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389B -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9389B CN110139389B CN201810135644.XA CN201810135644A CN110139389B CN 110139389 B CN110139389 B CN 110139389B CN 201810135644 A CN201810135644 A CN 201810135644A CN 110139389 B CN110139389 B CN 1101393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gical channel
- different
- terminal
- activated
- buffer st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8010093374 pneumococcal purpura-producing principl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24056 punctate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 type 2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实现基于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上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包括: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调度的系统,由网络侧设备为终端分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频资源,终端根据网络侧设备的调度命令进行下行数据接收或者上行数据发送。其中,在上行数据传输时,网络侧设备调度器确定上行资源分配情况之后会通过UL grant(上行调度许可)通知终端。并且网络侧设备调度器进行上行资源分配的依据是终端要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即终端的缓冲区状态。该缓冲区在终端侧,网络侧设备要获知该信息时,需要终端向基站进行BSR(Buffer State Report,缓冲区状态上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实现基于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上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通过上述方法,针对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确定出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使得可以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可选地,所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从而,使得本申请并不限于链路是Sidelink,还是Uu,只要链路上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即可。
可选地,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具体包括:
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从而,在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之后,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可选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具体包括:
对于Uu link,发送缓冲区状态上报(Buffer State Reporting,BSR)媒体接入(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其中,所述BSR MAC CE中包含确定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对于Sidelink,发送BSR MAC CE;其中,所述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与所述Destination ID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其中,一个BSR MAC CE中,包含有确定出的多个不同逻辑信道组,以及这多个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从而,针对不同的链路,发送的BSR MAC CE中包含的信息不同,以使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BSR MAC CE之后,可以根据其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相应地操作,提高网络侧设备操作的准确性。
可选地,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从而,在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可以根据预先得到的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以使终端可以简单快捷地确定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LCG ID=A+M×(i-1);
或,LCG ID=N-M×(i-1)-A
其中,i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LCG ID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A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M表示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N表示系统支持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中的最大值,i不大于M,且M为不小于2的整数。
从而,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确定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终端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从而,终端可以根据协议约定直接得到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还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而使终端得到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以有利于终端根据该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当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时,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得到对应关系和计算公式,以有利于终端根据该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如果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链路的标识。
从而,在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时,通过在广播或专用信令中携带链路的标识,以使得终端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避免在根据不匹配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出现误差,影响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可选地,如果Sidelink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从而,在Sidelink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时,通过在广播或专用信令中携带目标终端标识,以使得终端可以区分不同目标终端,避免在根据不匹配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出现误差,影响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不同逻辑信道组,是所述终端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的,且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从所述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得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从而,可以使得网络侧设备对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相同数据进行调度时,可以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是由网络侧设备确定后配置给终端的。
可选地,将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方式为:
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可选地,所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在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时,具体用于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在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时,具体用于对于Uu link,通过收发机发送BSR MAC CE;其中,所述BSR MAC CE中包含确定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对于Sidelink,通过所述收发机发送BSR MAC CE;其中,所述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与所述Destination ID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在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LCG ID=A+M×(i-1);
或,LCG ID=N-M×(i-1)-A
其中,i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LCG ID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A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M表示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N表示系统支持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中的最大值,i不大于M,且M为不小于2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可选地,当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可选地,如果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链路的标识。
可选地,如果Sidelink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从所述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根据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是由网络侧设备确定后配置给终端的。
可选地,将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方式为:
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上报单元,用于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都可以是终端,例如可以是用户设备,针对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终端可以确定出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使得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都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例如可以是基站,从而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具有存储功能的实体装置,通过在基站等网络侧设备内和/或在终端内设置这样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从而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PDCP duplication的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蜂窝网络中终端通信的数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交互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五的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实现基于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上报终端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首先,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重复(duplication)功能。
为了适应业务对时延和可靠性的较高的要求,在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给出的解决方案中引入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yocol,PDCP)duplication,即通过多个路径传输相同的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通过多个路径的传输,可以增益提升传输的可靠性,降低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关于PDCP duplication的模型,可参见图1所示,包括PDCP层,RLC层和MAC层;其中,PDCP层的一个无线承载RB对应一个PDCP实体,在RLC层通过两个逻辑信道(LogicChannel,LC)进行数据传输,且每个逻辑信道对应一个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Radio LinkControl,RLC)实体,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由一个MAC实体进行处理,将来自两个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分别映射到不同物理资源上进行传输,如映射到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
并且,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相互靠近的终端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进行通信,当然还可以直接通信,如图2所示,在这里定义终端与终端之间进行直接通信的链路称为终端到终端通信链路Sidelink,而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称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对于Sidelink的缓冲区状态上报机制,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有逻辑信道组(Logic Channel Group,LCG)与直接通信数据包优先级(ProSe Per-Packet Priority,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当终端需要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时,根据需要传输数据的逻辑信道的PPPP,确定该逻辑信道的PPPP对应的LCG,然后确定每个LCG对应的数据量,封装SidelinkBSR MAC CE并上报至网络侧设备。然而,如果Sidelink支持重复功能,按照上述机制,激活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两个逻辑信道的数据的PPPP是相同的,所以根据LCG与PPPP的映射关系,只能确定出一个LCG;而按照Sidelink BSR MAC CE的设计方式,一个LCG对应一个缓冲区状态(Buffer State,BS)域名,所以在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时,是通过一个LCG上报的,进而使得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终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只能识别到一个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不能识别到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相同的数据,所以无法将激活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相同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上,从而无法保证获得重复功能的增益。
而对于Uu link的缓冲区状态上报机制也存在类似问题,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一般是按照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划分RB和LCG的,对于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LC所归属的LCG也将划分为一个LCG,所以网络侧在接收到终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同样无法将激活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上,从而无法保证获得重复功能的增益。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系统,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301和终端302;其中,
终端302,用于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RB,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网络侧设备301,用于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从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终端302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302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之前,终端302,还用于判断指定的链路上是否具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
具体地,终端302可以具体根据网络侧设备301的控制信息进行判断,还可以根据终端302预设的策略进行判断;若判断出指定的链路上具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时,针对其中任意一个RB,确定RB对应的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若判断出指定的链路上不具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时,终端302则无需执行确定RB对应的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的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可以理解为,在指定的链路上已经配置了已激活重复功能的RB,或者在指定的链路配置了未激活重复功能的RB,然后对RB的重复功能进行激活。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302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可以具体包括:
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具体地,在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可以直接在对应关系中查找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如此,使得终端302可以简单快捷地确定出逻辑信道组,简化缓冲区状态确定系统的操作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以一个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RB最多可以使用的逻辑信道的个数为2为例,其中,在这2个逻辑信道中,第一个逻辑信道是RB在激活前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用LC1表示,另一个则是在RB激活重复功能后新增加的逻辑信道,用LC2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参见表1所示的表格,左边一列表示LC1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LCG ID,右边一列表示LC2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LCG ID;并且,一个逻辑信道组内可以允许有多个RB,其中可能部分RB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可能有部分RB并未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而在本申请中只关注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所以表1中仅给出的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
参见表1可知,RB1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为第1组,RB1对应的新增的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为第9组,显然,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1对应的两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是不同的;同理,对于RB3,RB3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为第2组,RB3对应的新增的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为第10组,显然,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3对应的两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也是不同的;如此,可以有利于终端302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
当然,在确定逻辑信道组时,还可以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具体地,计算公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LCG ID=A+M×(i-1);
或,LCG ID=N-M×(i-1)-A
其中,i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LCG ID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A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M表示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N表示系统支持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中的最大值,i不大于M,且M为不小于2的整数。
从而,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确定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终端302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当然,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还可以是其他可以给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上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得到:
根据协议直接约定;
由网络侧设备301配置。
并且,当网络侧设备301为终端302配置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时,终端302还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301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发送的携带有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从而,可以使得终端302得到对应关系和计算公式,以有利于终端302根据该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的是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RB,而链路可以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可以为终端302到网络侧设备301的通信链路Uu link;但不管是Sidelink还是Uu link,只要链路上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终端302就需要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以便于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
此外,由于针对的是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RB,所以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或计算公式,与链路的类型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链路所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可以是相同的,如此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当然,为了提高终端302在确定不同链路上的逻辑信道组时的精确度,不同类型的链路所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也可以是不同的,那么此时,对于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管是根据协议约定的,还是由网络侧设备301配置的,都需要指示链路的标识,例如如果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那么在广播或专用信令中携带链路的标识,以区分链路的类型。
对于Sidelink,由于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链路,所以不同目标终端之间的Sidelink会有所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可以是相同的,从而降低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当然,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还可以是不同的,那么此时,对于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管是根据协议约定的,还是由网络侧设备301配置的,都需要指示目标终端的标识,例如在广播或专用信令中携带目标终端的标识,以区分不同的Sidelink。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终端302基于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可以具体包括:
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其中,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可以为:满足链路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触发条件,以及满足链路BSR MAC CE传输需要的Uu接口上行资源;其中的触发条件可以是当前链路缓冲区状态由空变为非空状态,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针对Uu link,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可以为:满足Uu link BSR触发条件,以及满足Uu link BSR MAC CE传输需要的Uu接口上行资源;针对Sidelink,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可以为:满足Sidelink BSR触发条件,以及满足Sidelink BSR MAC CE传输需要的Uu接口上行资源。
基于重复功能的特点,若终端302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使得网络侧设备301在接收到缓冲区状态信息时,根据缓冲区状态信息,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或计算公式,确定出哪些逻辑信道组包含了一个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量(该数据量为缓冲区状态),对于这些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是需要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上的,以保证重复功能的增益。
具体地,终端302在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可以具体包括:
对于Uu link,发送缓冲区状态上报BSR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其中,BSR MACCE中包含确定出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对于Sidelink,发送BSR MAC CE;其中,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确定出的且与Destination ID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具体地,在终端302向网络侧设备301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时,一般是以发送BSRMAC CE的方式上报的,在BSR MAC CE至少包含逻辑信道组信息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对于Sidelink,由于是终端302与终端302之间的链路,所以在BSR MAC CE中,还需要包含目标终端的标识(Destination ID),由于终端302与不同的目标终端之间的逻辑信道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在BSR MAC CE中包含的逻辑信道组信息是与目标终端的标识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对于Sidelink,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Destination ID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而对于Uu link,由于是终端302与网络侧设备301之间的链路,并不涉及目标终端,所以在BSRMAC CE中并不需要包含目标终端的标识,只要包含确定出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即可。从而,针对不同的链路,终端302发送的BSR MAC CE中包含的信息也就不同,以使网络侧设备301在接收到BSR MAC CE之后,可以根据其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相应地操作,提高网络侧设备301操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提及的发送BSR MAC CE之前,可以根据确定出的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确定出哪些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并确定出具体的缓冲区状态取值,以用于组织BSR MAC CE,便于终端302向网络侧设备301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301在获取到缓冲区状态信息之后,网络侧设备301,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根据终端302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当然,上述提及的物理资源可以是载波资源,还可以是带宽部分(Band WidthPart,BWP),或者还可以是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等物理资源,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301的对应关系和/或计算公式,同样可以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是由网络侧设备301确定后配置给终端302的。
具体地,将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配置给终端302的方式可以为:
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向终端302发送携带有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信令可以由网络侧设备301单独向终端302发送,当然,还可以与重复功能配置或激活的信令一起发送,以使网络侧设备301在为终端302配置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的同时,还可以激活终端302的指定的链路上未激活重复功能的RB,进而使得终端302可以对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进行相应地操作。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如终端,如图4a所示,可以包括:
存储器4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402,用于调用存储器401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其中,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可以理解为,在指定的链路上已经配置了已激活重复功能的RB,或者在指定的链路配置了未激活重复功能的RB,然后对RB的重复功能进行激活。
从而,针对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确定出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使得基于逻辑信道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可选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其中,针对Uu link,上述提及的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可以为:满足Uu link BSR触发条件,以及满足Uu link BSR MAC CE传输需要的Uu接口上行资源;针对Sidelink,上述提及的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可以为:满足Sidelink BSR触发条件,以及满足Sidelink BSRMAC CE传输需要的Uu接口上行资源。
可选地,处理器402,在基于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时,具体用于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从而,在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之后,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可选地,如图4b所示,在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中还可以包括收发机403,处理器402,在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时,具体用于对于Uu link,通过收发机403发送BSR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其中,BSR MAC CE中包含确定出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对于Sidelink,通过收发机403发送BSR MAC CE;其中,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确定出的且与Destination ID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从而,针对不同的链路,发送的BSR MAC CE中包含的信息不同,以使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BSR MAC CE之后,可以根据其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相应地操作,提高网络侧设备操作的准确性。
可选地,处理器402,在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具体用于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具体地,在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可以先确定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也即先确定出RB在激活前对应的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然后再根据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RB在激活后新增的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
从而,在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可以根据预先得到的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以使终端的操作更加简单快捷。
可选地,计算公式如下:
LCG ID=A+M×(i-1);
或,LCG ID=N-M×(i-1)-A
其中,i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LCG ID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A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M表示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N表示系统支持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中的最大值,i不大于M,且M为不小于2的整数。
当然,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确定。
可选地,对应关系和/或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从而,终端可以根据协议约定直接得到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还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而使终端得到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以有利于终端根据该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当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时,处理器402,还用于通过收发机403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发送的携带有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得到对应关系和计算公式,以有利于终端根据该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如果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同,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链路的标识。
可选地,如果Sidelink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同,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目标终端标识。
其中,上述提及的专用信令,可以是无限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MAC信令,或物理层信令等,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针对的是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RB,所以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或计算公式,与链路的类型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链路所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可以是相同的,如此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当然,为了提高终端在确定不同链路上的逻辑信道组时的精确度,不同类型的链路所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也可以是不同的,那么此时,对于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管是根据协议约定的,还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都需要指示链路的标识,例如在广播或专用信令中携带链路的标识,以区分链路的类型。
对于Sidelink,由于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链路,所以不同目标终端之间的Sidelink会有所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可以是相同的,从而降低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当然,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还可以是不同的,那么此时,对于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管是根据协议约定的,还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都需要指示目标终端的标识,例如在广播或专用信令中携带目标终端的标识,以区分不同的Sidelink。
其中,在图4b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4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4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4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402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01可以存储处理器4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402,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如终端,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501,用于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上报单元502,用于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确定单元501和上报单元502,均可以通过处理器等实体器件来实现。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例如网络侧设备,如基站,如图6a所示,可以包括:
存储器6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602,用于调用存储器601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603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从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从而,可以使得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终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根据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从而,可以使得网络侧设备对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相同数据进行调度时,可以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传输时延。
当然,上述提及的物理资源可以是载波资源,还可以是带宽部分(Band WidthPart,BWP),或者还可以是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等物理资源,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对应关系和/或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是由网络侧设备确定后配置给终端的。
可选地,将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配置给终端的方式为:
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向终端发送携带有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其中,在图6b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602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1可以存储处理器6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602,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例如网络侧设备,如基站,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获取单元702,用于从基于逻辑信道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接收单元701和获取单元702,均可以通过处理器等实体结构来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任意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由于该方法与前述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的原理相似,所以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
S801、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S802、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可选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可选地,基于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具体包括:
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可选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具体包括:
对于Uu link,发送缓冲区状态上报BSR媒体接入(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其中,BSR MAC CE中包含确定出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对于Sidelink,发送BSR MAC CE;其中,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确定出的且与Destination ID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可选地,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具体包括:
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计算公式如下:
LCG ID=A+M×(i-1);
或,LCG ID=N-M×(i-1)-A
其中,i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LCG ID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A表示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M表示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N表示系统支持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中的最大值,i不大于M,且M为不小于2的整数。
可选地,对应关系和/或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可选地,当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时,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发送的携带有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可选地,如果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同,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链路的标识。
可选地,如果Sidelink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不同,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目标终端标识。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方法,由于该方法与前述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的原理相似,所以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方法,如图9所示,可以包括:
S901、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S902、从基于逻辑信道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可选地,对应关系和/或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是由网络侧设备确定后配置给终端的。
可选地,将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配置给终端的方式可以为:
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向终端发送携带有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进行介绍。
实施例一:以针对Sidelink,且根据协议直接约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结合交互流程图10所示。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指的是直接通信发送终端。
S1001、终端判断Sidelink上是否具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若有,则执行步骤S1002;若无,则结束流程;
S1002、终端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S100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Sidelink BSR MAC CE;
S1004、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Sidelink BSR MAC CE;
S1005、网络侧设备从Sidelink BSR MAC CE中获取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S1006、网络侧设备根据Sidelink BSR MAC CE,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S1007、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载波上。
实施例二:以针对Sidelink,且根据协议约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指的是直接通信发送终端。
其中,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一在于步骤S1002,在实施例二中,该步骤为终端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二在于步骤S1007,在实施例二中,该步骤为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载波上。
实施例三:以针对Sidelink,且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指的是直接通信发送终端。
其中,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00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的方式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实施例四:以针对Sidelink,且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中的对应关系,在实施例五中为计算公式。
实施例五:以针对Uu link,且根据协议直接约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结合交互流程图11所示。
S1101、终端判断Uu link上是否具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若有,则执行步骤S1102;若无,则结束流程;
S1102、终端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S110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Uu link BSR MAC CE;
S1104、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Uu link BSR MAC CE;
S1105、网络侧设备从Uu link BSR MAC CE中获取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S1106、网络侧设备根据Uu link BSR MAC CE,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S1107、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载波上。
实施例六:以针对Uu link,且根据协议约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之一在于步骤S1102,在实施例四中,该步骤应该为终端根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确定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之二在于步骤S1107,在实施例五中,该步骤应该为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载波上。
实施例七:以针对Uu link,且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10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的方式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实施例八:以针对Uu link,且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计算公式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七中的对应关系,在实施例八中为计算公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终端,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为“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为“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等,可选的,该终端可以具备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能力,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性质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例如,接入点),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方面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
综上,针对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确定出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使得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信息,从而有助于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后能够将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物理资源上传输,从而实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传输时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其中,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上报,具体包括:
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具体包括:
对于Uu link,发送缓冲区状态上报BSR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其中,所述BSR MACCE中包含确定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信息以及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对于Sidelink,发送BSR MAC CE;其中,所述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与所述Destination ID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信息、以及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LCGID=A+M×(i-1);
或,LCGID=N-M×(i-1)-A
其中,i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LCG ID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A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M表示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N表示系统支持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中的最大值,i不大于M,且M为不小于2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时,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链路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如果Sidelink链路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9.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从所述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是由网络侧设备确定后配置给终端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方式为:
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11.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时,具体用于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通过不同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时,具体用于对于Uu link,发送缓冲区状态上报BSR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其中,所述BSR MAC CE中包含确定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对于Sidelink,发送BSR MAC CE;其中,所述BSR MAC CE中包含目标终端标识Destination ID、与所述Destination ID对应的所述逻辑信道组的信息、以及所述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LCGID=A+M×(i-1);
或,LCG ID=N-M×(i-1)-A
其中,i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LCG ID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i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A表示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第一个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M表示配置或激活重复功能的一个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个数,N表示系统支持的逻辑信道组的编号中的最大值,i不大于M,且M为不小于2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配置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同类型的链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链路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为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链路Sidelink,或为终端到网络侧设备的通信链路Uu link;
如果Sidelink链路针对不同目标终端采用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不同,所述广播或者专用信令中还需要携带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19.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从所述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根据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是由网络侧设备确定后配置给终端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方式为:
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对应关系或所述计算公式的信息的配置信令。
21.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指定的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上报单元,用于当满足缓冲区状态上报条件时,基于所述逻辑信道组进行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不同逻辑信道组;
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22.一种缓冲区状态确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其中,针对某个链路上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任一无线承载RB,其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所归属的逻辑信道组不同;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的缓冲区状态信息中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
其中,还包括:调度单元,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缓冲区状态信息,确定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多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根据所述终端当前的缓冲区状态,以及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对应的不同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计算公式,将所述配置或激活了重复功能的RB承载的不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调度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之上;
所述对应关系和/或所述计算公式,是根据协议直接约定的,或者是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的。
2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5644.XA CN110139389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EP19751874.9A EP3751942B1 (en) | 2018-02-09 | 2019-01-23 | Buffer area state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US16/968,184 US11558772B2 (en) | 2018-02-09 | 2019-01-23 |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JP2020542985A JP7154304B2 (ja) | 2018-02-09 | 2019-01-23 | 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
PCT/CN2019/072856 WO2019154089A1 (zh) | 2018-02-09 | 2019-01-23 |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KR1020207025332A KR102434049B1 (ko) | 2018-02-09 | 2019-01-23 | 버퍼 상태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5644.XA CN110139389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9389A CN110139389A (zh) | 2019-08-16 |
CN110139389B true CN110139389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7549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5644.XA Active CN110139389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58772B2 (zh) |
EP (1) | EP3751942B1 (zh) |
JP (1) | JP7154304B2 (zh) |
KR (1) | KR102434049B1 (zh) |
CN (1) | CN110139389B (zh) |
WO (1) | WO20191540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6066A (zh) * | 2019-02-14 | 2020-07-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包承载路径确定、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
CN115314967A (zh) * | 2021-05-07 | 2022-11-0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确定传输路径的方法及基站 |
CN116097729A (zh) * | 2022-11-03 | 2023-05-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37576A1 (zh) * | 2010-05-03 | 2011-11-10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中用于发送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4161168A1 (en) * | 2013-04-03 | 2014-10-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dual connectivity environ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8473A (zh) * | 2009-01-08 | 2010-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缓冲区状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7249197B (zh) * | 2012-06-04 | 2019-12-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KR20140107088A (ko) * | 2013-02-27 | 2014-09-0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스몰셀 환경에서 단말의 버퍼상태보고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
US10264484B2 (en) * | 2014-03-12 | 2019-04-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an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for transmiss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
EP3051736B1 (en) * | 2015-01-30 | 2020-04-2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Prioritization in the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 for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s in ProSe direct communications |
CN107534829B (zh) * | 2015-04-01 | 2021-03-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处理优先级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295658B (zh) * | 2016-04-01 | 2019-12-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切换过程中的资源分配方法、源基站及目标基站 |
EP3244677B1 (en) * | 2016-05-13 | 2020-04-2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mechanism for qos implementation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
CN109937587B (zh) * | 2017-03-10 | 2022-06-14 | 株式会社Kt | 缓冲区状态报告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
KR102318015B1 (ko) * | 2017-04-28 | 2021-10-2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종류에 따른 길이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7241164B (zh) | 2017-05-05 | 2021-10-2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承载重复传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02-09 CN CN201810135644.XA patent/CN11013938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3 JP JP2020542985A patent/JP71543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1-23 EP EP19751874.9A patent/EP3751942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1-23 WO PCT/CN2019/072856 patent/WO2019154089A1/zh unknown
- 2019-01-23 KR KR1020207025332A patent/KR10243404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1-23 US US16/968,184 patent/US1155877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37576A1 (zh) * | 2010-05-03 | 2011-11-10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中用于发送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4161168A1 (en) * | 2013-04-03 | 2014-10-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dual connectivity environment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R2-1706372 Impact of PDCP duplication on MAC;CATT;《3GPP TSG-RAN WG2 Meeting #NR AH2 》;20170617;说明书第1-2节 * |
R2-1706643,Consideration on the Impact of PDCP Duplication on MAC;ZTE;《3GPP TSG-RAN WG2#NR_AdHoc#2》;20170616;第2节 * |
R2-1711705,Impact of PDCP Duplication on BSR Procedure in the CA case;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2 Meeting RAN2 #99bis》;20170928;第1节 * |
R2-1713072,Discussion on sidelink resource request mechanism in PC5 CA;ZTE;《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0》;20171117;全文 * |
R2-1800201,BSR procedure for data duplication;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 WG2 Ad Hoc》;20180112;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77785A1 (en) | 2021-12-02 |
US11558772B2 (en) | 2023-01-17 |
KR102434049B1 (ko) | 2022-08-19 |
EP3751942B1 (en) | 2022-05-11 |
KR20200115632A (ko) | 2020-10-07 |
EP3751942A1 (en) | 2020-12-16 |
JP7154304B2 (ja) | 2022-10-17 |
EP3751942A4 (en) | 2021-01-27 |
JP2021513291A (ja) | 2021-05-20 |
WO2019154089A1 (zh) | 2019-08-15 |
CN110139389A (zh) | 2019-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05641B (zh) | D2d通訊中資源配置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 |
KR102221412B1 (ko) |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EP3328140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
CN107734703B (zh)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06454687B (zh) |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132082B (zh) |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A2995551C (en) | Reducing collisions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discovery resources | |
CN108347784B (zh)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 |
WO2019091143A1 (zh) |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9891970B (zh) |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0139389B (zh) |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1148225B (zh)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 |
RU2743676C1 (ru) | Способ диспетчеризации ресурса,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JP2023082193A (ja) | 自動車の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キャリア選択方法及び端末機器 | |
US20220132559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duplicate data transmission | |
CN111757545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16027008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WO2019214301A5 (zh) | ||
CN114731239B (zh) | 冲突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1132091B (zh)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WO2015024243A1 (zh) | 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1138955A1 (zh) | 通知发送时间信息的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6566560A (zh) | 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