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7476A -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7476A
CN101317476A CNA200780000392XA CN200780000392A CN101317476A CN 101317476 A CN101317476 A CN 101317476A CN A200780000392X A CNA200780000392X A CN A200780000392XA CN 200780000392 A CN200780000392 A CN 200780000392A CN 101317476 A CN101317476 A CN 101317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lave unit
value
jump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03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7476B (zh
Inventor
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800003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7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7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7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04L12/4035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in which slots of a TDMA packet structure are assigned based on a contention resolution carried out at a master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58Denial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Abstract

一种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的主设备和从设备分别支持自动拓扑结构扫描,主设备利用自动拓扑结构扫描获得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主设备根据所述获得的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进行主从设备连接拓扑结构构造。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可以分别发送本端口的Port ID信息和初始的从设备跳数值给其相邻的从设备;各级下级从设备依次更新其接收到的从设备跳数值,并由最后一级下级从设备返回对端端口的Port ID信息以及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所述主设备能够实现拓扑结构的自动扫描的功能,以及即插即用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网络维护工作量。

Description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拓扑结构扫描机制。 发明背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尤其是在分布式基站系统中,串行级联总线结构得到普遍应用。 例如如图 1所示的分布式基站系统中, Serdes (Serialize and Deserialize, 串行化和解串行 化)功能、 REC (Radio Equipment Controller,无线设备控制器)和多个级联的 RE (Radio Equipment, 无线设备) 之间形成串行级联总线结构。 串行级联总线结构主要由三个逻 辑通道构成: 用户数据通道、控制数据通道以及同步信息通道。 REC和 RE共享这三个逻 辑通道。 在 CPRI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公共射频接口) 逻辑模型中, REC 和 RE共享的三个逻辑通道分别表示为: SAPIQ、 SAPCM和 SAPS。 REC为主设备, RE为从 设备, 相应的 REC的 CPRI为 Master Port (主端口) 、 RE上的与上级设备连接的 CPRI为 Slave Port (从端口) , RE上的与下级设备连接的端口为主端口。 主设备通过用户数据 通道传送前向用户面数据,从设备通过此通道向主设备传送反向用户面数据,如 IQ数据; 主设备通过设定控制数据相关的地址信息来控制从设备,从设备利用此通道向主设备反 馈控制数据, 控制数据一般分为物理层控制信息和高层控制信息。
在定义的 CPRI帧格式中,控制数据字段是在 WCDMA系统中的一个 10ms基本帧 BFN 的基础上进行定义的。
在标准中定义的 CPRI控制字段如表 1所示:
表 1
由表 1中的序号 16可以看出, 目前定义了 Portld和 Hop字段。 对于 Hop字段, 下行填 HOP+1 ,表示级联的 RE当前位置所处的跳数;上行填写 HOPttal,表示所有级联的 RE 的 数目。 对于 Portld字段, 下行方向为 REC对应的端口号, 上行对于分布式基站目前预留。 所述的 Portld字段还没有在扫描拓扑结构的机制中使用过。
目前, 现有技术采用如图 2所示的基于 Hop自动分配的算法来识别级联 RE。 该算法 的主要思想是: 基于 CPRI控制字段的定义, 针对 Hop字段, 下行传输时填写 HOP+ 1 , 表示级联的 RE当前位置所处的跳数; 上行传输时填写 HOPttal, 表示所有级联的 RE的数 目。 在采用该算法来设置 CPRI控制字段时, 每一个级联的 RE都可以从 CPRI控制字段中 知道当前级联总线上总的级数 HOPttal以及自身的级数 HOP。
由于 REC与 RE间的组网种类比较多, 常用的拓扑结构有: 如图 3所示的环形拓扑结 构, 如图 4所示的星型拓扑结构, 如图 5所示的链型拓扑结构。 对于链型结构, 系统根据 上述方法能够构建出相应的拓扑结构,然而对于环形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的组网来 说, 由于一个 REC存在两个或多个端口与 RE相连,此时系统通过上述方法不能扫描出相 应的拓扑结构。 这样, 在 REC获得拓扑结构的过程中, 需要有手工配置的过程, 从而存 在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网络维护工作量大、 无法做到即插即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拓扑结构的 自动扫描的功能, 以及即插即用功能, 而且能够减少网络维护工作量。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拓扑结构扫描方法,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的主设备和从设 备分别支持自动拓扑结构扫描, 所述方法包括- 主设备利用自动拓扑结构扫描获得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
主设备根据所述获得的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进行主从设备连接拓扑结构 构造。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拓扑结构扫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通信基站系统 中的主设备及其从设备; 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分别支持自动拓扑结构扫描;
主设备,用于自动拓扑结构扫描获得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并根据所述获 得的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进行拓扑结构构造;
从设备, 用于更新接收到的从设备节点信息, 并向下传输和 /或向上返回所述端口 信息及从设备节点信息。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主设备能够 利用自动拓扑结构扫描获得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 因此, 主设备进行主从设备 连接拓扑结构的构造。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主设备能够实现拓扑结构的自动 扫描的功能, 以及即插即用功能,减少了数据配置工作量,从而减少了网络维护工作量。 附图简要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级联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 2为现有技术中 Hop自动分配原理图;
图 3为现有技术中环形组网的架构图;
图 4为现有技术中星型组网的架构图;
图 5为现有技术中链型组网的架构图;
图 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7为当组网为环形组网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 8为当组网为链型组网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 9为当组网为星型组网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 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在现有的 PortID和 Hop字段的基础上,对所述 PortID和 Hop字段进行 了定义, 如表 2所示:
表 2
上行方向的 PortID和 Hop的字段的定义和下行方向的 PortID和 Hop的字段的定义是 一样的。 基于上述对 PortID和 Hop字段的定义提供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 6所示,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1, 主设备在其端口通过 CPRI控制帧将本端口的 Port ID信息和初始 HOP值发送 给与其相邻的从设备。
步骤 2, 所述从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 CPRI控制帧获取到 Port ID信息和 HOP值, 并 对所述 HOP值进行更新, 也就是说在所述 HOP值的基础上加上设定值或减去设定值, 然 后执行步骤 3。
步骤 3, 从设备判断其是否存在下级设备, 若不存在下级设备, 则执行步骤 4, 若存 在下级设备, 则执行步骤 5。
步骤 4、 从设备修改所述 Port ID的值为无效值或保持原有的值不变, 并将 HOPtotal 置为更新后的 HOP值, 然后通过 CPRI控制帧返回所述 Port ID信息, 以及所述 HOPtotal, 然后执行步骤 8。
在步骤 4中, 从设备也可以将更新后的 HOP值, 转换为约定换算关系的运算值, 然 后将 HOPtotal置为所述运算值, 并返回所述 HOPtotal给上级设备。
步骤 5, 检测与其相连的下级设备的端口状态, 当所述端口为 Slave状态时, 则执行 步骤 6; 如果所述端口为 Master状态时, 则执行步骤 7。
步骤 6, 从设备继续利用 CPRI控制帧将上级设备发送来的所述 Port ID信息以及所述 更新后的 HOP值发送给下级设备, 该从设备在接收到下级设备利用 CPRI控制帧返回的 Port ID信息和 HOPtotal值后, 利用 CPRI控制帧将下级设备返回的 Port ID信息和 HOPtotal 值返回给上级设备。
步骤 7, 从设备继续利用 CPRI控制帧将上级设备发送来的所述 Port ID信息给其下级 设备,从设备将 HOPtotal置为更新后的 HOP值,然后利用 CPRI控制帧将更新后的 HOPtotal 以及其下级设备返回的 Port ID信息发送给其上级设备。
在步骤 7中, 从设备还可以将更新后的 HOP值, 转换为约定换算关系的运算值, 然 后将 HOPtotal置为所述运算值, 并返回所述 HOPtotal给其上级设备。
步骤 2中, 当主设备存在多级从设备时, 每一个从设备接收到其上一级设备传送给 的 CPRI控制帧后, 均执行步骤 2至步骤 7的过程。
步骤 8, 当所述 CPRI控制帧到达所述主设备后, 所述主设备根据其各个端口接收到 的所述 CPRI控制帧中携带的 Port ID信息的值, 以及 HOPtotal确定目前组网的拓扑结构。
当所述 Port ID信息的值为无效值或本端端口的 Port ID, 且 HOPtotal的值大于初始 HOP值加上设定值, 如 HOPtotal值大于 1时, 或者, HOPtotal值小于初始 HOP值减去设定 值, 如 HOP值小于一 1时, 则所述主设备接收到的所述 CPRI控制帧的当前端口根据所述 Port ID信息的值, 以及 HOPtotal值获得本端口的拓扑信息, 即根据所述 HOPtotal中的值 确定出连接到本端口的从设备的数量,并且根据所述 Port ID为无效值的信息确定出自己 所在的设备上没有其它端口与本端口相连的拓扑信息。最后所述主设备综合各个端口获 得的拓扑信息扫描出目前组网的拓扑结构为链状结构。
当所述 Port ID信息的值为无效值或本端端口的 Port ID, 且 HOPtotal的值等于初始 HOP值加上设定值, 如等于 1, 或初始 HOP值减去设定值, 如等于一 1时, 则所述主设备 中接收到所述 CPRI控制帧的当前端口根据所述 Port ID信息的值, 以及 HOPtotal值获得本 端口的拓扑信息,即根据所述 HOPtotal值确定出连接到本端口的从设备的数量为 1,并根 据所述 Port ID为无效值或者本端口 PortID的信息确定出自己所在的设备上没有其它端口 与本端口相连。最后所述主设备综合各个端口获得的拓扑信息扫描出目前组网的拓扑结 构为星型或者链型结构。
当所述 Port ID信息的值为非本端口有效值时, 则所述主设备中接收到的所述 CPRI 控制帧的当前端口根据所述 Port ID信息的值, 以及 HOPtota直获得本端口的拓扑信息, 即根据所述 Port ID信息确定出自己所在的设备上有哪个端口与本端口相连,并根据返回 的 HOPtotal值确定出连接到本端口的从设备的数量。 最后所述主设备综合各个端口获得 的拓扑信息扫描出目前组网的拓扑结构为环型结构。
下面分别以 REC和多个 RE间构成环状拓扑结构、 链型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为 例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
目前, 从设备中受主设备控制的端口的状态为 Slave状态, 控制与其连接的下级设 备的端口的状态为 Master状态。
假设 REC和 4个 RE间构成如图 7所示的环状拓扑结构:
主设备 REC分别从每个端口发送 CPRI控制帧, 每个 CPRI控制帧中均携带有本端口 的 Port ID, 以及初始 HOP值, 这里假设初始 HOP值为 0。
下面以 Port ID=n的端口为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拓扑结构扫描方法进行说明。 REC通过端口号为 n的端口发送 CPRI控制帧, 该 CPRI控制帧中携带有发送本端口的端口 号 n, 以及 HOP值 =0; 当 RE0接收到所述 CPRI控制帧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 CPRI控制帧 获取到 Port ID信息和 HOP值, 并对所述 HOP值进行更新, 即在所述 HOP值的基础上加上 1,然后检测其是否存在下级设备, 当确认存在下级设备 RE1后, 则继续检测与其连接的 下级设备 RE1的端口状态, 当获知 E1的端口状态为 Slave状态后, 则继续利用 CPRI控制 帧将所述端口号 n和更新后的 HOP值发送至下级设备 RE1 ; 所述 CPRI控制帧到达 RE1后, RE1对接收到的 HOP值进行更新, 此时 HOP值 =2, 然后, RE1继续检测是否存在下级设 备, 当确认存在下级设备 RE2后, 则继续检测与其连接的下级设备 RE2的端口状态; 当 RE1检测到 RE2的端口的状态为 Master状态时, RE1利用 CPRI控制帧仅仅将端口号 n传送 给下级设备 RE2, RE2利用 CPRI控制帧将 Port ID信息即端口号 m发送给上级设备 REl。 REl将 HOPtotal值置为更新后的 HOP值, 并利用 CPRI控制帧将 HOPtotal值和下级设备 RE2发送过来的端口号 m发送给上级设备 RE0。
REl发送的 HOPtotal值和 Port ID信息到达上级设备 RE0后, RE0不对 CPRI控制帧中 的 HOPtotal值和 Port ID信息进行任何改变,直接将 CPRI控制帧发送给主设备 REC的端口 n0
所述主设备 REC根据端口 n接收到的 HOPtotal值 =2的信息, 获知连接到端口 n的 RE 的数量为 2,根据端口 n接收到的 Port ID信息为 m的信息,获知与端口 n连接的端口为端口 m。
同理, 所述主设备的端口 m会根据其接收到的 HOP值 =2, 以及 Port ID为端口 n的信 息, 获知连接到端口 m的 RE的数量为 2, 以及与端口 m连接的端口为端口 n。
于是主设备 REC根据端口 n与端口 m获知的信息能够构造出当前组网目前的拓扑结 构为环形拓扑。
假设 REC和 2个 RE构成如图 8所示的链型拓扑结构:
此时 REC利用 CPRI控制帧发送 Port ID, 以及初始 HOP值。 这里假设 Port ID为端口 号 n, 初始 HOP值为 0。
当 RE0接收到 CPRI控制帧后, 从接收到的 CPRI控制帧中获取到 Port ID信息和 HOP 值, 并对所述 HOP值进行更新, 即在 HOP值的基础上加上 1, 然后, RE0检测是否存在下 级设备, 当确认存在下级设备 RE1后,则继续检测下级设备 RE1的端口状态, 当获知 RE1 的端口状态为 Slave状态后, 则利用 CPRI控制帧将所述端口号 n和更新后的 HOP值(HOP 值 = 1 ) 发送给下级设备 RE1。
CPRI控制帧到达 RE1后, RE1根据接收到的 CPRI控制帧获取到 Port ID信息和 HOP 值, 并对 HOP值进行更新, 即在 HOP值的基础上加上 1, 此时 HOP值变为 2, 然后, RE1 检测是否存在下级设备, 当确认不存在下级设备后, 将 Port ID设置为无效值, 同时将 HOPtotal值置为更新后的 HOP值, 并通过 CPRI控制帧将 Port ID信息以及 HOPtotal值 (HOPtotal值 =2)返回至 RE0。
当 RE0接收 RE1返回的 CPRI控制帧后, RE0不对 CPRI控制帧中的 HOPtotal值和 Port ID信息进行任何改变, 直接将 CPRI控制帧发送给主设备 EC的端口 n。
REC通过端口号为 n的端口接收 CPRI控制帧。 REC根据从设备 RE0返回的 CPRI控制 帧中的 HOPtotal值获知连接到端口 n的 RE的数量为 2, 并确认没有其它端口与端口 n进行 连接。 REC根据端口 n接收的 Port Id信息确认无对端主设备端口,得出目前的拓扑结构为 链型拓扑结构。
假设 REC和 2个 RE构成如图 9所示的星型拓扑结构:
REC通过端口 n和端口 m分别发送 CPRI控制帧, 每个 CPRI控制帧中均携带有本端口 的 Port ID, 以及初始 HOP值, 这里假设初始 HOP值为 0。
以 Port ID=n端口为例, 对 CPRI控制帧的传送过程进行说明。 REC通过 CPRI控制帧 发送本端口的端口号 n以及初始 HOP值 0。
当 RE0接收到 CPRI控制帧后, 根据接收到的 CPRI控制帧获取到 Port ID信息和 HOP 值, 并对 HOP值进行更新, 即在 HOP值的基础上加上 1, 然后, RE0检测是否存在下级设 备,当确认不存在下级设备时,将 Port ID置为无效值,同时将 HOPtotal置为更新后的 HOP 值, 并通过 CPRI控制帧将 Port ID信息以及 HOPtotal值(HOPtotal值 = 1 ) 返回至 REC。
当 REC的端口 n接收到 RE0返回的 CPRI控制帧后, REC根据 CPRI控制帧中的 HOPtotal值获知连接到端口 n的 RE的数量为 1,并根据所述 Port ID为无效值的信息确认主 设备中没有其他端口与端口 n连接。
同样, REC的端口 m会接收到 RE1返回的 CPRI控制帧, REC根据 CPRT控制帧获得连 接到端口 mRE的数量为 1, 并确认主设备中没有其他端口与端口 m连接。
REC根据端口 n的拓扑信息以及端口 m的拓扑信息, 综合出来目前组网的星型拓扑 结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实现过程包括:主设备的各个端口根据接 收到的 Port ID信息以及 HOPtotal值获取本端口的拓扑信息, 然后, 将本端口的拓扑信息 与先前获取的拓扑信息进行比较, 当发现本端口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后, 将当前获取的 本端口的拓扑信息上报给主设备;然后主设备根据各个端口上报的拓扑信息综合出目前 组网的拓扑结构。 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 主设备的端口发送 CPR1控制帧, 并等待接收下级设备返回的 CPRI控制帧。 然后, 当 CPRI控制帧到达所述主设备后, 接收到 CPRI控制帧的端口, 会根据接收 的 CPRI控制帧中携带的 Port ID信息的值, 以及 HOPtotal值确认出本端口的拓扑信息, 即 根据 HOPtotal值确定与其本身连接的 RE的数量,并根据 Port ID的值确认主设备中是否存 在其它端口与本端口连接。
接着,端口将上述获得的本端口的拓扑信息与先前的拓扑信息进行比较, 当检测到 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后, 端口将当前获得的本端口的拓扑信息上报给主设备。
最后, 主设备根据各个端口上报的拓扑信息综合出目前组网的拓扑结构。
针对拓扑结构扫描系统,本发明提供了第三实施例, 如图 10所示, 包括主设备及其 从设备。
其中所述主设备的各个端口设置有端口检测模块、端口拓扑管理模块和端口拓扑信 息生成模块。 所述从设备包括 HOP值更新模块和端口识别模块。
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利用 CPRI控制帧发送其 Port ID信息以及初始 HOP值。
当所述从设备接收到 Port ID信息以及 HOP值后,通过 HOP值更新模块对从设备接收 到的 HOP值进行更新; 然后通过端口识别模块判断其所在的从设备是否具备下级设备, 当确认不存在下级设备后, 则将 HOPtotal值置为更新后的 HOP值, 或者根据约定的换算 关系对 HOP值进行换算, 得到换算值, 将 HOPtotal值置为换算值, 然后将 HOPtotal值和 上级设备发送来的 Port ID信息返回至上级设备; 当端口识别模块确认存在下级设备后, 端口识别模块进一步识别与其相连的下级设备的端口状态,当确认所述端口为 Slave状态 后,则继续将上级设备发送来的 Port ID信息以及所述 HOP值更新模块更新后的 HOP值发 送给下级设备;当确认所述端口为 Master状态后,端口识别模块将上级设备发送来的 Port ID信息发送至下级设备, 并将 HOPtotal值置为更新后的 HOP值, 或置为根据约定的换算 关系换算得到的换算值,然后,端口识别模块将 HOPtotal值以及下级设备发送来的 Port ID 信息返回给上级设备。
当 CPRI控制帧到达主设备后,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采集其所在端口接收到的 Port ID信息以及 HOPtotal值, 并根据釆集到的 Port ID信息以及 HOPtotal值生成其所在端口的 拓扑信息; 接着, 通过端口检测模块检测其所在端口的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本 端口的拓扑信息是否发生改变, 并当确认发生改变后, 将检测到的信息上报给端口拓扑 管理模块。端口拓扑管理模块根据各个端口的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拓扑信息生 成当前组网的拓扑结构。
例如, 如果先前端口 n接收到的 Port ID信息为端口 m, 而本次端口 n接收到的 Port ID 信息为端口 p, 则端口检测模块就可以检测到对端的端口号发生变化, 于是主动上报给 端口拓扑管理模块,端口拓扑管理模块根据各个端口的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拓 扑信息生成当前组网的拓扑结构,并通过后台界面显示,这样就实现了即插即用的功能, 当网络拓扑从链型拓扑改造成环形拓扑或者反之等情况下,系统都能够通过端口获取到 的 PortID信息和 HOPtotal值自动发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采用物理层信息传递, 所以, 网络拓扑扫描的响应速度非常快。
针对拓扑结构扫描系统,本发明提供了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之处主 要在于:
在第四实施例中,没有端口检测模块。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将其生成的其所在端 口的拓扑信息直接上报给端口拓扑管理模块。然后所述端口拓扑管理模块根据各个端口 的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拓扑信息生成当前组网的拓扑结构。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主设备能够利用自动拓扑结构扫描获得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 节点信息, 因此能够进行主从设备连接拓扑结构构造。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分别发送本端 口的 Port ID信息和初始 HOP值给其相邻的从设备;所述从设备对接收到的所述 HOP值进 行更新, 并根据自己下级设备的情况发送接收到的所述 Port ID信息以及所述更新后的 HOP值, 因此所述主设备的各个端口会接收到其从设备发送的 Port ID信息和 HOP值, 并 能够根据其各个端口接收到的 Port ID信息以及 HOP值进行拓扑结构的扫描。 由此可见, 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主设备能够实现拓扑结构的自动扫描的功能, 以及即插即用功 能, 而且能够减少数据配置工作量, 从而减少了网络维护工作量。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 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 权利要求
    1、 一种拓扑结构扫描方法, 其特征在于,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的主设备和从设备 分别支持自动拓扑结构扫描, 所述方法包括:
    主设备利用自动拓扑结构扫描获得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
    主设备根据所述获得的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进行主从设备连接拓扑结构 构造。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分别发送本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和初始从设备跳数 HOP值给其 下级从设备;
    各级下级从设备依次更新其接收到的从设备跳数值,并由最后一级下级从设备返回 对端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以及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
    所述主设备根据各个端口接收到的端口标识信息以及从设备跳数值进行拓扑结构 的构造。
  3.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设备发送端口标识信息和初始 从设备跳数值的步骤包括:
    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分别利用 CPRI控制帧发送本端口的端口标识和初始从设备跳数 值给其下级从设备。
  4. 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由最后一级下级从设备返回对端 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以及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的步骤包括- 接收到从设备跳数值的下级从设备在判断出其不存在下级设备后,将接收到的端口 标识信息置为无效值或保持原有的值,并返回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以及所述端口标识 给其上级设备, 直至返回至所述主设备。
  5. 5、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回对端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以 及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的步骤包括- 接收到从设备跳数值的下级从设备在判断出其存在下级设备后,检测与其相连的下 级设备的端口状态, 当所述端口为 Slave状态时,则将接收到的所述端口标识信息以及所 述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发送给下级设备; 当所述端口为 Master状态时, 则将上级设备 发送来的端口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下级设备, 由该下级设备返回对端端口的端口标识信 息,接收到对端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的从设备向其上级设备返回进行更新后的从设备跳 数值以及所述对端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返回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的过程, 具体包括:
    将从设备总跳数值置为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并将所述从设备总跳数值返回至上 级设备; 或,
    将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转换为约定换算关系的运算值,并将从设备总跳数值置 为所述运算值, 然后, 将所述从设备总跳数值返回至上级设备。
  6. 7、 根据权利要求 2至 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设备进行 拓扑结构构造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分别接收到端口标识信息以及从设备总跳数值后,根据所 述端口标识和从设备总跳数值信息获知本端口的拓扑信息; 或者
    当所述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分别接收到端口标识信息以及从设备总跳数值后,根据所 述端口标识获知与端口连接的对端主设备端口的信息, 以及根据接收到的从设备总跳数 值获知与端口连接的从设备的数量信息; 或者
    当所述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分别接收到端口标识信息以及从设备总跳数值后,根据所 述端口标识获知与端口连接的对端主设备端口的信息, 以及通过约定的换算关系将接收 到的从设备总跳数值进行计算, 并根据计算结果获知与端口连接的从设备的数量信息。
  7.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方法包括:
    所述主设备的各个端口在检测到拓扑信息否发生改变后,将当前获知的拓扑信息上 报给所述主设备, 主设备根据端口上报的拓扑信息进行拓扑结构构造。
  8. 9、 一种拓扑结构扫描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的主设备及 其从设备; 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分别支持自动拓扑结构扫描;
    主设备,用于自动拓扑结构扫描获得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并根据所述获 得的端口信息以及从设备节点信息进行拓扑结构构造;
    从设备, 用于更新接收到的从设备节点信息, 并向下传输和 /或向上返回所述端口 信息及从设备节点信息。
  9.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设备包括:
    端口拓扑管理模块和在各个端口设置的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
    所述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的端口接收到的端口标识信息以及从 设备总跳数值,并根据接收到的端口标识信息以及从设备总跳数值生成其所在端口的拓 扑信息; 所述端口拓扑管理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端口的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拓扑信 息生成当前组网的拓扑结构。
  10.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设备还包括:
    在各个端口设置的端口检测模块;
    所述端口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其所在端口的端口拓扑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本端口的 拓扑信息是否发生改变, 并当确认发生改变后, 将检测到的当前获知的拓扑信息上报给 端口拓扑管理模块。
  11.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设备包括:
    从设备跳数值更新模块和端口识别模块;
    所述从设备跳数值更新模块,用于将其所在从设备的上级设备发送来的从设备跳数 值进行更新;
    所述端口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其所在从设备是否具备下级设备, 当确认不存在下级 设备时, 将从设备总跳数值置为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 或置为根据更新后的从设备跳 数值得到的换算值,然后返回接收到的所述端口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从设备总跳数值给上 级设备; 当确认存在下级设备时, 用于进一步识别与其所在从设备相连的下级设备的端 口状态, 当所述端口为 Slave状态时,则继续发送接收到的所述端口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从 设备跳数值更新模块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给其下级设备;当对端端口为 Master状态时, 则发送接收到的所述端口标识信息给其所在从设备的下级设备, 同时将从设备总跳数值 置为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 或置为根据所述更新后的从设备跳数值得到的换算值, 并 将更新后的所述从设备总跳数值以及其所在从设备的下级设备传输来的端口标识信息 返回给其上级设备。
CN200780000392XA 2006-04-25 2007-04-24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Active CN101317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80000392XA CN101317476B (zh) 2006-04-25 2007-04-24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76049.0 2006-04-25
CNA2006100760490A CN101064631A (zh) 2006-04-25 2006-04-25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CN200780000392XA CN101317476B (zh) 2006-04-25 2007-04-24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PCT/CN2007/001357 WO2007121681A1 (fr) 2006-04-25 2007-04-24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balayage topolog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7476A true CN101317476A (zh) 2008-12-03
CN101317476B CN101317476B (zh) 2011-05-04

Family

ID=3862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760490A Pending CN101064631A (zh) 2006-04-25 2006-04-25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CN200780000392XA Active CN101317476B (zh) 2006-04-25 2007-04-24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760490A Pending CN101064631A (zh) 2006-04-25 2006-04-25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012547B1 (zh)
JP (1) JP4696162B2 (zh)
CN (2) CN101064631A (zh)
AT (1) ATE479253T1 (zh)
DE (1) DE602007008711D1 (zh)
ES (1) ES2349157T3 (zh)
WO (1) WO20071216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701A (zh) * 2016-07-20 2016-11-23 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组网的通信设置修改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593B (zh) * 2008-03-21 201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拓扑扫描的方法和基站
JP5131026B2 (ja) * 2008-05-20 2013-0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並びに制御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JP5216604B2 (ja) * 2009-01-19 2013-06-1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装置
CN102238594B (zh) * 2010-05-07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分布式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JP5763959B2 (ja) * 2011-04-08 2015-08-1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システム
CA2864279C (en) 2012-02-09 2019-06-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nd a method therein enabling a first unit to connect or to be connected ad-hoc to a second unit
CN103974287B (zh) * 2014-04-22 2017-08-29 深圳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拓扑扫描的方法、基站以及bbu和rru
CN107078949B (zh) * 2015-08-20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探测前传拓扑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78187A (zh) * 2017-04-19 2017-06-20 天津微梦无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网络拓扑检测方法
CN108183830A (zh) * 2018-02-27 2018-06-19 辽宁煜鑫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光分配网络智能化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545194B (zh) * 2018-05-28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1259233B2 (en) * 2019-02-15 2022-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port information of user equipment por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10855479A (zh) * 2019-10-30 2020-02-28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14035524A (zh) * 2021-11-11 2022-02-11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和自动控制系统
EP4344152A1 (en) * 2022-09-26 2024-03-27 Airbus Operations GmbH Network discovery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4430C2 (sv) * 1998-11-24 2001-02-26 Net Insight Ab Förfarande och system för bestämning av nättopologi
JP3791265B2 (ja) * 1999-11-30 2006-06-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管理局及びノード並びにノードにおける処理方法
GB2362060B (en) * 2000-04-12 2002-04-24 3Com Corp Efficient method of deducing network topology including endstations
AUPR405601A0 (en) * 2001-03-28 2001-04-26 Norwood Systems Pty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se station topology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756188B (zh) * 2004-09-30 2011-03-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规模网络拓扑图形化显示的方法
CN100372308C (zh) * 2005-10-14 2008-02-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图更新及网络拓扑管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701A (zh) * 2016-07-20 2016-11-23 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组网的通信设置修改方法
CN106162701B (zh) * 2016-07-20 2019-06-07 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组网的通信设置修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12547A1 (en) 2009-01-07
CN101064631A (zh) 2007-10-31
JP4696162B2 (ja) 2011-06-08
EP2012547B1 (en) 2010-08-25
CN101317476B (zh) 2011-05-04
ATE479253T1 (de) 2010-09-15
DE602007008711D1 (de) 2010-10-07
WO2007121681A1 (fr) 2007-11-01
EP2012547A4 (en) 2009-05-13
JP2009514466A (ja) 2009-04-02
ES2349157T3 (es) 2010-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476A (zh) 拓扑结构扫描方法和扫描系统
CN100379306C (zh) 连接主基站与射频拉远单元的接口装置
KR100585327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의 규모 변화에 따른 적응적 주소 재설정방법
CN106538037A (zh)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578305A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高速率发送帧的方法
CN101242435A (zh) 连接主基站与射频拉远单元的接口装置
JP2002261786A (ja) マルチアクセス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CN102685777A (zh) 基于干扰容限的数据并发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0557328A (zh)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场景的异构多模智能网关设备及方法
CN105636022B (zh) 一种基于rssi的低功耗无源无线节点组网的方法
CN103841605B (zh) 一种实现多个bbu设备间基带信号协同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CN101815041A (zh) 多网合一型网关
WO2014161359A1 (zh) 一种分布式基站的组网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59456A (zh) 一种基于rs485通信的数据冲突传输方法
CN101247574A (zh) 连接主基站与射频拉远单元的接口装置
CN111787431B (zh) 一种双模组网通讯技术集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651658A (zh) 无线Mesh网络中跨层联合优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17849A (zh) 一种基于Zigbee和NB-IoT融合组网的物联网传输方法
CN10286904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368908A (zh) 网关协议、网关设备及电气设备控制系统
CN102081383B (zh) 一种用于现场控制的安全网络协议的装置和方法
CN114040424A (zh) 一种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4599018A (zh) 一种基于自动信道调度的蓝牙Mesh网络路由方法
WO2017036157A1 (zh) 一种通信设备连接方法和系统、光口速率转换设备
CN110809276B (zh) 一种互不干扰的户用无线通信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