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8502A - 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8502A CN110138502A CN201810134214.6A CN201810134214A CN110138502A CN 110138502 A CN110138502 A CN 110138502A CN 201810134214 A CN201810134214 A CN 201810134214A CN 110138502 A CN110138502 A CN 1101385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 time unit
- resource set
- blind detection
- bl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提高盲检资源利用率,该方案包括:根据预设规则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选择一个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根据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根据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在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为第一资源集合选择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从而使得在该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能够动态适配场景,进一步可以在减少盲检资源浪费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盲检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具有高数据速率,高密度的特点,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高清视频传输等大数据传输。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具有业务偶发,数据包较小的特点,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等,两种业务具有不同的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与eMBB业务相比,URLLC业务要求低时延,高可靠性。
由于URLLC业务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产生数据包,也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多个数据包。URLLC业务的数据包在多数情况下为小包,例如50个字节。为了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基站通常不会为URLLC业务的下行传输预留时频资源。当URLLC业务数据到达基站时,如果此时没有空闲的时频资源,由于URLLC业务数据的超短时延需求,可能无法等待将本次调度的eMBB业务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再调度URLLC业务数据,因此,基站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抢占(preemption)方式在用于传输eMBB业务数据的时频资源上选择部分或全部的时频资源用于传输URLLC业务数据,基站在传输URLLC业务数据的时频资源上不发送eMBB业务数据。同样的,URLLC业务数据也可以抢占用于传输eMBB业务的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例如在终端设备1发送eMBB上行数据的同时,终端设备2发送URLLC上行数据,其中URLLC业务和eMBB业务具有重合的时频资源。这部分重合的时频资源可以看作为eMBB业务数据的时频资源被URLLC业务数据抢占。为了避免相互干扰,终端设备1至少应该在被抢占的时频资源上停止上行数据的发送。
为了降低抢占对eMBB业务数据的影响,通常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通知信令,该通知信令用于指示支持eMBB业务的终端设备(简称:eMBB终端设备)被抢占的时频资源的信息,例如被抢占的时频资源位置或者被抢占的起始时间等,这里指示的时频资源位置和起始时间与真正发生抢占的时频资源位置和起始时间可以不完全相同。所述通知信令可以称为抢占指示(preemption indication,PI)或者抢占通知等。基站可以向一个组(group)内的终端设备发送一个PI,以通知一个组内的终端设备被抢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通常PI可以承载在group公共(common)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基站将DCI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发送给终端设备。对于下行抢占,eMBB终端设备收到该通知信令后,可以根据通知信令将在被抢占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的eMBB业务数据从缓存中清除出去。对于上行抢占,eMBB终端设备接收到该通知信令后,可以及时停止上行数据的传输,避免对URLLC业务数据的干扰。
承载一个PDCCH的时频资源通常可以由1、2、4、8或者16个连续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聚合而成,每一个聚合级别(aggregation level,AL)对应一个搜索空间(search space,SS),聚合级别表示承载一个PDCCH的时频资源中包括的CCE的个数,终端设备待检测的PDCCH集合称为搜索空间。目前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盲检的方式确定DCI的位置。终端设备至少配有一个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set,CORESET),该控制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搜索空间(search space,SS)。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时隙(slot)内的至少一个搜索空间上检测承载在PDCCH上的控制信息。
由于每个SS的监测周期是独立配置的,不同的SS具有不同的监测周期,这样便会导致不同slot内的SS分布会动态变化,例如,SS3,SS5以及SS7的监测周期为2个slot,SS1,SS2,SS4以及SS6的监测周期为1个slot。那么,在如图2所示的时隙1中终端设备可以不监测SS3,SS5以及SS7,在时隙2中则需要监测SS3,SS5以及SS7。而目前每个SS的盲检次数由基站通过半静态配置给终端设备。因此,不同时隙内同一个SS对应的盲检次数可能相同,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如果按照图3配置给每个SS一个盲检次数,使得slot2内的每个SS对应的盲检次数之和小于或等于时隙2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那么,终端设备在如图2所示的时隙1中进行盲检时,由于slot1内的每个SS和slot2内的每个SS使用的盲检次数相同,因此,slot1内每个SS对应的盲检次数之和会远低于slot1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如果按照图2配置一个slot1内每个SS的盲检次数之和达到时隙1的盲检次数阈值,那么在slot2中和slot1中相同的SS使用同一个盲检次数时,slot2内所有的SS的盲检次数之和便会超过slot2的盲检次数阈值,因此目前现有技术中为终端设备半静态配置盲检次数,会引起盲检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盲检资源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包括: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该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预设规则,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根据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在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可选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不同的盲检次数。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场景,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为第一资源集合选择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从而使得在该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能够动态适配场景,进一步可以在减少盲检资源浪费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盲检资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是否需要接收特定的下行信息,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但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二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其中,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大于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由于接收装置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时,节省出的盲检次数可以分给其他控制信息的检测,因此,可以在不同场景下为同一个资源集合确定不同的配置参数,以避免盲检资源被浪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通过为第一资源集合选择使得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的第一配置参数,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盲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可以避免盲检资源达到上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如果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所对应的盲检次数均使得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则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盲检次数最小的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的配置参数,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盲检资源超过上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在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均使得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盲检次数最大的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可以使得盲检资源充分利用,以减少盲检资源浪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
相应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其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该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规则,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在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可选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不同的盲检次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根据是否需要接收特定的下行信息,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特定的下行信息为抢占通知为例,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但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二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其中,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大于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
第三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与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用于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该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以及用于根据预设规则,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以及用于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根据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在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是否需要接收特定的下行信息,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但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二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其中,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大于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还包括:接收器,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
可选的,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的接收器和处理器相互耦合。
可选的,第三方面提供的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和数据,处理器、接收器和存储器相互耦合。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包括: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将调整后的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为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接收装置可以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通过对P个资源集合中的资源集合的盲检次数进行调整,不仅可以使得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还可以使得每个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动态适配场景,在避免盲检资源超过盲检次数阈值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盲检资源。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的盲检次数。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最大总盲检次数和盲检次数阈值,确定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乘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公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λi,其中,λ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Ni表示P个资源集合中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N表示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公式Si=floor(kλi),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其中,S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k表示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λ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floor表示向下取整。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个资源集合对应至少一个优先级,一个优先级与至少一个资源集合对应,一个优先级对应一个用于指示减少盲检次数的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包括:确定具有每个优先级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相应的,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可以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例如,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为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其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调整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调整后的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为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在每个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的盲检次数。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最大总盲检次数和盲检次数阈值,确定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用于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用于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乘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于指示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的信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公式Si=floor(kλi),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其中,S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k表示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λ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floor表示向下取整。
第六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执行指令,以用于执行:
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将调整后的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为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以及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在每个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用于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的盲检次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最大总盲检次数和盲检次数阈值,确定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用于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用于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乘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用于指示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的信息的第一配置信息,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公式Si=floor(kλi),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其中,S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k表示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λ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floor表示向下取整。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确定P个资源集合对应至少一个优先级,一个优先级与至少一个资源集合对应,一个优先级对应一个用于指示减少盲检次数的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包括:确定具有每个优先级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还包括:总线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和数据,至少一个处理器、接收器和存储器相互耦合。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使得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被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被运行时,使得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应用于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中,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接口电路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应用于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中,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接口电路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可选的,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2为一种时隙内SS分布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时隙内SS分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聚合级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五;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六;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并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例如,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资源集合,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
在介绍本申请之前首先介绍本申请涉及到的相关名词:
盲检(blind detect,BD)次数,也可以称为检测次数。对于控制信息,由于接收装置可能无法知道该控制信息是否已经发送,也不知道该控制信息具体的发送位置,占用资源大小,加扰方式等。因此,接收装置可在某个资源集合中的某些候选检测位置上进行尝试。例如尝试不同的候选检测位置,尝试不同的资源大小,或者在确定候选检测位置和资源大小的前提下,使用不同的序列进行解扰,这里的序列可以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由于使用不同的序列进行解扰的开销较小,也可以在定义盲检次数的时候,将在相同的位置上使用某一个资源大小、使用不同的序列进行解扰视为一次盲检。比如,将确定候选检测位置和资源大小的一个可承载控制信息的资源看作一个候选资源块,对其使用某个数据格式或者净荷大小(payload size)进行解码,并使用了3个可能的RNTI进行了解扰,最终发现使用第3个RNTI可以成功解码。如果忽略使用RNTI尝试解扰的开销,可以认为进行了1次盲检或者检测。当然,也可以考虑RNTI的开销,认为进行了3次盲检。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使用哪种盲检次数的定义方式。
盲检次数阈值,指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上限,例如,该盲检次数阈值可以为44或60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这里的第一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或子帧,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该盲检次数阈值可以由与接收装置通信的发送装置配置给接收装置,或者为接收装置预设的。在本申请中,接收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发送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或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最大总盲检次数,指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最大盲检次数之和。例如,与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为5,5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最大盲检次数分别为:9、10、8、13以及12,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对该5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为:9+10+8+13+12=52。这里的P为正整数。
每个资源集合会配置不同的聚合级别(aggregation level,AL)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候选(candidate)个数其中,L表示聚合级别,L的取值范围可以为L∈{1,2,4,8,16},i表示资源集合的标识;一个资源集合可以被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申请对L的取值范围不做限定。
具体的,聚合级别为L,说明一个PDCCH占用L个CCE。可以将确定的资源位置上的L个CCE称为一个候选资源块,当这个候选资源块用于承载PDCCH时也可以称为PDCCHcandidate。如图4所示:资源集合包含8个CCE,配置了2个聚合级别4的candidate,例如,candidate 1和candidate 2,配置了一个聚合级别8的candidate,例如,candidate 3。其它聚合级别的candidate均为0个。此外,可以看出,不同聚合级别下的不同candidate之间的资源是可以重合的,例如,candidate 3与candidate 1和candidate 2有重合。
下面以图4为例,简单介绍如何计算对一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假设需要在此资源集合上接收净荷大小为N1的DCI。那么对于AL为4,需要在两个candidate上按净荷大小为N1进行尝试解码,对于AL为8,需要在1个candidate上按净荷大小为N1进行尝试解码,一共需要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为3次。由于AL为1、2和16对应的candidate个数配置为0,所以无需按照聚合级别1、2和16进行盲检,因此,接收装置确定对该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为3。如果在此资源集合还需要检测净荷大小为N2的DCI,N2不等于N1,那么在每个candidate上,都需要两次解码尝试,因此,接收装置确定在该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为6。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中承载的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包含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上的资源分配和其他的控制信息。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R)中上行的资源调度信息和下行的资源调度信息都是由PDCCH来承载的。一般来说,在一个子帧内,可以有多个PDCCH。接收装置需要首先解调PDCCH中的DCI,然后才能够在相应的资源位置上解调属于接收装置的数据。
NR中,PDCCH的资源分配是以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为粒度的,一个CCE包含6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每个REG等于一个符号上的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每个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30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因特网)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终端设备通信。该无线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110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120,其中RAN110用于将终端设备130接入到无线网络,CN120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并提供与外网通信的网关。其中,RAN110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
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以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到核心网中,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5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5中未画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或者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通信(fifth 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由于未来接入网可以采用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架构来实现,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传统基站的协议栈架构和功能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另一部分称为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而CU和DU的实际部署方式比较灵活,例如多个基站的CU部分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功能实体。如图6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CN设备和RAN设备。其中RAN设备可以由一个节点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节点实现。RAN设备用于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等协议层的功能。如图6所示,CU和DU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进行划分,例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以下的协议层,包括RLC和MAC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
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还可以在其他协议层划分,例如在RLC层划分,将RLC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RLC层以下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或者,在某个协议层中划分,例如将RLC层的部分功能和RLC层以上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将RLC层的剩余功能和RLC层以下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此外,也可以按其他方式划分,例如按时延划分,将处理时间需要满足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DU,不需要满足该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CU。
此外,请继续参考图7,相对于图6所示的架构,还可以将CU的控制面(control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分离,分成不同实体来实现,分别为控制面CU实体(CU-CP实体)和用户面CU实体(CU-UP实体)。
在以上网络架构中,CU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DU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DU发送给CU。DU可以不对该数据进行解析而直接通过协议层封装后传给终端设备或CU。例如,RRC或PDCP层的信令最终会处理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由接收到的PHY层的数据转变而来。在这种架构下,该RRC或PDCP层的信令,即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
在以上实施例中CU作为RAN中网络设备,此外,也可以将CU划分为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的装置,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可以位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当采用以上CU-DU的结构时,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功能的RAN设备。
通常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避免盲检资源浪费:例如,不同DCI格式或者不同聚合级别具有不同的比例因子,比例因子小于1,用于缩减最大盲检次数。当不同DCI格式对应的最大盲检次数之和超过盲检次数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格式的DCI对应的比例因子,降低不同格式的DCI的最大盲检次数。
但是,如果比例因子是动态配置的,则可能导致开销过大;如果比例因子为半静态配置,由于每个slot关联的SS是动态变化的,依然会出现缩减后的最大盲检次数之和仍然超上限或者缩减过多导致盲检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不同时隙关联的SS合理分配盲检资源是未来通信系统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中一方面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P个资源集合中第一资源集合具有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其中,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一个盲检次数;然后根据预设规则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这样可以使得在不同场景下,第一资源集合在不同的第一时间单元内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参数,进而根据不同的配置参数确定出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从而使得在该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能够动态适配场景,以充分利用盲检资源。另一方面,在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具有一个配置参数的情况下,该配置参数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可以在满足第一时间单元内的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动态的调整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的盲检次数,以将调整后的每个资源集合的盲检次数确定为每个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在每个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能够动态适配场景,充分利用盲检资源,而且可以使得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避免盲检资源超过上限。
本申请中一个资源集合可以对应一个配置参数,也可以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由于一个资源集合对应一个配置参数,和一个资源集合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时,接收装置根据该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的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下面将分别介绍:
实施例1
如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包括:
S101、接收装置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该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其中,P为正整数。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接收装置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至少一个配置参数,其中,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不同的聚合级别的PDCCH candidate个数,资源集合的时域范围、频域范围或监测周期,资源集合类型,可能在此资源集合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等。其中,根据不同聚合级别的PDCCHcandidate个数和可能在此资源集合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计算出在该资源集合中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资源集合类型可以是:公共搜索空间或者UE特定搜索空间。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P个资源集合与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第一资源集合为P个资源集合中的任一个资源集合,该第一资源集合可以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本申请仅以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为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可以分别用于接收装置确定在不同场景下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本申请中接收装置可以为第一资源集合在某一个特定场景下,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该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并根据该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对该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本申请中的资源集合可以理解为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集合,也可以理解为控制信息对应的搜索空间所在时频资源的集合。一个资源集合在时域上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时域单位,在频域上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频域单位,其中时域单位可以为时域符号或者时隙,频域单位可以为RB或者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本申请中,控制信息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资源集合可以为搜索空间(search space,SS)或CORESET。
具体的,该P个资源集合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其余资源集合可以对应一个配置参数,也可以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与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P个资源集合为SS1、SS2、SS3、SS4、SS5、SS6、SS8,则该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SS1,或者该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SS1、SS2和SS3,或者,该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SS1、SS2、SS3、SS4、SS5、SS6和SS8,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本申请中P个资源集合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其余资源集合可以对应一个配置参数,对于具有一个配置参数的资源集合,接收装置可以将该资源集合所具有的一个配置参数确定为其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但是接收装置在计算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时,接收装置需要将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计算在内。这时由于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资源集合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也即在当前时间单元上可能需要对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资源集合A进行盲检,在下一个时间单元上可能无需对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资源集合A进行盲检,P的值也可以是动态变化的。
可选的,本申请中不同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不同,也即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对应不同的盲检次数。
可选的,本申请中不同的资源集合可以对应相同的配置参数,也可以对应不同的配置参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中每个资源集合可以对应相同的配置参数,也可以对应不同的配置参数;或者,P个资源集合中部分资源集合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相同,而另一部分资源集合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不相同。
其中,部分资源集合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不相同可以指:该部分资源集合中任意两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配置参数不同,例如,SS1对应的配置参数为:配置参数1、配置参数2、以及配置参数3;SS2对应的配置参数为:配置参数1、配置参数2、以及配置参数4;或者该部分资源集合中任意两个资源集合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均不相同,例如,SS1对应的配置参数为:配置参数1、配置参数2、以及配置参数3;SS2对应的配置参数为:配置参数4、配置参数5、以及配置参数6,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102、接收装置根据预设规则,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S103、接收装置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指:在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本申请中但凡涉及到对资源集合进行盲检均可以参考此处的描述,本申请后续不加赘述。
可选的,当接收装置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时,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
具体的,接收装置如何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可以参见上述与图4相关的实施例的描述。
S104、接收装置根据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在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场景,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为第一资源集合选择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从而使得在该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能够动态适配场景,进一步可以在减少盲检资源浪费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盲检资源。
当接收装置被配置需要接收抢占通知或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时,第一资源集合在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和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场景下可以被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因此接收装置可以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选择一个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不同场景下于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可选的,如图9所示作为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的步骤S1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1、接收装置根据是否需要接收特定的下行信息,从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P个资源集合中需要接收特定的控制信息的资源集合,该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P个资源集合中的任一个需要接收特定的下行信息的资源集合,也可以为至少两个资源集合。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特定的下行信息可以为抢占通知。本申请中的抢占通知可以是上行抢占的抢占通知,也可以是下行抢占的抢占通知。以下行抢占为例当接收装置被配置了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后,可以配置一个抢占通知的发送周期或者接收周期。在对应的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到达时,可以认为在当前的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装置需要接收抢占通知。进一步的,如果该抢占通知对应的时频范围内,该接收装置没有下行数据调度,则可以认为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是否需要接收抢占通知的具体规则进行限制。上行抢占通知的情况可以参见下行抢占通知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加赘述。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步骤S102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接收装置根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是否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从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可选的,当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大于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时,步骤S102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接收装置确定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接收装置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二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可选的,在接收装置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的条件下,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装置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但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接收装置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第二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本申请中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但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可以理解为:接收装置需要在第一时间单元外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上接收抢占通知。
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在步骤S1021之前,还可以包括:与该接收装置直接或间接通信的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接收装置需要接收抢占通知或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接收装置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接收抢占通知。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第一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如图2或图3所示,该时隙可以包括14个符号,例如,符号0~符号13。一个时隙也可以包括12个符号或者其他符号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该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装置接收抢占通知的具体时间单元,这样接收装置便可以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抢占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不同的时间单元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因此,接收装置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在各自所关联的时间单元内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需要结合该时间单元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来判断。
例如,在图2所示的slot1内的盲检次数阈值为M1,图3中一个slot2内的盲检次数阈值为M2。那么M1和M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每个slot内要根据本slot的具体盲检次数阈值来进行判断。
可选的,如图10所示,作为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的步骤S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2、接收装置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示例性的,以第一资源集合为SS1,SS1为时隙1中的一个SS,该时隙1还包括SS2、SS3为例,该SS1具有配置参数1和配置参数2,其中,配置参数1对应的盲检次数大于配置参数2对应的盲检次数,因此,当接收装置确定在时隙1内S1使用配置参数1时,第一时间单元内的SS1、SS2以及SS3对应的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且当接收装置确定在时隙1内S1使用配置参数2时,第一时间单元内的SS1、SS2以及SS3对应的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盲检次数阈值,则接收装置确定SS1在时隙1内的配置参数为配置参数2。
可选的,如图11所示,作为本申请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的步骤S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3、接收装置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示例性的,以第一资源集合为SS1,SS1为时隙1中的一个SS,该时隙1还包括SS2、SS3为例,该SS1对应配置参数1和配置参数2。当接收装置确定在时隙1内SS1使用配置参数1时,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SS1、SS2以及SS3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时隙1的盲检次数阈值,且当接收装置确定在时隙1内SS1使用配置参数2时,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SS1、SS2以及SS3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但是,配置参数1对应的盲检次数小于配置参数2对应的盲检次数,则接收装置确定SS1在时隙1内使用的配置参数为配置参数1。
综上所述,当第一资源集合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时,且当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为第一资源集合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中的任一个配置参数,均会使得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时,则接收装置确定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中对应盲检次数最小的一个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的配置参数。
此外,作为本申请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S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4、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则接收装置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为零。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装置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为零表示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不进行盲检。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收装置执行S1023或S1024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时,由于无论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第一配置参数还是使用第二配置参数均可以使得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则一方面,接收装置可以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并通过调整P个资源集合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其余资源集合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的盲检次数,或者为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其余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源集合重新选择一个配置参数,以使得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具体的,接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优先级,确定执行步骤S1023还是S1024,例如,当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在P个资源集合对应的优先级中大于或等于预设优先级,则接收装置可以执行S1023,其中,第一优先级用于指示第一资源集合中承载的控制信息的重要性。
示例性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优先级为P个资源集合中优先级最高的,则接收装置执行S1023。
当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在P个资源集合中小于预设优先级,则接收装置可以执行S1024。示例性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优先级为P个资源集合中优先级最低的,则接收装置执行S1024。
可选的,如图12所示,作为本申请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的步骤S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5、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如果将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接收装置确定将第一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将第二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该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示例性的,以第一资源集合为SS2,SS2对应配置参数1、配置参数2以及配置参数3为例,其中各个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为:配置参数1对应的盲检次数>配置参数2对应的盲检次数>配置参数3对应的盲检次数,接收装置将配置参数1、配置参数2和配置参数3中的任意一个配置参数作为SS2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的配置参数时,接收装置对第一时间单元内的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均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则接收装置可以将配置参数1确定为SS2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资源集合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且接收装置使用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中的任一个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的配置参数时,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均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则接收装置将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中对应的盲检次数最大的一个配置参数作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的配置参数。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每个资源集合具有一个优先级,P个资源集合中还存在第二资源集合对应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因此,作为本申请的再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本申请中的步骤S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6、接收装置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各自使用当前配置参数,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接收装置按照预设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分别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直至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具体的,本申请中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具有的优先级是为了接收装置根据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分别对应的优先级,按照优先级从高至低或者从低至高的顺序依次为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分别从各自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P个资源集合包括:资源集合1、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3,且优先级顺序为:资源集合1的优先级>资源集合2的优先级>资源集合3的优先级。在资源集合1、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3分别使用当前配置参数,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对资源集合1、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3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接收装置可以按照优先级由低至高的顺序,依次从资源集合3、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1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选择一个配置参数,作为资源集合3、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1分别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可以按照优先级由低至高的顺序,首先确定资源集合3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具体的,接收装置为资源集合3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的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例如,上述步骤S1021-S1024,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如果接收装置确定资源集合3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为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的盲检次数中最小的时,若此时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资源集合1、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3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还是大于盲检次数阈值,则接收装置可以按照优先级由低至高的顺序为资源集合2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以此类推,直至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如果接收装置为资源集合3确定的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为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一个配置参数时,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对资源集合1、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3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始终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则接收装置可以不再为资源集合2和资源集合1选择配置参数,也即将资源集合2和资源集合1在第一时间单元对资源集合1、资源集合2以及资源集合3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为各自在第一时间单元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收装置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时,该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均会对应一个配置参数,该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配置参数可以是接收装置从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选择的,也可以是每个资源集合预配置的配置参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的步骤S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接收装置确定盲检次数阈值与P个资源集合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其余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盲检次数之和之间的差值。接收装置可以将小于或等于上述差值的盲检次数中盲检次数最大的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当P个资源集合中除第一资源集合之外的其余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盲检次数之和为M1、盲检次数阈值为M2时,接收装置可以将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中盲检次数中小于或等于(M2-M1)的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又一示例,第一资源集合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的盲检次数为:a1>a2,且a1、a2均小于或等于(M2-M1),则接收装置可以将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05、接收装置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
此外,该第一指示信息中还可以携带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配置参数,这样接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配置参数。
基于步骤S105,本申请中的步骤S101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
具体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发送装置发送的系统消息中接收到,也可以从发送装置发送的专有RRC信令中接收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包括:
S201、接收装置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盲检次数阈值。
具体的,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一个配置参数,其中,一个配置参数对应一个盲检次数。
本申请中接收装置可以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最大盲检次数,以及将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最大盲检次数求和,将求和结果确定为第一时间单元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S202、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
此处,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指,在确定某个配置参数下,接收装置在此资源集合对该资源集合进行盲检时的最大盲检次数。
下述将简单介绍一下一个资源集合的最大盲检次数的含义。例如,当此资源集合配置了聚合等级为4的4个candidate,且该资源集合需要接收DCI格式(format)1,DCIformat 1对应的payload为payload 1,那么接收装置需要在这4个candidate上尝试按照payload 1的进行解码。对于如下场景一:如果接收装置在4个candidate中的第1个candidate上正确解码DCI format 1,则接收装置无需对剩余的3个candidate尝试解码,因此,在场景一下接收装置在此资源集合上仅盲检了一次。但是,对于如下场景二:如果接收装置在4个candidate中的前3个candidate上并未正确解码,则接收装置需要在最后一个candidate上进行解码,此种场景二下,接收装置在此资源集合上一共盲检了四次。对于场景二,如果在第四个candidate上仍然解码失败,则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不再对该资源集合进行盲检。
S203、接收装置将调整后的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为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
S204、接收装置根据每个资源集合的最大盲检次数,在每个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第一时间单元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接收装置可以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的盲检次数,在每个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盲检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接收装置可以根据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通过对P个资源集合中的资源集合的盲检次数进行调整,不仅可以使得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还可以使得每个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动态适配场景,在避免盲检资源超过盲检次数阈值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盲检资源。
可选的,本申请中步骤S202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S2021、接收装置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本申请中接收装置可以根据多种方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下述将分别介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的步骤S202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A1、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确定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根据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盲检次数阈值之差,确定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A2、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示例性的,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与P之商取整,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相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取整操作可以是向上取整也可以是向下取整。
示例性的,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24次,与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为6,则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24次/6=4次。
在按照步骤A1和A2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时,可能存在某一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根据A1和A2计算出来的平均盲检次数,在这种情况下,若按照A1和A2对每个资源集合的盲检次数进行调整时,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本申请中的步骤A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A21、接收装置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具体的,一方面,本申请中接收装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A211、接收装置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的信息。
具体的,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的信息可以为比例因子本身,也可以为与比例因子关联的索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A212、接收装置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另一方面,本申请中接收装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A213、接收装置根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
具体的,接收装置根据公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比例因子λi,其中,λ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Ni表示P个资源集合中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盲检次数;N表示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A22、接收装置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根据公式Si=floor(kλi),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其中,S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k表示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λi表示标识为i的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floor表示向下取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P个资源集合中存在P-1个资源集合都用向下取整,最后P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有可能小于k,因此需要从P个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资源集合对该资源集合的盲检次数做特殊处理。
例如,接收装置先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第2个资源集合(也即标识为2的资源集合)到第P个资源集合(也即标识为P的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1<i≤P,Si=floor(kλi),之后再确定第1个资源集合(也即标识为1的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当i=1时,其中,S1表示标识为1的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当然,也可以将第P个资源集合特殊处理,当i=P时,其中,SP表示标识为P的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对于1≤i<P的情况,Si=floor(kλi)。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以标识为1的资源集合和标识为P的资源集合为需要做特殊处理的资源集合为例说明,在实际过程中,P个资源集合中任一个资源集合均可以作为需要做特殊处理的资源集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具体选择特殊处理的资源集合的方法,当然,该需要做特殊处理的资源集合可以为P个资源集合中的任一个资源集合。
上述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一个通用方案,用于将需要减少的总盲检次数k,根据P个比例因子λi分成P份,每份等于Si,最后保证将此方案称作分配算法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中每个资源集合对应至少一个AL,同一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AL中,每个AL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因此,本申请中在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之后,还可以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AL,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AL中每个AL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每个AL需要减少的次数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所涉及到的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资源集合1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8,该资源集合1对应4个AL,则该4个AL中每个AL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在每个AL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则该4个AL中每个AL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可以为8/4=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A22步骤中向下取整的操作也可以换成向上取整的操作,其它步骤可以类似推导得出。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的步骤S202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
B1、接收装置确定P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聚合级别的类型。
具体的,接收装置可以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聚合级别,确定聚合级别的类型。
示例性的,P个资源集合包括资源集合1和资源集合2,其中,资源集合1对应的聚合级别为AL1和AL4;资源集合2对应的聚合级别为AL2和AL4,则该P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聚合级别的类型为AL1,AL2以及AL4。
B2、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P个资源集合对应的聚合级别的类型,确定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可以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所有AL确定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步骤B2的实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所涉及到的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步骤B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方式为: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AL类型的数量,确定与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所有AL中每个类型的AL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具体的,与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AL的类型为AL1,AL2以及AL4,则接收装置将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与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AL类型的数量之商确定为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需要减少的次数。另一种方式为: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AL类型对应的比例因子确定每个AL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每个AL类型对应比例因子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的确定方式。
B3、接收装置根据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对应的资源集合的信息,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B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B31、接收装置根据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之商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或者,B32、接收装置根据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类型的聚合级别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比例因子,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示例性的,第一时间单元关联的聚合级别包括:AL1、AL2、AL3以及AL4,其中,该AL1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10、AL2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1、AL3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12以及AL4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2,AL1对应的资源集合为资源集合1和资源集合2,AL2对应的资源集合为资源集合3,AL3对应的资源集合为资源集合4和资源集合5,AL4对应的资源集合为资源集合6。则接收装置确定资源集合6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2,确定资源集合3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1,在接收装置以B32确定一个AL对应的多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情况下,以资源集合1具有的比例因子为0.6,资源集合2具有的比例因子为0.4为例,则资源集合1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6,资源集合2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4。当接收装置以B31确定一个AL对应的多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情况下,资源集合1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5,资源集合2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5。对于计算资源集合4和资源集合5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方式可以参见资源集合1和资源集合2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在实际过程中不同的DCI格式可以有不同的优先级,例如格式1,格式2,格式3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因此,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优先级可以由在该资源集合上承载的控制信息的格式确定该资源集合的优先级,此外,优先级也可以按照不同聚合级别排列,例如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因此,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优先级也可以按照该资源集合对应的聚合级别排列。
本申请中P个资源集合中每个资源集合与一个优先级对应,一个优先级与至少一个资源集合对应,一个优先级对应一个用于指示减少盲检次数的信息。
该P个资源集合中不同的资源集合可以对应相同的优先级,因此,本申请中P个资源集合对应至少一个优先级。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资源集合与一个优先级对应,一个优先级与至少一个资源集合对应,本申请中的步骤S2021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
C1、接收装置确定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资源集合。
示例性的,SS1对应的优先级为优先级1,SS2对应的优先级为优先级2,SS3对应的优先级为优先级1,SS4对应的优先级为优先级1,SS5对应的优先级为优先级2。
因此,SS1、SS3以及SS4具有相同的优先级1,SS2以及SS5具有相同的优先级2。
C2、接收装置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C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接收装置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之商,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根据分配算法1和需要减少盲检的总次数确定每个优先级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再根据每个优先级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和该优先级包含的资源集合使用分配算法1确定每个资源集合各自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根据每个优先级对应的减少盲检次数,以及每个优先级各自对应的资源集合的数量,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接收装置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每个资源集合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的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S2022、接收装置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的盲检次数。
具体的,接收装置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之差,调整每个资源集合各自的盲检次数。也即步骤S20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接收装置将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盲检次数以及每个资源集合各自对应的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之差,确定为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每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具体的,资源集合1对应的盲检次数为M,资源集合1需要减少的盲检次数为T,则接收装置根据M-T调整资源集合1对应的盲检次数,也即接收装置确定调整后资源集合1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为M-T,其中,M和T均为正整数。
综上描述了每个资源集合对应一个配置参数,和每个资源集合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时,接收装置为每个资源集合确定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当每个资源集合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时,接收装置可以根据预设规则,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参数中为选择一个配置参数,作为每个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进一步根据该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对该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当每个资源集合只有一个配置参数时,接收装置可以对根据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的盲检次数进行调整,以将调整后的盲检次数确定为每个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最大盲检次数,并按照每个资源集合最大的盲检次数,在每个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接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收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各个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1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接收装置包括:确定单元101以及检测单元102。其中,确定单元101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2、S103、S1021、S1022、S1023、S1024、S1025以及S1026;检测单元102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此外,接收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3,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5。
图1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接收装置包括:确定单元201、调整单元202以及检测单元203。其中,确定单元201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3、S2021,调整单元202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以及S2022,检测单元20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此外,接收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204,其中,接收单元204用于支持接收装置接收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资源集合对应的比例因子。
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图15或图16中对应的功能模块的描述中去,在此不加赘述。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他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接收单元(或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他装置或模块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他模块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发送单元(或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他装置或模块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他模块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如图17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接收装置的操作。如图17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310、射频装置320、基带装置330。天线310与射频装置3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装置320通过天线3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3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基带装置3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320,射频装置3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310发送给网络设备。
基带装置3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的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可选的,以上接收装置可以在该调制解调子系统上实现。
在一种实现中,图15或图16所示的各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330的某个子系统,例如调制解调子系统,包括处理元件331和存储元件332,处理元件331调用存储元件33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接收装置执行的方法。此外,该基带装置330还可以包括接口333,用于与射频装置320交互信息。具体的,处理元件33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2、S103、S1021、S1022、S1023、S1024、S1025以及S1026;或者处理元件33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3、S2021、S202以及S2022;接口33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在接收装置侧进行数据/信令接收或发送的步骤。
在另一种实现中,图15或图16所示的各个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接收装置执行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330的某个子系统上,例如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
例如,图15或图16所示的各个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330包括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接收装置执行的方法。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150的结构示意图,该芯片150可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中。芯片1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10和接口电路1530。接口电路1530与处理器1510相互耦合,例如,可以通过总线1520相互耦合。
可选的,该芯片150还包括存储器1550,存储器155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向处理器1510提供所需要的操作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55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510中,或者由处理器151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可选地,接口电路1530用于执行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收装置的接收和发送的步骤。
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收装置的处理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接收装置执行实施例中的S101、S102、S103、S104、S105、S1021、S1022、S1023、S1024、S1025、S1026、S1027、S1028以及S1029。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接收装置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3、S2021、S202以及S2022以及S204。
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接收装置执行实施例中的S101、S102、S103、S104、S105、S1021、S1022、S1023、S1024、S1025、S1026、S1027、S1028以及S1029。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接收装置执行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3、S2021、S202以及S2022以及S204。
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和该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S101、S102、S103、S104、S105、S1021、S1022、S1023、S1024、S1025、S1026、S1027、S1028以及S1029。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终端设备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和该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3、S2021、S202以及S2022以及S204。接口电路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可以根据技术方案的内在逻辑进行组合或相互引用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此不加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根据所述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在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具体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是否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是否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
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但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
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大于所述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包括:
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
如果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包括:
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
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包括:
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
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
所述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
8.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P个资源集合中的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一个盲检次数,其中,P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第一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盲检的最大盲检次数,在所述第一资源集合中对控制信道进行盲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是否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需要接收抢占通知但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不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或者,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需要接收抢占通知,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大于所述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的盲检次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
如果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
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
如果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则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小于或等于盲检次数阈值;而且,
将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大于,将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所使用的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对所述P个资源集合进行盲检的最大总盲检次数。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集合对应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
1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4214.6A CN110138502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4214.6A CN110138502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8502A true CN110138502A (zh) | 2019-08-16 |
CN110138502B CN110138502B (zh) | 2020-08-07 |
Family
ID=67567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421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38502B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3850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7520A (zh) * | 2020-09-21 | 2020-11-10 |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寻呼dci盲检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21082796A1 (zh) * | 2019-10-28 | 2021-05-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eMBB CCE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WO2023056874A1 (zh) * | 2021-10-08 | 2023-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道解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0985A (zh) * | 2007-06-20 | 2010-06-09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候选控制信道的基本单元和设备及其方法 |
EP2398180A1 (en) * | 2010-06-21 | 2011-12-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figuration of uplink and downlink grant search spaces in a OFDM-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368871A (zh) * | 2011-11-10 | 2012-03-0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pdcch资源的配置应用方法及装置 |
CN103039104A (zh) * | 2011-08-05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
US20140092836A1 (en) * | 2012-09-28 | 2014-04-03 | Kt Corporation | Adjusting blind decoding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03828463A (zh) * | 2012-09-21 | 2014-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
-
2018
- 2018-02-09 CN CN201810134214.6A patent/CN1101385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0985A (zh) * | 2007-06-20 | 2010-06-09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候选控制信道的基本单元和设备及其方法 |
EP2398180A1 (en) * | 2010-06-21 | 2011-12-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figuration of uplink and downlink grant search spaces in a OFDM-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039104A (zh) * | 2011-08-05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2368871A (zh) * | 2011-11-10 | 2012-03-0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pdcch资源的配置应用方法及装置 |
CN103828463A (zh) * | 2012-09-21 | 2014-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
US20140092836A1 (en) * | 2012-09-28 | 2014-04-03 | Kt Corporation | Adjusting blind decoding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ATT: "[89-20] email discussion: Group-common PDCCH for N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AH_NR2 R1-1710968 QINGDAO,P. R. CHINA》 * |
ZTE: "SS Splitting among Different CORESETs and Blind Decodi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89 R1-1707161 HANGZHOU,CHINA》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82796A1 (zh) * | 2019-10-28 | 2021-05-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eMBB CCE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11917520A (zh) * | 2020-09-21 | 2020-11-10 |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寻呼dci盲检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1917520B (zh) * | 2020-09-21 | 2022-04-01 |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寻呼dci盲检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23056874A1 (zh) * | 2021-10-08 | 2023-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道解码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8502B (zh) | 2020-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120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US11240805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CN11074170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CN109963335B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US10887067B2 (en) | Coding schem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801922B (zh) | 用于支持v2x业务的控制信道结构设计 | |
WO2019029473A1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9792322B (zh) | 通信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用于通信的装置 | |
WO2018112700A1 (zh)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07113874B (zh) | 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数据传输方法 | |
WO2019019951A1 (zh) |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8447317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138502B (zh) | 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699063A (zh) | 一种抢占指示信令的处理和发送方法、终端和基站 | |
CN115004828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120287880A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 |
CN111418177B (zh) | 可靠性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20230101531A1 (en) | Up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token scheduling for multiple-carrie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
CN112153725A (zh) |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WO2022213960A1 (zh) | 信息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436108A (zh) |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的装置 | |
CN113473612B (zh) | 一种通信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EP3900461A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EP4383899A1 (en) |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
WO2023125762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