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5709B -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5709B
CN110185709B CN201910398116.8A CN201910398116A CN110185709B CN 110185709 B CN110185709 B CN 110185709B CN 201910398116 A CN201910398116 A CN 201910398116A CN 110185709 B CN110185709 B CN 110185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earing
ball
inner ring
meas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81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5709A (zh
Inventor
陈国金
陈昌
袁以明
许明
苏少辉
王万强
李永宁
褚长勇
龚友平
陈慧鹏
刘婷婷
金杜挺
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j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981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5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5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5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5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3/00Assembling bearings
    • F16C43/04Assembling rolling-contact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由于轴承内外圈沟道及滚珠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尺寸误差不同,在内外圈和滚珠装配时,会导致游隙不一致,精度低,甚至超差。本发明如下:一、取一批外圈、内圈、滚珠并分档。二、将各档位外圈、内圈、滚珠再细分两级。三、进行优级精度装配。四、进行第一轮次级精度装配。五、进行第二轮次级精度装配。六、轴承装配完成。本发明对内圈、外圈和滚珠按照测量的误差大小分成6档,分别为+3、+2、+1、‑1、‑2、‑3档,并根据六档工件数量比趋近于1:2:3:3:2:1的特点,制定各档工件的组合方案,进而减少一个批次内的内外圈以及滚珠三种零件的剩余数量浪费,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轴承是重要的机械基础部件,其性能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器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我国是各类轴承的最大制造国和消费国,但与国外技术和质量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在轴承制造过程中,车、磨自动线已比较普遍使用。而装配自动线由于工序多、动作复杂,大多由人工完成。由于轴承装配质量对其整体质量影响很大,故目前轴承的装配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装配质量不一致,因此轴承自动装配生产线中的单元加工方法和设备,如轴承内外圈沟道测量机、轴承合套装球一体机、轴承保持架压装机、轴承双面注脂机、轴承双面压盖机、轴承装配游隙在线测量机、以及轴承游隙控制方法和系统等,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轴承游隙控制方法及系统是一种滚动轴承装配游隙控制方法及系统,为在线调整轴承装配游隙提供优化控制方案。由于轴承内外圈沟道及滚珠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尺寸误差不同,在内外圈和滚珠装配时,会导致游隙不一致,精度低,甚至超差;另外,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需要对一个批次的内外圈和滚珠装配完毕,避免剩余,减少浪费。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滚动轴承装配游隙控制方法及系统,对轴承装配游隙进行在线控制,并对轴承装配工艺作出自适应调整,从而达到精度优先或成本优先的目标,提高轴承装配的参数可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一批外圈、内圈、滚珠。将外圈按照内径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将内圈按照外径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将滚珠按照直径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
步骤二、将外圈、内圈、滚珠的+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各自按照公差带宽度细分为A级和B级。管理人员根据需求选择执行精度优先模式或执行成本优先模式。之后,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进行优级精度装配。
3-1.取出满足一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
一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六个方案:
(1)处于+3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2)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3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3)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4)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5)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3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6)处于-3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3-2.将步骤3-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3-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3-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3-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3-6;μmin为第一游隙下限;μmax为第一游隙上限。
3-4.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3-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3-7。
3-5.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3-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3-7。
3-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进入步骤3-7。
3-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存在一组符合一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3-1至3-6。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若步骤二中管理人员选择了成本优先模式,则执行步骤五和六;若步骤二中管理人员选择了精度优先模式,则直接进入步骤七。
步骤五、进行第一轮次级精度装配。
5-1.取出满足二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
二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案:
(1)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2)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3)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4)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5-2.将步骤5-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5-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5-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5-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5-6;μ′min为第二游隙下限;μ′max为第二游隙上限。
5-4.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5-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5-7。
5-5.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5-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5-7。
5-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进入步骤5-7。
5-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存在一组符合二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5-1至5-6。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进行第二轮次级精度装配。
6-1.取出满足三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
如图4所示,三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二个方案:
(1)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2)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6-2.将步骤6-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6-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5-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5-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5-6。
6-4.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6-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6-7。
6-5.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6-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6-7。
6-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进入步骤6-7。
6-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存在一组符合二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6-1至6-6。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轴承装配完成。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各档外圈的公差带宽度相等。各档内圈的公差带宽度相等。各档滚珠的公差带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外圈的沟道内径的公差为△D、内圈的沟道外径的公差为△d、滚珠的直径的公差为△dg;△D=△d=2△dg。
进一步地,步骤3-2、5-2及6-2中的装配方法如下:a.进行内外圈合套和装球作业。b.安装保持架后进行清洗烘干。c.进行双面注脂和双面压入密封防尘盖。
进一步地,步骤3-3中,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3-7。
步骤5-3中,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5-7。
步骤6-3中,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6-7。
进一步地,步骤3-4、5-4及6-4中,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的方法具体如下: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该内圈所在档位的B级内圈,则用该档位内的B级的内圈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滚珠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该滚珠所在档位的B级滚珠,则用该档位内的B级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及滚珠均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且还存在比该滚珠低一个档位的滚珠,则用比被测轴承内滚珠低一个档位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否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
进一步地,步骤3-5、5-5及6-5中,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的方法具体如下: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还存在该内圈所在档位的A级内圈,则用该档位内的A级的内圈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滚珠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还存在该滚珠所在档位的B级滚珠,则用该档位内的A级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及滚珠均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比该滚珠高一个档位的滚珠,则用比被测轴承内滚珠高一个档位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否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
进一步地,步骤3-6、5-6及6-6中,激光打码后,将被测轴承的所有零件信息、装配工艺参数以及在线测量值导入信息库。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对内圈、外圈和滚珠按照测量的误差大小分成6档,分别为+3、+2、+1、-1、-2、-3档,并根据六档工件数量比趋近于1:2:3:3:2:1的特点,制定各档工件的组合方案,进而减少一个批次内的内外圈以及滚珠三种零件的剩余数量浪费,降低制造成本。
2、本发明具有精度优先和成本优先两种模式,进而能够根据要求调整装配逻辑;成本优先逻辑下,本发明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装配;第1阶段装配游隙最小,第2阶段及第3阶段装配游隙稍大,从而同步完成对轴承成品的分类,免去了最终分拣的工作量。此外第1阶段、第2阶段及第3阶段各自的装配游隙相近,有助于控制轴承的成品质量的统一性。
3、本发明设置有游隙检测反馈机制,能够避免次品的出现,并且本发明能够通过将每档工件再细分两档,实现对次品部件的快速更换。
4、本发明通过对轴承装配游隙进行在线控制,并对轴承装配工艺作出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轴承装配的参数可控性。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内圈、外圈、滚珠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类组合方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二类组合方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三类组合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定义内圈的外圆直径为Φd,外圈的内孔直径为ΦD,滚珠的直径为Φdg,内圈的外圆直径公差为△d,外圈的内孔直径公差为△D,滚珠的直径公差为△dg,那么,装配游隙μ0=△D-△d-2△dg。因此,选择△D=△d=2△dg的外圈、内圈、滚珠进行装配能够在同一成本下实现最高的装配精度。
申请人经过测量发现,在尺寸公差范围内的内圈、外圈、滚珠的具体误差的分布情况近似于正态分布,即公差大的数量少、公差小的数量多;具体为:将公差范围均分为六段,则该六段公差带(+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内工件的个数比趋近于为1:2:3:3:2:1。针对这一比例关系,申请人设计本发明的内圈、外圈、滚珠组合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装配:
第一个阶段中,六段公差带内的工件均消耗掉一份,最靠外的两个公差带(+3档、-3档)被消耗完;次靠外的两个公差带(+2档、-2档)剩余二分之一;最中间的两个公差带(+1档、-1档)剩余三分之二。
第二个阶段中,剩余四段公差带内的工件均消耗掉一份,次靠外的两个公差带(+2档、-2档)被消耗完;最中间的两个公差带(+1档、-1档)剩余三分之一。
第三个阶段中,剩余两段公差带内的工件均消耗掉一份;最中间的两个公差带(+1档、-1档)被消耗完。
至此,绝大部分内圈、外圈、滚珠都完成装配,且第一个阶段装配得到的轴承精度最高,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装配得到的轴承精度次高;进而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用一批原材料装配出尽可能多的轴承。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具体如下:
步骤一、取一批外圈、内圈、滚珠。外圈的沟道内径的公差为△D、内圈的沟道外径的公差为△d、滚珠的直径的公差为△dg;△D=△d=2△dg。
将外圈按照沟道内径的公差带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将内圈按照沟道外径的公差带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将滚珠按照直径的公差带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各档外圈的公差带宽度相等。各档内圈的公差带宽度相等。各档滚珠的公差带宽度相等。举例如下:若外圈的公差范围为[D-1/2△D,D+1/2△D],则+3档的范围为[D-1/2△D,D-2/6△D]、+2档的范围为[D-2/6△D,D-1/6△D]、+1档的范围为[D-1/6△D,D]、-1档的范围为[D,D+1/6△D]、-2档的范围为[D+1/6△D,D+2/6△D]、-3档的范围为[D+2/6△D,D+1/2△D]。
步骤二、将外圈、内圈、滚珠的+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各自按照公差带宽度细分为A级和B级。A级的尺寸大于对应的B级;此时,外圈、内圈、滚珠均被分为尺寸由小至大,且公差宽度均相等的+3A级、+3B级、+2A级、+2B级、+1A级、+1B级、-1A级、-1B级、-2A级、-2B级、-3A级、-3B级。管理人员根据需求选择执行精度优先模式或执行成本优先模式。之后,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进行优级精度装配。
3-1.取出满足一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一类组合方案的特点为外圈档位-内圈档位-滚珠档位=0(如下述第一个方案中3-1-2=0)。
如图2所示,一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六个方案:
(1)处于+3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2)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3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3)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4)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5)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3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6)处于-3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3-2.将步骤3-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装配方法如下:a.进行内外圈合套和装球作业。b.安装保持架后进行清洗烘干。c.进行双面注脂和双面压入密封防尘盖。
3-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3-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3-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3-6;μmin为第一游隙下限;μmax为第一游隙上限;μmin、μmax根据装配游隙要求确定。
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3-7。
3-4.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3-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则直接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3-7。
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的方法具体如下: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该内圈所在档位的B级内圈,则用该档位内的B级的内圈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滚珠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该滚珠所在档位的B级滚珠,则用该档位内的B级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及滚珠均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且还存在比该滚珠低一个档位的滚珠,则用比被测轴承内滚珠低一个档位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否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
3-5.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3-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则直接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3-7。
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的方法具体如下: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还存在该内圈所在档位的A级内圈,则用该档位内的A级的内圈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滚珠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还存在该滚珠所在档位的B级滚珠,则用该档位内的A级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及滚珠均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比该滚珠高一个档位的滚珠,则用比被测轴承内滚珠高一个档位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否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
3-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将轴承的所有零件信息、装配工艺参数以及在线测量值导入信息库,以便可以查询和追溯。进入步骤3-7。
3-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能够组成一组符合一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3-1至3-6。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若步骤二中管理人员选择了成本优先模式,则执行步骤五和六;若步骤二中管理人员选择了精度优先模式,则直接进入步骤七。
步骤五、进行第一轮次级精度装配。
5-1.取出满足二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二类组合方案的特点为外圈档位-内圈档位-滚珠档位=1或-1或0(如下述第一个方案中2-1-2=-1)。
如图3所示,二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案:
(1)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2)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3)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4)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5-2.将步骤5-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5-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5-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5-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5-6;μ′min为第二游隙下限;μ′max为第二游隙上限;μ′min、μ′max根据装配游隙要求确定。μ′min<μmin;μ′max>μmax
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5-7。
5-4.参照步骤3-4的方法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5-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则直接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5-7。
5-5.参照步骤3-5的方法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5-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则直接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5-7。
5-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将轴承的所有零件信息、装配工艺参数以及在线测量值导入信息库,以便可以查询和追溯。进入步骤5-7。
5-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能够组成一组符合二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5-1至5-6。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进行第二轮次级精度装配。
6-1.取出满足三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三类组合方案的特点为外圈档位-内圈档位-滚珠档位=1或-1(如下述第一个方案中1+1-1=1)。
如图4所示,三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二个方案:
(1)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2)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6-2.将步骤6-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6-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5-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5-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5-6。
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6-7。
6-4.参照步骤3-4的方法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6-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则直接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6-7。
6-5.参照步骤3-5的方法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6-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则直接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6-7。
6-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将轴承的所有零件信息、装配工艺参数以及在线测量值导入信息库,以便可以查询和追溯。进入步骤6-7。
6-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能够组成一组符合二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6-1至6-6。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本批次轴承装配完成。将所有装配完成的轴承最终质检和包装。

Claims (8)

1.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取一批外圈、内圈、滚珠;将外圈按照内径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将内圈按照外径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将滚珠按照直径由大至小分为+3档、+2档、+1档、-1档、-2档、-3档;
步骤二、将外圈、内圈、滚珠的+3档、+2档、+1档、-1档、-2档、-3档各自按照公差带宽度细分为A级和B级;管理人员根据需求选择执行精度优先模式或执行成本优先模式;之后,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若步骤二中管理人员选择了成本优先模式,则执行步骤四至七;若步骤二中管理人员选择了精度优先模式,则执行步骤四后直接进入步骤七;
步骤四、进行优级精度装配;
4-1.取出满足一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
一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六个方案:
(1)处于+3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2)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3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3)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4)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5)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3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6)处于-3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4-2.将步骤4-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4-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4-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4-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4-6;μmin为第一游隙下限;μmax为第一游隙上限;
4-4.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4-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4-7;
4-5.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4-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4-7;
4-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进入步骤4-7;
4-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存在一组符合一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4-1至4-6;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五、进行第一轮次级精度装配;
5-1.取出满足二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
二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案:
(1)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2)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3)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2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4)处于-2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2档的滚珠;
5-2.将步骤5-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5-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5-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5-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5-6;μ′min为第二游隙下限;μ′max为第二游隙上限;
5-4.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5-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5-7;
5-5.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5-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5-7;
5-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进入步骤5-7;
5-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存在一组符合二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5-1至5-6;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进行第二轮次级精度装配;
6-1.取出满足三类组合方案的一组外圈、内圈、滚珠;
三类组合方案具体包括如下二个方案:
(1)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2)处于-1档的外圈、处于+1档的内圈、处于-1档的滚珠;
6-2.将步骤6-1取出的外圈、内圈、滚珠装配在一起,得到被测轴承;
6-3.测量被测轴承的游隙μ0;若μ0<μ′min,则进入步骤5-4;若μ0>μ′max,则进入步骤5-5;若μ′min≤μ0≤μ′max,则进入步骤5-6;
6-4.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6-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6-7;
6-5.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μ0后重新进入步骤6-3;若没有用于更换的内圈或滚珠则废弃被测轴承,并进入步骤6-7;
6-6.对所得被测轴承进行激光打码;进入步骤6-7;
6-7.若所有外圈、内圈、滚珠中还存在一组符合二类组合方案的外圈、内圈、滚珠,则重复执行步骤6-1至6-6;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轴承装配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各档外圈的公差带宽度相等;各档内圈的公差带宽度相等;各档滚珠的公差带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外圈的沟道内径的公差为△D、内圈的沟道外径的公差为△d、滚珠的直径的公差为△dg;△D=△d=2△d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 -2、5-2及6-2中的装配方法如下:a.进行内外圈合套和装球作业;b.安装保持架后进行清洗烘干;c.进行双面注脂和双面压入密封防尘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 -3中,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4 -7;
步骤5-3中,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5-7;
步骤6-3中,当一个被测轴承经过三次重新装配后,依然出现μ0<μ′min或μ0>μ′max的情况时,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并进入步骤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 -4、5-4及6-4中,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增大游隙的方法具体如下: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该内圈所在档位的B级内圈,则用该档位内的B级的内圈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滚珠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该滚珠所在档位的B级滚珠,则用该档位内的B级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及滚珠均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且还存在比该滚珠低一个档位的滚珠,则用比被测轴承内滚珠低一个档位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否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 -5、5-5及6-5中,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以减小游隙的方法具体如下: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还存在该内圈所在档位的A级内圈,则用该档位内的A级的内圈更换被测轴承的内圈或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为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滚珠处于自身档位内的B级,且还存在该滚珠所在档位的B级滚珠,则用该档位内的A级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若内圈及滚珠均处于自身档位内的A级,且还存在比该滚珠高一个档位的滚珠,则用比被测轴承内滚珠高一个档位的滚珠更换被测轴承的滚珠,并重新装配得到被测轴承;
否则,将该被测轴承废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 -6、5-6及6-6中,激光打码后,将被测轴承的所有零件信息、装配工艺参数以及在线测量值导入信息库。
CN201910398116.8A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Active CN110185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8116.8A CN110185709B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8116.8A CN110185709B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5709A CN110185709A (zh) 2019-08-30
CN110185709B true CN110185709B (zh) 2020-08-04

Family

ID=6771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8116.8A Active CN110185709B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5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8539B (zh) * 2020-12-15 2022-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配部件的分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8668A (zh) * 2011-12-02 2012-06-27 宁波万丰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的加工方法
DE102013215892A1 (de) * 2013-08-12 2015-02-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Lagerstelle mit einem zweireihigen Polygonlager
CN103769796B (zh) * 2013-10-30 2016-06-08 北车风电有限公司 一种兆瓦级风电机组主轴承内、外圈同时加热方法
CN106372407A (zh) * 2016-08-30 2017-02-01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安装游隙校核方法
CN106382305B (zh) * 2016-08-31 2019-01-22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深沟球轴承内外圈选配方法
CN107830069B (zh) * 2017-11-22 2019-05-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组件布局优化的高精度滚动轴承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5709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5045B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再制造装配过程的选配方法
CN110185709B (zh) 一种控制轴承游隙的装配工艺
CN106001570B (zh) 一种一体化3d激光打印多组件制备方法
Ayres Future trends in factory automation
Wudhikarn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with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method
CN112526931A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机身孔系镗削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CN109408860A (zh) 螺旋锥齿轮形性协同制造的六西格玛设计方法
CN106826132A (zh) 一种换挡杆衬套的加工工艺
Du et al. In-service machine tool remanufacturing: a sustainable resource-saving and high-valued recovery approach
CN111144829B (zh) 一种弱标准化云协同制造方法
CN110227914B (zh) 一种高线精轧机组的齿轮轴的高精度加工方法
CN111007801B (zh) 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状态判断的刀具寿命实时采集方法
CN113094827A (zh) 基于qfd分解和扩展rpn值的产品制造可靠性退化根原因识别方法
Domek et al. Timing belt gear design for mechatronics system
Cheng et 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stagger spinning of trapezoidal inner gear
CN108515243B (zh) 一种制作锥齿轮的方法
Antony et al. The Taguchi Approach to Quality Improvement
CN110597177A (zh) 一种基于精度映射的数控机床精度控制方法
Liebeck et 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dapting to maximize local advantage
CN109388851A (zh) 螺旋锥齿轮形性协同制造智能参数驱动决策与处理方法
Mandlo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omponents and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noise in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use of Shainin techniques
Yina et al. Risk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Lean Manufacturing Improvement
CN112220106B (zh) 评价卷烟纸与卷烟机适宜性的系统
Odinikuku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in a Bottle Manufacturing Company Using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CN110064906A (zh) 一种再制造曲轴装配过程中控制轴向间隙的动态指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2

Address after: 4 / F, building 2, Sunshine Industrial Park,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j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2 street, Xiasha Higher Education Zone,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