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635B -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635B
CN110098635B CN201910316131.3A CN201910316131A CN110098635B CN 110098635 B CN110098635 B CN 110098635B CN 201910316131 A CN201910316131 A CN 201910316131A CN 110098635 B CN110098635 B CN 110098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value
target
switching frequency
instantane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61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8635A (zh
Inventor
于心宇
辛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161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8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8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6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6854 priority patent/WO2020211423A1/zh
Priority to EP19925217.2A priority patent/EP3952046B1/en
Priority to US17/503,016 priority patent/US1185546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8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02J3/383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电路、数据采样模块和控制模块,逆变电路包括开关器件和交流出线端子,数据采样模块用于从交流出线端子采集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以及根据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根据目标电流瞬时值IN、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fN,进而使用fN控制开关器件。这样可以在保证并网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一个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变压器和线缆等多个部件,其中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起到了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电网可用的交流电的作用。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是指其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百分比。在输入相同功率的前提下,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越高,其输出功率越高,带来的发电收益就越大。
光伏逆变器在工作时也会有损耗,该损耗会影响其转换效率,相同输入功率下,损耗越大,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越低。光伏逆变器的损耗包括开关器件导通损耗、开关器件开关损耗、滤波器铁磁损耗、滤波器通流损耗等。其中,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是影响光伏逆变器并网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开关损耗又与光伏逆变器的开关频率直接相关,在相同工况下,开关频率越高,光伏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也越大。
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时,也就是要将光伏组件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送入市电网络的过程,除了要尽可能高效地将输入功率转换为输出功率外,还需要保证其并网控制的稳定性。目前光伏逆变器大多采用LCL滤波器作为并网滤波器,而LCL滤波器存在谐振尖峰,若光伏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与LCL参数配合不当,可能引发输出电流、并网端口电压出现振荡,造成逆变器过流或过压关机,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逆变器损坏。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光伏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既影响其转换效率,又影响其并网性能,因此是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时的重要参数,需要合理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并网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可以包括:
逆变电路、数据采样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控制所述逆变电路的通断;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侧包括输入母线正极和输入母线负极,所述输入母线正极和所述输入母线负极用于接收直流电;所述逆变电路的交流侧包括交流出线端子,所述交流出线端子用于输出交流电;
所述数据采样模块用于从所述交流出线端子采集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为以所述目标时刻作为结束时刻的采样时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
根据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所述开关器件的目标开关频率fN,所述FND≤fN≤FNU,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fN-1,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小于fN-1,其中,f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I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
由以上第一方面可知,光伏逆变器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确定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并根据目标电流瞬时值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电流瞬时值的比较情况,在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确定目标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这样通过瞬时电流确定出的目标开关频率可以更适配逆变电路中的滤波器的参数,从而确保了并网稳定性,另外,目标开关频率与根据电流有效值确定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相关,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计算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将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IN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频率控制单元;所述频率控制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所对应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上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下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上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下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
由上述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的变化趋势都是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这样在保证并网稳定性的前提下,随着电流增大先减小的部分可以有效的降低开关器件损耗,提高光伏逆变器整体的转换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生成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通断。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频率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21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FNU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频率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三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31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频率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单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零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控制所述逆变电路的通断;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侧包括输入母线正极和输入母线负极,所述输入母线正极和所述输入母线负极用于接收直流电;所述逆变电路的交流侧包括交流出线端子,所述出线端子用于输出交流电;该方法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交流出线端子处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为以所述目标时刻作为结束时刻的采样时长;
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
根据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所述开关器件的目标开关频率fN,所述FND≤fN≤FNU,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fN-1,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小于fN-1,其中,f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I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
由以上第二方面可知,光伏逆变器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确定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并根据目标电流瞬时值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电流瞬时值的比较情况,在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确定目标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这样通过瞬时电流确定出的目标开关频率可以更适配逆变电路中的滤波器的参数,从而确保了并网稳定性,另外,另外,目标开关频率与根据电流有效值确定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相关,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将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IN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所述开关器件的目标开关频率fN,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所对应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上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下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上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下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
由上述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的变化趋势都是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这样在保证并网稳定性的前提下,随着电流增大先减小的部分可以有效的降低开关器件损耗,提高光伏逆变器整体的转换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生成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通断。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可以包括:
当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41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FNU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可以包括:
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三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42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可以包括:
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单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零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电路,采样模块、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采样模块可以是霍尔传感器,该采样模块可以采集逆变电路的瞬时电流,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确定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并根据目标电流瞬时值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电流瞬时值的比较情况,在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确定目标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这样通过瞬时电流确定出的目标开关频率可以更适配逆变电路中的滤波器的参数,从而确保了并网稳定性,另外,目标开关频率与根据电流有效值确定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相关,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集中式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户用单相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流有效值与开关频率的映射关系的一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开关频率随三相电流中最大值的变化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开关频率与恒定开关频率的转换效率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逆变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并网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包括光伏组串、光伏逆变器和线缆等多个部件,其中,光伏逆变器可以将光伏组串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电网可用的交流电。其中,光伏组串是由多个光伏组件通过正负极首尾串联方式构成的直流电源。光伏组件是由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封装构成的直流电源。
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有多种应用场景,下面以图1至图3的几个应用场景为例,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介绍。
图1为集中式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多个光伏组串、直流汇流箱,光伏逆变器、变压器、三相交流电网、直流线缆和交流线缆,该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包括光伏优化器。
每个光伏组串可以通过直流线缆连接到光伏优化器,进而再连接到直流汇流箱,若没有光伏优化器,则每个光伏组串可以直接连接到直流汇流箱。光伏组串和光伏优化器的连接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连接。直流汇流箱可以对多个光伏组串的电流进行汇流,例如:一个直流汇流箱汇流了5个光伏组串的电流,若每个光伏组串的电流为10A,则该直流汇流箱汇流后的电流为50A。直流汇流箱的数量也可以有多个,该直流汇流箱的数量可以根据光伏组串的数量确定。直流汇流箱可以通过直流线缆连接到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会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光伏逆变器的交流侧通过交流线缆与变压器连接,变压器通过交流线缆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网,光伏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后,流入三相交流电网。
图2为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2所示,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包括光伏组串、直流/直流(directcurrent,DC/DC)电路、光伏逆变器、交流汇流箱/开关盒、变压器、三相交流电网、直流线缆和交流线缆。
每个光伏组串可以通过直流线缆连接到DC/DC电路,一个DC/DC电路可以连接一个光伏组串,也可以连接两个或多个光伏组串。DC/DC电路通过直流线缆连接到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会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光伏逆变器通过交流线缆连接到交流汇流箱/开关盒,该图2所示场景中是在交流侧进行汇流,图1所示场景中是在直流侧进行汇流。交流汇流箱/开关盒通过交流线缆连接到变压器,变压器再通过交流线缆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网,这样多个光伏组串的电流就可以上述过程流入三相交流电网。
图3为户用单相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户用单相光伏发电系统一般是入户到家庭的系统,该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串、直流开关、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DC/DC)电路,光伏逆变器、交流开关、电表、单相交流市电、直流线缆和交流线缆。
该户用单相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串通过直流线缆连接到直流开关,直流开关通过直流线缆连接到DC/DC电路,光伏组串、直流开关和DC/DC电路之间是一对一的连接关系,各路DC/DC电路连接到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交流电,光伏逆变器与交流开关连接,交流开关通过交流线缆连接到电表,电表连接到单相交流市电,光伏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通过交流开关和电表流入单相交流市电。
上述图1至图3所描述的光伏发电系统中都包括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的一侧为直流侧,另一侧为交流侧,光伏逆变器通过直流侧接收光伏组串的直流电,然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交流侧输出交流电。
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电路,逆变电路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逆变电路中包括多个开关器件,在直流转交流的过程中,因为光伏组串所传输过来的电流并不稳定,为了避免因电流不稳定导致逆变电路中的其他电子器件损坏,这些开关器件有时需要打开,有时需要闭合,开关器件的打开或闭合都会造成损耗,从而影响能量的转换效率,可见,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会影响能量的转换效率,另外,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如果与逆变电路的滤波器的参数配合不当,还会影响光伏逆变器的并网稳定性。转换效率指的是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百分比,并网稳定性指的是不要因开关频率与电流等不适配导致逆变器关机或损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开关器件可以是可控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例如:可以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集成栅极换流晶闸管(inter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s,IGCT)或可关断晶闸管(gate turn-Offthyristor,GTO)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1至图3只是列举的三种场景,实际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不限于上述三种场景,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应用于更多的光伏发电场景中。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的一实施例可以包括逆变电路10、数据采样模块20和控制模块30。
逆变电路10包括开关器件101,开关器件101用于控制逆变电路的通断;逆变电路10的直流侧可以包括输入母线正极102和输入母线负极103,输入母线正极102和输入母线负极103用于接收直流电;逆变电路10的交流侧包括交流出线端子104,交流出线端子104用于输出交流电。
数据采样模块20用于从所述交流出线端子104采集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为以所述目标时刻作为结束时刻的采样时长。
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
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
根据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所述开关器件的目标开关频率fN,所述FND≤fN≤FNU,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fN-1,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小于fN-1,其中,f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I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
由上述所描述的内容可知,前后两个开关周期,若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fN-1位于后面紧邻一个开关周期的上下限之间,则可以根据前后两个开关周期目标电流瞬时值的比对情况来确定在后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在后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大于在前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时,则在后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也要比在前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要大,反之,若在后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小于在前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时,则在后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也要比在前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要小。若在前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不位于在后开关周期的上下限之间,则不需要比较,在后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根据目标电流瞬时值在自身的上下限范围内选择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确定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并根据目标电流瞬时值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电流瞬时值的比较情况,在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确定目标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这样通过瞬时电流确定出的目标开关频率可以更适配逆变电路中的滤波器的参数,从而确保了并网稳定性,另外,目标开关频率与瞬时电流相关,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可以包括计算单元301、频率控制单元302和驱动单元303中的一个或组合。
其中,计算单元301,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将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IN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时刻可以标记为t时刻,时刻也就是一个时间点,目标采样时长的总长度可以是T,例如,T可以是电网周期的时间长度,T时长内,可以由几百个采样点,当然,采样点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可以更多,也可以更少。当然,目标采样时长也不限于T,可以大于T,也可以小于T,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上述采样模块20可以是到达采样点时刻就去进行一次采集,然后将采集后的数据存储起来,可以存在计算单元,也可以存储在其他存储单元,在t时刻计算单元获取到各相电流瞬时值时,再以t时刻为目标采样时长的结束时刻,提取向前T时长内的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然后进行计算。因为电网有三相电网和单相电网,所以采样模块20在采样时是针对每个相进行采样的,t时刻光伏逆变器各相输出电流瞬时值可以表示为ip(t);其中,下标p表示相序号。
计算单元301,根据采集到的t时刻及t时刻之前一个电网周期T的电流瞬时值,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光伏逆变器当前电网周期(时间长度为T)的电流有效值Irms。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81
若是单相电网,则只有一相,只需要计算一相的Irms即可,若是三相电网,因为三相的结构对称,通常取值都相同,也可以只计算一相就可以确定其为电流有效值Irms,当然,也可以三相的电流有效值都计算,然后再通过取平均的方式计算出最终三相的电流有效值。
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光伏逆变器t时刻各相电流瞬时值绝对值的最大值|i(t)|max。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82
频率控制单元302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所对应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上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下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上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下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记录,也可以通过函数的关系记录,以表格的方式记录的表现形式可以如表1所示:
表1: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表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91
表1中电流有效值是通过与额定电流IR的百分比例关系来表示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也是通过与额定频率FR的倍数关系来表示的,表1中只是列举了上述5档,实际上,不限于表1所列举的5档,划分的粒度可以更细,这里只是举例说明,不应将其理解为是对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的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中开关频率上下与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的差值都是0.2FR,这里也只是一种举例表示,各个开关频率上下与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的差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差值也不限于表1所列举的0.2FR,不应将其理解为是对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的限定。
由表1也可以看出,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上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下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该趋势还可以参阅图5进行理解,如图5所示,电流有效值从i0增大到i 1的区间,开关频率较大。电流有效值从i1增大到i2的区间,先是降低的较多,然后逐渐稳定。电流有效值从i2增大到i3的区间,先是增加的较快,然后逐渐稳定。
第一映射关系通过函数的形式可以表示为FU=G(Irms),第一映射关系通过函数的形式可以表示为FD=G(Irms)。
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FND限确定后,可以结合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
确定fN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频率控制单元302用于当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92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FNU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频率控制单元302用于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三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093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频率控制单元302用于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单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零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上述的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和第三预设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和第三预设值的取值可以是小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01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具体的取值,也可以是比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02
大的值或者小的值。
上述是以t时刻为例进行列举的,在光伏逆变器工作过程中,有多个这样的t时刻,每个t时刻的目标开关频率可能不同,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t时刻,有时|i(t)|max较大,有时|i(t)|max较小,这些t时刻各自所对应的目标开关频率也不同。
当|i(t)|max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03
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开关周期,目标开关频率为该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
当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有三相时,|i(t)|max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04
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开关周期,目标开关频率为该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下限。三相之间都是120度,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05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06
当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是单相时,没有相位差,所以|i(t)|max与0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值的开关周期,目标开关频率为该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下限。
除上述所列举的几种目标开关频率外,若是|i(t)|max与上述几种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不满足上述几种情况,则可以在该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确定一个开关频率,例如:取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的中间值作为该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
驱动单元3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生成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通断。
关于上述有三相电流时,还可以参阅图6理解三相电流的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目标开关频率的关系。由图6可见,三相电流分别为A相电流、B相电流和C相电流,从电流波形上可以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目标开关频率在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随着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的变化而变化。由图6中可以看出,目标开关频率的变化趋势与三相中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三相中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增大,目标开关频率增大,三相中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减小,目标开关频率减小。
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目标开关频率可以在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变化,这样当电流有效值很小时,此时滤波器铁损占损耗的主要部分,开关频率在较大的上限、下限之间变化,有助于减少铁损,进而提高转换效率;当电流有效值增加时,开关频率上、下限会先减小,这样有助于减小开关损耗,进而提高转换效率;而当电流有效值很大接近满载时,开关频率上、下限会增加,这有助于保证开关频率远离滤波器谐振频率,避免控制失稳。
以上多个实施例描述了光伏逆变器的目标开关频率的确定过程,目标开关频率在不同的开关周期里可以是不相同的,实际上,目标开关频率还会影响到频率控制单元302的控制频率和计算单元301的计算频率,也就是说,频率控制单元302的控制频率调整下一次的频率控制时间,计算频率可以根据目标开关频率调整下一次的计算时间,这样更有助于精准计算,不需要较小的时间间隔就计算一次,可以节省计算资源。
基于上述光伏逆变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的一实施例,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4所描述的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控制所述逆变电路的通断;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侧包括输入母线正极和输入母线负极,所述输入母线正极和所述输入母线负极用于接收直流电;所述逆变电路的交流侧包括交流出线端子,该方法可以包括:
401、获取所述交流出线端子处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为以所述目标时刻作为结束时刻的采样时长。
402、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
403、根据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所述开关器件的目标开关频率fN,所述FND≤fN≤FNU,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fN-1,若IN<IN-1,且FND≤fN-1≤FNU,则fN小于fN-1,其中,f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I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确定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并根据目标电流瞬时值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电流瞬时值的比较情况,在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之间确定目标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大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在目标瞬时电流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瞬时电流时,确保目标开关频率小于前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这样通过瞬时电流确定出的目标开关频率可以更适配逆变电路中的滤波器的参数,从而确保了并网稳定性,另外,目标开关频率与瞬时电流相关,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和开关频率下限,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将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IN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所述开关器件的目标开关频率fN,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所对应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上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下限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上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下限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生成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通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可以包括:
当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22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FNU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可以包括:
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三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BDA0002031118810000121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可以包括:
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单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零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上述图4至图7部分的相应描述进行理解,本处不再详细赘述。
上述图4中通过模块化的形式表示了光伏逆变器中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可以是通过芯片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线路共同实现的,下面参参阅图9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逆变器的另一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的另一实施例包括:逆变电路10、数据采样模块20、处理器501、存储器502、通信接口503和通信线路,逆变电路10包括开关器件101,开关器件101用于控制逆变电路的通断;逆变电路10的直流侧可以包括输入母线正极102和输入母线负极103,输入母线正极102和输入母线负极103用于接收直流电;逆变电路10的交流侧包括交流出线端子104,交流出线端子104用于输出交流电。数据采样模块20用于从所述交流出线端子104采集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为以所述目标时刻作为结束时刻的采样时长。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通信接口503通过通信线路通信。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用于执行上述图8所描述的开关频率控制的程序。
处理器5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服务器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5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501相连接。存储器502也可以和处理器5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5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处理核。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逆变器和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电路、数据采样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控制所述逆变电路的通断;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侧包括输入母线正极和输入母线负极,所述输入母线正极和所述输入母线负极用于接收直流电;所述逆变电路的交流侧包括交流出线端子,所述交流出线端子用于输出交流电;
所述数据采样模块用于从所述交流出线端子采集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为以所述目标时刻作为结束时刻的采样时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所对应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上限FNU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下限FND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上限FNU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下限FND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fN;所述FND≤fN≤FNU,所述目标开关频率fN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为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
其中,若IN >IN-1,且FND≤fN-1≤FNU,则fN>fN-1,若IN <IN-1,且FND≤fN-1≤FNU,则fN小于fN-1,其中,f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I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计算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并将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生成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率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617300DEST_PATH_IMAGE001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FNU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率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三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618754DEST_PATH_IMAGE002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率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单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零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7.一种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控制所述逆变电路的通断;所述逆变电路的直流侧包括输入母线正极和输入母线负极,所述输入母线正极和所述输入母线负极用于接收直流电;所述逆变电路的交流侧包括交流出线端子,所述出线端子用于输出交流电;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交流出线端子处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和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为以所述目标时刻作为结束时刻的采样时长;
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所对应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上限FNU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开关频率下限FND与电流有效值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上限FNU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开关频率下限FND随着电流有效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fN,所述FND≤fN≤FNU,所述fN目标开关频率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为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
其中,若IN >IN-1,且FND≤fN-1≤FNU,则fN>fN-1,若IN <IN-1,且FND≤fN-1≤FNU,则fN小于fN-1,其中,f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开关频率,IN-1为第(N-1)个开关周期的目标电流瞬时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并根据所述电流有效值确定第N个开关周期的开关频率上限FNU和开关频率下限FND,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目标电流瞬时值IN,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采样时长中各采样点时刻的电流瞬时值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时长的电流有效值,根据所述目标时刻的各相电流瞬时值确定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并将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电流瞬时值IN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开关频率生成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器件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FNU、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包括:
当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286496DEST_PATH_IMAGE001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所述FNU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FNU、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包括:
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三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
Figure 424216DEST_PATH_IMAGE002
倍所述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开关频率上限、所述根据所述FNU、所述FND和所述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确定所述fN,包括:
当所述出线端子输出单相交流电时,且瞬时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零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FND确定为所述第N个开关周期的fN
CN201910316131.3A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Active CN110098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6131.3A CN110098635B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PCT/CN2019/126854 WO2020211423A1 (zh) 2019-04-17 2019-12-20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EP19925217.2A EP3952046B1 (en) 2019-04-17 2019-12-20 Photovoltaic inverter and corresponding switch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US17/503,016 US11855460B2 (en) 2019-04-17 2021-10-15 Photovoltaic inverter and corresponding switching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6131.3A CN110098635B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635A CN110098635A (zh) 2019-08-06
CN110098635B true CN110098635B (zh) 2022-06-28

Family

ID=67445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6131.3A Active CN110098635B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5460B2 (zh)
EP (1) EP3952046B1 (zh)
CN (1) CN110098635B (zh)
WO (1) WO20202114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635B (zh) 2019-04-17 2022-06-2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CN112713608B (zh) * 2020-12-16 2023-04-14 福州大学 一种逆变器的准定频多阈值区间滞环控制方法
CN117356027A (zh) * 2021-06-04 2024-01-0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系统及载波信号同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388A (zh) * 2001-07-06 2003-02-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有效值阻抗模拟方法及装置和有效值阻抗模拟用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78338B1 (en) * 2006-06-02 2015-03-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 control unit for high-frequency dielectric heatin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E102006027716B3 (de) * 2006-06-15 2008-01-24 Lenze Drive Systems Gmbh Ansteuerung mit Wechselrichtern bei geringen Schaltverlusten
US8625315B2 (en) 2008-05-09 2014-01-07 Etm Electromatic Inc Inverter modulator with variable switching frequency
JP5443946B2 (ja) * 2009-11-02 2014-03-19 株式会社東芝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2751742B (zh) 2012-07-25 2014-03-26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变开关频率提高并网性能的方法
CN102832644B (zh) * 2012-08-23 2014-12-24 深圳市四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931682B (zh) * 2012-10-30 2015-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载波变频控制方法
CN103532170B (zh) * 2013-10-31 2015-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于并网电流滞环控制算法的开关周期固定控制方法
CN104242617B (zh) * 2014-07-25 2017-01-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并网逆变器的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方法
CN104615190B (zh) * 2015-02-15 2017-06-20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中mppt优化器的控制方法
CN106385196A (zh) 2016-09-27 2017-02-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流纹波实时预测模型的三电平电压源变开关频率控制方法
CN106505621B (zh) * 2016-11-28 2019-05-17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887927A (zh) * 2017-11-13 2018-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0098635B (zh) * 2019-04-17 2022-06-2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相应开关频率控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388A (zh) * 2001-07-06 2003-02-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有效值阻抗模拟方法及装置和有效值阻抗模拟用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635A (zh) 2019-08-06
WO2020211423A1 (zh) 2020-10-22
EP3952046A4 (en) 2022-05-18
US11855460B2 (en) 2023-12-26
EP3952046A1 (en) 2022-02-09
US20220037890A1 (en) 2022-02-03
EP3952046B1 (en) 202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utonomous control of 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s for harmonic current filtering and resonance damping in an islanded microgrid
US11855460B2 (en) Photovoltaic inverter and corresponding switching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CN103986403A (zh) 变频调速系统及方法
Taib et al.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control enhancement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DFIG using three-level sparse matrix converter
Wang et al. A hierarchical control strategy of microgrids toward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Mohomad et al. Disturbance estimator-based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ler for single-phase interconnected PV systems
Bašić et al. Energy efficient control of a stand-alone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with AC current harmonics compensation
Alam et al. Simplified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CS-MPC) with extended voltage vectors for grid connected converters
CN102116850B (zh) 整流器试验装置及方法
Wang et al. Analysis, measurement, and compensation of the system time delay in a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rectifier
Dedeoglu et al.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equipped with nonlinear current-limiting control
Fahmy et al. A four leg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predictiv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low-voltage unbalanced-load distribution networks
Li et al. Life-cycle cost analysis for wind power converters
Jia et al. Transient switching performance of VSC and the DC fault partitions
Svensson Grid-connected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Najafi et al. Vienna rectifier and B4 inverter as PM WECS grid interface
Khillo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6-Pulse HVDC-VSC using Deadbeat Controller in dq Reference Frame under AC Fault Conditions
EP3714538B1 (en) Control of a power converter
Soares et al. Dual converter for connection of a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to a DC-microgrid
Vongkoon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DC bus voltage control regarding third harmonic reduction and dynamic improvement for half-bridge microinverter
Reddy et al. Advanced modulating techniques for diode clamped multilevel i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Routimo Developing a voltage-source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for improving power quality
Patel et al.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grid-connected DFIG using integrated shunt active filtering capabilities
Aghasi et al. Predictive DTC-ISVM for doubly-fed induction machine system fed by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Shen et al. Influence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access on power qualit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countermeasures in new pow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