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5071B -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5071B
CN110115071B CN201680091369.5A CN201680091369A CN110115071B CN 110115071 B CN110115071 B CN 110115071B CN 201680091369 A CN201680091369 A CN 201680091369A CN 110115071 B CN110115071 B CN 110115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terminal
antenna
distance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13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5071A (zh
Inventor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15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5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means for shaping the antenna pattern, e.g. in order to protect user against rf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3Reflected power, e.g. return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包括: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控制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无需增加单独的降SAR传感器模块电路测量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大大降低了射频模块硬件设计的复杂度;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根据人体靠近终端时寄生电容的变化控制天线发射功率中存在着,因寄生电容变化量级较小、干扰源较多导致的发射功率调整时误测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发射功率,从而使得发射功率的控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时智能终端引起的电磁辐射问题也愈加引人关注。为降低智能终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保护人体健康,常需要控制智能终端在人体靠近时降低射频天线的发射功率,使之符合认证测试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吸收辐射率)标准。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智能终端中设置降SAR传感器模块来调整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通过电荷转移的方法测量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以检测是否有人体靠近智能终端,若检测到有人体靠近智能终端时,则将射频模块的最大发射功率由较大功率值调节至较小功率值。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在智能终端中增加单独的降SAR传感器模块电路,从而会使得射频模块的硬件设计的复杂度较大。
综上,目前亟需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用于在降低射频模块硬件设计的复杂度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终端的发射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用于在降低射频模块硬件设计的复杂度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终端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射频天线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方法流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包括: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上述方法流程中,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上述方法流程中,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终端和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包括: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包括: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方法流程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上述方法流程中,所述根据终端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还包括: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上述方法流程中,所述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包括: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上述方法流程中,还包括: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射频天线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所述终端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还包括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上述终端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上述终端中,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上述终端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另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射频天线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结合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和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能够:
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上述终端中,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具体还用于: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计算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及终端,可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无需测量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即无需增加单独的降SAR传感器模块电路,大大降低了射频模块硬件设计的复杂度;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的变化量级较小,干扰源较多,因此,很容易出现误测,使得发射功率的控制不够准确合理,而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发射功率,由于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级远远大于寄生电容的变化量级,且存在干扰源较少,因此,测量到的距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从而使得发射功率的控制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指纹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检测单元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上划分四个天线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可适用于终端,其中,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经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缩写:MID)、可穿戴设备等。又如,移动终端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设备。再如,移动终端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的一部分。
为便于对本申请中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进行介绍,下面对该方法所适用于的终端的具体结构进行示例性描述。
具体来说,作为一种示例,终端中至少包括显示屏、射频指纹识别电路以及红外检测单元。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1a所示,在该横截面中,从上到下依次主要是显示屏所在的层101、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在的层102、红外检测单元所在的层103,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其它模块所在的层,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由于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在的层102和红外检测单元所在的层103等均位于显示屏所在的层101的下方,因此,在图1b中呈现出显示屏,而未呈现出射频指纹识别电路以及红外检测单元。
进一步地,终端的显示屏可以为触控式显示屏,例如,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线式触摸屏、表面声波式触摸屏等。
射频指纹识别电路可以为设置于终端的显示屏的下方的二维阵列式集成电路,其大小可以与终端显示屏的大小相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指纹识别电路10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射频指纹识别电路102由二维阵列组成,二维阵列中的每个格点都是一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可对应二维阵列中的一个坐标(x,y)。
红外检测单元中可以包括多个红外检测模块,各个红外检测模块可分别设置于红外检测单元所在的层的边角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检测模块的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制,优选的,红外检测单元105中可包括四个红外检测模块。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检测单元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四个红外检测模块(即红外检测模块301、红外检测模块302、红外检测模块303、红外检测模块304)分别设置于红外检测单元所在的层的四个边角上。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中还包括射频天线单元,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向外发射射频信号的天线。其结构暂未在图1a和图1b中呈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各个天线在终端中的位置各不相同。由于通常人在使用终端时,比如手持智能手机接打电话,终端的不同位置与人体的距离不同。为保证终端中的每个天线向外发射射频信号时,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即吸收辐射率SAR)都符合标准,距离人体较近的终端的区域中设置的天线应当适当减小射频信号的发射功率,而且距离人体越近,天线发射功率的减小的越多。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终端上划分多个不同的天线区域,进而通过测量人体与各个天线区域之间的距离,分别对各个天线区域中天线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以达到在不影响终端射频性能的基础上,减小终端发射射频信号对人体的电磁辐射,更好地保护人体健康。
其中,具体划分的天线区域的个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终端中天线的个数和位置来确定,例如,可以划分为二个天线区域、三个天线区域或四个天线区域等,具体不做限定。
举个例子,图4为在终端上划分四个天线区域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为智能手机,其长为length,宽为width,坐标原点位于终端中心,坐标轴x和坐标轴y将智能手机划分为4个天线区域,分别为第一天线区域401,第二天线区域402,第三天线区域403,第四天线区域40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划分的多个天线区域的面积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不划分天线区域,此时可视为射频天线单元中的所有天线都位于一个天线区域中。
基于上面所描述的终端结构,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步骤502,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无需测量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即无需增加单独的降SAR传感器模块电路,大大降低了射频模块硬件设计的复杂度;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的变化量级较小,干扰源较多,因此,很容易出现误测,使得发射功率的控制不够准确合理,而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发射功率,由于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级远远大于寄生电容的变化量级,且存在干扰源较少,因此,测量到的距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从而使得发射功率的控制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具体来说,步骤501中,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可包括: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其中,预设条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设置,例如,预设条件可以为大于等于35摄氏度且小于等于4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
由于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相对折射率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也不同,即电磁波的反射形式及反射能量等都会有不同。对于人体来说,由于人体的大部分含量都是水,通过人体的模型分析,人体在不同的频率下,不同的层(包括肌肉层、脂肪层、肌肤层等)的介电常数在26-28之间,相对折射率在4-8之间,因而,可以根据人体的这个固有电磁属性,通过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人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性,确定人体是否靠近终端。
具体的,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通过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在通过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后,为避免检测误差,可启动红外检测单元再次检测人体是否靠近终端,具体来说,红外检测单元可通过向外发射红外线的方式,检测靠近终端的物体的温度,若确定检测到的温度为37摄氏度左右,则可确定人体靠近终端。从而通过上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和红外检测单元,大大提高了确定人体靠近终端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是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先通过红外检测单元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后,再通过射频指纹识别电路进行检测,进一步确定人体靠近终端;或者,也可以是通过红外检测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进行同时检测,以确定人体靠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射频指纹识别电路利用电磁波进行检测,能源消耗较低,因此,优选先通过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人体靠近终端后,启动红外检测单元再次检测人体是否靠近终端,以便于节省能源。
进一步地,确定人体靠近终端后,可启动射频指纹识别电路向人体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接收到的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射频电磁波测距方法,如电磁相位测距法,测量人体与终端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指纹识别电路包括多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每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均可以采集包括人体与射频指纹检测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内的多种指纹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存储在终端中。例如,每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均可向人体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接收到的人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检测其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射频指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距离信息的格式可以为(x,y,d)。其中,(x,y)表示射频指纹检测单元在显示屏上的坐标,d为与坐标(x,y)对应的射频指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与人体之间的距离。
以上述图4所示的天线区域为例,基于划分的天线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各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的位置确定出各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所属的天线区域。具体来说,若某一射频指纹检测单元的坐标(x,y)满足条件:0<x<width/2和0<y<length/2,则确定该射频指纹检测单元位于第一天线区域内;同理,若此射频指纹检测单元的坐标(x,y)满足:-width/2<x<0和0<y<length/2,则确定该射频指纹检测单元位于第二天线区域内;若此射频指纹检测单元的坐标(x,y)满足:-width/2<x<0和-length/2<y<0,则确定该射频指纹检测单元位于第三天线区域内;若此射频指纹检测单元的坐标(x,y)满足:0<x<width/2和-length/2<y<0,则确定该射频指纹检测单元位于第四天线区域内。
确定出各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所属的天线区域后,对于每一天线区域,可将该天线区域内的各个射频指纹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与人体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作为该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步骤502中,可针对于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每一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中可设有一个预设距离阈值。当某一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终端可根据该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减小该天线区域内各天线的发射功率;当某一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终端保持该天线区域内各天线的发射功率不变。
进一步地,终端中可设置有多个距离阈值,并将某一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划分为多个距离区间,每个距离区间分别对应一个目标发射功率。
例如,终端中设有第一距离阈值a1、第二距离阈值a2和第三距离阈值a3,第一距离阈值a1等于预设距离阈值且大于第二距离阈值a2,第二距离阈值a2大于第三距离阈值a3。于是,各个距离阈值划分的距离区间分别为:[0,a3]、(a3,a2]、(a2,a1],与各个距离区间分别对应的发射功率为:第三目标发射功率、第二目标发射功率、第一目标发射功率,且第三目标发射功率小于第二目标发射功率,第二目标发射功率小于第一目标发射功率。具体如表1所示,为目标发射功率和距离区间的对应关系示例。
表1:目标发射功率和距离区间的对应关系示例
Figure GDA0002083553610000081
基于表1,终端可将该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与各个距离区间相比较。如果距离位于某一距离区间内,则将该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整到该距离区间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例如,终端的某一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在距离区间(a3,a2]内,则可将该天线区域内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整为第二目标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距离阈值的大小、距离阈值的数目以及各个距离区间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和SAR测试标准具体设置。
举个例子,终端中设有的各个距离阈值分别为1mm、3mm和5mm,则当某天线区域与人体的距离大于3mm且小于5mm时,则将该天线区域内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小3dB;如距离大于1mm小于3mm,则将最大发射功率减小4dB;如距离小于1mm,则将最大发射功率减小5dB。
当然,在步骤502中,所述终端还可根据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也就是说,终端可根据各个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控制终端的所有天线区域内的天线发射功率。具体来说,包括将各个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与各个距离阈值相比较,确定目标发射功率,进而,将终端中所有天线区域内的天线调节到目标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501中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可通过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向人体发射电磁波来测量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若后续通过射频指纹识别电路确定出的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即可确定此时人体已经远离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可将该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恢复到初始发射功率或最大发射功率,终端可控制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以检测是否有其它人体靠近终端。其中,第二预设周期大于第一预设周期。
也就是说,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可按照较小的周期发射电磁波测量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及时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控制发射功率,若人体远离所述终端,则可按照较大的周期发射电磁波来检测是否有其它人体靠近终端,从而能够有效节约能耗。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若终端为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采用图4所示的划分天线区域的方法,将智能手机划分为4个天线区域,分别为T1、T2、T3、T4。在手机开机后,即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根据各个天线区域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各个天线区域内的发射功率。
具体来说,手机开机后启动检测是否有人体靠近手机,若确定没有人体靠近手机,则可将手机内各个天线区域内的发射功率恢复为正常的最大发射功率;若确定有人体靠近手机(如,用户手持手机接打电话),则可实时检测各个天线区域Ti(i=1~4)与人体之间的距离di(i=1~4)。
相应地,手机中预先设置有多个的距离阈值TH1~THn,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多个距离阈值的大小分别为,TH1小于TH2,TH2小于TH3,依次类推,TH(n-1)小于THn;也就是说,THn为用于判断是否根据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距离di调整天线区域Ti内发射功率的预设距离阈值,TH1、TH2至TH(n-1)分别为第一距离阈值、第二距离阈值,依次类推。
为以手机中的4个天线区域中的任一天线区域Ti为例,若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满足di≤TH1,则控制天线区域Ti内的发射功率回退到P1;若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满足TH1≤di≤TH2,则控制天线区域Ti内的发射功率回退到P2;依次类推,若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满足TH(n-1)≤di≤THn,则控制天线区域Ti内的发射功率回退到Pn。其中,P1小于P2,P2小于P3,依次类推,P(n-1)小于Pn。
若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满足di≥THn,则不对天线区域Ti内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回退,而是将天线区域Ti内的发射功率恢复到正常的最大发射功率,并且启动低功耗模式检测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若在低功耗的模式检测到的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di仍满足di≥THn,则继续保持低功耗模式检测人体距离。若若在低功耗的模式检测到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di满足di>THn,则启动实时检测天线区域Ti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以使后续可通过距离di控制天线区域Ti内的发射功率。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终端包括射频天线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终端还包括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确定模块701还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上述终端中,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上述终端中,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模块702还用于: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上述终端中,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确定模块701还用于: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终端,该终端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信连接的射频天线单元802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04;其中,
所述射频天线单元802包括至少一个天线;
所述存储器804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结合所述射频天线单元802和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能够:
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802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信连接的红外检测单元805;
所述处理器801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805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801用于:
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上述终端中,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器801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8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801具体还用于: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上述终端中,所述处理器801还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以及,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803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无需测量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即无需增加单独的降SAR传感器模块电路,大大降低了射频模块硬件设计的复杂度;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靠近智能终端的寄生电容的变化量级较小,干扰源较多,因此,很容易出现误测,使得发射功率的控制不够准确合理,而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发射功率,由于人体和终端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级远远大于寄生电容的变化量级,且存在干扰源较少,因此,测量到的距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从而使得发射功率的控制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信道(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指令,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射频天线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为设置于终端的显示屏的下方的二维阵列式集成电路,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所述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包括: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所述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包括: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包括: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终端和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包括: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包括: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还包括: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射频天线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为设置于终端的显示屏的下方的二维阵列式集成电路,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所述终端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射频天线单元和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为设置于终端的显示屏的下方的二维阵列式集成电路,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天线;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结合所述射频天线单元和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能够:
确定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射频天线单元中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目标对象发送的反射电磁波,若确定所述反射电磁波特性与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相符合,则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并根据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接收到的所述人体反射的电磁波,测量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红外检测单元;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检测到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后,启动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人体的温度,在所述人体的温度符合预设条件后,确定所述人体靠近所述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电磁波特性包括,介电常数大于26,且小于80,以及相对折射率大于4,且小于8。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N个天线区域,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N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测量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
针对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中的每一天线区域,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对应的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每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每一天线区域内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还用于:
根据第一距离以及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并将所述N个天线区域内天线的发射功率调节至所述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天线区域属于所述N个天线区域,且所述第一天线区域与所述人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人体和所述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后,通过所述射频指纹识别电路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射电磁波;所述第二预设周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
22.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CN201680091369.5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0115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13970 WO2018120229A1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071A CN110115071A (zh) 2019-08-09
CN110115071B true CN110115071B (zh) 2022-02-25

Family

ID=62707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369.5A Active CN110115071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0281B2 (zh)
CN (1) CN110115071B (zh)
DE (1) DE112016007558T5 (zh)
WO (1) WO20181202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383A (zh) * 2018-08-24 2018-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天线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129116B2 (en) * 2019-06-21 2021-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 object within a transmission path
CN113014284B (zh) * 2019-12-19 2023-03-28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5277B (zh) * 2019-12-25 2023-05-30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Uwb测距系统和uwb测距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328132B (zh) * 2020-02-25 2022-1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05127B (zh) * 2020-06-22 2022-11-1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天线功率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26137B (zh) * 2020-06-22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94617A (zh) * 2020-11-20 2022-06-07 成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CN112770378A (zh) * 2020-12-22 2021-05-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48653A (zh) * 2021-05-14 2022-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915371A (zh) * 2021-09-30 2023-04-04 南宁富联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441890A (zh) * 2022-08-31 2022-12-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波吸收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33576U (zh) * 2012-03-08 2012-1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位置的识别装置和空调器
CN104113904A (zh) * 2014-07-22 2014-10-22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sar值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581896A (zh) * 2013-10-15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2237B1 (ko) * 2010-09-28 2017-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통신 전력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33576U (zh) * 2012-03-08 2012-1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位置的识别装置和空调器
CN104581896A (zh) * 2013-10-15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4113904A (zh) * 2014-07-22 2014-10-22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sar值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071A (zh) 2019-08-09
US10820281B2 (en) 2020-10-27
DE112016007558T5 (de) 2019-10-02
US20190289557A1 (en) 2019-09-19
WO2018120229A1 (zh)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5071B (zh)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CN107291451B (zh) 语音唤醒方法及装置
EP2798746B1 (e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CN109669544B (zh) 指纹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3806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20140220887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nfc) and proximity sensor for portable devices
US9986516B2 (en) Adjusting transmitted power output of an antenna of a device
KR20190092550A (ko) 전자파 흡수율(sar) 요건들을 충족시키도록 송신기 출력 전력을 제한하기 위한, 인체에 대한 휴대용 디바이스들의 송신기 안테나들의 근접도의 결정
CN106899320B (zh) 一种降低sar值的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US1107039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11201679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user equipment
EP290316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CN104113904A (zh) 一种sar值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8964838A (zh) 传输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784837B (zh) 室内定位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TW201541706A (zh) 電容耦合至天線模組之感測器墊
CN106598208B (zh)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05310B (zh) 一种调整定位周期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88659B (zh) 健康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8002636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1037686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output of antenna by using apc of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1499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adjusting output power of signal by using millimeter wav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6293006B (zh) 运行磁传感器校准算法库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287922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444333A (zh) 生态水位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