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9705A -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9705A
CN110149705A CN201810147360.2A CN201810147360A CN110149705A CN 110149705 A CN110149705 A CN 110149705A CN 201810147360 A CN201810147360 A CN 201810147360A CN 110149705 A CN110149705 A CN 110149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riority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73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娜
沈晓冬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73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97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563 priority patent/WO2019154357A1/zh
Priority to JP2020565000A priority patent/JP7031017B2/ja
Priority to EP19750323.8A priority patent/EP3755088A4/en
Priority to KR1020207025632A priority patent/KR20200118150A/ko
Priority to US16/969,257 priority patent/US11641666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149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9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方法包括: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本发明的上行传输的方法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与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需要适应更加多样化的场景和业务需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的主要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Broadband,eMBB)、高可靠通信(Ultra 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mMTC)。这些场景在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等方面对NR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NR系统中,由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可被配置不同的传输起始时间和不同的时域长度,因此,可能在某一时隙内存在同时传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上行信道(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重叠或部分重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多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存在冲突,终端设备无法确定如何进行上行信道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以避免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基于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基于确定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确定上行信道优先级步骤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a-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行信道的相同或不同传输起始时间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确定上行信道优先级步骤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确定上行信道优先级步骤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5G系统,或者说新空口系统。
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用户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车辆(Vehicle)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3rdGeneration,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在第五代网络中,称为gNB等等。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可选地,作为一个例子,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包括上行信道占用的时间长度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中的至少一种。
举例来说,在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业务数据(Data)、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ACK)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时,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包括上行信道占用的时间长度,其中,上行信道占用的时间长度可以由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数来表征,或由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数与符号的长度的乘积确定。在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周期性信息(例如: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免授权(Grant free)业务信息)时,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包括信息的传输周期,其中,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可以由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来表征,或由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与符号的长度的乘积确定。
可选地,步骤12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均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以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为例,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均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以及,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传输起始时间均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作为一个例子,结合图2,第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2、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
步骤24、判断两者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26;若是,则执行步骤28;
步骤26、确定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较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可选地,作为一个例子,假设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Data、HARQ-ACK信息和CSI中的一种,则步骤22至步骤26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如下方式:
方式一:
将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数和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数进行对比,若前者小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反之,若前者大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若前者等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或者,方式二:
将第一上行信道所占用的时域符号数和符号的长度的乘积与第二上行信道所占用的时域符号数和符号的长度的乘积进行对比,若前者小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反之,若前者大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若前者等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或者,方式三:
将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分别与预定的符号数阈值(例如:3个符号)进行对比,若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数小于该符号数阈值,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属于传输时间短的一类;若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数大于该符号数阈值,则确定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属于传输时间长的一类;基于预定的规则(传输时间短的一类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传输时间长的一类对应的上行信道),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若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均属于传输时间短的一类或传输时间长的一类,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或者,进一步地执行上述方式一或方式二。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例子,假设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周期性信息(例如:SR、Grant free业务信息),则步骤22至步骤26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如下方式:
方式四:
将第一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和第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进行对比,若前者小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反之,若前者大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若前者等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或者,方式五:
将第一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和符号的长度的乘积与第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和符号的长度的乘积进行对比,若前者小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反之,若前者小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若前者等于后者,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或者,方式六:
将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分别与预定的符号数阈值(例如:3个符号)进行对比,若第一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该符号数阈值,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属于传输时间短的一类;若第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大于该符号数阈值,则确定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属于传输时间长的一类;基于预定的规则(传输时间短的一类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传输时间长的一类对应的上行信道),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若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均属于传输时间短的一类或传输时间长的一类,则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相同;或者,进一步地执行上述方式四和方式五。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例子,假设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Data、HARQ-ACK信息和CSI中的任意一种,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周期性信息(例如:SR、Grant free业务信息),则步骤22至步骤26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如下方式:
方式七:
将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符号数和第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的相对大小,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或者,方式八:
将第一上行信道所占用的时域符号数和符号的长度的乘积第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和符号的长度的乘积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的相对大小,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或者,方式九:
将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和第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分别与预定的符号数阈值(例如:3个符号)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所属的类别,进而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对于示例3,不难理解的是,由于示例1和示例2已分别对“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Data、HARQ-ACK信息、CSI”、“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为周期性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详述,因此,此处仅对示例3进行了简述,相似之处请参见示例1和示例2中的相关描述。
步骤28、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步骤210、判断两者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212;若是,则执行步骤214;
步骤212、确定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较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例如: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是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是业务数据(Data),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对于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的相关规则请见后续描述。
步骤214、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
步骤216、判断两者的传输起始时间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218;若是,则执行步骤220;
步骤218、确定传输起始时间较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举例说明如下:
结合图3a,当第一上行信道11和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时,则可认为两者的优先级相同;
结合图3b,当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传输起始时间,则可认为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优先级较高;
结合图3c,当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传输起始时间,则可认为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220、随机确定两者其中之一的优先级高;
不难理解的是,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以及传输起始时间均相同,则可认为两者的优先级相同,进而通过随机算法随机出其中之一,并认为随机出的上行信道优先级高。
对于第一种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比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和传输起始时间的步骤的先后顺序为可灵活设置的。例如,图2示出了先对比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后对比传输起始时间的顺序;或者,也可以是先对比传输起始时间,后对比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由于后者对应的步骤与前者对应的步骤相似,故,此处不再对后者进行详述。
步骤12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以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为例,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以及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和传输起始时间均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作为一个例子,结合图4,第二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2、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步骤44、判断两者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46;若是,则执行步骤48;
步骤46、确定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较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48、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传输相关时间长度;
步骤410、判断两者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412;若是,则执行步骤414;
步骤412、确定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较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414、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
步骤416、判断两者的传输起始时间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418;若是,则执行步骤420;
步骤418、确定传输起始时间较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420、随机确定两者其中之一的优先级高;
对于第二种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比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传输起始时间的步骤的先后顺序为可灵活设置的。例如,图4示出了先对比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后对比传输起始时间的顺序;或者,也可以是先对比传输起始时间,后对比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由于后者对应的步骤与前者对应的步骤相似,故,此处不再对后者进行详述。
步骤12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以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为例,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以及,
在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时,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若第一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低于第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作为一个例子,结合图5,第三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2、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传输起始时间;
步骤54、判断两者的传输起始时间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56;若是,则执行步骤58;
步骤56、确定传输起始时间较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58、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传输相关时间长度;
步骤510、判断两者的传输相关时间长度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512;若是,则执行步骤514;
步骤512、确定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较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514、对比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步骤516、判断两者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是否相同;
若否,则执行步骤518;若是,则执行步骤520;
步骤518、确定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较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较高;
步骤520、随机确定两者其中之一的优先级高;
对于第三种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比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的步骤的先后顺序为可灵活设置的。例如,图5示出了先对比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后对比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的顺序;或者,也可以是先对比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后对比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由于后者对应的步骤与前者对应的步骤相似,故,此处不再对后者进行详述。
可选地,步骤12的三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是根据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类型确定的。例如,类型为UCI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大于类型为Data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类型为HARQ-ACK信息或SR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大于类型为CSI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步骤14、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4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传输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其他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即,在出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传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优先级最高的上行信道。
以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上行信道11和第二上行信道12,且优先级最高的为第一上行信道11为例,步骤14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结合图3a,在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传输起始时间与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时,所述第一上行信道11还承载有所述第二上行信道12承载的信息。即,在第一上行信道11和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传输时间出现冲突时,通过将两者承载的信息复用在第一上行信道11上进行传输,或者,将第二上行信道12上承载的信息丢弃并只传输第一上行信道11上承载的信息。
以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上行信道11和第二上行信道12,且优先级最高的为第一上行信道11为例,步骤14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结合图3b,在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传输起始时间时,先传输第二上行信道12,并在第二上行信道12与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传输时间冲突时,停止传输第二上行信道11,并开始传输第一上行信道11。
结合图3c,在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第二上行信道12的传输起始时间时,在第一上行信道11的传输起始时间开始传输第一上行信道11,并取消传输第二上行信道12。
可见,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通过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基于确定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CCH11和第二PUCCH12对应的上行传输步骤。
以第一PUCCH11承载的信息为SR,第二PUCCH承载的信息为HARQ-ACK信息为例,假设SR的传输周期配置为X个(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第二PUCCH12的时域符号数为Y。由于SR是周期性配置的,因此,在某一时隙(Slot),可能会出现第二PUCCH12和第一PUCCH11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例如:图3a-图3c示出的三种冲突情况。
当发生冲突时,终端设备可根据SR的传输周期和第二PUCCH12的时域长度、SR和HARQ-ACK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第一PUCCH11和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传输起始时间)决定传输哪个PUCCH,以及传输的PUCCH上承载哪些信息。
其中,确定PUCCH优先级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步、对比SR的传输周期和第二PUCCH12的时域长度;
若X<Y,则确定第一PUCCH11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UCCH12;
若X>Y,则确定第一PUCCH11的优先级低于第二PUCCH12;
若X=Y,则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对比SR和HARQ-ACK比特对应的优先级;
基于实施例1中关于“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部分的陈述,若对比出SR对应的优先级低于HARQ-ACK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则确定第一PUCCH11的优先级低于第二PUCCH12;
反之,若SR对应的优先级高于HARQ-ACK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则确定第一PUCCH11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UCCH12;
若SR和HARQ-ACK信息对应优先级相同,则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对比第一PUCCH11和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
若第一PUCCH11的起始符号位置早于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则确定第一PUCCH12优先级高于第二PUCCH12,参见图3c;
反之,若第一PUCCH11的起始符号位置晚于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则确定第一PUCCH11的优先级低于第二PUCCH12,参见图3b。
进一步地,在确定出第一PUCCH11和第二PUCCH12中优先级高的一个后,终端设备将传输优先级较高的PUCCH。
以第一PUCCH11的优先级低于第二PUCCH12为例,传输第二PUCCH12的方法包括:
若第二PUCCH12和第一PUCCH11的起始符号相同(参见图3a),则可将SR复用在第二PUCCH12上一起传输,或丢弃SR并传输承载HARQ-ACK信息的第二PUCCH12。
若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早于第一PUCCH11的起始符号(参见图3b),则在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开始传输第二PUCCH12,并取消传输第一PUCCH11,在这里取消传输第一PUCCH11可以理解为放弃传输第一PUCCH11。
若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晚于第一PUCCH11的起始符号(参见图3c),则在第二PUC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停止传输第一PUCCH11,并开始传输第二PUCCH12。
可见,本实施例在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的传输时间冲突时,通过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该两个PUCCH的优先级,并基于确定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两个PUCCH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对应的上行传输步骤。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PUSCH可以是上行调度授权UL grant调度的,也可以是系统半静态配置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触发后可多次发送的。当网络设备调度了一个PUSCH资源时,可能出现由于终端设备又来了更高优先级的业务,网络设备又调度了一个新的PUSCH,引起的不同PUSCH在时间上重叠或部分重叠的情况。
假设第一PUSCH11的时域符号数为X,第二PUSCH12的时域符号数为Y。当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传输时间冲突时,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的时域符号数、承载的信息、起始符号位置(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传输起始时间)决定两者的优先级。具体可以为:
第一步、对比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的时域符号数;
若X<Y,则确定第一PUSCH11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USCH12;
若X>Y,则确定第一PUSCH11的优先级低于第二PUSCH12;
若X=Y,则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对比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上承载的信息对应优先级;
若第一PUSCH11上承载的信息类型为Data,第二PUSCH12上承载的信息类型为UCI,则确定第一PUSCH11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USCH12;
若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上承载的信息类型均为UCI,则可进一步基于不同UCI的优先级决定,例如:HARQ-ACK/SR的优先级大于CSI,CSI中又分为非周期CSI(Aperiodic CSI,A-CSI)或周期CSI(Periodic CSI,P-CSI)或半静态CSI(Semi-PersistentCSI,SP-CSI),对于不同类型的CSI的优先级此处不进行限定;若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2上承载的信息相同(例如:都是Data),或者,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上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则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比较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
若第一PUSCH11的起始符号早于第二PUSCH12的起始符号,则确定第一PUSCH11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USCH12;
反之,若第一PUSCH11的起始符号晚于第二PUSCH12的起始符号,则确定第一PUSCH11的优先级低于第二PUSCH12。
基于上述三步,在确定了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的优先级之后,终端设备传输优先级较高的PUSCH。
假设第一PUSCH11的优先级高于第二PUSCH12,传输第一PUSCH11的方法包括:
若第一PUSCH11和第二PUSCH12的起始符号位置相同(参见图3a),则将第二PUSCH12上承载的信息复用到第一PUSCH11上一起传输。
若第二PUSCH12的起始符号早于第一PUSCH11的起始符号(参见图3b),则停止传输第二PUSCH12,开始传输第一PUSCH11。
若第二PUSCH12的起始符号晚于第一PUSCH11的起始符号,则放弃传输第二PUSCH12,只传输第一PUSCH11。
可见,本实施例在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的传输时间冲突时,通过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该两个PUSCH的优先级,并基于确定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两个PUSCH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PUCCH11和PUSCH12对应的上行传输步骤。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PUSCH可以是UL grant调度的,也可以是系统半静态配置并通过DCI触发后可多次发送的。由于PUCCH可能是系统半静态配置(用于反馈P-SCI)或由下行(Downlink,DL)DCI中的ACK资源指示(ACK Resource Indication,ARI)(和隐式方法)动态确定的,因此可能在某个slot出现PUCCH和PUSCH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
假设PUCCH的时域符号数为X,PUSCH的时域符号数为Y。当PUCCH和PUSCH传输时间冲突时,终端设备可根据PUCCH和PUSCH的时域符号数、承载的信息、起始符号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决定PUCCH和PUSCH的优先级,并基于优先级高的一个进行上行传输。
由于实施例2和实施例3已经对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或者,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的情况进行的详细描述,故,此处不再对本实施例进行展开描述,相似之处,请参见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相关记载。
可见,本实施例在PUSCH和PUCCH的传输时间冲突时,通过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PUSCH和PUCCH的优先级,并基于确定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PUSCH和PUCCH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实施例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确定单元61和传输单元62,其中,
确定单元61,用于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单元62,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
其中,所述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包括上行信道占用的时间长度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61,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均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或者,所述确定单元61,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或者,所述确定单元61,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单元61,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类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传输单元62,具体用于:
传输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其他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所述传输单元62,还用于:
停止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或相同,所述传输单元62,还用于:
取消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还承载有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图1-2,4-5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通过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基于确定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实施例6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该终端设备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4和用户接口703。终端设备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5。
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7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7021和应用程序7022。
其中,操作系统7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7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7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7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702并可在处理器7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1-4的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包括上行信道占用的时间长度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均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类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传输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其他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可选的,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
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停止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取消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还承载有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
终端设备7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通过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基于确定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行为模糊的问题,从而提高通信有效性。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存储在存储器7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上述上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上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24)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包括上行信道占用的时间长度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包括: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均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包括: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包括: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类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包括:
传输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其他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还包括:
停止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或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取消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还承载有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冲突时,根据传输相关时间长度、传输起始时间以及承载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进行上行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包括上行信道占用的时间长度和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传输周期中的至少一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均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相关时间长度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和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一种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传输起始时间越早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传输相关时间长度越短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以及
在传输起始时间相同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越高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越高。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的类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上承载的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传输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其他上行信道的优先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
其中,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停止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早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或相同,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取消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中的第二上行信道的传输起始时间相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还承载有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承载的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或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信道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47360.2A 2018-02-12 2018-02-12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01497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7360.2A CN110149705A (zh) 2018-02-12 2018-02-12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PCT/CN2019/074563 WO2019154357A1 (zh) 2018-02-12 2019-02-02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JP2020565000A JP7031017B2 (ja) 2018-02-12 2019-02-02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19750323.8A EP3755088A4 (en) 2018-02-12 2019-02-02 UPRIGHT LINK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DEVICE
KR1020207025632A KR20200118150A (ko) 2018-02-12 2019-02-02 업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기기
US16/969,257 US11641666B2 (en) 2018-02-12 2019-02-02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7360.2A CN110149705A (zh) 2018-02-12 2018-02-12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9705A true CN110149705A (zh) 2019-08-20

Family

ID=6754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7360.2A Pending CN110149705A (zh) 2018-02-12 2018-02-12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1666B2 (zh)
EP (1) EP3755088A4 (zh)
JP (1) JP7031017B2 (zh)
KR (1) KR20200118150A (zh)
CN (1) CN110149705A (zh)
WO (1) WO2019154357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9510A (zh) * 2019-11-06 2020-04-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冲突的解决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078187A1 (zh) * 2019-10-23 2021-04-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上行传输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WO2021088004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WO2021093190A1 (en) * 2020-02-07 2021-05-20 Zte Corporation Multiple priority channel multiplexing
CN112911639A (zh) * 2019-11-19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1143786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98209A (zh) * 2020-04-08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228068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道的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028405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WO2022063072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2067622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066974A (zh) * 2020-02-14 2022-09-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传输中断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53287A4 (en) * 2018-02-15 2021-10-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UCCH COLLISION HANDLING FOR LONG MULTISLOT PUCCH IN 5G NO
US11019682B2 (en) 2018-06-18 2021-05-25 Apple Inc. Methods to multiplex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multi-slot transmissions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US20210105100A1 (en) * 2019-10-04 2021-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ation between a scheduling request and harq feedback
CN113330793A (zh) 2019-12-31 2021-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指示取消的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11805542B2 (en) 2020-09-15 2023-10-31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used by UE to multiplex uplink transmissions and UE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6943A1 (en) * 2013-08-21 2015-02-26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uplink power control
CN104641577A (zh) * 2012-09-19 2015-05-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2628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移动终端业务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41179A (zh) * 2017-04-19 2017-10-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时间触发业务静态调度表的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5450B1 (ko) * 2008-03-03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의 충돌 해결 방법
WO2013028113A1 (en) * 2011-08-22 2013-0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ucch scheduling requests
JP6196758B2 (ja) 2012-07-20 2017-09-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EP2816853A1 (en) * 2013-06-21 2014-12-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plink switching of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5940735B (zh) 2014-01-28 2019-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备对设备终端发送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93608B (zh) 2014-07-03 2019-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及功率分配的方法
WO2017171615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llision handling between legacy tti and short tti
ES2824475T3 (es) * 2016-05-12 2021-05-12 Asustek Comp Inc Transmisión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intervalos de tiempo de transmisión acortad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CN107567098B (zh) 2016-06-30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US10225826B2 (en) * 2017-03-24 2019-03-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channel format length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577A (zh) * 2012-09-19 2015-05-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26943A1 (en) * 2013-08-21 2015-02-26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uplink power control
CN106792628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移动终端业务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41179A (zh) * 2017-04-19 2017-10-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时间触发业务静态调度表的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Handling collisions of sTTI and TTI in UL",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0 R1-1712893》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8187A1 (zh) * 2019-10-23 2021-04-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上行传输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10999510A (zh) * 2019-11-06 2020-04-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冲突的解决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088004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2911639A (zh) * 2019-11-19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911639B (zh) * 2019-11-19 2023-07-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1143786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93190A1 (en) * 2020-02-07 2021-05-20 Zte Corporation Multiple priority channel multiplexing
CN115066974A (zh) * 2020-02-14 2022-09-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传输中断
CN113498209A (zh) * 2020-04-08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228068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道的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070524A (zh) * 2020-08-07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WO2022028405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WO2022063072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2067622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31017B2 (ja) 2022-03-07
JP2021519045A (ja) 2021-08-05
EP3755088A1 (en) 2020-12-23
WO2019154357A1 (zh) 2019-08-15
EP3755088A4 (en) 2021-02-24
US20210007119A1 (en) 2021-01-07
US11641666B2 (en) 2023-05-02
KR20200118150A (ko)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9705A (zh) 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TW201722181A (zh) 用於共享通訊媒體上的短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的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有效負荷映射
US117708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indicative of cancelation
CN110034892A (zh) Harq-ack反馈时间的确定方法、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366246A (zh) 取消上行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392015A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8702279A (zh) 用于分配确认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4885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KR20150070366A (ko) 비대칭형 멀티 캐리어 통신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구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089225A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8282876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
US102001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n asymmetri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210931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9565680A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073624A (zh) 用于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2370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572247B (zh) 一种窄带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72287B (zh) 一种harq进程id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EP3944536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CN112788747B (zh)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KR20200108314A (ko) 데이터를 발송하는 방법,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14175544A (zh) 用于确定反馈码本的系统和方法
WO2022016349A1 (en) Signaling solution for fast beam diversity
CN112738888B (zh) 时域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5552985A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