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8434A -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8434A
CN110088434A CN201780069888.6A CN201780069888A CN110088434A CN 110088434 A CN110088434 A CN 110088434A CN 201780069888 A CN201780069888 A CN 201780069888A CN 110088434 A CN110088434 A CN 110088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element
actuator
valve mechanism
camshaft
mechanism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8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8434B (zh
Inventor
P·阿尔塞尔
J·布鲁斯纳
D·福尔格拉布
T·艾恩
R·基施纳
P·曼特勒
T·蒂默·里格林
M·沃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088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8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36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36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 F01L2013/0052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with cams provided on an axially slidable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1)。该气门机构(1)包括:凸轮轴(2),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D)旋转;和凸轮从动件(3),其与所述凸轮轴(2)以能够驱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凸轮从动件(3)包括调节装置(7),所述调节装置(7)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沿轴向调节所述凸轮从动件(3),并与所述凸轮轴(2)相互作用。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可调机械接合元件(8),为了沿轴向调节凸轮从动件(3),接合元件(8)可在作用位置与停用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R1)线性调节,在所述作用位置中,所述接合元件接合在存在于所述凸轮轴(2)上的狭槽引导部(9)中,在所述停用位置中,所述接合元件不与所述狭槽引导部(9)接合。此外,为了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调节一个接合元件(8),调节装置(7)包括致动器(5),所述致动器(5)可沿第二方向(R2)线性调节。第一方向(R1)横向于第二方向(R2)延伸。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并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气门机构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借助于可包括不同凸轮升程的两个凸轮的可调的常规的气门机构,可以按照两种不同操作模式操作内燃机的汽缸。对于不同升程的两个凸轮而言可替代地,当使用仅单个凸轮和替代第二凸轮的没有凸轮升程的基圆时,所述汽缸可借助于气门机构而断开。在这种断开状态下,联接到汽缸气体交换阀的凸轮从动件不与单独的凸轮相互作用,而是与所述基圆相互作用,从而不致动气体交换阀。
由DE 199 45340 A1中已知在本文开头提及的气门机构类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显示在气门机构开发过程中的新方式。
此目的通过专利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而解决。优选实施例是专利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凸轮轴以及与凸轮轴驱动连接的凸轮从动件。在凸轮轴上,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可被不可旋转地布置且彼此沿轴向相邻。在此,凸轮从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其驱动连接到第一凸轮)与第二位置(其驱动连接到第二凸轮)之间沿轴向方向调节。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可以设想提供更多数量的凸轮。
另外,凸轮从动件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与凸轮轴相互作用以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沿轴向调节凸轮从动件。根据本发明,调节装置包括:可调机械接合元件,用于沿轴向调节凸轮从动件,可调机械接合元件能够在至少一个作用位置与一个停用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线性调节。在所述至少一个作用位置,接合元件接合在存在于凸轮轴上的至少一个狭槽引导部中。在所述停用位置,接合元件不与狭槽引导部接合。为了将至少一个接合元件在其第一位置与其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沿第二方向线性调节。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向横向于第二方向延伸。
这具有以下结果:当接合元件将在停用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被调节时,由接合元件施加在致动器上的机械力横向于致动器元件的调节方向作用到致动器元件上。已显示出,以此方式,与常规气门机构(其中致动器沿接合元件调节方向被调节)相比,作用于致动器上的机械载荷可实质上减小。除此以外,根据本发明的气门机构沿接合元件的调节方向(即,沿第一方向)需要特别小的安装空间,这是因为,致动器被设计为能够横向于此方向调节。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正交于第二方向延伸。换言之,在此实施例中对接合元件的调节沿与致动器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实施。由致动器元件施加于接合元件上的用于调节接合元件的力因而在此实施例中是“真正的”横向力。此实施例被构建成沿第一方向特别紧凑。
在有利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致动器包括致动器元件,所述致动器元件能够在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沿第二方向线性调节,在伸展位置,致动器元件与接合元件相互作用以调节接合元件,而在缩回位置,这样的操作连接不存在或不可行。这种变体形式允许在致动器元件与接合元件相互作用以调节接合元件的位置处特别快速地调节致动器。
特别地,致动器元件在伸展位置中被布置成使得:通过由第一或第二凸轮作用于凸轮从动件上的提升运动,接合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被推动抵靠致动器元件。这以使得如下的方式实施:接合元件被调节到其作用位置,且在所述作用位置中接合在狭槽引导部中。这种变体形式在接合元件与致动器元件之间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所希望的联接。这在气门机构生产过程中形成成本优势。
特别切合实际地,致动器可包括致动器壳体,致动器元件至少在伸展位置时突出到致动器壳体外。在此变体形式中,致动器的支承元件被布置为沿第二方向与致动器壳体间隔开,致动器元件在其伸展位置时将自身支撑在支承元件上。以此方式,致动器元件在其伸展位置时(其暴露于由接合元件产生的横向力)可特别有效地机械稳定化。
在有利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致动器元件至少部分地形成为销状。在此变体形式中,致动器元件是第一轴向区部,其沿第一方向测得的与凸轮轴旋转轴线的距离大于与第一轴向区部不同的第二轴向区部沿第一方向测得的与凸轮轴旋转轴线的距离。这种变体形式允许实现可以将接合元件调节到两个不同的作用位置的调节机制。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致动器元件能够在至少两个伸展位置之间调节。此调节性实现为使得:接合元件在第一伸展位置与致动器元件的第一轴向区部相互作用,以及在第二伸展位置与致动器元件的第二轴向区部相互作用。结果,接合元件可通过第一轴向区部被调节到第一作用位置,并通过第二轴向区部被调节到第二作用位置。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两个狭槽引导部被设置在凸轮轴上。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狭槽引导部具有沿凸轮轴径向方向测得的第一狭槽深度。第二狭槽引导部具有沿凸轮轴径向方向测得的第二狭槽深度。优选地,第二狭槽深度比第一狭槽深度具有更大的值,或者相反。以此方式,第一狭槽引导部可被指定用于接合元件的第一作用位置,第二狭槽引导部可被指定用于接合元件的第二作用位置。利用不同的狭槽引导部,因而可选择凸轮从动件的不同的调节行程。
优选地,除停用位置以外,接合元件因而不仅具有单个作用位置,还具有两个不同的作用位置。在第一作用位置,接合元件接合在第一狭槽引导部中。在第二作用位置,接合部接合在第二狭槽引导部中。
在有利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具有两个轴向区部的致动器元件和两个狭槽引导部因而被设计成使得:接合元件通过机械接触从致动器元件的第一轴向区部移动到第一狭槽引导部中,并通过机械接触从第二轴向区部移动到第二狭槽引导部中。
根据有利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在致动器元件上存在至少三个轴向区部,每个轴向区部在处于致动器元件的伸展位置时具有不同的与旋转轴线的距离。在此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接合元件具有至少三个作用位置。相应地,凸轮轴上存在狭槽深度不同的至少三个狭槽引导部。这样,每个轴向区部被指定用于确切限定的作用位置和确切一个限定的狭槽引导部。不言而喻的是,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可以提供甚至更多数量的轴向区部、轴向位置和狭槽引导部。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气门机构包括两个致动器用于与同一接合元件相互作用。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的第一致动器元件具有在其伸展位置时沿第一方向测得的与凸轮轴的旋转轴线的第一距离。相应地,第二致动器的第二致动器元件具有在其伸展位置时同样沿第一方向测得的与凸轮轴的旋转轴线的第二距离。在此,第二距离比第一距离短,或者相反。这种实施例允许将接合元件调节到两个不同作用位置。利用第一致动器的第一致动器元件,接合元件可由此被调节到第一作用位置。利用第二致动器的第二致动器元件,接合元件可被调节到第二作用位置。
特别优选地,两个致动器元件被设计成使得:两个致动器元件在它们的伸展位置中沿凸轮轴的轴向方向或第二方向实质上相互抵靠设置。以此方式,致动器元件能够相互支撑,使得其关于在与接合元件接触过程中沿第一方向作用的力的硬度增大。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气门机构包括两个致动器,且其的致动器元件沿第二方向相对地设置。这种变体形式沿凸轮轴的径向方向需要特别小的安装空间。
切合实际的是,用于接合元件的凸轮从动件包括接合元件固定装置,用于将接合元件可释放地固定到其停用位置中或者其至少一个作用位置中。在这种变体形式中,所述接合元件固定装置包括弹簧加载固定元件,在接合元件处于停用位置时弹簧加载固定元件被接纳在接合元件上设置的第一凹部中。在接合元件处于所述至少一个作用位置时,固定元件被接纳在接合元件上设置的第二凹部中。特别切合实际的是,对于接合元件的每个作用位置,可在接合元件上设置独立的凹部。
优选地,接合元件具有形成为销状的主体,在主体的周向侧面上,形成沿轴向间隔开布置的作为第一周向槽的第一凹部和作为第二周向槽的第二凹部。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如前所述气门机构的内燃机。前述气门机构的优点因而也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重要特征和优点通过从属权利要求、通过附图、通过相关联的利用附图的对图描述中获得。
应理解,上文中提及且在下文中仍将阐释的特征不能仅用于相应所述组合中,而是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用于其它组合中或者独自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在附图中,并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阐释,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相同的或在功能上相同的部件。
在各种情况下示意性地示出:
图1是气门机构的示例。
图2至5是图1所示气门机构的各变体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门机构1的不同示例。在原则上,图中所示各示例可相互组合,只要这样的组合切实可行即可。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1的第一示例。气门机构1包括:具有能够围绕旋转轴线D旋转的凸轮轴2;与凸轮轴2驱动连接的凸轮从动件3。旋转轴线D的位置限定轴向方向A。第一凸轮4a被不可旋转地安装到凸轮轴3上。第二凸轮4b另外安装到凸轮轴3上,沿轴向靠近第一凸轮4a。另外,凸轮从动件3包括滚轮16,并能够沿轴向方向A在第一位置(其中凸轮从动件3的滚轮16驱动连接到第一凸轮4a)与第二位置(其中凸轮从动件3的滚轮16驱动连接到第二凸轮4b)之间调节。
另外,凸轮从动件3包括:调节装置7,其与凸轮轴2相互作用以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沿轴向调节凸轮从动件3。为此目的,机械调节装置7包括:机械接合元件8,其能够沿第一方向R1线性调节,在作用位置(接合元件8接合在凸轮轴2上存在的狭槽引导部9中)与停用位置(接合元件8不与所述狭槽引导部9a接合)之间能够调节。为了接合元件8在其作用位置与其停用位置之间进行调节,机械调节装置7包括致动器5,所述致动器5能够沿第二方向R2线性调节。第一方向R1横向于(在图中所示示例中正交于)第二方向R2延伸,第二方向R2进而与轴向方向A相同。
调节装置7的致动器5、接合元件8、狭槽引导部9用于将凸轮从动件从图1中未示出的第一位置调节至图1中所示凸轮从动件3的第二位置。另外的致动器5*以及另外的接合元件8*和另外的狭槽引导部9*用于将凸轮从动件3从第二位置调节至第一位置。在下文中,调节装置的结构通过致动器5、接合元件8、狭槽引导部9阐释。由于另外的致动器5*以及另外的接合元件8*和另外的狭槽引导部9*类似地构建且因而遵从类似的操作原理,因而以下阐释经过必要修改后也适用于调整装置7的这些部件。
根据图1,致动器5包括致动器元件6,该致动器元件6能够在伸展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沿第二方向R2线性调节,在伸展位置中,致动器元件与接合元件8相互作用以调节接合元件8,在缩回位置中,这样的操作连接不存在。图1显示出致动器元件6处于其伸展位置。根据图1,致动器元件6形成为销状。致动器5可包括致动器壳体10(其仅在图1中示意性地暗示),致动器元件6至少在伸展位置时突出到致动器壳体10外。在致动器元件6的伸展位置,通过由第一凸轮4a施加于凸轮从动件3上的提升运动,接合元件8沿第一方向R1被推动(在图1中另外由箭头11指示)抵靠伸展的致动器元件6。以此方式,接合元件8被调节到其作用位置,在其作用位置中接合元件8接合在狭槽引导部9中。
如图1清晰所示,用于接合元件8的凸轮从动件3具有接合元件固定装置22,用于将接合元件8可释放地固定到作用位置或停用位置。易于认识到的是,接合元件固定装置22在各种情况下均具有弹簧加载固定元件23,弹簧加载固定元件23当接合元件8处于作用位置时被接纳在设置在接合元件8上的第一凹部24a中。当接合元件8处于停用位置时,不同的是,固定元件23则被接纳在设置在接合元件8上的第二凹部24b中。
接合元件8在各种情况下均具有:形成为销状的主体26。在主体26的周向侧面27上,第一凹部24a形成为第一周向槽25a,第二凹部24b形成为第二周向槽25b且布置为与第一凹部24a沿轴向间隔开。
图2显示出图1的示例的变体形式。为了简化起见,图2中的气门机构1仅显示致动器6、接合元件8、狭槽引导部9的区域。在图2的示例中,形成为销状的可调节的致动器元件6包括:第一轴向区部12a,第一轴向区部12a沿第二方向R2并入第二轴向区部12b中。在两个轴向区部12a、12b之间的过渡处,形成径向台阶13。第一轴向区部12a具有沿第一方向R1测得的与凸轮轴2的旋转轴线D的距离d1。此距离d1大于致动器元件6的第二轴向区部12b的同样沿第一方向R1测得的与旋转轴线D的距离d2
在图2的示例中,致动器元件6在其缩回位置和两个伸展位置之间(即,总共在三个不同位置之间)能够调节。另外,并非仅有单个狭槽引导部9设置在凸轮轴2上,而是除了狭槽引导部9以外还有另外的狭槽引导部14。在下文中,狭槽引导部9被称为第一狭槽引导部,而另外的狭槽引导部14被称为第二狭槽引导部。第一狭槽引导部9具有沿凸轮轴2径向方向R或第一方向R1测得的第一狭槽深度t1。第二狭槽引导部14具有沿凸轮轴2径向方向R测得的第二狭槽深度t2。第二狭槽深度t2在示例性场景中比第一狭槽深度t1具有更大的值。
另外,接合元件8并非仅具有单个作用位置(如图1的示例中所示),而是具有两个不同的作用位置,接合元件8可在它们之间沿第一方向R1被调节。在第一作用位置,接合元件8沿第一方向R1相对于凸轮轴2被布置成使得其能够接合于具有狭槽深度t1的第一狭槽引导部9中。在第二作用位置(显示在图2中),接合元件6能够接合于具有狭槽深度t2的第二狭槽引导部14中。这样,接合元件能够在三个不同位置之间调节。
在图2中所示的致动器元件6的第二伸展位置,通过由第一凸轮4a作用在凸轮从动件3上的提升运动(图2中的箭头11),接合元件8沿第一方向R1被推动抵靠致动器元件6的第二轴向区部12b。以此方式,接合元件8调节到所述第二作用位置,且在所述第二作用位置接合中接合在具有狭槽深度t2的第二狭槽引导部14中。与之相比,当接合元件8调节到其第一伸展位置(在图2中未示出)时,通过由第一凸轮4a作用于凸轮从动件3上的提升运动,接合元件8沿第一方向R1被推动抵靠伸展的致动器元件6的第一轴向区部12a。以此方式,接合元件8可调节到其第一作用位置,且在此第一作用位置中接合在第一狭槽引导部9中。这样,在第一伸展位置,接合元件8与致动器元件6的第一轴向区部12a相互作用。与之相比,在第二伸展位置,接合元件8与致动器元件6的第二轴向区部12b相互作用。
在图2的示例中,接合元件固定装置22与图1的示例相比扩展有第三凹部24c或周向槽25c,被指定用于接合元件8的第二作用位置。
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在图中并未更详细示出),致动器元件6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轴向区部,每个轴向区部具有不同的与旋转轴线D的距离。相应地,接合元件8在此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包括至少三个作用位置。相应地,在此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在凸轮轴上存在具有不同狭槽深度的至少三个狭槽引导部,使得每个轴向区部被指定用于确切限定的作用位置,并且在各种情况中被指定用于确切限定的狭槽引导部。利用以此方式设计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能够基本实现任意数量的调节机构。
图3显示出图1、图2的示例的变体形式。在图3的示例中,致动器5的支承元件17被布置为沿第二方向R2与致动器5的致动器壳体10间隔开。致动器5的致动器元件6在其伸展位置时可将其自身支撑在支承元件17上,使得当用于调节至其作用位置的接合元件8被推动抵靠致动器元件6时,致动器元件6机械稳定。为此目的,支承元件17可包括凹部15,致动器元件6在其伸展位置时被部分地接纳在凹部15中。
图4显示出图1的示例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相应地,气门机构1不仅能装备有单个致动器5,而且可以具有两个致动器5a、5b,它们均与接合元件8以图1所示的方式相互作用。两个致动器5a、5b的致动器元件6a、6b可在其伸展位置与其缩回位置之间相互独立地调节。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沿第二方向R2相互相对地设置。
在图4中,两个致动器5a、5b的致动器元件6a、6b均显示在其伸展位置。第一致动器5a的第一致动器元件6a在其伸展位置中具有沿第一方向R1测得的与凸轮轴2的旋转轴线D的距离a1,距离a1比第二致动器5b的第二致动器元件6b在其伸展位置中沿第一方向R1测得的距离a2更短。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因而实现与根据图2的具有两个轴向区部12a、12b的致动器6相同的操作原理。因此,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允许在停用位置与两个作用位置之间(即,在至少三个不同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R1调节接合元件8。
如图4中显见,致动器5a、5b的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在其伸展位置中沿凸轮轴2的轴向方向A或沿第二方向R2大致相互抵靠设置,或沿径向方向R或第一方向R1以短距离相互布置(优选地为等于0.5mm的最大值)。以此方式,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在需要时可自身相互支撑,这在接合元件8将在停用位置与两个作用位置之间调节时可改善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的机械稳定性。
图5显示出图4的示例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图5基本显示出根据图2和4的示例的组合。根据图5的气门机构1因而包括具有相应致动器元件6a、6b的两个致动器5a、5b。沿第二方向R2或轴向方向A,致动器元件6a、6b彼此相对地设置。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中的每个因而具有第一轴向区部12a,第一轴向区部12a沿第二方向R并入到第二轴向区部12b中。第一轴向区部12a具有沿第一方向R1测得的与凸轮轴2的旋转轴线D的距离d1,且距离d1大于第二轴向区部12b与旋转轴线D的距离d2。距离d2也沿第一方向R1测得。由于取决于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的调节可实现沿第一方向R1的与凸轮轴2的旋转轴线D的4个不同距离,所以根据图5的气门机构1允许在停用位置与甚至4个不同的作用位置之间调节接合元件。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独立的狭槽引导部可针对接合元件的每个作用位置设置(为了清楚起见,在图5中仅显示一个这样的狭槽引导部9)。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1),其具有:
-凸轮轴(2)和凸轮从动件(3),所述凸轮轴(2)能够围绕旋转轴线(D)旋转,所述凸轮从动件(3)与所述凸轮轴(2)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3)包括:调节装置(7),其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轴向调节所述凸轮从动件(3);
-其中,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可调机械接合元件(8),其能够线性调节以在至少一个作用位置与停用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R1)调节所述凸轮从动件(3),其中在所述作用位置,所述可调机械接合元件(8)接合在存在于所述凸轮轴(2)上的至少一个狭槽引导部(9)中,在所述停用位置,所述可调机械接合元件(8)不与所述狭槽引导部(9)接合;
-其中用于在接合元件的停用位置与接合元件的至少一个作用位置之间调节至少一个接合元件(8)的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5;5a、5b),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能够沿第二方向(R2)线性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R1)横向于所述第二方向(R2)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R1)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R2)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5;5a、5b)包括致动器元件(6;6a、6b),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能够在至少一个伸展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R2)线性调节,其中,在所述伸展位置,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与所述接合元件(8)相互作用以调节所述接合元件(8),在所述缩回位置,不存在这种操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在所述伸展位置中被布置成使得:通过由第一凸轮(4a)或第二凸轮(4b)作用在所述凸轮从动件(3)上的提升运动,所述接合元件(8)沿所述第一方向(R1)被推动抵靠所述接合元件(8),并以此方式将所述接合元件(8)调节到其作用位置,在所述作用位置中所述接合元件(8)接合在所述狭槽引导部(9)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5;5a、5b)包括致动器壳体(10),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至少在所述伸展位置中突出到所述致动器壳体以外;
-所述致动器(5;5a、5b)的支承元件(17)沿所述第二方向(R2)布置,并与所述致动器壳体(10)间隔开,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在其伸展位置中将自身支撑在所述支承元件(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至少部分地形成为销状,并包括第一轴向区部(12a),所述第一轴向区部(12a)沿所述第一方向(R1)测得的与所述凸轮轴(2)的所述旋转轴线(D)的距离(D1)大于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的与所述第一轴向区部(12a)不同的第二轴向区部(12b)的沿所述第一方向(R1)测得的与所述凸轮轴(2)的所述旋转轴线(D)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能够在至少两个伸展位置之间调节,使得所述接合元件(8)在第一伸展位置与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的所述第一轴向区部(12a)相互作用,并且在第二伸展位置与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的第二轴向区部(12b)相互作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轮轴上设置两个狭槽引导部(9、14),其中,第一狭槽引导部(9)具有沿所述凸轮轴(2)的径向方向(R)测得的第一狭槽深度(t1),第二狭槽引导部(t2)具有沿所述凸轮轴(2)的所述径向方向(R)测得的第二狭槽深度(t2),其中所述第二狭槽深度(t2)优选地具有比所述第一狭槽深度(t1)更大的值。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元件(8)具有第一作用位置和第二作用位置,并在所述第一作用位置中所述接合元件(8)接合在所述第一狭槽引导部(9)中,而且在所述第二作用位置中所述接合元件(8)接合在所述第二狭槽引导部(1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两个轴向区部(12a、12b)的所述致动器元件(6)和所述两个狭槽引导部(9、14)被设计成使得:所述接合元件(8)从所述第一轴向区部(12a)被调节到第一狭槽引导部(9)中,以及从所述第二轴向区部(12b)被调节到所述第二狭槽引导部(14)中。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致动器元件(5;5a、5b)上存在至少三个轴向区部,每个轴向区部在处于所述致动器元件(6;6a、6b)的伸展位置时具有不同的与所述旋转轴线(D)的距离;
-所述接合元件(8)具有至少三个作用位置;
-在所述凸轮轴(2)上存在狭槽深度不同的至少三个狭槽引导部,使得每个轴向区部被指定用于精确限定的作用位置,并在各种情况中被确切指定用于一个限定的狭槽引导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存在两个致动器(5a、5b),用于与相同的接合元件(8)相互作用;
其中,相比于在伸展位置中的第二致动器(5b)的第二致动器元件(6b),至少在伸展位置中的第一致动器(5a)的第一致动器元件(6a)具有更短的沿所述第一方向(R1)测得的与所述凸轮轴(2)的所述旋转轴线(D)的距离(a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以被设计成使得:所述两个致动器元件(6a、6b)在其伸展位置中沿所述凸轮轴(2)的轴向方向(A)实质上相互抵靠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致动器(5a、5b)的所述致动器元件(6a、6b)沿所述第二方向(R2)相对地设置。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用于所述接合元件(8)的所述凸轮从动件(3)具有:接合元件固定装置(22),其用于将所述接合元件(8)可释放地固定到所述停用位置中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作用位置中,其中,所述接合元件固定装置(22)包括弹簧加载固定元件(23),在所述接合元件(8)处于第一停用位置时所述弹簧加载固定元件(23)被接纳在设置在所述接合元件(8)上的第一凹部(24a)中,而且在所述接合元件(8)处于所述至少一个作用位置时所述弹簧加载固定元件(23)被接纳在设置在所述接合元件(8)上的第二凹部(24b)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元件(8)各自具有形成为销状的主体(26),在所述主体(26)的周向侧面(27)上,形成沿轴向间隔开布置的作为第一周向槽(25a)的所述第一凹部(24a)和作为第二周向槽(25b)的所述第二凹部(24b)。
17.一种内燃机,其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
CN201780069888.6A 2016-11-10 2017-11-09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Active CN110088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22046.2 2016-11-10
DE102016222046.2A DE102016222046A1 (de) 2016-11-10 2016-11-10 Ventiltrieb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PCT/EP2017/078791 WO2018087242A1 (de) 2016-11-10 2017-11-09 Ventiltrieb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434A true CN110088434A (zh) 2019-08-02
CN110088434B CN110088434B (zh) 2021-08-10

Family

ID=6026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888.6A Active CN110088434B (zh) 2016-11-10 2017-11-09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8434B (zh)
DE (1) DE102016222046A1 (zh)
WO (1) WO20180872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03233A1 (de) * 2019-03-11 2020-09-1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ntilsteuerung
DE102019204589A1 (de) * 2019-04-01 2020-10-0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ntiltrieb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5340A1 (de) * 1999-09-22 2001-03-29 Schaeffler Waelzlager Ohg Auf unterschiedliche Hübe für wenigstens ein Gaswechselventil umschaltbarer Ventil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2132014A (zh) * 2008-06-16 2011-07-20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内燃机换气门的、具有双支撑式凸轮支承件的气门机构
DE102010033089A1 (de) * 2010-08-02 2012-02-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Ventiltriebssystem
JP2014224496A (ja) * 2013-05-16 2014-12-04 株式会社オティックス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機構
WO2015185046A1 (de) * 2014-06-05 2015-12-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ariabler ventiltrieb für eine zylindereinheit einer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DE202015009047U1 (de) * 2015-08-07 2016-08-03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ntiltrieb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KR101655227B1 (ko) * 2015-12-14 2016-09-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연속 가변 밸브 듀레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엔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4125B2 (en) * 2009-10-06 2014-05-0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alve gear of engine
DE102012101619A1 (de) * 2012-02-28 2013-08-2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gnetische Stell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5340A1 (de) * 1999-09-22 2001-03-29 Schaeffler Waelzlager Ohg Auf unterschiedliche Hübe für wenigstens ein Gaswechselventil umschaltbarer Ventil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2132014A (zh) * 2008-06-16 2011-07-20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内燃机换气门的、具有双支撑式凸轮支承件的气门机构
DE102010033089A1 (de) * 2010-08-02 2012-02-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Ventiltriebssystem
JP2014224496A (ja) * 2013-05-16 2014-12-04 株式会社オティックス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機構
WO2015185046A1 (de) * 2014-06-05 2015-12-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ariabler ventiltrieb für eine zylindereinheit einer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DE202015009047U1 (de) * 2015-08-07 2016-08-03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ntiltrieb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KR101655227B1 (ko) * 2015-12-14 2016-09-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연속 가변 밸브 듀레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엔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434B (zh) 2021-08-10
WO2018087242A1 (de) 2018-05-17
DE102016222046A1 (de)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1948B2 (ja) 回転動作を直線動作に変換するための機構を含む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695547B2 (en) Adjustable camshaft
JP5582195B2 (ja) 可変動弁装置
US9359945B2 (en)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apparatus
US20120138001A1 (en) Variable valve trai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for actuating gas exchange valves
KR101617070B1 (ko) 기계제어식 밸브작동기 및 기계제어식 밸브작동장치
JP6782848B2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バルブブ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バルブ作動システム
US20120125274A1 (en) Valve trai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for actuating gas exchange valves
CN110088434A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WO2011026545A3 (de) Vorrichtung zur nockenwellenverstell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7923270A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US9587531B2 (en) Variable valve lift apparatus
CN108026796B (zh) 具有弹簧的凸轮轴调节器
US9803519B2 (en) Continuous variable valve dur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9920665B2 (en) Continuous variable valve dur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20180283226A1 (en) Valve driv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464540B2 (en) Transfer assembly for a mechanically controllable valve train
US20180283240A1 (en) Valve driv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490587B2 (en) Cam drive
KR101646136B1 (ko)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CN108699925A (zh) 配气机构以及发动机组件
US20200291828A1 (en) Valve control
US11220935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djusting camshaft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4100316A (zh) 用于至少两个气门的气门控制装置
CN105247175A (zh) 用于驱控中央阀的电磁体的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