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0454B -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0454B
CN110110454B CN201910394116.0A CN201910394116A CN110110454B CN 110110454 B CN110110454 B CN 110110454B CN 201910394116 A CN201910394116 A CN 201910394116A CN 110110454 B CN110110454 B CN 110110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diagram
character string
character strings
document
n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41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0454A (zh
Inventor
李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Xiaoming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Jiaxiang Power Supply Co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3941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04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0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0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0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0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2Floor-planning or layout, e.g. partitioning or plac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本公开利用各电气元件的图形特征和相应的字符串相互识别的机制,把图形形式的电路图转换成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且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与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包含的电路特征信息等效;接收方借助每一组字符串都可以指认一个图形模块的相互认可关系,把电路特征文档的内容转换成图形形式的电路图,接收方转换出的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与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也与发送方的图形形式的电路图完全等效,可极大减小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文档容量,存储量较小的微型计算机也可识别文档所表达的电路图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气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电力系统是世界上体积最大、布局最广的物理系统。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众多,变电站主接线图经常需要传递给上下级电力调度部门,或传递给遥远的另一变电站,或传递给电力系统中的某个控制装置。电力系统主接线图是电路图的一种。电路图纸是电气工程的语言。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和连接线是电路图纸的三要素。
电力系统主接线图的计算机远方传递,必须先把电力系统主接线图转换成计算机的图形文档,然后通过计算机通信,把图形文档传给对方,对方再把图形文档转换成电力系统主接线屏幕图纸。当前,电力系统主接线图计算机转换成的文档存在如下缺点:文档数据量很大,不能快速完成传递。文档被打印出来是乱码,无法人工识别内容,只有特定计算机软件把文档转换成图形后,才能知道文档具体内容。而计算机特定转换软件都十分庞大,需要计算机有很大的存储量。大部分嵌入式微机系统,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存储空间安装这种计算机转换软件。所以,目前的智能计算机,例如嵌入式微机系统,即使能够接收周围电力设备的主接线图的文档,也不可能识别周边电力设备主接线结构。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本公开可极大减小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文档容量,存储量较小的微型计算机也可识别文档所表达的电路图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包括发送端,所述发送端包括:
第一元件图形库系统,被配置为存储有所有电气元件图形,以及与所述图形一一对应的字符串信息;
电路图输入系统,被配置为接收输入的电路图;
比较系统,被配置为将输入的电路图中的各电气元件和连接方式进行识别,并与所述第一元件图形库系统内存储的相应电气元件图形进行匹配和对比,描述差异信息和元件位置信息;
连接方式识别系统,被配置为将输入的电路图中各条连接线所到达的元件端子名称与连接线折点坐标的识别;所述连接线的折点定义为节点,电路图中各节点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包含在节点名称字符串中;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包含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电路图各条连接线都有一串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互相指认;
第一转换系统,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和差异、位置信息、连接线信息,将输入的电路图中对应元件表述字符串和连接线表述字符串依次写入转换文档,实现电路图至字符串的转换。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字符串信息至少包括三组字符串,第一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名称,第二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特殊性特征,第三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的编号。
所述字符串信息包括图形元件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还可以包含更多其他信息,形成表述更加清楚、内容更丰富的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比较系统根据电路图中各个元件图形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确定各元件位置信息参数,并使元件端子名称隐含该端子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包括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
第二元件图形库系统,被配置为存储有所有电气元件图形,以及各种字符串信息;
文档接收系统,被配置为接收转换文档;
搜索系统,被配置为依次搜索第二元件图形库系统中与所述转换文档内相同的字符串组,根据找到的对应字符串组,确定相匹配的电气元件图形;
第二转换系统,被配置为获取搜索系统的搜索结果,根据各个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内容中提供的元件位置参数信息,把搜索到的元件图形显示在相应的位置上;根据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中提供的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利用连接线把相关元件端子名称与节点名称的坐标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图;
电路图输出系统,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二转换系统的显示信息,实现字符串到电路图形的转换。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包括上述发送端和接收端。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第一元件图形库系统和第二元件图形库系统的内容一致,且所存储的电气元件图形与不同的字符串对应,且身份互相认可。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构建所有电气元件图形、连接线图形库,以及与所述图形一一对应的字符串信息;
(b)接收输入的电路图,将输入的电路图中的各电气元件和连接方式进行识别,并与图形库中相应电气元件图形进行匹配和对比,描述差异信息和元件位置信息;
(c)识别电路图中各条连接线所到达的元件端子名称与连接线折点坐标,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包含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
(d)基于识别结果和差异、位置信息、连接线信息,将输入的电路图中对应元件表述字符串和连接线表述字符串依次写入转换文档,实现电路图至字符串文字的转换。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接收转换文档;
(ii)依次搜索图形库中与转换文档内相同的字符串组,根据找到的对应字符串组,确定相匹配的电气元件图形;
(iii)根据搜索结果,结合各个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内容中提供的元件位置参数信息,把搜索到的元件图形显示在相应的屏幕位置上;根据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中提供的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用连接线把相关元件端子名称与节点名称的坐标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图;实现字符串到电路图形的转换。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方法,包括步骤(a)-(d)以及步骤(i)-(iii)。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的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方法形成的电路特征文档包含了电路图的所有电路特征信息;把电路图的电路特征信息抽象成字符表达形式的文档,可方便远方传递;接收方也可以方便地绘制电路特征文档的等效电路图。实现发送方的图形形式的电路图、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接收方再显示的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三者等效。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有文档小的优点。
本公开的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打印出来的直接就是按协议规则排列的字符,通过软件和人工都可以识别文档所表述的电路图内容;而且,还可通过直接修改文档中的字符,达到修改电路图的效果;如果电路特征文档由计算机识别,更容易实现。为微型计算机自动处理电路图提供可能。
智能电网自动控制中,接收端的计算机一般不需要显示出电路图的图形,只需要知道电路图的逻辑关系与拓扑结构即可;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被发送之前,可以先删除文档中为绘图需求而设置的绘图信息。这样,传递的电路特征文档更小。非常适合存储量较小的微型计算机自动识别与智能处理需求。
两张不同技术人员绘制的电力系统主接线图形图纸,对于计算机来说,很难通过两份图形表述的文档识别出是否指向同一张电力系统主接线。利用本公开的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计算机可以通过元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拓扑位置,找出这两份电路特征文档的翻译关系,借助翻译,计算机完全能够自动判断出这两份电路特征文档是否指向同一张电力系统主接线。这为电力系统的智能识别与智能处理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表示一种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模块系统。
图2表示一种电力系统主接线图。
图3表示另一种电力系统主接线图。
其中:1.发送计算机系统,2.元件图形库系统I,3.元件图形系统I,4.元件字符串系统I,5.文档I,6.电路图输入系统,7.接收计算机系统,8.元件图形库系统II,9.元件图形系统II,10.元件字符串系统II,11.文档II,12.电路图输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说明方便,本实施例的电路图选择电力系统主接线图作为解释对象。
电路图的一种计算机转换方法所涉及的系统,利用各电气元件的图形特征和相应的字符串相互识别的机制,把图形形式的电路图转换成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且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与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包含的电路特征信息等效。
接收端借助每一组字符串都可以指认一个图形模块的相互认可关系,把电路特征文档的内容转换成图形形式的电路图,转换出的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与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也与发送端的图形形式的电路图完全等效,可极大减小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文档容量,存储量较小的微型计算机也可识别文档所表达的电路图结构。
具体一种典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台发送计算机系统1(作为发送端)、一台接收计算机系统7(作为接收端),两台计算机之间可数据通信;发送计算机系统1把电路图转换成文档I5,并把文档I5发送给接收计算机系统7,接收计算机系统7把接收到的文档II11复原成电路图显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送端或/和接收端可以选用其他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等,在此不再进行例举。
发送计算机系统1有一套元件图形库系统I2,元件图形库系统I3包含元件图形系统I4与元件字符串系统I5,元件图形系统I4有各种元件图形,各种元件图形可包含被转换电路图中所有的元件图形种类;元件字符串系统I5有一系列字符串,每组字符串分别由“元件名称”字符串和“特殊性表述”字符串两项内容组成;元件图形系统I4中的各个元件图形都分别与元件字符串系统I5中的一组字符串对应,且身份互相认可。
接收计算机系统7有一套元件图形库系统II8,元件图形库系统II8包含元件图形系统II9与元件字符串系统II10,元件图形库系统II与元件图形库系统I结构相同;元件图形系统II依次存放的各种元件图形与元件图形系统I对应的元件图形可以相同,也可以近似相同;元件字符串系统II与元件字符串系统I完全相同。
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方法是:根据协议的格式,建立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框架,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包含“元件名称”字符串、“特殊性表述”字符串和“编号”字符串;电路图输入系统5输入的电路图与元件图形系统I3中的元件图形比较,电路图输入系统5输入的电路图中,元件图形相同的元件或者元件图形不同的元件都分别用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的差异加以区别,这样,电路图中各个图形元件都分别有一串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与其互相指认;如果把图形元件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以及其他信息也打包加入该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可以形成表述更加清楚、内容更丰富的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
把电路图输入系统5输入的电路图中的各个元件所对应的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分别依次写入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文档I;发送计算机系统1把文档I5发送给接收计算机系统7;接收计算机系统7获得文档II11,文档II11内容与文档I5完全一样;接收计算机系统7根据文档II11中各个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中的“元件名称”字符串和“特殊性表述”字符串两项内容,分别搜索元件字符串系统II10中的相同的字符串组,根据找到的对应字符串组,再找到元件图形系统II9中指认的元件图形,根据各个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内容中提供的元件位置参数信息,把搜索到的元件图形显示在电路图输出系统12屏幕相应的位置上。
电路图中各个元件图形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确定以后,通过元件图形库系统中元件图形的相对位置,就可计算出电路图中各个元件图形的端子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并使元件端子名称隐含该端子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把折线连接线的折点也定义为节点,电路图中各节点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包含在节点名称字符串中;如果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包含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这样,电路图各条连接线都有一串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互相指认;把电路图输入系统6的电路图中的各条连接线对应的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分别依次写入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文档I5;发送计算机系统1把文档I5传送给接收计算机系统7;接收计算机系统7获得文档II11,接收计算机系统7根据文档II11中各个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的表述,在接收计算机系统7的电路图输出系统12的屏幕上用连接线把相关元件端子名称与节点名称的点连接起来,就形成完整的电路图。
上述表明,发送计算机系统1把电路图转换成文档I5,文档I5不是电路图的图像资料,而是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电路特征文档包含的电路特征信息量与电路图包含的电路特征信息量完全等效。接收计算机系统7显示的电路图也不是与直接来源于原电路图的影像,而是根据电路特征文档II11和元件图形系统II9的对应关系,再绘出的与电路特征文档II11等效的电路图。
就像银行系统一样,存钱人存入的是一大堆纸币现金,但银行给出的是一张等价值的支票,支票携带方便,支票可以在遥远的银行取出同等价值的现金。存钱人存入的可能是有记号的纸币,取出的却不是存入的那些有记号的纸币,但只要取出的是同等价值的现金即可,不必计较取出的是纸币,还是硬币。电路图的传递也一样,只要把电路图所含的电路特征信息完全传递给接收方,电路特征没有缺失,就实现了电路图的传递。
从以上叙述不难看出,文档I5与文档II11包含了电路图全部的电路特征信息,但是,文档I5与文档II11本身并不能直接再现电路图的图像;必须借助元件图形库系统才能把电路特征文档中电路的特征信息转换成电路图的图像,并绘制出来。其实,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技术人员希望从电路图中获得的是电路图中所表达的电路特征信息,而不是图像特征信息。电路图以图形形式展现,只是方便人们阅读出电路特征信息,图像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不利于传输,就应该把电路图的电路特征信息抽象成字符表达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方便远方传递。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有文档小的优点,接收方也可以方便地根据电路特征文档绘制出等效电路图。发送方的电路图与接收方的电路图可以有差异,但必须实现等效。当然,在实现发送方的电路图与接收方的电路图实现等效的条件下,尽可能也实现发送方的电路图与接收方的电路图形状相同或近似相同。
为了使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更整齐,方便阅读;也为了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内容比较简捷,文档更小,作为协议,规定一种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格式如下:
该文档格式的第一行用“BOOK(文档名称)_Begin/*注释*/”顶头开始。文档名称可以用中文,可以用英文,也可以字母。“/*”是注释的开始符号,“*/”是注释的结束符号。注释是说明文字,可以用中文注释,也可以用英文注释。“/*注释*/”不是必须的。“文档”的最后一行,顶头开始的是本文档的结束符号“BOOK()_end”。“BOOK(文档名称)_Begin/*注释*/”与“BOOK()_end”之间的内容就是“文档名称”下电路图的文档内容。文档的内容由各“章”组成,各“章”又由三“节”组成。文档至少必须有一章,可以有多章。
文档的第一句语言后,另起一行顶头开始是文档的“章”。“章”的第一句用“CHAPTER(序号)(章的名称)(x1,y1)_Begin/*注释*/”顶头开始。章的名称可以用中文,可以用英文,也可以字母。“序号”就是“章”在文档中的排列顺序。章的名称可以用中文,可以用英文,也可以字母。同一文档中,章的名称不允许重复。x1是表述本章电力系统主接线图纸的横坐标长度,y1是表述本章电力系统主接线图纸的纵坐标长度,(x1,y1)表明图纸的大小,()表示图纸不需要显示。“CHAPTER(序号)(章的名称)_Begin/*注释*/”称为“章”的第一句语言。
章的第一句语言后,另起一行顶头开始是“本章第一节”。“本章第一节”的第一句用“CHAPTER(序号)_Section(1)”顶头开始。
另起一行,顶头开始本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电路图中所有元件特征的依次表述。每一个元件特征表述分别由符号“{”开始,由符号“}”结束,中间是元件特征字符表述内容;下一元件紧接着表述;所有元件特征皆表述完毕,由句号“。”结束。第一节的内容表述顶头开始,中间不允许有空格,结尾用句号“。”结束。句号“。”结束后紧接着可以有“/*注释*/”。元件特征的表述次序可以视习惯不同,取不同次序,不影响最终结果。
另起一行,另起一行顶头开始是“本章第二节”。“本章第二节”的第一句用“CHAPTER(序号)_Section(2)”顶头开始。
另起一行,顶头开始本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电路图中各元件端子的连接方式的依次表述。每一个连接方式的表述分别由左括弧符号“(”开始,由右括弧符号“)”结束,中间是元件端子连接方式的字符表述内容;下一元件紧接着表述;所有连接方式皆表述完毕,由句号“。”结束。第二节的内容表述顶头开始,中间不允许有空格,结尾用句号“。”结束。句号“。”结束后紧接着可以有“/*注释*/”。连接方式的表述次序可以视习惯不同,取不同次序,不影响最终结果。本节需要把本章变电站主接线的所有连接线皆表述完毕,但是,不必所有元件端子皆有连接线。
另起一行,另起一行顶头开始是“本章第三节”。“本章第三节”的第一句用“CHAPTER(序号)_Section(3)”顶头开始。
另起一行,顶头开始本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与外部有连接关系的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的依次表述;从本章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中,任意选择一个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首先表述,另一个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紧接着表述,两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之间加逗号“,”;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的表述次序可以视习惯不同,取不同次序,不影响最终结果。本章与外部有连接关系的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皆表述完毕,由句号“。”结束。结束后紧接着可以有“/*注释*/”。
另起一行,顶头开始的是本章的结束符号“CHAPTER(序号)_end”
另起一行是另一章的开始。直至该章的结束。一份文档至少有一章,可以有多章。
所有“章”都表示完毕,另起一行,顶头开始的是本文档的结束符号“BOOK(文档名称)_end”。文档可以只写一章就结束,也可写多章才结束。
文档的某一章可以是:
CHAPTER(3)(章的名称)(x1,y1)_Begin/*注释*/
CHAPTER(3)_Section(1)
CHAPTER(3)_Section(2)
CHAPTER(3)_Section(3)
WL[4][2],WL[5][2],WL[6][2],WL[7][2],WL[8][2],WL[9][2],WL[10][2]。
CHAPTER(3)_end
上述形式表明该章的“CHAPTER(序号)_Section(1)”和“CHAPTER(序号)_Section(2)”的表述内容是空白,只有“CHAPTER(序号)_Section(3)”的内容被表述。该章主接线图可用一个无内容的大方框图表示,CHAPTER(序号)_Section(3)表述的外接线路连接口分别标注在大方框图边框上。CHAPTER(序号)_Section(3)表述的外接线路连接口可以与其他章的外接线路连接口连接。
“CHAPTER(序号)_Section(1)”中元件特征的表述方法是:符号“{”开始,接着的第一项是元件名称,第二项是该元件名称下的元件编号,第三项是该元件特殊性表述,第四项是该元件型号与规格表述,第五项是该元件状态表述,第六项是该元件在图纸中位置参数的表述,由符号“}”结束。
第二项至第六项的内容分别由起始符号“[”开始,由结束符号“]”结束。元件名称之后,各项依次表述。第一项与第二项的内容不得空白,第三项至第六项的各项内容可分别空白或全部空白;第四项至第六项的某一项内容存在,该项之前的某项内容有空白的,空白项目的起始符号与结束符号必须保留;第四项至第六项的某一项内容空白,并其后各项皆空白,该项及其后续项的起始符号与结束符号可删除。
一种元件特征的表述方法实施例是:{元件名称[编号][特殊性表述][型号与规格表述][状态表述][元件位置参数表述]}。
说明:
(1)元件名称是电力系统设备的名称。例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线路,大地,等。元件名称规定了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属性。相同名称的元件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相同的功能。元件名称可以用中文表示,或用英文表示,或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电气技术文件元件名称的文字符号,或用字符组合构成。建议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电气技术文件元件名称的字母文字符号。例如:发电机-GA,变压器-TM,母线-WB,电抗器-L,断路器-QF,隔离开关-QS,电压互感器-TV,电流互感器-TA,线路-WL,大地-EARTH,等。用英文表示时,如果英文是多个单词组成,单词之间用下划线“_”连接两单词,保证元件名称中间没有空格。例如:三绕组变压器-Three_winding_transformer。英文表述名称时,英文的字母数不得超过30个字符。
(2)除了变电站之间的输电线外,编号分别是序列号。电力系统中所有元件都有与其功能一致的元件名称及其该名称下唯一的编号与其对应。除了连接两变电站之间的输电线,一座变电站主接线中的元件名称及其编号可以与另一座变电站主接线中的元件名称及其编号重复,这种重复不影响元件名称及其编号与实际元件的唯一对应性。也就是说,某一章的元件名称及其编号在另一章中出现,另一章该名称及其编号指向另一章元件。除了连接两变电站之间的输电线,元件名称及其编号不能跨章互相指认。
变电站之间的线路是本变电站的元件,也是另一变电站的元件。所以,“章”与另一“章”的连接线路,在被关联的“章”中必须分别表述,且必须使用相同的名称及其编号。由于这种线路的名称及其编号要跨“章”使用,为了编号方便,且便于记忆,这种输电线的编号可以出现字母文字与字符。但字母文字与字符的字数不得超过30个字符。例如:﹟2京津线-WL[Jingjin2]。
(3)特殊性表述是为了区分相同元件名称下元件图形符号结构的多样性,表述方式采用协议约定。电路图中不同的元件图形符号用不同的“元件名称”与“特殊性表述”两项内容的不同表述;“元件名称”不足以区分时,通过“特殊性表述”的不同加以区分;换句话说,如果“元件名称”与“特殊性表述”两项内容之一不同,代表着电路图中不同的电气元件图形符号的不同。特殊性表述如果是空白,表明该元件图形符号没有特殊要求,该元件用一般形式图形。例如:发电机就是单端引出线形式;开关、电抗器是两端子图形;变压器是两个圆圈相叠的图形,圆圈内不必标注具体接线方式。如果相同元件名称下元件图形符号结构具有多样性,通过特殊性表述加以区别。例如:{G[2][Sum=2]},则表示发电机的图形符号是双端子,发电机一端是输出端,另一端(末端)可接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另一端接名称为“G_end”的元件,“G_end”是为了绘图方便创造的元件,表明三相连接产生中性点,此图形在绘图时显示出来;如果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则可通过元件“G_end”接地表述。如果元件表述为:{TM[2][Sum=3]},则表示该﹟2变压器是三端子的三绕组变压器,图形符号是三个圆圈相叠的图形,圆圈内不必标注具体接线方式。如果元件表述为:{TM[2][d,yn,y,n]},则表示该该﹟2变压器是三绕组变压器,第1端子对应的线圈是三角形连接,第2端子对应的线圈是星形连接,且中性点从第4端子外引,第3端子对应的线圈是星形连接,但中性点不对外引接线,该元件共有4个端子。如果元件表述为:{TM[2][d,yn,yn,n,n]},则表示该三绕组变压器第1端子对应的线圈是三角形连接,第2端子对应的线圈是星形连接,中性点从第4端子外引,第3端子对应的线圈也是星形连接,且中性点从第5端子外引,该元件共有5个端子。如果元件表述为:{WB[5][Sum=6]},则表明﹟5母线总共有6个端子。如果表述为:{WB[5][Sum=12]},则表明﹟5母线总共有12个端子。
当该元件的特殊性表述是序列号时,协议约定该表述的是“元件名称”和“元件编号”所指的具体元件的端子号名称。例如:TM[2][4]是指﹟2变压器的第4个端子,{TA[1][]}是指﹟1电流互感器有三个端子,TA[1][1]与TA[1][2]是﹟1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两端子,TA[1][3]是﹟1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端子,绘图时只绘出一个二次线圈。如果元件特征表述为{TA[1][Sum=6]},则表明﹟1电流互感器有六个端子,其中一次线圈两端子,四个二次线圈端子,绘图时需绘出四个二次线圈,TA[1][6]是﹟1电流互感器的第六个端子。
(4)型号与规格表述是对该具体元件的具体型号与规格做描述,例如:{TM[2][][S9-8000-35/10-Yd11][][]},表明﹟2变压器是S9序列双绕组变压器,容量8000KVA,35kV电压等级,另一侧绕组10kV电压等级,绕组接线方式Yd11。元件的型号与规格可用多组字符描述,每组字符用逗号“,”隔离。元件型号与规格的表述内容可以空白。
(5)状态表述:空白表示元件处于待定状态;“0”表示开关处于断开状态;“1”表示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非开关元件,元件状态空白。电力系统主接线图一般不需要标注开关的开合状态。但是,一些电力系统主接线图,需要标注开关的开合状态。设置了状态表述项目。智能处理电力系统,也需要知道电力系统主接线中开关的实际开合状态,以便知道元件的实际带电状态,知道电流的可流通路径。因此,设置元件状态表述项目,供计算机智能处理主接线所需。
(6)元件位置参数表述是表明该元件的图形符号在图纸绘制时所在的位置与方向。元件位置参数形式是:[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1是该元件图形符号基准点在图纸中的横坐标,数据2是该元件图形符号基准点在图纸中的纵坐标,数据3是该元件图形符号在图纸中的方向。数据3只有1,2,3,4中的一个数据,1代表该元件图形符号水平正方向,2代表该元件图形符号垂直正方向,3代表该元件图形符号水平反方向,4代表该元件图形符号垂直反方向。例如::{TM[2][][][][150,32,4]},表明在计算机绘制电力系统主接线图纸时,﹟2变压器图形符号的基准点在图纸的横坐标150mm、纵坐标在32mm位置,图形符号垂直反方向布置。如果只是为了计算机智能处理电力系统主接线,不需要打印出电力系统主接线图,元件图形符号位置参数可空白或省略。
“CHAPTER(序号)_Section(2)”中元件端子连接方式的表述方法是:左括弧符号“(”开始,紧接着是两个以上元件端子名称或节点名称,各元件端子(节点名称)名称之间由逗号“,”分开,最后由右括弧符号“)”结束。表明:符号“(”与符号“)”之间列出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所对应的端子(节点)被导线相互连接。
三个元件端子相互连接在一起,可以用一个连接括弧号把这三个元件端子名称都包括在内。也可以用两个括弧号把其中一个元件端子分别与另两个元件端子分别连接。例如:(QF[19][1],QS[37][2],QS[38][2])可表示为QF[19][1],QS[37][2])(QF[19][1],QS[38][2])。这两种连接表述方法,在计算机智能处理上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这两种表述方法如果要实现计算机自动绘图,绘出的电路连接图形是不一样的。所以,多个端子连接在一起的表述方法可灵活运用,以便计算机自动绘图实现比较美观的效果。特别是母线与其他元件的连接,母线实质上就是一个电气节点。为了计算机自动绘图实现美观,可令母线有多个端子,根据端子多少确定母线绘图时的长短。母线端子越多,绘图时母线就越长。这样,某个元件端子可选择与母线上不同位置端子连接,以便实现计算机绘图的美观。
线路的长短也可采用母线长短的方法。例如:有两条线路的特征表述为{WL[2][Sum=4]}{WL[3][Sum=8]},说明﹟2线路的图形比﹟3线路的图形短一半。线路有两个端子,例如:WL[2][1]是﹟2线路的第一个端子名称,WL[2][2]是﹟2线路的第二个端子名称。线路的一个端子与变电站内某元件的端子连接,其连接方式必须在“CHAPTER(序号)_Section(2)”中表述。线路的另一个端子如果不与外接线路连接口连接,则该线路端子需要连接元件“负载”,且必须在本章的第二节表述该线路端子与“负载”的连接。
如果符号“(”与符号“)”之间列出的是两个元件端子名称,表明:两个元件端子名称的端子有导线连接。但是,导线的行走路线是不确定的。如果计算机自动布线,则按计算机自动布线原则布线。为了能够人为干预导线行走路线的形状,使布线美观,定义一种节点:Node[x,y]。x是节点在绘图时的横坐标,y是节点在绘图时的纵坐标。x或y的不同,定义了不同的节点。x与y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某个元件端子名称。当x是某个元件端子名称时,定义该节点的横坐标取该元件端子名称的端子的横坐标,当y是某个元件端子名称时,定义了该节点的纵坐标取该元件端子名称的端子的纵坐标。当元件位置参数已经确定,表明该元件的图形符号基准点在图纸绘制时所在的位置与方向已经确定,由于各元件的图形符号的形状与大小尺寸是事先确定的,则该元件各端子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就已经确定了。在应用中,节点名称Node[x,y]等同是一种特殊元件端子名称。例如:图1中的连接方式(TM[3][3],QF[25][1])。可写为(TM[3][3],Node[153,162],QF[25][1]),TM[3][3]端子先与节点Node[123,420]连接,再连接到QF[25][1]端子。也可写为(TM[3][3],Node[QF[25][1],TM[3][3]],QF[25][1])。TM[3][3]端子先通过水平连线线连接到节点Node[QF[25][1],TM[3][3]],再通过垂直连接线连接到QF[25][1]端子,这样画出的连接线形状就比较美观了,画出的连接线形状如图1所示。
“CHAPTER(序号)_Section(3)”中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取外接线路第二端子名称。
变电站之间的连接线路,即某一“章”所表述的变电站与另一“章”所表述的另一变电站之间的连接线路。前面已说明,“章”与另一“章”的连接线路,在被关联的“章”中必须分别表述,且必须使用相同的名称及其编号。这类线路的第一端子与本章主接线连接,连接方式在本章第二节表述。外部线路第二端子名称是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依次表述在第三节。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章的第三节具有相同的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则表明这些章具有相同的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的外接线路第二端子相互连接在一起。即这些章的主接线被相同名称及其相同编号的线路相互连接在一起。
线路可能有多条分岔,各分岔分别连接一座变电站,这种线路可分段表述。用一线路的其中一个端子与本章主接线的端子连接,用该线路的另一端子同时连接两条外接线路的第一端子,这两条外接线路的第二端子分别是两外接线路连接口,两外接线路连接口名称分别列入第三节。这两外接线路连接口分别是左、右两侧变电站的外接线路连接口连接。
一种连接方式的字符表述内容是两个以上元件端子或节点名称的依次表述,各元件端子名称或节点名称之间由分隔字符分开;“一种连接方式表述开始字符”与“一种连接方式表述结束字符”之间包含的元件端子或节点名称的端子由导线依次连接。
节点名称是由字符和节点位置参数组成,节点位置参数有“参数开始字符”和“参数结束字符”,“参数开始字符”和“参数结束字符”之间的内容是节点在电路图纸中的横坐标数据与纵坐标数据;横坐标数据与纵坐标数据之间有分隔字符;横坐标数据与纵坐标数据可以是具体数值,也可以是某个元件端子名称或节点名称。
为了帮助了解电力系统主接线图的电路特征文档的完整格式,以下列举两实施例。
以图2所示东风中型热电厂的电气主接线为例。图2所示东风中型热电厂的电气主接线图,经过发送计算机系统1进行转换后的电路特征文档如以下所示。CHAPTER(3)(东风中型热电厂的电气主接线)(180,250)_Begin/*201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李东海设计,王南海绘制,张北海审核*/
CHAPTER(3)_Section(1)
{G[1][]}{G[2][]}{G[3][]}{G[4][]}{TM[3][Sum=3]}{TM[4][Sum=3]}{TM[1][]}{TM[2][]}{WB[1][Sum=5][10kV]}{WB[2][Sum=6][10kV]}{WB[3][Sum=5][10kV]}{WB[4][Sum=16][10kV]}{WB[5][Sum=11][110kV]}{WB[6][Sum=11][110kV]}{WB[7][Sum=7][220kV]}{WB[8][Sum=7][220kV]}{WB[9][Sum=5][220kV]}{L[1][]}{L[2][]}{L[3][]}{L[4][]}{L[5][]}{Load[1][]}{Load[2][]}{Load[3][]}{QF[1][]}{QF[2][]}{QF[3][]}{QF[4][]}{QF[5][]}{QF[6][]}{QF[7][]}{QF[8][]}{QF[9][]}{QF[10][]}{QF[11][]}{QF[12][]}{QF[13][]}{QF[14][]}{QF[15][]}{QF[16][]}{QF[17][]}{QF[18][]}{QF[19][]}{QF[20][]}{QF[21][]}{QF[22][]}{QF[23][]}{QF[24][]}{QF[25][]}{QF[26][]}{QF[27][]}{QF[28][]}{QF[29][]}{QF[30][]}{QS[1][]}{QS[2][]}{QS[3][]}{QS[4][]}{QS[5][]}{QS[6][]}{QS[7][]}{QS[8][]}{QS[9][]}{QS[10][]}{QS[11][]}{QS[12][]}{QS[13][]}{QS[14][]}{QS[15][]}{QS[16][]}{QS[17][]}{QS[18][]}{QS[19][]}{QS[20][]}{QS[21][]}{QS[22][]}{QS[23][]}{QS[24][]}{QS[25][]}{QS[26][]}{QS[27][]}{QS[28][]}{QS[29][]}{QS[30][]}{QS[31][]}{QS[32][]}{QS[33][]}{QS[34][]}{QS[35][]}{QS[36][]}{QS[37][]}{QS[38][]}{QS[39][]}{QS[40][]}{QS[41][]}{QS[42][]}{QS[43][]}{QS[44][]}{QS[45][]}{QS[46][]}{QS[47][]}{QS[48][]}{QS[49][]}{QS[50][]}{QS[51][]}{QS[52][]}{QS[53][]}{QS[54][]}{QS[55][]}{QS[56][]}{QS[57][]}{QS[58][]}{QS[59][]}{QS[60][]}{QS[61][]}{QS[62][]}{QS[63][]}{QS[64][]}{QS[65][]}{QS[66][]}{QS[67][]}{QS[68][]}{QS69][]}{QS[70][]}{QS[71][]}{QS[72][]}{QS[73][]}{QS[74][]}{QS[75][]}{QS[76][]}{QS[77][]}{QS[78][]}{QS[79][]}{WL[1][]}{WL[2][]}{WL[3][]}{WL[4][]}{WL[5][]}{WL[6][]}{WL[7][]}{WL[8][]}{WL[9][]}{WL[10][]}。
CHAPTER(3)_Section(2)
(G[1][1],QF[1][1])(G[2][1],QF[2][1])(G[3][1],QF[3][1])(GA[4][1],TM[2][2])(TM[3][1],QS[78][1])(TM[3][2],QS[33][2])(TM[3][3],QF[25][1])(TM[4][1],QS[79][1])(TM[4][2],QS[34][2])(TM[4][3],QS[58][1])(TM[1][1],QF[16][1])(TM[1][2],QF[5][2])(TM[2][1],QF[26][1])(L[1][1],QF[10][1])(L[1][2],QS[9][1],QS[10][1])(L[2][1],QF[11][1])(L[2][2],QS[21][1],QS[22][1])(L[3][1],QF[12][2])(L[3][2],WL[1][1])(L[4][1],QF[13][2])(L[4][2],WL[2][1])(L[5][1],QF[14][2])(L[5][2],WL[3][1])(WB[1][1],QS[29][1])(WB[1][3],QS[2][2])(WB[1][5],QS[6][2])(WB[2][2],QS[10][2])(WB[2][4],QS[14][2])(WB[2][6],QS[18][2])(WL[3][2],QS[22][2])(WL[3][4],QS[26][2])(WL[3][5],QS[31][1])(WB[4][1],QS[30][2])(WB[4][2],QS[3][1])(WB[4][4],QS[7][1])(WB[4][6],QS[11][1])(WB[4][8],QS[15][1])(WB[4][10],QS[19][1])(WB[4][12],QS[23][1])(WB[4][14],QS[27][1])(WB[4][16],QS[32][2])(WB[5][1],QS[51][1])(WB[5][3],QS[36][2])(WB[5][5],QS[40][1])(WB[5][7],QS[42][2])(WB[5][9],QS[46][1])(WB[5][11],QS[48][2])(WB[6][1],QS[52][2])(WB[6][2],QS[37][1])(WB[6][4],QS[39][1])(WB[6][6],QS[43][1])(WB[6][8],QS[45][1])(WB[6][10],QS[49][1])(WB[7][1],QS[71][1])(WB[7][3],QS[60][2])(WB[7][5],QS[64][2])(WB[7][7],QS[68][2])(WB[8][1],QS[72][2])(WB[8][2],QS[61][1])(WB[8][4],QS[65][1])(WB[8][6],QS[69][1])(WB[9][1],QS[74][1])(WB[9][3],QS[76][1])(WB[9][5],QS[77][2])(QF[7][1],QS[29][2])(QF[7][7],QS[30][1])(QF[1][2],QS[1][1],QS[2][1])(QF[10][1],QS[5][1],QS[6][1])(QF[2][2],QS[13][1],QS[14][1])(QF[11][1],QS[17][1],QS[18][1])(QF[3][2],QS[25][1],QS[26][1])(QF[9][1],QS[32][1])(QF[9][2],QS[32][1])(QF[4][1],QS[3][2],QS[4][2])(QF[4][2],QS[33][1])(QF[12][1],QS[7][2],QS[8][2])(QF[13][1],QS[11][2],QS[12][2])(QF[5][1],QS[15][2],QS[16][2])(QF[8][1],QS[19][2])(QF[8][2],QS[20][2])(QF[6][1],QS[23][2],QS[24][2])(QF[14][1],QS[27][2],QS[28][2])(QF[15][1],QS[78][2])(QF[15][2],QS[35][1],QS[36][1])(QF[16][2],QS[41][1],QS[42][1])(QF[17][1],QS[79][2])(QF[17][2],QS[47][1],QS[48][1])(QF[18][1],QS[51][2])(QF[18][2],QS[52][1])(QF[19][1],QS[37][2],QS[38][2])(QF[19][2],QS[53][1])(QF[20][1],QS[39][2],QS[40][2])(QF[21][1],QS[43][2],QS[44][2])(QF[21][2],QS[55][1])(QF[22][1],QS[45][2],QS[46][2])(QF[22][2],QS[56][1])(QF[23][1],QS[49][2],QS[50][2])(QF[23][2],QS[57][1])(QF[27][1],QS[71][2])(QF[27][2],QS[72][1])(QF[24][1],QS[58][2])(QF[24][2],QS[59][1],QS[60][1])(QF[25][2],QS[63][1],QS[64][1])(QF[26][2],QS[67][1],QS[68][1])(QF[29][1],QS[61][2],QS[62][2])(QF[30][1],QS[65][2],QS[65][2])(QF[28][1],QS[69][2],QS[70][2])(QF[28][2],QS[77][1])(WL[4][1],QS[53][2])(WL[5][1],QS[54][2])(WL[6][1],QS[55][2])(WL[7][1],QS[56][2])(WL[8][1],QS[57][2])(WL[9][1],QS[73][2],QS[74][2])(WL[10][1],QS[75][1],QS[76][1])(WL[1][2],Load[1][1])(WL[2][2],Load[2][1])(WL[3][2],Load[3][1])。
CHAPTER(3)_Section(3)
WL[4][2],WL[5][2],WL[6][2],WL[7][2],WL[8][2],WL[9][2],WL[10][2]。
CHAPTER(3)_end
以图3所示泰山水电厂的电气主接线为例。图3所示泰山水电厂的电气主接线图,经过发送计算机系统1进行转换后,可以得到一种电路特征文档如下所示。
BOOK(泰山省电网主接线)_Begin/*注释*/
CHAPTER(4)(文化水电厂的电气主接线)(180,250)_Begin/*注释*/
CHAPTER(4)_Section(1)
{G[1][Sum=2][TS325-36-20,3200kW,cos=0.8]}{G[2][Sum=2][TS325-36-20,3200kW,cos=0.8]}{G[3][Sum=2][TS325-36-20,3200kW,cos=0.8]}{TM[1][][S9-8000/35/Y,d11]}{TM[2][][S9-8000/35/Y,d11]}{WB[1][Sum=9][LMY-80*8,6.3kV]}{WB[2][Sum=4][LGJ-120,10kV]}{WB[3][Sum=4][LGJ-120,10kV]}{Load[1][]}{Load[2][]}{QF[1][][SN10-10/630]}{QF[2][][SN10-10/630]}{QF[3][][SN10-10/630]}{QF[4][][SN10-10/630]}{QF[5][][SN10-10/630]}{QF[6][][SN10-10/630]}{QF[7][][SN10-10/630]}{QF[8][][DW13-35/600]}{QF[9][][DW13-35/600]}{QF[10][][DW13-35/600]}{QF[11][][DW13-35/600]}{QF[12][][DW13-35/600]}{QS[1][][GN19-10/600]}{QS[2][][GN19-10/600]}{QS[3][][GN19-10/600]}{QS[4][][GN19-10/600]}{QS[5][][GN19-10/600]}{QS[6][][GN19-10/600]}{QS[7][][GN19-10/600]}{QS[8][][GN19-10/200]}{QS[9][][GW4-35/600]}{QS[10][][GW4-35/600]}{QS[11][][GW4-35/600]}{QS[12][][GW4-35/600]}{QS[13][][GW4-35/600]}{QS[14][][GW4-35/600]}{QS[15][][GW4-35/600]}{QS[16][][GW4-35/600]}{QS[17][][GN19-10/200]}{QS[18][][GN19-10/200]}{QS[19][][GN19-10/200]}{QS[20][][GW4-35/200]}{QS[21][][GW4-35/200]}{WL[1][][]}{WL[2][][]}{WL[Wenguang_line][][]}{WL[Wenzhang_line][][]}{FU[1][][RN2-10]}{FU[2][][RN2-10]}{FU[3][][RN2-10]}{FU[4][][RN2-10]}{FU[5][][RW10-35]}{FU[6][][RW10-35]}{FU[7][][RW10-35]}{FU[8][][RW10-35]}{TV[1][Sum=3][JDZJ-6]}{TV[2][Sum=3][JDZJ-6]}{TV[3][Sum=3][JDZJ-6]}{TV[4][Sum=3][JDZJ-6]}{TV[5][Sum=3][JDJJ-35]}{TV[6][Sum=3][JDJJ-35]}{TV[7][][JDJ-35]}{TV[8][][JDJ-35]}{TA[1][Sum=4][LZZB-10,600/5]}{TA[2][Sum=4][LZZB-10,600/5]}{TA[3][Sum=4][LZZB-10,600/5]}{TA[4][Sum=4][LZZB-10,600/5]}{TA[5][Sum=4][LZZB-10,600/5]}{TA[6][Sum=4][LZZB-10,600/5]}{TA[7][Sum=4][LZZB-10,1000/5]}{TA[8][Sum=4][LZZB-10,1000/5]}{TA[9][Sum=4][LR-35,200/5]}{TA[10][Sum=4][LR-35,200/5]}{TA[11][Sum=4][LR-35,200/5]}{TA[12][Sum=4][LR-35,200/5]}{TA[13][Sum=4][LR-35,200/5]}{TA[14][Sum=4][LR-35,200/5]}{G_end[1][]}{G_end[2][]}{G_end[3][]}。/*Load[1][]是厂用电,Load[2][]是近郊用电*/
CHAPTER(4)_Section(2)
(G_end[1][],TA[1][1])(G_end[2][],TA[2][1])(G_end[3][],TA[3][2])(TA[1][2],G[1][1])(TA[2][2],G[1][1])(TA[3][2],G[3][1])(G[1][2],TA[4][1])(G[2][2],TA[5][1])(G[3][2],TA[6][1])(TA[4][2],QF[1][1])(TA[5][2],QF[2][1])(TA[6][2],QF[3][1])(QF[1][2],QS[1][1],QS[17][2])(QF[2][2],QS[2][1],QS[18][2])(QF[3][2],QS[3][1],QS[19][2])(WB[1][1],QS[1][2],QS[4][1])(WB[1][4],QS[2][2],QS[8][1])(WB[1][7],QS[3][2],QS[5][1])(WB[1][10],QS[6][2],QS[7][1])(QS[6][1],QF[4][2])(QF[4][1],WL[1][2])(WL[1][1],load[1][1])(QS[7][2],QF[7][1])(QF[7][2],WL[2][1])(WL[2][2],load[2][1])(QS[4][2],QF[5][1])(QF[5][2],TA[7][1])(TA[7][2],TM[1][1])(TM[1][2],TA[9][1])(TA[9][2],QF[8][1])(QF[8][2],TA[11][1])(TA[11][2],QS[9][1])(QS[5][2],QF[6][1])(QF[6][2],TA[8][1])(TA[8][2],TM[2][1])(TM[2][2],TA[10][1])(TA[10][2],QF[9][1])(QF[9][2],TA[12][1])(TA[12][2],QS[10][1])(WB[2][4],QS[9][2],QS[11][1])(QS[11][2],QF[11][1])(QF[11][2],QS[13][1])(QS[13][2],WL[Wenguang_line][1])(WB[3][2],QS[10][2],QS[12][1])(QS[12][2],QF[12][1])(QF[12][2],QS[14][1])(QS[14][2],WL[Wenzhang_line][1])(WB[2][5],QS[15][1])(QS[15][2],TA[13][1])(TA[13][2],QF[10][1])(QF[10][2],TA[14][1])(TA[14][2],QS[16][1])(QS[16][2],WB[3][1])(QS[17][1],FU[1][2])(FU[1][1],TV[1][1])(QS[18][1],FU[2][2])(FU[2][1],TV[2][1])(QS[19][1],FU[3][2])(FU[3][1],TV[3][1])(QS[8][2],FU[4][1])(FU[4][2],TV[4][1])(WB[2][1],QS[20][2])(QS[20][1],FU[5][2])(FU[5][1],TV[5][1])(WB[3][5],QS[21][2])(QS[21][1],FU[6][2])(FU[6][1],TV[6][1])(QS[13][2],FU[7][1])(FU[7][2],TV[7][1])(QS[14][2],FU[8][1])(FU[8][2],TV[8][1])。
CHAPTER(4)_Section(3)
WL[Wenguang_line][2]),WL[Wenzhang_line][2]。
CHAPTER(4)_end
BOOK(泰山省电网主接线)_end
接收计算机系统7在接收到上述转换后的文档后,也可以将其转换为电路图。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然,如果把元件图形库系统I2中的内容打印成册,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形成规则及其协议也汇集成册,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学习这两本手册,掌握了电路特征文档书写程序,完全也可以用人工把电路图转换成本公开的电路特征文档。
本公开的电路特征文档,只用字符即可表述出电力系统主接线中元件的功能特征和元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技术人员在事先没有看到图1与图2图纸的情况下,完全能够从上述第三章与第四章内容,绘出电力系统主接线图纸(如图2与图3所示)。
图2与图3所示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与上述第三章与第四章所示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是等效的。
现有技术是,如果使用某个公司发布的绘图软件绘制的电路图文档,另一台计算机必须用同一公司发布的软件显示文档中的电路图。本公开生成的电路特征文档,不论是那一个公司软件转换得到的,打印出来的都是按协议规律排列的字符,只要根据设定的协议,即可识别电路特征文档所表述的电路图内容;特别是配网的变电房的主接线,设备比较少,建立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非常方便。把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绘出图形形式的电路图也很方便。
电路图的计算机图形表述格式的文档,打印出来是乱码字符,无法人工识别内容,需要存储量很大的特定计算机软件才能识别具体内容。本公开的字符形式的电路特征文档,打印出来的直接就是按协议规律排列的字符,通过打印出的这些字符,无论是人工还是智能设备均可识别电路特征文档的电路图内容;而且,还可直接修改电路特征文档中的字符,达到修改电路图的效果;如果电路特征文档由计算机识别,识别更容易。计算机程序员也很容易编写出应用软件,把电路特征文档所表述的电路图在计算机屏幕显示出来。为微型计算机自动处理电路图提供可能。
现有的电路图的计算机转换文档是电路图的图形表述形式的文档,图形表述形式的文档包含大量电路图的图形信息。电路图的图形表述形式的文档很大。传递时间长。本公开的电路特征文档比较小,可快速完成传递。
智能电网自动控制中,接收计算机一般不需要显示出电路图的形状,只需要知道电路图中电路的逻辑关系与拓扑结构即可,电路特征文档被发送之前,可以先删除文档中为绘图需求而设置的绘图信息。例如:可以删除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中的[型号与规格表述]和[元件位置参数表述]的内容;可以删除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中的节点名称;接收计算机中也不需要有元件图形库系统II8;这样,传递的电路特征文档更小。可以进一步减小接收计算机存储量的要求。本公开非常适合存储量较小的微型计算机自动识别与智能处理需求。为嵌入式微机系统自动观察周围电力设备主接线结构,智能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方便。
两张不同技术人员绘制的电力系统主接线的图形图纸,对于人来说,能够识别出这两张图纸是否指向同一张电力系统主接线。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却很难通过两份图形形式表述的文档识别出是否指向同一张电力系统主接线。本公开的电路特征文档,可能不同的技术人员给元件编号不同,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写入文档的次序不同,使得两份电路特征文档中字符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计算机可以通过元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拓扑位置,找出两份电路特征文档的翻译关系,借助翻译,计算机完全能够自动判断出两份电路特征文档是否指向同一张电力系统主接线。这为电力系统的智能识别与智能处理提供方便。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发送端,所述发送端包括:
第一元件图形库系统,被配置为存储有所有电气元件图形,以及与所述图形一一对应的字符串信息;所述字符串信息至少包括三组字符串,第一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名称,第二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特殊性特征,第三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的编号;所述字符串信息包括图形元件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
电路图输入系统,被配置为接收输入的电路图;
比较系统,被配置为将输入的电路图中的各电气元件进行识别,并与所述第一元件图形库系统内存储的相应电气元件图形进行匹配和对比,描述差异信息和元件位置信息;
连接方式识别系统,被配置为将输入的电路图中各条连接线所到达的元件端子名称与连接线折点坐标的识别;所述连接线的折点定义为节点,电路图中各节点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包含在节点名称字符串中;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包含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电路图各条连接线都有一串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互相指认;
第一转换系统,被配置为基于识别结果和差异、位置信息、连接方式信息,将输入的电路图中对应元件表述字符串和连接线表述字符串依次写入转换文档,实现电路图至字符串的转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比较系统根据电路图中各个元件图形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确定各元件位置信息参数,并使元件端子名称隐含该端子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
3.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
第二元件图形库系统,被配置为存储有所有电气元件图形,以及各种字符串信息;所述字符串信息至少包括三组字符串,第一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名称,第二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特殊性特征,第三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的编号;所述字符串信息包括图形元件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文档接收系统,被配置为接收转换文档;
搜索系统,被配置为依次搜索第二元件图形库系统中与所述转换文档内相同的字符串信息,根据找到的对应字符串信息,确定相匹配的电气元件图形;
第二转换系统,被配置为获取搜索系统的搜索结果,根据各个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内容中提供的元件位置参数信息,把搜索到的元件图形显示在相应的位置上;根据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中提供的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利用连接线把相关元件端子名称与节点名称的坐标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图;
电路图输出系统,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二转换系统的显示信息,实现字符串到电路图形的转换。
4.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中的发送端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中的接收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元件图形库系统和第二元件图形库系统的内容一致,且所存储的电气元件图形与不同的字符串对应,且身份互相认可。
6.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构建所有电气元件图形库,以及与所述图形一一对应的字符串信息;所述字符串信息至少包括三组字符串,第一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名称,第二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特殊性特征,第三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的编号;所述字符串信息包括图形元件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b)接收输入的电路图,将输入的电路图中的各电气元件进行识别,并与图形库中相应电气元件图形进行匹配和对比,描述差异信息和元件位置信息;
(c)识别电路图中各条连接线所到达的元件端子名称与连接线折点坐标,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包含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
(d)基于识别结果和差异、位置信息、连接方式信息,将输入的电路图中对应元件表述字符串和连接线表述字符串依次写入转换文档,实现电路图至字符串文字的转换。
7.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i)接收转换文档;
(ii)依次搜索图形库中与转换文档内相同的字符串信息,根据找到的对应字符串信息,确定相匹配的电气元件图形;所述字符串信息至少包括三组字符串,第一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名称,第二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特殊性特征,第三组字符串用于表示元件的编号;所述字符串信息包括图形元件在电路图纸中的坐标位置参数;
(iii)根据搜索结果,结合各个元件特征表述字符串内容中提供的元件位置参数信息,把搜索到的元件图形显示在相应的屏幕位置上;根据连接方式表述字符串中提供的连接线所到达过的元件端子名称和节点名称,用连接线把相关元件端子名称与节点名称的坐标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图;实现字符串到电路图形的转换。
8.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6 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a)-(d)以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i)-(iii)。
CN201910394116.0A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10110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4116.0A CN110110454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4116.0A CN110110454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0454A CN110110454A (zh) 2019-08-09
CN110110454B true CN110110454B (zh) 2023-04-18

Family

ID=6748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4116.0A Active CN110110454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04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5809B (zh) * 2019-11-07 2023-08-29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cad图自动拾取的变电站电气二次回路连接关系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2364596B (zh) * 2020-11-12 2021-09-24 深圳佑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框图的绘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58515B (zh) * 2020-11-27 2023-11-17 成都中科合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可动态重组的模拟电子系统
TWI806668B (zh) * 2022-06-20 2023-06-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線路圖比對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1273A (ja) * 1991-04-19 1992-11-11 Fuji Xerox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
CN101414313A (zh) * 2007-10-15 2009-04-2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布局系统及方法
CN105718636A (zh) * 2016-01-14 2016-06-2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厂站主接线图模型自动转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1273A (ja) * 1991-04-19 1992-11-11 Fuji Xerox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
CN101414313A (zh) * 2007-10-15 2009-04-2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布局系统及方法
CN105718636A (zh) * 2016-01-14 2016-06-2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厂站主接线图模型自动转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科技期刊电路图的规范表达;郑小虎等;《宿州学院学报》;20170501(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0454A (zh) 2019-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0454B (zh) 一种电路图自动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CN105718636B (zh) 一种厂站主接线图模型自动转换方法
CN107292003B (zh) 一种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11985653B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电网故障知识推荐与知识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372040B (zh) 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差异性比较系统
CN105046032B (zh) 基于cad绘制配电网线路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66371A (zh) 一种文本信息分类方法及其装置
CN106021203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图形化表达方法
CN103927332A (zh) 基于iec61850的可视化图形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0852023B (zh) 智能变电站一次主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3150426A (zh) 面向调控一体仿真的电网一、二次设备统一建模方法
CN102663094A (zh) Iec61970cim模型校验方法
CN110046391B (zh) 基于监控信息表的变电站一次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10427521B (zh) 一种配电网单线图生成系统
CN106408207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虚回路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383939B (zh) 一种基于ssd文件的虚端子自动连接方法
CN106066888B (zh) 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源端数据库建立方法及虚实对应方法
CN107565562A (zh) 基于孤岛搜索技术的电力系统拓扑分层识别方法
CN109857885A (zh) 基于scd文件的智能变电站主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04050605A (zh) 电力设备匹配方法和系统
CN109830954B (zh) 适用于电网可视化仿真模型自动生成的拓扑分层识别方法
CN106877500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虚端子自动连线方法及装置
CN104036667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虚端子连接设计培训的实现方法
CN106599373B (zh) 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系统及其方法
CN104134175A (zh) 一种用于自动生成配电自动化主站环网图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6

Address after: Room 202, Unit 3, Building 16, Shunyu Road, Shunyu South District, Shizho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Xiaom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JIAXIANG POWER SUPPLY COMPANY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202, Unit 3, Building 16, Shunyu Road, Shunyu South District, Shizho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Xiao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