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8810A -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8810A
CN110138810A CN201910574783.7A CN201910574783A CN110138810A CN 110138810 A CN110138810 A CN 110138810A CN 201910574783 A CN201910574783 A CN 201910574783A CN 110138810 A CN110138810 A CN 110138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next stage
communication
main control
it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47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8810B (zh
Inventor
崔雨晴
庄园
王新宇
庄加才
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47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8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8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8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8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8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的主控模块,该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若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则分别控制自身及受自身管理的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若是,则启用与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只有当判断出自身与下一级控制模块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情况下,才启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因此不会出现通信模式与通信协议不匹配的情况,保证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也无需通过安装额外的检测装置及设置复杂的通信协议兼容机制。

Description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发展,变换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连接形式也呈多样化。现有的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的,通过增加该光伏并网系统中功率单元数目,可以基于低压器件实现高压大功率输出,而通过恰当的调制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多电平输出,降低系统中的滤波装置体积和成本。为了恰当控制各个功率单元的工作状态以实现较好的光伏并网系统输出性能,通常需要借助通信来进行光伏并网系统内部状态管理以及将光伏并网系统内部状态传递到光伏并网系统外部。
实际应用中,对于光伏并网系统中同一条通信回路,在不同的时刻可能面临不同的通信需求。例如,A时刻传递的信号为快时效性控制信号,B时刻传递的信号为慢时效性监控信号,C时刻传递数据为长数据,D时刻传递数据为短数据。
由于通信需求不同以及通信对象不同,该光伏并网系统可能存在多种通信协议。为了在多个通信协议之间实现切换,现有技术通常需要安装额外的检测装置,或者需要设计复杂的通信协议兼容机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系统在多个通信协议之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安装额外的检测装置或者需要设置复杂的通信协议兼容机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的主控模块,该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
若接收到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则分别控制自身及受自身管理的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启用与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中,所述分别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包括:
先将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再将自身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中,将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时,所采用的通讯协议为切换前的通信协议。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中,所述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未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中,所述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之前,还包括:
启动转换指令分别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再次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再次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执行启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的步骤;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未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执行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的步骤。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中,再次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之后,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未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还包括:
判断启动所述转换指令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设定阈值;
若启动所述转换指令的次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执行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的步骤;
若启动所述转换指令的次数小于设定阈值,则返回启动转换指令分别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再次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步骤。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中,若所述光伏并网系统包括多级主控模块,则对于除最下一级主控模块以外的每一级主控模块,所述通信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则向下一级的主控模块转发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所述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主控模块及至少一个下一级控制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与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系统中,所述主控模块的数量为1;
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为从控模块,且所述从控模块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
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每一所述从控模块相连,用于与每一所述从控模块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或外部,所述从控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
可选地,在上述的通信协议切换系统中,所述主控模块的数量为M,M为正整数;
M个主控模块分级设置,每一级至少包括一个主控模块;
除最下一级主控模块以外的每一级主控模块,其下一级控制模块均为主控模块;
最下一级主控模块的下一级控制模块为从控模块,且所述从控模块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
所述从控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至少最下一级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其余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外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请求,若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请求,则分别控制自身及受自身管理的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进而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若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均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则启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通过上述方案,只有当判断出自身与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情况下,才启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因此不会出现通信模式与通信协议不匹配的情况,保证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也无需通过安装额外的检测装置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再者也无需设置复杂的通信协议兼容机制,降低了系统通信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
图2至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的五种流程图;
图7至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切换系统的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以解决系统在多个通信协议之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安装额外的检测装置所导致的系统成本高,或者需要设置复杂的通信协议兼容机制所导致的系统通信复杂性高的问题。
该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的主控模块,该光伏并网系统可以是基于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
请参见图2,该通信协议切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的通信协议无法满足通信需求,则需要将当前的通信协议进行切换。而将当前的通信协议切换至另一通信协议的需求,即为该通信协议切换需求。
进一步的,当前的通信协议无法满足通信需求的情况可以为:当前的通信协议所传递的信号为慢时效监控信号,但是需要传递的信号为快时效性的控制信号,当前的通信协议无法满足快时效性的控制信号的传输要求,则视为当前的通信协议无法满足通信需求;或者是,当前的通信协议允许传输的数据长度为10bytes的短数据,而当系统需要传输一个长度为100bytes的长数据时,当前的通信协议无法传递100bytes的长数据,则视为当前的通信协议无法满足通信需求;两种情况的相反状态也是如此。无法满足通信需求的情况除了上述示出的情况外,还存在其他无法满足通信需求的情况,其他无法满足通信需求的情况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只有当主控模块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才能执行后续切换通信协议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所接收到的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可以是主控模块响应用户切换通信协议操作,也可以是主控模块接收到系统中某类切换通信协议的指令。本申请对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无论主控模块是以何种方式接收到的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协议为:双方完成通信或服务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主控制模块和下一级控制模块就为通信协议中的双方实体。
具体的,主控模块通过通信通道或者设备与下一级控制模块互联。通信协议是使得互联的主控模块和下一级控制模块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的公共语言。
在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协议可以为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协议、NetBEUI协议以及IPX/SPX协议等,但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通信协议,其他自定义通信协议和现有技术的各种通信协议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执行步骤S201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协议需求之后,若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则执行步骤S202。
S202、分别控制自身及受自身管理的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携带需要切换至的通信模式,所要切换至的通信模式即为该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目标通信模式与当前的通信模式不为同一通信模式。
当主控模块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后,分别控制其自身及受其自身管理的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也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流程。
图3为图1中步骤S2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先执行的步骤S301,以及后执行的步骤S302,其中:
S301、将下一级控制模块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优选地,可以采用切换前的通信协议,先将下一级控制模块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S302、将自身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若系统内外存在多级主控模块,则对于除最下一级主控模块以外的每一级主控模块而言,其在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后,向下一级的主控模块转发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这样层层转发之后,由最下一级主控模块通过步骤S202,使系统内各个模块的通信模式得到转换,然后执行步骤S203。
可选地,当系统内外存在多级主控模块,且多级主控模块均需切换通信协议时,上一级的主控模块首先依原通信协议将下一级的主控模块切至目标通信模式,然后将自身切至目标通信模式,随后启用新的通信协议与下一级的主控模块进行通信。同样地,在通信模式切换过程中,如果有控制模块通信模式切换始终失败,则不会启用新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S203、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
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是否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能够确定出是否可以采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若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则执行步骤S204。
S204、启用与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
本实施例通过设计不同的通信模式对应不同的通信协议,在进行通信协议切换时,先基于切换前的通信协议将各控制模块通信模式切至目标通信模式,并且只有当判断出自身与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情况下,才启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因此不会出现通信模式与通信协议不匹配的情况,保证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也无需通过安装额外的检测装置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再者也无需设置复杂的通信协议兼容机制,降低了系统通信的复杂性。
下面以切换前的通信协议为TCP/IP协议、通信模式为TCP/IP通信模式、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为将TCP/IP协议切换至IPX/SPX协议、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为IPX/SPX通信模式为例,对步骤S201至S204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当出现用户操作为:将通信协议切换至IPX/SPX协议的操作时,主控模块响应用户操作,即判断出主控模块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后,分别控制自身及受自身管理的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各自的TCP/IP通信模式切换至IPX/SPX通信模式;然后,判断是否已将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TCP/IP通信模式,均切换至IPX/SPX通信模式;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启用IPX/SPX协议相对应的IPX/SPX通信模式进行通信。
其他通信协议切换需求所对应的情况与此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光伏并网系统中,一旦出现通信协议之间切换失败,可导致光伏并网系统工作异常,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203、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之后,该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如图4所示,还包括:
若判断出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未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则执行步骤S401。
S401、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
判断出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未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则意味着自身的通信模式和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两者之一的通信模式未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或者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均未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
由于未均将自身及下一级的通信模式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则无法使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也为了避免在未均将自身及下一级的通信模式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情况下,贸然启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而导致的光伏并网系统切换通信协议失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执行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的步骤。
实际应用中,该返回切换可以由任意一级主控模块发起,若需要进行返回切换的相关模块与该主控模块无直接通信连接,则层层转发实现返回切换的特殊数据;使所有相关的控制模块均能够接收到该特殊数据,通信模式已经切换成功的相关控制模块收到此特殊数据后,切回原通信模式;而通信模式切换失败的相关控制模块收到此特殊数据后,不动作;各相关控制模块仍基于原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进而避免了光伏并网系统切换通信协议失败问题的产生,增强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可靠性。
可选地,请参见图5,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401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之前,该通信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步骤S501至S503,其中:
S501、启动转换指令分别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再次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转换指令为:控制将当前通信模式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指令。这一指令可以是带有特殊数据的指令或者带有特殊标识的指令。启动转换指令,可以是通过启动自身携带的转换指令并向下一级控制模块发送带有特殊数据的转换指令,进而分别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再次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
控制不同种类的控制模块转换至不同目标通信模式所对应的转换指令并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启动转换指令的模块可以是任意一个主控模块。若系统内外存在多级主控模块,则启动转换指令的主控模块向其下一级主控模块发送该转换指令。接收到该转换指令的主控模块将该转换指令向下一级主控模块转发,直至最下一级主控模块接收到该转换指令。或者,各级主控模块均可通过启动转换指令的方式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再次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块。
具体的,任何一种情况,下一级控制模块通信模式切换成功后,主控模块才会进行通信模式切换。无论是下一级控制模块,还是本级主控模块,只要其已经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则启动转换指令后,不动作;而若其还未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则启动转换指令后,将会进行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操作。
S502、再次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再次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是否均成功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与步骤S203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是否均成功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目的相同,可参见上述图2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执行步骤S502再次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之后,若是,则执行步骤S503;否则执行步骤S401。
S503、启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启用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情况与步骤S204启用与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相同,具体说明可互相参见,就不再一一赘述。并且,实际应用中,同样可以采用启动转换指令的方式,分别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转换至切换前的通信模式;此处具体采用的转换指令内容将不同于上述转换指令,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启动转换指令分别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再次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的方式,相比于切换失败时直接执行步骤S401,提高了光伏并网系统对通信协议切换的成功率,更利于光伏并网系统对通信协议的切换。
优选地,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基础之上,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实施例,请参见图6。具体的,在执行步骤S502再次判断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之后,若否,则该通信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
S601、判断启动转换指令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设定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启动转换指令的次数设定阈值,限制自身启动转换指令及向下一级的控制模块发送转换指令的次数,可以保证系统切换通信协议的时效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设定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系统的使用环境,或者用户自行设定,具体的数值本申请不做规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可以采用计数器的方式,通过对计数器的计数上限进行设定,当启动转换指令的次数大于等于计数器所设定的计数上限时,则视为启动转换指令的次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
执行步骤S601判断启动转换指令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后,若判断出启动转换指令的次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执行步骤S401;若判断出启动转换指令的次数小于设定阈值,则说明切换次数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以继续进行切换,即执行步骤S50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启动转换指令次数设定阈值的方式,可以保证在设定阈值内分别将自身和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转换至目标通信模式,或者在超出设定阈值后,将自身和下一级控制模块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即保证了系统切换通信协议的时效性,又能够在超出设定阈值之后确保系统依然能够正常通信,增加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通信协议切换系统,请参见图7-图9,该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该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主控模块及至少一个下一级控制模块。
主控模块与下一级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与下一级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主控模块用于执行如上述所示出的任意一项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主控模块与下一级控制模块之间可互相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之间的通信方式及通信回路不作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请参见图7或图8,通信协议切换系统中设置有1个主控模块701,该主控模块701的下一级控制模块702为从控模块,且从控模块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
主控模块701分别与每一从控模块702相连,用于与每一从控模块702进行通信。
其中,主控模块702设置于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如图7所示)或外部(如图8所示),从控模块702均设置于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主控模块701与每一从控模块702之间均可互相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之间的通信方式及通信回路不作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请参见图9,通信协议切换系统中设置有M个主控模块,M为正整数。
M个主控模块分级设置,每一级至少包括一个主控模块。图9中示出的为每一级包括一个主控模块的情况,每一级包括多个主控模块的情况不再一一附图说明。
除最下一级(即第M级)主控模块以外的每一级主控模块,其下一级控制模块均为主控模块。
最下一级(即第M级)主控模块的下一级控制模块为从控模块,且从控模块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
从控模块均设置于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至少最下一级(即第M级)主控模块设置于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其余主控模块均设置于光伏并网系统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若主控模块分为两级,则最下一级的主控模块与从控模块相连,用于与从控模块进行通信。最下一级的主控模块位于光伏并网系统内部,为系统内部信息汇总及总控制指令计算模块;从控模块则是用于控制光伏并网系统中各功率单元的模块。另一主控模块可以为光伏并网系统外部的监控模块,用于与其他主控模进行通信,其中,就包括发送控制指令或者发送切换通信协议需求至其下一级的主控模块。
最下一级的主控模块与从控模块之间可相互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之间的通信方式及通信回路不作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协议切换系统中的某一个主控模块还具备统计和存储该系统中通信协议切换的相关数据的功能。其中,所统计和存储的数据就包括该系统中各个模块的通信模式信息。再者,转换指令也能通过该主控模块下发,或者也可以通过该主控模块的上一级或者下一级主控模块下发,最后均通过逐层转发的方式将转换指令发送至需要切换通信协议的各个模块。
以图9所示的通信架构为例,假设各个从控模块接入同一通信回路,该光伏并网系统只含有两套通信协议及与两套通信协议分别对应的通信模式。其中,两套通信协议分别为通信协议A、通信协议B;通信协议A对应通信模式A,通信协议B对应通信模式B。
当主控模块采用通信模式A与各个从控模块进行通信时,通信数据固定长度为10bytes,采用通信模式B与各个从控模块进行通信时,通信数据固定长度为20bytes。
情况1:若第一级主控模块下发切换指令要求系统从通信协议A切换至通信协议B。则第一级主控模块向下一级主控模块发送切换指令,下一级主控模块转发上一级向其发送的切换指令,直至将切换指令逐层转发至第M级主控模块。第M级主控模块接收到切换指令后,首先依据通信协议A下发切换指令给各个从控模块,将各个从控模块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通信模式B;然后将第M级主控模块自身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通信模式B。依次类推,直至第一级主控模块将自身的通信模式切换至通信模式B。在上述将通信模式A切换至通信模式B的过程中,若各个模块均成功切换至通信模式B,则系统启用通信协议B进行通信;若有部分从控模块切换失败,则任意层级的主控模块均可下发一个10bytes的特殊数据1,使已切换至通信模式B的从控模块切回通信模式A;此后,各级主控模块也退回通信模式A,系统仍然基于通信协议A进行通信。
情况2:若第M级主控模块下发切换指令要求系统从通信协议B切换至通信协议A,则第M级主控模块首先依据通信协议B将各个从控模块的通信模式切换为通信模式A;然后将自身通信模式从通信模式B切至通信模式A。在上述将通信模式B切换至通信模式A的过程中,若有部分从控模块未切换至通信模式A,则第M级主控模块向各个从控模块下发一个20bytes的特殊数据2,使未成功切换至通信模式A的从控模块再次尝试切换至通信模式A。若在设定阈值次数内,所有的从控模块均成功切换至通信模式A,则系统启用通信协议A进行通信;否则,则第M级主控模块下发一个20bytes的特殊数据3,使已经切换至通信模式A的从控模块切回通信模式B,此后第M级主控模块也切回通信模式B,系统仍基于通信模式B进行通信。实际应用中,其他任意层级的主控模块也可以进行上述特殊数据的发送工作,上述仅为一种示例,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特殊数据2及特殊数据3的数据长度相同,但是携带的指令类型不同。特殊数据2携带的指令为将通信模式B切换至通信模式A的指令,特殊数据3携带的指令为将通信模式A切回通信模式B的指令。
还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初始化时,系统各控制模块默认工作于一个设定的通信模式,并依相应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设定的通信模式可以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当系统没有通信协议切换需求时,只启用一个通信协议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的主控模块,所述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
若接收到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则分别控制自身及受自身管理的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启用与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控制自身及下一级控制模块,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包括:
先将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再将自身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通信模式时,所采用的通讯协议为切换前的通信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未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之前,还包括:
启动转换指令分别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再次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再次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执行启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协议的步骤;
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未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执行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再次判断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式是否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之后,若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未均成功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还包括:
判断启动所述转换指令的次数是否大于等于设定阈值;
若启动所述转换指令的次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执行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均返回切换前的通信模式的步骤;
若启动所述转换指令的次数小于设定阈值,则返回启动转换指令分别控制自身及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再次转换至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光伏并网系统包括多级主控模块,则对于除最下一级主控模块以外的每一级主控模块,所述通信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则向下一级的主控模块转发所述通信协议切换需求。
8.一种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所述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主控模块及至少一个下一级控制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与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的数量为1;
所述下一级控制模块为从控模块,且所述从控模块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或外部,所述从控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协议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的数量为M,M为正整数;
M个主控模块分级设置,每一级至少包括一个主控模块;
除最下一级主控模块以外的每一级主控模块,其下一级控制模块均为主控模块;
最下一级主控模块的下一级控制模块为从控模块,且所述从控模块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
所述从控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至少最下一级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内部,其余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外部。
CN201910574783.7A 2019-06-28 2019-06-28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138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4783.7A CN110138810B (zh) 2019-06-28 2019-06-28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4783.7A CN110138810B (zh) 2019-06-28 2019-06-28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8810A true CN110138810A (zh) 2019-08-16
CN110138810B CN110138810B (zh) 2022-07-12

Family

ID=67566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4783.7A Active CN110138810B (zh) 2019-06-28 2019-06-28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88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1605A (zh) * 2020-03-30 2020-07-1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收发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系统
CN114095363A (zh) * 2021-11-11 2022-02-2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上位机、下位机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435A (zh) * 2008-11-18 2009-04-29 上海电力学院 基于嵌入式多mcu的通信协议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1599854A (zh) * 2008-06-06 2009-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组件的协议栈重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963130A (zh) * 2010-08-26 2011-02-02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双馈风电变流器CANopen通讯单元
CN202094884U (zh) * 2011-05-18 2011-12-28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支撑中压电力线载波组网通信的协议转换装置
US20140372741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Opaque Bridge for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Bus Systems
CN104391489A (zh) * 2014-11-19 2015-03-04 同济大学 一种多总线能源监测管理系统
CN104680108A (zh) * 2015-03-31 2015-06-03 上海飞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rfid芯片支持双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7547315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3748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北京创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00501A (zh) * 2018-06-27 2018-11-27 安徽省航嘉智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内容读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587139A (zh) * 2018-12-06 2019-04-05 安徽科大国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透析机的通信协议转换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854A (zh) * 2008-06-06 2009-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组件的协议栈重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420435A (zh) * 2008-11-18 2009-04-29 上海电力学院 基于嵌入式多mcu的通信协议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1963130A (zh) * 2010-08-26 2011-02-02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双馈风电变流器CANopen通讯单元
CN202094884U (zh) * 2011-05-18 2011-12-28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支撑中压电力线载波组网通信的协议转换装置
US20140372741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Opaque Bridge for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Bus Systems
CN104391489A (zh) * 2014-11-19 2015-03-04 同济大学 一种多总线能源监测管理系统
CN104680108A (zh) * 2015-03-31 2015-06-03 上海飞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rfid芯片支持双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7547315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3748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北京创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00501A (zh) * 2018-06-27 2018-11-27 安徽省航嘉智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内容读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587139A (zh) * 2018-12-06 2019-04-05 安徽科大国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透析机的通信协议转换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1605A (zh) * 2020-03-30 2020-07-1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收发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系统
CN111431605B (zh) * 2020-03-30 2021-12-1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收发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系统
CN114095363A (zh) * 2021-11-11 2022-02-2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上位机、下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8810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0740C (zh) 堆叠式交换机管理方法
EP3024109B1 (en) Valve bas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or
CN104079492B (zh) 一种OpenFlow网络中流表配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38163B (zh) 支持动态弹性资源调度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CN101478460B (zh) 一种FlexRay-CAN通信网关及实现方法
CN103124420B (zh) 一种无线片上网络架构方法
CN201928443U (zh) 一种多功能网关
CN102195946A (zh) 基于arm技术的智能通信控制器
CN110138810A (zh) 通信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413190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架构及其虚拟网络管理方法
RU2005138024A (ru) Топология сети и способ маршрутизации пакетов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электропроводки низк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CN103152210B (zh) 修复生成树协议转发状态异常的方法及堆叠设备
CN101317476A (zh)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CN104104616A (zh) 数据调度和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79178A (zh) 扩展集群间聚合组成员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95908A (zh) 一种基于lte无线与超低功耗物联网无线融合的网络优化方法
CN101594307A (zh) 基于多级队列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1193971B (zh) 一种面向机器学习的分布式计算互连网络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9218232A (zh) 一种实现Mux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600100A (zh) 成员端口选取方法和装置
CN105471601A (zh) 一种通过主交换机对堆叠中的所有从交换机进行管理的方法
CN106059918A (zh) 一种基于sdn的能源互联网控制分层架构及调度方法
CN101296232B (zh) 一种多级网管多北向接口的适配装置及方法
CN102137310A (zh) 分布式实时控制的楼宇对讲系统
CN105379198A (zh) 转发控制方法、驱动器及sdn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