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8493B - 带有圆锥滚子轴承的差速器输入轴 - Google Patents

带有圆锥滚子轴承的差速器输入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8493B
CN110088493B CN201780077027.2A CN201780077027A CN110088493B CN 110088493 B CN110088493 B CN 110088493B CN 201780077027 A CN201780077027 A CN 201780077027A CN 110088493 B CN110088493 B CN 110088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gear
roller bearing
tapered roller
input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70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8493A (zh
Inventor
B·R·阿切尔
J·M·弗伦茨尼克
N·W·拉弗斯
P·V·麦卡尔斯基
M·T·马兰加
J·T·赖歇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Original Assignee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filed Critical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Publication of CN110088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8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6Mounting or dismounting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Fixing them onto shaft or in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4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positive clutches or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tandem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3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3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 F16C19/36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with tapered rollers, i.e. rollers having essentially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c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4System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bearings with rolling friction
    • F16C19/546Systems with spaced apart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 F16C19/547Systems with spaced apart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with two angular contact rolling bearings
    • F16C19/548Systems with spaced apart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with two angular contact rolling bearings in O-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1/00Apparatus or articles in engineering in general
    • F16C2361/61Toothed gear systems, e.g. support of pini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input shafts, e.g. mounting of drive gears thereon
    • F16H2048/423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input shafts, e.g. mounting of drive gears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bearing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Retarder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用于车辆的车桥系统轴具有输入轴。直径增大部分从输入轴的中间部分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直接相邻于直径增大部分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直接相邻于输入轴的直径增大部分的第二端部设置。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外侧,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外侧。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该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沿输入螺旋侧齿轮的内表面的第一端部周向地延伸。

Description

带有圆锥滚子轴承的差速器输入轴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10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408,401号的权益,该申请以参考的方式全部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差速器组件,该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输入轴,该差速器输入轴带有圆锥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许多车辆采用一个或多个差速器组件来将车辆发动机产生的旋转动力在各车桥之间分配,从而允许外驱动轮以比内驱动轮更快的速率旋转。利用多个驱动车桥系统的车辆通常包括使用位于前串列车桥系统中的桥间差速器,以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成比例地或不成比例地在车辆的各车桥之间分配。
为了将发动机产生的旋转动力转移到车桥差速器,使用桥间差速器输入轴。桥间差速器包括输入螺旋侧齿轮,其可旋转地支承在桥间差速器输入轴上。常规的输入螺旋侧齿轮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衬套可旋转地支承在桥间差速器输入轴上,一个或多个衬套介于输入螺旋侧齿轮的内表面与桥间差速器输入轴的外表面之间。介于桥间差速器输入轴的外表面与输入螺旋侧齿轮的内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衬套为输入螺旋侧齿轮提供径向支承。此外,常规的桥间差速器系统需要使用额外的推力轴承或推力垫圈来轴向地支承输入螺旋侧齿轮。
使用推力垫圈和一个或多个衬套来将输入螺旋侧齿轮完全可旋转地支承在桥间差速器输入轴上的这一需要增加了桥间差速器系统的组装和制造的不必要的费用和复杂性。因此,有利的是开发一种方式,通过使用更少的部件将输入螺旋侧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桥间差速器输入轴上,从而使得桥间差速器系统的制造和组装更具成本效益。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具有输入轴的机动车辆中的车桥系统。输入轴具有外表面、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介于输入轴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直径增大部分从输入轴的中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直接相邻于输入轴的直径增大部分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输入轴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外侧且与其直接接触。
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直接相邻于输入轴的直径增大部分的第二端部设置。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输入轴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外侧且与其直接接触。
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输入螺旋侧齿轮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沿输入螺旋侧齿轮的内表面的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输入螺旋侧齿轮的内表面中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内。
附图说明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考虑到附图和以下的具体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优点将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具有车桥组件的车辆的示意性俯视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桥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其具有处于第一位置的车桥断开轴环;
图3是根据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桥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其中,车桥断开轴环处于第二位置;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的图2和3中所示的车桥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的图2-4中所示的车桥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图2-5中所示的车桥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本发明可具有多个替代的方向和步骤序列,除非明确地指出相反。还应理解,附图中所示和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定设备和过程仅是本文所公开并限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而,与所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的尺寸、方向或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看作是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声明。
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文中公开的差速器组件可以用于汽车、越野车辆、全地形车辆、建筑、结构、船舶、航空航天、机车、军事、机器、机器人和/或消费品应用中。另外,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文中公开的差速器组件还可以用于乘用车量、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商务车辆和/或重型车辆应用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串列后车桥组件的车辆2。车辆2具有发动机4,发动机4驱动地连接到变速器6。变速器输出轴8则驱动地连接到变速器6的与发动机4相对的端部。变速器6是动力管理系统,其借助齿轮箱提供对由发动机2提供的旋转动力的受控应用。
第一传动轴10从变速器输出轴8延伸且将变速器6驱动地连接到具有桥间差速器14的串列车桥系统13的前串列车桥系统12。如本公开的图1中所示,第一传动轴10的与变速器输出轴8相对的端部连接到前串列车桥系统12的桥间差速器14。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与变速器输出轴8相对的第一传动轴10的端部可通过使用以下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未示出)连接到桥间差速器14,这些部件是驱动轴、短轴、联接轴、前串列车桥系统输入轴、小齿轮输入轴、桥间差速器输入轴和/或桥间差速器小齿轮轴。桥间差速器14是将由发动机2产生的旋转动力在车辆2中的各车桥之间进行分配的装置。
如图1中所示,桥间差速器14驱动地连接到前串列车桥差速器16和前串列车桥输出轴18。前串列车桥差速器16是齿轮组,其允许轮式车辆2的外轮以快于内驱动轮的速率旋转。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旋转动力被传递通过前串列车桥系统12。
前串列车桥系统12还包括第一前串列车桥半轴20和第二前串列车桥半轴22。第一前串列车桥半轴20基本上垂直于第一传动轴10延伸。第一前串列车桥半轴20的第一端部24驱动地连接到第一前串列车桥轮组件26,且第一前串列车桥半轴20的第二端部28驱动地连接到前串列车桥差速器16的侧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前串列车桥半轴20的第二端部28驱动地连接到前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分离的短轴、分离的联接轴、第一前串列车桥差速器输出轴和/或形成为前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的一部分的轴。
第二前串列车桥半轴22基本上垂直于第一传动轴10延伸。第二前串列车桥半轴22的第一端部30驱动地连接到第二前串列车桥轮组件32。第二前串列车桥半轴22的第二端部34驱动地连接到前串列车桥差速器16的与第一前串列车桥半轴20相对的侧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前串列车桥半轴22的第二端部34驱动地连接到前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分离的短轴、分离的联接轴、第二前串列车桥差速器输出轴和/或形成为前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的一部分的轴。
前串列车桥输出轴18的一端驱动地连接到桥间差速器14的与第一传动轴10相对的侧部。第二传动轴36驱动地连接到前串列车桥输出轴18的与桥间差速器14相对的端部。第二传动轴36从车辆2的串列车桥系统13的前串列车桥系统12延伸到后串列车桥系统38。第二传动轴36的与前串列车桥输出轴18相对的端部驱动地连接到后串列车桥系统38的后串列车桥差速器40。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传动轴36可通过以下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未示出)连接后串列车桥差速器40,这些部件是驱动轴、短轴、联接轴、后串列车桥系统输入轴、小齿轮轴和/或后串列车桥差速器输入轴。后串列车桥差速器40是齿轮组,其允许轮式车辆2的外驱动轮以快于内驱动轮的速率旋转。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旋转动力被传递通过后串列车桥系统38。
后串列车桥系统38还包括第一后串列车桥半轴42和第二后串列车桥半轴44。第一后串列车桥半轴42基本上垂直于第二传动轴36延伸。第一后串列车桥半轴42的第一端部46驱动地连接到第一后串列车桥轮组件48,且第一后串列车桥半轴42的第二端部50驱动地连接到后串列车桥差速器40的侧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后串列车桥半轴42的第二端部50驱动地连接到后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分离的短轴、分离的联接轴、第一后串列车桥差速器输出轴和/或形成为后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的一部分的轴。
第二后串列车桥半轴44基本上垂直于第二传动轴36延伸。第二后串列车桥半轴44的第一端部52驱动地连接到第二后串列车桥轮组件54。第二后串列车桥半轴44的第二端部56驱动地连接到后串列车桥差速器40的与第一后串列车桥半轴42相对的侧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后串列车桥半轴44的第二端部56驱动地连接到后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分离的短轴、分离的联接轴、第二后串列车桥差速器输出轴和/或形成为后串列车桥差速器侧齿轮的一部分的轴。
图2和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桥系统100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如本公开的图2和3中所示,车桥系统100具有壳体102,壳体102具有内表面104、外表面106、第一端部108和第二端部110。内表面104和外表面106在其中限定中空部分112。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壳体102可以是整体式壳体或由彼此互连的多件制成,以形成车桥系统100的壳体10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车桥系统100是前串列车桥系统。
如图2和3中所示,车桥系统100包括差速器组件114和桥间差速器组件116,桥间差速器组件11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102的中空部分112内。具有外表面120、第一端部122、第二端部124和介于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和第二端部124之间的中间部分126的输入轴118驱动地连接到车桥系统100的桥间差速器组件116和差速器组件114。输入轴118获取由旋转动力源(未示出)产生的旋转动力,并将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车桥系统100的差速器组件114和桥间差速器组件11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是差速器输入轴、串列车桥输入轴、前串列车桥输入轴和/或桥间差速器输入轴。
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具有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和第一端部122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车桥系统100的壳体102的外部。
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从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12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在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的外表面120上的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与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的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直接相邻且在其轴向内侧设置。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的外表面120上的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车桥系统100的壳体102的外部。
具有内表面134和外表面136的部件132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同轴地延伸。多个轴向延伸的联接部件花键138沿部件132的内表面134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多个轴向延伸的联接部件花键138与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上的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互补且啮合。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部件132可以是能够将由旋转动力源(未示出)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的任何部件。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车桥系统100的部件132可以是传动轴、驱动轴、联接轴、短轴、前串列车桥系统输入轴、通用接头的输出端、等速接头的输出端、U形接头的输出端、万向接头的输出端和/或双联式万向接头的输出端。
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布置在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和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的轴向内侧。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直接相邻于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且在其轴向内侧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机加工、抛光和/或涂覆有材料,以便减少输入轴118与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之间的摩擦量。此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通过机加工、抛光、涂覆和/或热处理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至少一部分,它有助于增加车桥系统100的整体寿命、效率和耐用性。
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设置在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径向外侧且与其同轴地延伸。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轴118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具有内圈144、外圈146和介于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的内圈144与外圈146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148。如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的内圈144的最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轴118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此外,根据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外圈144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桥系统100的壳体102的内表面104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因此,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用于提供输入轴118在车桥系统100的壳体102内的旋转支承。
具有第一端部152和第二端部154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直接设置在输入轴118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和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的轴向内侧。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直接相邻于车桥系统100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且在其轴向内侧设置。此外,根据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42的内圈144的至少一部分首先与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的第一端部分152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第二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56从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的外表面12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车桥断开轴环158与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的至少一部分同轴地延伸且设置在其径向外侧,车桥断开轴环158具有内表面160、外表面162、第一端部164和第二端部166。车桥断开轴环158可选择性地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接合。多个轴向延伸的车桥断开轴环花键170沿车桥断开轴环158的内表面16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如本公开的图2中最佳可见的,多个轴向延伸的车桥断开轴环花键170与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上的第二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56互补且啮合。这将允许车桥断开轴环158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滑动地接合。
具有第一端部174和第二端部176的换挡叉17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桥断开轴环158径向外侧。换挡叉172的第一端部174的至少一部分驱动地连接到致动组件(未示出)。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致动组件(未示出)可以是线性致动器组件、气动致动器组件和/或机电致动器组件。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换挡叉172的第二端部176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换挡叉槽178内,换挡叉槽178沿车桥断开轴环158的外表面162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180从车桥断开轴环158的第二端部166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根据本公开的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180是多个爪式离合器齿。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未示出)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180是多个面式离合器齿(faceclutch teeth)或多个摩擦离合器齿。
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设置在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第一多个轴向延伸输入轴花键130和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的轴向内侧。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直接相邻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的第二端部154且在其轴向内侧设置。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可以被机加工、抛光和/或涂覆有材料,以便减少输入轴118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之间的摩擦量。此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通过机加工、抛光、涂覆和/或热处理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至少一部分,它有助于增加车桥系统100的整体寿命、效率和耐用性。
如本公开的图3中最佳可见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直径D1小于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的直径D2。根据图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直径D1大于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直径D3。而图3中所示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直径D1大于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直径D3,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直径D3可以基本上等于或大于输入轴118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直径D1。
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设置在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径向外侧且与其同轴地延伸。如本公开的图2和3中所示,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轴118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直接接触。车桥系统100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具有内圈186、外圈188和介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内圈186与外圈188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190。根据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内圈186的最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轴118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此外,根据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内圈186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的第二端部分154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
具有内表面192、外表面194、第一端部196和第二端部198的输入螺旋侧齿轮168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同轴地延伸。如本公开的图2和3中所示,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9和/或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输入轴118的中间部分126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外侧。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200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第一端部196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200与车桥断开轴环158的第二端部166上的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180互补且可选择性地接合。根据本公开的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200是多个爪式离合器齿。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未示出)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环离合器齿200是多个面式离合器齿或多个摩擦离合器齿。
当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本公开的图2中所示的位置时,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第一位置202。如本公开的图2中最佳可见的,当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第一位置202时,车桥断开轴环158的第二端部166上的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180不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第一端部196上的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200啮合,从而在它们之间限定间隙204。当处于图2中所示的第一位置202时,车桥系统100的差速器组件114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断开。结果,当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第一位置202时,从输入轴118传递到差速器组件114的旋转动力的量等于从输入轴118传递到后串列车桥系统(未示出)的旋转动力的量。
当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本公开的图3中所示的位置时,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第二位置206。如本公开的图3中最佳可见的,当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第二位置206时,车桥断开轴环158的第二端部166上的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180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第一端部196上的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200啮合。当处于图3中所示的第二位置206时,车桥系统100的差速器组件114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驱动地连接。结果,当车桥断开轴环158处于第二位置206时,从输入轴118传递到差速器组件114的旋转动力的量不等于从输入轴118传递到后串列车桥系统(未示出)的旋转动力的量。
为了将车桥断开套环158从图2中所示的第一位置202驱动到图3中所示的第二位置206,致动组件(未示出)沿轴向朝向输入螺旋侧齿轮168驱动换挡叉172,这进而将车桥断开轴环158朝向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168轴向地驱动且与其接合。结果,致动组件(未示出)提供了在图2中所示的第一位置脱离位置202与本公开的图3中所示的第二接合位置206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车桥断开轴环158所需的力。
具有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12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沿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的第一端部196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的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在其中接纳和/或保持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至少一部分。结果,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的直径D4基本上等于或略大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外圈188的外径。根据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外圈188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如本公开的图2和3中所示,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为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至少一部分提供旋转支承,且允许输入轴118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和车桥系统100之间的相对旋转。
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直接相邻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的第二端部212设置。如本公开的图2中最佳可见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沿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确保了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相对于输入轴118和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组装在正确的位置。此外,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确保了运行时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相对于输入轴118和输入螺旋侧齿轮168保持在正确的位置。根据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外圈188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如本公开的图3中最佳可见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的直径D5小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的直径D4。
润滑剂流动部分222沿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如本公开的图2中最佳可见的,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中的润滑剂流动部分192直接相邻于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的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相对的端部设置。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润滑剂流动部分222允许一定量的润滑剂流体流动通过车桥系统100,以便确保车桥系统100的各部件在运行时保持适当地润滑。根据图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中的润滑剂流动部分222的直径D6小于输入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的直径D5和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的直径D4。
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第一端部196到第二端部198按轴向顺序包括: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和润滑剂流动部分222。
具有内表面226和外表面228的中间齿轮224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驱动地连接。多个中间齿轮齿230沿车桥系统100的中间齿轮224的外表面228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多个中间齿轮齿230与第一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232互补且啮合,第一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232沿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外表面194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具有第一端部236、第二端部238和外表面240的差速器输入轴234与输入轴118、输入螺旋侧齿轮168和/或中间齿轮224同轴地延伸且驱动地连接。多个轴向延伸的差速器输入轴花键242沿差速器输入轴234的第一端部236的外表面24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多个轴向延伸的差速器输入轴花键242与多个轴向延伸的中间齿轮花键244互补且啮合,多个轴向延伸的中间齿轮花键244沿车桥系统100的中间齿轮224的内表面226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具有外表面248的差速器小齿轮246一体地连接到差速器输入轴234的第二端部238的至少一部分。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差速器小齿轮246可通过花键连接、一个或多个焊接部和/或一个或多个机械紧固件一体地连接到差速器输入轴234的第二端部238的至少一部分。此外,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差速器小齿轮246可一体地形成为差速器输入轴234的第二端部238的一部分。
多个差速器小齿轮齿250沿差速器小齿轮246的外表面248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多个差速器小齿轮齿250与多个齿圈齿252互补且啮合,多个齿圈齿252沿差速器组件114的差速齿圈256的外表面254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差速器组件114是前串列车桥差速器组件。
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258相邻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与输入轴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相对的端部设置。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258沿输入轴118的第二端部124的外表面12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具有内表面262和外表面264的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星形件(spider)260与输入轴118驱动地连接。多个轴向延伸的星形件花键266沿星形件260的内表面262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多个轴向延伸的星形件花键266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的外表面120上的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258互补且啮合。
具有外表面270和中空内部272的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旋转地且驱动地连接到车桥系统100的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星形件260的至少一部分。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的中空内部272的尺寸和形状定成接纳和/或保持星形件260的至少一部分。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的中空内部272是大致圆柱形的。
多个小锥齿轮齿274沿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的外表面27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多个小锥齿轮齿274与第二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276互补且啮合,第二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276沿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第二端部198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具有内表面280、外表面282、第一端部284、第二端部286和介于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284与第二端部286之间的中间部分288的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侧齿轮278与输入轴118同轴地延伸。侧齿轮278的内表面284和外表面286在其中限定中空部分290。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侧齿轮278的中空部分290是大致圆柱形的。
直径增大部分292沿车桥系统100的侧齿轮278的第一端部284的外表面282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侧齿轮278的直径增大部分292包括多个侧齿轮齿294,这些侧齿轮齿294沿侧齿轮278的直径增大部分292的外表面282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如本公开的图2中最佳可见的,多个侧齿轮齿294与车桥系统100的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的外表面270上的多个小锥齿轮齿274互补且啮合。
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相邻于与输入轴118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相对的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258的端部设置。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车桥系统100的侧齿轮278的中空部分290的至少一部分内。结果,输入轴118的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的至少一部分的尺寸和形状定成接纳和/或保持在车桥系统100的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侧齿轮278的中空部分290的至少一部分内。
如本公开的图3中最佳可见的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的直径D7小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直径D1和输入轴118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的直径D3。此外,如图3中最佳可见的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的直径D7基本上等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的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的直径D8。
输入轴润滑剂流动槽298沿输入轴118的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的外表面12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润滑剂流动槽298直接相邻于与输入轴118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相对的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258的端部设置。输入轴118的输入轴润滑剂流动槽298允许一定量的润滑剂流体流动通过车桥系统100,以便确保车桥系统100的各部件在运行时保持适当地润滑。根据图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润滑剂流动槽298的直径D9小于输入轴188的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的直径D7。
一个或多个孔300从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侧齿轮278的内表面280延伸到外表面282。如图2和3中所示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侧齿轮278的一个或多个孔30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侧齿轮278的中间部分288中。侧齿轮278的一个或多个孔300允许一定量的润滑剂流体流动通过车桥系统100,以便确保车桥系统100的各部件在运行时保持适当地润滑。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轴118的第二端部124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超过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侧齿轮278的一个或多个孔300的中心线C1。
具有第一端部304、第二端部(未示出)和外表面306的轴302与侧齿轮278同轴地延伸且驱动地连接。轴302的第一端部30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轴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侧齿轮278的中空部分290内。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轴302可以是中间轴、短轴、桥间差速器输出轴、联接轴、前串列车桥系统输出轴或传动轴。
多个轴向延伸的轴花键308沿轴302的第一端部304的外表面306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多个轴向延伸的轴花键308与多个轴向延伸的侧齿轮花键310互补且啮合,多个轴向延伸的侧齿轮花键310沿侧齿轮278的内表面280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从输入轴118的第一端部122到第二端部124按轴向顺序包括:第一直径减小部分128、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130、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40、直径增大部分150、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258、输入轴润滑剂流动槽298和第二直径减小部分296。
输入螺旋侧齿轮168通过车桥系统100的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沿输入轴118被保持和/或可旋转地支承在其预期的运行位置中。如本公开的图3中最佳可见的,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的外表面270上的多个小锥齿轮齿274沿一个或多个齿轮节线(pitch line)312设置,该一个或多个齿轮节线312相对于车桥系统100的输入轴118的中心线C2具有角度θ。在运行中,桥间差速器261所经受的轴向力大于桥间差速器261所经受的径向力。结果,在运行时,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能够承受输入螺旋侧齿轮168所经受的径向和/或轴向载荷。这允许输入螺旋侧齿轮168仅通过车桥系统100的桥间差速器组件261的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268的一个或多个齿轮节线312的角度θ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沿输入轴118被保持和/或可旋转地支承在其预期的运行位置中。因为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经受的径向和/或轴向载荷会由单个轴承、例如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所承载,故而本文中公开的车桥系统100消除了对上文论述的一个或多个螺旋衬套和推力垫圈的需求。结果,本文中公开的车桥系统100更易于制造、更易于组装、需要更少的零件、更轻质并且更具成本效益。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的图2和3中所示的车桥系统100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除非下文特别指出,否则图4中所示的车桥系统400的部分与图2和3中所示的车桥系统100相同。图4中所示的车桥系统400包括轴承间隔件402的使用,轴承间隔件402具有内表面404、外表面406、第一端部408和第二端部410。轴承间隔件402的内表面404和外表面406在其中限定中空部分412。如本公开的图4中所示,轴承间隔件402的尺寸和形状定成使得轴承间隔件402的至少一部分被接纳和/或保持在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的至少一部分内。
根据图4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轴承间隔件402的第一端部408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桥系统400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84的外圈188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此外,根据图4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轴承间隔件402的第二端部410的至少一部分与壁部分414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该壁部分414将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连接至输入螺旋侧齿轮118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结果,轴承间隔件402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桥系统400的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的所述内表面中介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之间。
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使用轴承间隔件402以确保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在其预期位置正确地组装到车桥系统400的输入轴118和输入螺旋侧齿轮168。另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图4中所示的轴承间隔件402可用于通过减小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之间的接触表面积而减小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之间的总摩擦量。通过减小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与输入螺旋侧齿轮168之间的摩擦量,可以增加车桥系统400的总效率。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的图2-4中所示的车桥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除非下文特别指出,否则图5中所示的车桥系统500的部分与图2-4中所示的车桥组件100和44相同。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车桥组件500包括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该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设置在车桥系统500的输入轴118的径向外侧并与其同轴地延伸。如本公开的图5中所示,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轴118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
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包括内圈504,内圈504具有内表面506、外表面508、第一端部510和第二端部512。如本公开的图5中所示,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内圈504的内表面506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轴118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182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此外,如本公开的图5中所示,车桥系统500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内圈504的第一端部510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桥系统500的输入轴118的直径增大部分150的第二端部154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
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外表面508的直径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内圈504的第一端部510到第二端部512减小。具有第一端部516、第二端部518和底部520的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凹部514沿车桥系统500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内圈504的外表面508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如本公开的图5中所示,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凹部514的底部520的直径从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凹部514的第一端部516到第二端部518减小。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凹部514的尺寸和形状定成接纳和/或保持车桥系统500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522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至少一部分。
除非下文指出,否则车桥系统5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524与图2-4中所示的车桥系统100和4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168相同。如本公开的图5中所示,车桥系统5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524不包括本公开的图2-4中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208。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螺旋侧齿轮524包括具有第一端部528和第二端部530的圆锥滚子轴承表面526。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圆锥滚子轴承表面526沿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内表面192的第一端部196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如本公开的图5中所示,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圆锥滚子轴承表面526的直径D10从圆锥滚子轴承表面526的第一端部528到第二端部530减小。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圆锥滚子轴承表面526具有斜坡S1,斜坡S1基本上等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内圈504的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凹部514的底部520的斜坡S2且与其互补。
当组装时,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圆锥滚子轴承表面526用作车桥系统500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外圈。结果,当组装时,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圆锥滚子轴承表面526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522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确保了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相对于输入轴118和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组装在正确位置中。此外,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确保了在运行时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相对于输入轴118和输入螺旋侧齿轮524保持在正确位置中。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502的一个或多个滚动元件522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桥系统5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524的内表面192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图2-5中所示的车桥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性侧视图。除非下文特别指出,否则图6中所示的车桥系统600与图2-5中所示的车桥系统100、400和500相同。如本公开的图6中所示,车桥系统600包括输入螺旋侧齿轮602。根据图6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螺旋侧齿轮602不包括本公开的图2-5中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220。
如本公开的图6中所示,输入螺旋侧齿轮602包括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具有第一端部606和第二端部608。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沿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内表面192的第一端部196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车桥系统6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的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在其中接纳和/或保持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至少一部分。结果,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的直径D11基本上等于或略大于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外圈188的外径。根据图6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的外圈188的至少一部分与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如本公开的图6中所示,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84为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至少一部分提供旋转支承,并允许输入轴118与输入螺旋侧齿轮602和车桥系统600之间的相对旋转。
润滑剂流动部分610直接相邻于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的第二端部608设置。润滑剂流动部分610沿车桥系统600的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内表面192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润滑剂流动部分610允许一定量的润滑剂流体流动通过车桥系统600,以便确保车桥系统600的各部件在运行时保持适当地润滑。根据图6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内表面192中的润滑剂流动部分610的直径D12小于输入螺旋侧齿轮602的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604的直径D11。
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本文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彼此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桥系统。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已经通过被认为代表了优选实施例的内容对本发明做了描述。然而,应注意到,本发明可以除详细示出和说明的方式外的其他方式实施,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车桥系统,包括:
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具有外表面、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介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
其中,所述输入轴具有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中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的直径增大部分;
其中,所述输入轴具有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相邻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直径增大部分的第一端部;
其中,所述输入轴具有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相邻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直径增大部分的第二端部;
第一圆锥滚子轴承;
其中,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径向外侧且与其直接接触;
第二圆锥滚子轴承;
其中,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径向外侧且与其直接接触;
输入螺旋侧齿轮,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内表面和外表面;
其中,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沿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内,
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还包括润滑剂流动部分和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
其中,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沿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沿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直接相邻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和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的端部设置;以及
其中,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还包括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第二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和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所述第二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和所述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沿所述输入轴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沿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直径增大部分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还包括第一直径减小部分和第二直径减小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按轴向顺序包括:所述第一直径减小部分、所述第一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所述直径增大部分、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所述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和所述第二直径减小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桥断开轴环,所述车桥断开轴环具有内表面、外表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其中,多个轴向延伸的车桥断开轴环花键沿所述车桥断开轴环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以及
其中,多个轴向延伸的车桥断开花键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直径增大部分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第二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互补且啮合;
其中,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从所述车桥断开轴环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车桥断开轴环离合器齿与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互补且能选择性地接合,所述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星形件和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
其中,多个轴向延伸的星形件花键沿所述星形件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星形件花键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第三多个轴向延伸的输入轴花键互补且啮合;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具有中空内部;
其中,所述星形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接纳和/或保持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的所述中空内部的至少一部分内;
其中,多个小锥齿轮齿沿所述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小锥齿轮齿与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互补且啮合,所述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沿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齿轮,所述侧齿轮具有内表面、外表面、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介于所述侧齿轮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
其中,所述侧齿轮的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直径增大部分;
其中,多个侧齿轮齿从所述侧齿轮的所述直径增大部分的所述外表面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多个侧齿轮齿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小锥齿轮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多个小锥齿轮齿互补且啮合;
其中,一个或多个孔从所述侧齿轮的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内表面延伸到所述外表面;
其中,多个轴向延伸的侧齿轮花键沿所述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侧齿轮花键与沿轴的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的多个轴花键互补且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齿轮的所述中间部分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孔具有中心线C1;以及
其中,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轴向延伸超过所述侧齿轮的所述中间部分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孔的所述中心线C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直径大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轴颈表面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直接相邻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设置,并且直径小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间隔件;以及
其中,所述轴承间隔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内;以及
其中,所述轴承间隔件的至少一部分介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是桥间差速器输入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是圆锥滚子轴承。
14.一种输入螺旋侧齿轮,包括:
输入螺旋侧齿轮,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内表面和外表面;
其中,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
其中,第一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第二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以及
其中,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沿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还包括润滑剂流动部分和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
其中,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沿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沿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直接相邻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相对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设置;以及
其中,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的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入螺旋侧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直接相邻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的所述第二端部设置,并且直径小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接纳部分。
16.一种输入螺旋侧齿轮,包括:
输入螺旋侧齿轮,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内表面和外表面;
其中,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离合器齿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
其中,第一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第二多个输入螺旋侧齿轮齿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轴向外侧周向地延伸;
其中,圆锥滚子轴承表面沿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表面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
其中,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表面的直径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表面的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减小,
还包括润滑剂流动部分和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
其中,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沿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沿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
其中,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直接相邻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表面相对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设置;以及
其中,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润滑剂流动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的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入螺旋侧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定位部分直接相邻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表面的所述第二端部设置,并且直径小于所述输入螺旋侧齿轮中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表面的所述直径。
CN201780077027.2A 2016-10-14 2017-10-12 带有圆锥滚子轴承的差速器输入轴 Active CN110088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08401P 2016-10-14 2016-10-14
US62/408,401 2016-10-14
PCT/US2017/056337 WO2018071667A1 (en) 2016-10-14 2017-10-12 A differential input shaft with a tapered roller bear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493A CN110088493A (zh) 2019-08-02
CN110088493B true CN110088493B (zh) 2021-07-27

Family

ID=6018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7027.2A Active CN110088493B (zh) 2016-10-14 2017-10-12 带有圆锥滚子轴承的差速器输入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7463B2 (zh)
CN (1) CN110088493B (zh)
MX (1) MX2019004374A (zh)
WO (1) WO20180716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26054A1 (de) * 2018-10-19 2020-04-23 Nidec Motors & Actuators (Germany) Gmbh Ausgleichsanordnung zum Axialspielausgleich und Getriebeeinhei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6A (zh) * 1992-06-04 1996-07-03 易通公司 用在串联车轴结构的驱动车轴部件及其小齿轮轮轴分部件
CN2545001Y (zh) * 2002-06-11 2003-04-16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重型汽车用双联驱动桥
KR20080050343A (ko) * 2006-12-01 2008-06-05 게케엔 드리펠린 인터나쇼날 게엠베하 중간 샤프트 및 커플링 유닛을 구비한 구동 장치
CN103727201A (zh) * 2014-01-09 2014-04-16 陈元炮 一种汽车差速器总成
CN204493670U (zh) * 2014-12-19 2015-07-22 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 带强制油润滑系统的主减速器总成
CN105142954A (zh) * 2013-03-15 2015-12-09 美国轮轴制造公司 轴组件
CN105299177A (zh) * 2015-11-24 2016-02-03 四川大学 内齿轮驱动滚移块式任意齿差汽车差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6728A (en) * 1973-06-12 1975-11-04 Eaton Corp Inter-axle differential lock
GB1594181A (en) * 1977-01-31 1981-07-30 Renault Vehicle transmission assembly
US4373604A (en) 1980-11-13 1983-02-15 American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fer case
US5302158A (en) 1992-11-24 1994-04-12 Eaton Corporation Lubricant pumping in tandem drive axles
US5404963A (en) 1993-10-28 1995-04-11 Eaton Corporation Power divider lubrication in tandem driving axles
MXPA03011008A (es) * 2001-06-01 2004-02-27 Dana Corp Submontaje de eje de pinon de arbol en tandem.
US7211017B2 (en) * 2002-11-06 2007-05-01 Dana Corporatio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lock shift mechanism
US6814683B2 (en) * 2003-02-19 2004-11-0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ifferential with bolt fastener assembly
US6884196B1 (en) 2003-07-09 2005-04-26 Dana Corporatio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with improved differential gear mounting arrangement
US20050113204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Leo Wenstrup Integral input adjuster for tandem drive axles
US7690449B2 (en) * 2004-05-10 2010-04-06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Output yoke shaft and assembly
US8176811B2 (en) 2004-07-30 2012-05-15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Ribbed cover for drive axle housing
US7762725B2 (en) * 2006-03-17 2010-07-27 The Timken Company Adjustable antifriction bearing arrangement
US8651994B2 (en) 2011-09-30 2014-02-18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Drive axle assembly and disengagement system
EP2928718B1 (en) 2012-12-05 2020-08-19 Mack Trucks, Inc. Vehicle with multiple drive axle assembly with a raisable and lowerable rear drive axle, and method of neutralizing the rear drive axle and operating such a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6A (zh) * 1992-06-04 1996-07-03 易通公司 用在串联车轴结构的驱动车轴部件及其小齿轮轮轴分部件
CN2545001Y (zh) * 2002-06-11 2003-04-16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重型汽车用双联驱动桥
KR20080050343A (ko) * 2006-12-01 2008-06-05 게케엔 드리펠린 인터나쇼날 게엠베하 중간 샤프트 및 커플링 유닛을 구비한 구동 장치
CN105142954A (zh) * 2013-03-15 2015-12-09 美国轮轴制造公司 轴组件
CN103727201A (zh) * 2014-01-09 2014-04-16 陈元炮 一种汽车差速器总成
CN204493670U (zh) * 2014-12-19 2015-07-22 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 带强制油润滑系统的主减速器总成
CN105299177A (zh) * 2015-11-24 2016-02-03 四川大学 内齿轮驱动滚移块式任意齿差汽车差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493A (zh) 2019-08-02
WO2018071667A1 (en) 2018-04-19
US20190308498A1 (en) 2019-10-10
MX2019004374A (es) 2019-11-28
US11047463B2 (en)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1771B (zh) 具有双速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电动全轮驱动装置
US20060272866A1 (en) Tandem axle system
US9400034B1 (en) Electric drive system
EP1352771A2 (en) Tandem axle power divider assembly with inboard slip driveshaft connection
US10197144B2 (en) Drive unit with torque vectoring and an axle disconnect and reconnect mechanism
CN108656868B (zh) 具有离合器套环的组件及制造方法
CN106476605B (zh) 电动全轮驱动
US10995836B2 (en) Drive unit assembly
JP2019536957A (ja) パワーブーストおよびトルクベクタリングを有する駆動ユニットアセンブリ
CN111692298A (zh) 具有齿轮-离合器组件的多速度变速箱
EP0995623B1 (en) Transfer case for use with transaxle
CN110088493B (zh) 带有圆锥滚子轴承的差速器输入轴
CN112644273B (zh) 具有差速器组件的车桥组件
WO2019135931A1 (en) Direct pinion mount joint assembly
WO2004009392A1 (e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having improved bearing arrangement
CN110139770B (zh) 具有成角度的紧固孔的联接器组件
US11441610B2 (en) Quick connect assembly and retaining member for use therein
EP3559490B1 (en) A joint assembly with an installation aid
US20040176207A1 (en) Differential pinion having a grooved bore
US20190128395A1 (en) Differential Assembly With Bearing Assemblies
US6475091B1 (en) Linking structure f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0352307B (zh) 卡入式轴承盖
US11428277B2 (en) Joint and clutch assembly
CN215110162U (zh) 万向接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