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8925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8925A
CN110138925A CN201810137043.2A CN201810137043A CN110138925A CN 110138925 A CN110138925 A CN 110138925A CN 201810137043 A CN201810137043 A CN 201810137043A CN 110138925 A CN110138925 A CN 110138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surface
rear shell
mobile termina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70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8925B (zh
Inventor
成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70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89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2608 priority patent/WO20191540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8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8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8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8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后壳、第二后壳、显示屏和功能器件。第二后壳连接于第一后壳上,第二后壳包括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第三外周面和第四外周面,显示屏设置于第一后壳的背向第二后壳的一侧。功能器件设置于第二后壳上,第二后壳能够相对第一后壳转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功能器件被显示屏遮挡。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外周面的延伸方向、第二外周面的延伸方向、第三外周面的延伸方向、第四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的长度方向成锐角,且功能器件从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上述移动终端有利于实现的高屏占比。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一般配备有功能器件(受话器、环境光传感器等),功能器件需占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的部分面积,不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功能器件的设置不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的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后壳;
第二后壳,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壳上,所述第二后壳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三外周面、第四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另一端;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的背向所述第二后壳的一侧;及
功能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上,所述第二后壳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后壳转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后壳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四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后壳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功能器件被所述显示屏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四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后壳的长度方向成锐角,且所述功能器件从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后壳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后壳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的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壳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周面、第二侧周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三侧周面、第四侧周面,所述第三侧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第二侧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侧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第二侧周面的另一端;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周面与所述第一外周面平齐,所述第二侧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平齐,所述第三侧周面与所述第三外周面平齐,所述第四侧周面与所述第四外周面平齐;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周面与所述第一外周面错位,所述第二侧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错位,所述第三侧周面与所述第三外周面错位,所述第四侧周面与所述第四外周面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后壳还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位于所述内表面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位于所述外表面的外周;所述内表面向所述外表面所在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功能器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平滑过渡;及/或,所述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轮组件,所述电机包括座体和输出轴,所述座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壳上,所述座体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齿轮组件分别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后壳连接;所述座体能够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以使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后壳相对所述第一后壳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后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二后壳相对所述第一后壳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磁铁和吸附件,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上,所述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上,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磁铁能够吸附于所述吸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受话器、距离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所述受话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还包括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和点阵投影器,所述红外镜头、所述泛光感应元件和所述点阵投影器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上的前置摄像模组,所述前置摄像模组具有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入光面被所述显示屏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入光面从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分别与所述前置摄像头和所述第二后壳连接,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受话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示屏的长度方向平行。
上述移动终端,功能器件在第一位置时被显示屏遮挡,在第二位置时功能器件的从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通过第二后壳与第一后壳的相对转动即可实现功能器件的隐藏和外露,从而可以避免功能器件占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的面积,有利于实现移动终端的高屏占比。由于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后壳的第一外周面的延伸方向、第二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后壳的第三外周面的延伸方向、第四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二后壳具有与第一后壳相近的外形,有利于保持移动终端的外观整体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第二后壳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二后壳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二后壳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二后壳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二后壳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二后壳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8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移动终端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第二后壳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参考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为手机。移动终端10包括第一后壳100、第二后壳200、显示屏300和功能器件4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后壳100大致呈矩形块状,第二后壳200连接于第一后壳100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后壳200大致呈矩形块状,第二后壳200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241、外表面243,和连接在内表面241、外表面243之间的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第三外周面247和第四外周面248。其中,第一外周面245和第二外周面246相背设置,第三外周面247和第四外周面248相背设置,第三外周面247连接于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的一端,第四外周面248连接于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的另一端。在第二后壳200呈矩形块状的实施例中,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分别连接于矩形的两条长边上,第三外周面247、第四外周面248分别连接于矩形的两条短边上。也即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分别位于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三外周面247、第四外周面248分别位于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显示屏300设置于第一后壳100的背向第二后壳200的一侧。功能器件400设置于第二后壳200上,第二后壳200能够相对第一后壳100转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参考图3至图5,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外周面245的延伸方向、第二外周面246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10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三外周面247的延伸方向、第四外周面248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10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功能器件400被显示屏300遮挡。参考图1和图2,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外周面245的延伸方向、第二外周面246的延伸方向、第三外周面247的延伸方向、第四外周面248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100的长度方向成锐角,且功能器件400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器件400包括受话器,受话器与移动终端10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功能器件400外露后,用户即可通过功能器件400接听电话或语音消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后壳100与第二后壳200的转动连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可以在第一后壳100上设置凸起,在第二后壳200上设置容置槽,通过凸起与容置槽的配合实现第一后壳100与第二后壳200的转动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后壳200上设置凸起,在第一后壳100上设置容置槽,通过凸起与容置槽的配合,同样能够实现第一后壳100与第二后壳200的转动连接。
上述移动终端10,功能器件400在第一位置时被显示屏300遮挡,在第二位置时功能器件400的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通过第二后壳200与第一后壳100的相对转动即可实现功能器件400的隐藏和外露,从而可以避免功能器件400占用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的面积,有利于实现移动终端10的高屏占比。例如,在一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移动终端10的屏占比在85%以上。由于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后壳200的第一外周面245的延伸方向、第二外周面246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10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后壳200的第三外周面247的延伸方向、第四外周面248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后壳100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二后壳200具有与第一后壳100相近的外形,有利于保持移动终端10的外观整体性。例如,在第一后壳100呈矩形块状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的第二后壳200的形状与第一后壳100相似。第一后壳100的朝向第二后壳200的一侧的四周边缘可以加工为曲面例如弧面,第二后壳200的朝向第一后壳100的四周边缘也可以加工为曲面例如弧面,当第二后壳200的朝向第一后壳100的四周边缘的曲面与第一后壳100的朝向第二后壳200的一侧的四周边缘的曲面的曲率相近时,第一后壳100和第二后壳200在第一位置时,整个移动终端10可以保持较高的外观整体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周面245分别与第三外周面247和第四外周面248平滑过渡,第二外周面246分别与第三外周面247和第四外周面248平滑过渡。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周面245与第三外周面247的连接部位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过渡,以使第一外周面245与第三外周面247平滑过渡。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周面245与第四外周面248的连接部位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过渡,以使第一外周面245与第四外周面248平滑过渡。第二外周面246与第三外周面247的连接部位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平滑过渡,第二外周面246与第四外周面248的连接部位也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平滑过渡。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移动终端10的外观较为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为x轴,以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为y轴,以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为z轴建立坐标系,则第二后壳200可以绕z轴在第一后壳100上转动。在一实施例中,作垂直于z轴的平面并以该平面为基准平面,第二后壳200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后壳100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进一步,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后壳200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完全位于第一后壳100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内。上述设置,当第二后壳200位于第一位置、用户正视于显示屏300时,第一后壳100可以完全遮挡第二后壳200,第二后壳200的四周边缘不至于凸出于第一后壳100的四周的边缘,因而既能实现移动终端10的高屏占比,又可保持移动终端10的外观整体性。
参考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后壳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和相背设置的第三侧周面115、第四侧周面117,第三侧周面115连接于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的一端,第四侧周面117连接于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的另一端。在第一后壳100呈矩形块状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三侧周面115、第四侧周面117分别位于矩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在第一位置时,第一侧周面111与第一外周面245平齐,第二侧周面113与第二外周面246平齐,第三侧周面115与第三外周面247平齐,第四侧周面117与第四外周面248平齐。在第二位置时,第一侧周面111与第一外周面245错位,第二侧周面113与第二外周面246错位,第三侧周面115与第三外周面247错位,第四侧周面117与第四外周面248错位。上述结构有利于保持移动终端10的外观整体性。例如,第二后壳200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后壳100的外周可以和第二后壳200的外周齐平,从而保持了移动终端10的外观整体性。上述结构还有利于手部转动第二后壳200,例如,采用单手握持移动终端10后,拇指按压在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其余四指贴附于第二后壳200上,利用拇指与显示屏300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对第一后壳100施加转动力矩,第二后壳200就可以相对第一后壳100转动,以使功能器件400外露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内表面241朝向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第三外周面247和第四外周面248位于内表面241的外周,且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第三外周面247和第四外周面248位于外表面243的外周。在一实施例中,外表面243与第一外周面245的连接部位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过渡,以使外表面243与第一外周面245平滑过渡。同样地,外表面243与第二外周面246的连接部位、外表面243与第三外周面247的连接部位、外表面243与第四外周面248的连接部位也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平滑过渡。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移动终端10的外观较为美观。
参考图7,在一实施例中,内表面241向外表面243所在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250,功能器件400收容于凹槽250内。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后壳200呈矩形盒状结构。功能器件400可以收容于凹槽250内。上述结构,不仅能利用第二后壳200对功能器件400予以保护,还可以增大第二后壳200的容纳空间,以便在凹槽250中设置其他电子元器件,并防止移动终端10的厚度增加过多。
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器件400还可以包括前置摄像模组500,前置摄像模组500具有第一入光面510,第一入光面510朝向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入光面510被显示屏300遮挡,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入光面510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具体地,前置摄像模组500可以设置于凹槽250内,以防止因前置摄像模组500的设置造成移动终端10的厚度增大过多。第一入光面510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后,光线可穿过第一入光面510并入设置前置摄像模组500上。前置摄像模组500露出后,用户可以进行自拍、视屏通话等操作。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前置摄像模组500包括前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与移动终端10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前置摄像头可用于提供视屏通话、自拍等功能。
上述移动终端10,前置摄像模组500在第一位置时被显示屏300遮挡,在第二位置时前置摄像模组500的第一入光面510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通过第二后壳200与第一后壳100的相对转动即可实现前置摄像模组500的隐藏和外露,从而可以避免前置摄像模组500占用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的面积,有利于实现移动终端10的高屏占比。
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器件400还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移动终端10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距离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显示屏300与用户面部之间的距离,以使用户在接听电话过程中显示屏300能够亮屏或熄屏。环境光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光的亮度,以使显示屏300能够根据环境光的亮度调整显示亮度,以使用户能够舒适地查看显示屏300上的信息。这些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均可安装于第二后壳200上。第二后壳200在第一位置时,上述电子元器件收容在凹槽250内。第二后壳200在第二位置时,上述电子元器件可以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露出。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器件400还可以包括身份识别模组,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和点阵投影器,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和点阵投影器分别与移动终端10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红外镜头、点阵投影器和泛光感应元件可用于移动终端10的面部识别过程中。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磁吸组件600,磁吸组件600包括磁铁610和吸附件620,磁铁610设置于第二后壳200上,吸附件620设置于第一后壳100上,在第一位置时磁铁610能够吸附于吸附件620上。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在一实施例中,磁铁610为永磁铁,吸附件620为铁片,当第二后壳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磁铁610可以吸附于吸附件620上,以使第二后壳200在第一后壳100上可靠地定位,防止第二后壳200与第一后壳100定位不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吸附件620也可以为永磁铁。可以理解的是,磁铁61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后壳100上,吸附件62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后壳200上,同样有利于第二后壳200稳固定位在第一后壳100上。可以理解的是,磁铁组件6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磁铁组件600分布于移动终端10上时,可以使得第二后壳200与第一后壳100在第一位置时更可靠的定位,以防止第二后壳200相对第一后壳100轻易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后壳200的外表面243上还可以设置装饰图案或防滑条纹或防滑槽,防滑条纹或防滑槽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手指与第二后壳200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有利于手指对第二后壳200施力以利于转动第二后壳200,实现功能器件400的隐藏和外露。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装饰图案可以为星座图案等,装饰图案可以美化移动终端10的外观。防滑槽或防滑条纹使得外表面243上有凸出或凹陷的地方,从而有利于增大手指与第二后壳200之间的摩擦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后壳200的最大厚度与第一后壳100的最大厚度的比值小于4。上述设置可以防止第二后壳200在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上占用尺寸过大,以避免第一后壳100和第二后壳200的设置造成太强的割裂感对移动终端10的外观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700,驱动机构700包括电机710和齿轮组件720,电机710包括座体711和输出轴713,座体711连接于第二后壳200上,座体711与输出轴713连接,齿轮组件720分别与输出轴713和第一后壳100连接。座体711能够驱动输出轴713转动,以使输出轴713通过齿轮组件720带动第二后壳200相对第一后壳100转动。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齿轮组件720包括第一齿轮721、第二齿轮723和第三齿轮725,输出轴713与第一齿轮721固定连接,第三齿轮725与第一后壳100固定连接。第二齿轮723分别与第一齿轮721与第三齿轮725啮合。输出轴713能够带动第一齿轮721转动,第一齿轮721能够带动第二齿轮723转动,第二齿轮723能够通过第三齿轮725带动第二后壳200相对第一后壳100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710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710易于控制旋转角度,且以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在一实施例中,电机710和移动终端10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通过微处理器即可控制电机710的运转,进而可以控制第二后壳200的转动。上述设置有利于第二后壳200旋转的电动化。例如,可以在移动终端10上设置虚拟按键,通过程序控制第二后壳200的旋转,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齿轮723可以在第一齿轮721和第三齿轮725之间起到过渡作用,以利于电机710和第二后壳200的安装,防止移动终端10厚度增加过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齿轮723也可以省略,第一齿轮721可以直接与第三齿轮725啮合,电机710通过第一齿轮721和第三齿轮725同样能够带动第二后壳20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齿轮721可以和电机710的输出轴713一体成型,以简化第一齿轮721与电机710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齿轮725也可以和第一后壳100一体成型,以简化第三齿轮725与第一后壳100的连接结构。
参考图9,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后壳200上的后置摄像模组800,后置摄像模组800具有第二入光面810,第二入光面810背向显示屏300。光线可穿过第二入光面810并入射至第二摄像模组上。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后置摄像模组800可以包括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和对焦传感器。移动终端10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屏300和第一后壳100之间的主板,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和对焦传感器均与主板通信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闪光灯可以为后置摄像头的拍摄补光,对焦传感器有利于后置摄像头的对焦,例如,对焦传感器可以为红外对焦传感器或激光对焦传感器。红外对焦传感器或激光对焦传感器有利于提高后置摄像头的拍摄质量,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11,在移动终端10包括前置摄像模组500的实施例中,前置摄像模组500还可以包括安装座520,安装座520分别与前置摄像头510和第二后壳200连接。在第二位置时,受话器400的长度方向与显示屏300的宽度方向平行,安装座520的长度方向与显示屏300的长度方向平行。具体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安装座520大致呈矩形块状,安装座520上开设有多个圆孔,前置摄像头510、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安装座520固定连接,且前置摄像头510、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从圆孔中外露。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圆孔的圆心的连线的延伸方向即为安装座520的长度方向。在第二位置时,正视于显示屏300时,安装座520位于显示屏300的左侧,受话器400位于显示屏300的上方。进一步,在第二位置时,受话器400的长度方向与显示屏300的宽度方向平行,安装座520的长度方向与显示屏300的长度方向平行。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前置摄像模组500和受话器400的布置与显示屏300的位置相协调,以防止对用户的体验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地,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10的过程中,一般习惯于摆正显示屏300的位置,当受话器40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显示屏300的宽度方向、安装座5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显示屏300的长度方向时,能够使得受话器400和前置摄像模组500的位置与显示屏300的位置协调,从而提升移动终端10的美观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后壳;
第二后壳,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壳上,所述第二后壳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三外周面、第四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另一端;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的背向所述第二后壳的一侧;及
功能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上,所述第二后壳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后壳转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后壳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四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后壳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功能器件被所述显示屏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外周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四外周面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后壳的长度方向成锐角,且所述功能器件从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后壳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后壳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壳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周面、第二侧周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三侧周面、第四侧周面,所述第三侧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第二侧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侧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第二侧周面的另一端;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周面与所述第一外周面平齐,所述第二侧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平齐,所述第三侧周面与所述第三外周面平齐,所述第四侧周面与所述第四外周面平齐;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周面与所述第一外周面错位,所述第二侧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错位,所述第三侧周面与所述第三外周面错位,所述第四侧周面与所述第四外周面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壳还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位于所述内表面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位于所述外表面的外周;所述内表面向所述外表面所在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功能器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平滑过渡;及/或,所述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和所述第四外周面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轮组件,所述电机包括座体和输出轴,所述座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壳上,所述座体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齿轮组件分别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后壳连接;所述座体能够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以使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后壳相对所述第一后壳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后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二后壳相对所述第一后壳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磁铁和吸附件,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上,所述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上,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磁铁能够吸附于所述吸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受话器、距离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所述受话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还包括身份识别模组,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和点阵投影器,所述红外镜头、所述泛光感应元件和所述点阵投影器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后壳上的前置摄像模组,所述前置摄像模组具有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入光面被所述显示屏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入光面从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分别与所述前置摄像头和所述第二后壳连接,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受话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示屏的长度方向平行。
CN201810137043.2A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138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7043.2A CN110138925B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PCT/CN2019/072608 WO2019154059A1 (zh) 2018-02-09 2019-01-22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7043.2A CN110138925B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8925A true CN110138925A (zh) 2019-08-16
CN110138925B CN110138925B (zh) 2021-02-23

Family

ID=6754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7043.2A Active CN110138925B (zh) 2018-02-09 2018-02-09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8925B (zh)
WO (1) WO201915405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2390B2 (ja) * 2002-07-24 2007-0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CN101189856A (zh) * 2005-06-01 2008-05-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叠层型移动终端
CN205490754U (zh) * 2016-04-12 2016-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920470A (zh) * 2017-04-27 2017-07-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纯屏幕无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7094225A (zh) * 2017-05-15 2017-08-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感测模组、摄像模组与移动电子终端
CN107295127A (zh) * 2017-06-30 2017-10-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7454300A (zh) * 2017-09-26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113448A (zh) * 2018-02-01 2019-08-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47565A (ja) * 2007-12-12 2009-07-02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並びにこの携帯機器の開閉装置
CN201226533Y (zh) * 2008-03-17 2009-04-22 诚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旋出式扬声器的手持装置
CN104994190B (zh) * 2015-07-10 2017-11-21 深圳市华锐博光电有限公司 无边框滑盖手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2390B2 (ja) * 2002-07-24 2007-0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CN101189856A (zh) * 2005-06-01 2008-05-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叠层型移动终端
CN205490754U (zh) * 2016-04-12 2016-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920470A (zh) * 2017-04-27 2017-07-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纯屏幕无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7094225A (zh) * 2017-05-15 2017-08-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感测模组、摄像模组与移动电子终端
CN107295127A (zh) * 2017-06-30 2017-10-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7454300A (zh) * 2017-09-26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113448A (zh) * 2018-02-01 2019-08-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8925B (zh) 2021-02-23
WO2019154059A1 (zh) 2019-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4751U (zh) 移动终端
CN208079148U (zh) 移动终端
CN208128325U (zh) 移动终端
CN209105229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08158640U (zh) 移动终端
CN208079151U (zh) 移动终端
CN209105221U (zh) 移动终端
CN208190696U (zh) 移动终端
WO2019100951A1 (zh) 移动终端
CN110138925A (zh) 移动终端
CN110138905A (zh) 移动终端
CN109842695A (zh)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10138920A (zh) 移动终端
CN208190695U (zh) 移动终端
CN110138928A (zh) 移动终端
CN209201171U (zh) 电子设备
CN208174750U (zh) 移动终端
CN208079147U (zh) 移动终端
CN209105283U (zh) 移动终端
CN208190694U (zh) 移动终端
CN111225134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208079149U (zh) 移动终端
WO2020010942A1 (zh) 电子设备
WO2019100948A1 (zh) 移动终端与摄像头模组
CN110138921A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