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0233A - 智能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0233A
CN110160233A CN201810141320.7A CN201810141320A CN110160233A CN 110160233 A CN110160233 A CN 110160233A CN 201810141320 A CN201810141320 A CN 201810141320A CN 110160233 A CN110160233 A CN 110160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trol module
blower
module
mass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1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方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iefi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iefi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iefi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iefi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1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02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0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0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52Air quality properties of the outside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新风系统,包括: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一质量参数,将第一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二质量参数,将第二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质量参数和第二质量参数的对比结果,分别控制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工作。通过将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的空气质量进行对比,根据空气质量的对比结果而选择内循环或者外循环,从而使得空气过滤效果更佳,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更高,有利于室内的用户的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智能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采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传统的新风系统能够实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循环,使得室内的空气得到过滤更新,然而对于室内的空气存在较多的悬浮颗粒的时候,且存在室内空气较室外空气更为浑浊的情况。用户无法清楚辨别室内空气是否需要进行过滤更新,传统的新风系统需要用户自行人工操作,使得室内空气持续内循环,导致室内空气循环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新风系统。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包括: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
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二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二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的对比结果,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新风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新风系统还包括柜体、第一滤芯、第一进风管、第二滤芯、第二进风管和换风容器;
所述柜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柜体的内部间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板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所述第一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进风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滤芯连接;所述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进风管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滤芯连接;所述换风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换风容器内设置有换风腔,所述换风容器开设有第一入风口、第二入风口和换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和所述换风口分别与所述换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入风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入风口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换风口通过出风管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风机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滤芯连接,并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滤芯连接,并通过第四连通管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调节组件电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温度,获得室内温度值,将所述室内温度值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值控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加热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冷却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冷却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冷却组件工作。
上述的智能新风系统,通过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的空气质量,并将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的空气质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工作,由于根据空气质量的对比结果而选择内循环或者外循环,从而使得空气过滤效果更佳,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更高,有利于室内的用户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智能新风系统的模块框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智能新风系统的模块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智能新风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支撑板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智能新风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第二滤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智能新风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水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某大型省级电网为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例如,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包括: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二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二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的对比结果,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的空气质量,并将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的空气质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工作,由于根据空气质量的对比结果而选择内循环或者外循环,从而使得空气过滤效果更佳,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更高,有利于室内的用户的身体健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智能新风系统10包括: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10、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20、控制模块930、第一风机510和第二风机520,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10和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20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93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930和所述第一风机510以及所述第二风机520电连接;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10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930;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920用于检测室外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二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二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930;所述控制模块9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的对比结果,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风机510和/或所述第二风机520工作。
具体地,该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和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均用于检测空气中可吸入悬浮粒子PM(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2.5的数量,进而分别获得第一质量参数和第二质量参数,该第一质量参数和第二质量参数用于表示PM2.5的数量,或者用于体现PM2.5的浓度,应该理解的时,当第一质量参数和第二质量参数的值越高时,表明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则空气质量越差,反之,当第一质量参数和第二质量参数的值越低时,表明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低,则空气质量越好。
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设置于室内,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一质量参数,第一质量参数的值越高,则室内空气质量越差,第一质量参数的值越低,则室内空气质量越佳。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设置于室外,检测室外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二质量参数,第二质量参数的值越高,则室外空气质量越差,第二质量参数的值越低,则室外空气质量越佳。
第一风机用于为室内空气的循环提供动力,例如,第一风机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抽入第一滤芯进行过滤,并输送至室内。也就是说,第一风机工作时,智能新风系统处于内循环模式,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过滤;第二风机用于为室外空气的流通提供动力,例如,第二风机用于将室外的空气抽入第二滤芯进行过滤,并输送至室内。也就是说,第二风机工作时,智能新风系统处于外循环模式,将室外的空气过滤后输送至室内。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根据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质量的对比结果,控制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工作,也就时说,根据对比结果而选择内循环模式或者外循环模式,从而使得空气过滤效率更高,过滤效果更佳,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更高,有利于室内的用户的身体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可采用单片机或者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实现,本实施例中不对此进行累赘描述,
为了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得到高效过滤,使得室内空气质量更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工作。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表明室内的PM2.5较低,室内的空气质量较室外的控制质量更佳,因此,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风机工作,使得智能新风系统按内循环模式工作,使得质量较佳的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后,再次输送至室内,从而提高过滤效率,使得室内空气质量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风机工作时,第二风机可以是处于工作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第一风机工作,将室内的空气抽入第一滤芯进行过滤,第二风机工作,将室外空气抽入第二滤芯进行过滤,能够有效提高室内的空气的更替速率。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避免质量较差的室外空气进入第二滤芯过滤,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停止工作。本实施例中,在室内空气较佳,而室外空气较差时,控制第二风机停止工作,避免室外的空气第二过滤器内,使得仅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循环,有效提高过滤效率,使得室内空气质量更佳。
为了提高空气过滤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工作。本实施例中,第一质量参数大于第二质量参数时,表明室外空气质量优于室内空气质量,此时,控制模块控制智能新风系统根据外循环模式工作,第二风机工作,使得室外的空气进入第二滤芯内进行过滤,使得室外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室内,有效提高过滤效率,并且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得到室外空气的更新替换,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更佳。
为了使得在外循环时,空气过滤效率更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停止工作。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风机停止工作,进而使得智能新风系统停止室内循环,使得室外的空气能够过滤输送至室内,使得过滤效果更佳,并且使得室内空气质量更佳。
为了实现远程控制,使得用户能够远程控制智能新风系统工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新风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本实施例中,该通信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该控制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通过控制终端向通信模块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控制模块能够接收该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工作。例如,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工作,按内循环模式工作。例如,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工作,按外循环模式工作。从而实现对智能新风系统的远程控制,使得用户无需在家,也可以实现对家里的室内的循环更新,使得室内的空气更为舒适。
为了实现与控制终端的远程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例如,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2G、3G和4G模块中的一种。例如,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模块,例如,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模块,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能够使得智能新风系统能够与控制终端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使得智能新风系统的控制更为便利。
为了实现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的工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智能新风系统10包括:柜体100、支撑板110、第一滤芯210、第一进风管310、支撑架130、第二滤芯220、第二进风管320、换风容器400、第一风机510和第二风机520。
所述柜体100内设置有隔板120,所述隔板120将所述柜体100的内部间隔为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所述隔板120开设有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腔体101开设有出风口103,所述第二腔体102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04和第二进风口105。
例如,第一进风口104和第二进风口105分别开设与所述柜体100的两侧,例如,第一进风口104用于设置于室内,用于与室内连通,这样,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该第一进风口104进入智能新风系统10内进行过滤和杀菌,第二进风口105用于与室外连通,例如,智能新风系统10还包括进气管,进气管一端与第二进风口105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例如,该进气管的截面为圆形,又如,该进气管的截面为方形,该进气管可以穿过建筑物的墙壁,或者由建筑物的窗口等穿出,这样,智能新风系统10通过进气管能够与室外连通。
该隔板120用于隔离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第一腔体101为出风腔体,第二腔体102为入风腔体,第一腔体101分别通过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与第二腔体102连通。出风口103用于将过滤后的空气输送至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得到更替。
所述支撑板11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02内,且所述支撑板110与所述第二腔体102的侧壁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板110上设置有若干支撑筋111,各所述支撑筋111呈放射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上,所述支撑板110凹陷设置有容置槽112,所述容置槽112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孔113。第一滤芯21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02内且所述第一滤芯21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的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进风管310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04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滤芯210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支撑板110用于支撑第一滤芯210,容置槽用于容置并固定第一滤芯210,例如,第一滤芯210通过螺钉与支撑板110固定连接,例如,第一滤芯2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开设有若干第一螺孔,支撑板110于所述容置槽的外侧边缘开设有若干第二螺孔,每一第一螺孔与一第二螺孔对应,每一第一螺孔和一第二螺孔内设置有一螺钉,这样,使得第一滤芯210能够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板110上。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滤芯210用于过滤室内的空气。该第一进风管310一端与第一进风口104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连通孔与第一滤芯210连接,并且第一进风管310与第一滤芯210的内部连通。这样,第一进风口104的空气可以经由第一进风管310进入第一滤芯210内进行过滤。
所述支撑架13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02内,且所述支撑架130与所述支撑板110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130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芯22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02内,且所述第二滤芯22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30上;所述第二进风管320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0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滤芯220连接。
支撑架130用于固定第二滤芯220,该第二滤芯220用于过滤室外的空气,第二进风管320一端与第二进风口105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滤芯220连接,并且第二进风管320与第二滤芯220的内部连通。这样,第二进风口105的空气可以经由第二进风管320进入第二滤芯220内进行过滤。
换风容器400,所述换风容器40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01内,所述换风容器400内设置有换风腔404,所述换风容器400开设有第一入风口401、第二入风口402和换风口403,所述第一入风口401、所述第二入风口402和所述换风口403分别与所述换风腔404连通,所述第一入风口401设置有第一阀门410,所述第二入风口402设置有第二阀门420,所述换风口403通过出风管430与所述出风口103连通。
该换风容器400用于控制空气的流通方向,第一阀门410和第二阀门420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具体地,当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阀门410开启,而控制第二阀门420关闭时,经过第一滤芯210过滤的室内的空气将从第一入风口401进入换风腔404内,并依次经由换风口403和出风口103输送至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循环清洁;当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阀门410关闭,而控制第二阀门420开启时,经过第二滤芯220过滤的室外的空气将从第二入风口402进入换风腔404内,并依次经由换风口403和出风口103输送至室内,使得室外经过过滤的空气输送至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得到更替。
所述第一风机51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所述第一风机510通过第一连通管511与所述第一滤芯210连接,并通过第二连通管512与所述第一入风口40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21内。
该第一风机510用于为室内空气的循环提供动力,例如,第一风机510为抽风机,例如,该第一风机510具有第一抽风口和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抽风口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滤芯210连接,所述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换风容器400的第一入风口401连通,这样,在第一风机510的作用下,经过第一滤芯210过滤的室内的空气将从第一入风口401进入换风腔404内。
所述第二风机52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所述第二风机520通过第三连通管523与所述第二滤芯220连接,并通过第四连通管524与所述第二入风口402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2内,进而再次输送至室内。
该第二风机520用于为室外的空气提供输送的动力,例如,第二风机520为抽风机,例如,该第二风机520具有第二抽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抽风口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二滤芯220连接,所述第二送风口通过第四连通管与换风容器400的第二入风口402连通,这样,在第二风机520的作用下,经过第二滤芯220过滤的室外的空气将从第二入风口402进入换风腔404内,进而输送至室内。
上述实施例,柜体100设置第一进风口104和第二进风口105,第一进风口104用于将室内的空气输送至第一滤芯210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清洁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03再次输送至室内,第二进风口105用于将室外的控制输送至第二滤芯220进行过滤,将室外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03输送至室内,实现室内的空气的更替,通过控制换风容器400内的第一阀门410和第二阀门420,使得室内或者室外的能够通过出风口103输送至室内,具体地,当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风机510工作时,控制第一阀门410开启,而控制第二阀门420关闭,智能新风系统10进入内循环模式,将室内的空气抽入第一滤芯210中过滤,并经过出风口103再次输送至室内;当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风机520工作时,控制第一阀门410关闭,而控制第二阀门420开启,智能新风系统10进入外循环模式,将室外的空气抽入第二滤芯220中过滤,并经过出风口103输送至室内,不仅实现了对室内的新风的输送,还实现了室内的空气的过滤和清洁。本实施例中,智能新风系统10可以实现室外向室内的空气流通,使得室内的空气得到更新,还能够实现室内的空气循环清洁,使得室内的空气得到过滤。
为了使得智能新风系统10使用更为灵活,使得室内的空气加速流通,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快速更换,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智能新风系统10还包括换风器610、外通管620和外风机630,所述第一进风管310通过所述换风器610与所述第一滤芯210连通,例如,所述第一进风管310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04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换风器610与所述第一滤芯210连接,外风机630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例如,所述第一进风管310、所述换风器610和所述第一滤芯210依次连通。
例如,所述换风器610内设置有外通腔614,且所述换风器610开设有外通口613、第一内通口611和第二内通口612,所述换风器610的第一内通口611与所述第一进风管310连通,所述换风器610的第二内通口612与所述第一滤芯210连通,所述换风器610的外通口613与所述外通管620连通,所述换风器610于所述第二内通口612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6,所述换风器610于所述外通口613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17,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内通口612,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外通口613,所述外通管620一端与所述换风器610的外通口613连通,另一端用于设置于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外风机630设置于所述外通管620内。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这样,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换风器610内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工作,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外通管620排出至室外,例如,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内通口612,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所述外通口613,控制所述外风机630工作,使得第一进风管310通过第一进风口104从室内将室内的空气抽入,室内的空气依次经过外通腔和外通管620排出至室外,这样,使得室内的空气无需过滤而直接输送至室外,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得到快速地更换。
上述实施例中,智能新风系统10不仅可以将室内的空气得到循环过滤,将室外的空气过滤输送至室内,还能够将室内的空气快速排出至室外,使得室内空气加速更换。例如,当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同时分别开启第二内通口612和外通口613时,第一风机510和外风机630同时工作,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过滤,还能够将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外,加速室内空气的更替和清洁。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滤芯220用于过滤室外的空气,在第二风机520的作用下,体积较大的杂质或者颗粒容易被吸入第二进风管320内,为了避免体积较大的杂质或者颗粒进入第二滤芯220内,对第二滤芯220的过滤性能造成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滤芯220包括滤芯本体221、罩体222、过滤网223和滤芯架224,所述滤芯架224与所述支撑架130固定连接,所述滤芯本体221设置于所述滤芯架224上,所述罩体222罩设于所述滤芯本体221上,所述过滤网223设置于所述滤芯本体221的一端,且所述过滤网221设置于所述滤芯本体以及所述第二进风管320之间。
这样,当体积较大的杂质或者颗粒随着空气进入第二进风管320后,将被过滤网所隔离过滤,避免体积较大的杂质或者颗粒进入滤芯本体内,避免对滤芯本体的性能造成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支撑筋用于支撑该支撑板110,使得支撑板110的结构更为稳固,为了使得支撑板110的结构更为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的两个相背的表面。通过支撑筋将支撑板110的两个相背的表面进行支撑,使得支撑板110的结构更为稳固。
为了使得支撑板110对第一滤芯210的支撑效果更佳,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支撑筋绕所述容置槽设置,例如,各所述支撑筋在容置槽的外侧呈放射状设置,且各所述支撑筋围绕所述容置槽设置。
为了对出风口103的空气进行导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出风口103活动设置有多个叶片140。例如,各所述叶片140相互平行,例如,各所述叶片140相互间隔设置,例如,各所述叶片140转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03,例如,各所述叶片与所述柜体100转动连接,这样,通过转动叶片,使得出风口103的空气能够根据叶片的倾斜方向传送,从而使得出风口103的空气的方向能够得到调整,从而使得智能新风系统10使用更为灵活。
为了避免室内的杂物被吹入第一滤芯21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04内设置有隔离网,该隔离网用于将杂物隔离,避免室内的杂物进入第一进风管310内,从而有效避免杂物进入第一滤芯210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冬天较为寒冷以及夏天较为炎热的时候,为了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智能新风系统10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940和温度调节组件950,所述温度检测模块940与所述控制模块93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930与所述温度调节组件950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940用于检测室内温度,获得室内温度值,将所述室内温度值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930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值控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950工作。例如,该温度检测模块940为温度传感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根据室内温度值控制温度调节组件工作,进而使得室内的空气温度得到自动调整,进而使得室内的温度更为适宜。
为了实现对空气加热,使得冬天时室内的温度较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加热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工作。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换风容器400内。具体地,在进行内循环或者外内循环时,加热组件启动,对换风腔40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经过出风口103输送至室内的空气温度较高,避免室内的温度低而造成用户的不适。
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加热丝710,例如,各所述加热丝710设置于所述换风腔404内,加热丝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例如,控制模块通过驱动电路与加热丝电连接。例如,各所述加热丝为铜丝,铜丝通电后产生热量,对换风腔40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换风腔404内的空气能够得到快速加热。为了使得换风腔404内的空气能够得到均匀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丝等距设置于所述换风容器400内。
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丝具有螺旋结构。本实施例中,加热丝的螺旋结构能够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的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为了实现对控制的制冷,使得在夏天时室内的温度较低,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冷却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冷却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冷却组件工作。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件、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换风容器内,所述冷却件设置于所述换风容器内,且所述冷却件与所述蒸发器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压缩机连通,所述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内流通有冷媒,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例如,冷媒为R7A,低温低压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高压冷媒进入蒸发器,随后高压冷媒在蒸发器中蒸发,并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蒸发器外围空气温度下降,从而使得换风容器内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得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为冷气,而冷却件能够增大蒸发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对换风容器内的温度交换效率,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从而实现了对室内的降温。
为了使得蒸发器能够大量吸热,提高空气的冷却效率,例如,所述冷却件包括若干翅片,各所述翅片与所述蒸发器的外侧表面连接,例如,各所述翅片均匀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外侧表面,这样,通过多个翅片对空气的吸热,能够有效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得换风腔内的空气能够快速冷却。
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例如,所述冷却件包括若干第一翅片和若干第二翅片,各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蒸发器的外侧表面连接,各第一翅片均匀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外侧表面,各所述第二翅片具有圆弧结构,且每一所述第二翅片与一所述第一翅片连接,各所述第二翅片绕所述蒸发器设置,且各所述第二翅片相互间隔设置,这样,通过第二翅片的传导,能够增大蒸发器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并且能够使得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翅片充分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并且使得空气能够有层次地与蒸发器交换热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加热或者制冷的空气的湿度较低,用户在干燥的环境下容易产生不适,为了使得室内的空气湿度提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换风腔404内还设置有水帘800,所述水帘800设置于所述换风腔404内靠近所述换风口103的位置。当空气经过水帘时,将携带水分吹出,使得出风口吹出的空气湿度较高。
例如,如图8所示,所述水帘800包括储水容器(图未示)、输水管(图未示)、雾化容器810、帘架820和超声波雾化器(图未示),所述储水容器通过所述输水管与所述雾化容器连通,所述雾化容器810具有一容器口,所述容器口朝向所述帘架820设置,所述帘架设置于所述换风腔内靠近所述换风口的位置,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设置于所述雾化容器内。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智能新风系统10还包括湿度检测模块960,湿度检测模块960与控制模块930电连接,控制模块930与超声波雾化器970电连接,例如,湿度检测模块为湿度传感器。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湿度,获得室内湿度值,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内湿度值控制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工作,例如,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室内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时,控制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工作。
当室内的湿度较低时,控制模块控制超声波雾化器工作,使得雾化容器810内的水雾化,水珠上升至帘架820。具体地,储水容器内存储有加湿用的水,储水容器的水输送至雾化容器中,在超声波雾化器将雾化容器内的水通过超声波震荡而产生水汽,水汽通过容器口流动至帘架,使得水汽粘附在帘架上,这样,经过过滤的空气在穿透该帘架的时候,将带走帘架上的水汽,使得空气更为湿润,进而使得输送至室内的空气的湿度较高,使得室内的用户更为舒适。
为了使得储水容器的水能够输送至雾化容器,例如,水帘还包括水泵,例如,所述水泵与所述输水管连通,这样,在水泵的作用下,储水容器的水能够输送至雾化容器。为了控制储水容器向雾化容器输送,例如,输水管上设置有水阀,例如,该水阀为电磁阀,这样,通过控制该水阀的开启和关闭,能够使得输水管截流或者导通,从而能够对储水容器的水进行截流,或者使得储水容器的水能够输送至雾化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帘架能够增加水汽的分布,使得水汽能够均匀地粘附在帘架上,使得空气的湿度更为均匀,例如,请再次参见图8,所述帘架820包括架框821和多个支撑筋822,所述架框821设置于雾化容器810上,且设置于所述换风腔内靠近所述换风口的位置,各所述支撑筋822等距设置于所述架框821上,各所述支撑筋822上设置有多个遮水片823,各所述遮水片823等距设置,这样,当雾化容器内的水汽输送至帘架上时,帘架上的遮水片能够均匀地吸附水汽,形成微小水珠,使得由第一入风口或者第二入风口输送至换风腔内的空气能够均匀地携带水分,使得空气使得提高,进而使得输送至室内的空气的湿度提高,有效提高室内的湿度,使得用户更为舒适。
应该理解的是,水汽如果不经水帘地隔挡而直接排出至出风口,容易形成出风口的局部潮湿,且使得空气的湿度不均匀,且雾气的直接从出风口排出后,雾气中的小水珠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运动,这样,雾气排出出风口后将向下输送,无法全面覆盖室内,而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帘架吸附水汽,形成水珠,使得空气流通携带水分,而不是直接将水汽从出风口排出,使得空气的湿度提高,并且使得空气的湿度分布更为均匀,并且能够使得加湿后的空气能够均匀分布于室内各部分。
为了使得雾化后的雾气能够充分被遮水片吸附,例如,如图8所示,各所述遮水片823具有弧形结构,例如,各所述遮水片朝向所述容器口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容水槽,各所述容水槽的侧壁设置为波浪状,这样,容水槽能够很好地吸附和容纳小水珠,而容水槽的侧壁设置波浪状,能够增加与雾气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对雾气进行吸附,使得雾气在遮水片上形成小水珠,有利于空气流过时,携带水分流出,使得空气湿度分布更为均匀。
为了使得帘架对雾气的水珠的吸附性能更佳,例如,各所述容水槽的底部凸起设置有若干凸起部,各凸起部的宽度由靠近所述容水槽的底部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例如,该凸起部具有石钟乳结构,也就是说,该凸起部具有类似于石钟乳的结构,这样,被遮挡片遮挡的雾气的水珠汇集在容水槽内,并汇集在凸起部的末端,从而从凸起部的末端滴落至雾化容器内。一方面,能够使得水分能够回流至雾化容器中继续雾化,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水珠均匀分布,有利于水气分散至空气中,使得空气得到加湿。
为了便于使得用户对智能新风系统的控制更为精准,例如,智能新风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室内温度、室内湿度、第一质量参数和第二质量参数,例如,该显示模块设置于柜体上,例如,智能新风系统还包括触控模块,触控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触控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将所述用户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控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温度调节组件以及超声波雾化器工作,从而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更佳,且温度和湿度更为适宜。这样,用户根据显示模块显示的室内温度、室内湿度、第一质量参数和第二质量参数,能够准确地输入用户指令,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温度调节组件以及超声波雾化器工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
所述第一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的空气质量,获得第二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二质量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的对比结果,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停止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停止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新风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新风系统还包括柜体、第一滤芯、第一进风管、第二滤芯、第二进风管和换风容器;
所述柜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柜体的内部间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板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所述第一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进风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滤芯连接;所述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进风管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滤芯连接;所述换风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换风容器内设置有换风腔,所述换风容器开设有第一入风口、第二入风口和换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和所述换风口分别与所述换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入风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入风口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换风口通过出风管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风机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滤芯连接,并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滤芯连接,并通过第四连通管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调节组件电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温度,获得室内温度值,将所述室内温度值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值控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加热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冷却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冷却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冷却组件工作。
CN201810141320.7A 2018-02-11 2018-02-11 智能新风系统 Pending CN1101602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1320.7A CN110160233A (zh) 2018-02-11 2018-02-11 智能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1320.7A CN110160233A (zh) 2018-02-11 2018-02-11 智能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0233A true CN110160233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1320.7A Pending CN110160233A (zh) 2018-02-11 2018-02-11 智能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023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6022A (zh) * 2019-09-23 2020-02-07 武绍根 一种智能车内新风自净化系统
CN111895506A (zh) * 2020-07-17 2020-11-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新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TWI715480B (zh) * 2020-03-31 2021-01-01 主力欣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型太陽能室內空氣循環裝置
CN112484245A (zh) * 2020-12-18 2021-03-12 黄钧毅 一种可自动杀菌、消毒、雾化及净化空气的智能空调
CN112923441A (zh) * 2021-02-03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在夏季夜间的控制方法
CN113124554A (zh) * 2019-12-30 2021-07-16 湖南山水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空气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702A (zh) * 2008-06-13 2009-12-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空气质量的空调器及其调节方法
KR20120117144A (ko) * 2011-04-14 2012-10-24 주식회사 그렉스전자 환기시스템
CN103776134A (zh) * 2014-01-22 2014-05-07 章宏兵 室内空气质量智能控制系统
CN103900219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环境管理装置
CN205606779U (zh) * 2016-04-29 2016-09-28 深圳市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702A (zh) * 2008-06-13 2009-12-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空气质量的空调器及其调节方法
KR20120117144A (ko) * 2011-04-14 2012-10-24 주식회사 그렉스전자 환기시스템
CN103900219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环境管理装置
CN103776134A (zh) * 2014-01-22 2014-05-07 章宏兵 室内空气质量智能控制系统
CN205606779U (zh) * 2016-04-29 2016-09-28 深圳市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6022A (zh) * 2019-09-23 2020-02-07 武绍根 一种智能车内新风自净化系统
CN113124554A (zh) * 2019-12-30 2021-07-16 湖南山水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空气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715480B (zh) * 2020-03-31 2021-01-01 主力欣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型太陽能室內空氣循環裝置
CN111895506A (zh) * 2020-07-17 2020-11-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新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1895506B (zh) * 2020-07-17 2021-11-2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新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2484245A (zh) * 2020-12-18 2021-03-12 黄钧毅 一种可自动杀菌、消毒、雾化及净化空气的智能空调
CN112923441A (zh) * 2021-02-03 2021-06-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在夏季夜间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0233A (zh) 智能新风系统
WO2019149256A1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13124479A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9737549B (zh) 一种多模式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86917B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4676783B (zh) 一种组合式中央空调机
CN102278799B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97829B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8361889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10748970A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748969A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9165656U (zh) 蚕室环境控制器
CN205980156U (zh) 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新风机
CN110701686A (zh) 一种新风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548216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08139468U (zh) 一种家用空调器
CN206638011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型烘干机
CN108507013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1146705U (zh) 空调系统
CN210688560U (zh) 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08222729U (zh) 新型空气净化设备
CN207815516U (zh) 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CN110160197A (zh) 家居新风装置
CN206514435U (zh)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
CN202166132U (zh) 节能环保雾化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