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9053A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9053A
CN110089053A CN201780078002.4A CN201780078002A CN110089053A CN 110089053 A CN110089053 A CN 110089053A CN 201780078002 A CN201780078002 A CN 201780078002A CN 110089053 A CN110089053 A CN 110089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0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9053B (zh
Inventor
郭莹宇
卢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89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9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9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9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8Systems for the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television signal, e.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ignals, the signals occupying wholly or partially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e.g. by time division
    • H04N7/087Systems for the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television signal, e.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ignals, the signals occupying wholly or partially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e.g. by time division with signal insertion during the vertical blanking interval only
    • H04N7/088Systems for the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television signal, e.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ignals, the signals occupying wholly or partially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e.g. by time division with signal insertion during the vertical blanking interval only the inserted signal being digit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技术及其系统,该通信技术融合了用于支持比4G系统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的5G通信系统与IoT技术。本公开可以在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应用于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安全性和安全相关服务等)。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终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于参考信号的设置信息;确认在参考信号要被发送到的资源区域中是否可以进行波束切换;以及基于确认结果来测量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支持模拟、数字或混合波束成形的基站和终端的基于波束的信道测量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的部署以来对无线数据业务的增长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预5G通信系统也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为了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正在考虑在更高频率(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5G通信系统。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正在针对5G通信系统讨论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全维MIMO(FullDimensional 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技术。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在针对基于先进的小型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同通信、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s,Comp)、接收端干扰对消等的系统网络改进进行开发。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dvanced Coding Modulation,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Hybrid FSK And QAM Modulation,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lidingWindow Superposition Coding,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Bank Multi Carrier,FBMC)、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和稀疏码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
作为人类生成和消费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的因特网现在正在发展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在该物联网中,诸如事物的分布式实体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交换和处理信息。作为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的IoT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组合的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已经出现。由于IoT实现需要诸如“感测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技术要素,最近对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等进行了研究。这样的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其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的事物当中生成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与各种工业应用的融合和组合,IoT可以应用于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服务的各种领域。
根据这些开发,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类型通信(MTC)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技术可以通过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来实现。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与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参考信号是用于测量基站和用户之间的信道性质(诸如信道强度和失真、干扰强度和高斯噪声)以便于解调和解码所接收的数据符号的信号。参考信号还用于测量无线电信道状态的目的。接收器测量发送器以预先商定的发送功率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基于测量结果确定它们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状态。无线电信道状态被用于确定接收器向发送器请求的数据速率。
在以受约束的无线电资源(诸如时间、频率和发送功率)操作的普通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意味着减少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无线电资源。由于此原因,考虑到系统吞吐量,应仔细地进行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确定。如何分配用于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测量参考信号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特别是在采用利用多个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的系统中。
5G新无线电(NR)采用在高频率频带(例如,30GHz)中支持大量天线(例如,1024个)的MIMO方案。对于这样的基于毫米波的无线电通信,需要采用混合波束成形技术,其组合基于射频(radio frequency,RF)天线的模拟波束成形和基于数字预编码的数字波束成形,以克服由强直线性和高路径损耗表征的在对应频率频带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可能发生基站或终端不能在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不能测量在对应的资源区域中发送的参考信号。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根据基站或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来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做出本公开以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支持模拟、数字或混合波束成形方案的基站和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来测量信道或波束质量并报告和利用对应的信息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终端的方法包括:接收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确定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是否可以进行波束切换;以及基于确定的结果来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基站的方法包括:接收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基于波束切换能力信息确定终端是否能够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以及基于确定的结果来发送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终端包括:通信电路,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接收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确定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是否可以进行波束切换,以及基于确定的结果来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基站包括:通信电路,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接收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基于波束切换能力信息确定终端是否能够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以及基于确定的结果来发送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用于根据支持模拟、数字或混合波束成形方案的基站和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来测量信道或波束质量并报告和利用对应的信息的方法在使得可以测量信道状态方面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LTE/LTE-A系统中的用于下行链路调度的无线电资源的示图;
图2是示出LTE系统中的2天线端口、4天线端口和8天线端口CSI-RS传输图案的示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被应用于其的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4是示出混合波束成形系统的示图;
图5是用于说明终端和基站的扫描(sweeping)操作的示图;
图6是示出符号的结构的示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接收器的操作的示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发送器的操作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一般涉及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采用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基于多载波的多址方案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映射参考信号(RS)的方法。
移动通信系统已发展成能够提供超越早期面向语音服务的数据和多媒体服务的高速、高质量的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以及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标准化组织已将基于多载波多址方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近来,已经开发了各种基于多载波的移动通信标准(诸如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3GPP2超移动宽带和IEEE802.16m),以满足高速、高质量无线分组数据通信服务的要求。
现有的3G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诸如LTE、UMB和802.16m)基于多载波多址方案操作,并采用各种技术(诸如MIMO、波束成形、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and Coding,AMC)以及信道敏感调度)以改进传输效率。上述技术能够按照通过根据信道质量将传输功率集中到某些天线来调节数据速率并以高信道质量有选择地向用户发送数据的方式,改进传输效率和系统吞吐量。因为这些技术中的大多数基于基站(BS)(在下文中,可互换地称为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和终端(在下文中,可互换地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来操作,所以基站或终端需要使用诸如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dic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的参考信号来测量它们之间的信道状态。eNB表示用于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接收的位于某个地点的设备,并且一个eNB可以经由多个小区发送和接收信号。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几何分布的eNB,并且每个eNB可以托管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多个小区。
诸如LTE/LTE-A的现有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利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的MIMO技术以用于改进数据速率和系统吞吐量。
MIMO技术利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来发送空间上分离的多个信息流。该发送多个空间上分离的信息流的技术称为空间复用。通常,可以取决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天线的数量来确定可以被空间复用的信息流的数量。可以被空间复用的信息流的数量可以被称为对应传输的秩。
LTE/LTE-A版本11中采用的MIMO技术支持具有多达8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即,高达秩8)的空间复用。
为了实现用于支持诸如eMBB、mMTC和URLLC的各种类型的服务的5G NR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目标,正在考虑最小化参考信号的始终开启的传输和非周期性地发送参考信号,以用于灵活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可以省略本领域公知的且与本公开直接无关的技术规范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题。这旨在省略不必要的描述,以便使本公开的主题清楚。
出于同样的原因,在附图中夸大、省略或简化一些元件,并且在实践中,元件可以具有与附图中所示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或等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通过参考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其的方法。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反而,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将本公开的构思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且本公开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将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块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块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运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行为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其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起作用,使得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行为的嵌入指令装置的制品。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运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行为的步骤。
此外,各个框图可以示出包括用于执行(多个)特定逻辑功能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可运行指令的模块、分段或代码的部分。此外,应注意,可以在若干修改中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块的功能。例如,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两个连续的块,或者可以根据它们的功能以相反的顺序执行它们。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术语“模块”意味着但不限于执行某些任务的软件或硬件组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模块可以有利地被配置为驻留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因此,作为示例,模块可以包括组件(诸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进程、功能、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阵列和变量。组件和模块的功能可以组合成更少的组件和模块,或者进一步分成更多的组件和模块。另外,可以实现组件和模块,使得它们在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中运行一个或多个CPU。
可以省略这里合并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题。此外,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来定义以下术语,并且它们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使用等而变化。因此,应该基于本说明书的总体内容进行定义。
尽管描述针对NR和LTE/LTE-A系统,但是本公开可以在没有修改的情况下应用于在许可和未许可频带中操作的其他通信系统。
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绘,但是可以以相反顺序或并行地执行两个连续步骤。
图1是示出LTE/LTE-A系统中的用于下行链路调度的无线电资源的示图。
如图1所示,无线电资源在时域中以子帧为单位并且在频域中以资源块(ResourceBlock,RB)为单位而被分配。无线电资源由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和时域中的14个OFDM符号组成,这产生总共168个频率-时间位置。在LTE/LTE-A中,如图1所示的频率-时间位置中的每一个被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
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无线电资源以发送如下不同类型的信号:
1、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这是周期性广播的参考信号,以由一个小区内的所有UE共同使用。
2、解调参考信号(DMRS):这是仅当存在要发送到特定UE的数据时向对应UE发送的参考信号。可支持多达8个DMRS端口。在LTE/LTE-A中,天线端口7至14是DMRS端口,其使用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或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FDM)来维持它们之间的正交性以避免彼此干扰。
3、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这是用于从eNB向UE发送业务使用(或数据)的下行链路信道。eNB可以使用在图1中的数据区域(或PDSCH区域)中无参考信号映射到其上的RE来发送数据。
4、CSI-RS:这是被发送以由小区内的UE在信道状态测量中使用的参考信号。在小区内可以存在发送的多个CSI-RS。
5、其他控制信道(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Channel,PH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PCFI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eNB可以向UE提供控制信息,以由UE在PDSCH上接收数据或发送与上行数据传输相对应的HARQ ACK/NACK时使用。
除了上述信号之外,eNB还可以在LTE-A系统中配置静默(muting),使得位于对应小区内的UE能够接收由相邻eNB发送的CSI-RS,而没有干扰。可以在为CSI-RS指定的位置处配置静默,并且通常,UE可以跳过试图在静默的CSI-RS位置处接收业务信号。在LTE-A系统中,静默被称为零功率CSI-RS。这是因为静默本质上在没有传输功率的情况下被应用到CSI-RS位置。
在图1中,CSI-RS可以在根据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指定的由A、B、C、D、E、F、G、H、I和J标记的位置中的一些位置处发送。零功率CSI-RS(静默)也可以映射到位置A、B、C、D、E、F、G、H、I和J中的一些。
可以根据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将CSI-RS映射到2、4或8个RE。对于两个天线端口,图1的特定图案的一半用于CSI-RS传输;对于四个天线端口,整个特定图案用于CSI-RS传输;以及对于八个天线端口,两个图案用于CSI-RS传输。
同时,零功率CSI-RS(静默)总是以一个图案为单位发送。也就是说,尽管静默适用于多个图案,但是如果静默位置不与CSI-RS位置重叠,则静默不能应用于一个图案的一部分。然而,如果CSI-RS位置与零功率CSI-RS(静默)位置重叠,则静默可以应用于一个图案的一部分。
在发送2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被映射到在时域中连续的两个RE,并且它们通过正交码彼此区分。在发送4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四个天线端口中的两个的CSI-RS被映射到两个连续的RE,而剩余的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被映射到两个其他连续的RE。甚至在发送8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也通过相同的方法执行CSI-RS映射。在发送12个和16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分别通过聚合3个4天线端口CSI-RS图案或通过聚合2个8天线端口CSI-RS图案来生成对应的CSI-RS图案。
另外,可以连同CSI-RS一起向UE分配CSI干扰测量资源(CSI InterferenceMeasurement Resource,CSI-IM或CSI-IMR),CSI-IM资源具有与支持四个端口的CSI-RS资源相同的结构和位置。CSI-IM是用于使UE能够从一个或多个eNB接收数据以准确地测量由相邻eNB引起的干扰的资源。例如,为了准确且有效地测量相邻BS发送数据时的干扰量和相邻eNB不发送数据时的干扰量,服务eNB可以配置CSI-RS资源和两个CSI-IM资源,一个CSI-IM资源始终允许相邻eNB的信号传输,而另一个始终禁止相邻eNB的信号传输。表1示出了组成CSI-RS配置的RRC字段。
[表1]用于在CSI过程中支持周期性CSI-RS的RRC配置
CSI过程中的用于基于周期性CSI-RS的信道状态报告的配置可以被分类为如表1所示的4个类别。
提供CSI-RS配置信息(CSI-RS config)以配置CSI-RS RE的频率-时间位置。这里,通过天线数量配置来设置CSI-RS的端口数量。
资源配置信息(Resource config)指示RB中的RE的时间-频率位置,并且子帧配置信息(Subframe config)指示子帧周期和子帧偏移。表2示出了传统LTE中支持的Resourceconfig和Subframe config中的设置。
表2:Resource config和Subframe config设置
(a)Resource config设置
(b)Subframe config设置
UE可以从表2确定用于发送CSI-RS的资源的频率-时间位置、周期和偏移。
Qcl-CRS-info表示CoMP的准共定位(quasi collocation)信息。
提供CSI-IM配置信息(CSI-IM config)以配置用于干扰测量的CSI-IM资源的频率-时间位置。因为CSI-IM资源总是基于4个端口配置,所以不需要指示天线端口的数量;CSI-IM资源以与CSI-RS资源相同的方式配置有资源配置信息(Resource config)和子帧配置信息(Subframe config)。
提供CQI报告配置信息(CQI report config)以配置如何在对应的CSI-RS过程中报告信道状况。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配置、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配置、PMI/RI报告配置、RI参考CSI过程配置和子帧图案配置。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PDSCH RE和CSI-RS RE之间的功率比的“PC”和用于指示要使用的码本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
如上所述,FD-MIMO eNB必须配置用于在八个或更多个天线信道上进行测量的资源信号资源,并将对应的信息发送到UE,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参考信号的数量可以根据eNB天线配置和测量方案(测量类型)而变化。例如,可以在LTE/LTE-A版本13中的全端口映射的假设下配置{1,2,4,8,12,16}端口CSI-RS。这里,全端口映射意味着每个TXRU具有专用的CSI-RS端口以用于信道估计。
同时,可能将在LTE/LTE-A版本14或更高版本中支持16个或更多个TXRU。与版本13相比,还预期可支持天线阵列配置的数量急剧增加。这意味着需要在LTE/LTE-A版本14中支持可扩展数量的TXRU。表3列出了根据在全端口映射情况下可用的CSI-RS端口的数量的二维(2D)天线阵列几何形状。
表3:根据基于全端口映射的聚合的CSI-RS端口的数量的可用2D天线阵列几何形状
表3列出了CSI-RS端口的数量{18,20,22,24,26,28,30,32},考虑到不同的偏振天线被共定位,CSI-RS端口的数量可以被分成两半,每一半包括与AP位置的数量相对应的{9,10,11,12,13,14,15,16}。同时,根据如表3所示的特定于维度的数量的天线端口的组合,可以以具有在第一维度(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N1个AP位置和在第二维度(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N2个AP位置的2D矩形或方形的形式配置天线阵列。表3示出了可以根据CSI-RS端口的数量以各种形式配置天线阵列。
在蜂窝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以用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测量。在3GPPLTE-A系统中,UE基于由eNB发送的CSI-RS来测量信道状态。考虑包括下行链路干扰量的一些因素来测量信道状态。下行链路干扰量对于估计信道条件非常重要,并且是基于来自相邻eNB的天线的干扰信号和热噪声而测量的。在具有一个发送天线的eNB向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UE发送资源信号的假设下,UE必须基于由eNB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每个符号的能量与要同时接收的干扰的比率(Es/Io)。UE将确定的Es/Io转换为数据速率或对应值,并以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的形式向eNB发送数据速率或对应值,其中eNB在CQI的基础上确定在向UE传输时使用的数据速率。
UE将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到eNB以由eNB在下行链路调度中使用。也就是说,UE测量由eNB发送的参考信号,并将基于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eNB。如上所述,反馈信息可以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其包括如下三种类型的信息:
-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RI):指示可以由UE在当前信道条件下支持的空间层的数量的指示符。
-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指示在当前信道条件下UE的优选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
-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指示UE在当前信道条件下接收数据的最大可能数据速率的指示符。
CQI可以由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最大纠错码率和调制方案、或可以用于指示最大可能数据速率的每个频率的数据效率来代替。
RI、PMI和CQI在意义上彼此相关联。例如,LTE/LTE-A中支持的预编码矩阵以特定于秩的方式定义。因此,可以取决于RI被设置为1还是2来不同地解释PMI X。UE还可以在eNB应用UE已经报告的PMI X的假设下确定CQI。也就是说,如果UE报告RI_X、PMI_Y和CQI_Z,则这意味着对于正在使用RI_X和PMI_Y的情况,UE能够以与CQI_Z相对应的数据速率接收信号。以这种方式,UE可以确定其对应的传输模式使得可以实现用于实际传输的最优吞吐量的CQI。
图2是示出LTE系统中的2天线端口、4天线端口和8天线端口CSI-RS传输图案的示图。
具有大量天线的eNB必须配置用于测量8个或更多个天线信道的参考信号资源,并发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以由UE在生成和报告信道信息时使用。如图2所示,尽管多达48个RE可用作CSI-RS资源,但是目前可以每个CSI过程为CSI-RS配置8个RE。为了实现支持8个或更多个CSI-RS端口的FD-MIMO系统,需要新的CSI-RS配置方法。例如,LTE/LTE-A版本13支持每个CSI过程1、2、4、8、12和16个CSI-RS端口。详细地,可以根据传统映射规则图案化1端口、2端口、4端口和8端口CSI-RS,通过聚合3个4端口CSI-RS图案来图案化12端口CSI-RS,并且通过聚合2个8端口CSI-RS图案来图案化16端口CSI-RS。在LTE/LTE-A版本13中,12端口CSI-RS和16端口CSI-RS可以通过具有长度为2的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的码分复用2(CDM-2)与具有长度为4的OCC的CDM-4来配置。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被应用于其的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3针对CDM-2CSI-RS传输,其与PDSCH传输相比,需要高达9dB的功率增强以实现基于CDM-2的12端口/16端口CSI-RS配置的全功率利用。这意味着基于CDM-2的12端口/16端口CSI-RS配置需要比传统CSI-RS配置所需的硬件更高要求的硬件以实现全功率利用。出于这个原因,LTE版本13采用基于CDM-4的12端口/16端口CSI-RS配置,这使得可以像以前一样以6dB功率增强实现全功率利用。此外,版本14采用基于CDM-8的32端口CSI-RS配置。
如上所述,5G NR采用在高频率频带(例如,30GHz)中支持大量天线(例如,1024个)的MIMO方案。对于这样的基于毫米波的无线电通信,需要采用混合波束成形技术,该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组合基于射频(RF)天线的模拟波束成形和基于数字预编码的数字波束成形,以克服由强直线性和高路径损耗表征的在对应频率频带中出现的问题。
图4是示出混合波束成形系统的示图。
参考图4,发送器可以意味着基站或终端。基站和终端中的每一个包括RF链和用于数字和模拟波束成形的移相器。发送器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模拟波束成形:通过移相器移动要通过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相位,以在预定方向上集中信号。为了实现这一点,使用由多个天线元件组成的阵列天线。这样的发送波束成形在增加信号传播距离和显著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方面是有利的,因为在其他方向上没有发射信号。接收器还可以利用接收阵列天线执行接收波束成形,其仅在预定方向上而不是在其他方向上集中对信号的接收,以增加该方向上的信号接收灵敏度,使得消除干扰。
考虑到其波长随着频率增加而减小的电波的性质,如果天线以波长的一半的间隔布置,则可以在给定空间内布置更多的天线元件。这意味着在天线增益方面在高频率频带而不是低频率频带中操作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波束成形技术是有利的。
为了实现更高的天线增益,可以采用基于组合模拟波束成形技术和用于传统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速率改进的数字预编码技术的混合波束成形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数字波束成形:形成一个或多个模拟波束并以类似于在传统多天线系统中在基带中执行的方式的方式对模拟波束执行数字预编码,从而使得可以期望信号接收可靠性和系统吞吐量的改进。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基站和终端的方法,其中该基站和终端支持模拟、数字或混合波束成形技术,以根据其波束切换能力测量和报告波束质量并使用对应的信息。
使用波束成形技术的最重要考虑之一是为对应的基站和终端选择最佳波束方向。为了选择最佳波束,基站和终端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多个时间和频率资源来支持波束扫描。
图5是用于说明终端和基站的扫描操作的示图。
参考图5,终端或基站可以在不同时间资源上通过不同波束发送参考信号,以为终端或基站选择最佳波束。用于在不同时间资源上通过不同波束发送参考信号的这种技术被称为波束扫描。基站或终端可以通过不同波束接收参考信号,基于CS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对参考信号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来评估参考信号的质量以用于波束选择,并且根据评估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
该图示出了资源在时间轴上被分割以用于发送参考信号。如附图标记510所示的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持续时间可以称为“资源区域”。稍后详细描述资源区域。尽管图5示出了参考信号在不同时间资源上通过不同波束发送,但是参考信号也可以在不同频率或码资源上发送。也就是说,资源区域可以指通过以频率轴划分资源而获得的区域,并且同样可以应用于码资源。
应考虑到波束扫描所需的时间来设计用于波束扫描的这样的资源分配。图5的部分(a)描绘了为波束分配6个连续资源区域。尽管通过示例的方式使用术语“资源区域”来解释在时间轴上划分资源,但是资源区域可以等同于符号,并且在以下描述中术语“资源区域”和“符号”可以互换地使用。
在图5的部分(a)中,分配6个连续符号用于波束扫描,并且如果符号具有1Ts的长度,则花费6Ts来进行波束扫描。
在图5的部分(b)中,符号以交替的方式被分配以用于扫描波束。如果如上所述符号以交替的方式被分配以用于波束,则花费11Ts来完成波束扫描,并且延长的时间开销降低了效率。
为了实现模拟、数字或混合波束成形连同波束扫描技术,需要考虑对应的波束成形的特性和终端和基站两者的波束切换能力。在采用模拟波束成形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基于硬件的移相器的特性。采用以基于硬件的移相器实现的模拟波束成形技术使得不可以在相同的频率频带中形成另一个模拟波束。因此,波束扫描需要多个时间资源。此外,可以认为符号的结构支持在不同时间资源上的不同波束测量。
图6是示出符号的结构的示图。
如图6所示,符号包括用于克服符号间干扰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部分610和数据/参考信号部分620。因为数据/参考信号部分620被分配用于发送参考信号,所以基站或终端的移相器必须在CP部分610内执行其相移操作。然而,相移操作因终端而异,因为相移操作取决于移相器的结构,并且因为具有或者不具有跨连续符号进行波束切换的能力的终端的共存。
除了终端的相移能力之外,还应当需要考虑根据由基站和终端支持的数字学而变化的符号结构。表4示出了特定于子载波间隔的CP长度。
表4:根据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的CP长度
如表4所示,符号长度与子载波间隔成反比地减小,导致CP长度减小。这意味着减少终端和基站必须在其RF电路上执行相移以用于波束切换的时间段。
假设波束切换操作应在400ns内完成,对于使用15kHz、30kHz、60kHz和120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情况,终端可以在CP长度内并且甚至跨连续符号完成波束切换,这是因为针对这些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的CP长度大于400ns。同时,对于使用子载波间隔240kHz和480kHz的情况,终端不能在CP长度内并且甚至跨连续符号完成波束切换,这是因为针对这些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的CP长度小于400ns。
本公开使得终端和基站可以通过允许根据终端或基站的波束切换能力选择波束来根据终端和基站的波束切换能力执行波束扫描,以用于资源分配或测量。尽管描述针对使用时间资源(OFDM符号)的情况,但是本公开可以应用于使用频率资源和码分资源的情况。尽管描述针对考虑与终端的相移所需的时间段相关联的波束切换能力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考虑各种波束切换能力,诸如预编码能力、用于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切换能力、以及考虑多个面板(panels)的波束切换能力。尽管以下描述是利用连续资源上的波束切换能力进行的,但是资源不是必须连续的,并且本公开可以包括时分资源、频分资源或码分资源之间的距离太远而未被终端的切换能力所覆盖的所有情况。
<第一实施例>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接收器的操作的示图。
本公开的接收器可以是终端或基站。尽管该描述通过示例的方式针对接收器是终端的情况,但是本公开可以相同地应用于基站。
第一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发送器不具有关于接收器是否具有波束切换能力的信息的情况、或者支持波束切换的终端和不支持波束切换的终端被分配相同资源的情况。在第一实施例中,接收器可以在接收器可以在其中执行测量的测量时段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对参考信号执行测量,并且在下一个测量时段或资源内的剩余的资源区域中对参考信号执行测量。
在本公开中,终端或基站可以以资源区域为单位执行波束扫描以发送参考信号。如图7所示,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不同波束在不同资源区域中发送。这里,资源区域可以被定义为用于通过波束发送参考信号的持续时间。在该图中,附图标记711至716表示通过不同波束发送参考信号的各个资源区域。
在本公开中,被分配以用于发送所有参考信号的资源可以被称为测量时段。所有参考信号可以意味着通过不同波束发送的所有参考信号。一个测量时段可以包括被分配以用于发送不同波束的多个资源区域。组成测量时段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些可以不用于发送参考信号。也就是说,测量时段可以包括参考信号资源区域和非参考信号资源区域。在本公开中,测量时段中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被称为参考信号资源池。
测量时段可以具有偏移和周期,并且关于偏移和周期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由终端或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稍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假设终端被分配用于通过波束扫描接收参考信号的资源,如图5的部分(a)所示。然而,终端可能在所分配的资源区域中不支持波束切换。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可以存储在终端中。
如果终端都不支持资源区域之间的波束切换,则基站可以分配由终端在接收参考信号时使用的资源,如图5的部分(b)所示。
然而,如果基站没有关于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的信息,则在某个终端支持资源区域之间的波束切换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问题。如果终端支持资源区域之间的波束切换,则可以分配连续的资源区域,如图5的部分(a)所示,这使得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诸如波束扫描所需的时间。在分配连续资源区域的情况下,如图5的部分(a)所示,终端中的一些可能不执行参考信号测量。因此,需要一种用于使用所分配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对所有波束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方法。
在图7中,假设用于波束切换的资源区域是一个OFDM符号。
参考图7,如果终端在资源区域中不支持波束切换,则它不能对在资源区域1至6(711至716)中发送的所有参考信号执行测量。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必须选择用于在其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资源区域。
如果终端确定不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则它可以对在第一测量时段710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执行测量。例如,终端可以对在符号1、3和5(711、713和715)处发送的参考信号执行测量,以评估并确定对应的波束质量。
当在时间资源中周期性地发送参考信号时,终端可以在第二测量时段720的、在先前测量时段中未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例如,终端可以在符号2、4和6(722、724和726)处而不在先前测量时段中已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符号1、3和5处执行参考信号测量,以评估波束并确定波束质量。在本公开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的结果生成的CSI、RSRP和RSRQ可以统称为测量结果,并且终端可以基于测量结果确定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波束质量。终端可以基于测量结果选择具有最佳质量的波束,并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接收数据。这里,终端可以仅基于在第一测量时段710中执行的测量的结果来选择波束,并且使用所选择的波束来发送/接收数据。终端还可以基于在第一测量时段和第二测量时段两者中执行的测量的结果来选择波束。还可以基于在预定窗口内执行的测量的结果连同在各个测量时段中执行的测量的结果来选择波束。
尽管在图中第一测量时段710和第二测量时段720是连续的,但是第一测量时段710和第二测量时段720可以是以预定间隔分离的测量时段。可以通过从基站向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来指示测量时段之间的间隔。
还可以实现用于根据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在三个或更多个测量时段上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
通过允许在如上所述的一些测量时段中执行波束扫描,终端可以通过适应于其波束切换能力的波束扫描操作来接收参考信号。尽管以上描述针对波束切换需要一个OFDM符号的情况,然而,可以改变切换所需的资源量,并且频率和码资源也可以被认为是资源。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可以相同地应用于基站。也就是说,基站可以在若干测量时段中执行波束扫描,以通过适应于其波束切换能力的波束扫描操作来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第二实施例>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发送器的操作的示图。
本公开的发送器可以是终端或基站。尽管该描述通过示例的方式针对发送器是基站的情况,但是本公开可以相同地应用于终端。
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发送器不具有关于接收器是否具有波束切换能力的信息的情况、或者支持波束切换的终端和不支持波束切换的终端被分配相同资源的情况。第二实施例针对用于发送器将终端可以对其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资源分配给所有参考信号资源区域当中的对应资源的方法。
假设终端被分配用于通过波束扫描接收参考信号的资源,如图5的部分(a)所示。然而,终端可能不支持所分配的资源区域之间的波束切换。
终端可以将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发送到基站以向基站通知其波束切换能力。详细地说,基站可以向终端请求终端能力信息,并且终端可以响应于该请求将包括波束切换能力信息的终端能力信息发送到基站。从终端发送到基站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可以包括关于波束切换所需时间的信息。终端还可以向基站发送指示特定于预定资源区域大小的波束切换能力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可以配置有1比特。
可能存在根据所需波束切换时间归类的预定波束切换能力等级,并且终端可以向基站通知根据其所需波束切换时间确定的波束切换能力等级。例如,对于等于或短于400ns的所需波束切换时间,波束切换能力可以被指定为高,对于400ns和1.2us之间的所需波束切换时间,波束切换能力可以被指定为中等,并且对于等于或长于1us的所需波束切换时间,波束切换能力可以被指定为低;如果终端的所需波束切换时间是300ns,则终端将设置为“高”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发送到基站。
终端可以经由更高层信令消息或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将包括上述信息的UE能力信息发送到基站。以上描述仅是示例,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确定波束切换能力信息。
如果所有终端都不支持资源区域之间的波束切换,则基站可以分配由终端在接收参考信号时使用的资源,如图5的部分(b)所示。
然而,如果终端支持资源区域之间的波束切换,则可以分配连续资源区域,如图5的部分(a)所示,这使得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诸如波束扫描所需的时间。在分配连续资源区域的情况下,如图5的部分(a)所示,终端中的一些可能不执行参考信号测量。因此,需要一种用于使用所分配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对所有波束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方法。
与图7相似,在图8中假设对应的终端在其间执行波束切换的资源区域是OFDM符号。
参考图8,如果终端在资源区域中不支持波束切换,则它不能对在资源区域1至6(811至816)中发送的所有参考信号执行测量。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分配在如图5的(a)部分所示分配的资源区域当中选择的资源区域811、813、815、822、824和826。
详细地,基站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对在第一测量时段810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执行测量。例如,基站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符号1、3和5(811、813和815)处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基站还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第二测量时段820的、在先前测量时段中未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例如,基站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符号2、4和6(822、824和826)处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基站可以将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并且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终端必须在其中执行测量的资源区域的信息。详细地,如果基于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确定对应的终端不能在资源区域之间执行波束切换,则基站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多个资源区域中的一些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基站还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下一个测量时段中的其他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因此,即使当基站通过映射到如图5的部分(a)所示的连续资源区域的不同波束发送参考信号时,终端也可以在假设参考信号在如图8所示的交替区域中发送的情况下执行参考信号测量以评估并确定波束质量。
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允许在一些测量时段中执行波束扫描,终端可以通过适应于其波束切换能力的波束扫描操作来接收参考信号。尽管在图中第一测量时段710和第二测量时段720是连续的,但是第一测量时段710和第二测量时段720可以是以预定间隔分离的测量时段。
还可以实现用于根据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在三个或更多个测量时段上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
尽管以上描述针对通过OFDM符号执行波束切换的情况,但是用于波束切换的资源量可以变化,并且频率和码资源也可以被认为是波束切换资源。
尽管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针对发送器和接收器分别是基站和终端的情况,但是本公开包括其中发送器和接收器是终端和基站的其他实施例。发送器和接收器都可以是侧链通信中的终端。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9,终端或基站可以在步骤S910处确定终端或基站是否能够在被分配以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之间执行波束切换。也就是说,终端或基站确定其波束切换能力是否支持用于波束扫描使用的整个参考信号资源池中的参考信号发送的资源分配。可以基于具有CP长度、子载波间隔、由终端或基站的移相器支持的波束切换时间、可支持的预编码单元等的OFDM符号结构来进行这种可支持性确定。
如果可以在被分配以用于参考信号的两个资源区域之间执行波束切换,则终端或基站可以在步骤S920处经由波束扫描在各个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发送参考信号。也就是说,如果终端或基站支持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池,则它可以在参考信号资源池中执行波束扫描。
如果不可以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所分配的资源区域之间执行波束切换,则终端或基站可以在步骤S930处在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或者发送指导要在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配置信息。也就是说,如果终端或基站不支持用于参考信号资源池中的参考信号发送的资源分配,则它可以在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或者分配用于支持波束扫描操作的整个参考信号资源池中的由对应的波束切换能力覆盖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
详细地,终端或基站可以在所分配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当中的由其波束切换能力覆盖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终端或基站还可以在下一个测量时段中的剩余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同时,终端或基站可以被配置为在被分配以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终端或基站可以被配置为在下一个测量时段中的剩余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10,终端可以在步骤S1010处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终端可以经由RRC消息接收配置信息。详细地,终端可以接收包括关于用于波束扫描的参考信号(CSI-RS、移动性RS、同步信号、波束RS等)的配置的信息的配置信息。终端可以从所接收的配置信息确定特定于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数量,即指示特定于维度的天线的数量的N1和N2、以及指示特定于维度的过采样因子的O1和O2。
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测量时段的周期和偏移的信息或关于测量时段中的被分配以用于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时间轴上确定测量时段的情况下,测量时段可以等同于子帧,并且资源区域可以等同于符号。然而,符号的长度和子帧的长度可以根据子载波间隔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多个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信息(subframe config)和用于配置位置的多个配置信息(resource config)。然而,可以在频率轴上确定测量时段。
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码本子集限制相关信息、报告相关信息、CSI过程索引或发送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报告信息可以基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位置来表示反馈配置信息。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PMI/CQI周期和偏移、RI周期和偏移、宽带/子带指示和子模式。
接下来,终端可以在步骤1020处接收参考信号。终端可以基于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接收参考信号。终端还可以基于参考信号估计基站天线和终端天线之间的信道。
终端可以在信道估计过程中执行参考图9描述的操作。
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基于其波束切换能力来确定其是否可以在为参考信号分配的资源区域之间执行波束切换。
如果终端可以在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之间执行波束切换(即,如果终端可以经由波束扫描接收参考信号),则它可以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如果终端不能执行波束切换,则它可以在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在一些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以用于对其执行测量。这里,终端可以在以预定间隔分离的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终端还可以在下一个测量时段中的剩余的参考信号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接下来,终端可以在步骤S1030处生成测量结果。详细地,终端可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基于估计的信道或所接收的信号质量生成反馈信息(秩、PMI、CQI、RSRP、RSRQ等);术语“反馈信息”可以用术语“测量结果”替代。
接下来,终端可以在步骤S1040处将测量结果发送到基站。终端根据由基站提供的反馈配置在预定的反馈定时处发送反馈信息,并完成反馈生成和报告过程。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11,基站可以在步骤S1110处发送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基站可以经由RRC消息将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详细地,基站可以将关于用于波束扫描的参考信号(CSI-RS、移动性RS、同步信号、波束RS等)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特定于参考信号的端口的数量,即指示特定于维度的天线的数量的N1和N2、以及指示特定于维度的过采样因子的O1和O2。
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测量时段的周期和偏移的信息或关于测量时段中的为参考信号分配的资源区域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时间轴上确定测量时段的情况下,测量时段可以等同于子帧,并且资源区域可以等同于符号。然而,符号的长度和子帧的长度可以根据子载波间隔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多个参考信号的子帧配置信息(subframe config)和用于配置位置的多个配置信息(resource config)。
然而,如果终端不能在资源区域之间执行波束切换,则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被分配以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资源区域当中的、用于终端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一些资源区域的信息。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连续参考信号资源区域当中的、终端必须在其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以预定间隔分离的资源区域的信息。
基站可以被配置为在连续资源区域当中的一些资源区域中发送参考信号,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在其中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的信息。稍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码本子集限制相关信息、CSI报告相关信息、CSI过程索引或发送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基站可以在参考信号信息配置过程中执行参考图9描述的操作。
也就是说,基站可以接收关于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的信息。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执行基站的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接收过程;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来确定终端是否能够在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
如果确定终端能够在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则基站可以发送对应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如果确定终端不能够在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则基站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连续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接收参考信号。基站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由预定间隔分离的资源区域中(例如,在资源区域1、3和6中)接收参考信号。基站还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下一个测量时段中在剩余的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
CSI报告相关信息可以基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来表示反馈配置信息。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MI/CQI周期和偏移、RI周期和偏移、宽带/子带指示和子模式。
接下来,基站可以在步骤S1120处发送参考信号。
终端可以估计每天线端口信道,基于估计结果生成对应的测量结果(诸如PMI、RI、CQI、RSRP和RSRQ),并将测量结果发送到基站。
在终端不支持资源区域中的波束切换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在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以生成测量结果。
基站可以在步骤S1130处从终端接收测量结果。基站可以在预定定时处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并且基于反馈信息确定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2,终端包括通信电路1210和控制器1220。
通信电路1210可以向外部(例如,基站)发送数据或从外部(例如,基站)接收数据。这里,通信电路1210可以在控制器1220的控制下将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
控制器1220可以控制组成终端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和操作。详细地,控制器1220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的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控制器1220还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210来根据从基站接收的时间信息将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为了实现这一点,控制器1220可以包括信道估计器1230。
信道估计器1230可以基于从基站接收的参考信号和反馈分配信息来确定要发送的反馈信息,并且基于根据反馈信息接收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信道估计器1230还可以基于在由基站发送的DCI中指示的、被分配以用于PDSCH传输的PRG的大小和秩以及映射到DMRS端口的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来解码PDSCH,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尽管图12描绘了由通信电路1210和控制器1220组成的终端,但是终端的配置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包括实现在终端中运行的功能所需的各种组件。例如,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器,用于显示终端的操作状态;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由用户输入的用于运行功能的信号;以及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在终端中生成的数据。尽管描绘了信道估计器1230被包括在控制器1220中,但是终端的配置不限于此。控制器1220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210来从基站接收关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息。控制器1220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210来接收反馈配置信息,其中终端基于该反馈配置信息测量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生成反馈信息。
控制器1220可以测量由通信电路1210接收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控制器1220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210来在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确定的反馈定时处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控制器1220还可以从基站接收参考信号(CSI-RS、移动性RS、同步信号等),基于所接收的参考信号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将生成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这里,控制器1220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的信息来选择预编码矩阵、波束索引、天线端口、资源索引等。
详细地,本公开的终端的控制器1220可以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上面已经描述了被包括在配置信息中的信息元素,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控制器1220可以接收参考信号。这里,控制器1220可以基于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来确定在被分配以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是否可以进行波束切换。
如果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即,如果可以经由波束扫描在所分配的资源上接收参考信号,则控制器1220可以对参考信号执行测量。
如果不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则控制器1220可以在所分配的资源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也就是说,控制器1220可以在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控制器1220可以在分离的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控制器1220还可以在后续测量时段中在剩余的资源区域中执行参考信号测量。
控制器1220可以生成测量结果。详细地,控制器1220可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基于估计的信道和接收信号质量来生成反馈信息(秩、PMI、CQI、RSRP、RSRQ等);术语“反馈信息”可以用术语“测量结果”替代。
接下来,控制器1220可以将测量结果发送到基站。终端可以在根据来自基站的反馈配置确定的反馈定时处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此外,控制器1220可以控制本公开的终端的操作。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3,基站包括控制器1310和通信电路1320。
控制器1310可以控制组成基站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和操作。详细地,控制器1310可以向终端分配用于发送参考信号(CSI-RS、移动性RS、同步信号等)以由终端在信道估计中使用的资源和包括反馈定时的反馈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点,控制器1310可以包括资源分配器1330。控制器1310可以利用反馈定时进行反馈配置,以避免来自多个终端的反馈之间的冲突,并且在对应的定时处接收和解释反馈信息。
收发器1320可以向终端发送数据、参考信号和反馈信息,并且从终端接收数据、参考信号和反馈信息。收发器1320可以在控制器1310的控制下在所分配的资源上向终端发送参考信号,并且从终端接收包括信道信息的反馈。尽管描绘了资源分配器1330被包括在控制器1310中,但是基站的配置不限于此。
控制器1310可以控制收发器1320来发送关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或者生成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控制器1310还可以控制收发器1320来发送反馈配置信息,以在基于测量结果生成反馈信息时使用。控制器1310还可以控制收发器1320来将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并且在基于反馈配置信息确定的反馈定时处接收由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控制器1310可以将反馈配置信息和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并且从终端接收基于反馈配置信息和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这里,控制器1310可以发送每个天线端口组的反馈配置信息和基于天线组当中的关系生成的附加反馈信息。控制器1310可以将基于反馈信息而波束成形的CSI-RS发送到终端,并从终端接收基于参考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
详细地,控制器1310可以将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上面已经描述了被包括在配置信息中的信息元素,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控制器1310可以接收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控制器1310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接收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因此在下文中省略对波束切换能力接收过程的详细描述。
控制器1310可以基于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来确定在被分配以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是否可以进行波束切换。
如果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则控制器1310可以将参考信号映射到连续资源区域并发送对应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如果不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则控制器1310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连续资源区域中的一些中接收参考信号。基站可以将终端配置为在由预定间隔分离的资源区域中(例如,在资源区域1、3和5中)接收参考信号。控制器1310还可以将终端配置为下一个测量时段中在剩余的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
CSI报告相关信息可以基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表示反馈配置信息。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MI/CQI周期和偏移、RI周期和偏移、宽带/子带指示和子模式。
控制器1310可以将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
终端可以估计每天线端口信道,基于估计结果生成对应的测量结果(诸如PMI、RI、CQI、RSRP和RSRQ),并将测量结果发送到基站。
在终端不支持资源区域中的波束切换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在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以生成测量结果。
控制器1310可以从终端接收测量结果。控制器1310可以在预定定时处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并且基于反馈信息确定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
尽管已经使用特定术语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视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更广泛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5)

1.一种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确定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是否可以进行波束切换;以及
基于确定的结果来测量参考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测量参考信号包括:
基于在资源区域中不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在组成测量时段的多个资源区域中的一些资源区域中测量参考信号;以及
在下一个测量时段内的在其中未执行测量的资源区域中测量参考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配置信息包括接收报告配置信息,并且测量参考信号包括根据报告配置信息来报告关于参考信号的测量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测量时段的周期信息、偏移信息、或关于测量时段内的在其中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
基于波束切换能力信息确定终端是否能够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以及
基于确定的结果来发送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配置信息指导终端来基于终端不能进行波束切换而在组成测量时段的多个资源区域中的一些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以及在下一个测量时段内的在其中未执行测量的资源区域中测量参考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配置信息包括发送用于接收关于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的报告配置信息,以及根据报告配置信息接收测量结果。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测量时段的周期信息、偏移信息、或关于测量时段内的用于终端执行测量的资源区域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9.一种终端,包括:
通信电路,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接收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确定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两个连续资源区域之间是否可以进行波束切换,以及基于确定的结果来测量参考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基于在资源区域中不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在组成测量时段的多个资源区域中的一些资源区域中测量参考信号,以及在下一个测量时段内的在其中未执行测量的资源区域中测量参考信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接收报告配置信息,以及根据报告配置信息来报告关于参考信号的测量信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测量时段的周期信息、偏移信息、或关于测量时段内的在其中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3.一种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以接收终端的波束切换能力信息,基于波束切换能力信息确定终端是否能够在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中执行波束切换,以及基于确定的结果来发送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配置信息指导终端来基于终端不能进行波束切换而在组成测量时段的多个资源区域中的一些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以及在下一个测量时段内的在其中未执行测量的资源区域中测量参考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以发送用于接收关于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的报告配置信息,以及根据报告配置信息接收测量结果,并且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测量时段的周期信息、偏移信息、或关于测量时段内的用于终端执行测量的资源区域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CN201780078002.4A 2016-12-16 2017-12-18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089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72766A KR102519326B1 (ko) 2016-12-16 2016-12-16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6-0172766 2016-12-16
PCT/KR2017/014936 WO2018111053A1 (ko) 2016-12-16 2017-12-18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9053A true CN110089053A (zh) 2019-08-02
CN110089053B CN110089053B (zh) 2021-12-03

Family

ID=62559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002.4A Active CN110089053B (zh) 2016-12-16 2017-12-18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1166B2 (zh)
EP (1) EP3522402B1 (zh)
KR (1) KR102519326B1 (zh)
CN (1) CN110089053B (zh)
WO (1) WO20181110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97115A1 (en) * 2016-03-31 2021-09-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270920A (zh) * 2019-08-20 2022-04-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波束失败恢复操作指示方法及装置
US20230011448A1 (en) * 2019-12-11 2023-01-12 Sagemcom Broadband Sas Mobile equipment producing a connection quality mapp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88750B2 (en) * 2018-02-16 2021-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beam switch time capability
EP3591856B1 (en) * 2018-07-04 2021-10-27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ntrol of beam switching
JP7326426B2 (ja) * 2019-03-20 2023-08-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210135615A (ko) * 2019-09-26 2021-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용 버퍼 사이즈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통신 기기
US10979979B1 (en) * 2019-11-22 2021-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measurements based on a measurement cycle frequency
US11856391B2 (en) * 2020-04-17 2023-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a cross link interference framework for self-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US11882553B2 (en) * 2020-04-28 2024-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itching interruption time
US11658704B2 (en) * 2021-01-29 202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beams using spectral efficiency estimates of two port reference signals
US11540273B2 (en) * 2021-03-30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beam switching capability
US11743847B2 (en) * 2021-06-30 202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prioritization for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ased beam measureme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9356A1 (en) * 2012-04-24 2013-10-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s and apparatuses therefor
CN104205697A (zh) * 2012-03-23 2014-12-10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两个控制信道的无线电链路监视
WO2015093892A1 (ko) * 2013-12-20 2015-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셀 탐색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830483A (zh) * 2014-09-2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6163843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61974B1 (ko) * 2010-02-02 2014-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확장 캐리어에서의 측정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9014025B2 (en) * 2010-10-04 2015-04-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se stations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86190B2 (en) * 2010-10-0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KR102285852B1 (ko) 2013-12-17 2021-08-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차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US10512008B2 (en) * 2014-01-17 2019-12-17 Idac Holdings, Inc. 3GPP MMW access link system architecture
KR102187855B1 (ko) 2014-07-31 2020-12-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셀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681309B2 (en) * 2014-08-05 2017-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exploiting asymmetric capabilities for 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in mm-wave access systems
US10505608B2 (en) * 2015-02-26 2019-1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SI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5697A (zh) * 2012-03-23 2014-12-10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两个控制信道的无线电链路监视
US20130279356A1 (en) * 2012-04-24 2013-10-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s and apparatuses therefor
WO2015093892A1 (ko) * 2013-12-20 2015-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셀 탐색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830483A (zh) * 2014-09-2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6163843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Overview on beam management", 《3GPP TSG RAN WG1 #86-BIS R1-160908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97115A1 (en) * 2016-03-31 2021-09-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509355B2 (en) * 2016-03-31 2022-1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270920A (zh) * 2019-08-20 2022-04-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波束失败恢复操作指示方法及装置
US20230011448A1 (en) * 2019-12-11 2023-01-12 Sagemcom Broadband Sas Mobile equipment producing a connection quality mapp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9053B (zh) 2021-12-03
KR102519326B1 (ko) 2023-04-07
EP3522402A1 (en) 2019-08-07
US20190280784A1 (en) 2019-09-12
WO2018111053A1 (ko) 2018-06-21
KR20180070260A (ko) 2018-06-26
EP3522402B1 (en) 2020-11-11
US10911166B2 (en) 2021-02-02
EP3522402A4 (en)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905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003229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US118381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si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47807B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2-dimensional massive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66341B (zh) 用大规模阵列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csi-rs端口共享的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41572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102591862B1 (ko) 다중 송신 포인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기준 신호의 설정
CN10984513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202001164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80213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432174A (zh) 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参考信号和通信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案
CN108496319A (zh) 用于先进通信系统的帧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6281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180022516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기준 신호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52049A (zh) 在使用多个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8373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和数据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59508A (zh) 用于配置针对3-d mimo的csi-rs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80641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150070925A (ko) 전차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KR102602339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기준 신호 설정
CN108633077A (zh) 用于基于针对mtc终端的子物理资源块来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92374A (zh) 处理探测参考信令
CN109716703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控制信号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9682B (zh) 对长期演进和新无线电系统共存的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49924B (zh) 使用空间静默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