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4192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4192B
CN110134192B CN201910415360.0A CN201910415360A CN110134192B CN 110134192 B CN110134192 B CN 110134192B CN 201910415360 A CN201910415360 A CN 201910415360A CN 110134192 B CN110134192 B CN 110134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touch layer
display
groove
fingerpri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53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4192A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53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4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4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4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4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4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和盖板,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围设在所述显示区周缘的非显示区,所述盖板包括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外观面,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由于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便于用户获知所述电子设备指纹采集的位置,与通过显示屏对应指纹采集位置的部分保持开启状态来提示用户的方式相比,减少了所述显示屏对应指纹采集位置的部分的损耗,从而延长了所述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具备指纹识别功能。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通常需要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可用于电子设备的解锁,电子设备中安装的支付软件的支付权限认证等。然而,由于指纹采集区域对应显示屏的部分需要保持开启状态来提示用户,导致了指纹采集区域对应显示屏的部分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和盖板,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围设在所述显示区周缘的非显示区,所述盖板包括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外观面,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
由于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便于用户获知所述电子设备指纹采集的位置,与通过显示屏对应指纹采集位置的部分保持开启状态来提示用户的方式相比,减少了所述显示屏对应指纹采集位置的部分的损耗,从而延长了所述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沿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沿IV-IV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中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VI-V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V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VIII-VI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沿IX-IX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指纹模组中的指纹识别单元朝朝垂直于显示屏方向上投影的局部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沿X-X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沿XI-X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沿XII-X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沿XIII-XI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未进行矫正时显示的效果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XI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XIV处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矫正后显示的效果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1为本申请第十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沿XV-XV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沿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i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产品。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11和盖板12。其中,所述显示屏11用于显示图像,便于用户观看。所述显示屏1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的一种。具体的,本申请以所述显示屏11为有机发光显示器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盖板12贴合在所述显示屏11上,避免了外界操作直接与所述显示屏11接触,从而为所述显示屏11提供了保护作用。所述盖板12可以由但不限于由玻璃、蓝宝石、透明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制成。所述显示屏11包括显示区111及围设在所述显示区111周缘的非显示区112。所述显示屏11的所述显示区111用于显示图像。所述非显示区112用于遮挡部分所述电子设备1内部的电子器件。所述盖板12包括背离所述显示屏11的外观面121。图像自所述显示区111穿透所述盖板12的外观面121传播到外界。所述外观面121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11方向凹陷的凹槽1210,且所述凹槽1210对应所述显示屏11的显示区111设置。
所述凹槽121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球形、长方体等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可以理解的,所述凹槽1210对应所述显示屏11的显示区111设置是指所述凹槽121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屏11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显示区111内。所述外观面121上设置所述凹槽1210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指纹采集的位置。当用户需要进行指纹采集时,用户可通过感触所述凹槽1210的位置,然后把手指放置在所述凹槽1210以便电子设备1采集用户的指纹。由于外观面121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11方向凹陷的凹槽1210,且所述凹槽1210对应所述显示屏11的显示区111设置,便于用户获知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指纹采集位置。与通过显示屏11对应指纹采集位置的部分保持开启状态来提示用户的方式相比,减少了所述显示屏11对应指纹采集位置的部分的损耗,从而延长了所述显示屏1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壳体13。所述壳体13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显示屏11收容在所述壳体13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盖板12贴合在所述显示屏11上,所述盖板12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盖板12可通过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显露出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图3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凹槽1210包括底壁1211和侧壁1212,所述侧壁1212连接在所述外观面121与所述底壁1211之间,且所述底壁1211和所述侧壁1212圆滑连接。由于所述底壁1211和所述侧壁1212圆滑连接,使得所述底壁1211圆滑地过渡到所述侧壁1212,避免了因应力集中而导致所述盖板12容易破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1211的表面为光滑的平面。当所述显示区111显示图像或者文字的时候,由于所述底壁1211为平面,从而使得所显示的图像或者文字穿透所述底壁1211时不发生畸变,进而减少了所述凹槽1210对应所述显示区111的显示图像或者文字穿透所述凹槽1210后的畸变。可以理解的,在一实施方式中,底壁1211的表面为圆滑的曲面,提高了用户手指放置在所述凹槽1210时与所述底壁1211的贴合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观面121与所述凹槽1210的侧壁1212圆滑连接。当用户需要进行指纹采集时,由于所述外观面121与所述侧壁1212圆滑连接,可引导用户的手指沿所述侧壁1212滑动至底壁1211,提高了用户将手指放置在所述凹槽1210里的便捷性,提高了所述凹槽1210与用户手指的贴合程度。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外观面121与所述侧壁1212圆滑连接,避免了因应力集中而导致所述盖板12容易破裂。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II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沿IV-IV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7中V处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1212在所述外观面121上的投影与所述外观面121不重叠。所述侧壁1212包括第一侧壁12121及第二侧壁12122。所述第一侧壁12121及所述第二侧壁12122位于所述底壁121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壁12121连接所述底壁1211与所述外观面121,所述第二侧壁12122连接所述底壁1211及所述外观面121,所述第一侧壁12121及所述第二侧壁12122均为曲面,且所述第一侧壁12121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侧壁12122的曲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12121及所述第二侧壁12122首尾依次圆滑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12121及所述第二侧壁12122可为间隔设置。由于所述第一侧壁12121及所述第二侧壁12122均为曲面,使得所述侧壁1212更加圆滑,避免了因应力集中而导致所述盖板12容易破裂。当用户将手指放置所述凹槽1210内时,由于所述第一侧壁12121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侧壁12122的曲率,使得所述第一侧壁12121能够更加贴合用户手指的端部,从而提高了所述侧壁1212与用户的手指的贴合程度。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图9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沿VI-V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VII处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触控层14,所述触控层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触控层141和第二触控层142。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所述第二触控层142对应所述盖板12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设置,所述第二触控层142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触控层141中触控单元的密度。所述凹槽1210朝所述显示屏11方向凹陷,所述凹槽1210到所述第一触控层141的距离小于所述外观面121除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到所述第二触控层142的距离,使得外界的操作从所述凹槽1210传导至所述第一触控层141过程中的损耗小于从所述外观面121除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传导至所述第二触控层142过程中的损耗,从而使得外界的操作从所述凹槽1210传导至所述第一触控层141的效率大于外界的操作从所述外观面121除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传导至所述第二触控层142的效率。由于所述凹槽1210对应的第一触控层141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层142中触控单元的密度,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层141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层142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从而补偿了所述第一触控层141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与所述第二触控层142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之间的差异,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响应外界操作的灵敏度和所述第二触控层142响应外界操作的灵敏度的一致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14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1内,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是指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在垂直于所述盖板12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凹槽1210内。所述第二触控层142对应所述盖板12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设置是指所述第二触控层142在垂直于所述盖板12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盖板12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内。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14设置在所述盖板12上,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是指所述第一触控层141覆盖所述凹槽1210。所述第二触控层142对应所述盖板12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设置是指所述第二触控层142覆盖所述盖板12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14设置在所述盖板12背离所述外观面121的表面,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是指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在垂直于所述盖板12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凹槽1210内。所述第二触控层142对应所述盖板12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设置是指所述第二触控层142在垂直于所述盖板12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盖板12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内。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0和11,所述第一触控层1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触控层1411、第二子触控层1412及第三子触控层1413。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对应所述底壁1211设置。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对应所述第一侧壁12121设置,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对应所述第二侧壁12122设置。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中触控单元的密度,且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中触控单元的密度。
所述凹槽1210包括底壁1211和侧壁1212,所述侧壁1212包括第一侧壁12121及第二侧壁12122。所述底壁1211到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壁12121到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的距离,外界操作从所述底壁1211传导至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过程中的损耗小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侧壁12121传导至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过程中的损耗;即,外界操作从所述底壁1211传导至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的效率大于外界的操作从所述第一侧壁12121传导至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的效率。由于与所述底壁1211对应设置的第一子触控层1411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小于与所述第一侧壁12121对应设置的第二子触控层1412中触控单元的密度,从而补偿了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与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之间的差异。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响应外界操作的灵敏度和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响应外界操作的灵敏度的一致性。
相应地,所述底壁1211到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侧壁12122到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的距离,外界操作从所述底壁1211传导至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过程中的损耗小于从所述第二侧壁12122到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过程中的损耗;即,外界操作从所述底壁1211传导至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的效率大于外界的操作从所述第二侧壁12122传导至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过程的效率。由于所述底壁1211对应设置的第一子触控层1411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12122对应设置的第三子触控层1413中触控单元的密度,从而补偿了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与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接收到外界操作的效率之间的差异。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响应外界操作的灵敏度和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响应外界操作的灵敏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1,所述第一侧壁12121为内凹的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在靠近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外界操作从所述第一侧壁12121不同的部分传导至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过程中的损耗随着距离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的距离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距离越大损耗大,距离越小损耗越小。损耗越大,则传导效率越小;相反地,损耗越小,则传导效率越大。所述第一侧壁12121为内凹的弧形曲面,因此,外界操作从所述第一侧壁12121不同的部分至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的传导效率,在靠近所述底壁1211的方向逐渐增大。由于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在靠近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二子触控层1412中不同的部分接收到外界操作的灵敏度保持一致。相应地,所述第二侧壁12122为内凹的弧形曲面,且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在靠近所述第一子触控层14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外界操作从所述第二侧壁12122不同的部分传导至所述第三子触控1413过程中的损耗随着距离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的距离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距离越大损耗越大,距离越小损耗越小。损耗越大,则传导效率越小;相反地,损耗越小,则传导效率越大。所述第二侧壁12122为内凹的弧形曲面,因此,外界操作从所述第二侧壁12122不同的部分至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的传导效率,在靠近所述底壁1211的方向逐渐增大。由于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在靠近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三子触控层1413中不同的部分接收到外界操作的灵敏度保持一致。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3,图12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沿VIII-VI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指纹模组15,所述指纹识别模组15可应用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所述电子设备1中。所述指纹模组15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1背离所述盖板12的一侧,且所述指纹模组15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且自所述凹槽1210入射的光线16至少部分进入到所述指纹模组15中。其中,所述指纹模组15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所述指纹模组15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述指纹模组15在垂直于所述盖板12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到所述凹槽1210内。当用户需要进行指纹采集时,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可引导用户将手指防止在所述凹槽1210中,且由于所述外观面121上的凹槽1210朝所述显示屏11方向凹陷,缩短了用户手指到所述指纹模组15的距离,进而提高了所述指纹模组15识别用户指纹的识别精度。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16可以为可见光。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16可以为如红外光、紫外光等的不可见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16可以从所述指纹模组15发射至所述凹槽12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16可以从所述电子设备1内部的其他器件发射至所述凹槽1210。当所述光线16从所述指纹模组15发射并入射至所述凹槽1210并照射至用户的手指,用户的手指将部分所述光线16反射回电子设备1内部,所述被反射的光线16再次穿透所述凹槽1210且至少部分所述反射的光线16进入到所述指纹模组15中,所述指纹模组15接收被反射的光线16,并根据被反射的光线获取到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6,图14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沿IX-IX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图16为指纹模组中的指纹识别单元朝垂直于显示屏方向上投影的局部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指纹模组15,所述指纹模组15可应用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所述电子设备1中。所述指纹模组15设置在所述盖板12与所述显示屏11之间,所述指纹模组15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150,所述显示屏11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113,相邻的发光单元11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5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屏11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间隙内。由于所述凹槽1210朝所述显示屏11方向凹陷,且所述指纹模组15设置在所述盖板12与所述显示屏11之间,进一步缩短了所述外观面121上的凹槽1210到指纹模组15的距离,进而提高了所述指纹模组15识别指纹的识别精度。可以理解的,所述指纹模组15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150,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单元150间隔排布。所述显示屏11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113,相邻的发光单元113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5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屏11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间隙内,避免了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50对所述发光单元113的遮挡,从而减少了设置在所述盖板12与所述显示屏11之间的所述指纹模组15对所述显示屏11的遮挡。在图中以发光单元113为圆形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单元113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发光单元113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等。可以理解的,当用户需要进行指纹采集时,用户将手指放置在所述凹槽1210上,从电子设备1内部发出光线16发射至凹槽1210,所述光线16穿透凹槽1210至用户的手指,用户的手指将部分所述光线16反射回电子设备1内部,所述被反射的光线16再次穿透所述凹槽1210且至少部分被反射的光线16进入到所述指纹模组15中,所述指纹模组15接收到被反射的光线16从而获取到所述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可以理解的,用于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的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光线、超声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申请以光线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光线16可以为可见光、不可见光等的任意一种。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16从所述指纹模组15发射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16从所述电子设备1内部的其他器件发射出。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5,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粘结件18,所述粘结件18设置在所述盖板12和所述显示屏11之间,用于粘结所述盖板12及所述显示屏11。且所述指纹模组15通过所述粘结件18粘结在所述盖板12和所述显示屏11之间。具体地,所述指纹模组15与所述盖板12之间设置有所述粘结件18,所述指纹模组15与所述显示屏11之间设置有所述粘结件18。由于所述指纹模组15通过粘结件18粘结在所述设置在所述粘结件18的内部,避免了所述指纹模组15直接与所述显示屏11接触,从而避免了所述指纹模组15在用户施加的作用下损坏所述显示屏11。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粘结件18可以为透明光学胶等。
请一并参阅图17至图18,图17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沿X-X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指纹识别模组15,所述指纹模组15可应用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所述电子设备1中。所述盖板12背离所述外观面121的表面设置有收容槽124,且所述收容槽124相对所述凹槽1210设置,所述指纹模组15设置在所述收容槽124内。所述盖板12背离所述外观面121的表面设置有收容槽124,且所述收容槽124相对所述凹槽1210设置,进一步缩短了所述指纹模组15到所述凹槽121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了所述指纹模组15进行指纹识别时的识别精度。可以理解的,所述收容槽124相对于所述凹槽1210设置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述收容槽124在垂直于所述盖板12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凹槽1210内。所述凹槽1210朝所述显示屏11方向凹陷,所述收容槽124朝所述盖板12的外观面121凹陷,从而缩短了放置在所述收容槽124内的所述指纹模组15到所述凹槽1210的距离,减少了光线16在传播的路程,减少了光线16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高了所述指纹模组15获取用户手指的指纹信息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所述指纹模组15进行指纹识别时的识别精度。
请一并参阅图19至图20,图19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沿XI-X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指纹识别模组15,所述指纹模组15可应用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所述电子设备1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所述盖板12背离所述外观面121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盖板12的方向上,所述凹槽1210在所述指纹模组15的投影落入到所述指纹模组15的范围内。当用户需要指纹采集时,用户将手指放置在所述凹槽1210内,所述凹槽1210在所述指纹模组15的投影落入到所述指纹模组15的范围内,使得从用户手指反射回电子设备1内部的光线16能够全部落入到所述指纹模组15的范围内,进而提高了所述指纹模组15进行指纹识别时的识别精度。
请一并参阅图21至图22,图21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沿XII-X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210表面覆盖有强化层19,所述强化层19可应用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介绍的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强化层19的强度大于所述盖板12设置有所述凹槽1210的部分的强度。所述盖板12的外观面121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11方向凹陷的凹槽1210,盖板12在凹槽1210的部分强度小于所述盖板12在除所述凹槽1210以外的部分的强度,导致了所述凹槽1210强度的不足。由于所述凹槽1210表面覆盖有强化层19,所述强化层19的强度大于所述盖板12设置有所述凹槽1210的部分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盖板12覆盖有所述强化层19的部分的强度,避免了所述凹槽1210因强度不足而容易破损。
请一并参阅图23至图24,图23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沿XIII-XIII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结合前面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12包括第一部分122及设置凹槽1210的第二部分123,所述第二部分123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强度。所述盖板12设置凹槽1210的第二部分123的厚度相对所述第一部分122的厚度小,由于所述第二部分123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强度,使得所述盖板12在加工所述凹槽1210的之后,所述设置凹槽1210的第二部分123的强度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强度,避免了所述设置凹槽1210的第二部分123的强度不足,保证了所述盖板12强度的一致性。
请一并参阅图25至图28,图25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未进行矫正时显示的效果示意图;图27为图26中XIV处的放大示意图;图28为图26中XIV处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矫正后显示的效果示意图。结合前面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包括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的第一显示部分114及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相连的第二显示部分115,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处理器19。所述处理器19与所述显示屏11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9获取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显示文字或图片时相较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115的畸变程度,并根据所述畸变程度对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显示的文字或图片进行矫正,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相较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115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的畸变程度在预设畸变范围内。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穿过所述凹槽1210之后会产生畸变。由于所述处理器19使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相较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115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的畸变程度在预设范围内,使得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显示的文字或图片在预设范围内畸变,所述在预设范围内畸变的文字或图片穿透所述凹槽1210之后再次发生畸变,从而在外界显示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115显示的文字或图片保持一致的文字或图片,保证了所述显示屏11显示的内容的一致性。
请一并参阅图29至图30,图29为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结合前面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包括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的第一显示部分114及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相连的第二显示部分115。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处理器19。所述处理器19与所述显示屏11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9控制所述第二显示部分115进行显示且关闭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由于所述处理器19将文字或图片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部分115上,避免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穿过所述凹槽1210之后会产生畸变而无法辨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114显示的文字或图片。
请一并参阅图31至图32,图31本申请第十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2为图31沿XV-XV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结合前面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包括触控层14,所述触控层14包括对应所述凹槽1210设置的第一触控层141及与所述第一触控层141相连的第二触控层142。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处理器19,所述处理器19与所述触控层14电连接。当所述触控层14中触控单元的触控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反应阈值时,则所述处理器19判定所述触控层14中的触控单元被触控。其中,所述预设反应阈值为所述处理器19判断所述第一触控层141中的触控单元被触控时的最小触控值。当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反应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9判定所述触控单元被触控;当所述触控单元的触控值小于所述预设反应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9判定所述触控单元未被触控。其中,所述触控值是指在外界操作的作用下,所述触控单元相关电容量的变化值。由于将所述处理器19判断所述第一触控层141中的触控单元被触控时的最小触控值为预设反应阈值,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一触控层141中触控单元的触控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反应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9就会判断所述第一触控层141中触控单元被触控;相应地,使得在所述第二触控层142中触控单元的触控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反应阈值时,所述处理器19就会判断所述第二触控层142中的触控单元被触控;进而保证了所述触控层14的灵敏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和盖板,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围设在所述显示区周缘的非显示区,所述盖板包括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外观面,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
其中,所述凹槽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在所述外观面与所述底壁之间,且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圆滑连接;其中,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底壁相对的两侧;
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对应所述凹槽设置,所述第二触控层对应所述盖板除所述凹槽以外的部分设置,所述第二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触控层、第二子触控层及第三子触控层,所述第一子触控层对应所述底壁设置,所述第二子触控层对应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第三子触控层对应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第一子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子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且所述第一子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三子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在所述外观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外观面不重叠,其中,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外观面,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底壁及所述外观面,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均为曲面,且所述第一侧壁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曲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为内凹的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子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在靠近所述第一子触控层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侧壁为内凹的弧形曲面,所述第三子触控层中触控单元的密度在靠近所述第一子触控层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且所述指纹模组对应所述凹槽设置,且自所述凹槽入射的光线至少部分进入到所述指纹模组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且所述指纹模组对应所述凹槽设置,且自所述凹槽入射的光线至少部分进入到所述指纹模组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且所述指纹模组对应所述凹槽设置,且自所述凹槽入射的光线至少部分进入到所述指纹模组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指纹模组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显示屏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间隙内。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外观面的表面设置有收容槽,且所述收容槽相对所述凹槽设置,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设置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外观面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盖板上方向上,所述凹槽在指纹模组的投影落入到所述指纹模组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表面覆盖有强化层,所述强化层的强度大于所述盖板设置有所述凹槽的部分的强度。
11.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部分及设置凹槽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强度。
12.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对应所述凹槽设置的第一显示部分及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连的第二显示部分,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显示部分显示文字或图片时相较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畸变程度,并根据所述畸变程度对所述第一显示部分显示的文字或图片进行矫正,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较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的畸变程度在预设畸变范围内。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和盖板,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围设在所述显示区周缘的非显示区,所述盖板包括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外观面,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
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指纹模组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显示屏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间隙内。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和盖板,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围设在所述显示区周缘的非显示区,所述盖板包括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外观面,所述外观面上设置有朝所述显示屏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对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
其中,
所述显示屏包括对应所述凹槽设置的第一显示部分及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连的第二显示部分,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显示部分显示文字或图片时相较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畸变程度,并根据所述畸变程度对所述第一显示部分显示的文字或图片进行矫正,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较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显示的文字或图片的畸变程度在预设畸变范围内。
CN201910415360.0A 2019-05-17 2019-05-1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134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5360.0A CN110134192B (zh) 2019-05-17 2019-05-1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5360.0A CN110134192B (zh) 2019-05-17 2019-05-1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4192A CN110134192A (zh) 2019-08-16
CN110134192B true CN110134192B (zh) 2021-01-29

Family

ID=6757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5360.0A Active CN110134192B (zh) 2019-05-17 2019-05-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419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081A (zh) * 2015-03-06 2015-06-10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设有该装置的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207039679U (zh) * 2017-08-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108073A (zh) * 2018-01-24 2018-06-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46371A (zh) * 2018-06-26 2018-11-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09343257A (zh) * 2018-11-20 2019-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22697A (zh) * 2018-12-29 2019-03-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指纹识别模组
US20190130087A1 (en) * 2017-10-26 2019-05-02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1046B1 (ko) * 2012-04-08 2017-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에 대한 제어 방법
CN106155393B (zh) * 2015-04-16 2019-03-19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装置
CN105677149B (zh) * 2015-12-31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081A (zh) * 2015-03-06 2015-06-10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设有该装置的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207039679U (zh) * 2017-08-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190130087A1 (en) * 2017-10-26 2019-05-02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108073A (zh) * 2018-01-24 2018-06-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46371A (zh) * 2018-06-26 2018-11-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09343257A (zh) * 2018-11-20 2019-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22697A (zh) * 2018-12-29 2019-03-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指纹识别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4192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3335B2 (en)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liquid crystal terminal device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US11036960B2 (en) Under-scre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 and terminal device
EP326096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ingerprint senso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1033518B (zh)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KR102504527B1 (ko) 표시 장치
EP3396588B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157305B2 (en) Cover-glass optical isolation for optical touch and fingerprint sensing
EP3920086A1 (en) Terminal device
CN111066031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7992163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9178793A1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9153372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5698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屏下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CN110991407A (zh) 指纹识别终端设备
CN110598657B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US20220312607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olded Polymer Structures
CN110134192B (zh) 电子设备
CN210894926U (zh)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CN101840289B (zh) 触控模块及感测装置
CN210895484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7992162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9003672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9778146U (zh) 显示设备
CN114594629B (zh) 指纹识别显示面板及装置
KR20210019629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