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198B - 外壳与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外壳与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9198B
CN110139198B CN201810139325.6A CN201810139325A CN110139198B CN 110139198 B CN110139198 B CN 110139198B CN 201810139325 A CN201810139325 A CN 201810139325A CN 110139198 B CN110139198 B CN 110139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hell
unit
hous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93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9198A (zh
Inventor
钭忠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93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91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9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9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1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壳,包括壳体和嵌设在所述壳体上的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振动缓冲带用于吸收由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壳体的振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及所述外壳,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本体包括处理单元与振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振动单元振动,所述振动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减少骨传导传声时的声音泄漏,保护通话隐私。

Description

外壳与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壳与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市场上已有采用骨传导技术进行传声的手机。骨传导手机通过手机外壳振动引发人体颅骨或颌骨振动,进而使人产生听觉。但是,在通话时整个手机外壳都在振动,导致手机附近大范围的空气产生振动,使周围的人也能听到通话声音,从而暴露了隐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壳及终端设备,能够减少骨传导传声时的声音泄漏,保护通话隐私。
一种外壳,壳体和嵌设于所述壳体的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将所述壳体划分为两个部分;所述振动缓冲带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壳体能够与一振动单元抵接以将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所述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吸收所述振动以减少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壳体的振动。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及上文所述的外壳,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本体包括处理单元与振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振动单元振动,所述振动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壳体嵌设振动缓冲带,使振动单元与位于振动缓冲带的第一侧的壳体抵接,当振动单元振动时,所述第一侧的壳体振动传声;而由于振动缓冲带对振动有缓冲和吸收作用,因此所述第二侧的壳体基本不会振动,从而使得声音局限在所述第一侧的壳体附近被用户接收而不会扩散,降低了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和盖板,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盖板的周缘;所述振动缓冲带嵌设在所述边框与所述盖板上。
其中,所述盖板的表面覆盖有吸振层,进一步降低了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
其中,所述吸振层为柔性有机膜。柔性有机膜的刚度极小,因而可以起到很好的吸振作用。
其中,所述振动缓冲带由橡胶或多孔陶瓷制成。这种材料成本较低。
其中,所述振动缓冲带与所述壳体通过粘胶粘接。此种粘接的方式简单易行,结构强度满足需要,成本低廉。
其中,所述振动缓冲带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振动缓冲带间隔分布。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
其中,所述本体包括射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频单元产生射频信号;所述振动缓冲带由非信号屏蔽材料制成,所述振动缓冲带用于使所述射频信号通过。
其中,所述振动单元为压电振动模块。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终端设备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带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带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0。终端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掌上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终端设备10可以采用骨传导技术进行传声。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外壳11与显示屏12,外壳11具有开口,显示屏12收容于外壳11内并露出所述开口,便于用户观看画面。终端设备10还包括收容于外壳11内的本体,在图1所示视角中所述本体位于显示屏12下方。所述本体为终端设备10中用于进行运算、存储、指令处理等,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显示、音频、摄像、通信、振动等)的硬件,以及支撑这些硬件的机械结构件的总称。例如,所述本体包括电路板(例如主板)及其上的电子器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发出操作指令,控制其他器件工作。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CPU(中央处理器)或其他控制芯片。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还可以包括振动单元13,振动单元13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发生振动。振动单元13例如可以是压电振动模块,压电振动模块具有工作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重量轻等优点,适合用在终端设备10中。当然,振动单元13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响应所述处理单元的指令进行振动的器件或模组。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正常持握终端设备10时(使得用户看到的画面正常显示,而非倒立、横卧、斜向等),振动单元13位于适合用户头部接收振动的位置,如振动单元13设在适合抵住耳廓及耳朵周围(如颅骨、颌骨等)的位置,以便于用户接收振动产生听觉。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1包括壳体112和嵌设在壳体112上并将所述壳体112划分为两个部分的振动缓冲带111。本实施例中,所述嵌设指振动缓冲带111的表面与壳体112的表面平齐或有断差(例如振动缓冲带111高出壳体112的表面)。振动缓冲带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A与第二侧B,第一侧A与第二侧B分别为振动缓冲带11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振动缓冲带111可以横贯壳体112,将壳体112分为位于第一侧A的部分,与位于第二侧B的部分。本实施例中,壳体112位于第一侧A的部分可以对应用户头部接收振动的部位,如对应耳廓及耳朵周围(如颅骨、颌骨等)的位置。示意性的,在图2所示视角中,第一侧A为振动缓冲带111的上侧,第二侧B为振动缓冲带111的下侧。
本实施例中,振动缓冲带111可采用相较壳体112更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起到缓冲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例如当壳体112为金属材料时,振动缓冲带111可以为橡胶、多孔陶瓷(尤其是高空隙率的多孔陶瓷)等材料。当然,振动缓冲带111还可以采用其他刚度较小的材料,如硅胶。振动缓冲带111可以通过粘胶与壳体112粘接,即振动缓冲带111的第一侧A及第二侧B分别通过粘胶与壳体112位于第一侧A及第二侧B的部分连接。粘接的方式简单易行,结构强度满足需要,成本低廉。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振动缓冲带111与壳体112连接。例如,可以在制造壳体112时一体形成振动缓冲带111,得到一体式结构的外壳11。
如图2所示,振动单元13与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这一侧的壳体。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可以与用户头部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用户头部引发听觉。
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的振动将向位于第二侧B的壳体112传递。但由于两侧壳体112之间设有振动缓冲带111,振动缓冲带111能够缓冲和吸收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所传递的振动,使传递到位于第二侧B的壳体112上的振动大幅减小。因此,基本上整个外壳11仅有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在振动传声,从而使声音局限在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附近。在理想情况下,壳体112上仅有位于第一侧A的部分振动,而位于第二侧B的部分不振动,因此声音会更加聚集。
由此,本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在壳体112上嵌设振动缓冲带111,使振动单元13与位于振动缓冲带111的第一侧的壳体112抵接,当振动单元13振动时,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振动传声;而由于振动缓冲带111对振动有缓冲和吸收作用,因此位于第二侧B的壳体112基本不会振动,从而使得声音局限在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附近被用户接收而不会扩散,降低了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2可以包括边框1121和盖板1122,其中边框1121围设在盖板1122的周缘。相应的,振动缓冲带111嵌设在边框1121和盖板1122上。即振动缓冲带111可以从边框1121的一侧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并横贯盖板1122,将边框1121分为1121a与1121ab,将盖板1122分为1122a与1122b。此时,壳体112位于第一侧A的部分包括边框1121a和盖板1122a,壳体112位于第二侧B的部分包括边框1121b和盖板1122b。振动单元13可以与盖板1122a相抵持,以将振动传递至盖板1122a及与盖板1122a相连的边框1121a。当然,振动单元13可以与边框1121a相抵持。振动缓冲带111能够使得边框1121a和盖板1122a振动传声,而使边框1121b和盖板1122b基本不振动,从而使声音聚焦,避免了声音扩散导致的隐私泄露。本实施例中,将壳体112设置为包括边框1121和盖板1122的结构形式,壳体112可以采用一体化工艺成型,从而增强了结构强度,简化了成型工艺,也提升了外观体验。
本实施例中,盖板1122的表面积较大,盖板1122在振动时容易使得声音发散引起漏音。因此,进一步的盖板1122表面可以覆盖吸振层,所述吸振层用于吸收盖板1122的振动,减少盖板1122振动传声导致的漏音。此时,主要依靠表面积较小的边框1121进行振动传声,从而使声音聚集。所述吸振层可以覆盖盖板1122的全部或部分内表面,或全部或部分外表面。所述吸振层可以使用柔性有机膜,柔性有机膜的刚度极小,因而可以起到很好的吸振作用。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缓冲带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振动缓冲带间隔分布。例如,如图3所示,外壳21上设有振动缓冲带111与振动缓冲带114,振动缓冲带111与振动缓冲带114间隔布置,以将壳体112分为三段式结构,例如分别可以为边框1121a、盖板1122a,边框1121b、盖板1122b,边框1121c、盖板1122c。其中,振动缓冲带111的第二侧B1即为振动缓冲带114的第一侧A2,振动缓冲带114同样起到缓冲和吸收由其第一侧A2的壳体部分传递到其第二侧B2的壳体部分的振动。振动单元13可以位于振动缓冲带111的第一侧A1,经过振动缓冲带111的第一级缓冲吸收,传递到振动缓冲带114的振动已经较弱,再经过振动缓冲带114的第二级缓冲吸收之后,壳体112位于振动缓冲带114的第二侧B2的部分的振动更加微弱。由此,通过对振动进行逐级缓冲吸收,能够大幅削弱声音的扩散,极大强化对声音的聚集,显著提升通话的私密性。本实施例中,振动缓冲带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还可以为3个及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射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频单元产生射频信号。所述振动缓冲带可以由非信号屏蔽材料制成,用于使所述射频信号通过。即所述振动缓冲带所在的缝隙可以作为微缝天线,所述微缝天线用于辐射所述射频信号。由于所述振动缓冲带不会屏蔽所述射频信号,因而使所述射频信号能够通过从而实现通信。由此,所述振动缓冲带不仅用于缓冲吸收振动,还能作为终端设备10的非射频信号屏蔽带,无需额外设计非射频信号屏蔽带,从而简化了天线设计与结构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和嵌设于所述壳体的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将所述壳体划分为两个部分;所述振动缓冲带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壳体能够与一振动单元抵接以将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所述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吸收所述振动以减少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壳体的振动;
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和盖板,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盖板的周缘;所述振动缓冲带嵌设在所述边框与所述盖板上所述振动缓冲带从所述边框的一侧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并横贯所述盖板;所述盖板的表面覆盖有吸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振层为柔性有机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缓冲带由橡胶或多孔陶瓷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缓冲带与所述壳体通过粘胶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缓冲带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振动缓冲带间隔分布。
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本体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壳,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本体包括处理单元与振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振动单元振动,所述振动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射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频单元产生射频信号;所述振动缓冲带由非信号屏蔽材料制成,所述振动缓冲带用于使所述射频信号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单元为压电振动模块。
CN201810139325.6A 2018-02-09 2018-02-09 外壳与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39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9325.6A CN110139198B (zh) 2018-02-09 2018-02-09 外壳与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9325.6A CN110139198B (zh) 2018-02-09 2018-02-09 外壳与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198A CN110139198A (zh) 2019-08-16
CN110139198B true CN110139198B (zh) 2021-11-23

Family

ID=67568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932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39198B (zh) 2018-02-09 2018-02-09 外壳与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919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941A (zh) * 2013-12-26 2016-07-06 唐迎 骨传导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1183A (ja) * 2003-11-14 2005-06-09 Toshiba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および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を使用した枕、椅子あるいはヘッドホン
CN1843019A (zh) * 2004-01-16 2006-10-04 株式会社坦姆科日本 使用骨传导装置的携带式电话机
EP2698970A4 (en) * 2011-12-06 2015-04-22 Temco Japan MOBILE PHONE WITH A BONE GUIDANCE APPARATUS
CN107710781B (zh) * 2015-06-17 2020-05-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耳机
CN105120039B (zh) * 2015-09-02 2018-05-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US9843850B2 (en) * 2015-09-26 2017-12-12 Intel Corporation Audio speakers with integrated sealing and assembly features for “caseless” installation
CN107222805A (zh) * 2017-07-31 2017-09-29 深圳市微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耳机抑制漏音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941A (zh) * 2013-12-26 2016-07-06 唐迎 骨传导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198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17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vibrates an element for sound transmission
JP5926950B2 (ja) 電子機器
EP280039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289729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27934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3103068A1 (ja) 電子機器
US9774958B2 (en) Unit,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02352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750267B2 (en) Earplu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20148625A1 (en) Shielding device for a hand-held radiophone
CN110139198B (zh) 外壳与终端设备
WO2015012062A1 (ja) 電子機器
JP5927105B2 (ja) 電子機器
WO2013103025A1 (ja) 電子機器
JP4208138B2 (ja) 耳装着型の音情報伝達器
JP2008178051A (ja) 圧電式骨伝導レシー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骨伝導通信システム
JP2015050703A (ja) 電子機器
JP6073074B2 (ja) 電子機器
JP3106645U (ja) 骨伝導電話拡声器
KR100664246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865458B2 (ja) 電子機器
JP6080382B2 (ja) 電子機器
JP5951355B2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