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7963B -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7963B
CN110107963B CN201910480783.0A CN201910480783A CN110107963B CN 110107963 B CN110107963 B CN 110107963B CN 201910480783 A CN201910480783 A CN 201910480783A CN 110107963 B CN110107963 B CN 110107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heel
air
heat exchan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07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7963A (zh
Inventor
杨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807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7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7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7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7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7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属于暖通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加湿装置功能单一,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轮片和设置于轮片上的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和传动部,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由外到内环形排布,传动部设置于轮片的中心,传动部能使轮片之间相互连接且同步转动,使空气经过轮片后不仅具有加湿效果,还能与储水腔中的水和轮片进行热交换,通过改变储水腔中的水温,实现对空气的升温加湿、降温除湿、加湿,淋水与蒸发同时进行,加湿效率较高,且因为使用淋水式的换热,使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换热效率也较高,进风口和出风口沿轮片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风阻小,蒸发面积大,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暖通领域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其中,空气调节又包括湿度的调节,湿度作为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取暖造成的空气干燥致使室内空气的湿度经常低于30%RH,由此引发的嗓子干涩、咳嗽和感冒等呼吸道病症更是屡见不鲜,因此人们对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常用的加湿方法中超声波加湿、高压微雾加湿等对水质有比较高的要求,基本使用纯水;电极类和以加热水从而获取蒸气类的加湿方法则需要较高的能源消耗;而湿膜类加湿方法体积过于庞大不适于家庭使用,且湿膜需要经常更换,后期维护成本过高。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自然蒸发类加湿器其加湿核心部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装配速度慢,并且由于加湿器内部为整体结构,运行时长时间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不易清洗,容易导致细菌滋生;现有加湿器仅具备加湿功能,不适用于同时解决温湿问题的工况,当进入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不需要加湿而需要除湿或热交换时,还需要配备空调等设备进行除湿或降温,这就造成了设备的重复配置,增加了购入成本,增大了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以解决现有加湿装置功能单一,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和转轮机构,所述转轮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且外力能带动所述转轮机构在所述箱体内绕其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转轮机构的部分区域设置于所述储水腔中,所述储水腔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沿所述转轮机构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转轮机构至少为两个且同轴设置,相邻所述转轮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转轮机构包括轮片和设置于所述轮片上的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和传动部,所述淋水部、所述碎化部、所述蒸发部由外到内环形排布,所述传动部设置于所述轮片的中心,所述传动部能使所述轮片之间相互连接且同步转动;随着所述轮片在所述储水腔中的转动,所述淋水部能够从所述储水腔中取水,并带动盛取的水循环转动,当盛取的水被带动至所述进风口,空气能够与轮片和从所述淋水部滴落的水进行第一次湿热交换,并且将水吹送至所述碎化部进行打散细化,以使空气与轮片和水进行第二次湿热交换,同时水被吹送至所述蒸发部,使空气与轮片和水进行第三次湿热交换后从所述排风口吹出。
优选地,所述淋水部包括多个取水槽,多个所述取水槽环形阵列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取水槽均包括侧壁和隔板,所述侧壁轴向固定于所述轮片的通孔上,并且所述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端向外延伸出导向壁,以使所述侧壁形成勺型结构,其中,所述导向壁的自由端均指向所述轮片的中心,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侧壁内,并且所述隔板的外沿与所述侧壁的内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取水槽形成半封闭的凹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碎化部包括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碎化板,多个所述碎化板环形阵列排布,并且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储水腔的部分所述碎化板朝向所述箱体顶部方向倾斜,所述进风口中间的部分所述碎化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蒸发部包括多个第一蒸发孔和多个第二蒸发孔,所述第一蒸发孔均布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碎化部之间,所述第二蒸发孔设置于所述碎化部的间隔处。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止水槽和第二止水槽,所述第一止水槽设置于所述轮片的外沿,所述第二止水槽设置于所述淋水部与所述碎化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轮片外沿设置倒角。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为轮轴。
优选地,所述轮片通过设置于所述轮轴上的第一卡接部和设置于所述淋水部上的第二卡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轮轴的边数为能被360°整除的偶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卡槽间隔设置于所述轮轴的边上,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槽间隔均布且数量均为轮轴边数的二分之一或整数倍,以使所述轮轴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依次变换角度卡紧时,所述第二卡接部也能同时卡紧。
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上盖、水箱和水位控制装置,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侧面,所述储水腔设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水箱能与所述上盖扣合连接,其中,所述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槽,所述溢水槽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并且所述溢水槽的高度低于所述水箱的高度,所述水位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内且与动力机构相连接,以使水从所述储水腔流入所述溢水槽内时,所述动力机构能带动所述轮片转动。
优选地,所述上盖内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设置于所述上盖的顶部且朝向所述轮片方向延伸,以对未经湿热交换的空气进行阻挡。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在箱体内设置可拆卸连接的转轮,使转轮机构的长度可通过增减轮片数量自由控制,使用灵活,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装配;在转轮上设置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通过改变储水腔中的水温,使轮片与水、空气与轮片、空气与水均能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空气的升温加湿、降温除湿或加湿,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本发明使空气经过转轮机构后不仅具有加湿效果,还能与轮片和储水腔中的水进行热交换,淋水与蒸发同时进行,加湿效率较高,且因为使用淋水式的换热,使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换热效率也较高;进风口和出风口沿转轮的径向相对设置,迎风面积小,风阻小,蒸发面积大,而且侧面进风,可以在相同加湿量要求下做到更薄,更适用于吊顶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转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转轮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轮片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轮片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与图6配合连接的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运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动支架;2、动力机构;3、水位控制器;4、溢水槽;5、排水口;6、进水口;7、水箱;8、轮轴支架;9、轮片;10、上盖;11、轮轴;12、联轴器;13、第二卡扣;14、取水槽;15、第二卡槽;16、碎化板;17、第一蒸发孔;18、第二蒸发孔;19、联轴器配合孔;20、第二止水槽;21、第一卡槽;22、第一卡扣;23、第一止水槽;24、倒角;25、隔板;26、侧壁;27、进风口;28、排风口;29、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和转轮机构,转轮机构设置于箱体内,并且外力能带动转轮机构在箱体内绕其轴线转动,其中,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储水腔,转轮机构的部分区域设置于储水腔中,储水腔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27和排风口28,进风口27和排风口28沿转轮机构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转轮机构至少为两个且同轴设置,相邻转轮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转轮机构包括轮片9和设置于轮片9上的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和传动部,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由外到内环形排布,传动部设置于轮片9的中心,传动部能使轮片9之间相互连接且同步转动;随着轮片9在储水腔中的转动,淋水部能从储水腔中取水,并带动盛取的水循环转动,当盛取的水被带动至进风口27,空气能够与从淋水部滴落的水和轮片进行第一次湿热交换,并且将水吹送至碎化部进行打散细化,以使空气与水和轮片进行第二次湿热交换,同时水被吹送至蒸发部,使空气与水和轮片进行第三次湿热交换后从排风口28吹出。
本发明的转轮机构能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当轮片9在储水腔内转动,轮片9与储水腔中的水首先进行了热交换,随着转轮机构转动,淋水部能将储水腔中的水盛起,并带动盛起的水循环转动,同时空气从进风口27吹入,在与轮片9发生热交换的同时,依次与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进行湿热交换后再从排风口28吹出,其中,当轮片9为金属材质时,其与空气和水进行热交换的效果尤为明显,轮片9可由铸造或注塑加工而成,可选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当侧重于换热工况时应使用导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当侧重于加湿工况时,可选择成本较低的非金属材料;轮片9之间相互叠加且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为卡扣连接、螺纹连接,除此之外,当不考虑轮片9间的拆卸时,也可用胶合连接、熔接、焊接或铆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转轮机构的长度为轮片9的厚度与轮片9数量的乘积,当轮片9直径一定时,可通过增加轮片9数增大加湿量;传动部为轮轴11,轮片9两端使用联轴器12与轮片9连接固定,联轴器12通过联轴器配合孔19与轮片9相连,当因轮片9数量过多而影响转轮同轴度及结构性能时,可在其轴心位置穿入与之匹配的传动轴以增加强度。
其中,轮片9外环部分的淋水部为设置有开口的槽型结构,当两个轮片9扣合时,水能从开口处被盛入槽中,随着轮片9的转动,水能被盛起和倾倒出,以实现取水和淋水的目的;轮片9中环部分的碎化部可为板状结构,当水被吹至碎化部上时能被打散、缓冲;轮片9内环部分的蒸发部可为吸水材料、亲水材料或格栅孔结构。
当储水腔中注入冷水时,本装置能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当空气处于高温高湿(如35℃,90%RH)的工况时,通入冷水(如-2℃),高温高湿的空气与取水槽14盛起的冷水接触,并依次经过碎化板16和蒸发部使空气降温,同时,轮片9在冷水中循环转动,由于轮片9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经过冷水后,轮片9的温度下降,与湿热空气结合后会使湿热空气的温度降低,并至露点温度以下,析出的水与取水槽14盛起的水结合后一起滴入储水腔,进而降低了湿热空气中的含水量以达到除湿的目的;当储水腔中注入热水时,本装置能对空气进行升温加湿:当空气处于低温干燥(如-10℃,20%RH)的工况时,通入热水(如35℃),低温干燥的空气与取水槽14盛起的热水接触,并依次经过碎化板16和蒸发部使空气升温,同时,轮片9经过热水后温度升高,空气经过蒸发部时,干冷空气能吸收热水蒸发的水分,进而增加了干冷空气中的含水量以达到加湿的目的;当储水腔中的水为常温(与空气温度接近)时,则本装置只起到加湿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在箱体内设置可拆卸连接的转轮,使转轮机构的长度可通过增减轮片9数量自由控制,使用灵活,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装配;在转轮上设置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通过改变储水腔中的水温,使轮片9与水、空气与轮片9、空气与水均能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空气的升温加湿、降温除湿或加湿,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本发明使空气经过转轮机构后不仅具有加湿效果,还能与轮片9和储水腔中的水进行热交换,淋水与蒸发同时进行,加湿效率较高,且因为使用淋水式的换热,使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换热效率也较高;进风口27和排风口28沿转轮的径向相对设置,迎风面积小,风阻小,蒸发面积大,而且侧面进风,可以在相同加湿量要求下做到更薄,更适用于吊顶安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淋水部包括多个取水槽14,多个取水槽14环形阵列排布,其中,每个取水槽14均包括侧壁26和隔板25,侧壁26轴向固定于轮片9的通孔上,并且侧壁26设置有开口,开口的一端向外延伸出导向壁,以使侧壁26形成勺型结构,其中,导向壁的自由端均指向轮片9的中心,隔板25设置于侧壁26内,并且隔板25的外沿与侧壁26的内沿固定连接,以使取水槽14形成半封闭的凹槽结构。
具体的,侧壁26轴向固定于轮片9的通孔上指轮片9的侧面轴向拉伸出勺型取水槽14,取水槽14的底部为通孔结构,隔板25与通孔平行且同轴,并与取水槽14的侧壁26固定连接,当轮片9上设置有的取水槽14的正面与相邻轮片9的背面紧密贴合时,取水槽14形成半封闭的敞口水槽,其中,通孔结构的取水槽14便于制造时脱模;导向壁的自由端均指向轮片9的中心,使取水槽14在进风口27侧开口朝上能盛水,随着轮片9转动,在排风口28侧取水槽14的开口朝下,水能从取水槽14中顺着导向壁倾倒出,使水的倾倒状态呈现瀑布状,空气经由取水槽14间的间隙进入,与落下的水进行第一次湿热交换,此时,空气与瀑布状的水充分接触,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湿热交换效率,当轮片9转至排风口28处,勺型结构能防止水的飞溅,使水能低落至储水腔中进入下一循环。取水槽14至少为一层,本实施例为两层,并且每层取水槽14交错设置,以能从储水腔中盛起更多的水,同时,交错设置也能使空气从取水槽14的间隙中吹过,减小风阻。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碎化部包括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碎化板16,多个碎化板16环形阵列排布,并且进风口27靠近储水腔的部分碎化板16朝向箱体的顶部倾斜,进风口27中间的部分碎化板16与风向平行。
具体的,碎化板16为缓冲破碎部分的板状结构,碎化板16的形状可为圆形、多边形,为便于加工本实施例选用矩形结构,碎化板16至少为一层,本实施例为三层,其中,内层碎化板16均设置于外层碎化板16与轮片9交线的延长线上,即碎化板16与轮片9的连接边在同一直线上,空气与水经第一次湿热交换后,将取水槽14流出的水吹到碎化板16上,碎化板16分解吹至此处的水流及水滴,使其细化、碎化,使空气与水在此处进行第二次的湿热交换,多层碎化板16大大的增加了湿热交换的面积。
碎化板16的倾斜方向相同且平行设置,为减少风阻方便空气进入,位于进风口27中间位置的碎化板16呈水平状态设置;当碎化板16转动至位于进风口27下部位置时,碎化板16向上倾斜,以使处于水流下方碎化板16能承接部分滴落的水流及水滴从而减小噪音,同时也将滴落的水滴再次带到进风口27中间位置,继续循环;当碎化板16位于排风口28位置时,其向上倾斜,以减少水滴飞出装置外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蒸发部包括多个第一蒸发孔17和多个第二蒸发孔18,第一蒸发孔17均布于传动部和碎化部之间,第二蒸发孔18设置于碎化部的间隔处。
其中,蒸发孔为密集阵列排布以形成格栅结构,用于收集由取水槽14部分吹来的水滴,增大蒸发面积。
当与碎化板16碰撞分散后的细小水滴经由空气吹送至蒸发孔处,部分水滴由重力作用滴入储水腔内,由于两片轮片9的间距相对狭窄,则吹至此处的水滴大部分粘连在轮片9表面并吸附于轮片9的蒸发孔内,空气与水在此处进行第三次的湿热交换。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会将水留在蒸发孔内部而不会掉落至储水腔内,从而在轮片9表面形成水膜从而增大蒸发面积提高加湿效率。较少量的水滴未粘到轮片9表面时,则由处于排风口28位置的碎化板16捕捉并带入下一循环。相较于吸水材料,本实施例的蒸发孔结构可拆卸清理,能循环利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止水槽23和第二止水槽20,第一止水槽23设置于轮片9的外沿,第二止水槽20设置于淋水部与碎化部之间。
在轮片9的外沿处设置第一止水槽23,当未蒸发的剩余水流与水滴沿空气运动方向流入此处时,会因水的张力作用而吸附于第一止水槽23内,从而防止水流与水滴随空气飞出;第二止水槽20防止了水滴或水流从蒸发孔向排风口28处的飞溅,与第一止水槽23配合设置,减轻了第一止水槽23的负担,使未经湿热交换的水最后能流入储水腔内继续循环工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轮片9外沿设置倒角24。
在轮片9基板的外沿处进行倒角24处理,可以减少迎风区的空气阻力,增加空气的流动性,其中,轮片9亦可制成多边形,本实施例优选为圆形结构。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轮片9通过设置于轮轴11上的第一卡接部和设置于淋水部上的第二卡接部相连接,轮轴11的边数为能被360°整除的偶数,其中,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扣22和第一卡槽21,第一卡扣22和第一卡槽21间隔设置于轮轴11的相邻边上,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卡扣13和第二卡槽15,第二卡扣13和第二卡槽15间隔均布且数量均为轮轴11边数的二分之一或整数倍,以使轮轴11之间通过第一卡接部依次变换角度卡紧时,第二卡接部也能同时卡紧。
其中,轮片9外环处分布间隔设置的圆柱形的第二卡扣13及与之相配的第二卡槽15,卡扣的数量与卡槽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边形轮轴11边数的整数倍(包含0.5倍);本实施例中轮轴11为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也可由圆形替代,即当为多边形时其边数必须可由360°整除且为偶数(如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第一卡扣22和第一卡槽21间隔设置于轮轴11的边上,并且交错均布设置,其中,第一卡扣22和第一卡槽21的个数需与第二卡扣13和第二卡槽15的个数之间为倍数关系,并且对应的角度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同时卡接,以使轮片9组装时,轮轴11之间的第一卡接部依次变换角度卡紧,相应地,淋水部上的第二卡接部也随之旋转卡紧。
第二卡接部主要用于将两轮片9固定连接,第一卡接部的作用是将各轮轴11相连接以使各轮片9能同步转动,同时也能辅助第二卡接部起到连接作用,而第二卡接部又减轻了仅靠轮轴11带动轮片9转动的作用力,延长了轮轴11的使用寿命,二者相互配合设置,使用效果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8~图10所示,箱体还包括上盖10、水箱7和水位控制装置,进风口27和排风口28设置于上盖10的侧面,储水腔设置于水箱7内,水箱7能与上盖10扣合连接,其中,水箱7上设置有进水口6、排水口5和溢水槽4,溢水槽4与排水口5相连通,并且溢水槽4的高度低于水箱7的高度,水位控制装置设置于水箱7内且与动力机构2相连接,以使水从储水腔流入溢水槽4内时,动力机构2能带动轮片9转动。
具体的,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水位控制器3和运动支架1,水位控制器3设置于运动支架1上,运动支架1能对转轮机构进行支撑,水箱7上还设置有轮轴支架8,当本装置开始运行时,为本装置提供热(冷)源的设备通过进水口6将水注入水箱7,当水箱7内水位高于溢水槽4外沿时流入溢水槽4内,并经由排水口5排出,同时水位控制器3导通,由动力机构2带动轮片9转动。其中,水位控制器3的型号可为ZOWOM ZH-100,动力机构2可为旋转电机。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盖10内还包括筋板29,筋板29设置于上盖10的顶部且朝向轮片9方向延伸,以对未经湿热交换的空气进行阻挡。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上盖10顶部的内侧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筋板29,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湿热交换的空气从轮片9与上盖10的空隙中吹过,影响整体的加湿量和热交换的效率,同时,当转轮机构的长度较长时,还能避免上盖10的长度随之变长后出现“塌腰”的现象,加强了上盖10的支撑力,使其更稳固。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1所示,为了表述方便,将轮片9在径向以时钟形式分割为12小时表示。
当本装置开始运行时,为本装置提供热(冷)源的设备通过进水口6将水(热水/冷水)注入水箱7,当水箱7内水位高于溢水槽4外沿时,水(热水/冷水)流入溢水槽4内并经由排水口5排出,同时水位控制器3导通,由动力机构2带动轮片9进行顺时针转动。
取水槽14循环的由水面以下开始顺时针转动,其开口朝向也会随之变化,当其边缘部位低于内部水面时,其内部的水会呈瀑布状倾倒而出,由4点钟至8点钟位置变换到9点至11点钟位置时,取水槽14将当水箱7中的水(热水/冷水)源源不断的带至此处,并且在转动至9点钟位置时开始倾倒,在11点钟位置倾倒完毕,同时空气由进风口27进入本装置,经由取水槽14间的间隙吹入,并与落下的水(热水/冷水)进行第一次湿热交换;同时空气将取水槽14流出的水吹到碎化板16上,此时碎化板16开始分解吹至此处的水流及水滴,使其细化、碎化,空气与水(热水/冷水)在此处进行第二次的湿热交换,其中,为减少风阻方便空气进入,位于10点钟位置的碎化板16呈水平状态设置,位于9点钟位置时,处于水流下方的碎化板16承接部分滴落的水流及水滴从而减小噪音,同时也将滴落的水滴再次带到10点钟位置,当碎化板16位于1点钟至3点钟位置时,其倾斜方向向上,以减少水滴的飞出装置外部;与碎化板16碰撞后分散的大部分水滴经由空气吹送至第一蒸发孔17和第二蒸发孔18处,少部分水滴由重力作用滴入水箱7底部,空气与水在此处进行第三次的湿热交换,其中,较少量的水滴未粘到轮片9表面时,则由处于1至3点钟位置的碎化板16和取水槽14捕捉并带入下一循环,轮片9持续不断的、交替的与空气和水(热水/冷水)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的轮片9包括用于取水的取水槽14、用于缓冲破碎的碎化板16、用于吸水蒸发的蒸发孔和用于传动的轮轴11,并且通过改变注入水箱7的水温,使轮片9在转动工作过程中能实现降温除湿、升温加热或加湿三种工况,适用范围广;本发明基于自然蒸发原理,对水质要求不高,常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的地下水均能使用;可根据需要对轮片9进行组装以增大加湿换热效果,使用灵活;整个装置中轮片9为主要的核心部件,使用模具加工(注塑或铸造)即可加工完成,工艺简单适合大批生产加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轮机构可由生产厂家在轮片9加工成型后直接组装成最终使用形态,无二次加工,并且方便运输;多轮片9组合方式,后期便于拆解清洗,方便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转轮机构,所述转轮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且外力能带动所述转轮机构在所述箱体内绕其轴线转动,其中,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转轮机构的部分区域设置于所述储水腔中,所述储水腔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27)和排风口(28),所述进风口(27)和所述排风口(28)沿所述转轮机构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转轮机构至少为两个且同轴设置,相邻所述转轮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转轮机构包括轮片(9)和设置于所述轮片(9)上的淋水部、碎化部、蒸发部和传动部,所述淋水部、所述碎化部、所述蒸发部由外到内环形排布,所述传动部设置于所述轮片(9)的中心,所述传动部能使所述轮片(9)之间相互连接且同步转动;
随着所述轮片(9)在所述储水腔中的转动,所述淋水部能够从所述储水腔中取水,并带动盛取的水循环转动,当盛取的水被带动至所述进风口(27),空气能够与轮片和从所述淋水部滴落的水进行第一次湿热交换,并且将水吹送至所述碎化部进行打散细化,以使空气与轮片和水进行第二次湿热交换,同时水被吹送至所述蒸发部,使空气与轮片和水进行第三次湿热交换后从所述排风口(28)吹出;
所述淋水部包括多个取水槽(14),多个所述取水槽(14)环形阵列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取水槽(14)均包括侧壁(26)和隔板(25),所述侧壁(26)轴向固定于所述轮片(9)的通孔上,并且所述侧壁(26)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端向外延伸出导向壁,以使所述侧壁(26)形成勺型结构,其中,所述导向壁的自由端均指向所述轮片(9)的中心,所述隔板(25)设置于所述侧壁(26)内,并且所述隔板(25)的外沿与所述侧壁(26)的内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取水槽(14)形成半封闭的凹槽结构;
所述碎化部包括多个倾斜角度相同的碎化板(16),多个所述碎化板(16)环形阵列排布,并且所述进风口(27)靠近所述储水腔的部分所述碎化板(16)朝向所述箱体顶部方向倾斜,所述进风口(27)中间的部分所述碎化板(16)平行设置;
所述蒸发部包括多个第一蒸发孔(17)和多个第二蒸发孔(18),所述第一蒸发孔(17)均布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碎化部之间,所述第二蒸发孔(18)设置于所述碎化部的间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止水槽(23)和第二止水槽(20),所述第一止水槽(23)设置于所述轮片(9)的外沿,所述第二止水槽(20)设置于所述淋水部与所述碎化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片(9)外沿设置倒角(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为轮轴(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片(9)通过设置于所述轮轴(11)上的第一卡接部和设置于所述淋水部上的第二卡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轮轴(11)的边数为能被360°整除的偶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扣(22)和第一卡槽(21),所述第一卡扣(22)和所述第一卡槽(21)间隔设置于所述轮轴(11)的边上,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卡扣(13)和第二卡槽(15),所述第二卡扣(13)和所述第二卡槽(15)间隔均布且数量均为轮轴(11)边数的二分之一或整数倍,以使所述轮轴(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依次变换角度卡紧时,所述第二卡接部也能同时卡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上盖(10)、水箱(7)和水位控制装置,所述进风口(27)和所述排风口(28)设置于所述上盖(10)的侧面,所述储水腔设置于所述水箱(7)内,所述水箱(7)能与所述上盖(10)扣合连接,其中,所述水箱(7)上设置有进水口(6)、排水口(5)和溢水槽(4),所述溢水槽(4)与所述排水口(5)相连通,并且所述溢水槽(4)的高度低于所述水箱(7)的高度,所述水位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7)内且与动力机构(2)相连接,以使水从所述储水腔流入所述溢水槽(4)内时,所述动力机构(2)能带动所述轮片(9)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湿/除湿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内还包括筋板(29),所述筋板(29)设置于所述上盖(10)的顶部且朝向所述轮片(9)方向延伸,以对未经湿热交换的空气进行阻挡。
CN201910480783.0A 2019-06-04 2019-06-04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Active CN110107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0783.0A CN110107963B (zh) 2019-06-04 2019-06-04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0783.0A CN110107963B (zh) 2019-06-04 2019-06-04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7963A CN110107963A (zh) 2019-08-09
CN110107963B true CN110107963B (zh) 2024-05-10

Family

ID=6749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0783.0A Active CN110107963B (zh) 2019-06-04 2019-06-04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79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664B (zh) * 2021-02-26 2022-09-23 优氧环境技术(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轮加湿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5534A (ja) * 2002-05-31 2004-02-19 Ube Ind Ltd 燃料電池用加湿装置
CN2629838Y (zh) * 2003-07-01 2004-08-04 郭克伟 手推式喷雾加湿装置
KR20060008383A (ko) * 2004-07-22 2006-01-26 정인숙 축류형 열교환기용 열교환휠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열교환기
KR100805239B1 (ko) * 2006-11-14 2008-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3565630A (zh) * 2012-07-30 2014-02-1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微雾桑拿装置
CN105003990A (zh) * 2015-07-01 2015-10-28 中山市瑞驰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器
CN107218658A (zh) * 2017-06-19 2017-09-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组件和空调器
KR20180128585A (ko) * 2017-05-24 2018-12-04 지용섭 회전형 기화식 가습 유니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08954557A (zh) * 2018-08-30 2018-12-07 佛山市顺德区拓维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除尘加湿清洗设备
KR20190029818A (ko) * 2017-09-11 2019-03-21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가습 공기청정기
CN209978200U (zh) * 2019-06-04 2020-01-21 杨美华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5534A (ja) * 2002-05-31 2004-02-19 Ube Ind Ltd 燃料電池用加湿装置
CN2629838Y (zh) * 2003-07-01 2004-08-04 郭克伟 手推式喷雾加湿装置
KR20060008383A (ko) * 2004-07-22 2006-01-26 정인숙 축류형 열교환기용 열교환휠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열교환기
KR100805239B1 (ko) * 2006-11-14 2008-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3565630A (zh) * 2012-07-30 2014-02-1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微雾桑拿装置
CN105003990A (zh) * 2015-07-01 2015-10-28 中山市瑞驰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器
KR20180128585A (ko) * 2017-05-24 2018-12-04 지용섭 회전형 기화식 가습 유니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07218658A (zh) * 2017-06-19 2017-09-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组件和空调器
KR20190029818A (ko) * 2017-09-11 2019-03-21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가습 공기청정기
CN108954557A (zh) * 2018-08-30 2018-12-07 佛山市顺德区拓维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除尘加湿清洗设备
CN209978200U (zh) * 2019-06-04 2020-01-21 杨美华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7963A (zh) 2019-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2618B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327942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422372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09978200U (zh)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CN102809306A (zh) 等焓加湿降温节水闭式冷却塔
CN204787003U (zh) 一种空气加湿器
CN110107963B (zh) 加湿/除湿换热装置
CN107490058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07146591U (zh)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
CN107436002B (zh) 冷风扇
CN107023923B (zh) 一种空气加湿清洗器
CN212319980U (zh) 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
CN203629356U (zh) 模块式方型冷却塔
CN201803605U (zh) 多边形逆流式冷却塔
CN111380374B (zh) 一种复合式闭式冷却塔
CN107388378B (zh) 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701714A (zh) 一种室内湿度自动检测调控设备
CN202630285U (zh) 湿膜加湿器
CN107490057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
CN111750438A (zh) 一种空调复合式智能降温系统
CN213514244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07146565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146590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146566U (zh) 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972745A (zh) 多功能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