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0067A -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0067A
CN110180067A CN201910385589.4A CN201910385589A CN110180067A CN 110180067 A CN110180067 A CN 110180067A CN 201910385589 A CN201910385589 A CN 201910385589A CN 110180067 A CN110180067 A CN 110180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ing
interface
cognition
data point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55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起超
张禹
李�杰
马嘉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f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f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f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f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55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0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0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0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8Evaluating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36Diagnosis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in closed-loop systems or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44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 A61M2021/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images, e.g. video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Psyc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进行下一次认知追踪。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训练测试过程不考虑对象自身情况,而是采用单一的训练测试模式所导致的训练结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升训练测试效果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真实场景中,人们经常需要面对不断变换的动态场景,而且需要同时注意多个对象的位置、速度、运动情况等,这就需要依赖于我们的感知觉、持续性动态注意以及工作记忆等多方面的认知能力。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信息过载的情况,人们常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快速过滤无关信息的干扰,选择出有效的刺激信息并且将注意始终维持在有效的刺激信息之上。
对于儿童、老年人或具有某些认知障碍的人群而言,这种持续性注意力能力与选择性关注能力的缺乏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这种持续性注意力能力与选择性关注能力在某些竞技运动领域,例如:足球、篮球、电子竞技等领域也尤其重要。
然而,针对如何高效实现对目标人群的持续性注意力能力与选择性关注能力进行训练,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达到有针对地对目标对象进行训练,以提升训练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包括:
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
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
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
根据确定的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进行下一次认知追踪。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包括:
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中显示多个数据点,并标明多个数据点中的需追踪数据点;
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确认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显示所述多个数据点,且所述多个数据点按照预设运动速度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对所述多个数据点中需追踪数据点的选定操作;
将所述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作为追踪确定结果;
相应的,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为: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占所述需追踪数据点的比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包括:
确定当前的强度模式;
获取当前的强度模式所对应的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
在所述准确率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提升所述第一比例;
在所述准确率低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降低所述第二比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练习功能的触发操作、对测试功能的触发操作、对训练功能的触发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之后,还包括:
记录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
根据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和之前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生成并显示统计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生成并显示的统计结果为表格和/或折线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包括: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显示所述认知追踪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所述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即,基于当前次的测试结果,来确定下一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基于目标对象自身情况对测试速度进行控制的目的,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训练测试过程不考虑对象自身情况,而是采用单一的训练测试模式所导致的训练结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升训练测试效果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例中的训练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考虑到现有的训练程序一般都是采用固定的训练模式进行的,这样就使得无法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训练效果不好。
为此,在本例中的训练系统,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机制,可以根据某次训练的错误率或者是正确率,来降低或提升下一次训练的速度。
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或装置结构,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或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或模块单元。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或结构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装置的模块结构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及附图所示的执行顺序或模块结构。所述的方法或模块结构的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应用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或模块结构连接进行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分布式处理环境)。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
具体的,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可以包括: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中显示多个数据点,并标明多个数据点中的需追踪数据点;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确认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显示所述多个数据点,且所述多个数据点按照预设运动速度运动。
例如:用户打开系统软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输入有误,则提示重新输入,在确定输入无误的情况下,则进入训练测试界面,可以在视野范围空间内呈现8个数据点,其中4个闪动标记的数据点作为追踪目标。
上述触发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对练习功能的触发操作、对测试功能的触发操作、对训练功能的触发操作。即,可以是触发练习模式,也可以触发测试模式或者训练模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2: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
在实现的时候,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可以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对所述多个数据点中需追踪数据点的选定操作;将所述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作为追踪确定结果;相应的,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为: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占所述需追踪数据点的比例。
例如:所有的数据点进行随机直线运动,如果数据点之间相互碰撞,那么会反弹,数据点运动时碰到运动区域边界也会反弹,这个阶段可以持续5s-8s;当运动停止后,要求目标对象使用激光指示器指出刚才标记的4个目标,然后,按键确认,显示追踪结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列举的数据点的数量、追踪点的数量和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等仅是一种示例性描述,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可以采用其他的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3: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可以包括:确定当前的强度模式;获取当前的强度模式所对应的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在所述准确率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提升所述第一比例;在所述准确率低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降低所述第二比例。
例如:如果全部追对4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上升30%,如果追对3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上升20%,如果追对2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保持不变,如果追对1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下降20%,如果全部追错4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下降30%。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列举的调整比例和调整基础也仅是一种示例性描述,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4: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进行下一次认知追踪。
在上例中,提供了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所述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即,基于当前次的测试结果,来确定下一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基于目标对象自身情况对测试速度进行控制的目的,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训练测试过程不考虑对象自身情况,而是采用单一的训练测试模式所导致的训练结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升训练测试效果的技术效果。
为了可以对测试或者是训练结果进行追踪和查询,用户每一次的测试和训练结果都可以进行记录,且提供对其的查询功能,例如,在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之后,可以记录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根据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和之前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生成并显示统计结果。其中,上述统计结果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表征:表格、折线图。
上述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可以应用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即,上述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可以是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显示所述认知追踪界面。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考虑到现有的训练程序一般都是采用固定的训练模式进行的,这样就使得无法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训练效果不好。
为此,在本例中的训练系统,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机制,可以根据某次训练的错误率或者是正确率,来降低或提升下一次训练的速度。
考虑到训练过程容易受到用户疲劳等因素对准确率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所有训练中正确追踪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作为速度极值,以及所有正确、错误转折点的平均速度作为平均速度阈值来对用户水平进行评价,这样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更能体现受测者的真实水平,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头戴式VR系统,创造三维立体情景,具有深度线索,能够增强沉浸感和现实感。
进一步的,可以增加眼动指标与生理指标的同步采集,其中,眼动指标可以反映受试者经过不同认知训练后追踪策略的变化,在测评中也可反映高水平与低水平者之间追踪策略的区别,进一步的可以发现受测者的认知机制以及所使用的策略,对高水平与低水平者之间所使用的追踪策略进行比较,能够对低水平者基于认知层面具有更加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提高训练成绩,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生理指标包括皮电,心率,血压等指标,生理指标可以反映受试者在训练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疲劳程度等,能够使训练方案与受试者当前的状态更加契合,进一步保证训练效果。
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可以采用不同难度的训练任务进行训练,例如,可以包括:难度较高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方式,以及难度较低的低强度训练方式,另外,还可以改变追踪总目标的数量来调节任务难度。且可以将训练与认知能力的测评相结合,能够对团体进行针对性的测评与训练,并且给指出专业完整的认知能力测评报告,在人力测评、特殊人员选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训练和测试过程可以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打开系统软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输入有误,则提示重新输入;
步骤2:在确定输入无误的情况下,则进入系统首页,其中,首页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进行练习”、“进行正式测评”、“查看测评和训练记录”、“测评训练系统介绍”、“退出系统”等选择项。
步骤3:在多目标追踪测评和训练的练习部分,与正式测评与训练是相同的,包括三个阶段:目标标记阶段、追踪阶段和反应阶段。
具体的,可以如图3所示,在视野范围空间内呈现8个目标客体,其中,4个闪动标记作为追踪目标,持续2s;然后所有客体恢复原状态,进行随机直线运动,如果目标客体之间相互碰撞,那么会反弹,客体运动时碰到运动区域边界也会反弹,这个阶段可以持续5-8s;当运动停止后,要求受试者使用激光指示器指出刚才标记的4个目标,然后,按键确认,显示追踪结果。受试者可以选择继续进入下一次的训练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是设置8个客体追踪4个目标的范式,其追踪客体初始运动速度可以设置为6.8cm/s,然后根据受试者当前次的正确率,确定下一次训练的客体运动速度。例如,如果全部追对4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上升30%,如果追对3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上升20%,如果追对2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保持不变,如果追对1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下降20%,如果全部追错4个目标,那么下个试次速度将下降30%。
即,根据具体的错误个数来调整速度,使得整个自适应过程更加敏感,下一次速度的调整更加符合受测者的真实能力,整个训练过程与受测者本人的匹配度更加贴合。
练习部分可以设置固定的试次数量,例如,可以设置为:5个试次。对于练习阶段的结果不记录该阶段的追踪结果,可以受测者可以重复练习。
步骤4:受测者在练习完成之后,可以进入“正式测评”。受测者可以先选择测评类型,例如:训练前测评和训练后测评。受测者可以选择训练前测评,然后进入正式的测评阶段,测评过程与练习过程,不过试次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20个试次。
步骤5:后台记录并保存该次测评的类型、结果,并生成相应的表格和折线图,显示在受试者视野中央。
步骤6:在受测者按键确认后,可以进入选择界面,选择是否进行训练,如果选择否,那么可以返回系统首页,如果选择是,则进入训练的系统界面,系统界面可以显示:“进行练习”、“开始高强度间歇的正式训练”、“开始低强度的正式训练”、“退出系统”等选项。
在实际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有:不同强度的训练模块,例如,可以设置:高强度训练模块和低强度训练模块,其中,不同强度的训练模块也可以是下降的标准不同,例如,低强度训练模块可以是:全部追对4个目标,下个试次速度将上升30%;追对3个目标,下个试次速度将上升20%;追对2个目标,下个试次速度将保持不变;追对1个目标,下个试次速度将下降20%;全部追错4个目标,下个试次速度将下降30%。高强度训练模块可以是:追对所有目标下个试次速度将上升30%,追错全部目标下个试次速度将下降20%,其余情况速度均保持不变。
即,高强度训练模块的训练速度维持在一个较快的水平上,使得训练的难度较大,低强度训练模块的训练速度相对比较平缓。
步骤6:假设受测者选择:开始高强度间歇的正式训练,那么设置初始速度(默认为6.8cm/s),追踪总数和目标数量(默认为8追4),通过将高强度训练模块与正常训练模块组合的方式形成高强度间歇型的认知训练方式。例如:前20次为高强度训练模块的训练任务,中间20次为低强度训练模块的训练任务,最后20次为高强度训练模块的训练任务。采用此类训练方式可以使得受试者的认知能力更好的得到提高和巩固,前20次高强度的训练任务,由于其速度保持在受试者所能追踪的最大速度上下不易下降,使得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至其自身水平的极限值,中间20次简单试次对于困难任务训练成绩的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研究发现,融入简单任务能够提高单一困难任务的认知表现。而最后20次困难试次训练成绩的巩固与保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受试者的追踪表现。
即,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根据不同能力的受试者给出与之相匹配的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契合度,使得训练效果更加明显。
步骤7:在训练的过程中,后台可以记录并保存该次训练的类型、结果,并生成相应的表格和折线图,显示在受试者视野中央。
步骤8:受测者在按键确认后,可以选择是否进行训练后测评,如果是,则返回系统首页,如果否,则退出系统。
步骤9:受测者可以点击“查看测评和训练记录”,显示“查看测评记录”、“查看训练记录”,通过点击“查看测评记录”可以查看历次测评的记录,包括测评时间、类型、结果等信息,通过点击“查看训练记录”可以查看历次训练的记录,包括训练时间、类型、结果等信息。
即,上述整个过程可以包括:练习、训练前测试、训练、训练后测试。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受测者可以根据需求和情况选择执行上述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受测者可以灵活选择。
在上例中,采用训练与认知能力的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对目标对象群体进行针对性的测评与训练,并且可以给出相对比较专业完整的认知能力测评报告,且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设置不同难度的训练任务,例如:高强度的、低强度的、间歇高强度的等等。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改变追踪总目标的数量等来调节任务难度。通过探究人们视觉动态追踪能力的多目标追踪范式(MOT)和提高测评与训练生态学效度的虚拟现实技术(VR),可以进一步拓展心理训练领域的实践范围,为人们认知测评与训练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给出相应的测评与训练方案,可以有计划地提高人们的视觉认知能力,可有效的改善大脑的可塑性,从而提高认知能力,进而改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减缓老年人的认知衰退,提升儿童的认知水平。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相似,因此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显示模块401、获取模块402、确定模块403和追踪模块40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显示模块401,用于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
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
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
追踪模块404,用于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进行下一次认知追踪。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模块401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中显示多个数据点,并标明多个数据点中的需追踪数据点;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确认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显示所述多个数据点,且所述多个数据点按照预设运动速度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402具体可以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对所述多个数据点中需追踪数据点的选定操作;将所述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作为追踪确定结果;相应的,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为: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占所述需追踪数据点的比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3具体可以确定当前的强度模式;获取当前的强度模式所对应的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在所述准确率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提升所述第一比例;在所述准确率低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降低所述第二比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发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对练习功能的触发操作、对测试功能的触发操作、对训练功能的触发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和之前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生成并显示统计结果。
上述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装置可以应用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即,上述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可以是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显示所述认知追踪界面。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
步骤2: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
步骤3: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
步骤4:根据确定的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进行下一次认知追踪。
从上述描述可知,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所述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即,基于当前次的测试结果,来确定下一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基于目标对象自身情况对测试速度进行控制的目的,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训练测试过程不考虑对象自身情况,而是采用单一的训练测试模式所导致的训练结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升训练测试效果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
步骤2: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
步骤3: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
步骤4:根据确定的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进行下一次认知追踪。
从上述描述可知,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所述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即,基于当前次的测试结果,来确定下一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基于目标对象自身情况对测试速度进行控制的目的,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训练测试过程不考虑对象自身情况,而是采用单一的训练测试模式所导致的训练结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升训练测试效果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目标对象的触发操作,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其中,所述认知追踪界面中存在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
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
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
根据确定的运动速度,进行下一次认知追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包括:
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中显示多个数据点,并标明多个数据点中的需追踪数据点;
响应于目标对象的确认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显示所述多个数据点,且所述多个数据点按照预设运动速度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对象对当前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追踪确定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对所述多个数据点中需追踪数据点的选定操作;
将所述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作为追踪确定结果;
相应的,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为:目标对象所选定的数据点占所述需追踪数据点的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包括:
确定当前的强度模式;
获取当前的强度模式所对应的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
在所述准确率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提升所述第一比例;
在所述准确率低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为当前次运动速度的基础上降低所述第二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练习功能的触发操作、对测试功能的触发操作、对训练功能的触发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确定下一次认知追踪界面中多个可运动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之后,还包括:
记录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
根据当前次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和之前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数据点的运动速度和追踪确定结果的准确率,生成并显示统计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并显示的统计结果为表格和/或折线图。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认知追踪界面,包括: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显示所述认知追踪界面。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385589.4A 2019-05-09 2019-05-09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180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5589.4A CN110180067A (zh) 2019-05-09 2019-05-09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5589.4A CN110180067A (zh) 2019-05-09 2019-05-09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0067A true CN110180067A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1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5589.4A Pending CN110180067A (zh) 2019-05-09 2019-05-09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006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8292A (zh) * 2019-09-04 2019-12-1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身份追踪能力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1190826A (zh) * 2019-12-30 2020-05-22 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沉浸式追踪环境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260984A (zh) * 2020-01-20 2020-06-09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人协作的认知能力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37628A (zh) * 2020-09-10 2020-12-29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3d注意灵活性认知测评及训练方法及系统
CN112221003A (zh) * 2020-10-14 2021-01-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视听刺激快速诱发疲劳状态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3476046A (zh) * 2021-08-20 2021-10-08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基于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
CN117976129A (zh) * 2024-04-01 2024-05-03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多深度线索场景的深度知觉训练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1562A (zh) * 2016-02-25 2016-05-11 漆昌柱 一种视觉运动追踪训练系统及其追踪训练方法
CN105718057A (zh) * 2016-01-20 2016-06-29 毕宏生 视觉追踪训练设备
CN105078404B (zh) * 2015-09-02 2017-05-10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算法的全自动眼动追踪测距定标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7929007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萤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眼动追踪和智能评估技术的注意力和视觉能力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08309327A (zh) * 2018-01-30 2018-07-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一种视觉注意分配能力测评与训练方法
US20180286259A1 (en) * 2017-03-28 2018-10-04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Three dimensional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system with environmental cu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8404B (zh) * 2015-09-02 2017-05-10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算法的全自动眼动追踪测距定标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5718057A (zh) * 2016-01-20 2016-06-29 毕宏生 视觉追踪训练设备
CN105561562A (zh) * 2016-02-25 2016-05-11 漆昌柱 一种视觉运动追踪训练系统及其追踪训练方法
US20180286259A1 (en) * 2017-03-28 2018-10-04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Three dimensional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system with environmental cues
CN107929007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北京萤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眼动追踪和智能评估技术的注意力和视觉能力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08309327A (zh) * 2018-01-30 2018-07-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一种视觉注意分配能力测评与训练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静 等: "足球运动员在动态追踪任务中的追踪表现和注意分配特点",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8292A (zh) * 2019-09-04 2019-12-1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身份追踪能力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1190826A (zh) * 2019-12-30 2020-05-22 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沉浸式追踪环境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190826B (zh) * 2019-12-30 2024-01-23 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沉浸式追踪环境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260984A (zh) * 2020-01-20 2020-06-09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人协作的认知能力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47903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人协作的认知能力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60984B (zh) * 2020-01-20 2022-03-01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人协作的认知能力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37628A (zh) * 2020-09-10 2020-12-29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3d注意灵活性认知测评及训练方法及系统
CN112221003A (zh) * 2020-10-14 2021-01-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视听刺激快速诱发疲劳状态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2221003B (zh) * 2020-10-14 2021-07-2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视听刺激快速诱发疲劳状态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3476046A (zh) * 2021-08-20 2021-10-08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基于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
CN117976129A (zh) * 2024-04-01 2024-05-03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多深度线索场景的深度知觉训练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0067A (zh) 认知能力训练和测试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Bishop et al. A framework to guide practitioners for selecting metrics during the countermovement and drop jump tests
Graham-Smith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long jump take-off
Clarke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training load in Canadian football: application of session-RPE in collision-based team sports
Cheema et al. Predicting mid-air interaction movements and fatigue using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US1051240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input information
Charles et al. A participatory design framework for the gamif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systems
Han et al. Balancing accuracy and fun: designing camera based mobile games for implicit heart rate monitoring
RU2017135267A (ru) Электр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гистрацией электрокардиограммы
US102615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input information
Bramley et al. Causal learning from interventions and dynamics in continuous time.
Uzu et al. A split-step shortens the time to perform a choice reaction step-and-reach movement in a simulated tennis task
US201603100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erceptual-cognitive signature of a subject
US20180229081A1 (e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sequence of extractions by using computer
JP2010158523A (ja) ディストラクションの影響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コンピュータ化された試験システム、ディストラクションの影響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ヒトの被験者の行動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刺激の影響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WO2021147903A1 (zh) 多人协作的认知能力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505084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earch driven, visual attention task for enhancing cognition
CN110339571A (zh) 事件生成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Coventry et al. Kinematic effects of a short-term fatigue protocol on punt-kicking performance
CN106031632B (zh) Ppg信息检测方法和设备
US20220399097A1 (en) Fitness Score Using Heart Rate Recovery Data
Serrien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differential learning and contextual interference in a goalkeeper-like task: Visuomotor response time and motor control
CN108231189A (zh) 基于双深度神经学习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疾病诊断装置
US20160331304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administ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al therapy exercises
CN106236123A (zh) 一种确定门控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Qichao

Inventor after: Zhang Yu

Inventor after: Li Jie

Inventor after: Ma Jiayue

Inventor before: Zhao Qich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

Inventor before: Li Jie

Inventor before: Ma Jiayu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