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4655A -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4655A
CN110134655A CN201910362513.XA CN201910362513A CN110134655A CN 110134655 A CN110134655 A CN 110134655A CN 201910362513 A CN201910362513 A CN 201910362513A CN 110134655 A CN110134655 A CN 110134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resource
associated documents
size
cach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25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昉
许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25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4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465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5949 priority patent/WO202022106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93Ca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rganisation o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2Caching, prefetching or hoarding of 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配置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获取在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如果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超过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则确定第二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所述第二资源,使得清除所述第二资源后的剩余资源继续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本方法通过设置门限值,即第一资源的大小,来控制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大小不超过该门限值,从而避免第一应用无限制地占用缓存资源而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使用,并提高文件缓存资源的使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存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Linux是一个基于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of UNIX,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并且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系统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等。
Linux系统中采用的文件缓存管理算法,例如类最近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used,LRU)算法。它可作为一种页面置换算法,Linux系统会尝试识别哪些文件缓存数据是最近很少访问的数据,并推测将来一段时间内也不太可能会用到它们,从而可以优先回收其内存资源,腾出空间来加载其他更有价值的数据或文件。
目前,在应用于Linux系统的智能手机中,对于早期的智能手机,由于硬件资源有限,一般是典型单任务系统。用户通过触摸屏与手机交互,手机屏幕尺寸小,通常只够全屏显示一个应用的窗口,因此在手机屏幕显示的通常是用户当前操作使用的应用程序,且该应用程序是位于顶层的一个应用程序(有时也称其为前台应用程序)。在用户操作前台应用程序的这段时间内,该前台应用程序享有最高优先级的特权,换句话说,Linux系统会将手机终端内存的全部资源提供给该前台应用程序,以保证该前台应用程序能带给用户最流畅的体验。可是一旦系统的内存资源不足时,Linux系统会自动清理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以便腾出资源来给前台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演进,硬件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系统在保障前台应用程序所需资源的同时,还需兼顾几个到几十个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因为用户在使用手机时,随时可以通过按Home键,将某个后台应用的程序切换到前台,将当前应用程序切换到后台。如果该新切换到前台的后台应用是用户早前启动过的,并且留存在后台运行,则切换时就可以直接启动该后台应用,省去了启动前加载相关文件的资源开销,提高切换效率,从而使得用户体验变得流畅。因此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除了要全力为前台应用程序提供足够的内存资源以外,还需要给处于后台的多个应用程序提供最基础的硬件资源供应,以便为这些后台应用随时可能切换成前台应用做准备。
但是,目前的Linux系统所采用的文件缓存管理算法(类LRU算法)在对待前台应用和后台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文件缓存上是同等权利的,即正在后台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可以无限制地获取内存资源和网络资源,比如一个后台应用不断地从网络获取大尺寸的视频文件资源,并写入手机的内存中,进而导致该后台应用程序占用和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甚至最高优先级的前台应用的文件缓存资源都被该大尺寸的后台应用视频文件占据,从而使得前台应用和其他后台应用由于所需的文件缓存资源不足而导致性能劣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操作系统配置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且所述第一资源小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总资源;利用所述第一资源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获取在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如果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超过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则确定第二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所述第二资源,使得清除所述第二资源后的剩余资源继续读取所述第一文件相关文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已经启动的第一应用设置门限值,即第一资源大小,且该门限值小于第一应用读取相关文件所需的总资源,进而控制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大小不超过该门限值,从而避免第一应用无限制地占用缓存资源而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使用,本方法有效地限制了系统中的某一应用,比如前台应用或后台应用的内存占用大小,合理地管理了系统中各个应用的文件缓存资源,并提高文件缓存资源的使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确定第二资源,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缓存资源、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和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资源大小=第一缓存资源大小+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第一资源大小。其中,所述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可以通过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内容确定,所述请求消息中包括读取的文件的名称、地址、大小等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在配置第一资源之后还包括:系统获取用户操作时触发的应用场景事件,在所述应用场景事件为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相关文件;利用所述第一资源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相关文件。本方面利用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确定读取第一应用所需要的相关文件,并提前加载这些相关文件,从而为启动该第一应用提前做准备,以便在启动和运行第一应用时,可以快速度读取文件缓存的相关文件,提高读取速度和运行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配置第一资源,包括:启动后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根据当前空闲内存容量和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计算所述第一应用的配额绝对值;将所述配额绝对值乘以预设比例得到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本方面通过每个应用的用户标识,可以确定和配置各个应用的缓存配额比例,进而确定第一资源的大小,以便限制各个应用在读取相关文件时不超过该第一资源的大小,避免了各个应用无限制地占用文件缓存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所述配置第一资源之前还包括:所述操作系统接收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判断存储器RAM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一资源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应用为以下至少一种:前台应用、第一类服务、后台应用、第二类服务;其中所述第一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前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所述第二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后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
其中,所述某一后台应用也可以切换成前台应用,对应地,当前终端界面显示的前台应用也可以切换到后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获取单元,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配置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是否超过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情况下,确定第二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所述第二资源,使得清除所述第二资源后的剩余资源能够继续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缓存资源、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和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配置第一资源之后,获取用户操作时触发的应用场景事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应用场景事件为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相关文件,以及利用所述第一资源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相关文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根据当前空闲内存容量和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计算所述第一应用的配额绝对值,将所述配额绝对值乘以预设比例得到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配置第一资源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判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配置第一资源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为以下至少一种:前台应用、第一类服务、后台应用、第二类服务;其中所述第一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前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所述第二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后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资源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芯片系统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对已经启动的第一应用设置门限值,即第一资源大小,且该门限值小于第一应用读取相关文件所需的总资源,进而来控制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大小不超过该门限值,从而避免第一应用无限制地占用缓存资源而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使用,本方法有效地限制了系统中的某一应用,比如前台应用或后台应用的内存占用大小,合理地管理了系统中各个应用的文件缓存资源,并提高文件缓存资源的使用率。
另外,本方法在手机终端中进行文件缓存主动式管理,从而优先保证前台应用所使用的文件缓存资源,并在后台应用切换到前台时,快速恢复应用所需的文件缓存,从而提高了应用的文件输入输出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文件缓存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文件缓存配额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文件缓存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说明。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应用的技术场景和相关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现代计算机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用户通过该设备输入数据和程序;存储器:如内存、硬盘,用于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运算器:通常集成在CPU中,支持各种计算,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控制器:通常集成在CPU中,控制程序执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将数据的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
其中,存储器可用于保存着海量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进一步地,所谓的“内存”和“外存”是从CPU角度来看的。具体地,内存离CPU的距离近,由专用高速通道连接,全部是集成电路、访问速度快,所以CPU所执行的程序代码以及操作的目标数据都是直接从内存中获取的。但内存的容量小且没有数据持久性,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
外存的特点与内存相反。它与CPU的距离较远,一般由低速通道连接,另外还可以包括机械部件,外存的访问速度缓慢;但是容量大并且不怕断电,能长期保存信息。可选的,所述外存包括硬盘、磁带、DVD、U盘、固态盘等。
一般地,所述外存用于存储用户的程序和数据,当用户启动执行某个应用程序时,操作系统会先将该应用程序的相关文件从外存装载到内存中,然后再通过CPU来执行。由于外存的访问速度低,所以为了减少访问外存的次数,提高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效率,操作系统会分配一批内存或内存资源,专门用于存储访问过应用程序的相关文件。这样当应用程序再次读取这些文件时,就可以从内存中直接获取,避免再从外存中读取,速度慢。其中,所述提前分配的内存或内存资源可称为“文件缓存”,可选的,在Linux中也可称为“页面缓存”(page cache)。
由于内存的容量资源有限,除了存储相关文件之外,还要存储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的数据,不可能装下外存中的所有文件,因此需要对文件缓存进行管理,当操作系统在检测到内存资源不足时,会进行文件回收,从而淘汰掉一些文件缓存,腾出部分空间。目前,Linux系统采用的文件缓存管理算法是类最近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LRU)算法,或者称为最近最少使用算法,该算法指示操作系统将文件缓存中最近很少访问的数据删除,从而可以优先回收其内存资源,腾出空间来加载更有价值的数据。
但是,当前的Linux文件缓存策略,前台应用和后台应用程序在文件缓存的使用上享有同等权利。即一个后台应用程序在下载文件时会无限制地从网络中获取网络资源,并占用手机的内存资源,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文件缓存中只剩下这个应用相关文件,影响其它的应用程序使用,比如前台应用程序的文件加载,影响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缓存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性地对前台应用和多个后台应用程序采取不同的资源保障策略,提高文件缓存的使用效率。例如,在安卓(Android)系统中,每个第三方应用都具有自己唯一的标识,例如用户ID(user ID或uid),该用户ID也可以是传统Unix的用户标识。当操作系统分配文件缓存时,需要记录并检查该内存页面所归属用户ID,如果此用户ID占用的文件缓存已经达到上限,则不再为该应用提供内存资源,从而避免某个应用程序无限制地占用缓存资源而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系统或者操作系统(operatiing system,OS),对于安卓系统而言,可以是Linux系统;对于苹果系统而言,则可以是IOS系统。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系统,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是基于每个应用的唯一用户标识,系统来为每个应用分配和管理文件缓存的配额(设置上限),从而控制各个应用所用的文件缓存资源,达到管理和限制各个应用占用缓存资源的目的。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地介绍。
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的系统或操作系统执行,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应用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述相关文件包括:运行第一应用必要的数据文件(图片)或程序文件,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文件包括图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所述程序文件包括执行该程序的代码或计算机程序。
具体地,如图3所示,用户触发或启动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给系统;其中所述系统中包括文件缓存和文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文件缓存为系统预先分配一批内存或内存资源,用于承载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可以是以下至少一种:前台应用(foreground application)、第一类服务、后台应用(background application)、第二类服务,其中所述第一类服务用于为前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所述第二类服务用于为后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服务为A类服务(A_services),所述第二类服务为B类服务(B_services)。
进一步地,所述前台应用是终端设备的屏幕当前显示并运行的应用程序,即所述屏幕显示给用户的应用的界面。所述后台应用是在系统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的界面不显示和呈现给用户。其中,所述后台应用可以是用户之前使用的应用并切换到了后台,并且随时可能被切换到前台,通过屏幕界面显示给用户。另外,所述A类服务和B类服务没有界面,它们是为有界面的前台应用或后台应用提供专项服务的进程或者线程,比如提供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服务、音频播放服务等。
在这些应用的优先级中,前台应用的优先级高于后台应用,对应地,A类服务的优先级高于B类服务,所以在当内存不足时,优先回收和清理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的文件缓存,保证前台应用和A类服务的正常运行。
另外,还包括:系统实时地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包括待读取的文件的相关信息,例如包括文件名、文件地址和文件大小等。
步骤102:判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进一步地,系统在内存储器(比如RAM)中检测是否保存有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可选的,步骤102中的判断过程可以由图3所示的配额管理模块来实现。
步骤103:如果是,则将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发送给第一应用,使得所述第一应用可以快速启动和运行。
步骤104:如果否,则配置第一资源及利用第一资源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具体地,如图4所示,步骤104具体包括:
步骤1041:系统配置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并且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小于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总资源大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资源又可称为第一文件缓存。
具体地,配置所述第一资源的过程包括:首先,系统启动后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第一应用的缓存配额比例,然后根据当前空闲内存容量和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计算所述第一应用的配额绝对值,最后将所述配额绝对值乘以预设比例得到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
其中,所述配置文件中包括每个应用的用户ID与至少一个缓存配额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缓存配额比例可以是系统预先设置好的,即建立每个应用的用户ID与一个缓存配额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图5所示,系统启动后解析配置文件,配置每个应用的用户ID所对应的缓存配额比例为,前台应用、后台应用、A类服务、B类服务各自对应的缓存配额比例分别是:60%、10%、20%、10%。假设所述系统当前空闲(可用)内存大小为1G(本实施例以1G=1000M为例),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各个应用的配额绝对值,分别是:600M、100M、200M、100M。设所述预设比例为80%,则每个应用的配额绝对值乘以所述预设比例后得到第一资源的大小分别是:480M、80M、160M、80M。
可选的,所述预设比例还可以是其他比值,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1042:获取在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缓存资源是系统动态实时地获取过程,或者每经过一个时间间隔获取一次第一缓存资源。
进一步地,操作系统内核可以掌控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每个应用进程占用的资源都进行了记账,包括使用的内存资源、打开的文件等。以Linux系统为例,当开启“内存资源控制(Memory Resource Controller)”功能时,各应用进程在申请或释放文件缓存时,都会记录在系统中,因此操作系统可随时获取各应用进程(包括第一应用)对文件缓存的占用值,即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
步骤1043:如果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超过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则确定第二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所述第二资源,使得清除所述第二资源后的剩余资源继续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所述超过第一资源大小可理解为,当前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资源大于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
此外,所述确定第二资源,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缓存资源、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和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资源大小=第一缓存资源大小+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第一资源大小,并且步骤1043中所述清除的资源大小不小于所述第二资源的大小。例如第一资源的大小为80M,当前检测的第一缓存资源大小为100M,且待读取的相关文件大小为5M,则确定所述第二资源的大小为25M。(100+5-80=25M),则在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的资源大小至少为25M。
进一步地,所述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可以通过第一请求消息来确定。比如系统实时地获取第一应用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待读取文件的文件名、地址和文件大小,系统接收该第一请求消息之后根据其中包括的内容确定待读取文件的大小,进而确定还需要的占用的资源大小。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待读取文件的大小,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当前检测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即当前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资源小于所述配置的第一资源大小,则继续利用第一缓存资源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已经启动的第一应用设置门限值,即第一资源,且该门限值小于第一应用读取相关文件所需的总资源,进而来控制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大小不超过该门限值,从而避免第一应用无限制地占用缓存资源而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运行使用,本方法有效地限制了系统中的某一应用,比如前台应用或后台应用的内存占用大小,合理地管理了系统中各个应用的文件缓存资源,并提高文件缓存资源的使用率。
在具体的实现中,本实施例以第一应用为后台应用,所述第一资源为该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系统启动后解析配置文件得到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的缓存配额比例分别是10%、10%。然后根据系统空闲内容容量1G计算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的配额绝对值的大小均为100M,按照预设比例80%计算该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的第一资源大小均为80M。系统在某一时刻检测该后台应用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为100M,B类服务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为200M,两者均超过个各自配置的第一资源大小(80M),所以确定并清除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可以是在第一缓存资源中在先缓存的文件所占的资源,并对该第二资源进行回收,比如第二资源为80M,回收后使得该后台应用占用的文件缓存为20M,该B类服务占用的文件缓存为30M,均低于配置的第一资源大小80M,所以回收后该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可以继续使用文件缓存读取相关文件。
具体地,一种对所述对文件进行回收的方式是,选择第一缓存资源中在前加载的文件,将其拷贝到外存储器中,然后再删除该部分文件,以便腾出部分资源使第一缓存资源小于对应的第一资源大小。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设置定时器,以触发配额的周期计算、各个应用的文件缓存的周期性检测和回收。例如当定时器达到预定时刻时,系统根据当前空闲内存大小,计算各个应用的配额绝对值,以及分配更新的第一资源大小;并且检测当前各个应用所占的第一缓存资源大小超过该更新的第一资源,则对该应用在前加载的文件所占的第二资源进行回收。并且在回收完成之后,重新设置定时器。
另外,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系统判断前台应用和A类服务各自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是否超过对应的第一资源,由于该前台应用和A类服务当前检测的第一缓存资源大小均未超过第一资源大小,所以还可以继续读取前台应用和A类服务的相关文件。具体地检测和回收方法与前述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回收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手机终端中进行文件缓存主动式管理,从而优先保证前台应用所使用的文件缓存资源,并在后台应用切换到前台时,快速恢复应用所需的文件缓存,从而提高了应用的文件输入输出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1042,利用所述第一资源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过程中,还包括系统提前加载所述相关文件的步骤,从而使得该第一应用在启动时能够快速地读取和运行,提高第一应用的启动速度和运行流畅度。具体地,一种可能的实现是,系统获取用户操作时触发的应用场景事件,其中预先每个应用都对应一个应用场景事件,在所述应用场景事件为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相关文件,利用所述第一资源提前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相关文件。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系统提前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过程包括:系统的检测模块检测用户操作手机终端时触发的应用请求,所述应用请求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场景事件,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场景事件包括:用户初次启动第一应用程序、例如打开第一应用的某个窗口等。装载管理模块接收所述检测模块发送的应用请求,并查找是否有存储该第一应用所需的相关文件的文件缓存;如果否,则配额管理模块对该第一应用配置第一资源,并从外存储器中获取该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在从外存储器中获取该相关文件的过程中,
配额管理模块检测当前获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是否超过预设门限值(即第一资源大小),如果超过,则向文件系统发起对外存储器的读取所述相关文件动作,所述文件系统从外存储器获取所述相关文件之后,将这些相关文件存储在文件缓存中,以便当第一应用启动时,系统可以直接将该文件缓存中的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提供给第一应用,避免再从外存储器中获取,本方法由于文件缓存在内存储器,所有提高了读取速度,加快第一应用的运行效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当用户操作手机终端时,触发第一应用请求,所述第一应用请求启动文件访问需求配置文件,并确定第一应用的应用场景事件,以及所述应用场景事件所对应的至少一个相关文件。
其中,所述文件访问需求配置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为应用场景事件与至少一个相关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应用场景事件对应相关文件a、b,第二应用场景事件对应相关文件c。所述相关文件a、b或c为运行某一应用时需要频繁读取的热门文件,例如,当第一应用初次启动时,需要读取文件a和b;当第二应用启动打开某一窗口界面时,需要读取文件c。
系统的检测模块在检测到第一应用请求后,得到第一应用所关联的第一应用的应用场景事件,然后根据该第一应用的应用场景事件和所述文件访问需求配置文件中的对应关系确定其对应的相关文件。例如所述检测模块确定当前第一应用场景事件所对应的是相关文件a和b,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装载管理模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获取相关文件a和b。
装载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并从文件系统中获取该相关文件a和b,在读取相关文件a和b的过程中,利用配额管理模块实时检测相关文件a和b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资源(配额门限值),如果超过则进行文件缓存的回收操作,以便限制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防止读取相关文件a和b无限制地占用内存资源。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提前加载文件的过程,可以包括为以下步骤:
1、系统启动后设置定时器,以定期的加载第一应用的配置文件;
2、定时器到达预设时刻时,系统根据当前空闲容量大小确定是否对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进行提前加载;
3、如果是,则确定需要提前加载的第一应用的应用场景事件;
4、解析文件访问需求配置文件,例如Android Manifest.xml中的配置文件信息,获取第一应用关联的至少一个相关文件,所述至少一个相关文件以文件列表的形式展示;
5、将所述文件列表中至少一个相关文件加载到文件缓存(内存RAM中)。
另外,当所述文件列表中的所有文件都加载完成后,重新设置定时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系统基于应用的唯一用户标识来分配和管理文件缓存配额,从而设置每个应用占用的文件缓存的资源大小,从而避免每个应用在读取相关文件时无限制地占用内存资源,影响其他应用的运行。
第二、系统根据应用的角色(前台应用、后台应用、A类服务、B类服务),结合系统当前空闲的内存容量,为每个应用配置相应的第一资源,从而使得系统的总内存资源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利用,例如对于前台应用和A类服务享有的缓存资源高于后台应用和B类服务,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参见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701和处理单元702,此外,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多单元,例如发送单元、存储单元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具体地,处理单元702用于配置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小于读取第一应用相关文件所占用的总资源;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在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所述处理单元7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超过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所述第二资源,使得清除所述第二资源后的剩余资源能够继续读取第一应用相关文件。
其中,所述第一应用为以下至少一种:前台应用、第一类服务、后台应用、第二类服务。其中所述第一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前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所述第二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后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服务为A类服务,所述第二类服务为B类服务。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缓存资源、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和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701还用于在配置第一资源之后,获取用户操作时触发的应用场景事件;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在所述应用场景事件为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读取文件;以及利用所述第一资源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相关文件。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操作系统启动时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根据当前空闲内存容量和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计算所述第一应用的配额绝对值,将所述配额绝对值乘以预设比例得到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
可选的,所述预设比例为80%。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701还用于在为第一应用配置第一资源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加载所述第一应用;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判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配置第一资源的步骤。
对应地,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如果是,则直接将所述内存储器RAM中缓存的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通过发送单元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
可以理解地,所述装置实施例中的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软件与硬件结合实现。所述软件可运行于计算机或处理器上。例如,所述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是集成在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内部或者是处理运行所需的软件模块或者是二者的结合。
进一步地,在具体硬件实现层面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资源管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801、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3,此外,该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收发器801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使终端设备能够通过所述通信信道连接至网络,比如WiFi网络系统或蜂窝网络,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进一步地,收发器801可以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与天线等部件,或者还可以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等射频部件,进一步地,所述射频部件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模块、蓝牙模块、基带(base band)模块等至少部分通信模块,以及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用于进行无线局域网络通信、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及/或蜂窝式通信系统通信,例如宽带码分多重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及/或高速下行封包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HSDPA)。此外,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中的各组件间的通信,并且可以支持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
所述处理器802为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3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所述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
进一步地,处理器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或芯片,例如可以包括单颗封装的IC,也可以包括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举例来说,处理器可以仅包括CPU,也可以是进一步包括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及收发模块中的控制芯片的组合。
所述存储器8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802来控制执行。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802用于执行存储器8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资源管理方法。
进一步地,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另外,在本申请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获取单元701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由该终端设备的收发器801来实现;处理单元702所要实现的功能则可以由处理器802来实现。
此外,同理地,在图6所述的装置中,所述系统中的检测模块、配额管理模块、装载管理模块和文件系统的功能都可以由终端设备的收发器801和处理器802来实现,所述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功能可以由存储器803实现,所述应用可以配置在操作系统,比如安卓系统或IOS系统。
本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所述无线终端也可以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天线选择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ROM或RAM等。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例如天线选择指令、或天线避让指令,在计算机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络节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站点、计算机或服务器进行传输。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SD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终端设备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获取在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
如果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超过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则确定第二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所述第二资源,使得清除所述第二资源后的剩余资源继续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缓存资源、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和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置第一资源之后还包括:
获取用户操作时触发的应用场景事件;
在所述应用场景事件为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相关文件;
利用所述第一资源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相关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第一资源,包括:
启动后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
根据当前空闲内存容量和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计算所述第一应用的配额绝对值;
将所述配额绝对值乘以预设比例得到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置第一资源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判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配置第一资源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为以下至少一种:
前台应用、第一类服务、后台应用、第二类服务;
其中,所述第一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前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所述第二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后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
7.一种资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配置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读取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时所占用的第一缓存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的大小超过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缓存资源中清除所述第二资源,使得清除所述第二资源后的剩余资源继续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缓存资源、待读取的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的大小和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配置第一资源之后,获取用户操作时触发的应用场景事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应用场景事件为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的场景事件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相关文件,以及利用所述第一资源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相关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解析配置文件得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根据当前空闲内存容量和所述第一应用缓存的配额比例计算所述第一应用的配额绝对值,将所述配额绝对值乘以预设比例得到所述第一资源的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配置第一资源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判断是否保存有所述第一应用的相关文件;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配置第一资源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为以下至少一种:
前台应用、第一类服务、后台应用、第二类服务;
其中,所述第一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前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所述第二类服务用于为所述后台应用提供必要的服务。
13.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62513.X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Pending CN110134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2513.XA CN110134655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PCT/CN2020/085949 WO2020221068A1 (zh) 2019-04-30 2020-04-21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2513.XA CN110134655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4655A true CN110134655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75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2513.XA Pending CN110134655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4655A (zh)
WO (1) WO20202210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4180A (zh) * 2019-12-11 2020-05-0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0221068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076194A (zh) * 2021-03-29 2021-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存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8266A (ja) * 2002-03-28 2003-10-10 Fujitsu Ltd メモリ割当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5740078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776368A (zh) * 2016-11-29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取时的缓存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45392A (zh) * 2017-04-26 2017-09-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内存的方法及设备
CN108920271A (zh) * 2018-05-17 2018-11-30 广州优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缓存清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3140A (zh) * 2015-12-17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分配动态内存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24702A (zh) * 2016-03-22 2016-08-03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程序内存占用量的方法和终端
CN108073520B (zh) * 2016-11-10 2021-09-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34655A (zh) * 2019-04-30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8266A (ja) * 2002-03-28 2003-10-10 Fujitsu Ltd メモリ割当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5740078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776368A (zh) * 2016-11-29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取时的缓存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45392A (zh) * 2017-04-26 2017-09-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内存的方法及设备
CN108920271A (zh) * 2018-05-17 2018-11-30 广州优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缓存清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1068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104180A (zh) * 2019-12-11 2020-05-0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076194A (zh) * 2021-03-29 2021-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存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1068A1 (zh)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5355B1 (en) Resource obta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313350B (zh) 一种双频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接入点设备
CN108540816B (zh) 一种直播视频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792319B (zh) 一种多模双卡终端的接入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246775A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134655A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KR102513998B1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엔티티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CN108632309B (zh) 一种升级窄带物联网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US10224972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tracking updates and loading data
WO2020220971A1 (zh) 一种文件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7851B (zh) 一种基于存储实现的针对云手机系统超分的方法
CN111918288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429302A (zh) 一种多卡终端脱网后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5764127A (zh)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一种移动终端
US7441086B2 (en) Data cach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executing the method
CN102053917B (zh) 一种降低内存占用的智能卡及其处理指令的方法
CN115054912A (zh) 云游戏资源调度方法、客户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93353A (zh) 网络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1002512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pu load control in multitasking environment
CN114424611A (zh) 网络功能的控制
CN103533600A (zh)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CN111988667B (zh) 智能终端媒体播放器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9257776A (zh) 一种双卡终端电路域回落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4051565A1 (zh) 选网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67709A (zh) 设备标识分配方法、装置、网络功能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