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1798B -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1798B
CN110171798B CN201910459594.5A CN201910459594A CN110171798B CN 110171798 B CN110171798 B CN 110171798B CN 201910459594 A CN201910459594 A CN 201910459594A CN 110171798 B CN110171798 B CN 110171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s
filling
vertical
transverse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95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1798A (zh
Inventor
沈岳
蒋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Yuyi Home Textile Products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Yuyi Home Textile Products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Yuyi Home Textile Products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Yuyi Home Textil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95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1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1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1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1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1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 B68G7/06Filling of cushions, mattress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 B68G7/08Quilting; Elements therefor
    • B68G7/085Quilting nee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 B68G7/10Finishing of 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所述羽绒被包括:多个横立衬,其以均匀间隔横向分布在所述充绒空间内;多个纵立衬,其以均匀间隔纵向分布在所述充绒空间内,且所述多个纵立衬分别穿过所述多个横立衬以将所述充绒空间分隔成多个填充腔;其中,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设置有两个纵立衬,所述两个纵立衬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缝合,以使得所述两个纵立衬之间形成一充绒通道;并且在所述两个纵立衬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充绒口,与同一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充绒口之间相互交错。本发明提供的羽绒被的填充腔内的羽绒不会相互流窜,很好地保证了羽绒被整体充绒均匀,提高了羽绒被的保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纺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被是目前最为保暖的被子,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等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因此,羽绒被的保暖性高,弹性强,蓬松度高,透气干爽,并且轻、柔,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在羽绒被使用过程中,被芯中的一个个小方格中的羽绒会相互流窜,使得各个小方格的羽绒分布不均,从而有的地方的羽绒量极少,导致羽绒被的保温性能大大降低。在目前的羽绒被制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立衬工艺,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被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见,立衬工艺就是在两层面料中间加上了一个站立面以将被子分成一个个立体的小方格,立衬为平面结构,其竖立在相邻两小方格之间,从而提高了被子的蓬松度。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羽绒被的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在现有的羽绒被中,立衬与小方格的侧边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供充绒管通过,由于在同一纵向上的小方格之间的空隙是互相连通的,从而导致在同一纵向上的小方格中的羽绒会相互流窜,导致小方格内的羽绒量不均匀。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618009A,该技术公开一种被子及加工工艺。被子包括被壳,多个纵向立衬彼此平行的缝制于被壳内部,多个横向立衬彼此平行,相邻的两个纵向立衬件缝制有多个横向立衬,任一横向立衬自其与纵向立衬的缝合处延伸并折叠到相邻的纵向立衬,以形成拐角加衬不,沿纵向立衬的长度方向拐角加衬部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纵向立衬缝合,在填充腔里填充有保温材料,并且在横向立衬的一端还需缝合防窜阀片。在此发明中需要增加防窜阀片以避免窜绒,因此羽绒被的加工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所述羽绒被内具有充绒通道,在羽绒被制作过程中方便进行充绒,并且充绒口相互交错,使得填充腔内的羽绒不会相互流窜,保证了羽绒被整体充绒均匀,提高了羽绒被的保温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披露了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包括:
多个横立衬,其以均匀间隔横向分布在所述充绒空间内,且所述横立衬为长条状;
多个纵立衬,其以均匀间隔纵向分布在所述充绒空间内,且所述多个纵立衬分别穿过所述多个横立衬以将所述充绒空间分隔成多个方格,每一所述方格为一填充腔;
其中,处于同一纵向上的多个方格为一组纵向方格,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设置有两个纵立衬,所述两个纵立衬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缝合,以使得所述两个纵立衬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容腔为充绒通道;并且在所述两个纵立衬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充绒口,每一所述充绒口与对应的一填充腔相连通,与同一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充绒口之间相互交错。
优选地,每一所述横立衬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开口,每一所述纵立衬插入至位于同一纵向上的所述开口内以穿过所述多个横立衬。
优选地,所述横立衬的上端以及纵立衬的上端与所述面子缝合,所述横立衬的下端以及纵立衬的下端与所述里子缝合。
优选地,所述纵向方格的组数为偶数个。
优选地,所述充绒空间内包括有4-10组纵向方格,每组纵向方格包括有6-12个填充腔。
优选地,所述填充腔的长度为26-32cm、宽度为25-30cm。
优选地,所述充绒口的最大宽度为2cm。
优选地,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鸭绒或鹅绒。
第二方面,本发明披露了如上所述的羽绒被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裁剪适当数量的横立衬和纵立衬,并保持横立衬以及纵立衬的尺寸与面子和里子的尺寸相适应;
S2:选取部分纵立衬,并将两个纵立衬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缝合,以使得所述两个纵立衬之间形成一充绒通道;
S3:将多个横立衬以一定间隔平行放置,并将多个纵立衬分别插入处于同一纵向上的多个横立衬的开口内,从而多个横立衬和多个纵立衬之间形成了多个方格,其中,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插入的为两个上下端缝合的纵立衬;
S4:将面子覆盖在横立衬和纵立衬的上端,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先将横立衬和纵立衬中较短的一边与面子缝合在一起,再将与较长的一边与面子缝合,依次完成全部横立衬以及纵立衬与面子的缝合;
S5:将里子覆盖在横立衬和纵立衬的下端,仍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先将横立衬和纵立衬中较短的一边与里子缝合在一起,再将与较长的一边与里子缝合,依次完成全部横立衬以及纵立衬与里子的缝合;
S6:将羽绒被的两个纵向边以及一横向边处的面子与滚条带好,而后将里子直接压线在滚条上,以完成羽绒被三边的缝合;
S7:将充绒管伸入至充绒通道内,并移动至最靠近未缝合的横向边的充绒口处,对对应的填充腔进行充绒,而后移至同一纵向上的下一个充绒口,并沿着未缝合的横向边向缝合的横向边的方向依次对同一纵向上的填充腔进行充绒,而后再沿着缝合的横向边向未缝合的横向边的方向依次对另一纵向上的填充腔进行充绒,从而完成对相邻两纵向上的填充腔的充绒;
S8:移动至下一充绒通道,按照上一步骤对另两个相邻纵向上的填充腔进行充绒,在充绒管通过全部充绒通道对填充腔进行充绒后,羽绒被充绒完成;
S9:将未缝合的横向边处的面子和里子压线缝合在一起,羽绒被加工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本发明中,羽绒被内具有多个横立衬和多个纵立衬,所述多个纵立衬与多个横立衬穿插交错,以将羽绒被内的充绒空间分割成多个填充腔,从而保证了被子的蓬松度。
2)在本发明中,羽绒被的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设置有两个纵立衬,所述两个纵立衬之间形成一充绒通道,便于在羽绒被的加工过程中进行充绒。
3)在本发明中,两个纵立衬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充绒口,每一所述充绒口与对应的一填充腔相连通,且与同一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充绒口之间相互交错,使得填充腔内的羽绒不会相互流窜,保证了羽绒被整体充绒均匀,提高了羽绒被的保温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羽绒被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羽绒被的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羽绒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羽绒被的部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羽绒被的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面子,20-里子,30-充绒通道,40-横立衬,50-纵立衬,501-充绒口,60-填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除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并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如图3所示,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羽绒被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羽绒被包括了面子10、里子20、多个横立衬40和多个纵立衬50。
具体的,面子10和里子20为间隔设置,在面子10和里子20之间形成了充绒空间,多个横立衬40以均匀间隔横向分布在所述充绒空间内,所述横立衬40为长条状且彼此之间相互平行。多个纵立衬50以均匀间隔纵向分布在充绒空间内,纵立衬50同为长条状,且每一个纵立衬50纵向穿过全部横立衬4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横立衬40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开口(图中未示出),每一所述纵立衬50插入处于同一纵向上的多个开口从而穿过全部横立衬40。由图中可见,纵立衬50和横立衬40穿插交错,纵立衬50和横立衬40可以为材质稍硬的布制材料,横立衬40的上端以及纵立衬50的上端与面子10缝合,横立衬40的下端以及纵立衬50的下端与里子20缝合,纵立衬50和横立衬40竖立在里子20和面子10之间,从而将充绒空间分隔成多个立体的方格,保证了羽绒被的蓬松度。如图4所示,每一立体方格均为一填充腔60,在填充腔60内可以填充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或者灰鸭绒等羽绒。所述填充腔60的长度为26~32cm、宽度为25~30cm。例如:对于2m×2.3m的羽绒被,填充腔60的长度为29.6cm,宽度为29.5cm;又例如,对于2.2m×2.4m的羽绒被,填充腔60的长度为28.3cm,宽度为27.4cm。
进一步地,处于同一纵向上的多个方格为一组纵向方格,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设置有两个纵立衬50,所述两个纵立衬50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缝合,从而使得两个纵立衬50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容腔为充绒通道30,充绒机的充绒管可以通过充绒通道30进入羽绒被内进行充绒作业,从而简化了羽绒被的加工工艺。由图3可见,两个上下端缝合的纵立衬50与单个纵立衬50在充绒空间内为穿插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所述两个纵立衬50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充绒口501,每一所述充绒口501与对应的一填充腔60相连通,所述充绒口501的最大宽度为2cm,此宽度保证了充绒管既能够将羽绒充入至填充腔60内,又能避免羽绒从填充腔60内窜出。从图中可见,与同一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腔60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充绒口501之间相互交错,从而保证了相邻两填充腔60内的羽绒不会相互流窜,使得各个填充腔60内的羽绒均匀,提高了羽绒被的保温性能。所述纵向方格的组数应为偶数个,从而保证了每两组纵向方格之间设置有一充绒通道30。所述充绒空间内可以包括有4-10组纵向方格,每组纵向方格包括有6-12个填充腔60。例如,对于2m×2.3m的羽绒被,在其充绒空间内包括有8组纵向方格,每组纵向方格包括有7个填充腔60;又例如,对于2.2m×2.4m的羽绒被,在其充绒空间内包括有8组纵向方格,每组纵向方格包括有9个填充腔60。
本发明中的羽绒被的加工方法,包括了如下步骤:
裁剪适当数量的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并保持横立衬40以及纵立衬50的尺寸与面子10和里子20的尺寸相适应;选取部分纵立衬50,并将两个纵立衬50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缝合,以使得所述两个纵立衬50之间形成一充绒通道30;将多个横立衬40以一定间隔平行放置,并将多个纵立衬50分别插入处于同一纵向上的多个横立衬40的开口内,从而多个横立衬40和多个纵立衬50之间形成了多个方格,其中,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插入的为两个上下端缝合的纵立衬50;将面子10覆盖在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的上端,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先将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中较短的一边与面子10缝合在一起,再将与较长的一边与面子10缝合,依次完成全部横立衬40以及纵立衬50与面子10的缝合;而后将里子20覆盖在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的下端,仍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先将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中较短的一边与里子20缝合在一起,再将与较长的一边与里子20缝合,依次完成全部横立衬40以及纵立衬50与里子20的缝合;将羽绒被的两个纵向边以及一横向边处的面子10与滚条带好,而后将里子20直接压线在滚条上,以完成羽绒被三边的缝合;将充绒管伸入至充绒通道30内,并移动至最靠近未缝合的横向边的充绒口501处,并对对应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而后移至同一纵向上的下一个充绒口501,沿着未缝合的横向边向缝合的横向边的方向依次对同一纵向上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而后再沿着缝合的横向边向未缝合的横向边的方向依次对另一纵向上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从而完成对相邻两纵向上的填充腔60的充绒;移动至下一充绒通道30,按照上一步骤对另两个相邻纵向上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在充绒管通过全部充绒通道30对填充腔60进行充绒后,羽绒被充绒完成;再将未缝合的横向边处的面子10和里子20压线缝合在一起,羽绒被加工完成。
由上可见,本发明中的羽绒被内具有多个横立衬和多个纵立衬,所述多个纵立衬与多个横立衬穿插交错,以将羽绒被内的充绒空间分割成多个填充腔,从而保证了被子的蓬松度;并且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设置有两个纵立衬,所述两个纵立衬之间形成一充绒通道,便于在羽绒被的加工过程中进行充绒,简化了被子的加工工艺;与此同时,两个纵立衬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充绒口,每一所述充绒口与对应的一填充腔相连通,且与同一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充绒口之间相互交错,使得填充腔内的羽绒不会相互流窜,保证了羽绒被整体充绒均匀,提高了羽绒被的保温性能。
对所有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包括:
间隔设置的面子(10)和里子(20),所述面子(10)和里子(20)之间形成充绒空间;
多个横立衬(40),其以均匀间隔横向分布在所述充绒空间内,且所述横立衬(40)为长条状;
多个纵立衬(50),其以均匀间隔纵向分布在所述充绒空间内,且所述多个纵立衬(50)分别穿过所述多个横立衬(40)以将所述充绒空间分隔成多个方格,每一所述方格为一填充腔(60);
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纵向上的多个方格为一组纵向方格,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设置有两个纵立衬(50),所述两个纵立衬(50)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缝合,以使得所述两个纵立衬(50)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容腔为充绒通道(30);并且在所述两个纵立衬(50)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充绒口(501),每一所述充绒口(501)与对应的一填充腔(60)相连通,与同一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腔(60)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充绒口(501)之间相互交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横立衬(40)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开口,每一所述纵立衬(50)插入至位于同一纵向上的所述开口内以穿过所述多个横立衬(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立衬(40)的上端以及纵立衬(50)的上端与所述面子(10)缝合,所述横立衬(40)的下端以及纵立衬(50)的下端与所述里子(20)缝合。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方格的组数为偶数个。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绒空间内包括有4~10组纵向方格,每组纵向方格包括有6~12个填充腔(60)。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60)的长度为26~32cm,宽度为25~30cm。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绒口(501)的最大宽度为2cm。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60)内填充有鸭绒或鹅绒。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羽绒被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裁剪适当数量的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并保持横立衬(40)以及纵立衬(50)的尺寸与面子(10)和里子(20)的尺寸相适应;
S2:选取部分纵立衬(50),并将两个纵立衬(50)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缝合,以使得所述两个纵立衬(50)之间形成一充绒通道(30);
S3:将多个横立衬(40)以一定间隔平行放置,并将多个纵立衬(50)分别插入处于同一纵向上的多个横立衬(40)的开口内,从而多个横立衬(40)和多个纵立衬(50)之间形成了多个方格,其中,每相邻两组纵向方格之间插入的为两个上下端缝合的纵立衬(50);
S4:将面子(10)覆盖在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的上端,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先将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中较短的一边与面子(10)缝合在一起,再将较长的一边与面子(10)缝合,依次完成全部横立衬(40)以及纵立衬(50)与面子(10)的缝合;
S5:将里子(20)覆盖在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的下端,仍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先将横立衬(40)和纵立衬(50)中较短的一边与里子(20)缝合在一起,再将较长的一边与里子(20)缝合,依次完成全部横立衬(40)以及纵立衬(50)与里子(20)的缝合;
S6:将羽绒被的两个纵向边以及一横向边处的面子(10)与滚条带好,而后将里子(20)直接压线在滚条上,以完成羽绒被三边的缝合;
S7:将充绒管伸入至充绒通道(30)内,并移动至最靠近未缝合的横向边的充绒口(501)处,对对应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而后移至同一纵向上的下一个充绒口(501),并沿着未缝合的横向边向缝合的横向边的方向依次对同一纵向上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而后再沿着缝合的横向边向未缝合的横向边的方向依次对另一纵向上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从而完成对相邻两纵向上的填充腔(60)的充绒;
S8:移动至下一充绒通道(30),按照上一步骤对另两个相邻纵向上的填充腔(60)进行充绒,在充绒管通过全部充绒通道(30)对填充腔(60)进行充绒后,羽绒被充绒完成;
S9:将未缝合的横向边处的面子(10)和里子(20)压线缝合在一起,羽绒被加工完成。
CN201910459594.5A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Active CN110171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9594.5A CN110171798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9594.5A CN110171798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1798A CN110171798A (zh) 2019-08-27
CN110171798B true CN110171798B (zh) 2020-11-10

Family

ID=6769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9594.5A Active CN110171798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17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8634B (zh) * 2021-08-10 2022-04-01 安徽宜民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服绒料填充方法
CN114698979A (zh) * 2022-05-09 2022-07-05 南通大学 一种斜角错位增强保温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CN115404598B (zh) * 2022-06-08 2024-02-27 陈景飞 一种用于家纺填充式制品内立衬缝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49050A1 (fr) * 1979-02-13 1980-09-12 Lavigne Paul Article rembourre tel qu'edredon, couette, sac de couchage ou analog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1043917A (zh) * 1989-01-04 1990-07-18 郭阿炎 羽绒被、袋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JP2002085226A (ja) * 2000-09-21 2002-03-26 Kenyuu:Kk 防臭性羽毛布団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2122389U (zh) * 2011-06-03 2012-01-25 黄玉胜 立体网格全部独立密封式羽绒被褥
CN204862316U (zh) * 2015-07-07 2015-12-16 浙江阿思家居室用品有限公司 分区保暖羽绒被
CN208573350U (zh) * 2018-06-08 2019-03-05 朱明亮 一种立衬式防窜绒羽绒被
CN208610402U (zh) * 2018-03-29 2019-03-19 扬州羽艺家纺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羽绒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7339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Sinomax Cushioning apparatus
CN203378846U (zh) * 2013-08-29 2014-01-08 沈庭州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49050A1 (fr) * 1979-02-13 1980-09-12 Lavigne Paul Article rembourre tel qu'edredon, couette, sac de couchage ou analog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1043917A (zh) * 1989-01-04 1990-07-18 郭阿炎 羽绒被、袋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JP2002085226A (ja) * 2000-09-21 2002-03-26 Kenyuu:Kk 防臭性羽毛布団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2122389U (zh) * 2011-06-03 2012-01-25 黄玉胜 立体网格全部独立密封式羽绒被褥
CN204862316U (zh) * 2015-07-07 2015-12-16 浙江阿思家居室用品有限公司 分区保暖羽绒被
CN208610402U (zh) * 2018-03-29 2019-03-19 扬州羽艺家纺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羽绒被
CN208573350U (zh) * 2018-06-08 2019-03-05 朱明亮 一种立衬式防窜绒羽绒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1798A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1798B (zh)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及其加工方法
RU2617394C1 (ru) Изоляционный материал с непрерывной изоляцией и наполнителем
CN106455732A (zh) 用于隔热填充材料的隔板构造
WO2014143071A1 (en) Alternate quilting
KR101053255B1 (ko) 보온 패딩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20190282004A1 (en) Comforter divided into sections with differentiated properties
CN106724476A (zh) 一种被子及加工工艺
CN104585907A (zh) 一种防止被芯窜绒的方法
KR101814984B1 (ko) 절연 섬유 충전재
KR102114672B1 (ko) 이불 제조방법
CN108158312A (zh) 羽绒被的缝制方法及结构
CN212382427U (zh) 一种羽绒均匀填充的羽绒被芯
CN206814938U (zh) 一种夏被
KR20200045687A (ko) 침구용 직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침구
KR101569352B1 (ko) 다운 의류의 격실 공기 순환 및 다운 삼출 방지 구조
KR20190043298A (ko) 우모이불과 이것의 제조방법
CN217013445U (zh) 一种榫卯结构的鹅绒被
CN203600712U (zh) 保温面料
CN217565551U (zh) 一种立体保暖被芯
CN210672800U (zh) 一种省料透气床垫
CN217723162U (zh) 一种具有曲线分区结构绗缝的保暖贴身被褥
KR200465239Y1 (ko) 전기온열보료
CN111169114A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养生恒温羽绒被
CN215686425U (zh) 一种羽绒被芯
CN212073180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养生恒温羽绒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