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2746A -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2746A
CN110112746A CN201910476689.8A CN201910476689A CN110112746A CN 110112746 A CN110112746 A CN 110112746A CN 201910476689 A CN201910476689 A CN 201910476689A CN 110112746 A CN110112746 A CN 110112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site
power grid
line
integral
ob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6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2746B (zh
Inventor
徐光虎
邱建
周剑
张建新
马骞
黄磊
杨欢欢
雷傲宇
许琴
夏尚学
赵晋泉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66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2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2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2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2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2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采用本方法能够使各个解列站点可以及时、同步执行相应的解列操作,保证了解列操作的可靠性,可以提高解列效果。

Description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区域电网互联和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发展,电网结构和运行特性更为复杂多变,安全稳定问题愈加突出,其中暂态失步是电网面临的重大安全威胁之一。电网暂态失步的可靠判别和针对暂态失步进行的快速解列操作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避免大停电事故至关重要。
目前电网的第三道防线采用的是基于本地特征量响应(例如:电压、频率、功角等)的控制方式,一旦振荡中心偏移到保护范围外的其他线路上,将无法动作解列相关断面。而且,为保证解列动作的可靠性一般要在判出2至3个振荡周期才能下发解列命令,动作时间较长。此外,由于同一失步解列断面各厂站装置之间没有信息交换,解列动作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若在间隔时间内因部分线路解列而导致振荡中心转移,有可能导致同一断面的部分线路无法解列。可见,现有失步解列方案中,解列动作的可靠性、同时性和快速性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导致解列效果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失步解列效果的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包括: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第一数量的解列信号;
在检测到各个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的解列信号个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控制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
作为一个实施例,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包括:
分别获取送端电网的切机策略表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策略表;
计算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
根据总送电功率计算送端电网的切机量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
根据切机量确定送端电网的发电机组切除数,根据切负荷量确定受端电网的负荷节点切除数;
根据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根据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包括:
切除切机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发电机组切除数的发电机组,切除切负荷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负荷节点切除数的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别在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包括:
获取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将各个交流通道中积分参数最大的观测站点确定为相应交流通道的解列站点。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获取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包括:
在区域电网扰动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电压,得到电压初值;
在观测站点满足积分条件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的电压,得到积分起始电压;
根据积分起始电压执行积分运算,得到积分基础值;
根据积分基础值确定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根据积分基础值确定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包括:
若电压初值大于或者等于积分起始电压,将积分基础值确定为积分参数;
若电压初值小于积分起始电压,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积分参数:
式中,A2表示积分参数,A1表示积分基础值,VU表示积分起始电压,V(t0)表示电压初值。
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识别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选取模块,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控制主站在接收观测站点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后,需要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在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判定区域电网存在电网失步趋势,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再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以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使各个解列站点可以及时、同步执行相应的解列操作,保证了解列操作的可靠性,可以提高相应的解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区域电网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的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域电网的控制主站,控制主站可以在图1所示的区域电网的变电站中选取(如图1所示的站1),可以为观测站点,也可以为观测站点附近的变电站。上述区域电网可以包括多个子区域电网(如图1所示的区域电网1和区域电网2),各个子区域电网均设有多个变电站,区域电网设有多条交流通道(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变电站的折线),各条交流通道分别经过多个变电站。上述控制主站接收观测站点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以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使各个解列站点稳定及时地执行解列操作,提高区域电网的解列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区域电网的控制主站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10,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上述交流断面区域为包括交流断面的区域,如包括交流断面以及交流断面两侧设定范围内的区域。某观测站通常在其积分参数大于相应的积分门槛值时,判定本站存在站点失步趋势,此时该观测站向控制主站发送失步预警信号,使控制主站可以及时检测到其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观测站可以获取实时采样虚拟电压和扰动后的电压初值VU,当实时采样虚拟电压回升至VU以上并持续1秒,则可以预测本站将维持暂态稳定,可以终止积分过程并清零;当某时刻积分参数(积分参数)大于预设的积分门槛值,即A2>Aset,则可以判定本站存在站点失步趋势,即预测本站系统将会失步,观测站向控制主站发送失步预警信号。
S230,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上述第一设定时段可以依据相应的解列控制精度确定,若解列控制精度高,则第一设定时段相对短,若解列控制精度低,则第一设定时段相对长,通常情形下,第一设定时段可以设置为2s(秒)等时段。
S250,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上述失步标记门槛值可以依据区域电网中交流通道的总数确定,比如可以设置为交流通道的总数的70%等值。
具体地,区域电网中观测站的总数可以为m,控制主站可以设置失步信号标记Ni=0,控制主站实时监测各观测站的失步预警信号,当收到观测站点i(i=1,2,…,m)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时,令Ni=1,同时记录相应时刻ti,在ti之后的Δtset的时间间隔(以ti为起始时刻的第一设定时段内)内,控制主站每监测到交流断面其它通道的观测站点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就令Ni=Ni+1,相同通道的多个站点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仅累加一次,监测到Ni>Nset时,则判定区域电网失步,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其中,Nset表示失步标记门槛值。若在ti之后经过Δtset的判别时间后不满足解列判据(即Ni≤Nset)则将失步信号标记Ni清零。
S270,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具体地,控制主站可以同时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B1(B1>2)个解列信号,若各个解列站点在控制主站发送解列信号之后的一定时段内接收到的解列信号数均超过B2(0<B2<B1)个,则继续控制各个解列站点执行解列操作,以保证解列操作的可靠性。
上述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中,控制主站在接收观测站点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后,需要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在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判定区域电网存在电网失步趋势,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再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以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使各个解列站点可以及时、同步执行相应的解列操作,保证了解列操作的可靠性,可以提高相应的解列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包括: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第一数量的解列信号;
在检测到各个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的解列信号个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控制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上述第一数量B1可以设置为5或6等值,第二数量B2可以设置为第一数量B1的50%向上取整得到的整数,比如,若第一数量B1为5,则第二数量B2可以设置为3。上述第二设定时段可以设置为1s或者0.5s等较短的时段值。
在一个示例中,控制主站分别向各解列站点同时发送B1个解列信号,各解列站点实时监测解列信号,在各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B2个及以上的解列信号时,可以确认进行解列操作,同时执行失步解列装置动作,否则(即存在至少一个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的解列信号个数小于B2),可以判定为信号误触,不执行失步解列装置动作,以保证所执行的解列操作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
在解列站点执行解列操作的过程中,送端电网发电功率大于负荷功率,受端电网发电功率小于负荷功率,由于功率不平衡会失去稳定甚至崩溃,通过合理的送端电网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切负荷操作可以使相应区域电网恢复稳定,使解列操作顺利执行,进一步提高解列操作的可靠性。
作为一个实施例,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包括:
分别获取送端电网的切机策略表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策略表;
计算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
根据总送电功率计算送端电网的切机量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
根据切机量确定送端电网的发电机组切除数,根据切负荷量确定受端电网的负荷节点切除数;
根据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
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Ptran为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Pi为交流解列断面通道i的送电功率,n为交流通道数量。
送端电网的切机量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分别可以:
Pgen=αPtran
Pload=βPtran
式中,Pgen为送端电网的切机量,α为切机系数,Pload为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β为切负荷系数;
发电机组切除数jgen和负荷节点切除数jload的取值由下式确定:
式中,Ngen为切机策略表中发电机组数,Nload为切负荷策略表中负荷节点数。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根据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包括:
切除切机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发电机组切除数的发电机组,切除切负荷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负荷节点切除数的负荷节点。
具体的,可以按照切机策略表切除前jgen个发电机组,按照切负荷策略表切除前jload个负荷节点,以保证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别在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包括:
获取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将各个交流通道中积分参数最大的观测站点确定为相应交流通道的解列站点。
本实施例比较区域电网各交流通道不同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积分最终值)A2,选择积分参数A2最大的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若某交流通道中存在多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A2相等,则可以将最靠近受端电网的站点作为解列站点,以保证所确定的解列站点的准确性。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获取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包括:
在区域电网扰动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电压,得到电压初值;
在观测站点满足积分条件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的电压,得到积分起始电压;
根据积分起始电压执行积分运算,得到积分基础值;
根据积分基础值确定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控制主站具体可以根据广域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实时监测电网是否有扰动发生,以对区域电网的扰动进行准确监测。在区域电网扰动后,可以分别针对各个观测站点获取观测站点的电压初值、积分起始电压、积分基础值,分别进行各个观测站点积分参数的计算,以获得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上述积分条件可以为:
式中,V(t)为t时刻观测点电压采样值,T为采样时间间隔,k为电压变化约束因子,若观测站点不满足积分条件,则继续进行观测站点是否满足积分条件的监测,直至监测到观测站点满足积分条件,获取观测站点的的电压,得到积分起始电压。
上述积分运算的过程包括:
式中,t0为积分起始时间,tend为积分终止时间,VU为积分起始电压,为实时采样虚拟电压,A1为积分基础值。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根据积分基础值确定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包括:
若电压初值大于或者等于积分起始电压,将积分基础值确定为积分参数;
若电压初值小于积分起始电压,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积分参数:
式中,A2表示积分参数,A1表示积分基础值,VU表示积分起始电压,V(t0)表示电压初值。
本实施例可以对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进行准确计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图1所示的区域电网进行解列控制,可以先设定m个失步信号标记Ni=0,i=1,2,…,m,m为观测站点的数量,图1中m=16。图1中站1为失步解列控制主站,实时监测各观测站点的失步预警信号,当收到观测站点i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时,令Ni=1,同时记录相应时刻ti。在ti之后的Δtset的时间间隔内,失步解列控制主站每监测到交流断面其它通道的观测站点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就令Ni=Ni+1,相同通道的多个站点发送的失步预警信号仅累加一次,图1中Δtset设定为2秒。监测到任意失步信号标记满足下式的失步解列判据,则判定区域电网失步,需要进行解列:Ni>Nset,图1所示的区域电网中Nset设定为3。若经过Δtset的判别时间后不满足解列判据则将失步信号标记Ni清零。
判定系统失步后,选择失步解列站点,在多个站点同步下发解列信号并执行解列操作。失步解列站点的选择及解列操作如下:
(1)比较区域电网交流通道不同站点的积分最终值(积分参数)A2,选择积分最终值A2最大的站点作为解列站点,若多个站点的积分最终值A2相等,则将预设的站点作为解列站点,以图1为例,分别比较区域电网1和区域电网2之间4条交流通道上4个站点的积分最终值A2,发现站2、站6、站11、站14的积分最终值最大,则将这4个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2)失步解列控制主站分别向选定的站2、站6、站11、站14同时发送5个解列信号,各失步解列站点监测到3个及以上解列信号,确认进行解列操作,失步解列装置动作,否则判定为信号误触。
在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离线生成送端电网切机策略表和受端电网切负荷策略表,图1中区域电网1为送端电网,切机策略表如表1所示,区域电网2为受端电网,切负荷策略表如表2所示:
表1送端电网的切机策略表
发电节点编号 1 2 3 4 5 6 7
有功功率(MW) 260*4 225*2 600*3 450*2 350*4 700*2 200*4
表2受端电网的切负荷策略表
负荷节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有功功率(MW) 500 350 600 400 550 450 500 250 450 350
图1所示的区域电网中,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为:
切机系数α可以取0.6,切负荷系数β可以取0.5,则切机量为:Pgen=αPtran=0.6×7500=4500MW,切负荷量为:Pload=βPtran=0.5×7500=3750MW;
按照切机策略表切除前jgen个发电机组,按照切负荷策略表切除前jload个负荷节点,jgen和jload的取值由下式确定:
式中,Ngen为切机策略表中发电机组数,Nload为切负荷策略表中负荷节点数。图1所示的区域电网中,由上式可得jgen=12,jload=9,即切除区域电网1切机策略表中的前4个发电节点及第5个发电节点中的一台机组,同时切除区域电网2切负荷策略表中的前9个负荷节点。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广域量测信息实时监测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实现电网暂态失步的超前判别和预警,尽早执行失步解列操作,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从而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具体具有如下优点:
(1)基于扰动后实时的广域量测信息进行失步判别与解列,可保障解列动作的可靠性、同时性和快速性;
(2)避免对受扰轨迹进行拟合,无需计算系统惯量中心,对数据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量和对数据精度的依赖性;
(3)无需健全广域信息,可进行针对性的监测方案设计;
(4)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工程可实施性强,具备在线应用的潜力。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210、识别模块230、选取模块250和发送模块270,其中:
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识别模块230,用于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选取模块250,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发送模块270,用于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第一数量的解列信号;在检测到各个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的解列信号个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控制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执行模块进一步用于:
分别获取送端电网的切机策略表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策略表;计算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根据总送电功率计算送端电网的切机量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根据切机量确定送端电网的发电机组切除数,根据切负荷量确定受端电网的负荷节点切除数;根据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执行模块进一步用于:
切除切机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发电机组切除数的发电机组,切除切负荷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负荷节点切除数的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选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获取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将各个交流通道中积分参数最大的观测站点确定为相应交流通道的解列站点。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选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区域电网扰动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电压,得到电压初值;在观测站点满足积分条件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的电压,得到积分起始电压;根据积分起始电压执行积分运算,得到积分基础值;根据积分基础值确定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选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若电压初值大于或者等于积分起始电压,将积分基础值确定为积分参数;若电压初值小于积分起始电压,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积分参数:
式中,A2表示积分参数,A1表示积分基础值,VU表示积分起始电压,V(t0)表示电压初值。
关于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第一数量的解列信号;在检测到各个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的解列信号个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控制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送端电网的切机策略表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策略表;计算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根据总送电功率计算送端电网的切机量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根据切机量确定送端电网的发电机组切除数,根据切负荷量确定受端电网的负荷节点切除数;根据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切除切机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发电机组切除数的发电机组,切除切负荷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负荷节点切除数的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将各个交流通道中积分参数最大的观测站点确定为相应交流通道的解列站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区域电网扰动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电压,得到电压初值;在观测站点满足积分条件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的电压,得到积分起始电压;根据积分起始电压执行积分运算,得到积分基础值;根据积分基础值确定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电压初值大于或者等于积分起始电压,将积分基础值确定为积分参数;若电压初值小于积分起始电压,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积分参数:
式中,A2表示积分参数,A1表示积分基础值,VU表示积分起始电压,V(t0)表示电压初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失步预警信号;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若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第一数量的解列信号;在检测到各个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的解列信号个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控制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送端电网的切机策略表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策略表;计算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根据总送电功率计算送端电网的切机量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根据切机量确定送端电网的发电机组切除数,根据切负荷量确定受端电网的负荷节点切除数;根据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切除切机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发电机组切除数的发电机组,切除切负荷策略表中排列在前的负荷节点切除数的负荷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将各个交流通道中积分参数最大的观测站点确定为相应交流通道的解列站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区域电网扰动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电压,得到电压初值;在观测站点满足积分条件后,获取观测站点的的电压,得到积分起始电压;根据积分起始电压执行积分运算,得到积分基础值;根据积分基础值确定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电压初值大于或者等于积分起始电压,将积分基础值确定为积分参数;若电压初值小于积分起始电压,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积分参数:
式中,A2表示积分参数,A1表示积分基础值,VU表示积分起始电压,V(t0)表示电压初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失步预警信号;所述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所述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所述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若所述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所述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包括:
分别向所述各个解列站点发送第一数量的解列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各个解列站点在第二设定时段内收到的解列信号个数均大于或等于第二数量时,控制所述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执行送端电网的切机操作和受端电网的切负荷操作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送端电网的切机策略表和所述受端电网的切负荷策略表;
计算交流断面的总送电功率;
根据所述总送电功率计算所述送端电网的切机量和所述受端电网的切负荷量;
根据所述切机量确定所述送端电网的发电机组切除数,根据所述切负荷量确定所述受端电网的负荷节点切除数;
根据所述发电机组切除数切除所述切机策略表记录的发电机组,根据所述负荷节点切除数切除所述切负荷策略表记录的负荷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所述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包括:
获取所述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将各个交流通道中积分参数最大的观测站点确定为相应交流通道的解列站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区域电网的各个交流通道中各个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包括:
在所述区域电网扰动后,获取所述观测站点的电压,得到电压初值;
在所述观测站点满足积分条件后,获取所述观测站点的的电压,得到积分起始电压;
根据所述积分起始电压执行积分运算,得到积分基础值;
根据所述积分基础值确定所述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积分基础值确定所述观测站点的积分参数包括:
若所述电压初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积分起始电压,将所述积分基础值确定为所述积分参数;
若所述电压初值小于所述积分起始电压,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积分参数:
式中,A2表示积分参数,A1表示积分基础值,VU表示积分起始电压,V(t0)表示电压初值。
8.一种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失步预警信号;所述失步预警信号是观测站点在检测到站点失步趋势时发出;所述观测站点为位于区域电网的交流断面区域的变电站;
识别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定时段内识别发出所述失步预警信号的观测站点对应的交流通道数;
选取模块,若所述交流通道数大于预设的失步标记门槛值时,分别在各个交流通道中选取一个观测站点作为解列站点
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向各个解列站点发送解列信号;所述解列信号用于指示各个解列站点同时执行解列操作。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476689.8A 2019-06-03 2019-06-03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12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6689.8A CN110112746B (zh) 2019-06-03 2019-06-03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6689.8A CN110112746B (zh) 2019-06-03 2019-06-03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2746A true CN110112746A (zh) 2019-08-09
CN110112746B CN110112746B (zh) 2021-07-20

Family

ID=67493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6689.8A Active CN110112746B (zh) 2019-06-03 2019-06-03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27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2613A (zh) * 2019-08-23 2019-11-2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断面失步解列判别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518699A (zh) * 2019-08-23 2019-11-2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广域信息的失步解列控制系统
CN111244971A (zh) * 2020-01-13 2020-06-0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纵联失步解列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6634B2 (en) * 2007-12-31 2011-09-27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Direct curren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199527A (zh) * 2013-04-03 2013-07-10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强联系电网失步解列方法
CN105552881A (zh) * 2015-12-08 2016-05-04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广域测量信息的交流系统多频振荡复合失步解列判据方法
CN106786573A (zh) * 2017-03-30 2017-05-3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多测点综合判据的电网并列断面失步振荡判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6634B2 (en) * 2007-12-31 2011-09-27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Direct curren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199527A (zh) * 2013-04-03 2013-07-10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强联系电网失步解列方法
CN105552881A (zh) * 2015-12-08 2016-05-04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广域测量信息的交流系统多频振荡复合失步解列判据方法
CN106786573A (zh) * 2017-03-30 2017-05-3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多测点综合判据的电网并列断面失步振荡判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光虎 等: "基于受扰电压轨迹的南方电网区域暂态失稳预警方案", 《南方电网技术》 *
邓晖 等: "基于受扰电压轨迹的电力系统暂态失稳判别", 《电力系统自动化》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2613A (zh) * 2019-08-23 2019-11-2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断面失步解列判别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518699A (zh) * 2019-08-23 2019-11-2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广域信息的失步解列控制系统
CN111244971A (zh) * 2020-01-13 2020-06-0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纵联失步解列系统及方法
CN111244971B (zh) * 2020-01-13 2023-05-0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纵联失步解列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2746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Measurement-based estimation of the power flow Jacobian matrix
Hassanzadeh et al. A short-term nodal voltage phasor forecasting method us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Cepeda et al. Real‐time transient st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centre‐of‐inertia estimation from phasor measurement unit records
Milanović Probabilistic stability analysis: the way forward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power systems
CN110112746A (zh) 区域电网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00266628A1 (en) Power Generation Amount Prediction Apparatus, Power Generation Amount Prediction Method, System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Stabilization Method
CN103279638A (zh) 一种基于响应的大电网全态势在线一体化量化评估方法
US10628896B2 (en) System stability monitoring device and system stability monitoring system
Thorp et al. Gaining a wider perspective
Hosseini et al. New approach to transient stability prediction of power systems in 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s based on multiple‐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heory
Lin et al. A robust complex-domain state estimator using synchrophasor measurements
Nguyen et al. Distributed dynamic state-input estimation for power networks of Microgrids and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unknown inputs
US10348090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condition of an electrical power networ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Guo et al. Probabilistic optimal PMU placements under limited observability propagations
Kushwaha et al. PFR constrained energy storage and interruptible load scheduling under high RE penetration
Chen et al. Generalized injection shift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to estimation of power flow transients
Huo et al. A power-balanced clustering algorithm to improve electrical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y
Malandra et al. Impact of PMU and smart meter applica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TE-based smart city communications
Biswas et al. A model-agnostic method for PMU data recovery using optimal singular value thresholding
US20210083475A1 (en) System operation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in power system, and wide-area monitoring protection control system
Shafiei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te estimation, time dependency and fault detection
Sanz et al.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a large power system vulnerability estimation
Balasubramaniam et al. Cellular neural network bas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system for power grids
Wu et al. Monitoring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using synchrophasor data
Cepeda et al. Real-time adaptive load shedding based on probabilistic overload esti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