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7924A -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7924A
CN110137924A CN201910492746.1A CN201910492746A CN110137924A CN 110137924 A CN110137924 A CN 110137924A CN 201910492746 A CN201910492746 A CN 201910492746A CN 110137924 A CN110137924 A CN 110137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line
current value
difference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27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霄鹏
张效宇
李树峰
黄辉
李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27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7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7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利用本公开各实施例,降低判断所述输电线路是否需要差动保护的误判率。

Description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差动保护是在输电线路中被广泛应用的线路保护方法。现有的差动保护方式是检测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当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符合差动保护的条件时,就通过断路设备切断各侧的输电线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差动保护。但是由于实际的硬件设施的影响,导致电流值获取结果的可靠性较低,进而会导致判断所述输电线路是否需要差动保护的误判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以降低判断所述输电线路是否需要差动保护的误判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以及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根据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到同一电流值接收端的信号传输延时预先确定得到,对应的,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包括:
根据所述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从所述电流值接收端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包括:
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停止所述输电线路各侧输电的第一指令,以及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对差动保护故障进行故障处理的第二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或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包括T接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和负极电流的差值的计算方式包括: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正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正极电流值,得到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负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负极电流值,得到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与所述同一电流值接收端之间通过光纤传输所述电流值,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延时包括根据所述光纤的路径长度以及所述光纤的各节点的延时参数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检测到的电流值;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以及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包括根据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到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传输延时预先确定得到,对应的,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包括:
根据所述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在该时刻检测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生成停止所述输电线路各侧输电的第一指令,以及生成对差动保护故障进行故障处理的第二指令;
对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以及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二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或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包括T接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和负极电流的差值的计算方式包括: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正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正极电流值,得到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负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负极电流值,得到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模块通过光纤传输所述电流值,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延时包括根据所述光纤的路径长度以及所述光纤的各节点的延时参数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流值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还包括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指令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指令,以及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方法。
利用本公开各个方面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确定出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实际检测到的电流值,而不是同一时刻接受到的经过了不同延时的电流值。这样,就可以保证用于确定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的电流值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这样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因接收到的各侧电流值时间上的不同步导致的误判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是本公开示出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位机中,例如服务器,该上位机可以获取电流值,执行该方法,并在判断符合差动保护条件时,向输电线路各侧的断路器发送指令,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110:接收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其中,所述被保护输电线路包括所有需要差动保护的输电线路,可以是包含变压器、发电机、逆变器、电动机等的输电线路,也可以是其他任意一种需要差动保护的输电线路。另外,所述被保护输电线路可以是交流输电线路也可以是直流输电线路。
具体的,所述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可以是被保护输电线路(变压器、发电机、逆变器、电动机、输电线路结点等)各侧的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值。
具体的,所述各侧的电流值是通过在所述各侧的预定位置检测到的电流值,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等电流检测设备检测到所述电流值。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值的传输可以利用光纤进行电流值的信号传输,可以通过发光二级管、半导体激光器等电光转换器件将电流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在所示电流值的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光电转换器件将所述光信号再次转换为电流信号,从而接收到所述电流值。
本文所称的“侧”,可包括被保护输电线路的输入端(输入侧)或输出端(输出侧)。一般的,所述被保护输电线路可以是具有两侧的输电线路(例如一个输入侧和一个输出侧,也可以是具有三侧的三端T接输电线路。当然,在本公开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保护输电线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具有多侧的输电线路。
S12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以及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
其中,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指的是在各侧检测到一个电流值的时间与接收到该电流值的时间的时间差。对于输电线路各侧,对应的这个时间差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同一时刻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并不是同一时刻检测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也就不是同一时刻输电线路各侧实际的电流值。
而在预先确定了输电线路各侧的信号传输延时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各侧的电流值的延时情况,确定某个任意时刻输电线路各侧的检测到的电流值,也即实际电流值。
比如,某一时刻接收的输电线路一侧对应的延时是0ms,该某一时刻接收到的该侧的电流值就是该某一时刻的该侧的实际电流值,而另一侧的对应的延时是2ms,那么在该某一时刻2ms后接收到的另一侧的电流值就是该某一时刻另一侧的实际电流值。这样,可以将t时刻接收的一侧的电流值,和t+2ms接收的另一侧电流值,作为两侧同一时刻的电流值。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取到同一时刻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实际电流值。对于输电线路具有三侧甚至更多侧的情形,自然也可以根据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确定出同一时刻各侧实际检测到的电流值。当然,上述延时情况的具体时间值只是示例性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侧对应的延时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可以根据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到同一电流值接收端的信号传输延时预先确定得到。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与所述同一电流值接收端之间可以通过光纤传输所述电流值,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延时可以根据所述光纤的路径长度以及所述光纤的各节点的延时参数(比如信号处理延时、信号转换延时等)确定。
当然,在本公开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输延时也可以通过其他算法计算得到。
S130: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S131: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被保护输电线路只有两侧,则可通过将两侧的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相减,就可以得到所述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也可以根据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S132: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具体的,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若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可以是直流输电线路,包括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对应的,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对应的,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若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或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在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可以是T接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和负极电流的差值的计算方式可以包括: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正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正极电流值,得到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负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负极电流值,得到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
当然,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电流值以其他方式计算得到的特征值,作为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的判断依据。比如,可以计算各侧电流值的比值、平方差等,或者可以进一步对所述差值、比值、平方差之类的特值进行归一化、标幺化之类的相关处理后作为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的判断依据。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的差值阈值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计算得到:
Ith=max(I_set,k_set×I_res)
其中,I_set表示差流门槛值,k_set表示制动系数,I_res表示制动电流值,I_res=|IDP1|+|IDP2|+|IDP3|或I_res=|IDN1|+|IDN2|+|IDN3|,IDP1表示被保护输电线路第一侧的正极电流值,IDP2表示第二侧的正极电流值,IDP3表示第三侧的正极电流值。IDN1表示所述第一侧负极电流值,IDN2表示所述第二侧的负极电流值,IDN3表示所述第三侧的负极电流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差流门槛值I_set可以是0.5pu~0.7pu。具体的,可以根据发生差动保护故障时电流差值的预测值对差流门槛值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差流门槛值I_set设置为0.5pu。其中,pu是标幺值(per unit)的简写,标幺值是相对单位制的一种,是电力系统分析和工程计算中常用的数值标记方法,表示各物理量及参数的相对值,单位为pu(也可以认为其无量纲)。标幺值可以为某物理量的实际值与该物理量的基准值之间的比值。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制动系数k_set可以是0.1~0.3。可以根据第一负极电流值,第二负极电流和第三负极电流值对制动系数k_set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制动系数k_set设置为0.2。
当然,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的确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具体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S140: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可以包括:
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停止所述输电线路各侧输电的第一指令,以及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对差动保护故障进行故障处理的第二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可以发送至输电线路各侧的断路器等线路通断控制器件,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是断开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输电电路。
其中,第二指令中可以包括直流输电线路中发生差动保护故障的具体线路,以及发生差动保护故障的故障位置。例如,在本公开一个应用实例中,第二指令中可以包括:正极线路发生差动保护故障,发生差动保护故障的位置为标号为889的位置。这样,可以使整流站和逆变站基于发生差动保护故障的具体线路和故障位置,作出与之相对应的整修、直流电停运等处置。其中,可以根据进行电流和电压信号采集的位置确定发生差动保护故障的位置。
当然,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还可以包括生成灯光、声音报警等。具体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图5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被保护输电线路可以是T接直流输电线路。该T接直流输电系统可以包括换流站S1、换流站S2、换流站S3、直流断路器B1、直流断路器B2、直流断路器B3以及直流输电线路L1(包括正极线路L11和负极线路L12)、直流输电线路L2(包括正极线路L21和负极线路L22)和直流输电线路L3(包括正极线路L31和负极线路L32)。直流输电线路L1连接在换流站S1和直流断路器B1之间。直流输电线路L2连接在换流站S2和直流断路器B2之间。直流输电线路L3连接在换流站S3和直流断路器B3之间。以下以检测换流站S1、换流站S2和换流站S3之间的直流输电线路是否发生差动保护故障为例,对检测该直流输电系统是否发生差动保护故障的过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直流输电线路L1的正极线路L1上、直流输电线路三端的第一正极电流值IDP1、第二正极电流值IDP2和第三正极电流值IDP3。
第二步,获取直流输电线路L1的负极线路L1上、直流输电线路三端的第一负极电流值IDN1、第二负极电流值IDN2和第三负极电流值IDN3。
第三步,获取直流输电线路L1的正极线路L11,直流输电线路L2的正极线路L21,直流输电线路L3的正极线路L31电流光纤传输的延时并计算同一时刻的电流差值|IDP1-IDP2-IDP3|。
第四步,获取直流输电线路L1的正极线路L21,直流输电线路L2的正极线路L22,直流输电线路L3的正极线路L33电流光纤传输的延时并计算同一时刻的电流差值|IDN1-IDN2-IDN3|。
第五步,当电流差值满足故障条件时,确定直流输电线路发生差动保护故障。其中,故障条件为|IDP1-IDP2-IDP3|>Ith或者|IDN1-IDN2-IDN3|>Ith。其中Ith根据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公式进行计算确定,k_set为0.2,I_set为0.5pu。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图2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用于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检测到的电流值。
处理模块102,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以及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包括根据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到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的信号传输延时预先确定得到,对应的,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在该时刻检测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若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图3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02可以被配置为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生成停止所述输电线路各侧输电的第一指令,以及生成对差动保护故障进行故障处理的第二指令;
对应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指令发送模块103,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以及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二指令。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若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或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可以包括T接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和负极电流的差值的计算方式可以包括: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正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正极电流值,得到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负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负极电流值,得到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模块可以通过光纤传输所述电流值,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延时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光纤的路径长度以及所述光纤的各节点的延时参数确定。
对于上述装置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与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流程,具体的执行方式可以按照图1、图5对应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执行方式执行。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和装置,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系统。图4示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可以包括:
电流值检测模块201,用于检测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还可以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指令执行模块104,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指令,以及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指令。
其中,所述指令执行模块301可以包括断路器等电路通断控制器件、逆变器、整流站等。执行所述第二指令可以基于发生差动保护故障的具体线路和故障位置,作出与之相对应的整修、直流电停运等处置。
其中,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可以用于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检测到的电流值;
处理模块1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以及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其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可以通过光纤与所述电流值检测模块100连接。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包括根据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到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的信号传输延时预先确定得到,对应的,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在该时刻检测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若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处理模块102可以被配置为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生成停止所述输电线路各侧输电的第一指令,以及生成对差动保护故障进行故障处理的第二指令;
对应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指令发送模块103,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以及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二指令。
如图4所示,所述指令发送模块103可以与所述指令执行模块301耦合。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可以包括:
若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或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电线路可以包括T接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和负极电流的差值的计算方式可以包括: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正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正极电流值,得到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负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负极电流值,得到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101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模块201可以通过光纤传输所述电流值,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延时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光纤的路径长度以及所述光纤的各节点的延时参数确定。
对于上述系统对应的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与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流程,具体的执行方式可以按照图1、图5对应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执行方式执行。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装置1900的框图。例如,装置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6,装置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装置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装置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装置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装置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以及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根据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到同一电流值接收端的信号传输延时预先确定得到,对应的,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包括:
根据所述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从所述电流值接收端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包括:
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停止所述输电线路各侧输电的第一指令,以及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对差动保护故障进行故障处理的第二指令。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或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包括T接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和负极电流的差值的计算方式包括: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正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正极电流值,得到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负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负极电流值,得到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与所述同一电流值接收端之间通过光纤传输所述电流值,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延时根据所述光纤的路径长度以及所述光纤的各节点的延时参数确定。
10.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被保护输电线路各侧检测到的电流值;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以及各侧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包括根据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到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传输延时预先确定得到,对应的,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包括:
根据所述电流值对应的信号传输延时,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中,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端在该时刻检测到的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则生成停止所述输电线路各侧输电的第一指令,以及生成对差动保护故障进行故障处理的第二指令;
对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一指令,以及用于向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发送所述第二指令。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根据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电流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计算所述输电线路各侧在同一时刻的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负极电流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和所述负极电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输电线路是否符合差动保护条件包括:
若所述正极电流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或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符合差动保护条件。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包括T接直流输电线路,对应的,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和负极电流的差值的计算方式包括: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正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正极电流值,得到所述正极电流的差值;
将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主侧的负极电流值减去所述T接直流输电线路从侧的负极电流值,得到所述负极电流的差值。
18.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检测模块通过光纤传输所述电流值,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延时包括根据所述光纤的路径长度以及所述光纤的各节点的延时参数确定。
19.一种输电线路差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流值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输电线路各侧的电流值,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指令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指令,以及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指令。
20.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92746.1A 2019-06-06 2019-06-06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137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746.1A CN110137924A (zh) 2019-06-06 2019-06-06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746.1A CN110137924A (zh) 2019-06-06 2019-06-06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7924A true CN110137924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80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2746.1A Pending CN110137924A (zh) 2019-06-06 2019-06-06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79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0078A (zh) * 2020-02-20 2020-05-0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线路光纤差动保护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143A (zh) * 2007-12-14 2008-08-06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端输电线路的电流差动保护判据方法
CN103280785A (zh) * 2013-06-17 2013-09-0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可识别高阻接地故障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
CN105896489A (zh) * 2016-05-11 2016-08-24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t接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6099879A (zh) * 2016-08-09 2016-11-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配电网络线路差动保护系统及差动保护实现方法
CN108646166A (zh) * 2018-04-12 2018-10-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柔性直流启动回路差动保护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143A (zh) * 2007-12-14 2008-08-06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端输电线路的电流差动保护判据方法
CN103280785A (zh) * 2013-06-17 2013-09-0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可识别高阻接地故障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
CN105896489A (zh) * 2016-05-11 2016-08-24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t接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6099879A (zh) * 2016-08-09 2016-11-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配电网络线路差动保护系统及差动保护实现方法
CN108646166A (zh) * 2018-04-12 2018-10-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柔性直流启动回路差动保护测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0078A (zh) * 2020-02-20 2020-05-0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线路光纤差动保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2214B2 (en) Communication-less fault section identification for hybri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US986601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faults and control in an electrical power grid
CN109275337A (zh) 行波故障检测系统的相选择
US9337649B2 (en) Fault processing system
US9841456B2 (en) Electric outage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CN108279340A (zh)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872356A (zh) 业务功能链检测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73047B (zh) 检测罐笼载人人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22711A1 (en) Voltage based method for fault identification in a transmission line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22005013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the location of a fault on a line of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network
Costa et al. Fault-induced transient analysis for realtime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tion in transmission lines
CN115684822A (zh) 用于ai辅助的电网故障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10137924A (zh) 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765813A (zh) 触电保护三相漏电断路器
CN104201782A (zh) 一种变电站故障处理系统
US10267842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faulted DC power transmission medium in a multi-terminal DC electrical network
JP5944177B2 (ja) 保護継電装置及び保護継電システム
CN116938777B (zh) 网络遥测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099788B1 (ko) 송전선로 섬락 고장 판별 장치 및 방법
CN109586255B (zh) 适用于lcc-hvdc逆变侧交流线路的纵联保护方法
CN107820653B (zh) 基于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纵联保护
CN113268844B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路的故障设备获取方法、装置、设备
CN109842522A (zh) 通信路由资源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0112708A (zh) 一种面向vsc-mtdc的行波差动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5244860B (zh) 一种基于正序导纳的差动保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