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7286A -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7286A
CN110087286A CN201811505616.9A CN201811505616A CN110087286A CN 110087286 A CN110087286 A CN 110087286A CN 201811505616 A CN201811505616 A CN 201811505616A CN 110087286 A CN110087286 A CN 110087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tate
base station
detection
terminal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56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7286B (zh
Inventor
后藤淳悟
中村理
中岛大一郎
浜口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87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7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存在当终端装置为了请求上行链路用的资源分配而在PUCCH中进行SR发送或RACH的信号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这些信号的问题。一种基站装置,切换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一状态和不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而对终端装置发送信号,所述基站装置具备管理所述基站装置的状态的传输状态管理部以及生成检测信号的检测信号生成部,基于在所述传输状态管理部中保持的所述第一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状态的信息,变更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的信号的序列生成方法而发送所述检测信号。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本申请是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5年01月06日,国家申请号为201580002862.0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第3.9代的移动电话的无线通信系统的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系统(Rel.8以及Rel.9)的标准化已完成,当前作为第4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之一,正在进行使LTE系统进一步发展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IMT-A等)系统(Rel.10以后)的标准化。
在LTE-A系统的Rel.12中,正在研究配置小区覆盖范围小的微微基站装置(也被称为微微eNB(Pico eNB)、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 B)、小型小区(SmallCell)、低功率节点(Low Power Node)、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的情景。考虑与微微基站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用户装置、UE、移动台装置)与小区覆盖范围大的宏基站装置同时连接或只与微微基站装置连接。
在紧密地配置微微基站装置的情况下,从对于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的施扰的问题或消耗功率的观点出发,正在研究根据业务量等来设置不发送微微基站装置始终传输的信号的一部分的状态(也被称为断开状态(Off-state)、休眠模式(Dormant mode))的技术(参照非专利文献1)。微微基站装置根据业务量来切换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的状态(接通状态(On-state))和断开状态,能够减小施扰的影响,能够增加系统吞吐量。另一方面,在微微基站装置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过渡时间长的情况下,存在直到终端装置的通信开始为止需要长的时间,在如业务量急剧地变化的环境中终端装置与微微基站装置连接的开销变大,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减小的问题。因此,正在研究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缩短直到终端装置连接而能够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为止的所需时间的方法。
在终端装置将宏基站装置构成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或者,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设为主小区(Primary Cell)的情况下,为了与微微基站装置连接,需要将微微基站装置构成的CC作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来追加或者切换到微微基站装置构成的CC。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为了切换到微微基站装置构成的CC所需的开销中,RRM(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测量占据大的比例。因此,提出了通过设为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也能够进行RRM测量而实现开销的削减的技术,作为其方法之一,有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检测信号(也被称为探索信号(DS:DiscoverySignal)、探索参考信号(DRS: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参照非专利文献2)。作为该检测信号的发送方法,正在研究使用CRS(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Signal))或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PSS/S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使用的RE(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的一部分,正在研究微微基站装置在断开状态下和接通状态下都发送检测信号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Ericsson,“Semi-static small cell on/off operation”,R1-134658,October 7-11,2013
非专利文献2:NTT DOCOMO,“Details of Small Cell On/Off with Small CellDiscovery”,R1-135514,November 11-15,201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若在断开状态下和接通状态下微微基站装置都发送检测信号,则终端装置无法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存在当终端装置为了请求上行链路用的资源分配(UL许可(UL grant))而在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中进行SR(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发送或RACH(随机接入信道(RandomAccess CHannel))的信号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这些信号的问题。其结果,与终端装置对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SR或RACH信号的情况相比,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花费从断开状态到接通状态的过渡时间,所以终端装置直到接收UL许可为止的开销增加。此外,在业务量少的情况下,若根据终端装置发送的SR或RACH信号而使微微基站装置从断开状态过渡到接通状态,则产生施扰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通过微微基站装置根据状态来切换检测信号的发送方法,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是一种基站装置,切换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一状态和不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而对终端装置发送信号,所述基站装置具备管理所述基站装置的状态的传输状态管理部以及生成检测信号的检测信号生成部,基于在所述传输状态管理部中保持的所述第一状态或者所述第二状态的信息,变更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的信号的序列生成方法而发送所述检测信号。
(2)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在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检测信号中使用的序列变更Zadoff-Chu序列的根序列索引或者Gold序列的初始值。
(3)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在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检测信号中使用的序列变更Zadoff-Chu序列和Gold序列。
(4)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具有将所述检测信号分配到RE的检测信号复用部,所述检测信号复用部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分配到同样的资源。
(5)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基于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与所述第二状态的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切换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端口数。
(6)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与所述第二状态的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包括天线端口数或者天线端口号。
(7)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与所述第二状态的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包括各天线端口使用的RE的信息。
(8)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变更发送检测信号的周期。
(9)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变更发送检测信号的子帧的结构。
(10)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在所述基站装置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基于小区ID而生成CRS的序列,在所述基站装置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基于与所述小区ID相关联的所述第二状态的ID而生成序列。
(11)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在所述基站装置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基于小区ID而生成CSI-RS的序列,在所述基站装置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基于与所述小区ID相关联的所述第二状态的ID而生成序列。
(12)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生成部在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基于小区ID而生成PSS和SSS的序列,在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基于与所述小区ID相关联的所述第二状态的ID而生成序列。
(13)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具有生成DL信号的DL信号生成部,所述DL信号生成部生成与所述第一状态的物理ID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状态的ID。
(14)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是一种终端装置,接收由切换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一状态和不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的基站装置所发送的信号,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检测由所述基站装置所发送的检测信号的检测信号检测部以及根据所检测的所述检测信号来识别所述基站装置的状态的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所述检测信号检测部检测在所述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信号序列、天线端口数、天线端口号以及资源中的至少1个信息,所述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根据由所述检测信号检测部所检测的信息,识别所述基站装置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因此能够削减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所需的开销。进一步,在业务量少的情况下,由于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的状态的可能性降低、施扰减小,所以系统吞吐量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宏基站装置1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DL信号生成部10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微微基站装置1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接收信号检测部307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微微基站装置1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的系统的结构的一例。该系统由宏基站装置10、微微基站装置11、12、终端装置21、22构成。另外,除了终端装置的数目并不限定于2之外,各装置的天线数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以比宏基站装置10更小的功率来进行发送的微微基站装置11、12的天线数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同图的微微基站装置11是不发送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状态(也被称为断开状态、发送模式、休眠模式),微微基站装置12是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的状态(接通状态)。这里,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11是不进行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或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PDCCH(Enhanced PDCCH))的传输的模式,但并不限定于上述信号,也可以有不发送其他的信号等的条件。此外,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11虽然对终端装置不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但发送检测信号(也被称为探索信号(DS:Discovery Signal)、探索参考信号(DRS: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终端装置能够进行RRM(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Management))测量。
终端装置21与宏基站装置10连接,能够接收由微微基站装置11所发送的检测信号。另一方面,终端装置22与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12连接。在该情况下,在终端装置21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1为了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UL许可(ULgrant)),进行SR(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发送或RACH(随机接入信道(RandomAccess CHannel))信号的发送。这里,终端装置21根据从微微基站装置11接收的检测信号来判别微微基站装置11的状态,根据该状态的信息以及宏基站装置10和微微基站装置11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等,决定请求UL许可的基站装置。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宏基站装置10的结构的一例。其中,表示本发明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模块。宏基站装置10通过接收天线107接收从终端装置通过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而被发送的控制信息或者通过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而被发送的控制信息。UL控制信息接收部108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进行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作为从数字信号去除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的信号。之后,UL控制信息接收部108从CP去除后的控制信息中提取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或SR、ACK/NACK(确认(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RACH信号等。所提取的控制信息输入到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进一步,在SR或RACH信号、ACK/NACK等的下一次的传输机会中,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输入到通信量管理部111。通信量管理部111监视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业务量,在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决定将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向接通状态转移,并对微微基站装置进行转移指示。此外,通信量管理部111在业务量减少的情况下,对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的一部分决定向断开状态转移,并对微微基站装置进行转移指示。
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决定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或传输中使用的参数,并变换为被称为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格式的格式。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DCI格式中,有单天线模式的格式0、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复用传输的格式4等。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DCI格式中,有格式1、1A~1D或格式2、2A~2D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或发送参数基于CSI或ACK/NACK等来决定。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中,下行链路的发送参数输出到DL信号生成部101,将要向终端装置发送的DL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信息复用部102-1~102-M。
图3表示本发明的DL信号生成部101的结构的一例。DL信号生成部101中,数据比特串输入到S/P部1011。S/P部1011中被输入比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前一次的传输机会的ACK/NACK,在输入了ACK的情况下,将新的数据比特串分割为发送流数。在输入了NACK的情况下,S/P部1011将在前一次的传输机会中发送的数据比特串分割为发送流数。被分割的数据比特串输入到编码部1012-1~1012-C。编码部1012-1~1012-C对所输入的数据比特串实施纠错码的编码。在纠错码中,例如使用Turbo码或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Parity Check))码、卷积码等。在编码部1012-1~1012-C中施加的纠错码的种类可以在发送接收装置中预先确定,也可以按每个发送接收机会作为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编码部1012-1~1012-C基于在由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所输入的MCS(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中包含的编码率,对编码比特串进行删截(puncture)。编码部1012-1~1012-C将删截后的编码比特串输出到调制部1013-1~1013-C。
调制部1013-1~1013-C中被输入调制方式的信息,通过对从编码部1012-1~1012-C输入的编码比特串实施调制,生成调制符号列。在调制方式中,例如有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16QAM(16-ary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或64QAM等。调制部1013-1~1013-C将生成的调制符号列输出到预编码部1014。预编码部1014对所输入的调制符号列乘以预编码矩阵,生成每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并输出到信号分配部1015-1~1015-M。这里,虽然未图示,但预编码矩阵在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中决定并输入到预编码部1014。若是能够将多个天线在物理上当作相同的结构,则天线端口是将天线端口数设为1的结构。信号分配部1015-1~1015-M中,从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输入资源分配信息,从预编码部1014输入信号串。信号分配部1015-1~1015-M对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资源分配信号串,并输出。这里,设资源是由12个子载波、1个子帧构成的RB(资源块(Resource Block))或者将多个RB成组的RBG(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在下行链路中,使用1个以上的RB或者RBG。
控制信息复用部102-1~102-M中,输入从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通过PDCCH或者EPDCCH而被发送的DCI格式,与从DL信号生成部101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参考信号复用部103-1~103-M中,从参考信号生成部110输入CRS(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或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信号串,与被复用了数据信号和控制信息的信号串进行复用。IFFT部104-1~104-M通过对信号串进行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频域信号串变换为时域信号串。发送处理部105-1~105-M对时域信号串插入CP,通过D/A(Digital/Analog;数字/模拟)转换而转换为模拟的信号,并将转换后的信号上变频为在传输中使用的无线频率。发送处理部105-1~105-M将上变频后的信号通过PA(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经由发送天线106-1~106-M发送。如以上所示,在下行链路中,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
图4表示本发明的微微基站装置11的结构的一例。微微基站装置12也是同样的结构。此外,由于微微基站装置11与宏基站装置10同样地在下行链路中发送OFDM信号,所以从DL信号生成部201到参考信号复用部203-1~203-M为止的处理与从图2的DL信号生成部101到参考信号复用部103-1~103-M为止的处理相同,省略说明。此外,IFFT部204-1~204-M和发送处理部205-1~205-M、DL控制信息生成部209、参考信号生成部210也与图2的IFFT部104-1~104-M和发送处理部105-1~105-M、DL控制信息生成部109、参考信号生成部110的处理相同,省略说明。
在图4的微微基站装置11中,通过接收天线207接收从终端装置通过PUCCH或者PUSCH而被发送的控制信息。UL控制信息接收部208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进行A/D转换,作为从数字信号去除CP的信号。之后,UL控制信息接收部208从CP去除后的控制信息中提取CSI或SR、ACK/NACK、RACH信号等。所提取的控制信息输入到DL控制信息生成部209,进一步,SR或RACH信号等的请求资源分配的信息输入到传输状态管理部211。传输状态管理部211进行状态管理,存储有断开状态和接通状态的状态。在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若在宏基站装置10的通信量管理部111中检测到业务量的增加,则传输状态管理部211接收向接通状态的转移指示,进行状态过渡处理。此外,在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若从DL控制信息生成部209输入资源分配的请求,则传输状态管理部211向接通状态进行状态过渡处理。另一方面,在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若在宏基站装置10的通信量管理部111中检测到业务量的减少,则传输状态管理部211接收向断开状态的转移指示,进行状态过渡处理。此外,在接通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没有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或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传输状态管理部211向断开状态进行状态过渡处理。传输状态管理部211将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信息输出到检测信号生成部212。
检测信号生成部212从传输状态管理部211被输入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信息。检测信号生成部212根据以下式的序列来生成检测信号Dl,ns,m
[数1]
其中,l是时隙内的OFDM符号号,ns是帧内的时隙号。伪随机数序列c(n)是长度为31的Gold序列,通过以下式来定义。
[数2]
c(n)=(x1(n+Nc)+x2(n+Nc))mod 2……式(2)
其中,Nc=1600,A mod2是将A除以2所得的余数,x1(i)和x2(i)通过以下式来定义。
[数3]
x1(i+31)=(x1(i+3)+x1(i))mod 2……式(3)
[数4]
x2(i+31)=(x2(i+3)+x2(i+2)+x2(i+1)+x2(n))mod 2
……式4)
其中,x1(i)在n=0~30时为0,作为x2(i)的初始值的Cinit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信息来决定。首先,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使用以下式。
[数5]
其中,Ncell_id是物理小区ID(或者虚拟小区ID),NCP在标准CP的帧结构时成为1、在扩展CP(extended CP)的帧结构时成为0。这样,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通过与CRS的信号同样的处理来发送检测信号。
接着,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检测信号使用不同的序列。作为使用不同的序列的一例,使用Noff_id来代替在式(5)的Cinit的计算中使用的Ncell_id。这里,Noff_id是预先对终端装置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等而被通知的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在检测信号的序列的生成中使用的值。该Noff_id可以是按每个基站而不同的值,也可以是共同的值。此外,与数据比特串同样地,RRC的信息由DL信号生成部201生成信号,通过与数据同样的处理来发送。此外,Noff_id可以由宏基站装置发送而不是微微基站装置,在该情况下,由DL信号生成部101生成信号,通过与数据同样的处理来发送。进一步,在按每个基站将Noff_id通知给终端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宏基站装置或者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下使用的Ncell_id和在断开状态下使用的Noff_id相关联地通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同一个基站装置的Noff_id和Ncell_id的对应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变更了序列的初始值,但并不限定于这个例,可以通过在序列的生成中使用与式(2)~式(4)不同的生成方法,从而使得与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不同,也可以变更为PSS或SSS、CSI-RS的序列。
检测信号生成部212将所生成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与其他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复用检测信号的资源(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配置在第k个子载波、第l个OFDM符号中。k和l通过以下式来定义。
[数6]
k=6m+(v+vshift)mod 6……式(6)
[数7]
其中,νshift是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基于Ncell_id而生成的。由于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使用与接通状态时同样的资源,所以基于Ncell_id而生成νshift。其中,可以变更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的检测信号的频率位置,对νshift使用Noff_id。m是RB索引,NDL_symb是下行链路的时隙内的OFDM符号数,ν通过以下式来定义。
[数8]
这里,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完全没有其他的信号,只发送检测信号。以后的处理与宏基站装置10同样地发送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来切换对终端装置通知的Ncell_id和Noff_id,从而变更了检测信号的序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个例,Noff_id可以根据Ncell_id来唯一地决定,而不通知给终端装置。例如,可以在式(5)中加上Nstate的项,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设为Nstate=0,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Nstate作为非零的值。另外,并不限定于这个例,Noff_id也可以根据Ncell_id来计算。例如,可以作为Noff_id=503-Ncell_id,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计算方法。
图5表示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在接收天线301-1~301-N中接收。设N是1以上的整数。接收处理部302-1~302-N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对下变频后的信号进行A/D转换而生成数字信号。进一步,接收处理部302-1~302-N将从数字信号去除了CP的信号输入到FFT部303-1~303-N。FFT部303-1~303-N将输入的接收信号串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而从时域信号串变换为频域信号串,并将频域信号串输入到检测信号分离部304-1~304-N。检测信号分离部304-1~304-N分离为检测信号和其他的信号,并分别输入到检测信号检测部310和控制信号分离部305-1~305-N。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通过式(6)~式(8)来计算,设即使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νshift都是相同的值。检测信号分离部304-1~304-N将检测信号进行分离,并输入到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但是,在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来作为不同的值而分别使用Ncell_id和Noff_id的情况下,提取的RE发生变化。在该情况下,检测信号分离部304-1~304-N对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使用的RE的信号的双方都进行分离,并输入到检测信号检测部310。此外,设在RE的计算中使用的Noff_id由控制信号检测部309预先输入。
控制信号分离部305-1~305-N对通过PDCCH或EPDCCH而被发送的信号进行分离,并输入到控制信息检测部309。此外,控制信号分离部305-1~305-N在接收到RRC的信号的情况下也进行分离,并输入到控制信息检测部309。控制信息检测部309通过盲解码来检测通过PDCCH或EPDCCH而被发送的发往本台的DCI格式。此外,控制信息检测部309检测RRC的信号。控制信息检测部309将所检测的控制信息输入到接收信号检测部307。控制信息检测部309在通过RRC接收到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在检测信号的序列的生成中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输入到检测信号检测部310。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说明将在检测信号的序列的生成中使用的信息作为Noff_id,Ncell_id和Noff_id相关联的情况。
参考信号分离部306-1~306-N将所输入的信号分离为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并分别输入到传播路径推算部308和接收信号检测部307。传播路径推算部308中被输入作为与数据信号进行复用而被发送的参考信号的CRS或CSI-RS、DMRS,用于解调的所推算的频率响应输入到接收信号检测部307。此外,传播路径推算部308为了将通过CRS或CSI-RS而推算的传播路径信息用于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CSI的发送,虽然未图示但输入到UL控制信息生成部312。
图6表示本发明的接收信号检测部307的结构的一例。接收信号检测部307中,从参考信号分离部306-1~306-N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输入到MIMO分离部3071,从传播路径推算部308被输入频率响应的推算值。MIMO分离部3071根据所输入的传播路径的频率响应来生成基于MMSE(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规范的均衡权重,通过对所输入的频域的数据信号串乘以权重,从而分离进行了MIMO复用的信号。MIMO分离部3071将分离后的信号串输入到信号提取部3072-1~3072-M。其中,设M为1以上的整数。MIMO分离部3071中的信号处理也可以应用ZF(迫零(Zero Forcing))基准等的其他的基准的空间滤波、MLD(最大似然检测(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等的其他的检测法。
信号提取部3072-1~3072-M中,从控制信号检测部309输入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资源分配信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数据信号。解调部3073-1~3073-M中,从控制信号检测部309输入调制方式的信息,对时域的接收信号串实施解调处理,获得比特序列的LLR(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即LLR列。解码部3074-1~3074-M中,从控制信号检测部309输入编码率的信息,对LLR列进行解码处理。解码部3074-1~3074-M对解码后的LLR列进行硬判定,在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而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将比特串作为发送数据而输入到P/S部3075。P/S部3075将多个发送数据进行结合,并输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空间复用数M和解码部的数目一致的情况,但也可以与LTE同样地,空间复用数M和解码部的数目(即,码字数)不同。虽然未图示,但P/S部3075将接收数据的错误的有无输入到UL控制信息生成部312。该信息用于ACK/NACK的发送。
另一方面,检测信号检测部310根据从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来确认微微基站装置的检测和状态。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作为被发送了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中的任一个,进行检测信号的检测。具体而言,取得使用Ncell_id通过式(2)~式(5)而生成的序列和通过与Ncell_id相关联的Noff_id而生成的序列的相关,判定发送了哪一个序列等。设在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从控制信号检测部309预先输入了Noff_id。此外,对哪一个序列,相关值都低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可以判定为不存在能够连接的微微基站装置。此外,检测信号检测部310根据使用同一个序列而被发送的检测信号,在多个帧或者子帧中测量接收质量,进行RRM测量。检测信号检测部310将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的信息和所检测的序列的信息输入到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311。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311根据所输入的信息,判别检测到检测信号的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并存储。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311在检测多个微微基站装置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按每个微微基站装置存储状态,在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检测到状态过渡的情况下,按每个微微基站装置更新状态。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311在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UL许可)的请求的情况下,为了对宏基站装置或者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的SR或者RACH信号,按每个微微基站装置将状态信息输入到UL控制信息生成部312。
虽然未图示,但在UL控制信息生成部312中,从P/S部3075输入ACK/NACK的信息,从传播路径推算部308输入CSI的信息。ACK/NACK或周期性的CSI配置在PUCCH中,经由UL控制信息发送部313发送天线314而被发送。此外,UL控制信息生成部312在通过DCI格式而被请求发送非周期性的CSI的情况下,生成PUSCH的发送信号,并发送。这里,在PUSCH的发送中,使用DFTS-OFDM(也被称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OFDM)、SC-FDMA)信号。UL控制信息生成部312在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的情况下,生成SR或者RACH信号并发送。这里,SR通过PUCCH而被发送,RACH信号使用预先确定的资源。UL控制信息生成部312在发送SR或者RACH信号的情况下,使用从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311输入的每个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对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或者宏基站装置构成的服务小区(或者,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发送。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使用相同的资源而发送不同的序列的检测信号,所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其结果,在终端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时,能够避免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信号,能够削减开销。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避免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将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接通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对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或宏基站装置的施扰。因此,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本变形例中,宏基站装置和微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的结构例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分别为图2、图4、图5。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只说明不同的处理,省略同样的处理的说明。这里,微微基站装置的检测信号生成部212通过式(1)~式(4)来生成序列。其中,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变更式(5)的计算。首先,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式(5)的Ncell_id只要没有通过上位层而被通知Ncsi_id的设定,就会使用物理小区ID(或者虚拟小区ID)。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式(5)的Ncell_id使用Noff_id。Noff_id是预先对终端装置通过RRC等而被通知的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在检测信号的序列的生成中使用的值。该Noff_id可以是按每个基站而不同的值,也可以是共同的值。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变更了序列的初始值,但并不限定于这个例,可以通过在序列的生成中使用与式(2)~式(4)不同的生成方法,从而使得与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不同,也可以变更为PSS或SSS、CSI-RS的序列。
检测信号生成部212对所生成的检测信号,根据天线端口号是偶数还是奇数来乘以[+1,-1]或者[+1,+1]的码之后,输入到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与其他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复用检测信号的RE配置在第k个子载波、第l个OFDM符号中。k和l通过以下式来定义。
[数9]
[数10]
其中,k’和l’是根据CSI-RS的配置号和CSI-RS的数目来决定的值,l”为0或者1。这样,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通过与CSI-RS的信号同样的处理来发送检测信号。此外,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使用CSI-RS的RE来发送不同的序列的检测信号。其中,在本变形例中,设CSI-RS的配置号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中相同,但宏基站装置或者微微基站装置也可以将不同的配置号通知给终端装置,进行应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来切换对终端装置通知的Ncell_id和Noff_id,从而变更了检测信号的序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个例,Noff_id可以根据Ncell_id来唯一地决定,而不通知给终端装置。例如,可以在式(5)中加上Nstate的项,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设为Nstate=0,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Nstate作为非零的值。另外,并不限定于这个例,Noff_id也可以根据Ncell_id来计算。例如,可以作为Noff_id=503-Ncell_id,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计算方法。
在终端装置中,检测信号分离部304-1~304-N分离为检测信号和其他的信号,并分别输入到检测信号检测部310和控制信号分离部305-1~305-N。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检测信号的发送的RE通过式(9)、式(10)来计算。检测信号检测部310根据从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来确认微微基站装置的检测和状态。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作为被发送了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中的任一个,进行检测信号的检测。具体而言,取得使用Ncell_id通过式(2)~式(5)而生成的序列和通过与Ncell_id相关联的Noff_id而生成的序列的相关,判定发送了哪一个序列等。设在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从控制信号检测部309预先输入了Noff_id。此外,在相关值对哪一个序列也都低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可以判定为不存在能够连接的微微基站装置。此外,检测信号检测部310根据使用同一个序列而被发送的检测信号,在多个帧或者子帧中测量接收质量,进行RRM测量。检测信号检测部310将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的信息和所检测的序列的信息输入到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311。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使用相同的资源而发送不同的序列的检测信号,所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其结果,在终端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时,能够避免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信号,能够削减开销。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避免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将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接通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对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或宏基站装置的施扰。因此,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本变形例中,宏基站装置和微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的结构例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分别为图2、图4、图5。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只说明不同的处理,省略同样的处理的说明。微微基站装置的检测信号生成部212生成Zadoff-Chu序列,通过以下式来生成序列。
[数11]
其中,u是Zadoff-Chu序列的根序列索引,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基于Ncell_id(mod3)的值来决定,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基于Noff_id(mod3)的值来决定。检测信号生成部212将所生成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与其他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复用检测信号的RE配置在第k个子载波、时隙0和时隙10的最后的OFDM符号中。k通过以下式来定义。
[数12]
其中,NDL_RB是由下行链路构成的RB数,NRB_SC是构成RB的子载波数。这样,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通过与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的信号同样的处理来发送检测信号。此外,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使用PSS的RE来发送不同的序列的检测信号。在本变形例中,并不限定于PSS,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通过与S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的信号同样的处理来发送检测信号,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也可以使用PSS的RE来发送不同的序列的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来切换对终端装置通知的Ncell_id和Noff_id,从而变更了检测信号的序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个例,Noff_id可以根据Ncell_id来唯一地决定,而不通知给终端装置。例如,可以在式(5)中加上Nstate的项,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设为Nstate=0,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Nstate作为非零的值。另外,并不限定于这个例,Noff_id也可以根据Ncell_id来计算。例如,可以作为Noff_id=503-Ncell_id,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计算方法。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使用相同的资源而发送不同的序列的检测信号,所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其结果,在终端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时,能够避免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信号,能够削减开销。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避免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将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接通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对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或宏基站装置的施扰。因此,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微微基站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通过与PSS、SSS、CRS、CSI-RS不同的资源(OFDM符号号和子载波号)或者不同的周期来发送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设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下和断开状态下都通过同样的资源来发送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宏基站装置和微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的结构例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分别为图2、图4、图5。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只说明不同的处理,省略同样的处理的说明。微微基站装置的检测信号生成部212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生成不同的序列。例如,微微基站装置在检测信号中使用Zadoff-Chu序列,宏基站装置或者微微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分别通知在接通状态下使用的根索引和在断开状态下使用的根索引等。在该情况下,检测信号生成部212根据与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对应的根索引,通过式(11)来生成检测信号。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双方都使用Zadoff-Chu序列的例,也可以将任一方或者双方设为不同的序列。例如,可以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中使用式(1)~式(4)的序列。
检测信号生成部212将所生成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将检测信号配置在预先确定的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中,与其他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中分别被通知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使用的检测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在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识别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这里,与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使用的检测信号的序列有关的信息是Zadoff-Chu序列的根索引或Gold序列的初始值、在发送中使用的序列的信息等。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使用相同的资源而发送不同的序列的检测信号,所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其结果,在终端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时,能够避免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信号,能够削减开销。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避免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将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接通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对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或宏基站装置的施扰。因此,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来控制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从而终端装置识别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宏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的结构例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分别为图2、图5。但是,微微基站装置的结构例不同,成为图7。在图7的微微基站装置11中,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微基站装置11追加了天线端口控制部401。其他的结构是同样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处理,省略同样的处理的说明。
天线端口控制部401中从传输状态管理部211输入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信息。天线端口控制部401根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信息,决定要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号。例如,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在天线端口0、1、2、3中发送,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只设为天线端口0等。这样,天线端口控制部401进行将在断开状态时进行检测信号的发送的天线端口数比接通状态时减少的处理。此外,这里,天线端口数的设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可以在从接通状态过渡到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天线端口数从4设为2,也可以将天线端口数从2设为1。此外,天线端口控制部401可以在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天线端口2或者3,设定终端装置不使用于RRM测量的端口,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终端装置变更RRM测量的处理。此外,在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的天线端口可以从宏基站装置或者微微基站装置通过RRC等预先通知给终端装置。在该情况下,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若由RRC构成在断开状态的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端口,则能够在由RRC所指定的天线端口中发送检测信号,若没有由RRC构成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则只在天线端口0中发送检测信号。此外,天线端口号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可以使用天线端口15~22,在从接通状态过渡到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减少天线端口数,此外,也可以是其他的天线端口号。此外,在减少天线端口数时,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也可以在发送处理部205-1~205-M中提高从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端口的至少1个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
检测信号生成部212中被输入从天线端口控制部401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天线端口数,按每个天线端口生成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生成部212将所生成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将检测信号配置在预先确定的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中,与其他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这里,设检测信号的每个天线端口的资源预先确定或者被通知。
终端装置在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进行每个天线端口的检测信号的检测。检测信号检测部310计算每个天线端口的检测信号的序列和接收信号的相关值,识别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这里,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从控制信号检测部309输入发送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的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或天线端口号的信息,识别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只将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来进行了切换,但也可以还改变检测信号的序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设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的信息被通知给终端装置,但微微基站装置发送接通状态的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也可以与CRS或CSI-RS的天线端口数是同样的。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切换要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数,所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其结果,在终端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时,能够避免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信号,能够削减开销。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避免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将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接通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对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或宏基站装置的施扰。因此,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第四实施方式)
在前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PSS/SSS或CRS、CSI-RS等的资源的例,但也可以使用这些资源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使用微微基站装置在PSS/SSS的发送中使用的子载波,在1个帧中通过1个OFDM符号或在2个帧中通过1个OFDM符号那样以发送间隔来发送检测信号,而不是在1个帧中通过2个或者4个OFDM符号来发送检测信号,进行与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相应的序列或天线端口数的控制。此外,也可以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来控制检测信号的发送间隔,终端装置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设检测信号的发送间隔中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结构被通知给终端装置。此外,可以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而存在发送检测信号的子帧的结构,也可以根据该结构的差异而终端装置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切换要发送检测信号的周期或子帧的结构,所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其结果,在终端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时,能够避免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信号,能够削减开销。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避免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将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接通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对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或宏基站装置的施扰。因此,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来控制要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且控制要发送检测信号的资源(RE),终端装置识别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宏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微微基站装置的结构例与第三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分别为图2、图5、图7。
天线端口控制部401中从传输状态管理部211输入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状态信息。天线端口控制部401根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信息,决定要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号。例如,接通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在天线端口0、1、2、3中发送,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只设为天线端口0等。这样,天线端口控制部401进行将在断开状态时进行检测信号的发送的天线端口数比接通状态时减少的处理。这里,若只设为天线端口0,则发送检测信号的RE通过式(6)~式(8)来计算,成为1/4。但是,在终端装置通过检测信号来进行RRM测量的情况下,根据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的数目而确定的RRM测量的精度和施扰存在折中的关系,根据通信环境而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的数目未必是越少越好。因此,在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微微基站装置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可以从宏基站装置或者微微基站装置通过RRC等预先通知给终端装置。例如,将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在天线端口0和1中设为用于CRS的发送的RE的情况通知给终端装置等。在该情况下,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使用如上所述那样指定的RE,能够在天线端口0中发送检测信号。其结果,能够将在天线端口0中能够发送检测信号的RE设为2倍。因此,天线端口0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切换长度。在上述的例中,天线端口0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序列长与接通状态时相比,在断开状态下成为2倍。
这样,通过控制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能够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数或RE数,能够根据通信环境而灵活地切换检测信号的发送方法。此外,除了控制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能够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数或RE数之外,微微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也可以将天线端口号通过控制信息(RRC等)而共享,进行控制。此外,天线端口数的设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可以在从接通状态过渡到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天线端口数从4设为2,也可以将天线端口数从2设为1。此外,天线端口号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可以使用天线端口15~22,在从接通状态过渡到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减少天线端口数,此外,也可以是其他的天线端口号。此外,在减少天线端口数时,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也可以在发送处理部205-1~205-M中提高从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端口的至少1个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
检测信号生成部212中被输入从天线端口控制部401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天线端口数,按每个天线端口生成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生成部212将所生成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检测信号复用部213-1~213-M将检测信号配置在预先确定的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RE中,与其他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这里,设检测信号的每个天线端口的资源已被通知。
终端装置在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进行每个天线端口的检测信号的检测。检测信号检测部310计算每个天线端口的检测信号的序列和接收信号的相关值,识别在检测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端口的数目。这里,检测信号检测部310中从控制信号检测部309输入发送在微微基站装置为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的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或天线端口号的信息,识别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只将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根据微微基站装置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来进行了切换,但也可以还改变检测信号的序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设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的信息被通知给终端装置,但微微基站装置发送接通状态的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目也可以与CRS或CSI-RS的天线端口数是同样的。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微基站装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下切换要发送检测信号的天线端口数,所以终端装置能够掌握微微基站装置的状态。其结果,在终端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时,能够避免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发送信号,能够削减开销。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避免终端装置对断开状态的微微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请求,将微微基站装置过渡到接通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对其他的微微基站装置或宏基站装置的施扰。因此,能够改善系统吞吐量。
在涉及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中动作的程序是,以实现涉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存储在RAM中,之后存储在各种ROM或HDD中,根据需要由CPU进行读出、修改/写入。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盘、软盘等)等中的任一个。此外,除了通过执行加载的程序而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还存在通过基于该程序的指示而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的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情况。
此外,使之在市场中流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可移动式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程序而流通,或者转发到经由互联网等的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中。此时,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而实现。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将各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电路化的情况下,附加对它们进行控制的集成电路控制部。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发明的终端装置并不限定于向移动台装置的应用,还能够应用于在室内外设置的固定式或者不可移动式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吸尘/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货机、其他生活设备等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此外,也包含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元素且起到同样的效果的元素之间进行了置换的结构。
另外,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在2014年1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03852号的优先权,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03852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宏基站装置
11、12…微微基站装置
21、22…终端装置
101…DL信号生成部
102-1~102-M…控制信息复用部
103-1~103-M…参考信号复用部
104-1~104-M…IFFT部
105-1~105-M…发送处理部
106-1~106-M…发送天线
107…接收天线
108…UL控制信息接收部
109…DL控制信息生成部
110…参考信号生成部
111…通信量管理部
1011…S/P部
1012-1~1012-C…编码部
1013-1~1013-C…调制部
1014…预编码部
1015-1~1015-M…信号分配部
201…DL信号生成部
202-1~202-M…控制信息复用部
203-1~203-M…参考信号复用部
204-1~204-M…IFFT部
205-1~205-M…发送处理部
206-1~206-M…发送天线
207…接收天线
208…UL控制信息接收部
209…DL控制信息生成部
210…参考信号生成部
211…传输状态管理部
212…检测信号生成部
213-1~213-M…检测信号复用部
301-1~301-N…接收天线
302-1~302-N…接收处理部
303-1~303-N…FFT部
304-1~304-N…检测信号分离部
305-1~305-N…控制信号分离部
306-1~306-N…参考信号分离部
307…接收信号检测部
308…传播路径推算部
309…控制信号检测部
310…检测信号检测部
311…基站装置状态识别部
312…UL控制信息生成部
313…UL控制信息发送部
314…发送天线
3071…MIMO分离部
3072-1~3072-M…信号提取部
3073-1~3073-M…解调部
3074-1~3074-M…解码部
3075…P/S部
401…天线端口控制部

Claims (12)

1.一种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具备:
接收处理部,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以及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以及
检测信号检测部,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检测用于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的检测信号;
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为使用第一物理小区ID而被生成的信号,且,
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括使用于所述检测信号的检测的第二物理小区ID和与所述检测信号的发送间隔有关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与所述发送间隔有关的信息所示的发送间隔大于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发送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括与所述检测信号发送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且,
所述信号检测部使用与所述资源有关的信息检测所述检测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括与所述检测信号发送的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且
所述信号检测部使用与所述天线端口有关的信息检测所述检测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资源信息包括多数第二物理小区,且,
所述信号检测部按每个第二物理小区ID检测所述检测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所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信号检测部解释发送的所述检测信号的小区正在过渡接通状态以及断开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小区为了检测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而使用的信息;所述第二物理小区ID为了检测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而使用的信息;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用于为了计算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作为所述检测信号用于无线资源管理测量;且,
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发送间隔大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发送间隔。
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小区ID为与所述第二物理小区ID不同的值。
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小区ID为用于为了生成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主同步信号以及辅同步信号的信息,
所述检测信号检测部检测来自与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以及所述辅同步信号发送的资源不同的资源的所述检测信号。
10.一种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具备:
传输状态管理部,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过渡状态;
参考信号生成部,使用第一物理小区ID生成小区固有参考信号;
检测信号生成部,使用第二物理小区ID生成检测信号;以及
发送处理部,将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以及所述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传输状态管理部为在过渡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周期性的发送所述检测信号,且
所述检测信号的发送间隔大于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
11.一种通信方法,用于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具有:
接收处理步骤,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以及无线资源控制信息;
检测信号检测步骤,基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检测用于无线资源管理测量的检测信号,
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为使用第一物理小区ID而生成的信号,且
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包括与用于所述检测信号的检测的第二物理小区ID和所述检测信号的发送间隔有关的信息。
12.一种通信方法,用于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具有:
传输状态管理步骤,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过渡状态;
参考信号生成步骤,使用第一物理小区ID生成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检测信号生成步骤,使用第二物理小区ID生成检测信号;以及
发送处理步骤,将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以及所述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传输状态管理步骤为在过渡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周期性的发送所述检测信号,且
所述检测信号的发送间隔大于所述小区固有参考信号。
CN201811505616.9A 2014-01-14 2015-01-06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Active CN110087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3852 2014-01-14
JP2014003852 2014-01-14
CN201580002862.0A CN105794274A (zh) 2014-01-14 2015-01-06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862.0A Division CN105794274A (zh) 2014-01-14 2015-01-06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7286A true CN110087286A (zh) 2019-08-02
CN110087286B CN110087286B (zh) 2021-11-09

Family

ID=53542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5616.9A Active CN110087286B (zh) 2014-01-14 2015-01-06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CN201580002862.0A Pending CN105794274A (zh) 2014-01-14 2015-01-06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862.0A Pending CN105794274A (zh) 2014-01-14 2015-01-06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5725B2 (zh)
EP (1) EP3096561A4 (zh)
JP (1) JPWO2015107942A1 (zh)
CN (2) CN110087286B (zh)
WO (1) WO2015107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1573B2 (en) * 2014-01-30 2018-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on SCC SCell and on/off discovery signals
KR20150123679A (ko) * 2014-04-24 2015-11-04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디스커버리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227485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Intel Corporation Drs based power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6163814A1 (ko) * 2015-04-08 2016-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d2d 신호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501624B2 (ja) * 2015-05-29 2019-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84000A (ja) 2016-03-30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5918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18088348A1 (ja) * 2016-11-11 2018-05-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20057825A (ja) * 2017-02-02 2020-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741864B2 (ja) 2017-04-13 2020-08-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信号分離装置及び信号分離方法
US11838870B2 (en) * 2018-08-30 2023-12-0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11871215B2 (en) * 2019-09-18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centric handover in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812A (zh) * 2009-07-15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US20130077507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CN103039120A (zh) * 2010-06-10 2013-04-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利用对称波形进行对等通信
CN103313357A (zh) * 2012-03-12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32498B2 (en) * 2009-06-24 2016-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ergy efficient base station entering sleep mode
US8897772B2 (en) * 2009-06-26 2014-11-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ell searching thereof
US8717987B2 (en) * 2011-01-18 2014-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cell beaco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ith out-of-band links
JP2013123080A (ja) * 2011-11-07 2013-06-20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111196B (zh) * 2012-06-04 2021-06-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传递多个传输点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JP5743965B2 (ja) 2012-06-26 2015-07-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US9049645B2 (en) * 2012-07-20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N assisted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2883408B (zh) * 2012-09-21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小区的发现方法和装置
KR101966704B1 (ko) * 2012-11-13 2019-04-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동작 상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21027B1 (ko) * 2013-01-16 2018-01-2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발견 신호 생성 및 수신
EP3209053B1 (en) * 2013-04-25 2022-1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inter-base station carrier aggregation, base station, and device
CN105379146B (zh) * 2013-07-12 2019-05-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6290554B2 (ja) * 2013-08-02 2018-03-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017965A1 (zh) * 2013-08-05 2015-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小区的发现和测量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US9661657B2 (en) * 2013-11-27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TCP traffic adapt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150189574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dormant cell signaling for advanced cellular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812A (zh) * 2009-07-15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039120A (zh) * 2010-06-10 2013-04-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利用对称波形进行对等通信
US20130077507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CN103313357A (zh) * 2012-03-12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系统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RI: "Cell state transition and small cell discover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BI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BIS》 *
MOTOROLA MOBILITY: "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Small Cell On/Off", 《3GPP TSG RAN WG1 #75 R1-13567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07942A1 (ja) 2015-07-23
US10225725B2 (en) 2019-03-05
EP3096561A1 (en) 2016-11-23
CN105794274A (zh) 2016-07-20
EP3096561A4 (en) 2016-12-07
CN110087286B (zh) 2021-11-09
US20160330789A1 (en) 2016-11-10
JPWO2015107942A1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7286A (zh) 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KR10228758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43174B1 (ko) 비직교 다중 접속(noma) 무선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97294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383725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702452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assive mimo
CN103493560B (zh) 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JP746460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分割csi報告を可能に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8101012A (zh)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于资源的csi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Lorca et al. Lossless compression technique for the fronthaul of LTE/LTE-advanced cloud-RAN architectures
KR102122814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518675A (ja) アンテナスイッチング方法、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アンテナ選択情報生成方法
KR20110041972A (ko) CoMP 방식에서의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채널상태정보 생성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는 기지국 장치
CN103988561A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20200395989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with multiple hypotheses
CN104137639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集成电路
CN11005047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3937537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77318B (zh) 一种fd-mimo传输中的csi反馈方法和装置
WO2016047373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30164822A1 (en) Partially overlapped csi-rs shifting
EP4364365A1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ceiver weights
JP5860018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