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8413A -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8413A
CN110118413A CN201910503246.3A CN201910503246A CN110118413A CN 110118413 A CN110118413 A CN 110118413A CN 201910503246 A CN201910503246 A CN 201910503246A CN 110118413 A CN110118413 A CN 110118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ructure
indoor
outdoor
mov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32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8413B (zh
Inventor
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032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8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8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8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8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8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24F7/013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using wall or window fans, displacing air through the wall or wind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智能窗包括本体、窗体组件和驱动机构,本体上设置有开口,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过滤层结构以及动力层结构,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玻璃层结构、过滤层结构以及动力层结构,智能窗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过滤层结构以及动力层结构覆盖开口。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用户适合的二氧化碳浓度(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时,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过滤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

Description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室外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350~450ppm,室内合适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350~1000ppm,年龄不同的人或者身体状况不同的人,适合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不相同,人们为求隔绝噪音并享受居住空间带来的舒适便利,长时间将室内窗户密闭,会导致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含量远高于室外平均值,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人们适合的二氧化碳浓度时,会使人体感到不适,甚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用户适合的二氧化碳浓度时,会使用户感到不适甚至会影响用户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窗,所述智能窗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窗体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过滤层结构以及动力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智能窗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在上述智能窗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热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加热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加热层结构,所述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动力层结构以及所述加热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在上述智能窗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冷却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冷却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冷却层结构,所述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温度和所述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动力层结构以及所述冷却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在上述智能窗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湿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加湿层结构,所述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动力层结构以及所述加湿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窗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窗体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过滤层结构以及动力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获取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其中,所述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预设吸气强度均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的步骤还包括:如果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所述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并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热层结构和冷却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加热层结构和所述冷却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所述加热层结构以及所述冷却层结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内的温度;获取室外的温度;如果所述室内的温度和所述室外的温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加热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和所述冷却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其中,所述室内的预设温度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如果所述室内的温度和所述室外的温度均大于所述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冷却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和所述加热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湿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加湿层结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内的湿度;获取室外的湿度;如果所述室内的湿度和所述室外的湿度均小于所述室内的预设湿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加湿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其中,所述室内的预设湿度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智能窗的窗体组件除了具有传统的玻璃层结构,还增加了过滤层结构和动力层结构,通过动力层结构能够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室外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低)吸入室内,以改善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通过过滤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的清洁环境,并且,本发明的智能窗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进行灵活地控制,例如,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用户适合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不覆盖开口),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则使过滤层结构也覆盖开口,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的清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热层结构,通过加热层结构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室内的温度。例如,当室内的温度小于用户适合的温度(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和加热层结构均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不覆盖开口),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加热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室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窗体组件还包括冷却层结构,通过冷却层结构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以降低室内的温度。例如,当室内的温度大于用户适合的温度(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和冷却层结构均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不覆盖开口),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冷却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湿层结构,通过加湿层结构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提高室内的湿度。例如,当室内的湿度小于用户适合的湿度(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确定)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和加湿层结构均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不覆盖开口),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加湿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提高室内的湿度。
另一方面,采用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在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不覆盖开口)并以预设吸气强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则使过滤层结构也覆盖开口,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的清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在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和加热层结构均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和冷却层结构不覆盖开口)并使动力层结构以预设吸气强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加热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室内的温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则使过滤层结构也覆盖开口,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的清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在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和冷却层结构均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和加热层结构不覆盖开口)并使动力层结构以预设吸气强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冷却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以降低室内的温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则使过滤层结构也覆盖开口,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的清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在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湿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时,可以使动力层结构和加湿层结构均覆盖开口(此时玻璃层结构不覆盖开口)并使动力层结构以预设吸气强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加湿层结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提高室内的湿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则使过滤层结构也覆盖开口,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的清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智能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智能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智能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用户适合的二氧化碳浓度时,会使用户感到不适甚至会影响用户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旨在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用户适合的二氧化碳浓度时,可以通过动力层结构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则使过滤层结构也覆盖开口,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的清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智能窗包括控制系统、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窗体组件和驱动机构5,本体上设置有开口1,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驱动机构5分别与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连接,驱动机构5设置为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智能窗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其中,玻璃层结构2能够实现室内与室外的阻隔,过滤层结构3能够将空气中的颗粒类污染物过滤,动力层结构4能够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其中,过滤层结构3可以采用过滤膜结构,或者采用过滤网结构,动力层结构4可以采用具有风机的板状结构,或者采用具有风机的条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过滤层结构3和动力层结构4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过滤层结构3能够将将空气中的颗粒类污染物过滤,通过动力层结构4能够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即可。此外,过滤层结构3可以设置在玻璃层结构2和动力层结构4之间,或者玻璃层结构2设置在过滤层结构3和动力层结构4之间,或者动力层结构4设置在玻璃层结构2和过滤层结构3之间,总而言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对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的排布顺序灵活地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5可以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其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例如蓝牙、wifi等),此外,驱动机构5可以采用集成式的结构,例如集成式气压缸结构或者集成式液压缸的结构,当然,驱动机构5还可以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例如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构件、第二驱动构件和第三驱动构件,第一驱动构件与玻璃层结构2连接,第二驱动构件与过滤层结构3连接,第三驱动构件与动力层结构4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构件、第二驱动构件和第三驱动构件均可以采用电机、齿轮齿条相配合的结构,还可以采用直线电机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驱动构件、第二驱动构件以及第三驱动构件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第一驱动构件能够驱动玻璃层结构2移动,通过第二驱动构件能够驱动过滤层结构3移动,通过第三驱动构件能够驱动动力层结构4移动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5为集成式液压缸的结构,该集成式液压缸包括具有第一活塞杆511的第一缸体512、具有第二活塞杆521的第二缸体522、具有第三活塞杆531的第三缸体532、泵体A、泵体B和油箱,泵体A和泵体B均与油箱连接,第一缸体512的左腔通过第一油管与泵体A连接,第二缸体522的左腔通过第二油管与泵体A连接,第三缸体532的左腔通过第三油管与泵体A连接,第一油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513,第二油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523,第三油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533,第一缸体512的右腔通过第四油管与泵体B连接,第二缸体522的右腔通过第五油管与泵体B连接,第三缸体532的右腔通过第六油管与泵体B连接,第四油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514,第五油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524,第六油管上设置有第六电磁阀5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缸体512、第二缸体522以及第三缸体532的右腔和左腔均是以活塞杆的活塞为分界,如图2所示的结构中,以第一缸体512为例,第一缸体512内活塞杆的活塞的左部为左腔,活塞的右部为右腔。泵体A、泵体B、第一电磁阀513、第二电磁阀523、第三电磁阀533、第四电磁阀514、第五电磁阀524和第六电磁阀534均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第一活塞杆511与玻璃层结构2连接,第二活塞杆521与过滤层结构3连接,第三活塞杆531与动力层结构4连接。当用户仅需要将玻璃层结构2向右移动时,打开第一电磁阀513和第四电磁阀514,此时关闭其余的所有电磁阀,泵体A将油箱中的油抽吸并向第一缸体512的左腔输送,泵体B将第一缸体512的右腔中的油抽吸并向油箱中输送,进而在油的作用下,使第一活塞杆511向右移动,从而推动玻璃层结构2向右移动;反之,当用户仅需要玻璃层结构2向左移动时,打开第一电磁阀513和第四电磁阀514,此时关闭其余的所有电磁阀,泵体B将油箱中的油抽吸并向第一缸体512的右腔输送,泵体A将第一缸体512的左腔中的油抽吸并向油箱中输送,进而在油的作用下,使第一活塞杆511向左移动,从而推动玻璃层结构21向左移动。同理,当用户仅需要将过滤层结构3向右移动时,打开第二电磁阀523和第五电磁阀524,此时关闭其余所有电磁阀,泵体A将油箱中的油抽吸并向第二缸体522的左腔输送,泵体B将第二缸体522的右腔中的油抽吸并向油箱中输送,进而在油的作用下,使第二活塞杆521向右移动,从而推动过滤层结构3向右移动;反之,当用户仅需要将过滤层结构3向左移动时,打开第二电磁阀523和第五电磁阀524,此时关闭其余所有电磁阀,泵体B将油箱中的油抽吸并向第二缸体522的右腔输送,泵体A将第二缸体522的左腔中的油抽吸并向油箱中输送,进而在油的作用下,使第二活塞杆521向左移动,从而推动过滤层结构3向左移动。当用户仅需要将动力层结构4向右移动时,打开与第一动力层结构4相对应的第三电磁阀533和第六电磁阀534,此时关闭其余所有电磁阀,泵体A将油箱中的油抽吸并向第三缸体532的左腔输送,泵体B将第三缸体532的右腔中的油抽吸并向油箱中输送,进而在油的作用下,使第三活塞杆531向右移动,从而推动力层结构4向右移动;反之,当用户仅需要动力层结构4向左移动时,打开第三电磁阀533和第六电磁阀534,此时关闭其余所有电磁阀,泵体B将油箱中的油抽吸并向第三缸体532的右腔输送,泵体A将该第三缸体532的左腔中的油抽吸并向油箱中输送,进而在油的作用下,使第三活塞杆531向左移动,从而推动力层结构4向左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泵体A的抽吸作用,泵体B的抽吸作用,第一电磁阀513、第二电磁阀523、第三电磁阀533、第四电磁阀514、第五电磁阀524以及第六电磁阀534的开闭均是通过智能窗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泵体A将油从油箱中向外抽吸以及向油箱内输送可以通过泵体A内叶轮的正反转实现,同理,泵体B将油从油箱中向外抽吸以及向油箱内输送可以通过泵体B内叶轮的正反转实现,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构件、第二驱动构件和第三驱动构件,其中,第一驱动构件包括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一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一齿条,第一电机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齿条与玻璃层结构2连接,第一电机在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时,能够在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的啮合作用下使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移动过程中带动玻璃层结构2移动;第二驱动构件包括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二电机、第二齿轮以及第二齿条,第二电机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过滤层结构3连接,第二电机在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时,能够在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的啮合作用下使第二齿条移动,第二齿条移动过程中带动过滤层结构3移动;第三驱动构件包括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三电机、第三齿轮以及第三齿条,第三电机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啮合,第三齿条与动力层结构4连接,第三电机在驱动第三齿轮转动时,能够在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的啮合作用下使第三齿条移动,第三齿条移动过程中带动动力层结构4移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窗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指的是:智能窗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同理,智能窗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可以理解为智能窗包括两个区:存储区和工作区(即开口1),智能窗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判断需要哪层结构工作,则使该层结构移动到开口1将开口1覆盖,即使该层结构进入工作区进行工作,不需要工作的结构则停留在存储区,其中,存储区设置在墙体内,以减少智能窗占用的空间。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颗粒类污染物包括粉尘、PM2.5等污染物。
优选地,如图3所示,窗体组件还包括加热层结构6,驱动机构5与加热层结构6连接并且驱动机构5能够独立地驱动加热层结构6,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动力层结构4以及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其中,加热层结构6可以设置为加热网结构或者加热片结构,驱动机构5驱动加热层结构6移动的原理与前述的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类似,在此就不在一一赘述。此外,加热层结构6相对于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和动力层结构4的设置位置可以灵活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动力层结构4以及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指的是:智能窗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同理,智能窗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使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
优选地,如图3所示,窗体组件还包括冷却层结构7,驱动机构5与冷却层结构7连接并且驱动机构5能够独立地驱动冷却层结构7,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动力层结构4以及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其中,冷却层结构7包括冷却器,通过冷却器可以空气进行降温,驱动机构5驱动冷却层结构7移动的原理与前述的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类似,在此就不在一一赘述。此外,冷却层结构7相对于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动力层结构4和加热层结构6的设置位置可以灵活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动力层结构4以及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指的是:智能窗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同理,智能窗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使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
优选地,如图4所示,窗体组件还包括加湿层结构8,驱动机构5与加湿层结构8连接并且驱动机构5能够独立地驱动加湿层结构8,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动力层结构4以及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其中,加湿层结构8可以设置为加湿网结构或者加湿膜结构,驱动机构5驱动加湿层结构8移动的原理与前述的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类似,在此就不在一一赘述。此外,加湿层结构8相对于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动力层结构4、加热层结构6和冷却层结构7的设置位置可以灵活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动力层结构4以及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指的是:智能窗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同理,智能窗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使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也可以不使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
优选地,动力层结构4包括固定构件和至少一个风机,至少一个风机设置在固定构件上。其中,固定构件可以为玻璃板件,或者为塑料板件等,同时,固定构件可以为整体式构件,还可以为拼接式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固定构件的材质和具体结构,此外,为了不影响用户观察,固定构件优选为透明的构件。风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调整风机的数量。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风机包括电机和扇叶,电机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电机以驱动扇叶转动。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机控制扇叶转动时,风机能够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室内。
优选地,加湿层结构8包括包括储水箱、水泵和毛细管,水泵能够将储水箱内的水输送到毛细管内,毛细管上设置有多个微孔以使水能够从毛细管内渗出,当空气流经加湿层结构8时,能够将从毛细管内渗出的水带入室内。当然,也可以使毛细管与室内的自来水管路连接,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技术原理。
实施例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为例来阐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获取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可以仅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也仅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又可以使动力层结构4和过滤层结构3共同覆盖开口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对开口1覆盖的层结构灵活地进行设定,只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可以同时获取,当然,也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依次获取,例如,可以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或者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和室内的二氧化碳,再或者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地设置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的顺序。
优选地,如图5所示,上述中“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以及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和过滤层结构3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其中,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和预设吸气强度均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为用户甲,用户甲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身体条件设置的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设定的动力层结构4的吸气强度为高级吸气强度,即与用户甲相对应的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与用户甲对应的预设吸气强度为高级吸气强度,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900ppm时,大于用户甲设定的800ppm,此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高级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没有超标,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也可,不覆盖也可,优选不覆盖。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为用户乙,用户乙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身体条件设置的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600ppm,设定的动力层结构4的吸气强度为中级吸气强度,即与用户乙相对应的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600ppm,与用户乙相对应的预设吸气强度为中级吸气强度,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700ppm时,大于用户乙设定的600ppm,此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中级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没有超标,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也可,不覆盖也可,优选不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不需要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智能窗维持当前状态即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以前述中0045段所述的动力层结构4为例,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可以为:使动力层结构4上的风机以预设转速转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身体条件设定预设转速),风机的转速越大,动力层结构4的吸气强度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的家庭一般是三口之家或者五口之家,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身体条件自由地设定适合自己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换气时动力层结构4的吸气强度(由前一段中的内容可知,吸气强度越大,可以为风速越高),并且可以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将多个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列,例如,以三口之家为例,家庭成员包括:用户甲(男主人)、用户乙(女主人)、用户丙(孩子),用户丙年龄最小,需要优先照顾,用户丙的优先级最高,次一级是用户乙,最后是用户甲,可以0052段中的两个可能的情形为例,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用户甲和用户乙时,因为用户乙的优先级高于用户甲,此时,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700ppm,虽然小于800ppm(与用户甲相对应)但大于600ppm(与用户乙相对应),所以还是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中级吸气强度(与用户乙相对应)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实施例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动力层结构4、加热层结构6和冷却层结构7为例来阐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获取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获取室内的温度;获取室外的温度;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和过滤层结构3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其中,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和预设吸气强度均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如果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加热层结构6和过滤层结构3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和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其中,室内的预设温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如果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冷却层结构7和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和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
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当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加热层结构6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加热层结构6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室内的温度,此外,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当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冷却层结构7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冷却层结构7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以降低室内的温度,此外,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并且/或者当室内的温度小于或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均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改善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或者室内的温度。也就是说,当室内的温度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但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也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但室内的温度小于室外的预设温度时,也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并且,如果此时室外的温度也低于室内的预设温度,还需要使加热层结构6也覆盖开口1,通过加热层结构6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而如果此时的室外的温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可以直接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可以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即可以不使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但室内的温度大于室外的预设温度时,也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并且,如果此时室外的温度也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还需要使冷却层结构7也覆盖开口1,通过冷却层结构7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而如果此时的室外的温度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可以直接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可以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即可以不使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为用户甲,用户甲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身体条件设定的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设定的室内的预设温度为22℃,设定的动力层结构4的吸气强度为高级吸气强度,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700ppm,小于用户甲设定的800ppm,但是,如果此时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为20℃,均小于用户设定的22℃,则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加热层结构6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通过加热层结构6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而如果此时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为25℃,均大于用户设定的22℃,则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冷却层结构7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冷却层结构7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可以同时获取,当然,也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依次获取,例如,可以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或者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再或者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内的温度、室外的温度、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地设置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的顺序。
优选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室内的温度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且室外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是玻璃层结构2、加热层结构6和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当室内的温度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来提高室内的温度,如果此时室外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可以直接使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来提高室内的温度,可以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即不使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当然,如果为了使室内的温度尽快提高,也可以使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优选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室内的温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且室外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是玻璃层结构2、加热层结构6和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当室内的温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此时室外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可以直接使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可以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即不使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当然,如果为了使室内的温度尽快降低,也可以使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
优选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且室内的温度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仅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即只有在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内的温度均符合用户的设定值时,才无需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此时可以仅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例一类似地,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没有超标,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也可,不覆盖也可,优选不覆盖。
实施例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2、过滤层结构3、动力层结构4、加热层结构6、冷却层结构7和加湿层结构8为例来阐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获取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获取室内的温度;获取室外的温度;获取室内的湿度;获取室外的湿度;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和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其中,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和预设吸气强度均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如果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加热层结构6和过滤层结构3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和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其中,室内的预设温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如果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冷却层结构7和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和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如果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湿度,并且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动力层结构4、加湿层结构8和过滤层结构3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玻璃层结构2覆盖开口1,其中,室内的预设湿度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
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当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加热层结构6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通过加热层结构6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室内的温度,此外,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当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均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冷却层结构7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通过冷却层结构7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以降低室内的温度,此外,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当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湿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加湿层结构8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加湿层结构8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提高室内的湿度,此外,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例二类似地,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当室内的温度小于或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时并且/或者当室内的湿度小于室内的预设湿度时,均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改善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室内的温度并且/或者室内的湿度。也就是说,当室内的温度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且室内的湿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湿度,但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也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且室内的湿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湿度,但室内的温度小于室外的预设温度时,也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并且,如果此时室外的温度也低于室内的预设温度,还需要使加热层结构6也覆盖开口1,通过加热层结构6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而如果此时的室外的温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可以直接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可以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即可以不使加热层结构6覆盖开口1;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且室内的湿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湿度,但室内的温度大于室外的预设温度时,也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并且,如果此时室外的温度也大于室内的预设温度,还需要使冷却层结构7也覆盖开口1,通过冷却层结构7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而如果此时的室外的温度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则可以直接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可以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即可以不使冷却层结构7覆盖开口1;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且室内的温度等于室内的预设温度,但室内的湿度小于室外的预设湿度时,也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的湿度,并且,如果此时室外的湿度也小于室内的预设湿度,还需要使加湿层结构8也覆盖开口1,通过加湿层结构8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而如果此时的室外的湿度大于室内的预设湿度,则可以直接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可以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即可以不使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为用户甲,用户甲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身体条件设定的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设定的室内的预设温度为22℃,设定的室内的预设湿度为40%,设定的动力层结构4的吸气强度为高级吸气强度,如果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700ppm,小于用户甲设定的800ppm,并且,室内的温度为22℃,但是,如果此时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均为30%,均小于用户设定的40%,则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和加湿层结构8均覆盖开口1并使动力层结构4以高级吸气强度运行,通过动力层结构4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通过加湿层结构8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提高室内的湿度,此外,如果此时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超标,需要使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通过过滤层结构3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进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温度、室外的温度、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可以同时获取,当然,也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依次获取,例如,可以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温度、室外的温度、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或者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室外的温度、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再或者按先后顺序依次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内的湿度、室外的湿度、室内的温度、室外的温度、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地设置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室内的温度、室外的温度、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的顺序。
优选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室内的湿度小于室内的预设湿度且室外的湿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内的预设湿度,则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并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是玻璃层结构2和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当室内的湿度小于室内的预设湿度时,需要使动力层结构4覆盖开口1,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来提高室内的湿度,如果此时室外的湿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内的预设湿度,则可以直接使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来提高室内的湿度,不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即不使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当然,如果为了使室内的湿度尽快提高,也可以使加湿层结构8覆盖开口1,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类似地,如果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值,说明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没有超标,过滤层结构3覆盖开口1也可,不覆盖也可,优选不覆盖。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预设值,只要通过预设值确定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分界值能够判定出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是否超标即可。此外,为了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在室内设置摄像头,并使摄像头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或者诸如蓝牙、wifi等的无线连接),从而及时向智能窗的控制系统提供用户的图像信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为了实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可以在智能窗的室内侧设置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并使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或者诸如蓝牙、wifi等的无线连接),从而及时向智能窗的控制系统反馈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指标,类似地,为了实现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的检测,可以在智能窗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设置一个温度检测器,并使这两个温度检测器均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或者诸如蓝牙、wifi等的无线连接),从而及时向智能窗的控制系统反馈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指标,为了实现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的检测,可以在智能窗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设置一个湿度检测器,并使这两个湿度检测器均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或者诸如蓝牙、wifi等的无线连接),从而及时向智能窗的控制系统反馈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指标,为了实现颗粒类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可以在智能窗的室外侧设置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检测器,并使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检测器与智能窗的控制系统通信(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或者诸如蓝牙、wifi等的无线连接),从而及时向智能窗的控制系统反馈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指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窗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窗体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过滤层结构以及动力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
所述智能窗设置为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热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加热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加热层结构,
所述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动力层结构以及所述加热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冷却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冷却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冷却层结构,
所述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温度和所述室外的温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动力层结构以及所述冷却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湿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加湿层结构,
所述智能窗还设置为能够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室内的湿度和室外的湿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动力层结构以及所述加湿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5.一种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窗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窗体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窗体组件包括玻璃层结构、过滤层结构以及动力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获取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
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预设吸气强度均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选择性地使所述玻璃层结构、所述过滤层结构以及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所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所述室内的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并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热层结构和冷却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加热层结构和所述冷却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彼此独立地驱动所述加热层结构以及所述冷却层结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的温度;
获取室外的温度;
如果所述室内的温度和所述室外的温度均小于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加热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和所述冷却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室内的预设温度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室内的温度和所述室外的温度均大于所述室内的预设温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冷却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和所述加热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组件还包括加湿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层结构连接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独立地驱动所述加湿层结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的湿度;
获取室外的湿度;
如果所述室内的湿度和所述室外的湿度均小于所述室内的预设湿度,并且所述室外的颗粒类污染物浓度大于所述预设值,则使所述动力层结构、所述加湿层结构和所述过滤层结构均覆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动力层结构以所述预设吸气强度运行,并且不使所述玻璃层结构覆盖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室内的预设湿度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应。
CN201910503246.3A 2019-06-11 2019-06-11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18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3246.3A CN110118413B (zh) 2019-06-11 2019-06-11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3246.3A CN110118413B (zh) 2019-06-11 2019-06-11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8413A true CN110118413A (zh) 2019-08-13
CN110118413B CN110118413B (zh) 2022-07-19

Family

ID=67524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3246.3A Active CN110118413B (zh) 2019-06-11 2019-06-11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84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7440A (zh) * 2021-01-04 2021-05-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清洁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1819A (ja) * 2007-03-22 2008-10-02 Wood Build:Kk 開閉機構付き地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建築構造
CN106592881A (zh) * 2017-01-17 2017-04-26 泉州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房屋天窗
CN107112620A (zh) * 2014-11-25 2017-08-29 唯景公司 窗天线
CN108397869A (zh) * 2018-01-31 2018-08-14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用于智能加湿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智能加湿器
CN208267632U (zh) * 2017-11-15 2018-12-21 贵州财经大学 智能窗系统
CN109798623A (zh) * 2019-03-11 2019-05-2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驱动窗式新风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1819A (ja) * 2007-03-22 2008-10-02 Wood Build:Kk 開閉機構付き地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建築構造
CN107112620A (zh) * 2014-11-25 2017-08-29 唯景公司 窗天线
CN106592881A (zh) * 2017-01-17 2017-04-26 泉州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房屋天窗
CN208267632U (zh) * 2017-11-15 2018-12-21 贵州财经大学 智能窗系统
CN108397869A (zh) * 2018-01-31 2018-08-14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用于智能加湿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智能加湿器
CN109798623A (zh) * 2019-03-11 2019-05-2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驱动窗式新风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7440A (zh) * 2021-01-04 2021-05-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清洁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WO2022144045A1 (zh) * 2021-01-04 2022-07-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清洁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8413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06407U (zh) 一种高效新风机
KR102056470B1 (ko) 실내 환경 제어 시스템
CN206468252U (zh) 具有热交换和空气净化功能的窗户通风系统
CN102844624B (zh) 超级集成安全与空气净化系统
CN107014025A (zh) 兼具旁通及再循环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107339779A (zh) 用于管理空调系统中的空气质量和能量使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6765559A (zh) 空调与空气净化加湿设备联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5554A (zh)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18413A (zh)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110118410A (zh)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105091277B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机构且配有子机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EP3285015A1 (en) Group for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the ventilation of an internal environment or first environment
CN110260438B (zh)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110173195A (zh)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210399368U (zh) 智能窗
CN110118414A (zh) 智能窗
CN105066375B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机构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05560993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智能化空调
CN110259344A (zh)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110185363B (zh) 用于浴室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110186142B (zh) 智能窗和用于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208042382U (zh) 一种柜式空气净化机
CN208253740U (zh) 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110242168A (zh) 卫生间智能窗和用于卫生间智能窗的控制方法
CN208170530U (zh) 室外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