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8358A -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8358A
CN110178358A CN201880006976.6A CN201880006976A CN110178358A CN 110178358 A CN110178358 A CN 110178358A CN 201880006976 A CN201880006976 A CN 201880006976A CN 110178358 A CN110178358 A CN 110178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rlc
spectrum technology
wireless spread
ser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6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8358B (zh
Inventor
金东建
金成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78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8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8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8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user plane, e.g. user'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利用物联网(IoT)技术来融合第五代(5G)通信系统以支持超出第四代(4G)系统的更高数据速率的通信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基于5G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智能零售、安保和安全服务。提供了一种由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处理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不考虑RLC PDU的编号而将从RLC PDU获取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从RLC层传送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并解密RLC SDU。接收设备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控制器,配置为接收RLC PDU、不考虑RLC PDU的编号而将从RLC PDU获取的RLC SDU从RLC层传送到PDCP层并且解密RLC SDU。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加速终端的数据处理的无序解密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第四代(4G)通信系统部署以来增加的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第五代(5G)或pre-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pre-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更高频率(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上实现的以便获得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技术通讯系统。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先进的小型蜂窝、云无线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正在进行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频移键控(F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以及作为高级访问技术的稀疏码多址(SCMA)。
互联网现在正在发展为物联网(IoT),在这种物联网中诸如事物之类的分布式实体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交换和处理信息。万物互联(IoE)已经出现,它是物联网技术和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由于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等的计算元素来实现物联网,因此近来已经在研究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等。这样的物联网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这些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的事物之间产生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与各种信息技术(IT)的融合和结合,物联网可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工业应用。
因此,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物联网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MTC和M2M通信的技术可以通过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来实现。云RAN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另一方面,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需要用于提高数据处理速度的各种讨论。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改进终端的数据处理,以便支持移动通信系统(例如LTE或LTE高级(LTE-A)系统)中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的服务。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支持下行链路中最大数据速率20Gbps和上行链路中最大数据速率10Gbps,并且需要非常短的延迟响应时间。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改进数据处理,以便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终端当前接收服务的情况下数据处理被有效地优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加速数据处理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终端待接收服务的情况下被传送和接收的数据的快速处理。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由接收设备处理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不考虑RLC PDU的编号,将从RLC PDU获取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从RLC层传送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及解密RLC SDU。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RLC PDU、不考虑RLC PDU的编号而将从RLC PDU获取的RLC SDU从RLC层传送到PDCP层及解密RLC SDU。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加速终端的数据处理的无序解密方法和执行该无序解密方法的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无序解密方法,该方法用于当前移动通信系统中加速终端的数据处理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处理速度,并使得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能够稳定地接收具有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高速和高质量服务。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接收和处理数据时高速处理数据的终端。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LTE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框图;
图3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负责解密功能的PDCP层的框图;
图6是在LTE系统中终端解密数据的过程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解密方法的框图,其中终端的接收端可以快速执行解密过程;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序解密方法的框图,其中终端的接收端可以无延迟地连续且快速地执行解密过程;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序解密方法的框图,其中终端的接收端可以无延迟地连续且快速地执行解密过程;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关于无序解密方法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可以加速数据处理;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关于无序解密方法的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可以加速数据处理;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场景的框图;
图14是终端的框图;
图15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16是终端的框图;以及
图17是另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操作原理。在描述本公开时,在不必要的细节会使本公开的主题模糊的情况下,不详细描述本文结合的相关公知功能或配置。此外,下面描述的术语是考虑到它们在本公开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但是可以根据用户、操作者或习惯的意图而不同。因此,该术语旨在基于本公开的描述来定义。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下文中,描述了用于识别连接节点、呼叫网络实体、呼叫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以及呼叫各种识别信息的术语的示例。然而,并不意图将本公开限于下面描述的术语,而是可以使用用于呼叫具有等同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在下文中,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标题。然而,并不意图本公开受到术语和标题的限制,而是本公开可以同样地应用于遵循其他标准的系统,例如5G和新的无线(new radio,NR)系统。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PDCP层可以是执行PDCP层的操作的逻辑层或设备配置。RLC层可以是执行RLC层的操作的逻辑层或设备配置。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可以是执行MAC层的操作的逻辑层或设备配置。物理(PHY)层可以是执行PHY层的操作的逻辑层或设备配置。可以存在与相应的层对应的单独的物理设备,并且可以由至少一个设备(例如传输设备的控制器)来控制相应的层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被称为PDCP设备,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被称为RLC设备。此外,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被称为MAC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LTE系统的接收设备或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或NR系统)的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可以包括终端或基站。终端可以是NR终端,基站可以是NR基站。下面,终端的示例是接收设备。然而,并不意图将本公开限于终端,而是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基站的操作。
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RLC PDU可以由RLC标头和RLC SDU组成。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表述“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将RLC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被解释为对应于RLC PDU的RLC SDU的传送。
图1是LTE系统的示意图。
参考图1,LTE系统的RAN由演进节点B(ENB)(也称为节点B或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a-25和服务网关(S-GW)1a-30组成。用户设备(UE)或终端1a-35经由ENB 1a-05至1a-20和S-GW 1a-30访问外部网络。
ENB 1a-05至1a-20对应于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现有节点B。ENB在无线信道上连接到UE 1a-35,并且在LTE之前扮演比现有节点B更复杂的角色。在LTE系统中,由于所有用户业务(包括通过因特网协议(IP)的实时服务,诸如因特网协议语音(VoIP))在共享信道上被服务,因此需要通过合并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状态信息例如每个UE的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并且ENB 1a-05到1a-20对应于这样的调度设备。通常,一个ENB控制多个蜂窝。例如,为了实现100Mbps的传输速度,LTE系统在例如20MHz带宽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此外,LTE系统采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方案,其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以匹配终端的信道状态。S-GW 1a-30是提供数据承载的设备,并且在MME 1a-25的控制下生成或去除数据承载。MME 1a-25是不仅负责终端的移动性管理而且还负责各种控制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
图2是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2,在UE或ENB中,LTE系统的无线协议分别由PDCP 1b-05或1b-40、RLC 1b-10或1b-35以及MAC 1b-15或1b-30组成。PDCP 1b-05或1b-40负责IP标头压缩/解压缩操作。PDCP的主要功能概括如下:
-标头压缩和解压缩:仅稳健的标头压缩(ROHC)
-传送用户数据
-在RLC确认模式(AM)的PDCP重建过程中按顺序递送上层PDU
-对于双连接(DC)中的分离承载(仅支持RLC AM):用于传输的PDCP PDU路由和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建过程中重复检测低层SDU
-用于RLC AM,在切换时重传PDCP SDU,并且对于DC中的分离承载,在PDCP数据恢复过程中重传PDCP SDU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RLC 1b-10或1b-35重新配置具有适当大小的PDCP PDU并执行自动重复请求(ARQ)操作等。RLC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传输上层PDU
-经由Q进行纠错(仅用于AM数据传输)
-RLC SDU的连接、分段和重组(仅用于未确认模式(UM)和AM数据传输)
-重新分割RLC数据PDU(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输)
-重新排序RLC数据PDU(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输)
-重复检测(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输)
-协议错误检测(仅用于AM数据传输)
-RLC SDU丢弃(仅用于UM和AM传输)
-RLC重建
MAC 1b-15或1b-30连接到在一个设备(例如终端或基站)中配置的若干RLC层设备,并且执行RLC PDU到/从MAC PDU的复用/解复用。MAC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复用成要在传输信道的物理层上传送的传输块/将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从传输信道上物理层传送的传输块(TB)解复用
-调度信息报告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功能(经由HARQ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通过动态调度在UE之间进行优先级处理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PHY 1b-20或1b-25执行上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以配置OFDM符号并将其发送到无线信道,或者执行在无线信道上接收的OFDM符号的解调和信道解码以传送解调和信道解码的数据到上一层。
图3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参考图3,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例如NR或5G)的RAN由新的无线节点B(NR gNB或NRENB)1c-10和新的无线核心网络(NR CN)1c-05组成。新的无线用户设备(NR UE或终端)1c-15经由NR gNB 1c-10和NR CN 1c-05访问外部网络。
NR gNB 1c-10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ENB。NR gNB在无线信道上连接到NR UE 1c-15,因此它可以在LTE系统之前提供比LTE系统的ENB和现有节点B的服务更优越的服务。由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共享信道上服务所有用户业务,因此需要一种通过合并诸如每个UE的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调度的设备,并且NR gNB1c-10负责这一点。一个NR gNB通常控制多个蜂窝。为了与现有LTE相比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NR gNB可以具有高于现有带宽的最大带宽,并且可以在考虑OFDM作为无线连接技术的前提下另外嫁接波束成形技术。此外,采用AMC方案,该方案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以匹配UE的信道状态。NR CN 1c-05执行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服务质量(QoS)配置的功能。NR CN 1c-05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并且被连接到多个ENB,这些设备不仅负责终端移动性管理而且还负责各种控制功能。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与现有LTE系统一起操作,并且包括在NR CN 1c-05中的设备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1c-25。MME 1c-25连接到作为现有LTE的ENB的ENB 1c-30。
图4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框图。
参考图4,在UE或NR gNB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分别包括NR PDCP1d-05或1d-40、NR RLC 1d-10或1d-35以及NR MAC 1d-15或1d-30。NR PDCP 1d-05或1d-40的主要功能可包括以下部分功能:
-标头压缩和解压缩:仅限ROHC
-传送用户数据
-上层PDU的按顺序递送
-PDCP PDU重新排序用于接收
-重复检测低层SDU
-重传PDCP SDU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如上所述,NR PDCP设备的重新排序可以指示基于PDCP序列号(SN)从较低层接收的PDCP PDU的重新排序。重新排序可以包括按照重新排序的顺序将数据传送到上层、记录经由重新排序丢失的PDCP PDU、到传输侧的丢失PDCP PDU的状态报告以及对丢失PDCP PDU的重传请求。NR RLC 1d-10或1d-35的主要功能可包括以下部分功能:
-传送上层PDU
-上层PDU的按顺序递送
-上层PDU的无序传送
-经由ARQ纠错
-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
-重新分段RLC数据PDU
-重新排序RLC数据PDU
-重复检测
-协议错误检测
-RLC SDU丢弃
-RLC重建
如上所述,NR RLC设备的顺序递送可以指示从较低层接收到上层的RLC SDU的顺序递送。在一个原始RLC SDU被分段为要接收的若干RLC SDU的情况下,传送可以包括重新组装和传送RLC SDU、基于RLC序列号(SN)或PDCP SN对接收到的RLC PDU进行重新排序、记录经由重新排序丢失的RLC PDU、到发送侧的丢失RLC PDU的状态报告以及对丢失PDCP PDU的重发请求;如果有丢失的RLC SDU则在丢失的RLC SDU之前仅将RLC SDU顺序递送到上层;如果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而定时器已经到期,则在特定定时器开始之前接收的全部RLCSDU顺序递送到上层;或者如果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而定时器已经到期,则将接收的全部RLC SDU的顺序递送到上层。此外,RLC PDU可以按接收顺序(不管序列号)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以无序方式传送到PDCP设备。在分段的情况下,存储在缓冲器中或稍后接收的分段被接收并重新配置成一个完整的RLC PDU以进行处理并传送到PDCP设备。NR RLC层可以不包括级联功能,该功能可以由NR MAC层执行或者可以由NR MAC层的复用功能代替。
如上所述,NR RLC设备的无序传送指示以无序方式将从较低层接收的ROC SDU直接传送到上层的功能。如果一个原始RLC SDU被分段为要接收的若干RLC SDU,则传送可以包括重组和递送RLC SDU以及记录经由存储和排序所接收的RLC PDU的RLC SN或PDCP SN而丢失的RLC PDU。
NR MAC 1d-15或1d-30可以连接到在一个终端中配置的若干NR RLC层设备,并且NR MAC的主要功能可包括以下功能的部分: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MAC SDU的复用/解复用
-调度信息报告
-HARQ功能(经由HARQ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通过动态调度在UE之间进行优先级处理
-MBMS服务标识
-传送格式选择
-填充
NR PHY层1d-20或1d-25可以执行上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以配置OFDM符号并将其发送到无线信道,或者可以执行在无线信道上接收的OFDM符号的解调和信道解码以传送解调和信道解码的数据到上层。
执行每个层(例如NR PDCP层、NR RLC层或NR MAC层)的操作的设备可以是执行每层操作的处理器、处理单元或处理模块。此外,该设备可以是执行至少两层操作的处理器、处理单元或处理模块。处理器、处理单元或处理模块可以包括在设备的控制器(例如终端或基站)中。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责解密功能的PDCP层的框图。
参考图5,PDCP层的传输侧1e-05执行标头压缩、完整性保护1e-15和加密1e-20。相反,PDCP层的接收侧1e-10执行标头解压缩、完整性验证1e-25和解密1e-30。标头压缩和解压缩、完整性保护和验证以及加密和解密可以由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完整性保护可以用于确定对应的PDCP PDU是否已经被任何人修改或损坏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在发送端的传送过程中被修改或破坏,这可以通过接收端的完整性验证来识别。相反,执行加密以防止恶意打算通过读取对应的PDCP PDU来读取信息的黑客,并且在正常接收端可以通过解密过程读取PDCP PDU的内容。
终端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是消耗大量数据处理时间和终端的大量处理能力的功能,并且为了提供具有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的服务,有必要持续无延迟地执行加密和解密过程。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序解密方法,其中终端的接收端可以无延迟地连续且快速地执行解密过程。可以在终端的接收端使用无序解密方法。然而,在不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的服务的情况下,终端可以选择性地中断无序解密方法。无序解密方法是一种快速解密方法,用于提供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其使用终端的大量处理能力并消耗大量电池电力。因此,可以对每个服务或每个承载应用或不应用无序解密方法。此外,可以根据QoS参数确定是否应用无序解密方法,并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要节省终端的电池电量,则终端可以中断无序解密方法。
图6是终端在LTE系统中解密数据的过程的框图。
参考图6,在LTE系统中,提供终端接收数据的下行链路。首先,描述操作1f-1。在下行链路场景中,终端可以接收数据,并且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分析RLC标头、确定RLC PDU的序列号以及在RLC缓冲器1f-10中存储删除了标头的RLC PDU。RLC缓冲器1f-10可以是存储设备,其中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存储RLCSDU。
在LTE系统中,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支持将RLC PDU按顺序递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因此,如果存在即便一个无序RLC PDU,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也不将在无序RLCPDU的序列号之后可能被接收的任何RLC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因此,由于接收的RLC PDU不被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因此可以延迟解密处理。例如,如果对应于序列号1、3和4的RLC PDU已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但是对应于序列号2的RLC PDU未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仅将对应于序列号1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分析PDCP PDU(=RLC SDU)的PDCP标头、经由去除PDCP标头来解密数据分组然后将解密的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1f-05中。PDCP缓冲器1f-05可以是存储设备,在其中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存储解密的数据分组。此后,直到对应于序列号2的RLC PDU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才将已经到达的RLC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因此,由已经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的RLC PDU不被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以便首先执行解密。
在操作1f-2,如果对应于序列号2的RLC PDU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并且因此序列号1、2、3、4和5是按顺序的,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首先将对应于序列号2的RLC PDU从RLC缓冲器1f-20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以便支持按顺序递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将RLC SDU从RLC缓冲器1f-20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该RLC SDU是通过从与序列号2对应的RLC PDU中去除标头而获得的。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分析并去除PDCP标头并解密数据分组以将解密的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1f-15中。
在操作1f-3,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将对应于序列号3的RLC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RLC缓冲器1f-30向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传送RLC SDU,该RLC SDU是通过从对应于序列号3的RLC PDU去除标头而获得的。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对接收的RLC SDU进行解密并将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1f-25中。
在LTE系统中,终端支持从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的上述顺序递送过程,并且基于此执行解密。因此,由于丢失的RLC PDU或延迟传输RLC PDU,解密过程被延迟。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解密方法的框图,其中终端的接收端可以快速执行解密过程。
参考图7,提供终端在其上接收数据的下行链路。首先,描述操作1g-1。在下行链路场景中,终端可以接收数据,并且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分析RLC标头、确定RLC PDU的序列号以及在RLC缓冲器1g-10中存储去除了标头的RLC PDU。
如果在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支持RLC PDU的顺序递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的状态下即便存在一个无序RLC PDU,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不将在无序RLC PDU的序列号之后可能接收的任何RLC PDU传送到PDCP设备。例如,如果对应于序列号1、3和4的RLC PDU已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但是对应于序列号2的RLC PDU尚未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仅将对应于序列号1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分析RLC SDU(=PDCP SDU)的PDCP标头、经由去除PDCP标头来解密数据分组并将解密的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1g-05中。直到对应于序列号2的RLC PDU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才将已经到达的RLC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在操作1g-2,如果对应于序列号2的RLC PDU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并且因此序列号1、2、3、4和5是顺序的,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将对应于序列号2、3、4和5的RLCPDU并行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也就是说,可以传送对应于序列号2、3、4和5的至少两个RLC SDU。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并行执行并行接收的各个RLC SDU的解密。如果终端不具有执行若干RLC SDU的并行解密的能力,则可以对可以并行解密的特定数量的RLCSDU执行解密。数量可以是1或更多。
以相同的方式,当加密PDCP PDU时,甚至发送端也可以执行若干PDCP PDU的并行加密。
如上所述,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并分析RLC标头,并且在这种情况下RLC PDU可以不包括完整的RLC SDU,但是可以仅包括只是RLC SDU的分段。如果RLC PDU仅包括RLC SDU的分段,则对应的RLC SDU不被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但是识别相关的分段是否存在于RLC缓冲器1g-20中。如果存在相关分段,则执行其重组,并且如果未配置完整RLC SDU,则将分段存储在RLC缓冲器1g-20中。此后,如果接收到RLC SDU的剩余分段,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经由重组分段来配置一个完整的RLCSDU,并且可以将完整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因此,如果经由分析RLCPDU的RLC标头确定RLC SDU是分段,则不能快速执行解密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到所有分段之后执行分段的重组以配置完整的RLC SDU,并且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完整的RLC SDU之后执行解密过程。因此,如图7所示,由于对应于序列号6和7的顺序RLC PDU是对应于分段的RLC PDU,并且不可能通过重组分段来配置一个完整的RLC PDU,所以分段被存储在RLC缓冲器中而不被传送到PDCP设备,并且剩余分段的接收必须等待。例如,可以考虑与分段信息有关的RLC标头字分段来确定RLC PDU是否对应于通过RLC标头的分段。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的接收端使用解密方法。然而,如果服务不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则终端可以选择性地中断所提出的解密方法。该解密方法是一种快速解密方法,用于提供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这可能使用终端的大量处理能力并消耗大量电池电量。因此,可以对每个服务或每个承载应用或不应用解密方法。也就是说,在服务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传输延迟的情况下(例如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服务、高质量音频流或高清视频流(例如UHD流))可以应用该解密方法,而在服务不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传输延迟的情况下,可以不应用解密方法。此外,可以根据QoS参数确定是否应用该解密方法,并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要节省终端的电池电量,则终端可以中断该解密方法。此外,终端可以基于特定条件确定是否实时应用该解密方法。这些条件可以是数据速率、传输延迟、QoS参数、优先级或服务类型,并且条件可以是预定的。如果满足条件,则可以执行所提出的解密方法,而如果不满足条件,则可以不执行所提出的解密方法。
上述解密方法可以应用于当前LTE系统和下一代通信系统的终端。也就是说,如果期望终端通过LTE系统接收具有高吞吐量和低传输延迟的服务,则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此外,如果需要节省电池电量、如果不需要上述服务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终端可以中断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序解密方法的框图,其中终端的接收端可以无延迟地连续且快速地执行解密处理。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向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提供RLC PDU,而不管RLC PDU的序列号的顺序如何。详细操作如下所述。
参考图8,提供终端在其上接收数据的下行链路。在下行链路场景中,终端可以接收数据,并且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分析RLC标头、确定RLC PDU的序列号并且在缓冲器RLC 1h-10中存储去除了标头的RLC PDU。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即使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支持(或不支持)将RLC PDU顺序递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首先将无序RLC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也就是说,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将通过从RLC PDU去除RLC标头而获得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此外,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分析和去除RLC PDU的PDCP标头来直接执行解密。也就是说,即使接收到无序的RLC SDU,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分析和去除PDCP标头来执行解密。如上所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经由分析PDCP标头来存储PDCP序列号。PDCP序列号可以对应于RLC PDU或RLC SDU的序列号。当将数据分组传送到上层时,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使用PDCP序列号执行数据分组的顺序递送。
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即使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不按顺序递送RLC PDU或RLC SDU,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也可以顺序地将它们传送到上层,并且无论接收到的RLCSDU的序列号的顺序如何都可以连续地执行解密。如果RLC SDU从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的速度大于一个RLC SDU被解密的速度,则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并行地分析RLC SDU和去除RLC SDU的PDCP标头执行解密,并将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1h-05中。如果终端不具有执行若干RLC SDU的并行解密的能力,则可以对可以并行解密的特定数量的RLC SDU执行解密。该数量可以是1或更多。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当加密PDCP PDU时,即使发送端(终端或基站)也可以执行若干PDCP PDU的并行加密。
如上所述,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分析从执行层操作的MAC设备接收的RLCPDU的RLC标头,并且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而不考虑序列号的顺序(即,即使丢失了RLC PDU)。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预先直接执行接收的RLC SDU的解密而不考虑序列号的顺序。例如,如果对应于序列号1、3和4的RLC PDU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分析和去除对应于序列号1、3和4的RLC PDU的RLC标头而将RLC SDU存储在RLC缓冲器1h-10中,并且再次可以将RLC SDU直接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而不考虑其顺序如何。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直接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而不将RLC SDU存储在RLC缓冲器1h-10中。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直接解密接收的RLC SDU,并将解密的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1h-05中。当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并分析RLC标头时,RLC PDU可以不包括完整的RLC SDU。
如果RLC PDU仅包括完整的RLC SDU的分段,则对应于该分段的RLC SDU不被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识别RLC缓冲器1h-10中是否存在相关分段。如果存在相关分段,则设备执行其重组,并且如果未配置完整的RLC SDU,则设备将分段存储在RLC缓冲器1h-10中。如果完整的RLC SDU被配置作为重组的结果,则设备可以不考虑SDU的序列号而将对应的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此后,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重组接收的完整的RLC SDU的剩余分段来配置一个完整的RLC SDU,并且如果配置了完整的RLC SDU,则设备可以将完整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因此,如果通过分析RLC标头确定出RLC SDU是分段,则不能从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向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提供RLC SDU。因此,无法快速执行解密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分段的重组以在接收到所有分段之后配置完整的RLC SDU,并且可以将完整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完整的RLC SDU之后执行解密。
如上所述,例如可以考虑与分分段信息有关的RLC标头字段来确定出是否经由RLC标头确定RLC SDU是否为分段。如上所述,包括从一个RLC SDU分出的分段的若干RLC PDU可以具有不同的RLC序列号或者可以具有相同的RLC序列号。这可以取决于发送端如何为分段分配RLC序列号,并且在任一种情况下,可以考虑RLC标头的分段相关字段确定RLC SDU是一个完整的RLC SDU还是分段。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的接收端使用该解密方法。然而,如果服务不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则终端可以选择性地中断所提出的解密方法。该解密方法是一种快速解密方法,用于提供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这可能使用终端的大量处理能力并消耗大量电池电量。因此,可以对每个服务或承载应用或不应用该解密方法。也就是说,在服务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传输延迟的情况下(例如URLLC服务、高质量音频流或高清视频流(例如UHD流))可以应用该解密方法;而在服务不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传输延迟的情况下,可以不应用该解密方法。此外,可以根据QoS参数确定是否应用该解密方法,并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要节省终端的电池电量,则终端可以中断该解密方法。此外,终端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实时确定是否应用该解密方法。该条件可以是数据速率、传输延迟、QoS参数、优先级或服务类型,并且可以是预定的。如果满足条件,则可以执行所提出的解密方法,而如果不满足条件,则可以不执行所提出的解密方法。无序解密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按序传送和不支持按序传送的RLC设备二者,并且还可以应用于LTE系统的终端。
如上所述的解密方法可以应用于当前LTE系统的终端。也就是说,如果希望终端经由LTE系统接收具有高吞吐量和低传输延迟的服务,则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该终端,并且还可以应用于下一代通信系统。此外,如果需要节省电池电量、如果不需要上述服务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终端可以中断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序解密方法的框图,其中终端的接收端可以无延迟地连续且快速地执行解密。
参考图9,提供终端在其中接收数据的下行链路。在下行链路场景中,终端可以接收数据,并且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PDCP设备和RLC设备可以不使用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独立缓冲器,而是使用一个共享缓冲器。也就是说,PDCP设备和RLC设备可以共享一个缓冲器(例如闪存)。
如果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到RLC PDU,则在操作1i-10,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分析RLC标头并从接收的RLC PDU去除RLC标头并提供RLC SDU(=PDCP PDU)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在操作1i-15,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解密RLC SDU并将解密的RLC SDU存储在共享缓冲器1i-05中。
例如,可以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上执行将RLC SDU存储在共享缓冲器1i-05中之前的过程。此外,如果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将RLC PDU传送到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的速度大于接收一个RLC PDU的速度、从RLC PDU分析RLC标头并从中去除RLC标头、RLC PDU(PDCP PDU)被解密并存储在共享缓冲器中,则上述过程可以相对于RLC SDU被并行执行。如果终端不具有执行若干RLC SDU的并行解密的能力,则可以对可以并行解密的特定数量的RLC SDU执行解密。该数量可以是1或更多。以相同的方式,当加密PDCP PDU时,即使发送端(终端或基站)也可以执行若干PDCP PDU的并行加密。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根据本公开的无序解密方法,因为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和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共享缓冲器,所以可以减少在处理和存储数据时发生的存储器访问次数,并且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缓冲器。因此,可以获得更大的数据处理速度。此外,该无序解密方法可以应用于RLC设备支持顺序递送的情况、RLC设备不支持顺序递送的情况以及LTE系统的终端。
当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并分析RLC标头时,RLC PDU可能不包括完整的RLC SDU而是可能仅包括完整RLC SDU的分段。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该分段的RLC SDU不被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如果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确定RLC缓冲器中是否存在相关分段,则执行其重组;并且如果未配置完整RLC SDU,则将该分段存储在RLC缓冲器中。此后,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经由重组接收的完整RLC SDU的剩余分段来配置一个完整的RLC SDU,并且可以将完整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因此,如果经由分析RLC标头确定RLC SDU是分段,则不能快速执行解密。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分段的重组以在接收到所有分段之后配置完整的RLC SDU,并且可以将完整的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完整的RLCSDU之后执行解密。如上所述,例如可以考虑与分段信息有关的RLC标头字段来确定出是否经由RLC标头确定RLC SDU是分段。如上所述,包括从一个RLC SDU分出的分段的若干RLCPDU可以具有不同的RLC序列号或相同的RLC序列号。这可以取决于发送端如何为分段分配RLC序列号,并且在任一种情况下,可以考虑RLC标头的分段相关字段来确定RLC SDU是一个完整的RLC SDU还是分段。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的接收端使用该解密方法。然而,如果服务不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则终端可以选择性地中断该解密方法。该解密方法是一种快速解密方法,用于提供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响应时间,这可能使用终端的大量处理能力并消耗大量电池电量。因此,该解密方法可以应用或不应用于每个服务或承载。也就是说,在服务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传输延迟的情况下(例如URLLC服务、高质量音频流或高清视频流(例如UHD流))可以应用该解密方法,而在服务不需要高数据速率和低传输延迟的情况下,可能不应用该解密方法。
此外,可以根据QoS参数确定是否应用该解密方法,并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要节省终端的电池电量,则终端可以中断该解密方法。此外,终端可以基于特定条件实时确定是否应用该解密方法。该条件可以是数据速率、传输延迟、QoS参数、优先级或服务类型,并且可以是预定的。如果满足条件,则可以执行该解密方法,而如果不满足条件,则可以不执行该解密方法。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无序解密方法可以应用于RLC设备支持顺序递送的情况、RLC设备不支持顺序递送的情况以及LTE系统的终端。
上述解密方法可以应用于当前LTE系统的终端。也就是说,如果终端要通过LTE系统接收具有高吞吐量和低传输延迟的服务,则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此外,如果需要节省电池电量、如果不需要上述服务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终端可以中断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于无序解密方法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可以加速数据处理。
参考图10,提供了终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下行链路。在下行链路场景中,终端接收数据,并且在操作1j-05,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
在操作1j-10,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分析RLC标头、确定RLC PDU的序列号并识别分段相关的RLC标头字段以确定RLC PDU是完整的RLC SDU(或完整的RLC PDU)还是分段。如果在操作1j-10确定RLC PDU是完整的RLC PDU,则该方法前进到操作1j-15,而如果RLC PDU不是完整的RLC PDU,则该方法前进到操作1j-25。
如果RLC PDU是完整的RLC PDU,则在操作1j-15,即使存在无序的RLC PDU,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直接去除RLC标头并且可以将RLC SDU(=PDCP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在操作1j-20,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分析PDCP标头并从接收的PDCPPDU去除PDCP标头、执行解密并将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中。此外,如果RLC SDU从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的速度大于一个RLC SDU被解密的速度,则设备可以并行执行RLC SDU的解密、从RLC SDU中分析并去除PDCP标头并将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中。如果终端不具有执行若干RLC SDU的并行解密的能力,则可以对可以并行解密的特定数量的RLC SDU执行解密。该数量可以是1。例如,如果对应于序列号1、3和4的RLC PDU到达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分析和去除对应于序列号1、3和4的RLC PDU的RLC标头来将RLC SDU存储在缓冲器中并且再次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解密接收的RLC SDU并将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中。
在操作1j-10,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并分析RLC标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RLC PDU不包括完整的RLC SDU而是仅包括RLC SDU的分段,则对应于该分段的RLC SDU不被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在操作1j-25,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识别缓冲器中是否存在相关的分段。如果相关的分段不存在,则设备可以等待接收下面的分段。如果相关的分段存在于缓冲器中,则该方法前进到操作1j-30以执行分段的重组。如果完整的RLC SDU不是由执行重组产生的,则设备可以将分段存储在RLC缓冲器中。此后,可以接收完整RLC SDU的剩余分段,并且可以通过重组所接收的分段来产生一个完整的RLC SDU。
在操作1j-35,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确定重组的分段是形成完整的RLC SDU还是完整的RLC PDU。如果重组的分段形成完整的RLC SDU,则该方法前进到操作1j-40,否则该方法前进到操作1j-25。
在操作1j-40,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完整的RLC PDU去除RLC标头并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在操作1j-45,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从接收的PDCP PDU分析并去除PDCP标头、执行解密并将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中。
因此,如果经由分析RLC标头而确定RLC SDU是分段,则不能快速执行解密。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分段的重组以在接收到所有分段之后配置完整的RLC SDU,然后对完整的RLCSDU执行解密。如上所述,例如可以考虑与分段信息有关的RLC标头字段来确定出是否经由RLC标头确定RLC SDU是分段。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考虑RLC PDU或RLCSDU的序列号而将RLC SDU提供给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然而,如果RLC PDU或RLC SDU是分段,则直到重组分段以形成完整的RLC PDU或完整的RLC SDU,RLC PDU或RLC SDU才能被提供给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于无序解密方法的终端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可以加速数据处理。
参考图11,提供了终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下行链路。在下行链路场景中,终端接收数据,并且在操作1k-05,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
在下行链路场景中,终端可以接收数据,并且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和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不使用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独立缓冲器,而是使用一个共享缓冲器。也就是说,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和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共享一个缓冲器(例如闪存)。
如果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到RLC PDU,则终端在操作1k-10处分析所接收的RLC PDU的RLC标头、确定RLC PDU的序列号并识别与RLC标头字段相关的分段信息以识别所接收的RLC PDU是完整的RLC PDU(或完整的RLC SDU)还是分段。如果在操作1k-10处识别RLC PDU为完整的RLC PDU,则该方法前进到操作1k-15,否则该方法前进到操作1k-20。
如果RLC PDU是如上所述的完整RLC PDU,则在操作1k-15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去除RLC标头并将RLC P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解密RLC SDU(PDCP PDU)并且可以将解密的RLC SDU(PDCP PDU)直接存储在共享缓冲器中。也就是说,可以在终端的DRAM上执行存储RLC SDU(PDCP PDU)之前的过程。此外,如果MAC设备将RLC PDU传送到RLC设备的速度大于接收一个RLC PDU的速度,则分析RLC标头并从接收的RLC PDU去除RLC标头,并且RLC SDU(PDCP PDU)被解密并存储在共享缓冲器中,其中可以相对于RLC SDU并行地执行上述过程。
在操作1k-10,当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并且分析RLC标头时,如果RLC PDU不包括完整的RLC SDU,而是仅包括RLC SDU的分段,则对应于该分段的RLC SDU不被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因此,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不执行解密。
在操作1k-20,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确定缓冲器中是否存在相关分段。如果缓冲器中不存在相关分段,则设备可以等待接收下面的分段。如果相关分段存在于缓冲器中,则设备进行到操作1k-25以执行分段的重组。如果作为重组的结果没有形成完整的RLC SDU,则设备可以将分段存储在缓冲器中。此后,如果接收到完整RLC SDU的剩余分段,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通过重组所接收的分段来配置一个完整的RLC SDU。
在操作1k-30,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确定重组的分段是否形成完整的RLC SDU或完整的RLC PDU。如果重组的分段形成完整的RLC SDU,则设备进行到操作1k-35。在操作1k-35,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从RLC PDU去除标头并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PDCP PDU去除PDCP标头、解密数据分组并将解密后的数据分组存储在缓冲器中。
如果如上所述经由分析RLC标头而确定RLC SDU是分段,则在接收到所有分段之后执行分段的重组以形成完整的RLC SDU,然后执行解密。如上所述,例如可以考虑与分段信息有关的RLC标头字段来确定出是否经由RLC标头识别RLC SDU是分段。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考虑RLC PDU或RLC SDU的序列号而将RLC SDU提供给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然而,如果RLC PDU或RLC SDU是分段,则直到重组分段以形成完整的RLC PDU或完整的RLC SDU,RLC PDU或RLC SDU才能被提供给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接收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12,在操作1k-50,接收设备可以接收RLC PDU。接收设备的RLC层可以接收PDU。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PDU。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分析所接收的RLC PDU的RLC标头,并且可以从RLC标头识别RLC PDU号或序列号。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存储通过从缓冲器中的RLC PDU去除RLC标头而获得的RLC SDU。缓冲器可以是RLC缓冲器或共享缓冲器。
在操作1k-55,RLC SDU可以从RLC层传送到PDCP层。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RLC SDU在概念上对应于PDCP PDU。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传送RLC SDU。如果接收到无序RLC SDU,则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RLC SDU。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同时将RLCSDU顺序传送到PDCP层。无论RLC SDU的编号如何,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都可以将RLC SDU传送到PDCP层。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与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一起操作共享缓冲器。另一方面,如果由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的RLC SDU不是完整的RLC SDU而是RLC SDU的一部分,则直到执行重组以形成完整的RLC SDU,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才能将RLC SDU传送到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
在操作1k-60,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从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接收RLC SDU。PDCP层将RLC SDU构造为PDCP PDU。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解密PDCP PDU。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分析和去除PDCP标头并解密PDCP SDU分组。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可以将解密的数据分组存储在PDCP缓冲器中。在使用共享缓冲器的情况下,设备可以将解密数据分组存储在共享缓冲器中。无论RLC SDU编号或序列号如何,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都可以解密包括在接收的RLC SDU中的数据。
通过上述方法,由于RLC SDU可以被快速传送到PDCP层并且即使在PDCP层中也可以快速解密,因此可以提高数据解密和接收速度。
可以根据某些条件执行或不执行相应操作,并且条件可以与上述条件相同。
图13是某些场景的框图。
参考图13,11-01是终端从LTE基站接收服务的场景,11-202是终端通过LTE基站之间的双连接接收服务的场景。另外,11-03是在LTE基站和NR基站之间的三频载波聚合或3C类型操作中LTE基站是主小区组(MCG)及NR基站是副小区组(SCG)的场景,11~04指示在LTE基站与NR基站之间的3C型操作中NR基站为MCG而LTE基站为SCG的场景。此外,11-05是在第一NR基站和第二NR基站之间的3C类型操作中第一NR基站是MCG而第二NR基站是SCG的场景,11-06是终端从一个NR基站接收服务的场景。即使在诸如11-01、11-02、11-03、11-04、11-05和11-16的场景中,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实施例的组合也可以应用于从LTE基站、NR基站或所有基站接收服务的数据处理。此外,实施例或实施例的组合也适用于各种多连接场景。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应用于透明模式(TM)、未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1400的框图。如图14所示,终端1400包括收发器1m-05、控制器1m-10、复用器/解复用器1m-20、控制消息处理器1m-35、各种上层设备1m-25和1m-30、EPS承载管理器1m-40以及非访问层(NAS)层设备1m-45。
收发器1m-05在服务小区的前向信道上接收数据和特定控制信号,并在后向信道上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如果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则收发器1m-05经由多个服务小区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和控制信号发送/接收。
复用器/解复用器1m-20用于复用由上层设备1m-25和1m-30或控制消息处理器1m-35生成的数据、用于解复用经由收发器1m-05接收的数据以及用于适当地传送复用的或解复用的数据到上层设备1m-25和1m-30或控制消息处理器1m-35。
控制消息处理器1m-35是无线资源控制(RRC)层设备,并且通过处理从基站接收的控制消息来进行必要的操作。例如,如果接收到RRC连接建立消息,则控制消息处理器1m-35设置信令无线承载1(SRB1)和临时数据无线承载(DRB)。
上层设备1m-25或1m-30表示DRB设备,并且可以针对每个服务进行配置。上层设备1m-25或1m-30处理经由用户服务生成的数据(例如文件传输协议(FTP)或VoIP)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复用器/解复用器1m-20,或处理从复用器/解复用器1m-20传送来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上层的服务应用程序。一种服务可以以一对一的方式映射到一个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和一个上层设备上。如果某个EPS承载使用本公开的数据传送过程(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之一),则相对于相应的EPS承载不配置上层设备1m-25或1m-30。
控制器1m-10控制收发器1m-05和复用器/解复用器1m-20,以确定经由收发器1m-05接收的调度命令(例如后向授权)并在适当的时间执行其后向传输作为适当的传输资源。
EPS承载管理器确定是否应用数据传送过程,并且如果应用这种数据传送过程,则它将IP分组传送到RRC层设备或临时DRB设备。
图15是无线通信系统1500的框图。
参考图15,示出了基站、MME和S-GW的框图。基站包括收发器1n-05、控制器1n-10、复用器/解复用器1n-20、控制消息处理器1n-35、各种上层设备1n-25和1n-30、调度器1n-15、EPS承载设备1n-40和1n-45以及NAS层设备1n-50。EPS承载设备位于S-GW中,NAS层设备位于MME中。
收发器1n-05在前向载波上发送数据和特定控制信号,并在后向载波上接收数据和控制信号。如果配置了多个载波,则收发器1n-05在多个载波上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和控制信号发送/接收。
复用器/解复用器1n-20用于复用由上层设备1n-25和1n-30或控制消息处理器1n-35产生的数据、用于解复用经由收发器1n-05接收的数据以及用于适当地传送复用的或解复用的数据到上层设备1n-25和1n-30、控制消息处理器1n-35或控制器1n-10。控制消息处理器1n-35可以被配置为每个EPS承载,并且将从EPS承载设备传送的数据配置为RLC PDU以将配置的RLC PDU传送到复用器/解复用器1n-20或者配置从复用器/解复用器1n-20传送的RLC PDU作为PDCP SDU以将配置的PDCP SDU传送到EPS承载设备。
考虑到终端的缓冲器状态和信道状态,调度器1n-15在适当的时间向终端分配传送资源,并控制收发器处理由终端发送的信号或将信号发送到终端。
EPS承载设备1n-40或1n-45被配置用于每个EPS承载,并处理从上层设备传送的数据以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下一个网络节点。
上层设备1n-25或1n-30和EPS承载设备1n-40由S1-U承载相互连接。对应于公共DRB的上层设备1n-25和1n-30由用于公共DRB的EPS承载和公共S1-U承载连接。
NAS层设备1n-50处理在NAS消息中提供的IP分组,以将处理后的IP分组传送到S-GW。
图16是终端1600的框图。
参考图16,终端1600包括射频(RF)处理器1o-10、基带处理器1o-20、存储单元1o-30和控制器1o-40。终端1600可以由控制器1o-40和收发器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o-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RF处理器1o-10执行用于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例如信号频带转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o-10将从基带处理器1o-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转换为RF频带信号以将转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且将经由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转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o-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和模数转换器(ADC)。尽管图16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1600可以设置有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o-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o-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1o-10可以调整经由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1o-10可以执行MIMO并且可以在执行MIMO操作期间接收若干层。RF处理器1o-10可以在控制器1o-40的控制下经由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的适当配置执行接收波束扫描或者可以控制接收波束的方向和波束宽度使得接收光束与传输光束同步。基带处理器1o-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1o-20通过编码和调制发送的比特串来生成复合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o-20通过解调和解码从RF处理器10o-10提供的基带信号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1o-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合符号、在子载波上执行复合符号的映射然后通过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o-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划分从RF处理器1o-10提供的基带信号、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操作恢复映射在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经由解调和解码恢复接收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1o-20和RF处理器1o-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o-20和RF处理器1o-10可以被称为发射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连接技术,基带处理器1o-20和RF处理器1o-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此外,为了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基带处理器1o-20和RF处理器1o-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例如,不同的无线连接技术可以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此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5GHz或5GHz)频带和毫米波(mmWave)(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单元1o-30存储用于终端1600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单元1o-30根据来自控制器1o-4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1o-40控制终端1600的整个操作。例如,控制器1o-40经由基带处理器1o-20和RF处理器1o-1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o-40在存储单元1o-3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1o-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o-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多连接处理器1o-42。例如,控制器1o-40可以包括执行通信控制的通信处理器和控制上层(例如应用程序)的应用处理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o-40可以是执行相应的层(诸如PDCP层、RLC层和MAC层)的操作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执行相应的层操作的处理器、处理单元和处理模块中至少之一。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已经使用了下述表达: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以及执行PHY层操作的设备。然而,本公开不旨在限于此。因此,执行相应的层的操作的设备可以是执行两个或更多个层操作的独立实体或实体。尽管可以在逻辑上区分各个层的操作,但是控制器1o-40可以控制各个逻辑层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便接收RLC PDU、以便将从RLC PDU获取的RLC SDU从RLC层传送到PDCP层而不考虑RLC PDU编号以及以便解密RLC SDU。此外,即使RLC PDU编号与预处理的RLC PDU编号的顺序不一致,控制器1o-40也可以操作以将RLCPDU传送到PDCP层。
此外,即使存储在缓冲器中的RLC SDU的编号与预处理的RLC SDU的编号的顺序不一致,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便去除RLC PDU的RLC标头、以便将RLC SDU存储在缓冲器中并且以便将存储在缓冲器中的RLC SDU传送到PDCP层。此外,如果传送RLC SDU,则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解密PDCP PDU而不考虑从RLC SDU获取的PDCP PDU的编号。
此外,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确定RLC SDU是完整的RLC SDU还是RLC SDU的分段,并且如果RLC SDU不是完整的RLC SDU,则它可以操作不将RLC SDU传送到PDCP层。此外,如果RLC SDU是RLC SDU的分段,则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确定与RLC SDU相关的第二RLCSDU是否存储在缓冲器中。
此外,如果存储了第二RLC SDU,则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组合RLC SDU和第二RLC SDU以将组合的RLC SDU传送到PDCP层,而如果没有存储第二RLC SDU,则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等待接收第二RLC SDU。
此外,如果与RLC SDU顺序一致的RLC SU存储在缓冲器中,则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以同时将RLC SDU和与RLC SDU顺序一致的RLC SDU传送到PDCP层。
此外,控制器1o-40可以操作使得RLC层和PDCP层使用共享缓冲器。
图17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1700的框图。
参考图17,基站1700包括RF处理器1p-10、基带处理器1p-20、回程通信单元1p-30、存储单元1p-40和控制器1p-50。
RF处理器1p-10执行用于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例如信号频带转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p-10将从基带处理器1p-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转换为RF频带信号以将转换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并将经由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转换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p-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和ADC。尽管图17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第一连接节点可以设置有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p-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p-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1p-10可以调整经由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大小。此外,RF处理器1p-10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层的传输来执行向下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1p-20根据第一无线连接技术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1p-20通过编码和调制发送的比特串来生成复合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p-20通过解调和解码从RF处理器1p-10提供的基带信号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在遵循OFDM方法的情况下,在数据传输期间,基带处理器1p-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合符号、在子载波上执行复合符号的映射然后通过IFFT操作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p-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划分从RF处理器1p-10提供的基带信号、通过FFT操作恢复映射在子载波上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1p-20和RF处理器1p-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p-20和RF处理器1p-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通信单元或无线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1p-30提供用于执行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
存储单元1p-40在其中存储用于主基站1700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单元1p-40可以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和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此外,存储单元1p-40可以存储信息,该信息成为确定是否提供或暂停到终端的多连接的基础。此外,存储单元1p-40根据来自控制器1p-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1p-50控制主基站1700的整个操作。例如,控制器1p-50经由基带处理器1p-20和RF处理器1p-10或经由回程通信单元1p-3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p-50在存储单元1p-40中记录数据或从存储单元1p-4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p-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多连接处理器1p-52。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p-50可以是执行相应的层(诸如PDCP层、RLC层和MAC层)的操作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执行相应的层操作的处理器、处理单元和处理模块中至少之一。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已经使用了执行PDCP层操作的设备、执行RLC层操作的设备、执行MAC层操作的设备以及执行PHY层操作的设备。然而,本公开不旨在限于此。因此,执行各个层的操作的设备可以是执行两个或更多个层操作的独立实体或实体。尽管可以在逻辑上区分各个层的操作,但是控制器1p-50可以控制各个逻辑层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作为接收设备的基站1700的操作对应于作为接收设备的终端1600的操作,因此基站1700的控制器1p-50执行与如上参考图16所述的终端控制器1o-40的操作相同的操作。
尽管以上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使用了特定术语,但是这些仅用作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了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之外,基于本公开可以进行各种修改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和他们的等价物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由接收设备处理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
不考虑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将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获取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SDU)从无线链路控制层传送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及
解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即使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与预处理的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的顺序不一致,也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传送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包括:
去除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无线链路控制标头并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存储在缓冲器中;以及
即使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编号与预处理的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的顺序不一致,也将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传送,则不考虑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获取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而解密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分组数据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还是所述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分段,
其中,如果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不是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则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不被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所述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分段,则确定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相关的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否存储在缓冲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存储了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则组合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并将组合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以及
如果没有存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则存储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然后等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顺序一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存储在缓冲器中,则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和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顺序一致的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同时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以及
其中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和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使用共享缓冲器。
9.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收发器,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
接收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
不考虑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将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获取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SDU)从无线链路控制层传送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并且
解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即使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与预处理的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的顺序不一致,也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
去除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无线链路控制标头,以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存储在缓冲器中,以及
即使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编号与预处理的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的顺序不一致,也将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如果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被传送,则不考虑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获取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分组数据单元的编号,而解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分组数据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
确定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还是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分段,以及
如果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不是所述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则不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
如果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所述完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的分段,则确定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相关的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是否存储在缓冲器中,
如果存储了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则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组合,并将组合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并且
如果没有存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则在存储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之后等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如果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顺序一致的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存储在缓冲器中,则将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和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顺序一致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同时传送到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以及
其中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和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使用共享缓冲器。
CN201880006976.6A 2017-01-16 2018-01-16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178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07159 2017-01-16
KR1020170007159A KR102464567B1 (ko) 2017-01-16 2017-01-16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8/000760 WO2018131990A1 (en) 2017-01-16 2018-01-1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8358A true CN110178358A (zh) 2019-08-27
CN110178358B CN110178358B (zh) 2022-04-12

Family

ID=6283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6976.6A Active CN110178358B (zh) 2017-01-16 2018-01-16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088958B2 (zh)
EP (1) EP3556085B1 (zh)
KR (1) KR102464567B1 (zh)
CN (1) CN110178358B (zh)
WO (1) WO201813199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9639A (zh) * 2020-06-02 2023-02-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速率码的无线电链路控制层反馈报告
WO2023155516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中的数据分段解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99019B2 (en) 2017-03-31 2021-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buff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57519B (zh) * 2019-03-29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079152B (zh) * 2021-03-26 2023-01-24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694597A (zh) * 2021-07-31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北斗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4476A1 (en) * 2007-08-02 2009-0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rocedures
US20100165937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leasing radio bear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er
CN101911546A (zh) * 2008-01-25 2010-12-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越区切换过程和创建数据的方法
US20140293903A1 (en) * 2013-04-01 2014-10-02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 serving cel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321263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US20160044639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func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60113058A1 (en) * 2013-05-10 2016-04-21 Pante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tial forwarding considering multi-flow in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6484B1 (ko) * 2002-04-08 2009-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무선통신방법 및 무선통신장치
WO2007108630A1 (en) * 2006-03-21 2007-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receiving lte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31399B2 (en) * 2007-05-07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sequence number by multiple protoco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094039B1 (en) 2008-02-20 2016-11-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add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KR101563008B1 (ko) * 2008-12-26 2015-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베어러 해제 방법 및 수신기
EP2247020B1 (en) * 2009-04-27 2012-0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layer 2 processing using a distributed memory architecture
EP2247154B1 (en) 2009-04-27 2012-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coordinated RLC and PDCP processing
KR20120070434A (ko) * 2010-12-21 2012-06-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링크제어 계층의 패킷 데이터 재정렬 및 재조립 방법
US8958422B2 (en) 2012-03-17 2015-02-17 Blackberry Limited Handling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data units
EP3651486B1 (en) * 2014-05-09 2024-04-17 Sun Patent Trus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discovery transmission
WO2016080877A1 (en) * 2014-11-20 2016-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US10257677B2 (en) * 2015-10-16 201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ith evolv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11032031B2 (en) * 2016-01-18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LLR buffer and reordering buffer management
EP3402304B1 (en) * 2016-01-30 2020-02-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JP6687750B2 (ja) * 2016-05-03 2020-04-2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データユニット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17196015A1 (ko) * 2016-05-11 2017-11-16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7889163B (zh) * 2016-09-30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319252A1 (en) * 2016-11-04 2018-05-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ransport block
KR102318015B1 (ko) * 2017-04-28 2021-10-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종류에 따른 길이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77878B (zh) * 2017-05-05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10798775B2 (en) * 2017-08-10 2020-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duplication bearer management
WO2019028826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CONTROL REASSEMBLY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9474651B (zh) * 2017-09-08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28140B (zh) * 2018-12-14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4476A1 (en) * 2007-08-02 2009-0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rocedures
CN101911546A (zh) * 2008-01-25 2010-12-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越区切换过程和创建数据的方法
US20100165937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leasing radio bear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er
US20140293903A1 (en) * 2013-04-01 2014-10-02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 serving cel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321263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US20160113058A1 (en) * 2013-05-10 2016-04-21 Pante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tial forwarding considering multi-flow in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US20160044639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func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R2-080170 RLC out of sequence delivery?》", 《3GPP TSG-RAN2 MEETING #60BIS》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9639A (zh) * 2020-06-02 2023-02-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速率码的无线电链路控制层反馈报告
WO2023155516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中的数据分段解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84288A (ko) 2018-07-25
CN110178358B (zh) 2022-04-12
KR102464567B1 (ko) 2022-11-09
WO2018131990A1 (en) 2018-07-19
EP3556085B1 (en) 2021-12-22
EP3556085A1 (en) 2019-10-23
US20210367899A1 (en) 2021-11-25
EP3556085A4 (en) 2019-11-06
US11088958B2 (en) 2021-08-10
US20180205662A1 (en) 2018-07-19
US12095672B2 (en) 202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65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层处理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JP7475762B2 (ja) 高信頼低遅延サービスをサポートするシステムでのpdcp制御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102376115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p 버전 변경에 따른 재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7835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255649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암호화 및 복호화 처리를 가속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142565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패킷 중복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7707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lossless PDCP version change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98178A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해 동적 스케쥴링을 적용하는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EP417824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terminal processing load due to integrity protection or verification procedure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3256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9833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019000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패킷 중복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2842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without suspens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106405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ac 계층 장치의 보안 강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55629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632531A (zh) 用于在支持高可靠性低延迟服务的系统中处理pdcp控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114994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중단이 없는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116021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수신율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13599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안 강화를 위해 무결성 보호 또는 검증 절차를 적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08501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시에 여러 개의 캐리어에 대한 pdcch 수신 빔을 활성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