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7579A -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7579A
CN110147579A CN201910318962.4A CN201910318962A CN110147579A CN 110147579 A CN110147579 A CN 110147579A CN 201910318962 A CN201910318962 A CN 201910318962A CN 110147579 A CN110147579 A CN 110147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management
design
bim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89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睿
吴飞
段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189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7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7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对工程BIM模型结构进行分析并合理拆分,得到工程建造中的模型结构图谱;通过研究BIM应用的动态协同关系,采用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机制,进行模型版本及过程的管理。该方法能够对不同的版本进行规范化管理;项目BIM模型结构清晰明了,可以实现多方协同管理及模型应用的相互协调性,从而实现信息版本追溯及工程精细化管理;通过采用协同管理,简化模型存储,降低存储消耗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模到底”简单地被认为是一个中心模型对接各方进行BIM(建筑信息模型化)应用;工程实践中对于设计图纸和变更单进行了一定的版本管理。对于大小不一、数量众多的BIM应用,往往缺少规范的版本管理,通常只保存最新版本模型或阶段性版本模型。
对于目前的“一模到底”的现有方式,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可操作性不强,工程实践中对项目BIM模型结构往往含糊不清;第二:同时,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类主客观因素影响,工程变更不可避免。但目前对于使用的BIM模型、依据的设计,其版本管理都未得到足够重视。限于模型结构不清晰、多方协同管理或模型应用协调性不足,无法实现信息版本追溯及工程精细化管理;第三:常规模型存储占用空间较大。实际上每次模型版本更新一般只更新模型的小部分,如果每个版本都全模型储存一次,造成大量数据重复存储,浪费存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对工程BIM模型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具体是将BIM模型分为设计方创建的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方创建的施工BIM应用模型,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BIM应用模型在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中有序布置;结合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BIM应用模型之间的关联,形成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
通过研究工程进行中产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模型BIM应用的动态协同关系,采用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机制,进行模型版本及过程的管理。
作为优选方案,工程设计BIM模型简称为设计模型,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反映设计信息,至少包括设计图纸的三维数字化表达;施工BIM应用模型简称为施工模型,以设计模型为依据反应施工信息,根据不同应用点总体至少分为三维表现类、深化设计类、项目管理类三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机制包括协同管理形成机制、协同管理实现机制和协同管理约束机制;
具体的,
协同管理形成机制:提出一套可以运行的组织系统及形成管理协同的技术手段;探讨管理协同目标与组织系统运行状况之间的差距评估和利益分配协商;
协同管理实现机制:重点识别协同机会、评价协同要素价值、沟通交流、要素整合、序参量的管理以及对实现结果信息的对照反馈;
协同管理约束机制:贯穿于整个管理协同过程之中,既有形成机制中的约束,也有实现机制中的约束。
作为优选方案,设计方采用“链接模型”方式创建各自的单专业模型,BIM工程师通过内部协同或外部协同与项目其他成员共享模型、相互参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设计模型包括建筑专业设计模型、结构专业设计模型、给排水专业设计模型、暖通专业设计模型、电器专业设计模型、内装专业设计模型和幕墙专业设计模型。
作为优选方案,施工模型的三维表现类包括施工模拟动画模型、三维场布模型和施工样板模型。
作为优选方案,施工模型的深化设计类包括钢筋深化设计模型、模板深化设计模型、机电深化设计模型。
作为优选方案,施工模型的项目管理类包括进度管理模型、质量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模型。
作为优选方案,模型结构化增量存储采用增量更新方式将模型进行结构化分解,对分解后的区段分别存储。
作为优选方案,还基于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进行实现编码管理,从而得到模型动态图谱。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能够对不同的版本进行规范化管理;项目BIM模型结构清晰明了,可以实现多方协同管理及模型应用的相互协调性,从而实现信息版本追溯及工程精细化管理;通过采用协同管理,简化模型存储,降低存储消耗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工程BIM模型进行分析后得到的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BIM模型动态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果无特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首先,通过对工程BIM模型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如图1所示,具体是将BIM模型分为设计方创建的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方创建的施工BIM应用模型,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BIM应用模型在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中有序布置;结合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BIM应用模型之间的关联,形成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
然后,通过研究工程进行中产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模型BIM应用的动态协同关系,采用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机制,进行模型版本及过程的管理;所述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机制包括协同管理形成机制、协同管理实现机制和协同管理约束机制。具体的,
协同管理形成机制:提出一套可以运行的组织系统及形成管理协同的技术手段;探讨管理协同目标与组织系统运行状况之间的差距评估和利益分配协商;
协同管理实现机制:重点识别协同机会、评价协同要素价值、沟通交流、要素整合、序参量的管理以及对实现结果信息的对照反馈;
协同管理约束机制:贯穿于整个管理协同过程之中,既有形成机制中的约束,也有实现机制中的约束。
其中,工程设计BIM模型简称为设计模型,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反映设计信息,至少包括设计图纸的三维数字化表达;而施工BIM应用模型简称为施工模型,以设计模型为依据反应施工信息,根据不同应用点总体至少分为三维表现类、深化设计类、项目管理类三类。
如图1所示,所述设计模型包括建筑专业设计模型、结构专业设计模型、给排水专业设计模型、暖通专业设计模型、电器专业设计模型、内装专业设计模型和幕墙专业设计模型,同时还包括其他的相关模型。
施工模型的三维表现类包括施工模拟动画模型、三维场布模型和施工样板模型;施工模型的深化设计类包括钢筋深化设计模型、模板深化设计模型、机电深化设计模型;施工模型的项目管理类包括进度管理模型、质量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模型。
设计单位即设计方采用“链接模型”方式创建各自的单专业模型,BIM工程师通过内部协同或外部协同与项目其他成员共享模型、相互参考。这里的“链接模型”方式具体是指一个项目可以拆分为几部分,由不同人进行分别建模、进行协同工作。各自完成后,将各个部分通过链接的方式组合,也就是说设计方创建各自的单专业模型,然后进行链接,供BIM工程师通过内部协同或外部协同与项目其他成员共享模型、相互参考。。
在特别重要环节中,应当对所拆分的不同专业的模型进行协调,提前干涉并解决存在问题,防止在施工阶段出现返工和工期延误。
模型信息维护与调用应注意保证信息全面、详细、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对不同信息接收方进行权限分配,保证信息安全性;由BIM模型生成的图纸或文件应以不可编辑的格式发布并以处理传统文档的方式对其校核、审批、发布、归档。
数据数据交换在协同平台内宜采用超链接方式,在协同平台外宜采用上传下载方式。数据交互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完整。更新要制定更新清单表,并实时定期发布。
模型结构化增量存储采用增量更新方式将将模型进行结构化分解,对分解后的区段分别存储。版本更新时,有变更的区段进行增量存储;没有变更的区段利用原有存储地址,无需重复存储。
本方案具体还在上述基础上,基于结构简化图,实现编码管理,从而得到模型动态图谱(即模型家族史)。模型动态图谱是为了进行模型版本及过程管理,工程实施中的所有工程变更记录资料均能在模型动态图谱中得到有序记录,可以实现实时可追溯。同时采用增量存储方式提高模型版本的存储效率。
BIM模型动态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设计模型版本号以“d1.0”的形式表示;施工模型版本号以“c1.0(d1.0)”,其中括号内为施工模型依据的设计模型版本号。通过编码实现了历史版本记载。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通过对工程BIM模型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具体是将BIM模型分为设计方创建的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方创建的施工BIM应用模型,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BIM应用模型在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中有序布置;结合工程设计BIM模型和施工BIM应用模型之间的关联,形成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
通过研究工程进行中产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模型BIM应用的动态协同关系,采用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机制,进行模型版本及过程的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工程设计BIM模型简称为设计模型,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反映设计信息,至少包括设计图纸的三维数字化表达;施工BIM应用模型简称为施工模型,以设计模型为依据反应施工信息,根据不同应用点总体至少分为三维表现类、深化设计类、项目管理类三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机制包括协同管理形成机制、协同管理实现机制和协同管理约束机制;
具体的,
协同管理形成机制:提出一套可以运行的组织系统及形成管理协同的技术手段;探讨管理协同目标与组织系统运行状况之间的差距评估和利益分配协商;
协同管理实现机制:重点识别协同机会、评价协同要素价值、沟通交流、要素整合、序参量的管理以及对实现结果信息的对照反馈;
协同管理约束机制:贯穿于整个管理协同过程之中,既有形成机制中的约束,也有实现机制中的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方采用“链接模型”方式创建各自的单专业模型,BIM工程师通过内部协同或外部协同与项目其他成员共享模型、相互参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模型包括建筑专业设计模型、结构专业设计模型、给排水专业设计模型、暖通专业设计模型、电器专业设计模型、内装专业设计模型和幕墙专业设计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模型的三维表现类包括施工模拟动画模型、三维场布模型和施工样板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模型的深化设计类包括钢筋深化设计模型、模板深化设计模型、机电深化设计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模型的项目管理类包括进度管理模型、质量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型结构化增量存储采用增量更新方式将模型进行结构化分解,对分解后的区段分别存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基于工程BIM模型结构简化图进行实现编码管理,从而得到模型动态图谱。
CN201910318962.4A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0147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8962.4A CN110147579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8962.4A CN110147579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579A true CN110147579A (zh) 2019-08-20

Family

ID=67589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8962.4A Pending CN110147579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757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0096A (zh) * 2019-11-20 2020-03-13 广西越知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多方协同办公系统
CN111782585A (zh) * 2020-06-18 2020-10-16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13204811A (zh) * 2020-11-05 2021-08-03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或追溯bim模型修改前后信息的方法
CN113987664A (zh) * 2021-12-24 2022-01-28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布局方案的生成方法、系统、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386145A (zh) * 2021-12-31 2022-04-2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异构bim模型的建筑指标统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5594A (zh) * 2018-04-19 2018-09-28 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597855A (zh) * 2018-11-29 2019-04-09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5594A (zh) * 2018-04-19 2018-09-28 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597855A (zh) * 2018-11-29 2019-04-09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勃等: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协同管理模型及其应用", 《施工技术》 *
李俊男等: "基于BIM子模型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蔺志刚等: "凯乐塔水电站BIM技术应用",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0096A (zh) * 2019-11-20 2020-03-13 广西越知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多方协同办公系统
CN110880096B (zh) * 2019-11-20 2023-10-31 广西越知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多方协同办公系统
CN111782585A (zh) * 2020-06-18 2020-10-16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11782585B (zh) * 2020-06-18 2024-02-09 深圳市万翼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13204811A (zh) * 2020-11-05 2021-08-03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或追溯bim模型修改前后信息的方法
CN113987664A (zh) * 2021-12-24 2022-01-28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布局方案的生成方法、系统、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987664B (zh) * 2021-12-24 2022-03-22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布局方案的生成方法、系统、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386145A (zh) * 2021-12-31 2022-04-2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异构bim模型的建筑指标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4386145B (zh) * 2021-12-31 2023-04-18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异构bim模型的建筑指标统计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7579A (zh)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协同管理方法
Doumbouya et al. Adoption of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effectiveness: The review of BIM benefits
Borrmann et 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Why? what? how?
Poku et al. Construction scheduling and progress control u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Eray et al. Usage of interface management system in adaptive reuse of buildings
Sacks et al. Process model perspectives 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procedures in the precast/prestressed concrete industry
Ostroukh et al. Integration of PDM and ERP systems within a unified information space of an enterprise
CN101539855A (zh) 一种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Staub-French et al. Linear scheduling and 4D visualization
Banawi et al.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rameworks
Dao et al. 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for multi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of precedence-constraine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Kamari et al. Potential shift of integrated design (ID) through BIM in sustainable building renovation
Romanenko et 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by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n construction of Ukraine
Jägbeck MDA planner: interactive planning tool using product model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Panagiotidou et 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execution plans: a global review
Žurić et al. Integrating HBIM and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A pilot study using GBC historic building certification
Jang et al. BIM Library Transplant: Bridging Human Expertis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Customized Design Detailing
Abd ElWahab et al. Towards a parametric plug-in for conservation of built heritage
Counsell Beyond level 2 BIM, web portals and collaboration tools
KR101704673B1 (ko) 개방형bim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건물 정보 파일과 구조 계산 정보의 연동 방법
Shih A study of 2D-and 3D-oriented architectural drawing production methods
JP2006338309A (ja)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システム
Ham et al. BIM ba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case analysis for facility life cycl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lient
Ladiana et al. Programmed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nd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ools for optimising a process based o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Gjerde et al.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ast planner system®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 case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