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1181A -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1181A CN104961181A CN201510305218.2A CN201510305218A CN104961181A CN 104961181 A CN104961181 A CN 104961181A CN 201510305218 A CN201510305218 A CN 201510305218A CN 104961181 A CN104961181 A CN 104961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water
- temperature
- effect
- fresh wat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612 desal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4821 disti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440 industri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267 b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sodium;chlorid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a+].[Cl-]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2 Hom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73 anti-fou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09 electro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01 flash-disti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空调制冷过程中的冷凝热作为热源,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上一效的淡水蒸汽进入下一效进行冷凝,淡水蒸汽的温度逐效降低,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温度为低于20℃;取第一海水源的海水冷凝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通过其余效产出的淡水和浓海水预热待淡化海水,取第二海水源的海水作为待淡化海水,所述第二海水源的温度高于第一海水源的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本发明利用了空调产生的低温废热和海洋中海水的温差,提高了淡水产率和能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淡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家用空调在城市中日益普及。2001年至2013年,我国家用空调市场的产量以年均复合增长率17.29%的趋势递增,2013年我国家用空调产量为13057万台。在夏季当家用空调制冷时,其主要作用是使室内降温,空调系统的冷凝热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并未加以利用。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下运行时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的冷凝热,通常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大量的冷凝热直接排入大气,白白散失掉,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这些热量的散发又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造成严重的环境热污染,所以,为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空调余热回收利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又由于地球上淡水的分布在地域、时间上的不均衡性,以及人类对水源的污染,使淡水可用量不仅受到限制,而且急剧减少。缺水问题已经是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在这种严峻的用水形式和现实条件下,海水淡化的提出与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海水淡化是指将水中的多余盐分和矿物质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其实现技术主要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冷冻法等。蒸馏法包括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膜蒸馏法、太阳能蒸馏法等。蒸馏法的原理是使海水受热汽化、水蒸汽冷凝而得到淡水,它具有设备简单可靠、防污垢性能好、易于大型化、产水量以及可利用低品位热能等优点,但是该方法需要外部供给热能,而且水的气化潜热比较大,所以能耗较高。
目前,蒸馏法技术成熟,其中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申请号为201110398281.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它主要包括多组热管式多效蒸发器、蒸汽喷射器TVC、冷却器、气水释放装置、汽水分离器、水环真空泵、原水泵、淡泵、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等。该发明的特点在于,所述多效蒸发器为多组,利用热管的传热性能,通过蒸汽喷射器TVC引射冷却器中的循环蒸汽及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使循环蒸汽及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变为较高品质的蒸汽进入热管式蒸发器,从而提高了海水蒸发效率。同时,该发明又利用低品质的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以及电厂的效率,通过热管加热产生的蒸汽作为以后几组蒸发器的热源,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由于该发明利用的是低品质的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所以它其实是一种较大型的工业性的海水淡化系统。
申请号为201110174880.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工业余热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它包括多效海水蒸发器、末效冷凝器、进料海水管、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流经管、浓盐水流出管、凝结水输送管、产品水回流管、多个喷淋装置、多个浓盐水流经管、多个产品水流经管等。该发明将工业余热应用到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中,利用工业用户产生的高温余热作为能源,通过工业余热锅炉转换成工作蒸汽,利用此工作蒸汽进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首效蒸发器产生的产品水回流到工业余热锅炉,循环利用,从而降低了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的制水成本。同样,该发明也是一种较大型的工业性的海水淡化系统。
目前中小型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由于无法获取稳定的废热热源,大多耗用一次能源,制水成本很高,虽然也有研究者提出了采用空调热来淡化海水的装置,申请号为200610124010.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调制冷和海水淡化一体化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引风机、排风机和喷淋系统,所述压缩机与冷凝器通过管道连接,排风机设置在冷凝器的一侧,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通过膨胀阀连接,引风机设置在与冷凝器相对的蒸发器的另一边,且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与引风机相通的风道,蒸发器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喷淋系统设置在冷凝器与排风机之间。上述装置虽然利用了空调的废热来进行海水淡化,但是只使用单效工作,并且空调产生的废热温度较低,一般只有40~50℃,实际淡水产率低下,无法满足实际的供水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利用空调的废热进行低温多效蒸馏来生产淡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淡化海水的成本,而且减少了环境热污染,同时利用海水温差提高淡水产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空调制冷过程中的冷凝热作为热源,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
上一效的淡水蒸汽进入下一效进行冷凝,淡水蒸汽的温度逐效降低,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温度为低于20℃。
取第一海水源的海水冷凝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
取第二海水源的海水作为待淡化海水,通过其余效产出的淡水和浓海水预热待淡化海水,所述第二海水源的温度高于第一海水源的温度。
本发明中采用空调的制冷循环过程中的冷凝热作为热源,针对产热温度较低的空调冷凝热,结合低温多效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海水淡水产率;同时利用海洋中随着深度变化,海水具有温差的现象,采用温度较低的第一海水源冷凝最后一效淡水蒸汽,使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的温度可以设置的较低,在第一效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第一效和最后一效之间的温差,从而增加低温多效蒸馏的效数,提高淡水产率,而待淡化海水则采用温度高于第一海水源的第二海水源,第二海水源提供的待淡化海水的温度越高,则进行预热时所需要的时间和能耗就越少,可以减少预热时间,提高待淡化海水的预热后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淡水产率。
优选的,所述低温多效蒸馏法采用逆流式低温多效蒸馏法。逆流进料方式下,物料海水首先被引入低温效组,在此海水接受来自邻近的较热的蒸汽而部分蒸发,在各效中剩余的海水已被预加热和浓缩,通过泵进入下一较热的效组。由于充分利用冷热流体的传热温差,逆流进料方式下物料海水过冷度最小,系统热利用率最高。
为了减少能耗,优选的,控制所述的热源温度在40~55℃。40~55℃是普通空调所产生的冷凝热温度,使用本发明方法无需增加空调的功率来提高温度,仍具有较高的淡水产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当热源温度为40℃时,最少效数达7效。
一般情况下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使用空调的制冷功能,此时海洋的表层温度较高,深层海水温度较低,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夏季使用空调制冷时,温度较低的第一海水源取自深层海水,温度较高的第二海水源取自浅层海水。
本发明中,第一海水源的温度只要低于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温度即可实现冷凝,因此,优选的,所述第一海水源的温度为13~18℃。
第二海水源的温度越高越好,可以减少预热所需的能量,优选的,所述第二海水源的温度为27~3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结构紧凑、能源利用率高,且具有较高的淡水产率。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包括具有制冷循环单元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多效蒸馏装置,所述低温多效蒸馏装置包括:多效蒸馏单元、收集液态淡水的淡水汇集管路、收集末端浓海水的浓废水外排管、冷凝最后一效蒸馏单元产出的淡水蒸汽的淡水冷凝器以及预热待淡化海水的海水预热器,最后一效蒸馏单元产出的淡水蒸汽的温度低于20℃;
所述制冷循环单元的冷凝器作为第一效蒸馏单元的冷凝模块;
所述淡水冷凝器包括淡水蒸汽通道和冷凝水通道,所述冷凝水通道的两端连通第一海水进管和海水排水管;
所述海水预热器包括连接淡水汇集管路的淡水通道、连接浓废水外排管的浓海水通道以及海水通道,所述海水通道的两端连通第二海水进管和预热海水出水管,所述预热海水出水管接入多效蒸馏单元的预热海水进口,通入第二海水进管的海水温度高于通入第一海水进管的海水温度。
本发明系统中,将空调的冷凝器作为第一效蒸馏单元的冷凝模块,从而使系统整体更紧凑,减小整体体积;将最后一效淡水蒸汽的冷凝以及待淡化海水的预热通过不同的两个换热单元与不同温度的海水进行换热,使用低温海水冷凝最后一效淡水蒸汽,使最后一效淡水蒸汽温度设置的较低,从而在第一效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蒸馏单元的效数,提高淡水产率;并且通入第二海水进管的待淡化海水温度高于通入第一海水进管的海水温度,通入第二海水进管的待淡化海水的温度越高,则进行预热时所需要的时间和能耗就越少,可以减少预热时间,提高待淡化海水的预热后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淡水产率。
优选的,所述低温多效蒸馏装置采用逆流式,所述的预热海水进口设置在最后一效的蒸馏单元上,前一效的浓海水进水口与后一效的浓海水出水口连接,第一效的蒸馏单元的浓海水出口连接至浓废水外排管。逆流进料方式下,物料海水首先被引入低温效组,在此海水接受来自邻近的较热的蒸汽而部分蒸发,在各效中剩余的海水已被预加热和浓缩,通过泵进入下一较热的效组。由于充分利用冷热流体的传热温差,逆流进料方式下物料海水过冷度最小,系统热利用率最高。
采用逆流式低温多效蒸馏装置时,浓废水外排管收集到的浓海水是从第一效中排出的,温度最高,因此,淡水汇集管路收集到的淡水温度低于浓废水外排管收集到的浓海水温度,优选的,所述海水预热器包括海水通道串联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海水进管与第一换热器的海水通道连接,所述预热海水出水管与第二换热器的海水通道连接,所述浓海水通道设置在第二换热器内,所述淡水通道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内。从而使带淡化的海水先与温度较低的淡水换热,再与温度较高的浓海水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蒸馏装置的效数越多,则第一效和最后一效之间所需的温差越大,为了减少能耗,优选的,所述空调的冷凝器发热温度为40~55℃。冷凝器发热温度为40℃时,第一效和最后一效之间至少存在20℃温差,至少可以设置7效蒸馏装置,具有良好的淡水产率。
为了提高换热效果,优选的,所述的海水预热器采用冷热流逆流换热方式连接。
为了提高换热效果,优选的,所述的淡水冷凝器采用冷热流逆流换热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及系统,利用了空调产生的低温废热和海洋中海水的温差,使用低温海水冷凝淡水来增加蒸馏装置的效数,提高淡水产率,同时利用高温海水作为待淡化海水进行预热,减少海水升温到达蒸发温度所需热量,提高海水蒸发率和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淡水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及系统,包括具有制冷循环单元的空调和逆流式低温多效蒸馏装置。
空调制冷循环单元包括:压缩机25、冷凝器24、节流装置2以及蒸发器1,压缩机25出口与冷凝器24入口相连,冷凝器24出口与节流装置2入口相连,节流装置2出口与蒸发器1入口相连,蒸发器1出口与压缩机25入口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低温多效蒸馏装置包括:n效蒸馏装置3,真空泵6,淡水冷凝器9,第一海水过滤器10,第一海水入口水泵11,淡水出口水泵12,第二海水入口水泵13,浓废水出口水泵14,高温海水入口过滤器15,浓废水出口截止装置16,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第一换热器18以及第二换热器19。
第一效至最后一效依次分别为第一效蒸馏装置3-1,第二效蒸馏装置3-2……第n效蒸馏装置3-n;其中第一效蒸馏装置3-1内包含空调的冷凝器24,喷淋装置7和气液分离装置8;其余各效效蒸馏装置内包含蒸发冷凝器20,喷淋装置7和气液分离装置8。
n个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4-1~4-n分别安装到对应的喷淋装置7上,n个真空泵入口截止装置5-1~5-n分别接入对应的蒸馏装置与真空泵6之间的管路上,n-1个海水出口降压装置21-1~21-n-1对应接入第一效蒸馏装置3-1至第n-1效蒸馏装置的海水出口通道上,n-2个淡水出口降压装置22-2~22-n-1对应接入第二效蒸馏装置3-2至第n-1效蒸馏装置的淡水出口通道上,淡水出口通道中的淡水汇集到淡水汇集管路中,n-1个海水送水水泵23-2~23-n连接在各效之间的海水出口通道上。第二海水入口Ⅱ与第二海水入口水泵13入口相连,第二海水入口水泵13出口与第二海水入口过滤器15入口相连,第二海水入口过滤器15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8入口f2相连,第一换热器18出口e2与第二换热器19的入口b1相连,第二换热器19出口a1与第n效淋浴海水入口截止装置4-n入口相连,第n效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4-n出口与第n效蒸馏装置内的喷淋装置7相连。第i(i=2~n-1)效蒸馏装置底部的海水出口通道分别与第i效海水出口降压装置21-i入口相连,第n效蒸馏装置底部的海水出口通道无降压装置,第i效降压装置21-i出口分别与第i效海水送水水泵23-i入口相连,第i效海水送水水泵23-i出口与第i-1效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入口相连,第i-1效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出口与第i-1效蒸馏装置内的喷淋装置7相连。
第一效蒸馏装置3-1底部的浓海水出口通道与第一效海水出口降压装置21-1入口相连,第一效海水出口降压装置出口21-1与第二换热器19入口a2相连,第二换热器19出口b2与浓海水出口截止装置16入口相连,浓海水出口截止装置16出口与浓海水出口水泵14入口相连,浓海水出口水泵14出口与浓海水出口Ⅰ相连。
除最后一效外,各效蒸馏装置内部的气液分离装置8,其入口与该效蒸馏装置相通,而出口则与下一效蒸馏装置内的蒸发冷凝器20入口相通,蒸发冷凝器20的出口即为各淡水出水通道。第i(i=2~n-1)效蒸馏装置的淡水出水通道分别与第i效淡水出口降压装置22-i入口相连,第n效蒸馏装置底部的淡水出口通道无降压装置,同时最后一效的气液分离装置8出口与淡水冷凝器9入口c2相连,淡水冷凝器9出口d2与淡水汇集管路汇合后与第一换热器18入口e1相连,第一换热器18的出口f1与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入口相连,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出口与淡水出口水泵12入口相连,水泵出口与淡水出口Ⅲ相连。第一海水入口Ⅳ与第一海水入口水泵11入口相连,第一海水入口Ⅳ水泵11出口与第一海水入口过滤器10入口相连,第一海水入口过滤器10出口与淡水冷凝器9入口d1相连,淡水冷凝器9出口c1与低温海水出口Ⅴ相连。各效蒸馏装置的顶部还留有一个出口通道,第i(i=1~n)效蒸馏装置顶部的出口通道与第i效真空泵出口截止装置5-i出口相连,第i效真空泵入口截止装置5-i入口与真空泵6出口相连,真空泵6入口与大气相通。
本实施例在夏季使用时,
空调制冷循环过程:制冷剂在压缩机2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24与海水淡化装置第一效蒸馏装置3-1内的海水换热,被冷却并进一步冷凝成液体后进入节流装置2减压膨胀,部分液体变成蒸汽,该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1,在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的热量后成为蒸汽并返回压缩机,从而完成一个制冷循环,本循环过程中空调制冷剂选择R134a,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制冷剂,例如R1234yf、R410A或R407C,本实施例在日常空调的制冷环境下使用,此时,冷凝器24产生的热量的温度一般在40~50℃。
夏季浅层海水温度较高,一般在27~35℃,将浅层海水作为第二海水源,深层海水的温度较低,采用温度在13~18℃的深层海水作为第一海水源。
海水淡化过程:浅层海水由第二海水入口水泵13引入第二海水过滤器15,浅层海水经过过滤后先通过第一换热器18与从淡水汇集管路中流出的淡水换热升温,再进入第二换热器19与从第一效蒸馏装置流出的浓海水换热升温,得到升温后的浅层海水通过第n效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4-n后,进入第n效蒸馏装置3-n内,并由海水喷淋装置7喷在蒸发冷凝器20管道外部。蒸发冷凝管外部的浅层海水与蒸发冷凝器内由第n-1效蒸馏装置产生的蒸汽进行换热:一部分海水升温蒸发成蒸汽后经气液分离装置8进入淡水冷凝器9,并与第一海水源提供的深层海水换热降温,冷凝成淡水;另一部分海水浓缩成浓海水,从第n效蒸馏装置底部浓海水出口通道流出,通过第n效海水送水水泵23-n进入第n-1效喷淋海水入口节流装置,经海水喷淋装置7引入第n-1效蒸馏装置,喷淋在蒸发冷凝器20管道外部,并与第n-2效蒸馏装置产生的淡水蒸汽进行换热,一部分海水蒸发成蒸汽,通过气液分离装置8后进入下一效的蒸发冷凝器管道20内,并与下一效的海水换热,另一部分海水浓缩成浓海水后经过第n-1效海水出口降压装置,再由第n-1效的海水送水水泵引入前一效,并重复第n-1效蒸馏装置内的过程,依次类推,直至流入第一效蒸馏装置中,海水喷淋在冷凝器24管道外部,进入第一效蒸馏装置的海水与空调循环装置的冷凝器24进行换热,如此实现海水的逆流。第i(i=2~n)效蒸馏装置的蒸发冷凝管20内的蒸汽经换热冷却后变成淡水,通过第i效淡水出口降压装置22-i降压后(第n效蒸馏装置底部淡水通道无降压装置),与由第n效蒸馏装置产生的淡水蒸汽经淡水冷凝器9冷凝得到的淡水在淡水汇集管路汇合后,通过第一换热器18入口与浅层海水换热降温,然后再通过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经由淡水出口水泵12排出。第一效蒸馏装置产生的浓海水通过第一效海水出口降压装置21-1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9,与进口的海水换热降温后经过浓海水出口截止装置16,再由水泵14引出。第一海水入口Ⅳ通入深层海水,通过第一海水入口水泵11和第一海水入口过滤器10后进入淡水冷凝器9,在其中与从第n效蒸馏装置的气液分离装置8出来的淡水蒸汽换热后升温后直接排出。真空泵6在装置运行前已将各效蒸馏装置抽至设定好的真空度,真空泵与各效蒸馏装置之间均设置了一个真空泵出口截止装置(5-i,i=1~n),用于控制各效蒸馏装置内气压。n效淋浴海水入口截止装置(4-i,i=1~n),浓海水出口截止装置16以及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分别用来控制海水,浓海水和淡水的进出。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运行过程作进一步描述:
1.系统运行前,确认各管路和装置内均无水并密封,关闭n效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浓海水出口截止装置16以及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打开与真空泵6相连的n效真空泵出口截止装置(5-i,i=1~n),开启真空泵,将各效蒸馏装置抽至设定好的真空度。真空泵出口截止装置(5-i,i=1~n),用于控制各效蒸馏装置内气压。n效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4-i,i=1~n),浓海水出口截止装置16以及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分别用来控制海水,浓海水和淡水的进出。
2.完成抽真空后,关闭与真空泵6相连的n效真空泵出口截止装置,再关闭真空泵6,然后开启第一海水入口水泵11、第二海水入口水泵13,打开n效喷淋海水入口截止装置,启动压缩机25运行空调循环装置,待淡水通道以及浓海水通道充满水之后,启动淡水出口水泵12和浓海水出口水泵14,然后再开启浓海水出口截止装置16以及淡水出口截止装置17,待整个系统运行一段时间稳定后,即可利用空调低温冷凝热淡化一定量的海水。
如此循环操作,就能实现利用空调冷凝器废热进行连续的海水淡化。
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
空调的参数:
功率:1.5P;
制冷量:3500W;
制冷剂:R134a;
蒸发温度:7.2℃;
冷凝温度:54.4℃。
低温多效蒸馏装置的参数:
第一效蒸馏装置温度:50℃;
第一海水入口Ⅳ通入的第一海水源的温度:15℃;
第二海水入口Ⅱ通入的第二海水源的温度:30℃;
效数:12;
第二海水源进口流量:0.042kg/s。
末效蒸汽温度:18℃;
模拟产水率约为:0.02kg/s,每小时产水约72kg,每天产水可达1.72吨。
Claims (10)
1.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空调制冷过程中的冷凝热作为热源,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
上一效的淡水蒸汽进入下一效进行冷凝,淡水蒸汽的温度逐效降低,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温度为低于20℃;
取第一海水源的海水冷凝最后一效产出的淡水蒸汽;
取第二海水源的海水作为待淡化海水,通过其余效产出的淡水和浓海水预热待淡化海水,所述第二海水源的温度高于第一海水源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多效蒸馏法采用逆流式低温多效蒸馏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的热源温度在40~55℃。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水源的温度为13~18℃。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海水源的温度为27~35℃。
6.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包括具有制冷循环单元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多效蒸馏装置,所述低温多效蒸馏装置包括:多效蒸馏单元、收集液态淡水的淡水汇集管路、收集末端浓海水的浓废水外排管、冷凝最后一效蒸馏单元产出的淡水蒸汽的淡水冷凝器以及预热待淡化海水的海水预热器,最后一效蒸馏单元产出的淡水蒸汽的温度低于20℃;
所述制冷循环单元的冷凝器作为第一效蒸馏单元的冷凝模块;
所述淡水冷凝器包括淡水蒸汽通道和冷凝水通道,所述冷凝水通道的两端连通第一海水进管和海水排水管;
所述海水预热器包括连接淡水汇集管路的淡水通道、连接浓废水外排管的浓海水通道以及海水通道,所述海水通道的两端连通第二海水进管和预热海水出水管,所述预热海水出水管接入多效蒸馏单元的预热海水进口,通入第二海水进管的海水温度高于通入第一海水进管的海水温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多效蒸馏装置采用逆流式,所述的预热海水进口设置在最后一效的蒸馏单元上,前一效的浓海水进水口与后一效的浓海水出水口连接,第一效的蒸馏单元的浓海水出口连接至浓废水外排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预热器包括海水通道串联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海水进管与第一换热器的海水通道连接,所述预热海水出水管与第二换热器的海水通道连接,所述浓海水通道设置在第二换热器内,所述淡水通道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冷凝器发热温度为40~55℃。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水预热器和淡水冷凝器都采用冷热流逆流换热方式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5218.2A CN104961181A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5218.2A CN104961181A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1181A true CN104961181A (zh) | 2015-10-07 |
Family
ID=54215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05218.2A Pending CN104961181A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6118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85811A (zh) * | 2017-11-07 | 2018-01-16 | 陈则韶 | 一种节能型海水淡化设备 |
CN110217845A (zh) * | 2019-07-15 | 2019-09-10 | 金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
CN110745896A (zh) * | 2019-11-22 | 2020-02-04 | 浙江英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制冷系统压缩机余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
CN113479971A (zh) * | 2021-07-13 | 2021-10-08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一种在铅铋合金冷却剂装置中淡化海水的系统 |
-
2015
- 2015-06-04 CN CN201510305218.2A patent/CN104961181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阮国岭: "《海水淡化工程设计》", 31 March 2013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85811A (zh) * | 2017-11-07 | 2018-01-16 | 陈则韶 | 一种节能型海水淡化设备 |
CN107585811B (zh) * | 2017-11-07 | 2021-02-09 | 陈则韶 | 一种节能型海水淡化设备 |
CN110217845A (zh) * | 2019-07-15 | 2019-09-10 | 金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
CN110745896A (zh) * | 2019-11-22 | 2020-02-04 | 浙江英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制冷系统压缩机余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
CN113479971A (zh) * | 2021-07-13 | 2021-10-08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一种在铅铋合金冷却剂装置中淡化海水的系统 |
CN113479971B (zh) * | 2021-07-13 | 2023-08-15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一种在铅铋合金冷却剂装置中淡化海水的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5089B (zh) | 一种高温高效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 |
CN201999824U (zh) | 太阳能热泵联合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 |
CN205307834U (zh) | 一种回收余热的吸收式热泵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2205993B (zh) | 一种逆流闭式多级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 |
CN102642975B (zh) | 火电厂闪蒸联合冷冻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3043735B (zh) | 热泵式小型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4944492B (zh) | 一种冬夏两用空调与平流式海水淡化联产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723476B (zh) | 太阳能压气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2502902B (zh) | 火电厂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7445233A (zh) | 一种耦合水源热泵的机械压缩式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4961181A (zh) | 一种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以及系统 | |
CN101130442A (zh) | 利用海水源热泵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 | |
CN104944493B (zh) | 一种冬夏两用的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方法及系统 | |
CN203159268U (zh) | 一种太阳能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 |
CN202116342U (zh) | 一种工业余热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2267733A (zh) | 一种工业余热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2527070A (zh) | 一种自由能热泵多效蒸发装置及工艺 | |
CN206278947U (zh) | 热泵式低温高效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4961182B (zh) | 一种冬夏两用的跨临界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 | |
CN104944494B (zh) | 一种空调与平流式海水淡化装置联产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706668B (zh) | 一种多模式加热汽源的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5110399B (zh) | 一种跨临界空调与平流式海水淡化联产系统 | |
CN105036226B (zh) | 一种冬夏两用的跨临界空调与平流式海水淡化联产系统 | |
CN105000610B (zh) | 一种跨临界空调与海水淡化联产系统 | |
CN210543460U (zh) | 一种真空升华蒸发冷热能分离法分布式能量供应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