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2872A -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2872A
CN110182872A CN201910362971.3A CN201910362971A CN110182872A CN 110182872 A CN110182872 A CN 110182872A CN 201910362971 A CN201910362971 A CN 201910362971A CN 110182872 A CN110182872 A CN 110182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steam
outlet
injector
flash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29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2872B (zh
Inventor
赵红霞
高硕�
陈威
赖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629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2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2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2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2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2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06Flash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喷射器,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引流段、缩径段、恒径段和扩径段,扩径段的末端设置出口,其中,第一引流段包括吸附腔和喷枪,喷枪位于吸附腔内,且喷枪的喷嘴朝向吸附腔的出口,吸附腔的侧面设置有吸附腔进口;缩径段的大径端连接吸附腔的出口端,缩径段的小径端连接恒径段的进口端;所述恒径段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旁路入口,旁路入口用于与多效蒸馏系统的中间效级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恒径段的出口连接扩径段的小径端。通过使用该新型喷射器,将中间某效级蒸发器产生的部分蒸汽通入旁路入口,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促进中间级蒸发器中的海水蒸发。

Description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及喷射器优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为利用喷射器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近年来水资源污染和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危机。
而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能投入商业使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膜法和蒸馏法两种,其中带喷射器的多效蒸馏技术是蒸馏法的其中一种,其以节约能源、对海水的预处理要求不高、过程循环动力消耗小、淡水水质好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海水淡化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喷射器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以工业蒸汽为一次流去引射末效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通过在喷射器内部发生的混合增压过程,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就会从喷射器出口流出,并作为加热蒸汽去加热首效蒸发器中的海水。该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末级蒸发器产生的蒸汽作为低温热源,减少主蒸汽的消耗量,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且由于喷射器的引射功能,使得末级蒸发器出口可以保持较低的压力,有利于海水蒸发,减少能量损失和结垢。
但发明人发现,目前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中应用的喷射器,存在工作效率低、引射系数小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通过使用该新型喷射器,将中间某效级蒸发器产生的部分蒸汽通入旁路入口,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促进中间级蒸发器中的海水蒸发,并且由于增加旁路入口,提高了喷射器出口加热蒸汽的质量流量,因此旁路喷射器可以产生更多的工作蒸汽去加热海水,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淡水生产量。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喷射器,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引流段、缩径段、恒径段和扩径段,扩径段的末端设置出口,其中,
第一引流段包括吸附腔和喷枪,喷枪位于吸附腔内,且喷枪的喷嘴朝向吸附腔的出口,吸附腔的侧面设置有吸附腔进口;
缩径段的大径端连接吸附腔的出口端,缩径段的小径端连接恒径段的进口端;
所述恒径段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旁路入口,旁路入口用于与多效蒸馏系统的中间效级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
恒径段的出口连接扩径段的小径端。
喷枪的进口用于连接高压动力蒸汽源,动力蒸汽通过喷枪喷出,从喷嘴流出的动力蒸汽高速流动,使吸附腔内的压强降低。吸附腔的吸附腔进口用于与多效蒸馏系统中的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蒸汽会在两端压强差的作用下快速进入吸附腔内,并在动力蒸汽的引射作用下流出吸附腔,并在缩径段的进一步加压、加速作用下进入恒径段,蒸汽在恒径段快速流动时,会使旁路入口的进口处压强减小,多效蒸馏系统的中间级效蒸发器内的蒸汽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入恒径段,并随动力蒸汽朝向喷射器的出口运动。由于中间效级蒸发器产生的部分蒸汽通入旁路入口,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中间级蒸发器中的海水蒸发,并且由于增加了旁路入口,提高了喷射器出口加热蒸汽的质量流量,因此可以产生更多的工作蒸汽去加热海水,从而提高系统的淡水生产量。
需要说明的是,喷射器的动力蒸汽的压力要求很高,高压高流速的动力蒸汽才具有较好的引射能力,而引射器出口的混合蒸汽的压强迅速降低,不再具有引射能力,所以,无法采用多个喷射器串联的方式对多效蒸馏系统的多个效级蒸发器进行引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径段的小径端与大径端的内径比为1:2-4。缩径段的内径缩小,可以对流动的蒸汽进行加压和加速,进而保证对后续中间效级蒸发器的蒸汽引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路入口的数量为1-2个,形状为圆环形。
进一步的,旁路入口的宽度与恒径段的内径之比为1:2-4。
此处的内径为直径,旁路入口的内径较小,是为了防止恒径段的高压蒸汽通过旁路入口进入蒸发器中。同时,将旁路入口设置在恒径段,也是为了使动力蒸汽流向恒定,防止流动的高压蒸汽通过旁路入口进入蒸发器中。
一种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包括至少3个蒸发器和所述喷射器,至少3个蒸发器中包括依次连接的首效蒸发器、至少1个中间效蒸发器和末效蒸发器,海水的流向为从末效蒸发器流向首效蒸发器,蒸汽的流向为从首效蒸发器流向末效蒸发器;
所述喷射器的进口与动力蒸汽源连接,喷射器的吸附腔进口与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喷射器的旁路入口与中间效蒸发器连接,喷射器的出口与首效蒸发器的蒸汽入口连接。
动力蒸汽流经喷射器,引射末效蒸发器和中间效级蒸发器中受热产生的蒸汽,可以降低蒸发器中的压强,进而降低海水的蒸发温度,有利于提高海水的蒸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至少1个蒸馏水闪蒸罐,蒸发器的冷凝蒸馏水出口与蒸馏水闪蒸罐连接,蒸馏水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冷凝得到的蒸馏水也具有较高的温度,当进入蒸馏水闪蒸罐时,会产生的大量的水蒸汽,这部分水蒸汽被回收至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中,可以用于下一级蒸发器中海水的加热,也可以被喷射器引射,回到首效蒸发器,对海水进行加热蒸发。
进一步的,蒸馏水闪蒸罐的数量与蒸发器的数量相同,每个蒸发器的冷凝蒸馏水出口均对应连接一个蒸馏水闪蒸罐,蒸馏水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对应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浓盐水闪蒸罐,浓盐水闪蒸罐的进口与首效蒸发器的浓盐水出口连接,浓盐水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如,可以与首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可以与中间效级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还可以与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浓盐水闪蒸罐的数量为2-3个,浓盐水闪蒸罐之间串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冷凝器,冷凝器与末效蒸发器连接,不凝气体的流向为从首效蒸发器流向冷凝器,蒸汽流向为从末效蒸发器流向冷凝器。
末效蒸发器中产生的部分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对海水进行初级加热,蒸汽冷凝产生蒸馏水,用于回收,海水受热,有利于提高后续的蒸发效率。
进一步的,冷凝器的不凝气体出口管道上设置真空泵。真空泵将冷凝器中汇集的不凝气体排放至设定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为板式换热器。
一种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海水加入末效蒸发器中,海水的流向是从末效蒸发器流向首效蒸发器;
高温蒸汽从首效蒸发器中加入,蒸汽流向是从首效蒸发器流向末效蒸发器,对每效级蒸发器中的海水进行加热蒸发;
动力蒸汽通过喷射器引射中间效级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和末效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从喷射器出口流出的混合蒸汽通入首效蒸发器中。
由于高温蒸汽首先通入首效蒸发器,蒸汽温度较高时,对海水的蒸发效果较好。首效蒸发器中的海水产生的蒸汽温度会有所降低,当该部分蒸汽通入中间效级蒸发器时,对海水的加热蒸发效果下降,而如果通过引射器引射蒸汽的方式,降低蒸发器中的蒸汽压强,则可以有效提高海水的蒸发效率,以弥补蒸汽温度降低所带来的弊端。同样,中间效级蒸发器产生的蒸汽温度会进一步下降,造成加热蒸发效率的下降,通过引射器引射蒸汽的方式,降低末效蒸发器中的蒸汽压强,则可以有效提高海水的蒸发效率,以弥补蒸汽温度降低所带来的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效蒸发器中蒸汽冷凝产生的蒸馏水进入蒸馏水闪蒸罐中进行闪蒸,闪蒸得到的蒸汽被汇集到蒸发器产生的蒸汽中,被喷射器引射或进入下一级蒸发器对海水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效蒸发器中产生的浓盐水进行闪蒸,闪蒸得到的蒸汽被汇集到蒸发器产生的蒸汽中,被喷射器引射或进入下一级蒸发器对海水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蒸汽的温度为150℃-300℃,压强为0.2MPa-0.6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多效海水淡化系统中使用带有旁路的新型蒸汽喷射器,将中间某效级蒸发器产生的部分蒸汽通入旁路入口,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低温热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中间级蒸发器中的海水蒸发,并且由于增加旁路入口,提高了喷射器出口加热蒸汽的质量流量,因此旁路喷射器可以产生更多的工作蒸汽去加热海水,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淡水生产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旁路入口的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旁路入口的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首效蒸发器,2、二效蒸发器,3、末效蒸发器,4、第一蒸馏水闪蒸罐,5、第二蒸馏水闪蒸罐,6、第三蒸馏水闪蒸罐,7、第一浓盐水闪蒸罐,8、第二浓盐水闪蒸罐,9、喷射器,10、冷凝器,11、新型蒸汽喷射器二次流引射阀,12、旁路入口引射阀,13、出口排汽阀,14、第一不凝气体排气阀,15、第二不凝气体排气阀,16、第三不凝气体排气阀,17、第四不凝气体排气阀,18、冷凝器进汽阀,19、蒸馏水排放阀,20、冷却海水排放阀,21、冷却海水进料阀,22、真空泵,23、海水进料水泵,24、蒸馏水泵,25、浓盐水泵,26、动力蒸汽进口,27、吸附腔进口,28、缩径段,29、恒径段,30、旁路入口,31、扩径段。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下面以蒸发器的数量为3个、蒸馏水闪蒸罐的数量为3个以及浓盐水闪蒸罐的数量为2个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的数量可以为3个及以上,如可以为3个、4个、5个等,蒸馏水闪蒸罐的数量可以为大于1个,至于蒸馏水闪蒸罐的数量的上限不作具体规定,如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等。浓盐水闪蒸罐的数量可以为大于1个,至于浓盐水闪蒸罐的数量的上限不作具体规定,如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等。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新型蒸汽喷射器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首效蒸发器1、二效蒸发器2以及末效蒸发器3、结构相同的第一蒸馏水闪蒸罐4、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结构相同的第一浓盐水闪蒸罐7、第二浓盐水闪蒸罐8,喷射器9、冷凝器10、真空泵22、海水进料水泵23、蒸馏水泵24、浓盐水泵25,新型蒸汽喷射器的二次流引射阀11、旁路入口引射阀12和出口排汽阀13,位于各效蒸发器的第一不凝气体排气阀14、第二不凝气体排气阀15、第三不凝气体排气阀16和冷凝器顶部的第四不凝气体排气阀17,冷凝器进汽阀18和蒸馏水排放阀19,冷却海水排放阀20和冷却海水进料阀21。其中,喷射器9的一次流入口与动力蒸汽管道连接。
蒸汽喷射器9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引流段、缩径段28、恒径段29和扩径段31,扩径段31的末端设置出口,其中,第一引流段包括吸附腔和喷枪,喷枪位于吸附腔内,且喷枪的喷嘴朝向吸附腔的出口,吸附腔的侧面设置有吸附腔进口27;
缩径段28的大径端连接吸附腔的出口端,缩径段28的小径端连接恒径段29的进口端;
所述恒径段29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旁路入口30,旁路入口30用于与多效蒸馏系统的中间效级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恒径段29的出口连接扩径段31的小径端。
恒径段的各个位置的内径相同。
喷射器9的出口通过串接出口排汽阀与首效蒸发器1的蒸汽入口连接,首效蒸发器1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管道与二效蒸发器2的蒸汽入口连接,二效蒸发器2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管道与末效蒸发器3的蒸汽入口连接,末效蒸发器3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管道串接冷凝器进汽阀18与冷凝器10的蒸汽入口连接,并且,二效蒸发器2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管道串接旁路入口引射阀12与新型蒸汽喷射器9的旁路入口连接,末效蒸发器3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管道串接二次流引射阀11与新型蒸汽喷射器9的二次流入口连接;
其中,海水进料水泵23通过管道与冷凝器10的海水入口连接,冷凝器10的海水出口分两路分别连接有冷却海水排放阀20和冷却海水进料阀21,冷却海水进料阀21通过管道与末效蒸发器3的海水进料口连接,末效蒸发器3的浓盐水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效蒸发器2的海水进料口连接,二效蒸发器2的浓盐水出口通过管道与首效蒸发器1的海水进料口连接;
其中,首效蒸发器1的不凝气体出口连接有首效不凝气体排气阀14,并通过管道与二效蒸发器2的不凝气体进气口连接,二效蒸发器2和末效蒸发器3的不凝气体连接方式与首效蒸发器1相同,并且,末效蒸发器3的不凝气体排气口通过管道串接末效不凝气体排气阀16并与冷凝器10的不凝气体进气口连接,冷凝器10的不凝气体排气口通过管道串接冷凝器不凝气体排气阀17并与真空泵22连接;
其中,首效蒸发器1的蒸馏水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蒸馏水闪蒸罐4连接,二效蒸发器2的蒸馏水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连接,末效蒸发器3的蒸馏水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连接,并且第一蒸馏水闪蒸罐4的蒸馏水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连接,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的蒸馏水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连接,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的蒸馏水出口与蒸馏水泵24连接,并且,冷凝器10的蒸馏水出口通过串接冷凝器蒸馏水排放阀19与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的蒸馏水出口连接;第一蒸馏水闪蒸罐4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首效蒸发器1的二次蒸汽出口连接,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二效蒸发器2的二次蒸汽出口连接,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末效蒸发器3的二次蒸汽出口连接;
其中,首效蒸发器1的浓盐水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一浓盐水闪蒸罐7、第二浓盐水闪蒸罐8串接,第二浓盐水闪蒸罐8的浓盐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浓盐水泵25连接,第一浓盐水闪蒸罐7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二效蒸发器2的二次蒸汽出口连接,第二浓盐水闪蒸罐8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末效蒸发器3的二次蒸汽出口连接。
该海水淡化系统应用了带旁路入口的新型蒸汽喷射器9,该新型蒸汽喷射器9是在扩散管入口处开一小口,通入另一股压力稍高于二次流的引射蒸汽。
该新型蒸汽喷射器9为喷嘴固定式喷射器或可调式喷射器。
所述各效蒸发器均采用多效板式换热器。
所述蒸馏水泵24的出口管、浓盐水泵25出口管与海水进料水泵23入口管分别通过换热器连接,将蒸馏水与浓盐水中的热量传递给进料海水,有利于能量回收。
一种带新型蒸汽喷射器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有动力蒸汽通入系统时,动力蒸汽通过新型蒸汽喷射器9并分别在两个不同位置引射来自末效蒸发器3和二效蒸发器2的二次蒸汽进入循环,动力蒸汽与引射蒸汽在喷射器9内混合后从出口喷出,并作为加热蒸汽进入首效蒸发器1:
加热蒸汽在首效蒸发器1内通过与海水进行换热冷凝为蒸馏水,而海水则被蒸汽加热生成二次蒸汽,二次蒸汽从首效蒸发器1出口流出并作为加热蒸汽进入二效蒸发器2,在二效蒸发器2内重复以上蒸发冷凝过程,二效蒸发器2产生的二次蒸汽一部分被喷射器9引射作为旁路入口引射蒸汽进入喷射器9,另一部分则作为加热蒸汽进入末效蒸发器3,最后在末效蒸发器3重复以上蒸发冷凝过程,末效蒸发器3产生的二次蒸汽一部分被喷射器9引射作为二次流引射蒸汽进入喷射器9,另一部分则进入冷凝器10被海水冷凝为蒸馏水。
海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海水进料水泵23进入冷凝器10,从冷凝器10流出后,一部分海水通过冷却海水排放阀20流走,另一部分作为冷却介质通过冷却海水进料阀21进入末效蒸发器3,被加热蒸发之后的浓水从末效蒸发器3流出并作为进料海水进而二效蒸发器2,重复以上过程直到首效蒸发器1;
首效蒸发器1的不凝气体通过管道进入二效蒸发器2,二效蒸发器2的不凝气体通过管道进入末效蒸发器3,末效蒸发器3的不凝气体通过管道进入冷凝器10,冷凝器10的不凝气体排出后通过真空泵22排除;不凝气体管道上连接的所有阀门用来调节压力。
在首效蒸发器1中冷凝的蒸馏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一蒸馏水闪蒸罐4,在二效蒸发器2中冷凝的蒸馏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在末效蒸发器3中冷凝的蒸馏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第一蒸馏水闪蒸罐4的蒸馏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第二蒸馏水闪蒸罐5的蒸馏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然后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的蒸馏水与从冷凝器10排出的蒸馏水汇合通过蒸馏水泵24排出系统;
其中,第一蒸馏水闪蒸罐4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首效蒸发器1的二次蒸汽汇合并作为加热蒸汽进入二效蒸发器2,第二蒸馏水闪蒸罐4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二效蒸发器2的二次蒸汽汇合并作为加热蒸汽进入末效蒸发器3,第三蒸馏水闪蒸罐6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末效蒸发器3的二次蒸汽汇合进入冷凝器10;
首效蒸发器1的浓盐水通过管道依次进入第一浓盐水闪蒸罐7,第一浓盐水闪蒸罐7的浓盐水通过管道进入第二浓盐水闪蒸罐8,第二浓盐水闪蒸罐8的浓盐水再通过浓盐水泵25排出系统;
第一浓盐水闪蒸罐7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二效蒸发器2的二次蒸汽汇合并作为加热蒸汽进入末效蒸发器3,第二浓盐水闪蒸罐8的闪蒸蒸汽通过管道与末效蒸发器3的二次蒸汽汇合并进入冷凝器1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引流段、缩径段、恒径段和扩径段,扩径段的末端设置出口,其中,
第一引流段包括吸附腔和喷枪,喷枪位于吸附腔内,且喷枪的喷嘴朝向吸附腔的出口,吸附腔的侧面设置有吸附腔进口;
缩径段的大径端连接吸附腔的出口端,缩径段的小径端连接恒径段的进口端;
所述恒径段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旁路入口,旁路入口用于与多效蒸馏系统的中间效级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
恒径段的出口连接扩径段的小径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段的小径端与大径端的内径比为1: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入口的数量为1-2个,形状为圆环形;
进一步的,旁路入口的宽度与恒径段的内径之比为1:2-4。
4.一种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3个蒸发器和所述喷射器,至少3个蒸发器中包括依次连接的首效蒸发器、至少1个中间效蒸发器和末效蒸发器,海水的流向为从末效蒸发器流向首效蒸发器,蒸汽的流向为从首效蒸发器流向末效蒸发器;
所述喷射器的进口与动力蒸汽源连接,喷射器的吸附腔进口与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接,喷射器的旁路入口与中间效蒸发器连接,喷射器的出口与首效蒸发器的蒸汽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1个蒸馏水闪蒸罐,蒸发器的冷凝蒸馏水出口与蒸馏水闪蒸罐连接,蒸馏水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蒸馏水闪蒸罐的数量与蒸发器的数量相同,每个蒸发器的冷凝蒸馏水出口均对应连接一个蒸馏水闪蒸罐,蒸馏水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对应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浓盐水闪蒸罐,浓盐水闪蒸罐的进口与首效蒸发器的浓盐水出口连接,浓盐水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浓盐水闪蒸罐的数量为2-3个,浓盐水闪蒸罐之间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冷凝器与末效蒸发器连接,不凝气体的流向为从首效蒸发器流向冷凝器,蒸汽流向为从末效蒸发器流向冷凝器;
进一步的,冷凝器的不凝气体出口管道上设置真空泵。
8.一种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海水加入末效蒸发器中,海水的流向是从末效蒸发器流向首效蒸发器;
高温蒸汽从首效蒸发器中加入,蒸汽流向是从首效蒸发器流向末效蒸发器,对每效级蒸发器中的海水进行加热蒸发;
动力蒸汽通过喷射器引射中间效级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和末效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从喷射器出口流出的混合蒸汽通入首效蒸发器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效蒸发器中蒸汽冷凝产生的蒸馏水进入蒸馏水闪蒸罐中进行闪蒸,闪蒸得到的蒸汽被汇集到蒸发器产生的蒸汽中,被喷射器引射或进入下一级蒸发器对海水进行加热;
优选阿德,首效蒸发器中产生的浓盐水进行闪蒸,闪蒸得到的蒸汽被汇集到蒸发器产生的蒸汽中,被喷射器引射或进入下一级蒸发器对海水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蒸汽的温度为150℃-300℃,压强为0.2MPa-0.6MPa。
CN201910362971.3A 2019-04-30 2019-04-30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Active CN110182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2971.3A CN110182872B (zh) 2019-04-30 2019-04-30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2971.3A CN110182872B (zh) 2019-04-30 2019-04-30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2872A true CN110182872A (zh) 2019-08-30
CN110182872B CN110182872B (zh) 2020-11-27

Family

ID=6771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2971.3A Active CN110182872B (zh) 2019-04-30 2019-04-30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287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727A (zh) * 1985-01-04 1986-07-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空压式粉体喷射器
CN102329037A (zh) * 2011-10-24 2012-01-25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装置及海水淡化方法
CN202161929U (zh) * 2011-07-18 2012-03-14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喷射器
CN103707736A (zh) * 2012-09-29 2014-04-0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106395950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高效利用热能生产淡水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
CN106938178A (zh) * 2017-03-20 2017-07-11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基于蒸汽压缩的多效板式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CN206560802U (zh) * 2017-02-20 2017-10-17 刘政豪 一种喉部含有流线型导流板的文丘里混合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727A (zh) * 1985-01-04 1986-07-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空压式粉体喷射器
CN202161929U (zh) * 2011-07-18 2012-03-14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喷射器
CN102329037A (zh) * 2011-10-24 2012-01-25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装置及海水淡化方法
CN103707736A (zh) * 2012-09-29 2014-04-0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106395950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高效利用热能生产淡水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
CN206560802U (zh) * 2017-02-20 2017-10-17 刘政豪 一种喉部含有流线型导流板的文丘里混合器
CN106938178A (zh) * 2017-03-20 2017-07-11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基于蒸汽压缩的多效板式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山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教研室编: "《化工机器》", 31 May 1979 *
王波等: "《生活用纸生产节能减排新技术》", 30 September 2018,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2872B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7190C (zh) 低位热能喷雾蒸发-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及装置
CN205307834U (zh) 一种回收余热的吸收式热泵海水淡化装置
CN105152247B (zh) 太阳能集热器和海水源热泵联合运行的海水淡化系统
CN211056755U (zh) 一种低温高效雾化引射海水淡化装置
CN106938178A (zh) 基于蒸汽压缩的多效板式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CN209237373U (zh) 一种预热型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CN110217848A (zh) 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烟气余热利用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06395950A (zh) 高效利用热能生产淡水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方法
CN104399267B (zh) 一种闪蒸气波蒸汽再压缩连续蒸发系统
CN107434327A (zh) 一种余热余压余水回收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CN107445233A (zh) 一种耦合水源热泵的机械压缩式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CN109867317A (zh) 一种低温高效雾化引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5110400B (zh) 汽轮机乏汽潜热综合利用的热力系统
CN103342397B (zh) 一种节能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的方法
CN106698564A (zh) 一种余热回收海水淡化方法
CN208312760U (zh) 太阳能制冷供热水及淡水三联产装置
CN207904067U (zh) 膜式加湿器及其海水淡化装置和动力联产系统
CN205045839U (zh) 汽轮机乏汽潜热综合利用的热力系统
CN106082378B (zh) 一种低温(1+n)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
CN104961181A (zh)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CN204625229U (zh) 一种预热进料海水的开式热泵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
CN109798696B (zh) 一种工业废水余热回收用以水为工质的高温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82872A (zh) 喷射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与海水淡化方法
CN106966462A (zh) 一种多级海水淡化耦合系统
CN108706668B (zh) 一种多模式加热汽源的海水淡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