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3374A -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3374A
CN110133374A CN201810134041.8A CN201810134041A CN110133374A CN 110133374 A CN110133374 A CN 110133374A CN 201810134041 A CN201810134041 A CN 201810134041A CN 110133374 A CN110133374 A CN 110133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ource
voltage
circuit
cabl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40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3374B (zh
Inventor
邢增平
王海峰
樊孝斌
方庆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40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3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3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3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3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3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16Measuring impedance of element or network through which a current is passing from another source, e.g. cable, power line
    • G01R27/18Measuring resistance to earth, i.e. line to groun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3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cables, e.g. undergroun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涉及电力领域,能在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系统中在线检测电缆的对地阻值。方案为:检测电路包括可变压电路和电流测量电路;可变压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源和第二电压源,第一电压源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接地,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连接,第一电缆与供电电路中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供电电路正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源用于使得正输出端输出电流变化为0;第二电压源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接地,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连接,第二电缆与供电电路中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供电电路负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源用于使得负输出端输出电流变化为0。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测量对地阻值。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缆的广泛使用,供电端与设备端的电缆健康状况的检测显得越来越重要。电缆故障造成的突发性停电、漏电事件等往往会给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工程上定期对电缆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故障是保障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早期由于技术的原因大都采用离线方法检测电缆的健康状态,也就是定期停电检修,这会对正常的工作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很难对电缆故障做提前判断;使用在线检测的手段,可以在不影响现有电缆供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及时将监测信息反馈给工作人员,从而提前对电缆健康进行预判,提前发现故障隐患而进行抢救,因而可以保证供电连续性和降低事故发生率。
电缆的对地阻值(也叫漏地电阻)的大小往往能较好地反应电缆的健康状况。电缆老化过程中对地阻值与时间的大致对应关系可以参见图1。如图1所示,电缆的对地阻值在到达“预警阈值”后,经过较短的时间(往往是几周到几个月)就会到达“危险阈值”,而从“危险阈值”到掉电或者漏电往往只经过比较短的时间(往往是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因而,在线对电缆对地阻值进行检测以监测电缆的健康状况,从而提前发现故障隐患而进行抢救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电缆对地阻值的在线检测方法有差流磁测法、电桥平衡法、交流注入法以及直流叠加法等。在具有浮地电源的电力系统中,使用电桥平衡、直流叠加法或交流注入方式都能对电缆的漏电阻进行检测;而在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电路的电力系统中,这些方法通常无法检测出电缆的对地阻值。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能够用于在线检测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系统中的电缆的对地阻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包括可变压电路200和电流测量电路300。可变压电路200包括第一电压源201和第二电压源202,第一电压源201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300接地,第二电压源202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300接地。第一电压源20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401连接,第一电缆401与供电电路500中第一二极管503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503的正极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连接,第一电压源201用于使得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第二电压源20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402连接,第二电缆402与供电电路500中第二二极管504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504的负极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连接,第二电压源202用于使得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当正输出端501和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响应于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与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相关。
在该方案中,当检测电路100将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和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时,供电电路500没有输出,供电电路500不会影响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电流的变化,因而在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时,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是引起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主要跟随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需要在线测量第一电缆401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可以根据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流测量电路300包括导线和/或电阻。当电阻测量电路包括电阻时,电流测量电路300的阻值为电阻的阻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高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电位;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低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电位。
在该设计中,第一电压源201配合第一二极管503,可以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第二电压源202配合第二二极管504,可以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变压电路200还包括第一电容205和第二电容206。第一电压源201的另一端用于通过第一电容205与第一电缆401连接,第一电压源201输出正向电压。第二电压源202的另一端用于通过第二电容206与第二电缆402连接,第二电压源202输出负向电压。
在该设计中,第一电压源201、第一电容205配合第一二极管503,可以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第二电压源202、第二电容206配合第二二极管504,可以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变压电路200还包括第三二极管203和第四二极管204。第一电压源201与第三二极管203的正极连接,第一电缆401与第三二极管203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压源202与第四二极管204的负极连接,第二电缆402与第四二极管204的正极连接。
在该设计中,第三二极管203可以防止反接,使得第一电压源201输出正向电压。第四二极管204可以防止反接,使得第二电压源202输出负向电压。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500包括中性接地点。在该设计中,检测电路100可以用于测量与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电路500连接的电缆的对地阻值。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600,包括含第一回地支路701的电路,第一回地支路701包括可变电压电路800和电流测量电路900,可变电压电路800包括第一电压源801和第二电压源802。第一电压源801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900接地,第一电压源80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401连接。第二电压源802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900接地,第二电压源80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402连接。当供电电路600不包括其它回地支路702,或者当供电电路600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且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钳流为I时,若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则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响应于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而变化。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相关。
当供电电路600存在第一回地支路701且不存在第一回地支路701以外的其它回地支路702时,或者当供电电路600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且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钳流为I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主要跟随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802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当需要在线测量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可以在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600中的其它回地支路702断路,I为0。也就是说,其它回地支路702钳流为0。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600中的其它回地支路702通过恒流源703接地,I为恒流源703输出的电流值。也就是说,其它回地支路702钳流为恒流源703输出的电流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流测量电路900包括导线和/或电阻。当电阻测量电路包括电阻时,电流测量电路900的阻值为电阻的阻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电压源801还包括第三电压源803,第二电压源802还包括第三电压源803。第三电压源803端电压的变化量为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在该设计中,当第三电压源803的端电压变化时,可以使得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同时变化。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压源801包括第三电压源803和第四电压源804,第二电压源802包括第三电压源803和第五电压源805,所述第四电压源804与所述第五电压源805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电压源803连接。当第四电压源804和第五电压源805各自的端电压不变时,可以保持第一电缆401和第二电缆402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不变,还可以减少尖峰、脉冲或较大的毛刺的产生。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600包括中性接地点。
在该设计中,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电路600可以用于测量与该供电电路600连接的电缆的对地阻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600还可以包括第五二极管806和第六二极管807。第五二极管806用于防止反接,使得第一电压源801输出正向电压;第六二极管806可以用于防止反接,使得第二电压源802输出负向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老化过程中对地阻值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的给出了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回地支路:电路中接地的支路。
供电电路中的回地电流:由供电电路的供电端流出,并流回供电电路的地端的电流。
复合电源:一般指由多种电源(开关电源、线性电源、电池、大电容等)复合而成的电源。
隔离电源:一般指输入和输出无电气连接的电源。
浮地电源:指正负电源因电源变压器没有中心抽头而通过电阻、三极管等元件悬浮的接地点的一种供电方式。
中性点:变压器/发电机的绕组中有一点,此点与外部各接线端间电压绝对值相等,此点就是中性点。当电源侧(变压器/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接地点:接地的中性点。
钳流:将电流限制在某一固定电流值不变。
供电系统:由电源(供电电路)和输配电系统组成的产生电能并供应和输送给用电设备的系统。其中,输配电系统可以包括输电电缆。
电力系统:包括电源端(或称为供电电路端)、电缆和设备端。
示例性的,电源端(供电电路)、电缆、设备端、供电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图2。在图2所示的电力系统001中,供电系统005中的供电电路002用于产生并输出直流电或交流电,供电系统005中的电缆003用于将供电电路002输出的直流电或交流电传输给设备端(负载端)004,设备端004用于根据供电电路002和电缆003提供的电能进行生产和工作。其中,与供电电路002输出端连接的两根电缆003分别存在对地阻值R1和对地阻值R2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路图仅为示意性说明,并不作为对电路包括的实际器件的具体限定。例如,电路图中的供电端具体可能是多个绕组形成的变压器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仅作示意性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可以用于测量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系统中电缆的对地阻值,也可以用于测量浮地供电系统中电缆的对地阻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可以是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电路,也可以是浮地供电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和供电电路可以应用于直流供电系统中,也可以应用于交流供电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定。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将以具有中性接地点的直流供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100,该检测电路100可以包括可变压电路200和电流测量电路300。可变压电路200包括第一电压源201和第二电压源202,第一电压源201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300接地,第二电压源202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300接地。第一电压源20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401连接,第一电缆401与供电电路500中第一二极管503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503的正极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连接,第一电压源201用于使得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第二电压源20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402连接,第二电缆402与供电电路500中第二二极管504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504的负极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连接,第二电压源202用于使得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
并且,当正输出端501和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响应于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与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相关。
具体的,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可以用于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检测电路100可以在测量待检测供电系统中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外挂到待检测供电系统中。在供电系统中挂入检测电路100后,第一电压源201和第二电压源202用于为设备端004供电,从而可以在保持为设备端004持续供电的情况下在线测量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而在供电系统中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测量完成后,可以断开该检测电路100与供电系统的连接。
其中,与正输出端501连接的电缆可以称为正线或L线(live wire),与负输出端502连接的电缆可以称为负线或N线(neutral wire)。第一电压源201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可以包括端电压增大或端电压减小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定。供电电路500中的第一二极管503可以用于使得正输出端501输出正向电压,并且防止第一电缆401和正输出端501之间的压差较大时导致其间导线上承载较大的电流而损坏。第二二极管504可以用于使得负输出端502输出负向电压,并且防止负输出端502和第二电缆402之间的压差较大时导致其间导线上承载较大的电流而损坏。
此外,第一二极管503还可以用于配合第一电压源201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第二二极管504还可以用于配合第二电压源202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
当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时,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保持为0,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不输出电流,也可以称为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当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时,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保持为0,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不输出电流,也可以称为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
具体的,当检测电路100将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和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时,供电电路500没有输出,供电电路500不会影响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电流的变化,因而在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时,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是引起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主要跟随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需要在线测量第一电缆401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可以根据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0可以用于根据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量,或者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计算供电系统中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或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流测量电路300可以包括导线和/或电阻(电阻器件)。其中,当电流测量电路300包括导线而不包括电阻时,电流测量电路300的阻值一般可以忽略;当电阻测量电路包括电阻时,电流测量电路300的阻值为电阻的阻值。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0可以有多种设计,以下将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高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且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低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电位。也就是说,第一电压源201变化前后的端电压均高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且第二电压源202变化前后的端电压均低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电位。
当第一电压源201变化前后的端电压高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电位,第一电缆401与第一电压源201连接,检测电路100挂入待检测供电系统时,第一电缆401与第一电压源201的连接点M的电位也高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电位,因而第一二极管503负极的电位高于正极的电位,第一二极管503反向截止,从而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被阻断,即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此时的第一电压源201用于为设备端供电。
当第二电压源202变化前后的端电压低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电位,第二电缆402与第二电压源202连接,检测电路100挂入待检测供电系统时,第二电缆402与第二电压源202的连接点N的电位也低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电位,因而第二二极管504负极的电位高于正极的电位,第二二极管504反向截止,从而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被阻断,即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此时的第二电压源202用于为设备端供电。
当需要在线检测供电系统的第一电缆401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第一电缆401可以与第一电压源201连接,从而使得检测电路100挂入该供电系统,并且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可以逐渐升压至Va,Va高于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从而使得连接点M的电位高于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使得第一二极管503反向截止,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
当需要在线检测供电系统的第一电缆401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第二电缆402可以与第二电压源202连接,从而使得检测电路100挂入该供电系统,并且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可以逐渐降压至Vb,Vb低于负输出端502的电位,从而使得连接点N的电位通常也低于负输出端502的电位,使得第二二极管504反向截止,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
具体的,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在升压至Va后,可以变化(增大或减小)ΔV1,但变化后的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仍然高于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从而使得连接点M的电位仍然高于正输出端501的电位,第一二极管503仍然能够反向截止,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能够钳流为0。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在降压至Vb后,可以变化(增大或减小)ΔV2,但变化后的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仍然低于负输出端502的电位,从而使得连接点N的电位仍然低于负输出端502的电位,第二二极管504仍然能够反向截止,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能够钳流为0。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主要由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引起。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计算第一电缆401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2)、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参见图4,在供电电路500包括第一二极管503和第二二极管504的基础上,可变压电路2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容205和第二电容206。第一电压源201的另一端用于通过第一电容205与第一电缆401连接,且第一电压源201输出正向电压。第二电压源202的另一端用于通过第二电容206与第二电缆402连接,且第二电压源202输出负向电压。
当供电电路500为设备端004正常供电时,第一电容205被充电,第一电容205的压降接近正输出端501的电位;当第一电缆401与第一电压源201连接,检测电路100挂入待检测供电系统时,由于第一电容205的压降接近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且第一电压源201输出正向电压,因而在第一电容205最初放电的一段时间内,第一电缆401与第一电压源201的连接点M的电位也高于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电位,因此该时间段内第一二极管503负极的电位高于正极的电位,第一二极管503反向截止,从而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被阻断,即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第一电容205和第一电压源201为设备端供电。因此,钳流对应的时间段内,第一电压源201的电压变化量和电流测量电路300的电流变化量可以用于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当供电电路500正常供电时,第二电容206被充电,第二电容206的压降接近负输出端502的电位;当第二电缆402与第二电压源202连接,检测电路100挂入待检测供电系统时,由于第二电容206的压降接近负输出端502的电位且第二电压源202输出负向电压,因而在第二电容206最初放电的一段时间内,第二电缆402与第二电压源202的连接点N的电位也低于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电位,因此该时间段内第二二极管504负极的电位高于正极的电位,第二二极管504反向截止,从而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被阻断,即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第二电容206和第二电压源202为设备端供电。因此,钳流对应的时间段内,第二电压源202的电压变化量和电流测量电路300的电流变化量可以用于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其中,当需要在线检测供电系统的第一电缆401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的对地阻值时,第一电缆401可以与第一电压源201连接,第二电缆402可以与第二电压源202连接,从而使得检测电路100挂入该供电系统。并且,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可以逐渐升压至V′a,以使得连接点M的电位高于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从而使得第一二极管503反向截止,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和/或,第二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可以逐渐降压至V′b,以使得连接点N的电位低于负输出端502的电位,从而使得第二二极管504反向截止,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
尤其地,图4所示的检测电路100一般应用于轻负载(例如RL大于5kΩ)电力系统中。在重负载场景下,第一电容205和第二电容206的放电速度快;而在轻负载场景下,第一电容205和第二电容206的放电速度较慢,第一电容205和第二电容206端电压的绝对值在一小段时间内可以保持几乎不变,从而使得连接点M的电位可以在一小段时间内高于正输出端501的电位,使得连接点N的电位可以在一小段时间内低于负输出端502的电位,从而使得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和负输出端502可以在该小段时间内钳流为0。
与图3相比,当图4中包括第一电容205和第二电容206时,第一电压源201升压后的端电压V′a可以比Va小很多,第二电压源202降压后的端电压V′b的绝对值可以比Vb的绝对值小很多。由于升压高,成本较高,而且精度低、功耗大,有安全隐患,因而可以利用电容充放电特性,减小对第一电压源201和第二电压源202在电压供电方面(尤其是高压场景下)的供电需求。
具体的,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在升压至V′a后,可以变化增大或减小ΔV1,但变化后的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仍然为正向电压,从而使得连接点M的电位仍然高于正输出端501的电位,第一二极管503能够反向截止,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能够钳流为0。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在升压至V′b后,可以变化增大或减小ΔV2,但变化后的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仍然为负向电压,从而使得连接点N的电位仍然低于负输出端502的电位,第二二极管504能够反向截止,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能够钳流为0。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主要由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引起。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计算第一电缆401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1种设计和上述第2种设计的基础上,参见图5和图6,可变压电路200还可以包括第三二极管203和第四二极管204。第一电压源201与第三二极管203的正极连接,第一电缆401与第三二极管203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压源202与第四二极管204的负极连接,第二电缆402与第四二极管204的正极连接。
第三二极管203一方面可以防止M点和第一电压源201上输出端压差较大时导致其间导线上承载较大的电流而损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第一电压源201输出正向电压。类似地,第四二极管204一方面可以防止N点和第二电压源202上输出端压差较大时导致其间导线上承载较大的电流而损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第二电压源202输出负向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将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1和表达式2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表达式1和表达式2中,在第一电压源201可以升压至Va或V′a以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第二电压源202降压至Vb或V′b以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之后,ΔI1表示当第一电压源201的电压变化量为ΔV1,且第二电压源202的电压变化量为ΔV2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ΔI2表示当第一电压源201的电压变化量为ΔV3,且第二电压源202的电压变化量为ΔV4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表示电流测量电路300的阻值,R1表示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R2表示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的值可以大于或者等于0,当电流测量电路300包括导线而不包括电阻时,R的值为0;当电流测量电路300包括电阻时,R的值大于0。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表达式中的参数为矢量,各参数具体数值可以是正的数值也可以是负的数值。例如,当第一电压源201升压3V时,ΔV1可以为3V,当第一电压源201降压3V时,ΔV1可以为-3V。与现有电路领域中一致,各参数的数值是正值还是负值可以根据与电路中预设的参考方向是否一致进行判断,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通过第一电缆401与正输出端501连接的第一电压源201可以首先升压至Va或V′a,以使得正输出端501钳流为0;通过第二电缆402与负输出端502连接的第二电压源202可以首先降压至Vb或V′b,以使得负输出端502钳流为0。而后,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可以变化ΔV1,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可以变化ΔV2,此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为ΔI1。结合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s,KCL)的内容,所有流入某一节点(例如图6中的接地节点O)的电流变化量的总和等于所有流出该节点的电流变化量的总和,可以得到上述表达式1。之后,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在变化ΔV1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变化ΔV3,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在变化ΔV2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变化ΔV4,此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为ΔI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到上述表达式2。根据表达式1和表达式2,可以计算获得待检测的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R1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R2中的一个或两个。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3和表达式4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表达式3和表达式4中,在第一电压源201可以升压至Va或V′a以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第二电压源202降压至Vb或V′b以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之后,ΔI1表示当第一电压源201的电压变化量为ΔV1,且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不变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ΔI2表示当第二电压源202的电压变化量为ΔV2,且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保持不变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5和表达式6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表达式5和表达式6中,在第一电压源201可以升压至Va或V′a以使得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第二电压源202降压至Vb或V′b以使得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钳流为0之后,ΔI1表示当第二电压源202的电压变化量为ΔV2,且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不变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ΔI2表示当第一电压源201的电压变化量为ΔV3,且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保持不变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
其中,在ΔI1R/R1、ΔI1R/R2远小于ΔI1,在ΔI2R/R1、ΔI2R/R2远小于ΔI2的情况下,上述表达式1-6还可以简化。例如,表达式3可以简化为如下表达式7,表达式4可以简化为如下表达式8。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电路600,参见图7-图10,该供电电路600包括含第一回地支路701的电路,第一回地支路701包括可变电压电路800和电流测量电路900,可变电压电路800包括第一电压源801和第二电压源802。第一电压源801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900接地,第一电压源80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401连接。第二电压源802的一端通过电流测量电路900接地,第二电压源80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402连接。
当供电电路600不包括其它回地支路702,或者当供电电路600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且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钳流为I时,若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则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响应于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而变化。
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相关。
具体的,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用于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其中,当供电电路600存在第一回地支路701且不存在第一回地支路701以外的其它回地支路702,第一回地支路701中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主要跟随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可以根据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当供电电路600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且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钳流为I时,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保持不变,其它回地支路702的电流不影响第一回地支路701中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的变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主要跟随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当需要在线测量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可以在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具体的,当供电电路600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600中的其它回地支路702断路例如通过开关控制使得其它回地支路702断开,其它回地支路702的电流钳流为0,即I为0。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600中的其它回地支路702通过恒流源703接地,I为恒流源703输出的电流值,I的绝对值大于0。在需要在线检测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时,可以通过这些可能的设计方式将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钳流后,根据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流测量电路900可以包括导线和/或电阻(电阻器件)。其中,当电流测量电路900包括导线而不包括电阻时,电流测量电路900的阻值一般可忽略;当电阻测量电路包括电阻时,电流测量电路900的阻值为电阻的阻值。
进一步地,参见图11,供电电路600还可以包括第五二极管806和第六二极管807。第五二极管806用于防止反接,使得第一电压源801输出正向电压;第六二极管806可以用于防止反接,使得第二电压源802输出负向电压。
具体的,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用于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将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9和表达式10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表达式9和表达式10中,I1表示当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为V1,且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为V2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ΔI1表示当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在V1的基础上变化ΔV1,且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保持不变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R1表示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R2表示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R表示电流测量电路900的阻值。
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当电流测量电路900不包括电阻时,R为0;当电流测量电路900包括电阻时,R为电阻的阻值。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表达式中,当供电电路600中不存在第一回地支路701以外的其它回地支路702时,I为0;当供电电路600中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且其它回地支路702断路时,I为0;当供电电路600中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且其它回地支路702通过恒流源703接地时,I为恒流源703输出的电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11和表达式12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表达式11和表达式12中,ΔI1表示当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变化ΔV1,且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保持不变(例如为V2)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ΔI2表示当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保持不变(例如保持变化ΔV1后的端电压),且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ΔV2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的方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与上述表达式1-表达式8对应的方式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参见图12,第一电压源801还包括第三电压源803,第二电压源802还包括第三电压源803,该第三电压源803为可变电压源。第三电压源803端电压的变化量为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当第三电压源803的端电压变化时,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同时变化。
在一种具体设计中,第一电压源801可以包括第四电压源804和第三电压源803,第二电压源802可以包括第五电压源805和第三电压源803。当第四电压源804和第五电压源805各自的端电压不变,第三电压源803的端电压变化时,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为第三电压源803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为第三电压源803端电压的变化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13和表达式14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
在表达式13和表达式14中,I1表示当第四电压源804的端电压为V1,第三电压源803的端电压为0,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为V1,且第五电压源805的端电压为V2,第三电压源803的端电压为0,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为V2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I2表示当第四电压源804的端电压为V1,第三电压源803的端电压为ΔV,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为V1+ΔV,且第五电压源805的端电压为V2,第三电压源803的端电压为ΔV,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为V2+ΔV时,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需要保持供电电路600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的电位差也即L线和N线电压差稳定的系统,可以同时逐渐变化第一电压源801和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来保持L线和N线电压差稳定,还可以在第一电压源801中第四电压源804和第二电压源802中第五电压源805的公共端P引入第三电压源803。此时,由于第四电压源804和第五电压源805有公共端,因而当保持第四电压源804和第五电压源805各自的端电压不变时,可以保持L线和N线电压差的稳定,例如若第四电压源804的端电压为200V,第五电压源805的端电压为-200V,则L线和N线的电压差恒为400V。其中,在电压源逐渐升压或降压的过程中,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会产生尖峰、脉冲或较大的毛刺;而通过公共端接入第三电压源803来同时改变第一电压源801和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不会改变L和N线的电压差波动,减少尖峰、脉冲或较大的毛刺的产生。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的方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与上述表达式1-表达式8对应的方式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并且,对于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可以在重负载场景下,分别测出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而现有技术中通常只能在重负载场景下测出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与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并联值的大小。
本申请实施中的第一电压源和第二电压源可以是可变电压源、隔离电源、复合电源或非复合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以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100也可以应用于浮地供电系统中。与具有中性接地点的供电系统不同,浮地供电系统的检测电路100中一般仅包括一个可变压的电压源。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浮地供电系统中的检测电路100可以参见图13。在图13中,由于只有一条地回路,此时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主要跟随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ΔV以及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ΔI可以用于近似计算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R1与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R2的并联值。
具体的,该近似计算的表达式可以为其中,“//”表示并联,RL表示负载端004的阻抗,一般远小于R1和R2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以电力系统为直流供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的,当供电系统为变频交流供电系统,供电电路输出变频交流电时,第一电压源和/或第二电压源的端电压也可以跟随供电电路输出端的电位(即供电电路输出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持续将供电电路的输出端钳流为0,或者持续将供电电路的其它回地支路钳流为I。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检测电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变压电路(200)和电流测量电路(300);
所述可变压电路(200)包括第一电压源(201)和第二电压源(202),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流测量电路(300)接地,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流测量电路(300)接地;
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401)连接,所述第一电缆(401)与供电电路(500)中第一二极管(50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503)的正极与所述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用于使得所述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
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402)连接,所述第二电缆(402)与所述供电电路(500)中第二二极管(50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504)的负极与所述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用于使得所述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
当所述正输出端(501)和所述负输出端(502)的输出电流变化为0,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变化时,所述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和/或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或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所述电流测量电路(3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与所述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所述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的端电压高于所述供电电路(500)的正输出端(501)的电位;
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的端电压低于所述供电电路(500)的负输出端(502)的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电路(200)还包括第一电容(205)和第二电容(206);
所述第一电压源(201)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容(205)与所述第一电缆(401)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201)输出正向电压;
所述第二电压源(202)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容(206)与所述第二电缆(402)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源(202)输出负向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电路(200)还包括第三二极管(203)和第四二极管(204);
所述第一电压源(201)与所述第三二极管(20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缆(401)与所述第三二极管(203)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源(202)与所述第四二极管(20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缆(402)与所述第四二极管(204)的正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300)包括导线和/或电阻。
6.一种供电电路(600),其特征在于,包括含第一回地支路(701)的电路,所述第一回地支路(701)包括可变电压电路(800)和电流测量电路(900),所述可变电压电路(800)包括第一电压源(801)和第二电压源(802);
所述第一电压源(801)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流测量电路(900)接地,所述第一电压源(80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缆(401)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源(802)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流测量电路(900)接地,所述第二电压源(80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电缆(402)连接;
当所述供电电路(600)不包括其它回地支路(702),或者当所述供电电路(600)存在其它回地支路(702)且所述其它回地支路(702)的回地电流钳流为I时,若所述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所述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则所述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源(801)的端电压和/或所述第二电压源(802)的端电压变化而变化;
所述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所述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或所述电流测量电路(900)中的电流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电缆(401)的对地阻值和/或所述第二电缆(402)的对地阻值相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600)中的其它回地支路(702)断路,所述I为0;
或者,所述供电电路(600)中的其它回地支路(702)通过恒流源(703)接地,所述I为所述恒流源(703)输出的电流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测量电路(900)包括导线和/或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源(801)还包括第三电压源(803),所述第二电压源(802)还包括所述第三电压源(803);
所述第三电压源(803)端电压的变化量为所述第一电压源(801)端电压的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源(802)端电压的变化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源(801)包括所述第三电压源(803)和第四电压源(804),第二电压源(802)包括所述第三电压源(803)和第五电压源(805),所述第四电压源(804)与所述第五电压源(805)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电压源(803)连接。
CN201810134041.8A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Active CN110133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041.8A CN110133374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041.8A CN110133374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3374A true CN110133374A (zh) 2019-08-16
CN110133374B CN110133374B (zh) 2020-08-07

Family

ID=67567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4041.8A Active CN110133374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33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586A (zh) * 2020-10-10 2021-01-12 广州云从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29973U (zh) * 2014-05-13 2014-11-05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电力电缆绝缘监测装置
JP2015001516A (ja) * 2013-06-12 2015-01-05 義和 寺上 絶縁監視装置
CN105548849A (zh) * 2016-02-19 2016-05-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局部放电测试电路及方法
CN205665317U (zh) * 2016-06-12 2016-10-26 四川网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对地参数测试仪
CN106249119A (zh) * 2016-08-30 2016-12-21 合肥智博电气有限公司 高压电缆绝缘检测装置
CN106645973A (zh) * 2016-11-18 2017-05-10 南京理工大学 电缆电参量智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572278A (zh) * 2017-03-14 2018-09-25 深圳市艾华迪技术有限公司 直流母线对地绝缘电阻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EP1857825B1 (de) * 2006-05-16 2019-07-10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Mess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57825B1 (de) * 2006-05-16 2019-07-10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Messanordnung
JP2015001516A (ja) * 2013-06-12 2015-01-05 義和 寺上 絶縁監視装置
CN203929973U (zh) * 2014-05-13 2014-11-05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电力电缆绝缘监测装置
CN105548849A (zh) * 2016-02-19 2016-05-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局部放电测试电路及方法
CN205665317U (zh) * 2016-06-12 2016-10-26 四川网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对地参数测试仪
CN106249119A (zh) * 2016-08-30 2016-12-21 合肥智博电气有限公司 高压电缆绝缘检测装置
CN106645973A (zh) * 2016-11-18 2017-05-10 南京理工大学 电缆电参量智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572278A (zh) * 2017-03-14 2018-09-25 深圳市艾华迪技术有限公司 直流母线对地绝缘电阻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586A (zh) * 2020-10-10 2021-01-12 广州云从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213586B (zh) * 2020-10-10 2021-09-07 广州云从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状态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3374B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7627B (zh) 用于控制和保护直流海底电力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75928B (zh) 具有电网分离位置和绝缘电阻测量的逆变器以及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
CN104283441B (zh) 一种直流电源及提供直流电源的方法
CN109600115B (zh) 在串联型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定位故障的方法
CN105576814B (zh) 直流电源备援系统
WO2017175535A1 (ja) 地絡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052032B (zh) 直流电力系统中的电弧防止
CN106208129A (zh) 并联直流电源的接入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的装置
CN102959847B (zh) 功率转换装置
CN106908697B (zh) 一种综合工频和暂态无功功率方向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
CN204948018U (zh) 一种多机并联系统预防电池板pid效应的电路
CN106199431B (zh) 一种基于电池电子模块的交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4538948A (zh)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EP3065249A1 (en) Phase balancing in three-phase system
CN105870522A (zh) 蓄电池在线更换装置
CN110133374A (zh) 一种检测电路及供电电路
CN105846519A (zh) 用于从ac供电系统对高压电池电力充电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68128A (zh) 机车辅助电源系统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和电力机车
CN202524057U (zh) 机车辅助电源系统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和电力机车
CN205157597U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的试验线束
CN209571964U (zh) 包括至少一个有至少两个子模块和电感的串联电路的装置
CN107077158B (zh) 用于产生直流负载电流的装置
CN105866484A (zh) 一种电压暂降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08206229A (ja) 直流地絡検出装置および2重化直流電源回路
CN106416043B (zh) 用于供电网络的模块化的变流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