号线S_1上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第一行红色子像素R中的像素电极,以使该红色子像素R充入电压V1。此时,对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的截止控制信号(即低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2截止。并且,对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的截止控制信号(即低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3截止。
之后,对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即高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2导通,以将加载于源极输入信号线S_1上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第一行绿色子像素G,以使该绿色子像素G充入电压V1。并且由于对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截止控制信号(即低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1截止,然而由于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作用,导致第一行中红色子像素R中的薄膜晶体管仍为导通状态。由于数据信号线围绕镂空结构110设置,导致数据信号线之间间距较小,因此在对绿色子像素G充电时,由于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耦合作用,导致红色子像素R充入的电压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电压为V2。并且,对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的截止控制信号(即低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3截止。
之后,对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即高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3导通,以将加载于源极输入信号线S_1上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第一行蓝色子像素B,以使该蓝色子像素B充入的电压V1。并且由于对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截止控制信号(即低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1截止,以及对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截止控制信号(即低电平信号),控制晶体管M0_2截止,但是由于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作用,导致第一行中红色子像素R中的薄膜晶体管和绿色子像素G中的薄膜晶体管仍为导通状态。由于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耦合作用,在对蓝色子像素B充电时,导致红色子像素R和绿色子像素G充入的电压也会发生变化,使得红色子像素R变化后的电压为V3,绿色子像素G变化后的电压为V4。这样导致红色子像素R的电压变化量,即变化后的电压V3与初始充入的电压V1之间的差值:V3-V1最大,绿色子像素G的电压变化量V4-V1次之、蓝色子像素B的电压变化量几乎为零,从而由于电压变化量的不同,导致出现色偏、从而造成显示不均一的问题。
之后,由于g_1中的栅极截止信号的作用,使得第一行各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均截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可以提高显示均一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基板100;阵列基板100可以包括:镂空结构110、显示区AA、第一非显示区BB_1和第二非显示区BB_2,第一非显示区BB_1包围镂空结构110,显示区AA包围第一非显示区BB_1,第二非显示区BB_2包围显示区AA。显示区AA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单元PX、多条栅极信号线G_e、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中,每个像素单元PX可以包括M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M≥3且为整数。一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数据信号线可以包括经过第一非显示区BB_1的多条第一数据信号线D1,每条第一数据信号线D1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数据信号线和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B_1的第二子数据信号线,同一第一数据信号线D1的第一子数据信号线和第二子数据信号线电连接。第二非显示区BB_2可以包括:多条源极输入信号线S_i(1≤i≤I且为整数,I为显示面板中源极输入信号线的总数;其中图2以I=4为例)、多个多路选通器200、与所有多路选通器200连接的条控制信号线CK_j(且为整数);其中,N为与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的相邻的像素单元PX的个数;且一条源极输入信号线S_i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200与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N≥2且为偶数。并且,在对一条控制信号线CK_j加载开启控制信号时,可以控制多路选通器200导通,以使多路选通器200将与其连接的源极输入信号线上加载的数据信号提供给其连接的一条数据信号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可以包括:
在一个充电周期的各数据输入阶段中,对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对各源极输入信号线依次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各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使子像素充电;其中,充电周期可以包括相邻的Y个数据输入阶段,M≤Y≤3K且Y为整数,K≥1且K为整数;在相邻两个数据输入阶段中,至少部分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不同,且同一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并且,针对在每一个数据输入阶段中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在充电周期中,各控制信号线对应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相同。其中,由于各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使得在一个数据输入阶段中,对各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具有先后。例如结合图4所示,在一个数据输入阶段中,可以首先对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开启控制信号,则此时可以将该开启控制信号作为该数据输入阶段中最先出现的第一个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其次对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开启控制信号,则此时可以将该开启控制信号作为该数据输入阶段中次之出现的第二个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最后对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开启控制信号,则此时可以将该开启控制信号作为该数据输入阶段中最后出现的第三个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可以将数据输入阶段设置为对显示面板中的一条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的时间段,即一个数据输入阶段对应一行扫描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通过在一个充电周期的各数据输入阶段中,对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对各源极输入信号线依次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各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可以通过周期循环的方式使子像素充电。并且,通过在相邻两个数据输入阶段中,使至少部分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不同,以及使同一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可以在数据输入阶段中对加载于不同控制信号线上的开启控制信号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并使同一控制信号线上的开启控制信号不相邻。以及通过在充电周期中,使各控制信号线对应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相同,从而可以使每个颜色子像素在一个充电周期中的电压变化量总和相等,即可以使每个颜色子像素受到的耦合干扰相等,进而提高显示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一种颜色子像素为例,该颜色子像素在一个充电周期中的电压变化量总和,是通过将该颜色子像素在每个数据输入阶段中的电压变化量进行相加得到的。
在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各数据信号线、各栅极信号线的衬底基板。该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柔性基板、硅基板等,在此不作限定。在显示面板应用到显示装置中时,一般还会设置摄像头、听筒等器件,因此为了设置摄像头、听筒等器件,如图4所示,镂空结构110可以为显示面板中的衬底基板的镂空区域。在实际制备过程中,通过将该衬底基板中对应镂空结构110的区域以切割的方式进行挖孔使其成为镂空区域,例如形成通孔,以用于在显示装置中设置摄像头、听筒等器件。并且该通孔在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等规则图形,或者也可以为不规则图形,在此不作限定。或者,也可以不对衬底基板进行切割,而是通过将衬底基板上的膜层或线路去除以进行避让,以使对应镂空结构110的区域为透明区域形成镂空区域。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栅极信号线G_e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栅极信号线G_2~G_3可以延伸到镂空结构110处截止,或者,也围绕镂空结构110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位于显示区AA中的第一子数据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即第一子数据信号线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B_1的第二子数据信号线为围绕镂空结构110设置的曲线。数据信号线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AA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数据信号线D2,即第二数据信号线D2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并且,N可以设置为3,像素PX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其中,可以使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B。当然,也可以使第一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G,第二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R,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B,这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像素PX的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像素PX的列方向;或者反之,第一方向可以为像素PX的列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像素PX的行方向。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围绕并不是环绕镂空结构110一圈的设置,而是如图4与图5中第二子数据信号线沿镂空结构110边缘设置。
下面以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B为例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每个多路选通器200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Tf_p(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P的整数,P为一个多路选通器中包括的开关晶体管的总数,图4与图5均以P=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开关晶体管Tf_p和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各开关晶体管Tf_p的栅极与不同的控制信号线CK_j电连接,各开关晶体管Tf_p的第一极与对应的源极输入信号线S_i电连接,各开关晶体管Tf_p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电连接。进一步地,在对控制信号线CK_j加载开启控制信号时,可以控制开关晶体管Tf_p导通,并且在对控制信号线CK_j加载开启控制信号之外,还需要对控制信号线CK_j加载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晶体管Tf_p截止。在具体实施时,开关晶体管Tf_p可以设置为N型晶体管,其可以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在低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则开启控制信号的电平为高电平,截止控制信号的电平为低电平。或者,开关晶体管Tf_p也可以设置为P型晶体管,其可以在低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则开启控制信号的电平为低电平,截止控制信号的电平为高电平。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M可以设置为2,即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相邻的2个像素单元,即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相邻的6个子像素。以及一条源极输入信号线S_i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200与3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有多路选通器200与三条控制信号线CK_j电连接。并且,该三条控制信号线可以包括:与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与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与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具体地,由于一个开关晶体管Tf_p对应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且一列子像素也对应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即一列子像素通过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一个开关晶体管Tf_p。如图4与图5所示,红色子像素R通过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开关晶体管Tf_1,并且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开关晶体管Tf_1均与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电连接,即可以看作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与红色子像素R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绿色子像素G通过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开关晶体管Tf_2,并且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开关晶体管Tf_2均与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电连接,即可以看作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与绿色子像素G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蓝色子像素B通过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开关晶体管Tf_3,并且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开关晶体管Tf_3均与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电连接,即可以看作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与蓝色子像素B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使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之间设置有间隔时间段。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间隔时间段,对所述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截止信号,以及对各所述控制信号线加载截止控制信号。这样可以在前一个数据输入阶段中使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稳定后再进行下一个数据输入阶段,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该间隔时间段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使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间隔时间段T00,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当然,也可以使部分数据输入阶段中相邻的数据输入阶段之间设置间隔时间段,其余数据输入阶段之间不设置间隔时间段。当然,间隔时间段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一个充电周期可以包括3个数据输入阶段,即Y=3。具体地,如图6所示,g_1~g_3分别代表栅极信号线G_1~G_3加载的信号,ck_1~ck_3分别代表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的信号。一个充电周期T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并且,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与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之间设置有间隔时间段T00,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与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之间也设置有间隔时间段T00。
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一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具体地,首先,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2、Tf_3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数据信号s_i(图6以源极输入信号线S_1上加载的数据信号s_1为例),使红色子像素R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一行红色子像素R充电。
其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2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3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绿色子像素G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一行绿色子像素G充电。
最后,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3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2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蓝色子像素B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一行蓝色子像素B充电。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g_2中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二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2、ck_3、ck_1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具体地,首先,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2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3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绿色子像素G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二行绿色子像素G充电。
其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3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2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蓝色子像素B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二行蓝色子像素B充电。
最后,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2、Tf_3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红色子像素R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二行红色子像素R充电。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3加载g_3中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3、ck_1、ck_2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具体地,首先,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3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2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蓝色子像素B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三行蓝色子像素B充电。
其次,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2、Tf_3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红色子像素R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三行红色子像素R充电。
最后,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及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低电平的截止控制信号,以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2导通且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3截止。此时对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加载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数据信号s_i,使绿色子像素G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以对各列中第三行绿色子像素G充电。
综上,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依次对第一行中的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充电,从而由于数据信号线的耦合作用导致各颜色子像素对应的电压变化量为: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最大,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次之,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最小。同理,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最大,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次之,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最小。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最大,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次之,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最小。因此,在该充电周期T1中,可以将同一列中这三行子像素作为整体,以使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可以相等,从而可以将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看作相互抵消,从而可以避免色偏,提高显示均一性。
同理,对之后的子像素可以重复上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的充电过程,在此不作赘述。这样可以将显示面板中的栅极信号线以相邻的三条为一组,以对各信号线输入图6所示的信号。在显示面板中的栅极信号线的数量不能被3整除时,例如显示面板中的栅极信号线为10或11条时,其会剩余1或2条栅极信号线。其中,在剩余1条栅极信号线时,可以采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一个数据输入阶段的充电方式对该栅极信号线对应的子像素进行充电。在剩余2条栅极信号线时,可以采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两个数据输入阶段的充电方式对这两条栅极信号线对应的子像素进行充电。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若存在栅极信号线的数量不能被3整除的情况时,由于显示面板中的栅极信号线的数量比较多,子像素面积较小,因此在显示时可以将剩余的1行或2行子像素的色偏影响忽略不计。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至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依次顺序出现。或者,也可以首先使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其次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最后使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3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当然也可以首先使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出现、其次使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出现,最后使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出现。在实际应用中,这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并且,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与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之间设置有间隔时间段T00,以对栅极信号线G_1~G_3分别加载g_1~g_3中的栅极截止信号,控制第一至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均截止。以及对各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的截止控制信号,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2以及Tf_3均截止。这样可以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使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稳定后再进行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同理,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与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之间设置有间隔时间段T00,以对栅极信号线G_1~G_3分别加载g_1~g_3中的栅极截止信号,控制第一至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均截止。以及对各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的截止控制信号,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2以及Tf_3均截止。这样可以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使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稳定后再进行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时,同一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具体地,如图6所示,以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的开启控制信号为例,第二数据写入阶段T12加载ck_1的开启控制信号与第三数据写入阶段T13加载ck_1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一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t01。第一数据写入阶段T11中ck_1的开启控制信号与第二数据写入阶段T12中ck_1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四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t01。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同一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数据信号s_1具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之分,其仅是为了将输入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中的数据信号的不同进行区分,而并不是实际输入到各颜色子像素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在实际应用中,输入各颜色子像素的数据信号的电压的电压值和极性,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相邻为最近邻。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相等指的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相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与图5所示,其针对实施例一中一个充电周期所包括的数据输入阶段的数量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一个充电周期可以包括6个数据输入阶段,即Y=6。具体地,如图7所示,一个充电周期T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第五数据输入阶段T15、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一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从而依次控制第一行中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充电。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g_2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二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2、ck_3、ck_1中的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从而依次控制第二行中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红色子像素R充电。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3加载g_3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3、ck_1、ck_2中的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从而依次控制第三行中蓝色子像素B、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充电。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4加载g_4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四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3、ck_2、ck_1中的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从而依次控制第四行中蓝色子像素B、绿色子像素G、红色子像素R充电。
在第五数据输入阶段T15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5加载g_5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五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2、ck_1、ck_3中的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从而依次控制第五行中绿色子像素G、红色子像素R、蓝色子像素B充电。
在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6加载g_6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六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1、ck_3、ck_2中的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从而依次控制第六行中红色子像素R、蓝色子像素B、绿色子像素G充电。
同理,在该充电周期T1中,可以将同一列中这六行子像素作为整体,以使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可以相等,从而可以将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看作相互抵消,从而可以避免色偏,提高显示均一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以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至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依次顺序出现。或者,也可以首先使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其次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之后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顺序出现。在实际应用中,这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使Y=9、12、15…等数据输入阶段,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针对实施例一中多路选通器200所包括的开关晶体管的数量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8(以P=6为例)所示,每个多路选通器200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Tf_p;其中,一个开关晶体管Tf_p一一对应一条数据信号线。各开关晶体管Tf_p的栅极与不同的控制信号线CK_j(图8以J=6为例)电连接,各开关晶体管Tf_p的第一极与对应的源极输入信号线S_i(图8以I=2为例)电连接,各开关晶体管Tf_p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M可以设置为4,即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相邻的4个像素单元。即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相邻的12个子像素。以及一条源极输入信号线S_i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200与6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有多路选通器200与六条控制信号线CK_j电连接。该六条控制信号线可以包括:与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和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与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和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与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和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并且由于一个开关晶体管Tf_p对应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且一列子像素也对应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即一列子像素通过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一个开关晶体管Tf_p。如图8所示,针对红色子像素R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各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的第1条数据信号线所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f_1均与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电连接,第2条数据信号线所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f_4均与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电连接,即可以看作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和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与红色子像素R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针对绿色子像素G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各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的第1条数据信号线所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f_2均与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电连接,第2条数据信号线所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f_5均与第四控制信号线CK_5电连接,即可以看作第一控制信号线CK_2和第四控制信号线CK_5与绿色子像素G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针对蓝色子像素B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各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的第1条数据信号线所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f_3均与第二控制信号线CK_3电连接,第2条数据信号线所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f_6均与第四控制信号线CK_6电连接,即可以看作第一控制信号线CK_3和第四控制信号线CK_6与蓝色子像素B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
下面以与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对应的红色子像素R为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与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对应的红色子像素R为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与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对应的绿色子像素G为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与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对应的绿色子像素G为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与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对应的蓝色子像素B为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与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对应的蓝色子像素B为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时,一个充电周期可以包括6个数据输入阶段,即Y=6。具体地,如图9所示,一个充电周期T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第五数据输入阶段T15、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一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一至第六控制信号线CK_1~CK_6加载ck_1~ck_6中的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以依次对第一行中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充电。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g_2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二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以依次对第二行中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充电。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3加载g_3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以依次对第三行中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充电。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4加载g_4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四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以依次对第四行中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充电。
在第五数据输入阶段T15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5加载g_5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五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以依次对第五行中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充电。
在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6加载g_6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五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以依次对第六行中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充电。
同理,在该充电周期T1中,可以将同一列中这六行子像素作为整体,以使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以及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可以相等,从而可以将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看作相互抵消,从而可以避免色偏,提高显示均一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可以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至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依次顺序出现。或者,也可以首先使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其次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之后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顺序出现。在实际应用中,这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针对实施例一中像素PX所包括的子像素的数量,即M的取值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0所示,M也可以设置为4,即像素PX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其中,可以使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B,第四子像素为白色子像素W。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M可以设置为2,即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相邻的2个像素单元,即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200对应相邻的8个子像素。以及一条源极输入信号线S_i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200与4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有多路选通器200与四条控制信号线CK_j电连接。并且,该四条控制信号线可以包括:与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与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与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与第四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并且由于一个开关晶体管Tf_p对应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且一列子像素也对应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即一列子像素通过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一个开关晶体管Tf_p。如图10所示,红色子像素R通过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开关晶体管Tf_1,并且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开关晶体管Tf_1均与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电连接,即可以看作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与红色子像素R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同理,可以看作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与绿色子像素G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与蓝色子像素B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与白色子像素W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
在具体实施时,一个充电周期可以包括4个数据输入阶段,即Y=4。具体地,如图11所示,一个充电周期T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具体地,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一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线CK_1~CK_4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ck_4,依次对第一行中的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白色子像素W充电。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g_2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二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依次对第二行中的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白色子像素W、红色子像素R充电。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3加载g_3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依次对第三行中的蓝色子像素B、白色子像素W、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充电。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4加载g_4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四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依次对第三行中的白色子像素W、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充电。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可以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至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依次顺序出现。或者,也可以首先使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其次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出现,即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采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的各开启控制信号的加载顺序。之后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顺序出现。在实际应用中,这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针对实施例四中多路选通器200所包括的开关晶体管的数量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2(以P=8为例)所示,每个多路选通器200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晶体管Tf_p。一条源极输入信号线S_i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200与8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有多路选通器200与八条控制信号线CK_j电连接。该八条控制信号线可以包括:与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和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与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和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与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和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与第四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和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
下面以与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对应的红色子像素R为第一类红色子像素R,与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对应的红色子像素R为第二类红色子像素R,与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对应的绿色子像素G为第一类绿色子像素G,与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对应的绿色子像素G为第二类绿色子像素G,与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对应的蓝色子像素B为第一类蓝色子像素B,与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对应的蓝色子像素B为第二类蓝色子像素B,与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对应的白色子像素W为第一类白色子像素W,与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对应的白色子像素W为第二类白色子像素W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时,一个充电周期可以包括8个数据输入阶段,即Y=8。具体地,如图13所示,一个充电周期T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第五数据输入阶段T15、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第七数据输入阶段T17、第八数据输入阶段T18。
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一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一至第八控制信号线CK_1~CK_8加载ck_1~ck_8中的高电平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2加载g_2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二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七控制信号线CK7加载ck_7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加载ck_8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3加载g_3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加载ck_7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加载ck_8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4加载g_4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四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加载ck_7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加载ck_8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五数据输入阶段T15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5加载g_5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五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加载ck_7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加载ck_8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六数据输入阶段T16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6加载g_6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六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加载ck_7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加载ck_8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七数据输入阶段T17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7加载g_7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七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加载ck_7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加载ck_8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八数据输入阶段T18中,即在对栅极信号线G_8加载g_8中的高电平的栅极开启信号以控制第八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依次对第八控制信号线CK_8加载ck_8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四控制信号线CK_4加载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五控制信号线CK_5加载ck_5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六控制信号线CK_6加载ck_6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七控制信号线CK_7加载ck_7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以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至第八数据输入阶段T18依次顺序出现。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与图5所示,其针对实施例一中的数据输入阶段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
一般显示面板可以实现显示和触控功能,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和触控分时驱动。其中,在一帧显示时间内包括对栅极信号线扫描的时间段和进行触控的时间段。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也可以将数据输入阶段设置为对显示面板中的每一条栅极信号线依次加载栅极开启信号的一帧扫描时间段,即一个数据输入阶段对应一帧扫描时间段。
在具体实施时,一个充电周期可以包括3个数据输入阶段,即Y=3。以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一个充电周期T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具体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可以对应连续的三个显示帧中的第一个显示帧内的扫描时间段,其中,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时,依次对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同理,对其余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也是依次对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可以对应连续的三个显示帧中的第二个显示帧内的扫描时间段,其中,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时,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同理,对其余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也是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可以对应连续的三个显示帧中的第三个显示帧内的扫描时间段,其中,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时,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同理,对其余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也是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CK_3加载ck_3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线CK_1加载ck_1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对第二控制信号线CK_2加载ck_2中的开启控制信号。
这样在该充电周期T1中,可以将连续三帧中的同一颜色子像素作为整体,以使在连续三帧中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可以相等,从而可以将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看作相互抵消,从而可以避免色偏,提高显示均一性。
并且,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与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之间设置有间隔时间段T00,以对栅极信号线G_1~G_3分别加载g_1~g_3中的栅极截止信号,控制第一至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均截止。以及对各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的截止控制信号,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2以及Tf_3均截止。这样可以在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中使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稳定后再进行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同理,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与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之间设置有间隔时间段T00,以对栅极信号线G_1~G_3分别加载g_1~g_3中的栅极截止信号,控制第一至第三行子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均截止。以及对各控制信号线CK_1~CK_3加载ck_1~ck_3中的截止控制信号,控制所有开关晶体管Tf_1、Tf_2以及Tf_3均截止。这样可以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中使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稳定后再进行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4所示,可以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至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依次顺序出现。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使Y=6、9、12、15…等数据输入阶段,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针对实施例六中的像素PX中包括的子像素的数量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一个充电周期可以包括4个数据输入阶段,即Y=4。以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一个充电周期T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三数据输入阶段T13、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具体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可以对应连续的四个显示帧中的第一个显示帧内的扫描时间段,其中,在对栅极信号线G_1加载g_1中的栅极开启信号时,依次对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线CK_1~CK_4加载ck_1~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同理,对其余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时,也是依次对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线CK_1~CK_4加载ck_1~ck_4中的开启控制信号。其余第二数据输入阶段T12~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同理,在此不作赘述。
这样在该充电周期T1中,可以将连续四帧中的同一颜色子像素作为整体,以使在连续四帧中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可以相等,从而可以将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以及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电压变化量的总和看作相互抵消,从而可以避免色偏,提高显示均一性。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5所示,可以使第一数据输入阶段T11至第四数据输入阶段T14依次顺序出现。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使Y=8、12…等数据输入阶段,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步骤。由于显示面板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相似,因此该驱动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驱动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可以为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进行驱动。由于显示面板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相似,因此该显示面板的实施可以参见驱动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装置和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通过在一个充电周期的各数据输入阶段中,对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对各源极输入信号线依次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各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可以通过周期循环的方式使子像素充电。并且,通过在相邻两个数据输入阶段中,使至少部分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不同,以及使同一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可以在数据输入阶段中对加载于不同控制信号线上的开启控制信号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并使同一控制信号线上的开启控制信号不相邻。以及通过在充电周期中,使各控制信号线对应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相同,从而可以使每个颜色子像素在一个充电周期中的电压变化量总和相等,即可以使每个颜色子像素受到的耦合干扰相等,进而提高显示均一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镂空结构、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镂空结构,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条栅极信号线、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M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M≥3且为整数;一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包括经过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多条第一数据信号线,每条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一子数据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二子数据信号线,同一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的所述第一子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子数据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多条源极输入信号线、多个多路选通器、与所有所述多路选通器连接的条控制信号线;其中,N为与相邻的两个多路选通器对应的相邻的像素单元的个数;且一条源极输入信号线通过一个多路选通器与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N≥2且为偶数;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一个充电周期的各数据输入阶段中,对所述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开启信号,对各所述源极输入信号线依次加载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各所述控制信号线依次加载开启控制信号,使所述子像素充电;其中,所述充电周期包括相邻的Y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M≤Y≤3K且Y为整数,K≥1且K为整数;在相邻两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中,至少部分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的顺序不同,且同一所述控制信号线加载的开启控制信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所述开启控制信号的时长;并且,针对在每一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中的同一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在所述充电周期中,各所述控制信号线对应的同一所述加载顺序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数量相同;
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为对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一条所述栅极信号线加载所述栅极开启信号的时间段;或,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为对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每一条所述栅极信号线依次加载所述栅极开启信号的一帧扫描时间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M=3,N=2,Y=3,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
所述三条控制信号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
在所述充电周期的第一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M=3,N=2,Y=6,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
所述三条控制信号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
在所述充电周期的第一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一至第三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中,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五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六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M=4,N=2,Y=4,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第四子像素;
所述四条控制信号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四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四控制信号线;
在所述充电周期的第一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M=3,N=2,Y=3时,所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至所述第三数据输入阶段依次顺序出现;
在M=3,N=2,Y=6时,所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至所述第六数据输入阶段依次顺序出现;
在M=4,N=2,Y=4时,所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至所述第四数据输入阶段依次顺序出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M=3,N=4,Y=6,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
所述六条控制信号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四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和第五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和第六控制信号线;
在所述充电周期的第一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一至第六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五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六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M=4,N=4,Y=8,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第四子像素;
所述八条控制信号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五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和第六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三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三控制信号线和第七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四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第四控制信号线和第八控制信号线;
在所述充电周期的第一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一至第八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二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七控制信号线、第八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三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七控制信号线、第八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四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七控制信号线、第八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五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七控制信号线、第八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六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七控制信号线、第八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七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七控制信号线、第八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在第八数据输入阶段中,依次对第八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第三控制信号线、第四控制信号线、第五控制信号线、第六控制信号线、第七控制信号线加载开启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M=3、N=4、Y=6时,所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至所述第六数据输入阶段依次顺序出现;
在M=4、N=4、Y=8时,所述第一数据输入阶段至所述第八数据输入阶段依次顺序出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之间设置有间隔时间段;
在所述间隔时间段,对所述栅极信号线加载栅极截止信号,以及对各所述控制信号线加载截止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数据输入阶段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间隔时间段。
1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步骤。
12.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方法驱动。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221317.0A 2018-06-29 2019-03-22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97417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19132 2018-06-29
CN201810711913.2A CN108648681A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1704A true CN109741704A (zh) 2019-05-10

Family

ID=6375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1913.2A Withdrawn CN108648681A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1910221317.0A Pending CN109741704A (zh) 2018-06-29 2019-03-22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1913.2A Withdrawn CN108648681A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6486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8804A (zh) * 2019-12-19 2020-04-17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Demux驱动方法
CN113241042A (zh) * 2021-03-26 2021-08-10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Demux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166B (zh) * 2018-10-31 2021-03-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09308882A (zh) * 2018-11-28 2019-02-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9754745B (zh) * 2019-03-26 2021-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872678B (zh) * 2019-04-23 2021-10-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910845A (zh) * 2019-11-18 2020-03-24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Dot显示的驱动方法
CN112289268A (zh) 2020-11-02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CN114882835B (zh) * 2022-06-14 2024-0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4966A1 (en) * 2000-12-29 2002-07-04 Yeo Ju Chun Method of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20056092A (ko) * 2000-12-29 2002-07-10 구본준, 론 위라하디락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회로 및 구동방법
CN101055708A (zh) * 2007-05-09 2007-10-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方法
KR20090076385A (ko) * 2008-01-08 2009-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739972A (zh) * 2008-11-19 2010-06-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WO2011044200A1 (en) * 2009-10-08 2011-04-1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436792A (zh) * 2011-11-18 2012-05-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4991389A (zh) * 2015-07-16 2015-10-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5469765A (zh) * 2016-01-04 2016-04-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
CN105761675A (zh) * 2016-05-18 2016-07-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297723A (zh) * 2016-11-09 2017-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像素驱动方法
CN106783895A (zh) * 2017-03-16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782407A (zh) * 2017-02-16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206209225U (zh) * 2016-12-06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169771A1 (en) * 2015-08-07 2017-06-1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7039493A (zh) * 2015-12-04 2017-08-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7045858A (zh) * 2016-12-02 2017-08-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7195269A (zh) * 2017-05-26 2017-09-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多路选通开关电路的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56092A (ko) * 2000-12-29 2002-07-10 구본준, 론 위라하디락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회로 및 구동방법
US20020084966A1 (en) * 2000-12-29 2002-07-04 Yeo Ju Chun Method of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055708A (zh) * 2007-05-09 2007-10-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方法
KR20090076385A (ko) * 2008-01-08 2009-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739972A (zh) * 2008-11-19 2010-06-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WO2011044200A1 (en) * 2009-10-08 2011-04-1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436792A (zh) * 2011-11-18 2012-05-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4991389A (zh) * 2015-07-16 2015-10-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170169771A1 (en) * 2015-08-07 2017-06-1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7039493A (zh) * 2015-12-04 2017-08-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5469765A (zh) * 2016-01-04 2016-04-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
CN105761675A (zh) * 2016-05-18 2016-07-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297723A (zh) * 2016-11-09 2017-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像素驱动方法
CN107045858A (zh) * 2016-12-02 2017-08-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CN206209225U (zh) * 2016-12-06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82407A (zh) * 2017-02-16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06783895A (zh) * 2017-03-16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195269A (zh) * 2017-05-26 2017-09-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多路选通开关电路的驱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8804A (zh) * 2019-12-19 2020-04-17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Demux驱动方法
CN111028804B (zh) * 2019-12-19 2021-10-26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Demux驱动方法
CN113241042A (zh) * 2021-03-26 2021-08-10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Demux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8681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170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884741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US20170301696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67140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520662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31031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99222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06586B (zh) 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6292106B (zh) 一种阵列基板的电路结构
CN10914364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18757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99210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9521609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4868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US10971091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2571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458914A (zh) 面板驱动装置与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969795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2359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73264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像素充电方法
CN10827952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46021A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1007082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509509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9907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