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0251A -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0251A
CN110150251A CN201910594750.9A CN201910594750A CN110150251A CN 110150251 A CN110150251 A CN 110150251A CN 201910594750 A CN201910594750 A CN 201910594750A CN 110150251 A CN110150251 A CN 110150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uct
air duct
win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47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50251B (zh
Inventor
周伦
姜雷
杨银琴
刘佳男
李贤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Weimu Shug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Weimu Shu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Weimu Shug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Weimu Shu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947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502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50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0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50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0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涉及杀虫灯技术领域,风吸式杀虫灯包括壳体和将壳体悬空固定的支架,壳体上设置有风道,风道从壳体的中部通入其内腔并从其底端穿出;风道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的进气道、加速道和排气道,进气道和排气道的截面积均大于加速道的截面积;在加速道与排气道之间设置有风扇,在加速道中设置有诱虫灯,排气道远离风扇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网板。通过提供的风道设计方法优化风道的气动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吸式杀虫灯风吸效果差和飞虫容易逃脱而导致的杀虫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虫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背景技术
风吸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害虫敏感的特定光谱作为诱导光源,诱使害虫飞来,风机高速搅动周围空气形成涡流,使习惯随气流而飞的害虫随风而来,当飞虫一旦被吸进杀虫灯内部,那么绝对难以逃脱风扇形成的强劲涡流,它们会被风扇吸到捕捉器的底部,直至风干而死。通过在田间使用杀虫灯可以有效杀死害虫,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对生态保护、绿色农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风吸式杀虫灯采用轴流式的风道,为确保风吸效果,进风道极短,光源只能尽量靠近风道进口位置,约30%~50%的光线被风道阻挡,降低了诱导效果;进口风压分布不均匀、风道流场容易受到自然横风的破坏,且风机出口直接与布袋或网箱连接,导致风机排气损失大,进而降低了进口的风吸效果;受风机旋转的影响,进风道内形成较强的周向涡流,吸入的飞虫可借助涡流产生的离心力反向逃脱;飞虫一旦与快速旋转的风机扇叶接触,将获得很大的切向加速度,被逆向甩出风道、生还逃脱的概率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吸式杀虫灯的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吸式杀虫灯风吸效果差和飞虫容易逃脱而导致的杀虫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风吸式杀虫灯风道的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需捕杀的飞虫种类查询得到飞虫的最大体积、最大活动高度和最大飞行速度V0,根据飞虫的最大体积对风扇进行选型,得出风扇的结构尺寸和风扇进、出口尺寸以及风扇的风压和风量;
步骤2,根据风扇的进、出口尺寸以及风扇的风量得出风扇的进、出口风速V1;根据飞虫的最大活动高度确定风道入口的倾斜角度,并结合风扇的结构尺寸确定风道的纵剖面尺寸;
步骤3,根据风道的纵剖面尺寸,得到风道任一横截面尺寸;将风道的任一横截面尺寸和风扇的进、出口风速V1代入连续方程中得出风道任一横截面上的风速V2
步骤4,判断V2是否大于V0
若V2≤V0,则调整风道的结构尺寸,并返回步骤3;
若V2>V0,则将任一横截面上的风速V2代入伯努利方程中计算风道任一横截面上的风压,从而得到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
步骤5,判断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是否满足吸附飞虫的设计规范,
若不满足,则调整风道的结构尺寸,并返回步骤3;
若满足,则根据对应的风道的结构尺寸在三维建模软件中绘制三维模型;
步骤6,将三维模型生成数字网格模型,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输入风扇的风压和风量,调用流体有限元分析模块对数字网格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步骤7,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的后处理模块对仿真计算结果处理分析,获取流场压力分布云图、空气流速云图以及流线矢量云图;
步骤8,从空气流速云图中找到流速等于飞虫最大飞行速度V0所对应的风道截面的位置并判断其是否位于诱虫灯后方且诱虫灯从风道入口辐射出的光线范围最广,若满足,则进行步骤9,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6;
判断三个流场云图中是否存在流场压力或流速发生突变、漩涡和脱流的部位,若不存在,则进行步骤9;若存在,则在三维建模软件中优化风道的结构,并返回步骤6;
步骤9,保存最优风道所对应的最优空气流速云图、最优压力分布云图和最优流线矢量云图;根据最优空气流速云图确定捕获飞虫的区域,根据最优压力分布云图确定能够有效吸入飞虫的风道截面,并根据风道截面所处的位置确定诱虫灯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步骤2中确定风道的纵剖面尺寸的步骤为:
根据风扇的进口尺寸绘制风扇进口截面,根据飞虫的最大活动高度确定风道入口的倾斜角度,根据倾斜角度,以从风扇进口至风道入口截面逐渐增大的规律,采用圆滑过渡线沿轴向绘制风扇进风方向的风道纵剖面尺寸;
根据风扇的出口尺寸绘制风扇出口截面,按照风扇出口至风道出口截面逐渐增大的规律绘制风扇出风方向的风道纵剖面尺寸,且使风扇的进口与风扇的出口等截面同轴圆滑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伯努利方程为理想气体的伯努利方程。
进一步地,步骤8与步骤9之间还包括: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最终的仿真结果作网格无关性验证,使风道的各处压损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其包括壳体和将壳体悬空固定的支架,壳体上设置有上述风道,风道从壳体的中部通入其内腔并从其底端穿出。风道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的进气道、加速道和排气道,进气道和排气道的截面积均大于加速道的截面积。在加速道与排气道之间设置有风扇,在加速道中设置有诱虫灯,排气道远离风扇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网板。
进一步地,进气道为沿进气方向截面逐渐减小的喇叭口形状。通过将进气道的截面缩小来提高进气道中气流的速度,使通过诱虫灯引入的飞虫一旦进入风道便无法脱身,提高杀虫灯的捕杀能力;其呈喇叭口形状的进气道,能够增加飞虫看到诱虫灯的视野范围,使更大范围内的飞虫被吸引到杀虫灯中被杀死,提高杀虫灯的杀虫能力。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壳身和插接于壳身内腔中的芯筒,芯筒的顶端延伸出壳身并可拆卸连接有头罩,风道设置于壳身与芯筒的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壳身与芯筒之间通过筋板沿圆周分隔有若干风道。使杀虫灯在四周均能够吸引飞虫飞入杀虫灯,提高杀虫灯的杀虫效果。
进一步地,芯筒通过筋板支撑并固定于壳身上,且芯筒的底面悬于网板的上方。芯筒与网板之间形成间隔,能够增加排气道出口端的截面积,保持足够的风速,以压制飞虫逆向逃脱,并使气流在排气道出口处已经接近于大气压且基本稳定,减小网板处的气流压损。
进一步地,壳身外一体成型有围罩。通过设置围罩使壳体的外形更加多样化,能够任意设置围罩的形状和增加图案,而不需要受制于风道的形状,提高了杀虫灯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同轴间隔设置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套接于壳体上,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上设置有安装孔。设置的安装孔能够允许连接件插入将杀虫灯固定,并使杀虫灯底面悬空,方便气流在风道中顺畅流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针对性地根据待捕杀飞虫的活动高度、体型参数和飞行特性规划风道的进气口开度和方向,提高诱虫灯光线的利用率和传播效率,达到最优幼虫效果;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的仿真分析优化三维建模中风道的结构,直接能够得到最优的风道结构参数,以最优的风道结构参数生产制造,能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周期,且降低了对设计者经验的依赖程度,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批量化生产。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的仿真分析,能够较精确地找到在风道中流场压力或流速发生突变、漩涡和脱流的部位,在建模阶段即将产品的气动性能优化至设计规范要求的目标范围内,且不需要借助测量仪器即可使风道的设计结果更加精准,提高了研发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诱虫灯将飞虫吸引到风道中,并通过设置在风道中的风扇的旋转产生的涡流使诱入的飞虫随着气流进入到壳体内部,并落入到网板上,在风扇的持续工作下被风干而死。整个过程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不造成破坏和污染,更加环保。
风道从壳体的中部通入其内腔并从其底端穿出,即风道采用水平进气、向下排气的方式布置,风扇设置在加速道与排气道之间,由于有壳体的阻挡作用,进入风道的飞虫无法再借助涡流产生的离心力逃脱,使进入杀虫灯内的飞虫均能够被杀死,提高了杀虫灯的杀虫效果。
进气道和排气道的截面积均大于加速道的截面积,由风扇产生的气流在进气道处的速度小,随着截面逐渐变小,气流速度增加,使飞虫在灯光的引诱下进入进气道,不会因为进气道的气流速度过大意识到危险而逃脱,由于进气道的截面积逐渐变化,气流速度变化缓慢,飞虫很难意识到气流速度的变化,一旦进入到加速道以后,气流速度的增强和垂直气道的双重作用,飞虫便很难逃脱,只能落入杀虫灯内部被风干杀死。风道的三部分顺滑连接,使风道内壁光滑无棱边,防止飞虫挂靠驻留而降低杀死飞虫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风吸式杀虫灯的立体图。
图2为风吸式杀虫灯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风吸式杀虫灯的捕虫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壳身;12、芯筒;13、头罩;14、围罩;2、风道;21、进气道;22、加速道;23、排气道;3、风扇;4、诱虫灯;5、网板;6、筋板;8、支架;81、第一圆环;82、第二圆环;83、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图3所示,该风吸式杀虫灯包括壳体1和将壳体1悬空固定的支架8。壳体1包括壳身11和插接于壳身11内腔中的芯筒12,芯筒12的顶端延伸出壳身11并可拆卸连接有头罩13,头罩13与芯筒12的顶端之间的空腔用于安装给诱虫灯4和风扇3供电的电源组件,在芯筒12顶板的上开设有散热孔,用于供电源组件散热,头罩13保护电源组件免受风吹雨淋。
支架8包括同轴间隔设置的第一圆环81和第二圆环82,第一圆环81和第二圆环82套接于壳体1上,第一圆环81和第二圆环82通过连接架83连接,连接架83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纹紧固件穿过连接架83上的安装孔将支架8固定于不锈钢灯杆上,使本风吸式杀虫灯悬空,保证风道2的畅通。灯杆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板,用于为电源组件提供电能,提高本风吸式杀虫灯在野外的使用时长。
芯筒12的顶板下方圆滑连接有芯筒本体,芯筒本体的外壁面与壳身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风道2,优选地,壳身11与芯筒12之间通过筋板6沿圆周分隔有若干风道1,风扇3安装在芯筒12的芯筒本体上,通过一个风扇3产生的负压对圆周所有的风道1作用,
芯筒12通过筋板6支撑并固定于壳身11上,即筋板6的一端固定于芯筒12的顶板底面上,另一端固定于壳身11的顶面上。筋板6不仅能抑制风扇3旋转产生的周向气流,起到整流作用,还能阻止吸入的飞虫与风扇3扇叶碰撞加速后逆向抛出影响捕虫效果,同时能够阻挡外界横风对风道1内流场的破坏。
每个风道1中均设置有诱虫灯4,诱虫灯4安装在加速道22弧形部分与直线部分相切处,使诱虫灯4产生的诱虫光线能够向飞虫活动高度内的各个方向无死角传播,提高诱虫效果。
芯筒12的底面悬于网板5的上方,芯筒12的底面与网板5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壳身11合围成飞虫收集盒。飞虫随风扇排气吹入飞虫收集盒中,飞虫被风扇的高速排出气流压制在网板5上无法返回风道2,直至风干致死。网板5为重复可拆装式,满足每1~2周清理一次飞虫尸体的最低维护需求。
风道2的形状对其内部的气体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吸飞虫的效果。风道2的形状主要由芯筒本体的外壁面与壳身11的内壁面的形状决定。风道2从芯筒12的顶板与壳身11的顶面之间通入到壳身11的内腔中并从壳身11的底端穿出,壳身11的底端敞开并固定有网板5,网板5的设置既能够不影响风道2中的排气,又能够挡住飞虫防止飞虫随着气流逃出。
壳身11外一体成型有围罩7。由于壳身11的形状需根据风道2的形状要求而定,通过设置的围罩7,可以使壳身11外表面更加美观,还能添加满足整体风格设计的图案。
风道2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的进气道21、加速道22和排气道23,进气道21沿壳体1的径向设置,排气道23沿壳体1的轴向设置,加速道22为呈90°的弯部,两端分别与进气道21和排气道23相切,使风道2能够水平方向进气,竖直方向向下排气。风扇3设置在加速道22与排气道23的交界处,进气道21和加速道22位于风扇3进气的一端,排气道23位于风扇3出气的一端。
进气道21为沿进气方向截面逐渐减小的喇叭口形状,能够增大诱虫灯4光线的散播范围,使更大范围内的飞虫被吸引到杀虫灯内,提高杀虫灯的捕杀范围。在进气道21与加速道22的整段长度上,沿着气流方向截面逐渐减小。通过流量连续性方程可知在整个风道2上的所有截面上的流量均相等,又由于流量等于流速与截面的乘积,所以截面越小,流速越大,所以飞虫在飞入风道后,越靠近风扇3,其越容易被被吸入杀死。
从风扇3出气口直至网板5处为排气道23,排气道23沿气流方向截面逐渐增大,起着降低气流的流速,并对风扇出气口的气流起到约束作用,控制气流在扩压过程中的压损的作用,避免气流扩张过快产生旋涡耗散气流的动能,在风扇出气口产生气阻,以确保风扇性能的充分发挥。且受风扇3离心作用的影响,在排气道3进口处外圈局部的风压和风速较高,经增大截面扩压后,在排气道23的出口端的压力已接近大气压力且基本稳定,但又保留了一定余速,以压制捕获的飞虫逆向逃脱。
上述风吸式杀虫灯的单个风道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需捕杀的飞虫种类查询得到飞虫的最大体积、最大活动高度和最大飞行速度V0,根据飞虫的最大体积得到吸附飞虫需要的最小风量,再结合实际应用中杀虫灯的外形尺寸范围和电源组件的电压、电流值来确定风扇的叶片尺寸范围和功率范围,进而通过查询风扇选型表得到风扇的具体型号,进而得到风扇的结构尺寸、风扇的风压和风量。
步骤2,根据风扇的进、出口尺寸以及风扇的风量得出风扇的进、出口风速V1;根据飞虫的最大活动高度确定风道入口的倾斜角度;
根据风扇的进口尺寸绘制风扇进口截面,通常将截面选取为圆形,根据飞虫的最大活动高度确定风道入口的倾斜角度,使用圆滑过渡线沿轴向以确定的倾斜角度按照从风扇进口至风道入口截面逐渐增大的规律绘制风扇进风方向的风道纵剖面尺寸,从而形成进气道21和加速道22;
根据风扇的出口尺寸绘制风扇出口截面,按照风扇出口至风道出口截面逐渐增大的规律绘制风扇出风方向的风道纵剖面尺寸,即形成排气道23,且风扇的进口与风扇的出口等截面同轴圆滑连接,从而确定风道的纵剖面尺寸。
步骤3,根据风道的纵剖面尺寸,按照从风道进口至风扇进口截面逐渐减小以及从风扇出口至风道出口截面逐渐增大的规律估算得到风道任一横截面尺寸;将风道的任一横截面尺寸和风扇的进、出口风速V1代入连续方程中得出风道任一横截面上的风速V2
连续方程为AV=常数,A为截面面积,V为对应截面上的流体流速,即在整个风道上,流速与截面面积呈反比;
步骤4,判断V2是否大于V0
若V2≤V0,则通过减小截面尺寸进而调整风道的纵剖面尺寸,并重复步骤3,直至V2>V0
若V2>V0,则将任一横截面上的风速V2代入理想气体的伯努利方程中计算风道任一横截面上的风压,从而得到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
在忽略气体粘度的前提下,进气流场可定义为定常流,整个进气过程符合伯努利定律,伯努利方程为
其中,P为风压,ρ为空气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到参考面的高度。在本风道中,由于高度差和气体密度变化极小而忽略,所以h1=h2,即ρgh1=ρgh2,伯努利方程简化为:
即可计算出任一截面上的风压,风压除以截面积即可得到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
步骤5,判断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是否满足吸附飞虫的设计规范,即是否有足够的力吸附飞虫使飞虫无法逃脱;
若不满足,则调整风道的结构尺寸,并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至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满足吸附飞虫的设计规范;
若满足,则根据对应的风道的结构尺寸在三维建模软件中绘制三维模型;
步骤6,将三维模型生成数字网格模型,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输入风扇的风压和风量,调用流体有限元分析模块对数字网格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步骤7,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的后处理模块对仿真计算结果处理分析,获取流场压力分布云图、空气流速云图以及流线矢量云图;
步骤8,从空气流速云图中找到流速等于飞虫最大飞行速度所对应的风道截面的位置并判断其是否位于诱虫灯后方且诱虫灯从风道入口辐射出的光线范围最广,若满足,则进行步骤9,若不满足,则重复步骤6至步骤8直至满足要求;
观察三个流场云图中是否存在流场压力或流速发生突变、漩涡和脱流的部位,若不存在,则进行步骤9;若存在,则在三维建模软件中优化风道的结构,再重复步骤6至步骤8直至流场压力或流速发生突变、漩涡和脱流引起的压损在允许的范围内;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最终的仿真结果作网格无关性验证,使风道的各处压损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步骤9,保存最优风道所对应的最优空气流速云图、最优压力分布云图和最优流线矢量云图;根据最优空气流速云图确定捕获飞虫的区域,根据最优压力分布云图确定能够有效吸入飞虫的风道截面,并根据该截面所处的位置安装诱虫灯,使诱虫灯相比该截面更加靠近风扇。
为了提高杀虫灯的杀虫效率,将风道2沿壳身11圆周均布多条,使每条风道2中的诱虫灯4辐射出的诱虫光线能够360°无死角传播,使每个方向的飞虫均能够被诱导到杀虫灯的风道2中而捕杀,为了增加杀虫灯的集成性,将多台风扇3集成为一台能够满足多条风道2对风量和风压需求的风扇,并安装于壳身11的轴线上。

Claims (10)

1.一种风吸式杀虫灯风道的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需捕杀的飞虫种类查询得到飞虫的最大体积、最大活动高度和最大飞行速度V0,根据飞虫的最大体积对风扇进行选型,得出风扇的结构尺寸和风扇进、出口尺寸以及风扇的风压和风量;
步骤2,根据风扇的进、出口尺寸以及风扇的风量得出风扇的进、出口风速V1;根据飞虫的最大活动高度确定风道入口的倾斜角度,并结合风扇的结构尺寸确定风道的纵剖面尺寸;
步骤3,根据风道的纵剖面尺寸,得到风道任一横截面尺寸;将风道的任一横截面尺寸和风扇的进、出口风速V1代入连续方程中得出风道任一横截面上的风速V2
步骤4,判断V2是否大于V0
若V2≤V0,则调整风道的结构尺寸,并返回步骤3;
若V2>V0,则将任一横截面上的风速V2代入伯努利方程中计算风道任一横截面上的风压,从而得到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
步骤5,判断单位面积上的风吸力是否满足吸附飞虫的设计规范,
若不满足,则调整风道的结构尺寸,并返回步骤3;
若满足,则根据对应的风道的结构尺寸在三维建模软件中绘制三维模型;
步骤6,将三维模型生成数字网格模型,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输入风扇的风压和风量,调用流体有限元分析模块对数字网格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步骤7,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的后处理模块对仿真计算结果处理分析,获取流场压力分布云图、空气流速云图以及流线矢量云图;
步骤8,从空气流速云图中找到流速等于飞虫最大飞行速度V0所对应的风道截面的位置并判断其是否位于诱虫灯后方且诱虫灯从风道入口辐射出的光线范围最广,若满足,则进行步骤9,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6;
判断三个流场云图中是否存在流场压力或流速发生突变、漩涡和脱流的部位,若不存在,则进行步骤9;若存在,则在三维建模软件中优化风道的结构,并返回步骤6;
步骤9,保存最优风道所对应的最优空气流速云图、最优压力分布云图和最优流线矢量云图;根据最优空气流速云图确定捕获飞虫的区域,根据最优压力分布云图确定能够有效吸入飞虫的风道截面,并根据风道截面所处的位置确定诱虫灯的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风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确定风道的纵剖面尺寸的步骤为:
根据风扇的进口尺寸绘制风扇进口截面,根据飞虫的最大活动高度确定风道入口的倾斜角度,根据倾斜角度,以从风扇进口至风道入口截面逐渐增大的规律,采用圆滑过渡线沿轴向绘制风扇进风方向的风道纵剖面尺寸;
根据风扇的出口尺寸绘制风扇出口截面,按照风扇出口至风道出口截面逐渐增大的规律绘制风扇出风方向的风道纵剖面尺寸,且使风扇的进口与风扇的出口等截面同轴圆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风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伯努利方程为理想气体的伯努利方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风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与步骤9之间还包括: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最终的仿真结果作网格无关性验证,使风道的各处压损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5.一种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将壳体(1)悬空固定的支架(8),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风道(2),所述风道(2)从壳体(1)的中部通入其内腔并从其底端穿出;
所述风道(2)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的进气道(21)、加速道(22)和排气道(23),所述进气道(21)为沿进气方向截面逐渐减小的喇叭口形状,所述进气道(21)和所述排气道(23)的截面积均大于所述加速道(22)的截面积;
在所述加速道(22)与所述排气道(23)之间设置有风扇(3),在所述加速道(22)中设置有诱虫灯(4),所述排气道(23)远离所述风扇(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网板(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壳身(11)和插接于壳身(11)内腔中的芯筒(12),所述芯筒(12)的顶端延伸出所述壳身(11)并可拆卸连接有头罩(13),所述风道(1)设置于所述壳身(11)与所述芯筒(12)的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11)与所述芯筒(12)之间通过筋板(6)沿圆周分隔有若干所述风道(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筒(12)通过所述筋板(6)支撑并固定于所述壳身(11)上,且所述芯筒(12)的底面悬于所述网板(5)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11)外一体成型有围罩(7)。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包括同轴间隔设置的第一圆环(81)和第二圆环(82),所述第一圆环(81)和第二圆环(82)套接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圆环(81)和第二圆环(82)通过连接架(83)连接,所述连接架(83)上设置有安装孔。
CN201910594750.9A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Active CN110150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4750.9A CN110150251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4750.9A CN110150251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0251A true CN110150251A (zh) 2019-08-23
CN110150251B CN110150251B (zh) 2024-02-02

Family

ID=6763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4750.9A Active CN110150251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502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989A1 (zh) * 2019-10-09 2021-04-15 朱文锋 一种以高速气流捕蚊灭蚊的装置
CN114041472A (zh) * 2020-12-03 2022-02-15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投放改良型纳米化不育剂的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3147Y (zh) * 2004-12-23 2006-01-25 庞铿 一种驱蚊捕蚊机
CA2705167A1 (en) * 2008-07-16 2010-01-16 Casata Technologies Inc. Flying insect capture apparatus
CN205902688U (zh) * 2016-07-26 2017-01-25 厦门唯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捕蚊机
CN108719239A (zh) * 2018-05-31 2018-11-02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捕蚊灯
CN109006742A (zh) * 2018-10-15 2018-12-18 常州金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诱电杀风吸式复合杀虫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3147Y (zh) * 2004-12-23 2006-01-25 庞铿 一种驱蚊捕蚊机
CA2705167A1 (en) * 2008-07-16 2010-01-16 Casata Technologies Inc. Flying insect capture apparatus
CN205902688U (zh) * 2016-07-26 2017-01-25 厦门唯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捕蚊机
CN108719239A (zh) * 2018-05-31 2018-11-02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捕蚊灯
CN109006742A (zh) * 2018-10-15 2018-12-18 常州金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诱电杀风吸式复合杀虫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989A1 (zh) * 2019-10-09 2021-04-15 朱文锋 一种以高速气流捕蚊灭蚊的装置
CN114041472A (zh) * 2020-12-03 2022-02-15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投放改良型纳米化不育剂的装置
CN114041472B (zh) * 2020-12-03 2023-06-30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投放改良型纳米化不育剂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0251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0251A (zh) 一种风道设计方法及包含该风道的风吸式杀虫灯
JP6141412B2 (ja) 扇風機
JP2016109112A (ja) スワラーファンを備えた排気装置モジュール
JP6906150B2 (ja)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
US7335082B2 (en)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CN111022381B (zh) 一种导流降噪装置及应用有该导流降噪装置的吸油烟机
KR20160069500A (ko) 스월러팬을 구비한 배기장치 모듈
CN106368967A (zh) 基座及无叶风扇
CN201230527Y (zh) 一种灭蚊器
CN209449518U (zh) 一种风吸电击式的灭虫灯
CN111389143B (zh) 一种室内装饰用扬尘除尘装置
CN209165521U (zh) 顶吸式吸油烟机
CN209359416U (zh) 一种灭蚊灯
CN209449517U (zh) 一种风吸式的灭虫灯
CN206760534U (zh) 灭蚊灯
CN110771587A (zh) 一种灭蚊方法及装置
CN207268469U (zh) 立体进风油烟机
CN109122626A (zh) 一种风吸式的灭虫灯
KR20200030288A (ko) 재확산을 방지하고 흡입량을 극대화시키는 와류형팬 그릴
CN209042480U (zh) 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09165507U (zh) 吸油烟机
CN207491879U (zh) 蝇蚊诱捕器
CN210538366U (zh)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JP4074891B2 (ja) 可般式ブロア
CN209042481U (zh) 侧吸式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