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6376B -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6376B
CN110096376B CN201910268254.4A CN201910268254A CN110096376B CN 110096376 B CN110096376 B CN 110096376B CN 201910268254 A CN201910268254 A CN 201910268254A CN 110096376 B CN110096376 B CN 110096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fer
data volume
data transfer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8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6376A (zh
Inventor
李芳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zhou Digital Clou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ou Kuntai Xiam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ou Kuntai Xiam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henzhou Digital Clou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ou Kuntai Xiam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henzhou Digital Clou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ou Kuntai Xiam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682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6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6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6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6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6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3User-generated data transfer, e.g. clipboards, dynamic data exchange [DDE],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运维领域中的业务过程优化,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数据转移节点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所述数据转移节点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在日常生活、工作、游戏中通常会出现需要向多个数据供应方借出业务数据量的情况,这个过程中,一种方式为用户分别向各个数据供应方提出数据量借出申请,各个数据供应方之间互相独立地审核用户的申请,需要做大量重复的人工审核,数据转移效率较低;另一种方式中用户向其中一个数据供应方提出数据量借出申请,由该数据供应方进行初步审核后再向其他数据供应方提出申请,各个数据审核方对向自己申请借出的数据量进行复审后,向用户转移数据量,这一过程也需要进行初审和复审的过程,数据转移效率较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包括:
数据转移节点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包含向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模型;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包括: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获取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为根据所述第一系统针对从所述第二系统转移出的全部的数据量的归还状态确定的;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输入预设的转移比例评估模型,基于所述转移比例评估模型的输出确定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与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所述第一系统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审核通过的情况下,响应所述数据转移请求转移所述第一数据量,并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获取所述数据转移请求的接收时间,所述接收时间包括所述数据转移请求的目标接收时刻和目标接收日期;
所述第一系统在所述目标接收时刻在预设时刻之后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每个系统转移周期的系统转移日期,设定为针对第三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系统转移周期的系统转移日期后一天的日期,所述第三数据量对应的用户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转移申请的接收时间处于从所述目标接收日期前一天的预设时刻到所述目标接收日期当天的预设时刻之间。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获取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为平均原始数据确定方式或平均累积数据确定方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按照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转移的第一部分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确定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在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第一用户转移周期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确定在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第一系统转移周期以及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确定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向所述第二系统转移的第二部分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将携带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的数据归还转移申请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根据从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的系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更新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包含向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模型;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转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另一种数据转移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互连接,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中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所执行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转移节点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数据转移节点在接收到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之后,在根据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数据转移节点进而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这一过程中,无需第二系统对第二数据量的审核,通过数据转移节点中预设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共同制定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实现对第二数据量的确定及转移,保证了数据转移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数据转移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对智能合约的相关概念作介绍。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是一种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中包含预设的触发条件和合约内容,日常生活中线下的合约需要通过法律等进行约束执行,而智能合约是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依靠技术手段强制执行合约中规定的交易内容。智能合约被各个参与方共同制定后,通常被存储在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节点中,区块链节点判断是否满足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在确定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智能合约中的合约内容。
接下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转移方法涉及到第一系统、第二系统和数据转移节点,所述第一系统为向用户借出转移数据量的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针对所述第一系统向用户借出转移的数据量,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其中的部分数据量的系统,所述数据转移节点为部署在数据转移区块链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该节点中部署有所述第一系统及所述第二系统共同制定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
本实施例对应的应用场景可以是银行和小贷公司针对用户进行联合放款的场景,用户在对小贷公司申请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小贷公司向用户放该数额的款项,然后向银行申请该款项中的一部分的贷款,银行向小贷公司放款,实现了银行和小贷公司对用户的联合放款。该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系统可以为小贷公司,所述第二系统可以为银行,小贷公司和银行共同制定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存储在数据转移节点中,具体的,所述数据转移方法可以包括:
S101,数据转移节点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具体的,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为根据向第一系统申请数据量的用户的资质数据对该用户申请的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合约内容包含根据写入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模型,确定从第二系统向第一系统转移的数据量,并从第二系统向第一系统转移该数据量。
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部署在数据转移区块链系统中的数据转移节点后,所述数据转移节点通过P2P机制将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广播给数据转移区块链中多个的验证节点,验证节点存储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
S102,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这里,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可以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基本身份信息,目标用户的信用记录信息,目标用户的数据归还能力信息等。
数据转移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之前,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目标用户的数据转移资质进行审核,例如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在预设的黑名单中,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有逾期不归还数据的记录等,若审核通过,则响应所述数据转移请求向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账户转移所述第一数据量,并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若审核不通过,则向所述目标用户返回数据转移失败信息。
所述第一系统在响应所述数据转移请求转移所述第一数据量之后,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转移节点。
S103,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这里,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可以将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数据量输入预设的审核模型,基于所述审核模型的输出,确定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的验证结果。所述审核模型可以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关联规则算法模型、决策树模型等多种初始训练模型训练得到的。
若所述审核模型为基于关联规则算法模型训练得到的,则所述审核模型包含根据多个申请数据量不同的样本用户的资质数据得到的针对不同数据量的频繁项集,从针对不同的数据量的频繁项集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的频繁项集,进而将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的频繁项集进行比对,在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量对应的频繁项集满足预设的比对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及数据量进行的验证通过。
具体的,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中包含多个不同审核项目下的项目数据,所述频繁项集中对应包含多个不同审核项目下的项目数据。所述审核项目可以包含月收入数据量、月支出数据量、是否购买数据保险、是否有未还清数据量等,项目数据为各个审核项目对应的值,例如,审核项目月收入数据量对应的项目数据为15000,审核项目是否购买数据保险对应的项目数据为是,等。针对某一数据量的频繁项集的任意非空子集有如下特征:非空子集中的元素在该数据量对应的样本用户的资质数据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大于预设的出现次数阈值。例如,若训练得到的针对第一数据量的频繁项集包含两个,分别为:{月收入数据量1万以上、个人账户累积数据量10万以上、无未还清数据量}和{月收入数据量3万以上、个人账户累积数据量50万以上、未还清数据量20万以下},若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为{月收入数据量5千-1万、个人账户累积数据量20万、无未还清数据量},则与第一数据量对应的两个频繁项集均不满足比对规则,因此验证不通过。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在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后,向数据转移区块链系统中的验证节点广播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满足触发条件的消息,以使验证节点对所述验证节点根据存储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对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触发条件的满足进行验证,并生成相应的验证结果,在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接收到的大于预设数量的验证节点发送的验证结果后,或接收到指定验证节点发送的验证结果后,执行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
S104,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具体的,所述数据转移比例可以仅包含一个,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该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相乘,得到第二数据量。所述数据转移比例也可以包含多个,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包含针对不同用户类型的数据转移比例,所述数据转移比例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类型,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类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数据转移比例,进而确定所述第二数据量。用户类型可以根据用户的数据归还能力信息、用户信用信息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的。例如,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第二系统的高级客户,则对应的数据转移比例可以为95%,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第二系统的中级客户,则对应的数据转移比例可以为90%,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第二系统的初级客户,则对应的数据转移比例可以为85%。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转移比例包含多个时,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可以获取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为根据所述第一系统针对从所述第二系统转移出的全部的数据量的归还状态确定的;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输入预设的转移比例评估模型,基于所述转移比例评估模型的输出确定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与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还包含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的转移方式,所述转移方式可以包含转移时间、转移账户等。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包含的转移方式,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第一系统接收到从第二系统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具体的,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包含多个用户转移周期,各个用户转移周期包含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对应的用户转移日期。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各个用户转移周期,确定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包含的多个系统转移周期,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多个系统转移周期包含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对应的系统转移日期。
可选的,所述第一系统获取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为平均原始数据确定方式或平均累积数据确定方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按照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其中,在所述第一系统对目标用户放贷的场景中,所述平均原始数据确定方式为等额本金确定方式,所述平均累计数据确定方式为等额本息确定方式。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系统获取所述数据转移请求的接收时间,所述接收时间包括所述数据转移请求的目标接收时刻和目标接收日期;所述第一系统在所述目标接收时刻在预设时刻之后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每个系统转移周期的系统转移日期,设定为针对第三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系统转移周期的系统转移日期后一天的日期,所述第三数据量对应的用户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转移申请的接收时间处于从所述目标接收日期前一天的预设时刻到所述目标接收日期当天的预设时刻之间。
举例来说,设所述预设时刻为15点整,若用户A关于数据量A的数据转移申请A的接收时间是2018年8月10日10点28分,则2018年8月10日当天将用户A的资质数据以及数据量A发送给数据转移节点,数据转移节点针对数据量A从第二系统向第一系统转移数据量a,第一系统确定的针对数据量a的归还计划中,每个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系统转移日期为2018年8月以后每个月的11日。若用户B关于数据量B的数据转移申请B的接收时间是2018年8月10日15点28分,则2018年8月11日将用户B的资质数据以及数据量B发送给数据转移节点,数据转移节点针对数据量B从第二系统向第一系统转移数据量b,第一系统确定的针对数据量b的归还计划中,每个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系统转移日期为2018年8月以后每个月的12日。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转移节点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数据转移节点在接收到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之后,在根据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数据转移节点进而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这一过程中,无需第二系统对第二数据量的审核,通过数据转移节点中预设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共同制定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实现对第二数据量的确定及转移,保证了数据转移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数据转移的效率。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系统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201,数据转移节点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S202,第一系统接收目标用户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
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携带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步骤S201为周期性地执行,步骤S202与步骤S201的执行顺序没有关系。
S203,所述第一系统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审核通过的情况下,响应所述数据转移请求转移所述第一数据量,并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包含针对第一数据量的数据累积比例和逾期转移累积比例。所述数据累积比例为所述目标用户从所述第一系统借出转移所述第一数据量后产生的累积附加数据量的计算比例,例如在借款的场景中,所述数据累积比例为利率。所述逾期转移累积比例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未按照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数据归还转移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累积附加数据量产生逾期未转移附加数据量的计算比例,例如在借款的场景中,所述逾期转移累积比例为罚息率。
S204,所述第一系统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转移节点。
S205,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步骤S201~步骤S205的实现方式参阅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206,所述数据转移节点获取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
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为根据所述第一系统针对从所述第二系统转移出的全部的数据量的归还状态确定的。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可以包含所述第一系统针对从所述第二系统转移出的全部的数据量的归还数据量、归还准时率、理赔数据量、理赔准时率等。
S207,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输入预设的转移比例评估模型,基于所述转移比例评估模型的输出确定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
这里,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可以包含针对多个不同的数据转移项目的项目数据,所述数据转移项目可以包含企业规模、个体客户量、企业客户量、注册资本等,项目数据为数据转移项目下对应的值。所述转移比例评估模型可以基于多种初始网络模型训练得到的,例如,神经网络模型、关联规则算法模型等。
若所述转移比例评估模型是根据多个样本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基于关联规则算法模型训练得到的针对多个数据转移比例的频繁项集,则将所述数据转移参数与所述频繁项集进行比对,进而将与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满足比对规则的频繁项集对应数据转移比例,确定为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比例。具体的,所述频繁项集中包含多个不同数据转移项目下的项目数据,每个频繁项集的任意一个非空子集具有如下特征:非空子集中的元素在所述多个样本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大于预设的出现次数阈值。例如,若训练得到的针对数据转移比例80%和90%频繁项集分别为{企业规模4000人-5000人、个体客户量1亿以上、针对第二系统的还款准时率为70%以上}和{企业规模5000人-6000人、个体客户量1亿以上、针对第二系统的还款准时率为80%以上},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中包含的针对不同数据转移项目的项目数据分别为企业规模5268人、个体客户量2亿、针对第二系统的还款准时率为83%,各个项目数据分别在90%的数据转移比例对应的频繁项集中对应的项目数据的范围内,因此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与90%的数据转移比例对应的频繁项集满足比对规则,将90%确定为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比例。
可以理解的是,若所述第一系统针对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中包含针对第一系统针对从第二系统转移出的数据量的准时率、理赔量与归还量的比值等指标,准时率越高,理赔量与归还量的比值越低,得到的数据转移比例就越低,因此根据第一系统针对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浮动变化的数据转移比例可以提高第一系统针对第二系统的数据归还转移效率。
S208,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与所述第一数据量与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
S209,所述数据转移节点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S210,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包含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一致的数据累积比例和逾期转移累积比例。所述数据累积比例为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借出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后产生的累积附加数据量的计算比例。所述逾期转移累积比例为所述第一系统在未按照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对所述第二数据量进行数据归还转移时,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二数据量的累积附加数据量产生逾期未转移附加数据量的计算比例。
S211,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转移的第一部分数据量。
S212,所述第一系统确定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在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第一用户转移周期,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
具体的,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包含各个用户转移周期的数据转移状态,所述数据转移状态包含结清状态、逾期状态和未转移状态。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各个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接收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之前接收到的针对各个用户转移周期的当期已转移数据量,分别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数据转移状态为逾期状态和未转移状态的各个用户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进而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以及各个用户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在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第一用户转移周期。
其中,逾期状态的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为该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加上该数据转移周期对应的逾期未转移附加数据量,减去该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已转移数据量得到的,逾期状态的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逾期未转移附加数据量为该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与对应的当期已转移数据量的差值、该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用户转移日期到当前系统时间的天数、以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逾期转移累积比例的乘积。未转移状态的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为该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减去该用户转移周期对应当期已转移数据量得到的。
这里,在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最后一个结清状态的用户转移周期后的第一个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的情况下,则最后一个结清状态的用户转移周期后的第一个用户转移周期为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在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最后一个结清状态的用户转移周期后的第一个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至少两个,具体确定方法为:将最后一个结清状态的用户转移周期后的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按照周期从前向后的顺序逐个相加,若相加后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继续累加下一个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直到累加后的多个用户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时,停止累加,将已累加当期未转移数据量的用户转移周期确定为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的多个用户转移周期。
例如,若针对用户A的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逾期转移累积比例为0.025%,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第五期到第八期的用户转移周期及在2018年4月4日上述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数据转移状态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在2018年3月5日未接收到用户A归还转移的数据量,在2018年4月5日接收到了用户A针对第一数据量归还转移的数据量为1700,则针对第6期~第8期的当期已转移数据量为0,针对第6期的逾期未转移附加数据量为13.32,第6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为1731.89,第7期和第8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为1718.57,因此用户A转移的1700的数据量在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用户转移周期为第6期。若在2018年4月5日接收的用户A归还转移的数据量为2000,则这2000的数据量在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用户转移周期为第6期和第7期。
S213,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确定在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第一系统转移周期以及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
这里,由于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各个系统转移周期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各个用户转移周期确定的,这里,所述第一系统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转移周期,确定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可以理解的是,若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一个用户转移周期,则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仅包含一个系统转移周期,若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多个用户转移周期,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包含多个系统转移周期。
S214,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确定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向所述第二系统转移的第二部分数据量。
这里,在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仅包含一个用户转移周期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与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相等,则将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确定为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若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二系统针对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接收到的当期已转移数据量,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
在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至少两个用户转移周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系统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第二部分数据量:
10)、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的多个用户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拆分成分别与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的各个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多个用户分期数据量;
20)、根据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对应的数据转移状态,确定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包含的各个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
30)、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的多个用户转移周期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包含的各个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当期未转移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包含的各个用户转移周期分别对应的多个用户分期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包含的各个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系统分期数据量;
40)、根据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包含的各个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系统分期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
S215,所述第一系统将携带第二部分数据量的数据归还转移申请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
S216,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
可选的,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根据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的系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更新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例如重新计算所述第一系统针对从第二系统转移出的数据量的归还准时率、理赔准时率、理赔率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向目标用户转移第一数据量之后,数据转移节点实现了无需第二系统对第二数据量的审核,通过数据转移节点中预设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共同制定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实现对第二数据量的确定及转移,保证了数据转移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数据转移的效率,同时第一系统实现了将目标用户针对第一数据量归还转移的第一部分数据量拆分出第二部分数据量归还转移给第二系统,提高了数据归还转移的效率。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数据转移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301,用于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包含向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模型;
接收单元302,用于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确定单元3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转移单元304,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具体实现中,所述数据转移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图1至图2的数据转移方法中数据转移节点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实施细节可参阅图1至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实现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单元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接收单元在接收到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之后,确定单元在根据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转移单元进而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这一过程中,无需第二系统对第二数据量的审核,通过预设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共同制定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实现对第二数据量的确定及转移,保证了数据转移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数据转移的效率。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数据转移装置4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通信接口403。处理器401连接到存储器402和通信接口403,例如处理器401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存储器402和通信接口403。
处理器401被配置为支持所述数据转移装置执行图1-图2所述的数据转移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402包括内部存储器,内部存储器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RAM(SRAM)、同步动态RAM(SDRAM)等)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次性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TP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存储器402还可以包括外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闪驱,例如高密度闪存(CF)、安全数字(SD)、微型SD、迷你型SD、极限数字(xD)、存储棒等。
所述通信接口403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处理器401可以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包含向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模型;
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中的数据量确定模型,将预设的数据转移比例与所述第一数据量的乘积,确定为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转移的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1-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所述处理器401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其他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可以为上述提到的数据转移装置的一部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转移节点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包含向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模型;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获取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为根据所述第一系统针对从所述第二系统转移出的全部的数据量的归还状态确定的;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输入预设的转移比例评估模型,基于所述转移比例评估模型的输出确定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
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与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的乘积确定为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所述第一系统在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审核通过的情况下,响应所述数据转移请求转移所述第一数据量,并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获取所述数据转移请求的接收时间,所述接收时间包括所述数据转移请求的目标接收时刻和目标接收日期;
所述第一系统在所述目标接收时刻在预设时刻之后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每个系统转移周期的系统转移日期,设定为针对第三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系统转移周期的系统转移日期后一天的日期,所述第三数据量对应的用户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转移申请的接收时间处于从所述目标接收日期前一天的预设时刻到所述目标接收日期当天的预设时刻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确定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获取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为平均原始数据确定方式或平均累积数据确定方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按照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的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移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与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转移的第一部分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确定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在所述第一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的第一用户转移周期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确定在所述第二数据量的归还计划中对应的第一系统转移周期以及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数据量、所述第一用户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以及所述第一系统转移周期对应的计划转移数据量,确定针对所述第二数据量向所述第二系统转移的第二部分数据量;
所述第一系统将携带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的数据归还转移申请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从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根据从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的系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数据量,更新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
7.一种数据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包含向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量确定模型;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向目标用户转移的第一数据量以及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资质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量进行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数据转移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
转移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所述第一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为根据所述第一系统针对从所述第二系统转移出的全部的数据量的归还状态确定的;将所述第一系统针对所述第二系统的数据转移参数输入预设的转移比例评估模型,基于所述转移比例评估模型的输出确定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将所述第一数据量与所述第一系统向所述第二系统申请数据量的数据转移比例的乘积确定为第二数据量,并从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转移所述第二数据量。
8.一种数据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互连接,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数据转移节点执行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268254.4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0096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8254.4A CN11009637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8254.4A CN11009637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6376A CN110096376A (zh) 2019-08-06
CN110096376B true CN110096376B (zh) 2024-05-14

Family

ID=67444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8254.4A Active CN11009637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6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3150A (zh) * 2020-06-30 2020-10-16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6911A1 (zh) * 2014-06-27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挖掘方法和节点
CN105468994A (zh) * 2015-11-26 2016-04-06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074082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8399103A (zh) * 2017-02-08 2018-08-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345259A (zh) * 2018-09-29 2019-02-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资源转移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46860A1 (en) * 2016-12-15 2019-06-21 Walmart Apollo,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llaborative shopp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6911A1 (zh) * 2014-06-27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挖掘方法和节点
CN105468994A (zh) * 2015-11-26 2016-04-06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074082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8399103A (zh) * 2017-02-08 2018-08-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345259A (zh) * 2018-09-29 2019-02-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资源转移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6376A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eraart Distress and default contagion in financial networks
CN101689988B (zh) 通过分析用户交互检测不适当活动
US20190259095A1 (en) Determining present and future virtual balances for a client computing device
CN110362999A (zh) 用于检测账户使用异常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84012A (zh) 一种企业风险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259959A1 (en) Multi-target predi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CN111241161A (zh) 发票信息挖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5402A (zh) 对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34570A (zh) 信用违约预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97426B (zh) 一种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00724A (zh) 一种短信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96376B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704706A (zh) 分类模型的训练方法、分类方法及相关设备、分类系统
CN110060146B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Khan et al.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blockchain for donation-based crowdfunding of ethical projects
CN11456544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04878A (zh) 一种订单信息的存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983902A (zh) 基于用户实时事件的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5130756A (zh) 一种在线服务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3555A (zh) 一种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102178253B1 (ko) 사기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706294A (zh) 授信额度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14835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Ermolova et al. The Impact of PD-LGD Correlation on Bank Capital Adequacy in Nongranular Loan Portfolio
CN110070435A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3

Address after: Room 301, 3rd floor, 9 shangdijiu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Shenzhou Digital Clou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Shenzhou Kuntai (Xiam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A building, 1 front Bay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ial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PING AN PUHU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