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1400A -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1400A
CN110171400A CN201910411738.XA CN201910411738A CN110171400A CN 110171400 A CN110171400 A CN 110171400A CN 201910411738 A CN201910411738 A CN 201910411738A CN 110171400 A CN110171400 A CN 110171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wheel
electromagnetic clutch
brake
braking
accumulated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17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1400B (zh
Inventor
汪伟
朱咸甲
宋怡宁
周玉婷
王静
卢琼
何平
王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ixunda High Speed Railwa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4117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1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1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1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1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1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10Dynamic electric regenerative bra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06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 B60T1/065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employing dis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1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by utilising wheel movement for accumulating energy, e.g. driving air compres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车轮轮毂通过半轴凸缘与半轴固定连接,车轮与轮毂随着半轴一起转动,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储能飞轮与半轴的连接或分离,行星齿轮机构用来提高飞轮组件中储能飞轮的转速,当汽车中的盘式制动器开始制动时,电磁离合器接合,车轮通过带动发电机的转子与储能飞轮转动,储能飞轮将部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其动能,当储能飞轮转速高于车轮转速当量时,电磁离合器分离,由储能飞轮带动转子转动,使得发电机继续工作;当汽车起步时,电磁离合器接合,储能飞轮给车轮提供辅助驱动力矩,本发明结构紧凑、响应迅速、储能高效,易于与车载其他控制系统集成控制。

Description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汽车综合性能及生命财产安全。虽然传统液压式、气压式制动系统能够满足现有制动法规的各项要求,但是存在着管道布置复杂、依靠真空助力装置、制动响应速度较慢、制动力矩不可主动调节及难于与其他系统集成控制等不足之处,不适合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求。
线控制动系统实现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的解耦,主要有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两种,取消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之间的直接连接,以电线为信息传递媒介,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相关传感器信号识别制动意图,控制制动执行机构动作,实现对各个车轮制动力的控制,具有不依赖真空助力装置、动态响应迅速、易于集成控制等优点,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结构原理上的不足。
城市公交汽车泛指在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具有频繁制动停车、起步加速等特点,致使摩擦制动组件磨损严重和大量制动能量浪费。虽然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的应用提高了车辆制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它们对上述问题作用甚微。电机再生制动是当前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的主要形式,可将制动能量转变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内再利用,然而其只适合于电动汽车,且受到电机、电池等状态的限制。飞轮储能是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中的一种,可以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飞轮动能加以储存与释放,具有节能环保、响应迅速、转换高效等优点,可以有效分流摩擦制动器负担,实现制动能量再利用,从而提高车辆制动安全性和使用经济性。因此,结合线控摩擦制动与飞轮储能装置的集成制动装置将是城市公交汽车未来制动构型的优选方案之一。
目前,储能飞轮一般被安装于车辆传动系统附近、主减速器之前(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097497B的发明专利),存在只作用于驱动轮,装配相对困难及不适于与摩擦制动高质量集成等问题。结合线控摩擦制动与飞轮储能的轮边集成制动装置融合了线控摩擦制动和飞轮储能的功能与优点,可以分别安装于全部车轮且各个制动力矩可以独立调节,具有结构紧凑、响应迅速、易于集成控制及抗热衰退性好等优点,可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利用,降低摩擦制动器磨损。对于电动公交汽车,该集成制动装置可以配合电机再生制动使用,具有更好的制动能量再生与降低摩擦磨损的效果;且在起步加速时,储能飞轮可以提供部分驱动力矩,从而减小电机驱动电流的需求,提高车辆续驶里程及电池使用寿命。集成制动器自供电是指其可以将制动能量转变为电能供给集成制动器使用,提高了制动能量回收率和集成制动器的容错能力。但是,至目前为止,上述结合线控摩擦制动与飞轮储能的自供电式车辆轮边集成制动装置还鲜有提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集成线控摩擦制动、飞轮储能及发电机功能,独立安装于车轮旁,结构紧凑、响应迅速、转换高效、易于集成控制及抗热衰退性好,可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利用,降低摩擦制动器磨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包括盘式制动器、电磁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飞轮组件和发电机且上述部件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独立安装于各个车轮的轮毂内侧,轮毂通过半轴凸缘与半轴固定连接,车轮与轮毂随着半轴一起转动,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储能飞轮与半轴的连接或分离,行星齿轮机构用来提高飞轮组件中储能飞轮的转速,当汽车中的盘式制动器开始制动时,电磁离合器接合,车轮通过半轴、电磁离合器及行星齿轮机构带动发电机的转子与储能飞轮转动,发电机将部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电能,储能飞轮将部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其动能,当储能飞轮转速高于车轮转速当量时,电磁离合器分离,中断储能飞轮与车轮的连接,由储能飞轮带动转子转动,使得发电机继续工作、发电;当汽车起步时,电磁离合器接合,储能飞轮通过行星齿轮机构、电磁离合器及半轴给车轮提供辅助驱动力矩;当储能飞轮转速低于车轮转速当量时,电磁离合分离,中断储能飞轮与车轮的连接。
盘式制动器包括摩擦制动组件、制动摩擦块及制动盘,摩擦制动组件带动制动摩擦块压向或远离制动盘实现对摩擦制动力矩的控制。
摩擦制动组件包括制动电机、制动钳体、丝杆和螺母,制动电机通过滑动销与车桥活动连接,制动钳体采用浮钳形式,制动钳体的一侧与制动电机固定连接,制动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制动摩擦块,丝杆的一端与制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螺母配合工作,螺母和另一个制动摩擦块固定连接,制动盘布置在两个制动摩擦块之间,制动电机通过丝杆和螺母组成的丝杠螺母机构来推动两个制动摩擦块压向或移离制动盘以实现对摩擦制动力矩的控制。
行星齿轮机构位于电磁离合器和发电机之间,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离合器从动盘,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齿轮、齿圈及太阳轮,电磁离合器从动盘与四个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四个行星齿轮与齿圈内啮合、与太阳轮外啮合,齿圈与车桥固定连接、与四个行星齿轮啮合,太阳轮与半轴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飞轮组件包括飞轮支撑架和储能飞轮,太阳轮的一侧与行星齿轮啮合,太阳轮的另一侧与发电机的转子、飞轮支撑架通过花键固定连接,储能飞轮固定在飞轮支撑架上。
飞轮支撑架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储能飞轮采用高强度碳素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储能飞轮位于汽车轮毂内侧,飞轮支撑架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检测储能飞轮转速的转速传感器。
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离合器主动盘、1号铆钉、片式弹簧、连接键、2号铆钉、衔铁、摩擦环片、电磁线圈及滚动轴承,电磁离合器主动盘通过连接键与半轴固定连接,在电磁离合器主动盘靠近外边缘位置按圆周等份设置有三个1号铆钉,片式弹簧为圆环状且位于电磁离合器主动盘与衔铁之间,片式弹簧的一侧与电磁离合器主动盘通过三个1号铆钉固定连接,片式弹簧的另一侧与衔铁通过三个2号铆钉固定连接,用于电磁线圈断电时衔铁回位,衔铁为圆环状且在其靠近外边缘位置按圆周等份设置有三个2号铆钉,衔铁的另一侧在电磁线圈通电时可以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上的摩擦环片接触作用,使得电磁离合器主动盘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接合,电磁离合器从动盘与半轴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电磁离合器从动盘在其靠近外边缘位置内设置有一个电磁线圈,在其面向衔铁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摩擦环片,在其另一侧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四个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兼作为行星齿轮系统的行星架,当电磁线圈没有通电时,衔铁在片式弹簧的作用下,靠近电磁离合器主动盘并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保持一定距离,此时电磁离合器分离;当电磁线圈有电流通过时,衔铁在电磁线圈磁力的作用下克服片式弹簧的弹力作用,压向电磁离合器从动盘上的摩擦环片,通过摩擦力作用使得电磁离合器接合。
所述发电机位于行星齿轮机构与飞轮组件之间,发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发电机壳体及连接套筒,转子通过花键与太阳轮固定连接,转子随着太阳轮一起转动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定子与发电机壳体固定连接,定子上设置有三个等份布置的绕组用于产生三相交流电,并通过整流器和电压调节器转变为低压直流电为集成制动装置供电,发电机壳体与发电机定子、车桥固定连接,发电机壳体与连接套筒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连接套筒内侧通过花键与太阳轮固定连接,连接套筒的外侧通过滚动轴承与发电机壳体活动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集成了线控盘式摩擦制动、发电机及飞轮储能的功能与优点,结构紧凑、响应迅速、储能高效,易于与车载其他控制系统集成控制,适用于城市公交汽车,尤其是电动公交汽车;
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取消了传统的液压或气压管路,集成制动装置独立安装于车轮轮毂内,各个集成制动装置制动力矩可以独立调节,且对原有汽车系统结构改动较小;
本发明汽车制动时,利用发电机可以将部分制动能量转变为电能供给集成制动装置使用,使得车载电源出现故障时集成制动装置仍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集成制动装置的容错能力;
本发明汽车制动时,利用储能飞轮可以分担部分制动力矩,降低摩擦制动器磨损,提高其抗热衰退性能及制动安全性能,同时可以暂存部分制动能量;
本发明汽车起步时,利用储能飞轮可以给车轮提供辅助驱动力矩,实现制动能量再利用,从而提高汽车起步性能及使用经济性能;
本发明的集成制动装置采用了一个行星齿轮机构,用于提高发电机的转子与储能飞轮转速,进而提高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和储能飞轮的能量密度,并降低了储能飞轮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磁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盘式制动器、电磁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飞轮组件和发电机17且上述部件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独立安装于各个车轮3的轮毂11内侧,轮毂11通过半轴凸缘16与半轴(7)固定连接,车轮3与轮毂11随着半轴(7)一起转动,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储能飞轮4与半轴(7)的连接或分离,行星齿轮机构用来提高飞轮组件中储能飞轮4的转速,当汽车中的盘式制动器开始制动时,电磁离合器接合,车轮3通过半轴(7)、电磁离合器及行星齿轮机构带动发电机17的转子18与储能飞轮4转动,发电机17将部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电能,储能飞轮4将部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其动能,从而分担部分制动力矩,降低摩擦制动器磨损,且暂存了部分制动能量。当储能飞轮4转速高于车轮3转速当量时,电磁离合器分离,中断储能飞轮4与车轮3的连接,由储能飞轮4带动转子18转动,使得发电机17继续工作、发电;当汽车起步时,电磁离合器接合,储能飞轮4通过行星齿轮机构、电磁离合器及半轴(7)给车轮3提供辅助驱动力矩;当储能飞轮4转速低于车轮3转速当量时,电磁离合分离,中断储能飞轮4与车轮3的连接。
本发明集成了线控盘式摩擦制动、发电机17及飞轮储能的功能与优点,结构紧凑、响应迅速、储能高效,易于与车载其他控制系统集成控制,适用于城市公交汽车,尤其是电动公交汽车;
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取消了传统的液压或气压管路,集成制动装置独立安装于车轮轮毂11内,各个集成制动装置制动力矩可以独立调节,且对原有汽车系统结构改动较小;
本发明汽车制动时,利用发电机17可以将部分制动能量转变为电能供给集成制动装置使用,使得车载电源出现故障时集成制动装置仍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集成制动装置的容错能力;
本发明汽车制动时,利用储能飞轮4可以分担部分制动力矩,降低摩擦制动器磨损,提高其抗热衰退性能及制动安全性能,同时可以暂存部分制动能量;
本发明汽车起步时,利用储能飞轮可以给车轮提供辅助驱动力矩,实现制动能量再利用,从而提高汽车起步性能及使用经济性能;
本发明的集成制动装置采用了一个行星齿轮机构,用于提高发电机17的转子18与储能飞轮4转速,进而提高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和储能飞轮的能量密度,并降低了储能飞轮的质量。
盘式制动器包括摩擦制动组件5、制动摩擦块6及制动盘8,摩擦制动组件5带动制动摩擦块6压向或远离制动盘8实现对摩擦制动力矩的控制,从而现实汽车减速、停车。
摩擦制动组件5包括制动电机51、制动钳体52、丝杆53和螺母54,制动电机51通过滑动销与车桥活动连接,制动钳体52采用浮钳形式,制动钳体52的一侧与制动电机51固定连接,制动钳体5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制动摩擦块6,丝杆53的一端与制动电机51)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螺母54配合工作,螺母54和另一个制动摩擦块6固定连接,制动盘8布置在两个制动摩擦块6之间,制动电机52通过丝杆53和螺母54组成的丝杠螺母机构来推动两个制动摩擦块6压向或移离制动盘8以实现对摩擦制动力矩的控制。
行星齿轮机构位于电磁离合器和发电机17之间,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齿轮14、齿圈13及太阳轮15,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与四个行星齿轮14固定连接,四个行星齿轮14与齿圈13内啮合、与太阳轮15外啮合,齿圈13与车桥固定连接、与四个行星齿轮14啮合,太阳轮15与半轴(7)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飞轮组件包括飞轮支撑架12和储能飞轮4,太阳轮15的一侧与行星齿轮14啮合,太阳轮15的另一侧与发电机17的转子18、飞轮支撑架12通过花键固定连接,储能飞轮4固定在飞轮支撑架12上。当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转动时,其通过行星齿轮14带动太阳轮15转动,从而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17、飞轮支撑架12及储能飞轮4,实现增加发电机17、储能飞轮4转速的目的。
飞轮支撑架12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储能飞轮4采用高强度碳素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储能飞轮4位于汽车轮毂内侧,飞轮支撑架12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检测储能飞轮4转速的转速传感器。
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1号铆钉20、片式弹簧21、连接键22、2号铆钉23、衔铁24、摩擦环片25、电磁线圈26及滚动轴承27,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通过连接键22与半轴(7)固定连接,在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靠近外边缘位置按圆周等份设置有三个1号铆钉20,片式弹簧21为圆环状且位于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与衔铁24之间,片式弹簧21的一侧与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通过三个1号铆钉20固定连接,片式弹簧21的另一侧与衔铁24通过三个2号铆钉23固定连接,用于电磁线圈26断电时衔铁24回位,衔铁25为圆环状且在其靠近外边缘位置按圆周等份设置有三个2号铆钉23,衔铁25的另一侧在电磁线圈26通电时可以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上的摩擦环片21接触作用,使得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接合,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与半轴(7)通过滚动轴承27活动连接,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在其靠近外边缘位置内设置有一个电磁线圈26,在其面向衔铁24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摩擦环片25,在其另一侧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四个行星齿轮14固定连接,兼作为行星齿轮系统的行星架,当电磁线圈26没有通电时,衔铁24在片式弹簧21的作用下,靠近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并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保持一定距离,此时电磁离合器分离;当电磁线圈26有电流通过时,衔铁24在电磁线圈26磁力的作用下克服片式弹簧21的弹力作用,压向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上的摩擦环片25,通过摩擦力作用使得电磁离合器接合。
所述发电机17位于行星齿轮机构与飞轮组件之间,发电机17包括转子18、定子19、发电机壳体171及连接套筒172,转子18通过花键与太阳轮15固定连接,转子18随着太阳轮15一起转动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定子19与发电机壳体171固定连接,定子19上设置有三个等份布置的绕组用于产生三相交流电,并通过整流器和电压调节器转变为低压直流电为集成制动装置供电,发电机壳体171与发电机定子19、车桥固定连接,发电机壳体171与连接套筒172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连接套筒172内侧通过花键与太阳轮15固定连接,可以随着太阳轮15一起转动,连接套筒172的外侧通过滚动轴承与发电机壳体171活动连接,中断太阳轮15与发电机壳体17-1的动力传递。当转子18转动时,发电机17即可输出低压直流电供给集成制动装置使用。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盘式制动器、电磁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飞轮组件和发电机(17)且上述部件采用分布式布置方式独立安装于各个车轮(3)的轮毂(11)内侧,轮毂(11)通过半轴凸缘(16)与半轴(7)固定连接,车轮(3)与轮毂(11)随着半轴(7)一起转动,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储能飞轮(4)与半轴(7)的连接或分离,行星齿轮机构用来提高飞轮组件中储能飞轮(4)的转速,当汽车中的盘式制动器开始制动时,电磁离合器接合,车轮(3)通过半轴(7)、电磁离合器及行星齿轮机构带动发电机(17)的转子(18)与储能飞轮(4)转动,发电机(17)将部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电能,储能飞轮(4)将部分汽车制动能量转变为其动能,当储能飞轮(4)转速高于车轮(3)转速当量时,电磁离合器分离,中断储能飞轮(4)与车轮(3)的连接,由储能飞轮(4)带动转子(18)转动,使得发电机(17)继续工作、发电;当汽车起步时,电磁离合器接合,储能飞轮(4)通过行星齿轮机构、电磁离合器及半轴(7)给车轮(3)提供辅助驱动力矩;当储能飞轮(4)转速低于车轮(3)转速当量时,电磁离合分离,中断储能飞轮(4)与车轮(3)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盘式制动器包括摩擦制动组件(5)、制动摩擦块(6)及制动盘(8),摩擦制动组件(5)带动制动摩擦块(6)压向或远离制动盘(8)实现对摩擦制动力矩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制动组件(5)包括制动电机(51)、制动钳体(52)、丝杆(53)和螺母(54),制动电机(51)通过滑动销与车桥活动连接,制动钳体(52)采用浮钳形式,制动钳体(52)的一侧与制动电机(51)固定连接,制动钳体(5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制动摩擦块(6),丝杆(53)的一端与制动电机(51)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螺母(54)配合工作,螺母(54)和另一个制动摩擦块(6)固定连接,制动盘(8)布置在两个制动摩擦块(6)之间,制动电机(52)通过丝杆(53)和螺母(54)组成的丝杠螺母机构来推动两个制动摩擦块(6)压向或移离制动盘(8)以实现对摩擦制动力矩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机构位于电磁离合器和发电机(17)之间,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齿轮(14)、齿圈(13)及太阳轮(15),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与四个行星齿轮(14)固定连接,四个行星齿轮(14)与齿圈(13)内啮合、与太阳轮(15)外啮合,齿圈(13)与车桥固定连接、与四个行星齿轮(14)啮合,太阳轮(15)与半轴(7)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飞轮组件包括飞轮支撑架(12)和储能飞轮(4),太阳轮(15)的一侧与行星齿轮(14)啮合,太阳轮(15)的另一侧与发电机(17)的转子(18)、飞轮支撑架(12)通过花键固定连接,储能飞轮(4)固定在飞轮支撑架(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飞轮支撑架(12)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储能飞轮(4)采用高强度碳素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储能飞轮(4)位于汽车轮毂内侧,飞轮支撑架(12)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检测储能飞轮(4)转速的转速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1号铆钉(20)、片式弹簧(21)、连接键(22)、2号铆钉(23)、衔铁(24)、摩擦环片(25)、电磁线圈(26)及滚动轴承(27),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通过连接键(22)与半轴(7)固定连接,在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靠近外边缘位置按圆周等份设置有三个1号铆钉(20),片式弹簧(21)为圆环状且位于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与衔铁(24)之间,片式弹簧(21)的一侧与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通过三个1号铆钉(20)固定连接,片式弹簧(21)的另一侧与衔铁(24)通过三个2号铆钉(23)固定连接,用于电磁线圈(26)断电时衔铁(24)回位,衔铁(25)为圆环状且在其靠近外边缘位置按圆周等份设置有三个2号铆钉(23),衔铁(25)的另一侧在电磁线圈(26)通电时可以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上的摩擦环片(21)接触作用,使得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接合,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与半轴(7)通过滚动轴承(27)活动连接,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在其靠近外边缘位置内设置有一个电磁线圈(26),在其面向衔铁(24)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摩擦环片(25),在其另一侧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四个行星齿轮(14)固定连接,兼作为行星齿轮系统的行星架,当电磁线圈(26)没有通电时,衔铁(24)在片式弹簧(21)的作用下,靠近电磁离合器主动盘(9)并与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保持一定距离,此时电磁离合器分离;当电磁线圈(26)有电流通过时,衔铁(24)在电磁线圈(26)磁力的作用下克服片式弹簧(21)的弹力作用,压向电磁离合器从动盘(10)上的摩擦环片(25),通过摩擦力作用使得电磁离合器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17)位于行星齿轮机构与飞轮组件之间,发电机(17)包括转子(18)、定子(19)、发电机壳体(171)及连接套筒(172),转子(18)通过花键与太阳轮(15)固定连接,转子(18)随着太阳轮(15)一起转动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定子(19)与发电机壳体(171)固定连接,定子(19)上设置有三个等份布置的绕组用于产生三相交流电,并通过整流器和电压调节器转变为低压直流电为集成制动装置供电,发电机壳体(171)与发电机定子(19)、车桥固定连接,发电机壳体(171)与连接套筒(172)通过滚动轴承活动连接,连接套筒(172)内侧通过花键与太阳轮(15)固定连接,连接套筒(172)的外侧通过滚动轴承与发电机壳体(171)活动连接。
CN201910411738.XA 2019-05-17 2019-05-17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Active CN110171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1738.XA CN110171400B (zh) 2019-05-17 2019-05-17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1738.XA CN110171400B (zh) 2019-05-17 2019-05-17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1400A true CN110171400A (zh) 2019-08-27
CN110171400B CN110171400B (zh) 2020-06-16

Family

ID=6769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1738.XA Active CN110171400B (zh) 2019-05-17 2019-05-17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140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2229A (zh) * 2020-03-25 2020-07-1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双转子永磁制动与车辆轮毂集成装置
CN111907498A (zh) * 2020-07-14 2020-11-1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智能检测复合制动末端执行装置及其制动方法
CN113002314A (zh) * 2021-04-02 2021-06-22 燕山大学 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装置
CN113002313A (zh) * 2021-03-23 2021-06-22 浙江鼎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自动制动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0164A1 (de) * 1968-08-08 1972-01-05 Daimler Benz Ag Dauerbremseinrichtung fuer Nutzfahrzeuge und Lastzuege
CN104527413A (zh) * 2015-01-06 2015-04-22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具有飞轮储能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装置
CN105946589A (zh) * 2016-05-12 2016-09-2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及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CN106004821A (zh) * 2016-06-24 2016-10-1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利用装置及方法
CN106402205A (zh) * 2016-10-28 2017-02-15 江苏理工学院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轮边自供电式制动执行机构
CN106515700A (zh) * 2016-10-28 2017-03-22 江苏理工学院 汽车电机制动与电磁制动集成式制动执行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0164A1 (de) * 1968-08-08 1972-01-05 Daimler Benz Ag Dauerbremseinrichtung fuer Nutzfahrzeuge und Lastzuege
CN104527413A (zh) * 2015-01-06 2015-04-22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具有飞轮储能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装置
CN105946589A (zh) * 2016-05-12 2016-09-2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及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CN106004821A (zh) * 2016-06-24 2016-10-1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利用装置及方法
CN106402205A (zh) * 2016-10-28 2017-02-15 江苏理工学院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轮边自供电式制动执行机构
CN106515700A (zh) * 2016-10-28 2017-03-22 江苏理工学院 汽车电机制动与电磁制动集成式制动执行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2229A (zh) * 2020-03-25 2020-07-1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双转子永磁制动与车辆轮毂集成装置
CN111907498A (zh) * 2020-07-14 2020-11-1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智能检测复合制动末端执行装置及其制动方法
CN113002313A (zh) * 2021-03-23 2021-06-22 浙江鼎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自动制动装置及方法
CN113002314A (zh) * 2021-04-02 2021-06-22 燕山大学 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1400B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1400A (zh)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CN110185723A (zh) 自供电式车辆轮边飞轮储能与鼓式制动集成制动装置
CN102853000B (zh) 汽车线控制动器
CN102029915B (zh) 再生制动系统
CN106347339B (zh)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自供电式双电机制动执行机构
CN110239496A (zh) 城市公交汽车轮边盘式制动与飞轮储能集成制动装置
CN109733367A (zh) 一种高可靠性emb线控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66963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方法
CN106523551B (zh) 汽车解耦分布式制动系统双电机式制动执行机构
CN106828445B (zh) 一种汽车应急辅助制动装置及方法
CN11327680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刹车装置
CN112757905B (zh) 一种电子机械制动系统
CN10464816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复合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制动控制方法
CN106224415A (zh) 一种轨道车辆电机驱动摩擦制动装置
CN105984348A (zh) 一种比例可控刹车能回收装置
CN109733368A (zh) 一种防失效的线控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28569U (zh)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执行装置
CN108189819A (zh) 一种具有间隙自动调节功能的汽车线控制动器
CN102257705B (zh) 新型刹车发电装置主体结构
CN202790221U (zh) 汽车线控制动器
CN215682059U (zh) 一种具有刹车盘动能回收功能的卡钳发电机组
CN207261527U (zh) 一种电动盘式制动器冷却装置
CN110185724A (zh) 城市公交汽车轮边飞轮储能与鼓式制动集成制动装置
CN201309424Y (zh) 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刹车充电装置
CN209012296U (zh) 一种电磁式线控电子制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2

Address after: 226500 No.1 Xinning Road, Jiang'an Town, Rugao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kaixunda High Speed Railwa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1 No. 1801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