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5193A -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5193A
CN110185193A CN201910359460.6A CN201910359460A CN110185193A CN 110185193 A CN110185193 A CN 110185193A CN 201910359460 A CN201910359460 A CN 201910359460A CN 110185193 A CN110185193 A CN 110185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individual
function integration
combined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94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建庄
王玉梅
张青天
段珍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594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51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5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5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1/00Building elements of block or other shap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 E04C1/40Building elements of block or other shap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built-up from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e.g. composed of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or stones with filling material or with insulating inser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将至少两个单体混凝土进行组合,所述组合的方式选自规则布置方式或不规则布置方式中的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使组合后的混凝土达到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能满足建筑对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材料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传统的建筑结构通常只采用单一的混凝土材料,结构性与功能性的需求无法同时满足,在结构设计时,通常主要以满足受力性为主要考虑因素,功能性的需求则通过外围护加以保障。这样,一方面会造成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的分离而不利于结构的整体性能的发挥。随着建筑向更高层、更生态、更严酷环境方向发展,对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也更为多元化、综合化。混凝土结构迫切需要材料上的创新和组合,以最安全、节能、环保的方式满足建筑结构受力及功能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使组合后的混凝土达到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能满足建筑对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包括有至少两个单体混凝土,所述单体混凝土为承重型混凝土和/或功能型混凝土。
所述单体混凝土是指成型的混凝土模块。
优选地,所述承重型混凝土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或其它承重型混凝土中的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C60。所述普通混凝土为以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和养护而得的水泥基材料。
更优选地,所述高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60。所述高强混凝土为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材料。
所述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高耐久性、高耐火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所述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更优选地,所述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10MPa。所述纤维混凝土(fiberreinforced concrete)是纤维和水泥基料(水泥石、砂浆或混凝土)组成的复合材料的统称。
更优选地,所述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根据DGT J08-2018-2007《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确定。所述再生混凝土为以再生骨料、再生粉体等再生原料取代天然原料制备的混凝土材料。
所述其它承重型混凝土为满足承重要求的其它水泥基材料。
优选地,所述功能型混凝土包括但不限于保温型混凝土、防水型混凝土或其它功能型混凝土中的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保温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0.12(W/m·K)。所述保温型混凝土为具有较小导热系数的水泥基材料。
更优选地,所述防水型混凝土的抗渗等级≥P6级别。所述防水型混凝土为具有一定抗渗等级的水泥基材料。
所述其它功能型混凝土为具有一定功能参数的其它水泥基材料。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将至少两个单体混凝土进行组合,所述组合的方式选自规则布置方式或不规则布置方式中的一种。
优选地,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60MPa。
更优选地,两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50MPa;三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60MPa。
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单体混凝土为承重型混凝土时,两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30MPa;三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40MPa。
进一步优选地,当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分别为承重型混凝土和功能型混凝土时,两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50MPa;三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60MPa。
优选地,所述单体混凝土的原料组分中至少有1个组分发生变化。
更优选地,所述原料组分包括有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掺合料、特殊组分。
所述掺合料是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节约水泥及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无机粉料。常见如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石灰石、磨细石英砂等。
所述特殊组分是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增加混凝土的功能,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特殊材料。常见如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防水剂、阻锈剂、加气剂、膨胀剂、着色剂、防冻剂等。
更优选地,两个所述单体混凝土组合时,所述单体混凝土的原料组分中至多有1-2个组分变化,其它组分保持不变。
更优选地,三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所述单体混凝土的原料组分中至多有3-4个组分变化,其它组分保持不变。
优选地,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中变化的原料组分具有相容性,可以发生水化反应凝结成型,不会发生降低混凝土性能的化学反应。
优选地,所述单体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相同。所述生产工艺包括混凝土的制备、输送、成型、养护等工艺。
优选地,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的界面要控制组合的时间。
更优选地,所述控制组合的时间为在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前完成组合。即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制备时,先浇筑单体混凝土1,再浇筑单体混凝土2,从浇筑单体2到浇筑完成(使两个单体混凝土完全接触)的时间均应控制在两个单体混凝土初凝时间内。
优选地,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的界面要增加黏结力。
更优选地,所述增加黏结力的方法为增加结合面粗糙度或涂抹界面增强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增加结合面粗糙度的方法选自拉毛与凿毛加工方式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界面增强剂为化学胶粘剂。
最优选地,所述界面增强剂为环氧胶粘剂。
优选地,所述规则布置方式选自水平方式、垂直方式、分层方式或夹心方式中的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水平方式选自内外或内中外方式中的一种。所述水平方式为将不同单体混凝土由内至外水平设置。具体来说,如内外方式是指,两个所述单体混凝土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时,一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内侧,另一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外侧。如内中外方式是指,三个所述单体混凝土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时,第一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内侧,第二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外侧,第三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第一个单体混凝土与第二个单体混凝土的中间。。
更优选地,所述垂直方式选自上下或上中下方式中的一种。所述垂直方式为将不同单体混凝土由上至下垂直设置。具体来说,如上下方式是指,两个所述单体混凝土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时,一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下方,另一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上方。如上中下方式是指,三个所述单体混凝土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时,第一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上方,第二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下方,第三个单体混凝土布置在第一个单体混凝土与第二个单体混凝土的中间。
更优选地,所述分层方式为将多个单体混凝土按一定的层次进行设置。所述层次顺序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灵活布置。
更优选地,所述夹心方式为将多个单体混凝土按内外包夹进行设置。具体来说,两个所述单体混凝土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时,第一个单体混凝土外包在第二个单体混凝土外部,第二个单体混凝土位于第一个单体混凝土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不规律的混杂布置方式选自水平、垂直、分层、夹心混杂的布置方式或不规则几何体的组合布置方式中一种。所述不规则布置方式为不规律的混杂布置方式。所述不规则布置方式可按设计要求优化,放置于不同位置。
更优选地,所述水平、垂直、分层、夹心混杂的布置方式选自水平方式、垂直方式、分层方式、夹心方式中的多种组合。
更优选地,不规则几何体的组合布置方式是指,以不规则几何体的形状进行布置的方式。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选自分层浇筑法或3D打印法中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分层浇筑法是将不同单体混凝土分层施工。所述分层浇筑法为现有建筑工程常用的现浇混凝土工艺。所述分层浇筑法适用于规则布置方式中的垂直方式、分层方式或夹心方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层浇筑法符合现浇混凝土的标准规范,并控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间的浇筑间隔时间。
更优选地,所述3D打印法选自分层打印法和双喷头同时打印法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层打印法是将不同单体混凝土分层打印。所述分层打印法适用于规则布置方式中的垂直方式、分层方式或夹心方式、不规则布置方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双喷头同时打印法是采用双喷头将不同单体混凝土同时打印。所述双喷头同时打印法适用于规则布置方式中的水平方式、不规则布置方式。
目前,众多具有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新型水泥基材料正不断出现,可以结合不同水泥基材料的特点,组合设计出优化的混凝土,这种概念称为“组合混凝土”。由于“组合混凝土”的特点,其组合设计方法与传统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会有较大的不同,需要根据“组合混凝土”的关键问题的制定相应的组合方法,以达到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目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将两种及两种以上具有不同性能特征的混凝土基材,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不同使用需求及不同使用部位,采用先进的制备及施工工艺组合获得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组合获得的混凝土,是不同性能混凝土材料之间的组合,克服了混凝土与其它材质材料组合的相容性问题,组合后材料的整体性更好。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环境以及不同使用部位进行灵活组合,组合后的混凝土仍能充分发挥各自混凝土的性能优势,同时又满足结构性与功能性的多性能需求。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可以与先进施工技术如3D打印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组合获得的混凝土,实现了建筑工程承载力、抗震、稳定性等建筑结构性与保温、隔热、抗冻等功能性的有效结合,突破了传统混凝土相对单一的性能模式。该组合方法能使混凝土材料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一种节约、节能、经济型的高性能建材。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考虑多种水泥基材的特点,根据性能需求的不同,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将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实现材料的最优化配置。由于混凝土材料之间具有水泥基的相容性,多种混凝土组合既能满足多性能的需求,又能保持很好的整体性。因此,经过合理的组合方法形成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其应用在节约材料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材料的性能,是一种节能、经济的高性能建筑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采用内外方式组合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采用垂直方式组合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采用水平方式组合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采用内中外方式组合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单体混凝土
2 第二单体混凝土
3 第三单体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包括有至少两个单体混凝土,所述单体混凝土为承重型混凝土和/或功能型混凝土。所述单体混凝土是指成型的混凝土模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型混凝土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或其它承重型混凝土中的一种。所述承重型混凝土为具有一定强度且可以在满足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要求下作为结构主要受力部位的水泥基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普通混凝土为以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和养护而得的水泥基材料。所述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C60。
进一步地,所述高强混凝土为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材料。所述高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60。
进一步地,所述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高耐久性、高耐火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所述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混凝土为是纤维和水泥基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较普通混凝土高。所述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10MPa。所述纤维混凝土为是纤维和水泥基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较普通混凝土高。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根据DGT J08-2018-2007《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确定。所述再生混凝土为以再生骨料、再生粉体等再生原料取代天然原料制备的混凝土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其它承重型混凝土为满足自承重要求的其它水泥基材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型混凝土包括但不限于保温型混凝土、防水型混凝土或其它功能型混凝土中的一种。所述功能型混凝土为具有一定功能参数且在结构中布置后可以在满足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要求下实现相应功能的水泥基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型混凝土为具有较小导热系数的水泥基材料。所述保温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0.12(W/m·K)。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型混凝土为具有一定抗渗等级的水泥基材料。所述防水型混凝土的抗渗等级≥P6级别。
进一步地,所述其它功能型混凝土为具有一定功能参数的其它水泥基材料。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将至少两个单体混凝土进行组合,所述组合的方式选自规则布置方式或不规则布置方式中的一种。
实施例1
如流程图1所示,根据功能要求确定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单体混凝土的类型。
选取两个单体混凝土进行组合,分别设为单体混凝土A和单体混凝土B。其中,单体混凝土A为承重型混凝土,具体为普通混凝土,其基本组分为:天然粗骨料、砂、水泥、水、掺合料。单体混凝土B为承重型混凝土,具体为再生混凝土,其基本组分为:再生粗骨料、再生砂粉、水泥、水、掺合料。两个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30MPa。单体混凝土A的原料组分中天然粗骨料、砂,与单体混凝土B的原料组分中再生粗骨料、再生砂粉不同,其它组分保持不变。两个单体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如混凝土的制备、输送、成型、养护等相同。两个单体混凝土的原料组分相容性较好,可以正常发生水化反应凝结成型,不会发生降低混凝土性能的化学反应。
两个单体混凝土的组合方式可根据使用的不同需求放置不同位置,如图2所示,采用内外方式组合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柱,将单体混凝土A放置外侧,单体混凝土B放置内侧。如图3所示,采用垂直方式组合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梁,将单体混凝土A放置下部受拉侧,单体混凝土B放置上部受压侧。
两个单体混凝土的组合采用3D打印法实现,对于结构功能一体化柱,使用3D打印喷头打印外围混凝土,形成模板,再使用再生混凝土浇筑内芯,从而获得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样品1#。对于结构功能一体化梁,使用3D打印喷头打印下部普通混凝土,在初凝时间内再打印上部再生混凝土,从而获得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样品2#。
组合后的混凝土样品1#、2#既具有满足安全性要求的承载能力,又可以广泛地应用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实施例2
如流程图1所示,根据功能要求确定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单体混凝土的类型。
选取两个单体混凝土进行组合,分别设为单体混凝土C和单体混凝土D。其中,单体混凝土C为承重型混凝土,具体为纤维混凝土,其基本组分为:纤维、天然骨料、砂、水泥、水、掺合料。单体混凝土D为功能型混凝土,具体为保温型混凝土,主要是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泡沫混凝土,其基本组分为:泡沫材料、天然粗骨料、砂、水泥、水、掺合料。两个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50MPa。单体混凝土C的原料组分中纤维、天然骨料,与单体混凝土D的原料组分中泡沫材料、天然粗骨料不同,其它组分保持不变。两个单体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如混凝土的制备、输送、成型、养护等相同。两个单体混凝土的原料组分相容性较好,可以正常发生水化反应凝结成型,不会发生降低混凝土性能的化学反应。
两个单体混凝土的组合方式可根据使用的不同需求放置不同位置,如图4所示,采用水平方式组合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墙,进行外墙保温,将单体混凝土C放置内侧,单体混凝土D放置外侧。或者,采用夹心方式组合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墙,进行内墙隔热,将单体混凝土C外包,单体混凝土D置于内部。
两个单体混凝土的组合采用3D打印法实现,外墙保温可采用双喷头分别打印,单体混凝土C打印外侧,单体混凝土D打印内测。或者,内墙隔热可采用单喷头打印,先打印外围单体混凝土C,形成模板,再打印内部单体混凝土D。从而获得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样品3#。
两个组合混凝土的界面可采用打印时缩短时间差的方法解决,一种混凝土打印完后在其流动性还持有阶段继续另一种混凝土的打印。
组合后的混凝土样品3#既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又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
实施例3
如流程图1所示,根据功能要求确定构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单体混凝土的类型。
选取三个单体混凝土进行组合,分别设为单体混凝土E、单体混凝土F和单体混凝土G。其中,单体混凝土E为承重型混凝土,具体为纤维混凝土,其基本组分为:纤维、天然粗骨料、砂、水泥、水、掺合料。单体混凝土F为功能型混凝土,具体为保温型混凝土,主要是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泡沫混凝土,其基本组分为:泡沫材料、天然粗骨料、砂、水泥、水、掺合料。单体混凝土G为功能型混凝土,具体为防水型混凝土,主要是加气混凝土,其基本组分为:天然骨料、砂、水泥、引气剂、水、掺合料。三个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60MPa。单体混凝土E、单体混凝土F和单体混凝土G的原料组分中的个别组分不同,其它组分保持不变。三个单体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如混凝土的制备、输送、成型、养护等相同。三个单体混凝土的原料组分相容性较好,可以正常发生水化反应凝结成型,不会发生降低混凝土性能的化学反应。
三个单体混凝土的组合方式可根据使用的不同需求放置不同位置,如图5所示,采用内中外方式组合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墙,进行外墙保温,将单体混凝土F放置内侧,单体混凝土E放置中间,单体混凝土G放置外侧。
三个单体混凝土的组合采用3D打印法实现,将三个不同性能的混凝土分别作为打印油墨,采用3个喷头同时打印施工。从而获得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样品4#。
组合后的混凝土样品4#兼有承重、保温、防水等性能,能满足建筑的多性能需求。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2、3中制备的组合混凝土样品1#、2#、3#、4#与现有普通整浇混凝土样品测试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由表1可知,按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构造的混凝土,其承载力可以达到现有普通整浇混凝土的80%以上,并可以增加额外的功能,满足建筑结构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使组合后的混凝土达到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能满足建筑对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需求。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两个单体混凝土,所述单体混凝土为承重型混凝土和/或功能型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型混凝土选自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或其它承重型混凝土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型混凝土选自保温型混凝土、防水型混凝土或其它功能型混凝土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将至少两个单体混凝土进行组合,所述组合的方式选自规则布置方式或不规则布置方式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60MP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50MPa;三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60MP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还包括以下条件中任一项或多项:
A1)当所述单体混凝土为承重型混凝土时,两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30MPa;三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40MPa;
A2)当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分别为承重型混凝土和功能型混凝土时,两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50MPa;三个单体混凝土组合时,相邻所述单体混凝土之间保持的抗压强度差≤60MPa。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布置方式选自水平方式、垂直方式、分层方式或夹心方式中的一种;所述不规则布置方式选自水平、垂直、分层、夹心混杂的布置方式或不规则几何体的组合布置方式中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选自分层浇筑法或3D打印法中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法选自分层打印法或双喷头同时打印法中的一种。
CN201910359460.6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Pending CN1101851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9460.6A CN110185193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9460.6A CN110185193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5193A true CN110185193A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1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9460.6A Pending CN110185193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51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6715A (zh) * 2019-09-27 2019-12-24 同济大学 一种网格状混凝土人工珊瑚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6820A1 (de) * 1976-12-27 1978-06-29 Maso Therm Corp Mischmaterialbaustein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201187112Y (zh) * 2007-12-18 2009-01-28 顾世章 三斜坡多功能砌块
CN201258553Y (zh) * 2008-09-18 2009-06-17 虞新华 采用浇灌形成销钉式连接的复合保温砌块
CN202610694U (zh) * 2012-06-12 2012-12-1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6820A1 (de) * 1976-12-27 1978-06-29 Maso Therm Corp Mischmaterialbaustein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201187112Y (zh) * 2007-12-18 2009-01-28 顾世章 三斜坡多功能砌块
CN201258553Y (zh) * 2008-09-18 2009-06-17 虞新华 采用浇灌形成销钉式连接的复合保温砌块
CN202610694U (zh) * 2012-06-12 2012-12-1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6715A (zh) * 2019-09-27 2019-12-24 同济大学 一种网格状混凝土人工珊瑚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6679B (zh) 一种三元胶凝体系饰面砂浆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30834B (zh) 水泥聚合物基高性能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92078B (zh) 一种掺有磷渣粉的自流平砂浆
CN101941824A (zh) 一种复合水泥自流平砂浆
CN106587843A (zh) 一种高强高透水无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3382B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用微纳米钢筋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0788A (zh) 泡沫混凝土轻质保温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09809779A (zh) 面层砂浆、磨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189B (zh) 高韧高粘结性c250超高强混杂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1410461B (zh) 一种抗氯离子渗透的混凝土及施工方法
CN103951358A (zh) 一种用建筑废弃物制造整体住宅发泡轻质墙体及制造方法
CN108395276A (zh) 一种利用建筑废弃物制备轻质高强现浇混凝土隔墙的方法
CN110467409A (zh) 一种装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0001A (zh) 一种轻质石膏基自流平楼地面保温隔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0535351C (zh) 球硅复合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0818339A (zh) 一种轻质高抗渗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CN100424031C (zh) 高致密双向可调凝混凝土及其应用
CN103304190B (zh) 一种屋面防水层浇注用高抗渗抗裂保护层及其制作工艺
CN110185193A (zh) 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混凝土的组合方法
CN115124302B (zh) 低温升抗裂耐蚀大体积砼制备技术及无冷却水管施工方法
CN109626929A (zh) 一种防水抗渗的薄层自流平砂浆
CN113185209B (zh) 高韧高粘结性c220超高强混杂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3024142B (zh) 高韧高粘结性c210超高强混杂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3024212B (zh) 高韧高粘结性c140强度的高强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3819160A (zh) 一种以凹凸棒土为保水剂的砌筑砂浆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