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5813A -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5813A
CN110095813A CN201910414048.XA CN201910414048A CN110095813A CN 110095813 A CN110095813 A CN 110095813A CN 201910414048 A CN201910414048 A CN 201910414048A CN 110095813 A CN110095813 A CN 110095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trace
trace data
local
data volume
complex seis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40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5813B (zh
Inventor
袁三一
苏宇昕
王铁一
王静涵
杨珊
王尚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104140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5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5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5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上述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相位属性由于存在累积性而与局部构造不对应的问题,达到了能够准确确定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真实局部相位变化量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解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瞬时相位属性是由复地震道技术衍生出的“三瞬属性”之一,由于瞬时相位属性不受反射系数的影响,因此可以体现地质中较弱的反射界面。
然而,由于瞬时相位属性是反射特征的间接反映,因此利用瞬时相位属性解释反射特征往往存在较多困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为瞬时相位存在“累积性”,这是由于常规相位求取方法是对整道数据进行希尔伯特变换,然后取希尔伯特变换的结果与原始地震数据比值的反正切作为瞬时相位结果。这样得到的某一点瞬时相位的物理意义是自该点所在道起始点到该点经过的总的相位旋转,因此相位属性可能存在与局部构造不对应的假象。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相位属性由于存在累积性而与局部构造不对应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之后,还包括:根据瞬时相位差数据体识别目标地震道的层界面和目标地震道的地质构造;根据层界面和地质构造,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储层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包括: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包括:根据构造厚度确定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其中,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为构造厚度的一半;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包括: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其中,ω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unwrap()为相位解缠函数;s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t∈[ti-Δt,ti+Δt],其中,Δt为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N为正整数,为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个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包括: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Δωi=abs(ωi(ti+Δt)-ωi(ti))+abs(ωi(ti)-ωi(ti-Δt)),i=1,2...N;
其中,Δ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Δt为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包括:将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为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将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组合成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采样模块,用于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整道复地震道数据体局部开窗,可以求取该时窗内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多个瞬时相位,根据求取的多个瞬时相位可以确定该时窗内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再将时窗沿时间方向滑动以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最后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确定整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上述方案中,通过分段求取的思想获得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为局部真实的相位变化量,可以有效体现界面的真实位置,同时有助于确定弱反射构造和细微构造,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有很大帮助。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相位属性由于存在累积性而与局部构造不对应的问题,同时保留了相位属性不受反射强弱影响的优势,达到了能够准确确定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真实局部相位变化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数值模型1的相关示意图;
图4示出了数值模型2的相关示意图;
图5示出了实际数据的相关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申请,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种系统、装置设备、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公开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者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相位属性由于存在累积性而与局部构造不对应,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可以采用对整道数据局部开窗的方法,对某一段局部数据求取局部相位差,再将时窗沿时间方向滑动以实现整道数据的相位差求取。这种方法不仅合理利用了相位是复地震道的空间旋转量这一物理意义,还通过分段求取的思想获得了局部真实的相位变化量,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确定的相位差属性体现界面的真实位置,同时有助于确定弱反射构造和细微构造,并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和预测,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有很大帮助。
基于以上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流程图。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或装置结构,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或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或模块单元。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或结构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装置的模块结构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及附图所示的执行顺序或模块结构。所述的方法或模块结构的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应用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或模块结构连接进行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分布式处理环境)。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为了将传播到地震测点上的地震反射波或折射波记录下来,必须使传播到每个测点上的反射波或折射波各通过一套独立的而性能相同的装置,该装置即地震道。地震道可以由检波器、放大器、检流计等组成。复地震道数据,又称为复地震记录道,复地震记录道技术是建立在希尔伯特变换基础上的,通过希尔伯特变换,可获取复数地震记录。为了确定目标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需要先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步骤S102,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
步骤S103,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步骤S104,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由于某一时刻的瞬时相位是该复地震道自起始点到这一点的相位旋转,因此利用整道求得的瞬时相位具有时间上的累积性。虽然在某一部位不发育构造,但是受到该道前面各点的影响,该部位往往有非零相位值。这就为直接利用相位进行解释带来了困难。由于直接根据复地震道数据体确定的瞬时相位属性存在累积效应而难以直接进行地震解释,因此本申请对目标地震道的整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开取滑动时窗,即,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确定各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并根据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通过对整道数据局部开窗,可以求取该时窗内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多个瞬时相位,并根据求取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该时窗内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在确定局部瞬时相位差之后,将时窗沿时间方向滑动以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
步骤S105,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具体地,在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之后,可以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整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整道复地震道数据体局部开窗,可以求取该时窗内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多个瞬时相位,根据求取的多个瞬时相位可以确定该时窗内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再将时窗沿时间方向滑动以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最后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确定整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上述方案中,通过分段求取的思想获得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为局部真实的相位变化量,可以有效体现界面的真实位置,同时有助于确定弱反射构造和细微构造,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有很大帮助。
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得到的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为局部真实的相位变化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相位属性存在累积性的问题,因此,可以根据瞬时相位差数据体综合预测评价目标地震道的储层分布。因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瞬时相位差数据体识别目标地震道的层界面和目标地震道的地质构造;根据层界面和地质构造,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储层分布。
具体地,在连续区域,信号趋于稳定,因此局部相位变化趋近于0;而在界面处或构造异常部位由于信号不稳定,局部相位应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可以采用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作为地层构造识别的依据。根据瞬时相位差数据体可以识别目标地震道的层界面和目标地震道的地质构造,然后根据识别的层界面和地质构造,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储层分布。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根据瞬时相位差数据体对目标地震道的储层分布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从而为油藏开采和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可以包括: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其中,一般地,进行实际解释工作的数据体均是叠后数据体。叠加可以提高数据体的质量,消除随机噪声,是解释工作前必要的步骤。在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之后,可以对其进行希尔伯特变换,以得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复地震道数据体的质量,消除随机噪声,使得确定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更加准确,从而更好地对储层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
在对复地震道数据体开取滑动时窗之前,需要确定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为了能够体现构造内部的连续区域,时窗范围应小于构造厚度,同时为了能够体现局部相位变化,时窗范围不能过小。因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可以包括:根据构造厚度确定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其中,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为构造厚度的一半;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其中,示例性地,对于层位,构造厚度可以理解为地层厚度;对于河道,构造厚度可以指其纵向展布范围,即顶界面到下切谷最低点的范围;对于断层,构造厚度可以指断距。当时窗范围小于构造厚度时,在沿着时间方向滑动时窗时,构造会在一定范围内完全包含时窗,此时相位表现连续。即,这样能有效反映构造内部的相对连续区域,只显示边界的异常。而时窗范围过小时,不能有效反映局部相位的差异变化。因此通过综合考虑和相应测试,发明人发现将时窗范围选为构造厚度的一半较为合适。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得到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能够体现构造内部的连续区域,显示构造边界处的异常,同时能够有效反应局部相位的差异变化,有利于后续基于该瞬时相位差数据体准确地识别界面或异常结构,从而进行储层预测和评价。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可以包括: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其中,ω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unwrap()为相位解缠函数;s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t∈[ti-Δt,ti+Δt],其中,Δt为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N为正整数,为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个数。通过反正切函数得到的相位往往是缠绕的,这意味着直接求取的相位受到±2π的极值限制,得到的相位是非连续的函数。因此需要通过相位解缠实现对相位的线性处理。matlab等软件有标准函数可实现对相位的解缠,解缠后的相位有着更好的平滑性和连续性,是相位物理意义的直观反映。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可以包括: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Δωi=abs(ωi(ti+Δt)-ωi(ti))+abs(ωi(ti)-ωi(ti-Δt)),i=1,2...N;
其中,Δ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Δt为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即,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为:该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的首末点与该时窗中心的相位差的绝对值之和。示例性地,由于地震道的第一点时间深度为1,因此地震道的时间从1开始,对于第一个时窗,时窗中心可以为t1=1+Δt,t∈[1,1+2Δt],因此,第一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为:Δω1=abs(ω1(2Δt+1)-ω1(Δt+1))+abs(ω1(Δt+1)-ωi(1))。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为2Δt。上述实施例中计算局部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可以称为首末点差分法,通过分别计算时窗首末点与时窗中心的相位差并将计算得到的两个相位差的绝对值相加后作为对应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同时兼顾了时窗首末点相对于时窗中心的相位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该时窗内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相位变化,而且计算过程简单,有利于后续进行储层预测。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首末点差分法计算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考虑采用对称点差分法和中值差分法来确定局部瞬时相位差。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选取哪种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对称点差分法是选取相对于时窗中心对称的一系列点对,求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再将结果取模相加;中值差分法是首先找到时窗内各点相位的中值,再将各点相位与这一中值作差后将结果取模相加。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可以包括:将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为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将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组合成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示例性地,可以采用首末点差分法计算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并将计算得到的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为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从而得到整道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请参考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叠后地震数据体;对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复地震道数据体开取滑动时窗,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各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求取瞬时相位并进行相位解缠,然后采用首末点差分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得到整道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根据瞬时相位差数据体,通过界面对比进行层位判定并通过构造分析进行地质异常识别;根据层位判定和地质异常识别进行储层综合预测评价。
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通过分段求取的思想获得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为局部真实的相位变化量,并根据确定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进行层位判定和地质异常识别,可以有效体现界面,同时有助于确定弱反射构造和细微构造,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有很大帮助。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相位属性由于存在累积性而与局部构造不对应的问题,同时保留了相位属性不受反射强弱影响的优势,达到了能够准确确定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真实局部相位变化量并根据其进行储层预测和评价的技术效果。
为了对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加以检验,下面分别使用了两个数值模型和一个实际数据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法进行测试:
一、数值模型1
数值模型1以波速为2000m/s的围岩和波速为3000m/s的目标砂岩层组成,纵向总时间深度为151ms,Inline(主测线)方向和Crossline(联络线)方向采样点均为201,砂体厚为12ms,位于70ms~82ms范围内,主要包括一个河道和两个冲积扇状构造。图3中(a)示出了数值模型1在无噪条件下的水平切片,其中,切片位置为砂体层位的中心,白色部分为围岩,黑色部分即为砂体。图3中(b)示出了数值模型1沿着Crossline100方向的剖面。图3中(c)示出了常规整道瞬时相位属性沿Crossline100方向的剖面。如图3中(c)所示,可以看到在箭头指示的区域,虽然不存在构造,但是受到构造部位的影响仍然有非0相位值。由此可知,常规的整道的瞬时相位属性与局部构造不对应。图3中(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法确定的局部瞬时相位差沿着Crossline100方向的剖面。从图3中(d)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确定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属性与实际构造存在良好对应关系,且对应界面部位(即,图3中(d)中箭头指示的部位)处有一明显的相位差低值带,这是由于界面处相位变化量存在差异,这对指示界面位置有着积极意义。
二、数值模型2
数值模型2是1995年Aminzadeh等人在SEG/EAGE年会上提出的,由30Hz的雷克子波和反射系数褶积而成。数值模型2的大小为800km2×186ms,时间采样间隔为1ms,空间采样间隔为50m×50m。数值模型2是一个包含河道和断层的逆冲推覆体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复杂的地质结构,顶界面是一个不整合面,不整合发育的12个连续层的沉积层序。图4中(a)示出了数值模型2的三维立体图。图4中(b)示出了该数值模型2的水平切片,切片位置为100ms,大致与层位相吻合。图4中(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确定的与图4中(b)对应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的结果。从图4中(b)和(c)可以看出,与图4中(b)中层位边缘对应,图4中(c)中有明显的线状分隔,表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在边界的刻画上具有突出的优势。
三、实际数据
选用的实际数据包括一个清楚的河道构造。图5中(a)示出了该实际数据中河道所在层位的沿层振幅切片,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河道的大致位置和基本形态;图5中(b)示出了常规的整道瞬时相位的计算结果的沿层切片,由于瞬时相位受到整道噪声的影响,且存在前述的“累积性”并伴有缠绕现象,因此在这一相位沿层切片上很难看出构造;图5中(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确定的与图5中的(b)对应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的结果,在这一结果上河道构造得到了清楚的体现,与周围构造相比表现为较高的相位变化量。
从图3、图4和图5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对构造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相似,因此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包括:获取模块601、采样模块602、第一确定模块603、第二确定模块604和第三确定模块605,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采样模块602用于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
第一确定模块603用于确定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第二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第三确定模块605用于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可以具体用于:在根据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之后,根据瞬时相位差数据体识别目标地震道的层界面和目标地震道的地质构造;根据层界面和地质构造,确定目标地震道的储层分布。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可以具体用于: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采样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根据构造厚度确定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其中,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为构造厚度的一半;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其中,ω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unwrap()为相位解缠函数;s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t∈[ti-Δt,ti+Δt],其中,Δt为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N为正整数,为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个数。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Δωi=abs(ωi(ti+Δt)-ωi(ti))+abs(ωi(ti)-ωi(ti-Δt)),i=1,2...N;
其中,Δ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Δt为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可以具体用于:将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为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将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组合成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分段求取的思想获得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为局部真实的相位变化量,可以有效体现界面的真实位置,同时有助于确定弱反射构造和细微构造,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有很大帮助。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相位属性由于存在累积性而与局部构造不对应的问题,同时保留了相位属性不受反射强弱影响的优势,达到了能够准确确定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真实局部相位变化量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参阅图7所示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包括输入设备71、处理器72、存储器73。其中,所述存储器73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72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设备具体可以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所述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语音输入装置等;输入设备用于把原始数据体和处理这些数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所述输入设备还可以获取接收其他模块、单元、设备传输过来的数据体。所述处理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处理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等等。所述存储器具体可以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用于保存信息的记忆设备。所述存储器可以包括多个层次,在数字系统中,只要能保存二进制数据体的都可以是存储器;在集成电路中,一个没有实物形式的具有存储功能的电路也叫存储器,如RAM、FIFO等;在系统中,具有实物形式的存储设备也叫存储器,如内存条、TF卡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对照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缓存(Cache)、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者存储卡(Memory Card)。所述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网络通信单元可以是依照通信协议规定的标准设置的,用于进行网络连接通信的接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的程序指令具体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对照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申请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所述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
确定所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根据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根据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瞬时相位差数据体识别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层界面和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地质构造;
根据所述层界面和所述地质构造,确定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储层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包括:
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
对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所述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包括:
根据构造厚度确定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其中,所述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为所述构造厚度的一半;
按照所述预设滑动时窗,对所述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包括: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其中,ω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unwrap()为相位解缠函数;si(t)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t∈[ti-Δt,ti+Δt],其中,Δt为所述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N为正整数,为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包括: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Δωi=abs(ωi(ti+Δt)-ωi(ti))+abs(ωi(ti)-ωi(ti-Δt)),i=1,2...N;
其中,Δ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瞬时相位差;ω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瞬时相位;ti为第i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Δt为所述预设滑动时窗的时窗范围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包括:
将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为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
将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时窗中心处的瞬时相位差组合成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8.一种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
采样模块,用于按照预设滑动时窗,对所述复地震道数据体进行采样,得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中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内的多个瞬时相位确定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局部复地震道数据体的局部瞬时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地震道的复地震道数据体对应的瞬时相位差数据体。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414048.XA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095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4048.XA CN110095813B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4048.XA CN110095813B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5813A true CN110095813A (zh) 2019-08-06
CN110095813B CN110095813B (zh) 2020-04-24

Family

ID=67448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4048.XA Active CN110095813B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58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3345A (zh) * 2020-02-10 2021-08-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差异属性获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9579A (zh) * 2015-11-10 2016-01-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瞬时属性的强振幅屏蔽层剔除方法
CN107144877A (zh) * 2017-04-12 2017-09-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398721A (zh) * 2018-04-13 2018-08-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地质导向的相移属性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549102A (zh) * 2018-03-29 2018-09-18 西安交通大学 联合梯度结构张量和多窗分析的地层结构曲率估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9579A (zh) * 2015-11-10 2016-01-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瞬时属性的强振幅屏蔽层剔除方法
CN107144877A (zh) * 2017-04-12 2017-09-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549102A (zh) * 2018-03-29 2018-09-18 西安交通大学 联合梯度结构张量和多窗分析的地层结构曲率估计方法
CN108398721A (zh) * 2018-04-13 2018-08-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地质导向的相移属性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NYI YUAN 等: "Geosteering Phase Attributes: A New Detector for the Discontinuities of Seismic Image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
王静波 等: "基于多道局部复值相关的地震信号边缘检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钟韬 等: "地震瞬时属性分析技术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3345A (zh) * 2020-02-10 2021-08-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差异属性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3253345B (zh) * 2020-02-10 2024-06-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差异属性获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5813B (zh) 2020-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zei et al. Mapping full seismic waveforms to vertical velocity profiles by deep learning
RU2187828C2 (ru) Спектральное разложение для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US8213261B2 (en) Method for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volumes in the domains of depth, time, and age
US8427904B2 (en) Seismic data visualizations using a 3-D frequency-wavenumber space filter
US20100149917A1 (en) Method For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Volumes In The Domains of Depth, Time, and Age
US20090132170A1 (e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visualization
NO332387B1 (no) Spektral dekomponering av seismiske data
AU2008242961A1 (en) Methods of hydrocarbon detection using spectral energy analysis
Scheevel et 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pplied to 3D seismic data for reservoir property estimation
CN107065013B (zh) 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050205B (zh) 使用偏移道集的潜波照明
US20240265696A1 (en) Methods for Digital Imaging of Living Tissue
Wei et al. Deep learning-based P-and S-wave separation for multicomponent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CN110095813A (zh) 用于确定复地震道的瞬时相位差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00803A (zh) 微断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213782A (zh) 分相位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Bauer et al. Seismic imaging of the Waltham Canyon fault, California: Comparison of ray‐theoretical and Fresnel volume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Baumstein et al. Elastic Full Wavefield Inversion: The Benefits and the Challenges in Clastic and Subsalt Setting
Al Ramadhan et al. Processing frequent 4D land seismic data with buried sensors for CO2 monitoring
Li et al. An efficient deep learning method for VSP wavefield separation: A DAS-VSP case
Ouenes et al. Impact of pre-stack and post-stack seismic on integrated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Nakatsukasa et al. Impact of Near-surface Heterogeneity on Seismic Reservoir Monitoring Simulated Using the Real Field Data in Abu Dhabi
AlTheyab et al. Wavefront picking for 3D tomography and full-waveform inversion
Yeleskina et al. Application of Deep Learning Methods in Seismic Image Enhancement
BR102022019299A2 (pt) Registro e processamento de dados sísmicos com diferentes extensões de tempo de registro não contaminad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