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9404A - 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99404A CN110099404A CN201810088244.8A CN201810088244A CN110099404A CN 110099404 A CN110099404 A CN 110099404A CN 201810088244 A CN201810088244 A CN 201810088244A CN 110099404 A CN110099404 A CN 1100994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iness
- terminal
- continuation
- transmissions
- journey d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9 dorma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11010 rs39750750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测试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获取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根据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根据最大传输次数,确定终端的续航时长。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物联网终端高速增长,物联网终端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功耗低且续航时长长是物联网终端的重要优势之一,也是保证物联网终端质量的关键。因此,物联网终端的实际续航时长是每个运营商和每个用户关心的问题。所以,物联网终端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续航时长进行测试。
目前终端续航时长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实测终端从电池满电到电量耗尽持续的时间。但物联网终端的业务传输频率低,预期续航时长长,通常为数月或者数年,如果采用此类方法进行测试,从物联网终端电池满电到电量耗尽的测试时间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因此不具备可执行性。另一类终端续航时长评估方法为测试和计算相结合。测试物联网终端在不同状态下的平均电流,结合业务模型(即终端一天内处于不同状态的时长占比),计算在该业务模型下终端工作一天的耗电量,再结合电池电量计算出终端的续航时长。这类评估方法假设条件过多,需假设电池供电电压不变、电池电量线性下降等,引入的不确定性较大,评估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的步骤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后所述终端的电池电量,直至耗电完毕;
拟合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所述电池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电池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的步骤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的休眠电流;
根据所述休眠电流、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以及业务传输的频率,获得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所述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函数;
根据所述变化函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所述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休眠耗电量。
进一步地,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计算所述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所述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进一步地,根据业务类型获取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周期性业务和事件触发业务;
对于所述周期性业务,根据所述周期性业务的周期获取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
对于所述事件触发业务,将预定时间内业务触发次数的均值作为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第二曲线整合至同一坐标系中,获取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点,将所述交点的横坐标作为所述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和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得到所述续航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电池自放电率,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直接对电池进行检测,准确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物联网终端在一个续航周期内休眠状态和业务传输状态的分布示意图;
图2是物联网终端一个续航周期内休眠状态和业务传输状态时长占比和耗电占比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曲线与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曲线相交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续航时长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续航时长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原理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2,图1是物联网终端在一个续航周期内休眠状态和业务传输状态的分布示意图;图2是物联网终端在一个续航周期内休眠状态和业务传输状态时长占比和耗电占比示意图;本发明中的续航时长是指终端在一个续航周期的电池工作持续时长。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物联网终端具备以下特点:
在时域上,休眠时长在一个续航周期中占比较大;在耗电量上,业务传输耗电量占一个续航周期总耗电量的比重较大。以智能停车终端为例,忙时业务传输频率约为4~8次/小时,闲时业务传输频率约为1~2次/小时,业务传输平均时长在20秒以内,其它均为休眠时间,续航周期内90%以上的时间终端都处于休眠状态。
虽然终端处于业务传输状态的时间在一个续航周期中占比较小,但是业务传输的耗电量占比较大,以终端一天仅进行一次业务传输为例,业务传输耗电量能占终端一天总耗电量的80%。而且终端处于业务传输状态时,耗电量受传输包大小、网络参数、覆盖区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耗电量波动较大。而终端处于休眠状态时,耗电量主要由终端自身的器件决定,基本不受网络参数、覆盖区域的影响,因此休眠状态的耗电量较为稳定,几乎没有波动。
综上,物联网终端在一个续航周期内,大多数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耗电量较少且稳定,少数时间处于业务传输状态,耗电量较多且波动较大,所以,本实施例的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刨除休眠状态,使终端进行连续的业务传输,测试终端在连续业务传输下的续航时长,从而缩短终端续航时长测试时间,使测试方法具有可执行性。
以下实施例中,均以终端为物联网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不排除终端是其他类型的终端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31:获取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步骤S32:获取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步骤S33:根据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步骤S34:根据最大传输次数,确定终端的续航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本发明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41: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后所述终端的电池电量,直至耗电完毕;
举例来说,每次业务传输后检测到的电池电量可以为{C0,C1,C2,……,Cn,……,CN},其中n表示业务传输次数,C0表示电池满电状态时的电量,CN接近于0。
优选地,终端电池电量的测量可在恒温环境下进行,以避免终端因连续传输,导致终端发热,造成电量损耗。
步骤S42:拟合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所述电池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电池电量。
测试完成后,以业务传输次数n为横坐标,电池电量c为纵坐标,绘制出电池电量c随业务传输次数n变化的图像。因业务传输次数n、电池电量c均为离散点值,故该图像为散点图。根据该散点图,采用最小二乘法或多项式拟合等方法,拟合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的电池电量c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n变化的曲线g(n),记第一曲线为业务耗电曲线,如图5所示,该曲线上任意一点(n,c)的含义为:当前已经进行了n次业务传输,剩余电量为c。
步骤S43:测量所述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的休眠电流;
具体地,可以使用电流计测试终端在休眠状态的平均电流,得到休眠电流I。
步骤S44:根据所述休眠电流、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以及业务传输的频率,获得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的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函数;
举例来说,记终端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为ΔT;终端一天进行K次业务传输,即业务传输的频率为K,则终端一天进行业务传输的时长为ΔT·K,从而终端一天的休眠时长为24-ΔT·K,单位为小时。
根据“电量=电流*时间”,结合电流计测得的休眠电流I,得到终端一天休眠耗电量为I(24-ΔT·K)。
终端一天进行K次业务传输,则进行n次业务传输需要n/K天,所以,终端进行n次业务传输后的休眠耗电量=I(24-ΔT·K)·n/K=(24I/K-ΔT·I)n。即终端在休眠状态下的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函数f(n)=(24I/K-ΔT·I)n,其中n为变量,I、K、ΔT均为常数。
步骤S45:根据所述变化函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休眠耗电量。
由步骤S44得到的变化函数f(n)=(24I/K-ΔT·I)n可知,该函数为正比例函数。在上述拟合图像中绘制出终端在休眠状态下的休眠耗电量f(n)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n变化的曲线,记第二曲线为休眠耗电曲线,如图6所示。
步骤S46:将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整合至同一坐标系中,获取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点,将所述交点的横坐标作为所述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具体地,请参阅图7,电池电量随传输次数变化的曲线g(n)与休眠耗电量随传输次数变化的曲线f(n)的交点为(M,CM),则M为续航时长内最大传输次数,其对应的电量为CM,表示该续航周期内,终端在休眠状态下的耗电量为CM,在业务传输状态下的耗电量为C0-CM。
步骤S47: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和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得到所述续航时长。
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结合一次业务传输需要的时间,确定终端的续航时长。或者,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结合1小时终端进行业务传输的频率,或者1天终端进行业务传输的频率,确定终端的续航时长。例如,终端一天进行K次业务传输,则进行M次业务传输需要M/K天,所以,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为M/K天。
采用上述方法,本实施例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且通过曲线的方式表达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信息和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信息,更为直观,且更简洁明了,能更方便地获取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规律和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规律,从图像上直接获取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能够直接得到续航周期内的最大传输次数,进而求得续航时长,更为简便,且减少计算量。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为以业务传输次数为横坐标,电池电量为纵坐标,获取的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一曲线;当然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变化信息也可以为以业务传输次数为横坐标,电池电量为纵坐标,获取的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离散点图像;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变化信息还可以为电池电量关于业务传输次数的函数关系式等。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为以业务传输次数为横坐标,休眠耗电量为纵坐标,获得的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二曲线;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变化信息也可以为休眠耗电量关于业务传输次数的函数关系式等。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点,得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当然,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物联网终端工作一个完整的续航周期,其在休眠状态下的耗电量与其在业务传输状态下的耗电量之和等于电池满电状态时的电量,确定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ΔT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在续航时长测试过程中,测量每次业务传输后终端的电池电量的同时,也测量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直至耗电完毕,或者,单独测量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计算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则该平均值即为终端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ΔT。
上述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如:周期性业务、事件触发业务等)获取终端业务传输的频率K。
对于周期性业务,根据周期性业务的周期获取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比如智能表计,其业务传输有确定的周期,可以根据业务周期获取具体的K值,假设其业务周期为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上报,则K=24小时/2小时=12次。
对于事件触发业务,将预定时间内业务触发次数的均值作为业务传输的频率。比如智能停车,其业务不具备周期性,但是每天车辆到达的次数和离开的次数基本保持稳定,可以根据已累积的业务数据量,将预定时间内同一区域所有车位业务触发次数的均值作为终端业务传输的频率K。在本实施例中,也就是将每天车辆到达和离开的平均次数作为终端业务传输的频率K。
上述实施例中,预设终端业务传输的频率K为1天终端进行业务传输的次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预设终端业务传输的频率K为1小时终端进行业务传输的次数,或者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业务传输的频率K,更加灵活方便。
虽然物联网终端普遍采用的一次锂电自放电率非常低,但长期存放的电池本身仍会产生微弱的电量损耗。因此,对物联网终端进行续航时长测试时,考虑电池的自放电率,能够进一步提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结合所述终端的电池自放电率,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具体地,根据物联网终端工作一个完整的续航周期,其在休眠状态下的耗电量与其在业务传输状态下的耗电量之和等于电池满电状态时的电量减去其本身的电量损耗量,确定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电池的自放电率受电池制造工艺和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在电池出厂时已经确定,记为α/天,表示电池电量每天下降比例为α。设终端进行n次业务传输后,电池电量从满电状态消耗至电量完毕。此时,终端在业务传输状态下的耗电量为C0-g(n),在休眠状态下的耗电量为f(n);电池满电状态时的电量减去其本身的电量损耗量等于C0(1-α)n/K。因此,可列出以下耗电等式:
C0-g(n)+f(n)=C0(1-α)n/K,
g(n)-f(n)=C0[1-(1-α)n/K],
通常情况下,一次锂电年自放电率低于1%,则每天的自放电率α在10-5量级,因此,α2项、α3项、α4项……可忽略不计,以上等式可以简化为:
g(n)-f(n)=C0·n/K·α,
根据以上等式求出n的具体数值,即为所述最大传输次数。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续航时长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续航时长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802,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第二确定模块804,用于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801包括:
第一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后所述终端的电池电量,直至耗电完毕;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拟合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电池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802包括:
第二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所述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的休眠电流;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休眠电流、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以及业务传输的频率,获得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函数;根据所述变化函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休眠耗电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续航时长测试装置还包括:
时间模块,用于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所述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续航时长测试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获取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周期性业务和事件触发业务;
对于所述周期性业务,根据所述周期性业务的周期获取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
对于所述事件触发业务,将预定时间内业务触发次数的均值作为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第二曲线整合至同一坐标系中,获取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点,将所述交点的横坐标作为所述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电池自放电率,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0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和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得到所述续航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各个模块可分别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步骤,故在此不对各模块进行赘述,详细请参阅以上对应方法步骤的说明。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续航时长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续航时长测试装置包括:
测量模块901,用于测量被测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的电池电量以及在终端在休眠状态下的平均电流,并将电流/电量测量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903;
业务服务器902,用于提供应用业务功能,使终端能够进行连续的业务传输,同时获得业务传输的频率K和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ΔT,并将业务传输相关数据(包括业务传输的频率K和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ΔT)通过主控制模块905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903;
数据处理模块903,用于接收测量模块901输出的电流/电量测量数据以及经主控制模块905传输的业务传输相关数据(即控制指令/数据),基于上述数据拟合被测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函数f(n),计算终端在休眠状态下的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函数g(n),获取f(n)与g(n)的图像,求出续航时长;
物联网网络/网络模拟器904,该模块可以为真实的物联网网络,或者采用仪表模拟的物联网网络,用于为终端进行业务传输提供基础通信能力;
主控制模块905,用于控制协调各个模块相互配合工作。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装置可执行任一实施例中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实现续航时长的测试。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耦接存储器,处理器在工作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配合存储器实现上述续航时长的测试方法,具体工作过程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一致,故在此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以上对应方法步骤的说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续航时长的测试方法。具体工作过程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一致,故在此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以上对应方法步骤的说明。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hase-change 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简称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直接对电池进行检测,准确性更高。
本发明提供的续航时长测试装置能够执行上述任一项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实现续航时长的测试。由于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续航时长测试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续航时长的测试方法。由于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的步骤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后所述终端的电池电量,直至耗电完毕;
拟合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所述电池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电池电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的步骤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的休眠电流;
根据所述休眠电流、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以及业务传输的频率,获得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所述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函数;
根据所述变化函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所述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休眠耗电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计算所述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所述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业务类型获取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周期性业务和事件触发业务;
对于所述周期性业务,根据所述周期性业务的周期获取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
对于所述事件触发业务,将预定时间内业务触发次数的均值作为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第二曲线整合至同一坐标系中,获取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点,将所述交点的横坐标作为所述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和所述业务传输的频率,得到所述续航时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电池自放电率,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9.一种续航时长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的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的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
10.一种续航时长测试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续航时长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88244.8A CN110099404B (zh) | 2018-01-30 | 2018-01-30 | 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88244.8A CN110099404B (zh) | 2018-01-30 | 2018-01-30 | 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99404A true CN110099404A (zh) | 2019-08-06 |
CN110099404B CN110099404B (zh) | 2022-07-15 |
Family
ID=6744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88244.8A Active CN110099404B (zh) | 2018-01-30 | 2018-01-30 | 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99404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75071B1 (en) * | 1999-01-08 | 2004-01-06 | Siemens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Llc | Power quality utility metering system having waveform capture |
CN101808165A (zh) * | 2010-04-12 | 2010-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功耗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
CN102147450A (zh) * | 2010-12-22 | 2011-08-10 |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电量监测系统 |
CN102661803A (zh) * | 2012-04-19 | 2012-09-12 |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无线有源温度标签 |
CN103442414A (zh) * | 2013-08-23 | 2013-12-1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射频模块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635164A (zh) * | 2015-01-26 | 2015-05-20 |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的电池充放电稳定性测试方法及智能终端 |
CN104702679A (zh) * | 2015-02-15 | 2015-06-10 | 北京博华信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无线节点数据发送方法 |
CN105764086A (zh) * | 2014-12-18 | 2016-07-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续航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5796092A (zh) * | 2016-03-09 | 2016-07-27 | 佛山市黑盒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动态心电持续监测方法 |
CN106301697A (zh) * | 2015-06-08 | 2017-01-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重传监听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6648205A (zh) * | 2016-10-09 | 2017-05-1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休眠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6973427A (zh) * | 2016-01-14 | 2017-07-2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自适应调整非连续接收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7206871A1 (zh) * | 2016-05-31 | 2017-12-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的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2018
- 2018-01-30 CN CN201810088244.8A patent/CN1100994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75071B1 (en) * | 1999-01-08 | 2004-01-06 | Siemens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Llc | Power quality utility metering system having waveform capture |
CN101808165A (zh) * | 2010-04-12 | 2010-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功耗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
CN102147450A (zh) * | 2010-12-22 | 2011-08-10 |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电量监测系统 |
CN102661803A (zh) * | 2012-04-19 | 2012-09-12 |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无线有源温度标签 |
CN103442414A (zh) * | 2013-08-23 | 2013-12-1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射频模块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764086A (zh) * | 2014-12-18 | 2016-07-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续航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4635164A (zh) * | 2015-01-26 | 2015-05-20 |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的电池充放电稳定性测试方法及智能终端 |
CN104702679A (zh) * | 2015-02-15 | 2015-06-10 | 北京博华信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无线节点数据发送方法 |
CN106301697A (zh) * | 2015-06-08 | 2017-01-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重传监听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6973427A (zh) * | 2016-01-14 | 2017-07-2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自适应调整非连续接收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796092A (zh) * | 2016-03-09 | 2016-07-27 | 佛山市黑盒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动态心电持续监测方法 |
WO2017206871A1 (zh) * | 2016-05-31 | 2017-12-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的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06648205A (zh) * | 2016-10-09 | 2017-05-1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休眠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刘林等: "输电线路无线传感网络低功耗通信技术研究", 《大众用电》 * |
王桂英; 孔露婷: "蜂窝物联网低功耗性能研究", 《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 * |
薛俊伟等: "蓝牙低功耗可穿戴血氧监测设备的设计",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99404B (zh) | 2022-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58453B (zh) | 多电源供电直购电客户最大需量采集系统 | |
WO2016107077A1 (zh) | 空气净化器滤芯剩余使用时长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US20150123668A1 (en) | Detect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rminal | |
CN104281513B (zh) | 一种应用程序耗电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2959489B (zh) | 借助经校准的权重和活动计数器的存储器功率估计 | |
CN109342950A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荷电状态的评估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 |
CN107292444A (zh) | 一种预付费电能表系统以及电能表预付费方法 | |
EP2795349A1 (fr)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consommation de puissance, systeme de supervision et installation electrique en comportant application | |
TWI687701B (zh) | 判斷電量狀態的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 |
CN112288303A (zh) | 确定线损率的方式、装置 | |
CN114910799A (zh) | 蓄电池容量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674452A (zh) | 发电机组年度基础电量的分解方法和装置 | |
US20140214464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utility consumption | |
CN109116260A (zh) | 一种锂原电池低电量的提示方法 | |
CN110099404A (zh) | 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 |
JP6135454B2 (ja) | 推定プログラム、推定装置及び推定方法 | |
EP2795348B1 (fr)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consommation de puissance dans une installation electrique et installation electrique à courant alternatif | |
CN112581173B (zh) | 一种消纳比例及加权电价测算系统 | |
CN117433589B (zh) | 一种低功耗温盐深仪数据采集方法、介质及系统 | |
JP2007157080A (ja) | 定額電力料金制におけるポイン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08954733A (zh) | 一种实时处理大数据的服务器 | |
CN110472891B (zh) | 加电服务能力或资源的评估或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11130174B (zh) | 一种土壤监测设备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 |
CN111293374B (zh) |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电池组管理方法及装置 | |
US11897361B2 (en) | Power calcul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calcul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