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3560B - 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3560B
CN103493560B CN201280018921.XA CN201280018921A CN103493560B CN 103493560 B CN103493560 B CN 103493560B CN 201280018921 A CN201280018921 A CN 201280018921A CN 103493560 B CN103493560 B CN 103493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signal
base station
region
pd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89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3560A (zh
Inventor
中岛大郎
中岛大一郎
今村公彦
野上智造
示泽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9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3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包含:预编码处理部,其对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基站装置控制部,其设定多个区域,该区域是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在区域内使用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区域间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发送处理部,其使用区域的资源来发送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移动站装置包含:移动站装置控制部,其基于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信息来设定区域;传播路径估计部,其对根据区域内的多个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以及控制信道检测部,其进行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检测包含发往自身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控制信道的处理。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由多个移动站装置以及基站装置构成的通信系统中,高效地设定存在配置包含与利用了协作通信等的方法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控制信息在内的信号的可能性的区域,基站装置能对各移动站装置群高效地发送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移动站装置能从基站装置高效地接收控制信息的信号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对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的演进(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TE)”或“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EUTRA)”。)进行了标准化。在LTE中,作为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称为下行链路;DL。)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多载波发送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方式。另外,在LTE中,作为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称为上行链路;UL。)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单载波发送的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在LTE中,作为SC-FDMA方式,使用DFT-Spread OFDM(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OFDM)方式。
在3GPP中,探讨了实现比LTE更高速的数据的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Advanced(先进)(LTE-A)”或“Advanced(先进)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A-EUTRA)”。)。在LTE-A中,谋求了实现与LTE的后向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对LTE-A要求实现:对应LTE-A的基站装置与对应LTE-A的移动站装置以及对应LTE的移动站装置的两者的移动站装置同时进行通信、以及对应LTE-A的移动站装置与对应LTE-A的基站装置以及对应LTE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为了实现该要求,在LTE-A中探讨了至少支持与LTE相同的信道结构。信道是指,用于信号的发送的介质。将物理层中所使用的信道称为物理信道,将介质接入(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中所使用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作为物理信道的种类,存在:用于下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用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用于上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用于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用于下行链路的同步建立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用于上行链路的同步建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以及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的发送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等。移动站装置或基站装置将从控制信息、数据等生成的信号配置在各物理信道上进行发送。将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所发送的数据称为传输块。
将配置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称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表示针对所接收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所配置的数据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者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的控制信息(接收确认应答;ACK/NACK)、表示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请求的控制信息(SchedulingRequest:SR)、和/或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也称为信道质量。)的控制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协作通信>
在A-EUTRA中,为了减轻或抑制针对小区端部区域的移动站装置的干扰或为了使接收信号功率增大,探讨了在相邻小区间相互协作进行通信的小区间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通信)。例如,将基站装置使用任意的1个频率带进行通信的形态称为“小区(Cell)”。例如,作为小区间协作通信,探讨了在多个小区对信号应用不同的加权信号处理(预编码处理)、且多个基站装置对该信号进行协作来发送至同一移动站装置的方法(也称为联合处理、联合发送。)等。基于该方法,能提高移动站装置的信号功率与干扰噪声功率比,能改善移动站装置的接收特性。
此外,关于用于协作通信的多个小区,不同的小区可以由不同的基站装置构成,不同的小区可以由相同的基站装置管理的不同RRH(也称为远程无线头、比基站装置更小型的室外型的无线部、远程无线单元:RRU)构成,不同的小区可以由基站装置和该基站装置管理的RRH构成,不同的小区还可以由基站装置和与该基站装置不同的基站装置管理的RRH构成。
将覆盖宽的基站装置一般称为宏基站装置。将覆盖窄的基站装置一般称为微微基站装置或毫微微基站装置。关于RRH,一般探讨了比宏基站装置覆盖更窄的区域下的运用。将由宏基站装置以及RRH构成、且构成为由宏基站装置支持的覆盖包含由RRH支持的覆盖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通信系统的那样的展开称为异构网络展开。在这样的异构网络展开的通信系统中,探讨了宏基站装置以及RRH进行协作来对位于相互重叠的覆盖内的移动站装置发送信号的方法。在此,RRH由宏基站装置进行管理,其收发被控制。此外,宏基站装置以及RRH由光纤等的有线线路和/或利用了中继技术的无线线路进行连接。如此,通过由宏基站装置以及RRH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别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来执行协作通信,从而能提高由宏基站装置构筑的覆盖的区域内的总的频率利用效率(传输容量)。
移动站装置在位于宏基站装置或RRH的附近的情况下,能与宏基站装置或RRH进行单小区通信。也就是,某移动站装置不使用协作通信而与宏基站装置或RRH进行通信,来进行信号的收发。进而,在移动站装置位于RRH所构筑的覆盖的端部附近(小区边缘)的情况下,需要针对来自宏基站装置的同一信道干扰的对策。作为宏基站装置与RRH的多小区通信(协作通信),探讨了通过使用在相邻基站间相互协作的CoMP方式来减轻或抑制针对小区边缘区域的移动站装置的干扰的方法。
在移动站装置中,关于数据信号的接收处理,需要获取表示用于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空间复用数、发送功率调整值、资源的分配等的控制信息。在A-EUTRA中,探讨了对与利用了协作通信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控制信息的容量和/或覆盖进行改善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换言之,探讨了对与利用了协作通信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接收特性进行改善。例如,探讨了还对与利用了协作通信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控制信息应用协作通信。具体而言,探讨了:对应A-ETURA的多个基站装置以及多个RRU对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应用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对用于解调该控制信息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也应用相同的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将包含该控制信息的信号和该RS在EUTRA中配置于配置PDSCH的资源的区域来发送信号。探讨了:对应A-EUTRA的移动站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进行了预编码处理后的RS来对包含进行了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后的控制信息在内的信号进行解调,从而获取协作通信后的控制信息。在该方法中,将不需要在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交互与应用于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的预编码处理相关的信息。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G RAN1#64,Taipei,Taiwan,21-25,February,2011,R1-110649“Aspects on Distributed RRUs with Shared Cell-ID for Heterogeneous Deployments”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非专利文献1中,未记载在移动站装置中检测控制信号的处理的细节。但是,在EUTRA中,关于对配置PDSCH的资源的区域的全部接收信号进行移动站装置检测包含发往自身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信号的处理,从移动站装置的处理的复杂度的观点出发,是不优选的。另外,关于进行这样的处理,从实际上未包含发往自身装置的控制信息而移动站装置误判断为包含了发往自身装置的控制信息的可能性的观点出发也是不优选的。基于以上事实,期望对存在配置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的可能性的区域进行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由多个移动站装置以及基站装置构成的通信系统中,高效地设定存在配置包含与利用了协作通信等的方法的数据信号相关的控制信息在内的信号的可能性的区域,基站装置能对各移动站装置群高效地发送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移动站装置能从基站装置高效地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遵照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多个移动站装置以及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包含:预编码处理部,其对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基站装置控制部,其设定多个区域,该区域是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在区域内使用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区域间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发送处理部,其使用区域的资源来发送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移动站装置包含:移动站装置控制部,其基于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信息来设定区域;传播路径估计部,其对根据区域内的多个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以及控制信道检测部,其进行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检测包含发往自身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控制信道的处理。
优选地,基站装置控制部对于与自身基站装置一起进行协作通信的具有无线部的每个装置,设定不同的区域。
遵照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并从基站装置接收进行了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后的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移动站装置包含:移动站装置控制部,其设定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传播路径估计部,其对根据区域内的多个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以及控制信道检测部,其进行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检测包含发往自身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控制信道的处理。
遵照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基站装置包含:预编码处理部,其对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基站装置控制部,其设定多个区域,该区域是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在区域内使用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区域间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发送处理部,其使用区域的资源来发送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
优选地,基站装置控制部对于与自身基站装置一起进行协作通信的具有无线部的每个装置,设定不同的区域。
遵照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站装置的通信方法,该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并从基站装置接收进行了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后的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通信方法至少包含:设定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的步骤;对根据区域内的多个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的步骤;以及进行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检测包含发往自身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控制信道的处理的步骤。
遵照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该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通信方法至少包含:对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的步骤;设定多个区域的步骤,该区域是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在区域内使用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区域间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使用区域的资源来发送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的步骤。
遵照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通过安装于移动站装置来使移动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集成电路使移动站装置发挥包含如下功能的一序列功能: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并从基站装置接收进行了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后的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的功能;设定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的功能;对根据区域内的多个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的功能;以及进行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检测包含发往自身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控制信道的处理的功能。
遵照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通过安装于基站装置来使基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集成电路使基站装置发挥包含如下功能的一序列功能: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对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的功能;设定多个区域的功能,该区域是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在区域内使用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区域间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使用区域的资源来发送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的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站装置能对各移动站装置群高效地发送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移动站装置能从基站装置高效地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信号,进而能实现高效的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7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的第二PDCCH进行检测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第二PDCCH进行发送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像的概略的图。
图10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或RRH向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与CCE的逻辑上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无线帧中的资源元素组的配置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中存在配置第二PDCCH的可能性的区域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无线帧中的资源元素组的配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9~图1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像、以及无线帧的构成等。接下来,使用图1~图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构成。最后,使用图7~图8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动作处理。
<通信系统的整体像>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像的概略的图。该图所示的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也称为eNodeB、NodeB。)3、多个RRH(也称为远程无线头、比基站装置更小型的室外型的具有无线部的装置、远程无线单元:RRU。)4A、4B、4C、以及多个移动站装置(也称为UE:用户设备。)5A、5B、5C进行通信。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RRH4A、4B、4C称为RRH4,将移动站装置5A、5B、5C称为移动站装置5,来适宜进行说明。在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3以及RRH4协作与移动站装置5进行通信。在图9中,基站装置3以及RRH4A与移动站装置5A进行协作通信,基站装置3以及RRH4B与移动站装置5B进行协作通信,基站装置3以及RRH4C与移动站装置5C进行协作通信。
<协作通信>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中,为了减轻或抑制针对移动站装置5的干扰或为了使接收信号功率增大,在数据信号的发送中使用在相邻小区间相互协作进行通信的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通信)。例如,将基站装置3使用任意的1个频率带来进行通信的形态称为“小区(Cell)”。例如,作为协作通信,在多个小区(基站装置3和RRH4)对信号应用不同的加权信号处理(预编码处理),基站装置3以及RRH4协作将该信号发送至同一移动站装置5。通过使用该方法,能提高移动站装置5的信号功率与干扰噪声功率比,能改善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特性。
此外,尽管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未说明,但关于用于协作通信的多个小区,不同的小区可以由不同的基站装置3构成,不同的小区可以由相同的基站装置3所管理的不同的RRH4构成,不同的小区还可以由基站装置3和与该基站装置3不同的基站装置3所管理的RRH4构成。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展开,设想异构网络展开。通信系统1由基站装置3和RRH4构成,且构成为:由基站装置3支持的覆盖包含由RRH4支持的覆盖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此,覆盖是指,在符合要求的同时能实现通信的区域。在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3以及RRH4协作对位于相互重叠的覆盖内的移动站装置5发送信号。在此,RRH4由基站装置3进行管理,其收发被控制。此外,基站装置3以及RRH4由光纤等的有线线路和/或利用了中继技术的无线线路进行连接。如此,通过由基站装置3以及RRH4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别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来执行协作通信,能提高基站装置3所构筑的覆盖的区域内的总的频率利用效率(传输容量)。
移动站装置5在位于基站装置3或RRH4的附近的情况下,可以与基站装置3或RRH4进行单小区通信。也就是,某移动站装置5不使用协作通信而与基站装置3或RRH4进行通信,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在通信系统1中,从基站装置3或RRH4向移动站装置5的通信方向即下行链路(也称为DL:Downlink。)构成为包含: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也称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也称为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对PDSCH应用或不应用协作通信。PDCCH由包含针对不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内的第一PDCCH、以及包含针对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内的第二PDCCH构成。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由不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的第一参考信号、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以及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第二参考信号构成。
此外,从一个观点看,第一PDCCH是使用与第一参考信号相同的发送端口(天线端口、发送天线)的物理信道。另外,第二PDCCH是使用与第二参考信号相同的发送端口的物理信道。移动站装置5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对映射至第一PDCCH的信号进行解调,并使用第二参考信号对映射至第二PDCCH的信号进行解调。第一参考信号是对小区内的全部移动站装置5而言公共的参考信号,被插入至几乎所有的资源块,是每个移动站装置5均能使用的参考信号。故而,每个移动站装置5均能解调第一PDCCH。另一方面,第二参考信号是仅被插入至所分配的资源块的参考信号,与数据相同地被自适应地应用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故而,在第二PDCCH中得到自适应的波束成形的增益(预编码增益)。
另外,在通信系统1中,从移动站装置5向基站装置3或RRH4的通信方向即上行链路(也称为UL:Uplink。)构成为包含: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也称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也称为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信道是指,用于信号的发送的介质。将物理层中所使用的信道称为物理信道,将介质接入(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中所使用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
另外,本发明能应用于至少对下行链路应用协作通信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尽管为了简化说明而说明在上行链路中不应用协作通信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情况。
PDSCH是用于下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信道。PDCCH是用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信道。PUSCH是用于上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收发的物理信道。PUCCH是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收发的物理信道。作为UCI的种类,使用表示针对PDSCH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者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的接收确认应答(ACK/NACK)、以及表示是否请求资源的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等。作为其他的物理信道的种类,使用用于下行链路的同步建立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用于上行链路的同步建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也称为SIB:系统信息块。)的发送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等。另外,PDSCH还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的发送。
移动站装置5、基站装置3、或RRH4将从控制信息、数据等生成的信号配置在各物理信道上进行发送。将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所发送的数据称为传输块。另外,将基站装置3或RRH4所管辖的区域称为小区。
<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构成>
图10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或RRH4向移动站装置5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下行链路的时间帧是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下行链路的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率带以及时间带所组成的资源块(RB)(也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对(称为物理资源块对;PRB pair。)构成。1个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称为。)由下行链路的时域上连续的2个物理资源块(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称为。)构成。
另外,在该图中,1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在下行链路的频域上由12个子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上由7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构成。下行链路的系统频带(称为下行链路系统频带。)是基站装置3或RRH4的下行链路的通信频带。例如,下行链路的系统带宽(称为下行链路系统带宽。)由20MHz的频率带宽构成。
此外,根据下行链路系统频带中下行链路系统带宽来配置多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例如,20MHz的频率带宽的下行链路系统频带由110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
另外,在该图所示的时域上,存在由7个OFDM符号构成的时隙(称为下行链路时隙。)、以及由2个下行链路时隙构成的子帧(称为下行链路子帧。)。此外,将由1个下行链路子载波和1个OFDM符号构成的单元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下行链路资源元素)。在各下行链路子帧,至少配置:用于信息数据(也称为传输块;TransportBlock。)的发送的PDSCH、用于针对不应用协作通信的(单小区发送)PDSCH的控制信息的发送的第一PDCCH、以及用于针对应用协作通信的(多小区发送)PDSCH的控制信息的发送的第二PDCCH。在该图中,第一PDCCH由下行链路子帧的第1个至第3个的OFDM符号构成,PDSCH以及第二PDCCH由下行链路子帧的第4个至第14个的OFDM符号构成。此外,PDSCH和第二PDCCH配置于不同的下行链路资源块。此外,构成第一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以及构成PDSCH和/或第二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按每个下行链路子帧进行变更。此外,构成第二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也可以设为固定。例如,可以与构成第一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和/或构成PDSCH的OFDM符号的数量无关地,第二PDCCH由下行链路子帧的第4个至第14个的OFDM符号构成。
尽管在该图中未图示,但将用于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称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发送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分散配置于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在此,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至少由不同的类型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构成。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PDSCH以及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第一参考信号用于不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第一PDCCH的解调,也称为小区特定RS(Cell specific RS)。第二参考信号用于应用协作通信的PDSCH和/或第二PDCCH的解调,也称为UE特定RS(UE specific R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在通信系统1中已知的信号。此外,构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的数量可以取决于在基站装置3和/或RRH4中用于向移动站装置5的通信的发送天线(天线端口)的数量。
PDCCH(第一PDCCH或第二PDCCH)中配置有从表示针对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表示针对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表示移动站标识符(称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调制方式、编码率、重传参数、空间复用数、预编码矩阵、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 command)的信息等的控制信息生成的信号。将PDCCH中所含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将包含表示针对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在内的DCI称为下行链路分配(也称为Downlink assignment:DL assignment、或Downlink grant。),将包含表示针对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在内的DCI称为上行链路许可(称为Uplinkgrant:UL grant。)。此外,下行链路分配包含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此外,上行链路分配包含针对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此外,1个PDCCH只包含表示1个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或表示1个PU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不包含表示多个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或表示多个PU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
说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子帧内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尽管为了简化说明而在图11中说明1个物理资源块对内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配置,但基本上在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内的全部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中使用公共的配置方法。
网状阴影化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当中,R0~R1分别表示天线端口0~1的第一参考信号。在此,天线端口是指,信号处理中使用的逻辑上的天线,1个天线端口可以由多个物理性的天线构成。构成同一天线端口的多个物理性的天线发送同一信号。在同一天线端口内,能使用多个物理性的天线来应用延迟分集或CDD(循环延迟分集),但不能应用其他的信号处理。在此,尽管在图11中示出第一参考信号对应2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对应不同的数量的天线端口,例如,可以将针对1个天线端口或4个天线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映射至下行链路的资源。
网状阴影化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当中,D1表示第二参考信号。在使用多个天线端口来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在各天线端口使用不同的码。也就是,对第二参考信号应用CDM(码分复用)。在此,关于第二参考信号,可以根据对映射至该物理资源块对的控制信号和/或数据信号所使用的信号处理的类型(天线端口的数量),来改变用于CDM的码的长度和/或所映射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的数量。例如,在用于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3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2根的情况下,使用码的长度为2的码,将相同的频域(子载波)上连续的时域(OFDM符号)的2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作为一个单位(CDM的单位)来复用且配置第二参考信号。换言之,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复用应用CDM。例如,在用于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3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4根的情况下,将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的数量变为2倍,并按2根的天线端口的每一个来在不同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中复用且配置第二参考信号。换言之,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复用应用CDM以及FDM(频分复用)。例如,在用于协作通信的基站装置3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8根的情况下,将映射第二参考信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的数量变为2倍,使用码的长度为4的码,将4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作为一个单位来复用且配置第二参考信号。换言之,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二参考信号的复用应用不同的码长的CDM。
另外,在第二参考信号中,对各天线端口的码进一步叠加扰码。该扰码是基于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ID以及扰码ID而生成的。例如,扰码是从基于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ID以及扰码ID生成的伪噪声序列而生成的。例如,扰码ID是表示0或1的值。另外,所使用的扰码ID以及天线端口还能被联合编码,并对表示它们的信息进行索引化。
<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构成>
图12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5向基站装置3或RRH4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构成的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上行链路的时间帧是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上行链路的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率带以及时间带所组成的物理资源块的对(称为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构成。1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由上行链路的时域上连续的2个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称为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
另外,在该图中,1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在上行链路的频域上由12个子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上由7个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符号构成。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称为上行链路系统频带。)是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通信频带。上行链路的系统带宽(称为上行链路系统带宽。)例如由20MHz的频率带宽构成。
此外,在上行链路系统频带中,根据上行链路系统带宽来配置多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例如,20MHz的频率带宽的上行链路系统频带由110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另外,在该图所示的时域上,存在:由7个SC-FDMA符号构成的时隙(称为上行链路时隙。)、以及由2个上行链路时隙构成的子帧(称为上行链路子帧。)。此外,将由1个上行链路子载波和1个SC-FDMA符号构成的单元称为资源元素(称为上行链路资源元素。)。
在各上行链路子帧,至少配置用于信息数据的发送的PUSCH、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的发送的PUCCH。PUCCH用于发送:表示针对使用PDSCH所接收到的数据的肯定应答(ACK:Acknowledgement)或否定应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的UCI(ACK/NACK)、至少表示是否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UCI(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以及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也称为信道质量。)的UCI(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
此外,在移动站装置5要将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提示给基站装置3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5以SR的发送用的PUCCH来发送信号。基站装置3根据在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检测出了信号这一结果,识别出移动站装置5请求了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在移动站装置5要将不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提示给基站装置3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5不以预先分配的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来发送任何信号。基站装置3根据在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未检测出信号这一结果,识别出移动站装置5未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
另外,在发送由ACK/NACK构成的UCI的情况下、发送由SR构成的UCI的情况下、以及发送由CQI构成的UCI的情况下,PUCCH使用相互不同的种类的信号构成。将用于ACK/NACK的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format)1a或PUCCH格式1b。在PUCCH格式1a中,作为对与ACK/NACK相关的信息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使用BPSK(二相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在PUCCH格式1a中,1比特的信息由调制信号表示。在PUCCH格式1b中,作为对与ACK/NACK相关的信息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使用QPSK(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在PUCCH格式1b中,2比特的信息由调制信号表示。将用于SR的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1。将用于CQI的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2。将用于CQI以及ACK/NACK的同时发送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2a或PUCCH格式2b。在PUCCH格式2b中,对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参考信号乘以从ACK/NACK的信息生成的调制信号。在PUCCH格式2a中,发送与ACK/NACK相关的1比特的信息以及CQI的信息。在PUCCH格式2b中,发送与ACK/NACK相关的2比特的信息以及CQI的信息。
此外,1个PUSCH由1个以上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1个PUCCH在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内处于频域对称关系,由位于不同的上行链路时隙的2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例如,在图12中,在上行链路子帧内,由第1个上行链路时隙的频率最低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以及第2个上行链路时隙的频率最高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来构成用于PUC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的1对。此外,移动站装置5在被设定为不进行PUSCH以及PUCCH的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且在同一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了PUCCH的资源以及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仅使用PUSCH的资源来发送信号。此外,移动站装置5在被设定为进行PUSCH以及PUCCH的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且在同一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了PUCCH的资源以及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基本上能使用PUCCH的资源以及PUSCH的资源的两者来发送信号。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配置于与PUS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以及在配置于与PUC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不同的SC-FDMA符号或相同的SC-FDMA符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用于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LRS:Uplink Reference Signal)。在此,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指,用于PUSCH以及PUCCH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在通信系统1中已知的信号。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配置于与PUS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4个SC-FDMA符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配置于与包含ACK/NACK的PUC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3个、第4个和第5个SC-FDMA符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配置于与包含SR的PUC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3个、第4个和第5个SC-FDMA符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配置于与包含CQI的PUC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2个和第6个SC-FDMA符号。
尽管在图12中示出了PUCCH配置于最端部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情况,但也可以将从上行链路系统频带的端部起第2个、第3个等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用于第一PUCCH。此外,在PUCCH中使用频域上的码复用、时域上的码复用。频域上的码复用是通过以子载波为单位将码序列的各码乘以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出的调制信号来进行处理的。时域上的码复用是通过以SC-FDMA符号为单位将码序列的各码乘以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出的调制信号来进行处理的。多个PUCCH配置于同一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各PUCCH被分配不同的码序列,且通过所分配的码序列来在频域或时域上实现码复用。在用于发送ACK/NACK的PUCCH(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中,使用频域以及时域上的码复用。在用于发送SR的PUCCH(PUCCH格式1)中,使用频域以及时域上的码复用。在用于发送CQI的PUCCH(PUCCH格式2)中,使用频域上的码复用。此外,为了简化说明,酌情不进行PUCCH的码复用所涉及的内容的说明。
PDSCH的资源在时域上配置于与配置PDCCH的资源的下行链路子帧为同一个的下行链路子帧,该PDCCH包含用于该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下行链路分配。
<PDCCH的构成>
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由多个控制信道单元(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构成。各下行链路系统频带中所使用的CCE的数量取决于下行链路系统带宽、构成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后述的构成存在配置第二PDCCH的可能性的区域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与用于通信的基站装置3(或RRH4)的发送天线的数量相应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数量。CCE如后所述,由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的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与CCE在逻辑上的关系的图。对于基站装置3(或RRH4)与移动站装置5之间所使用的CCE,赋予用于识别CCE的编号。CCE的编号赋予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来进行。在此,CCE t表示CCE编号为t的CCE。PDCCH由多个CCE所构成的集合(CCE聚合)来构成。以下,将构成该集合的CCE的数量称为“CCE聚合数”(CCE aggregationnumber)。构成PDCCH的CCE聚合数在基站装置3中根据PDCCH中所设定的编码率和/或PDCCH中所包含的DCI的比特数来进行设定。另外,以下将n个CCE构成的集合称为“CCE聚合n”。例如,基站装置3由1个CCE构成PDCCH(CCE聚合1),或由2个CCE构成PDCCH(CCE聚合2),或由4个CCE构成PDCCH(CCE聚合4),或由8个CCE构成PDCCH(CCE聚合8)。例如,基站装置3对于信道质量好的移动站装置5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量少的CCE聚合数,对于信道质量差的移动站装置5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量多的CCE聚合数。另外,例如,基站装置3在发送比特数少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量少的CCE聚合数,在发送比特数多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量多的CCE聚合数。
构成CCE的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由多个资源元素组(也称为REG、mini-CCE)构成。资源元素组由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例如,1个资源元素组由4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无线帧中的资源元素组的配置例的图。在此,示出用于第一PDCCH的资源元素组,而针对无关联的部分(PDSCH、第二PDCCH、第二参考信号)不进行图示以及说明。在此,示出第一PDCCH由第1个至第3个OFDM符号构成、且配置与2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R0、R1)的情况。在该图中,纵轴表示频域,横轴表示时域。
在图14的配置例中,1个资源元素组由频域上相邻的4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在图14中,第一PDCCH的标注了同一标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表示属于同一资源元素组。此外,跳过配置有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资源元素R0(天线端口0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R1(天线端口1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来构成资源元素组。在图14中示出了,从频率最低的第1个OFDM符号的资源元素组起进行编号赋予(标号“1”),接下来对频率最低的第2个OFDM符号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标号“2”),接下来对频率最低的第3个OFDM符号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标号“3”)。另外,在图14中示出了,接下来对与不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第2个OFDM符号的进行了编号赋予(标号“2”)的资源元素组在频率上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标号“4”),接下来对不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第3个OFDM符号的进行了编号赋予(标号“3”)的资源元素组在频率上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标号“5”)。进而,在图14中示出了,接下来对第1个OFDM符号的进行了编号赋予(标号“1”)的资源元素组在频率上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标号“6”),接下来对第2个OFDM符号的进行了编号赋予(标号“4”)的资源元素组在频率上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标号“7”),接下来对第3个OFDM符号的进行了编号赋予(标号“5”)的资源元素组在频率上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标号“8”)。对以后的资源元素组也进行同样的编号赋予。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中存在配置第二PDCCH的可能性的区域(为了简化说明,以后称为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基站装置3能在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内构成(设定、配置)多个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区域1、区域2、区域3)。1个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由1个以上的物理资源块对构成。在1个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由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构成的情况下,既可以由频域上分散的物理资源块对构成,也可以由频域上连续的物理资源块对构成。基站装置3能按协作通信的每组,换言之,一起进行协作通信的每个RRH4来构成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基站装置3针对每个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独立地应用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对于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第二参考信号应用相同的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此外,在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所发送的第二PDCCH和第二参考信号中,应用相同的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例如,若使用图9来进行说明,则基站装置3构成区域1来作为与RRH4A协作而使用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构成区域2来作为与RRH4B协作而使用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构成区域3来作为与RRH4C协作而使用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
移动站装置5被基站装置3指定(设定、构成)在哪一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中进行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监测)。相同的协作通信组的移动站装置群,换言之,从相同的RRH4接收信号的移动站装置群由基站装置3指定相同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该指定相关的信息是在开始利用了协作通信的数据信号的通信前在基站装置3与移动站装置5之间进行交互的。例如,该信息使用RRC(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来进行。具体而言,移动站装置5从基站装置3接收表示其协作通信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块的位置(分配)的信息。移动站装置5对根据在由基站装置3设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接收到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每一个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并使用平均化后的值,来进行对发往自身装置的第二PDCCH进行检测的处理。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无线帧中的资源元素组的配置例的图。在此,示出用于第二PDCCH的资源元素组,而针对无关联的部分(PDSCH、第一PDCCH)不进行图示以及说明。在此,示出第二PDCCH由第4个至第14个OFDM符号构成、且配置针对2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的第一参考信号(R0、R1)、针对1根发送天线(天线端口7,未图示)的第二参考信号(D1)的情况。在该图中,纵轴表示频域,横轴表示时域。
在图16的配置例中,1个资源元素组基本上由频域上相近的4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在图16中,第二PDCCH的赋予了同一标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表示属于同一资源元素组。此外,跳过配置有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资源元素R0(天线端口0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R1(天线端口1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D1(天线端口7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来构成资源元素组。尽管不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如图14所示,对用于第二PDCCH的资源元素组进行与用于第一PDCCH的资源元素组的情况下同样的编号赋予。在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各物理资源块中,进行同样的资源元素组的编号赋予。从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频率最低的物理资源块内的资源元素组起进行编号赋予,接下来对频率低的物理资源块内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此外,在余下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空(null)),不配置任何信号。
CCE如图14以及图16所示由多个资源元素组构成。例如,1个CCE由频域以及时域上分散的9个不同的资源元素组构成。具体而言,在用于第一PDCCH的CCE,对于下行链路系统频带整体,对如图14所示编号赋予后的全部资源元素组,使用块交织器以资源元素组为单位来进行交织,并由交织后的编号连续的9个资源元素组构成1个CCE。具体而言,在用于第二PDCCH的CCE,对于1个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整体,对如图16所示编号赋予后的全部资源元素组使用块交织器以资源元素组为单位来进行交织,并由交织后的编号连续的9个资源元素组构成1个CCE。
以下,说明映射至第二PDCCH的控制信号。将映射至第二PDCCH的控制信号按针对1个移动站装置5的每个控制信息进行处理,与数据信号同样地,进行加扰处理、调制处理、层映射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在此,层映射处理是指,在对第二PDCCH应用多天线发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MIMO信号处理的一部分。另外,将映射至第二PDCCH的控制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一起进行移动站装置群(与相同的RRH4进行协作通信的多个移动站装置)固有的预编码处理。此时,优选以移动站装置群、也就是各协作通信的单位通过适当的预编码权重来进行预编码处理。
另外,第二PDCCH可以仅由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前方的下行链路时隙内的资源元素组构成。在此情况下,对于用于第二PDCCH的资源元素组,仅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前方的下行链路时隙内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在此情况下,在用于第二PDCCH的CCE,对1个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即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前方的下行链路时隙内的全部资源元素组使用块交织器以资源元素组为单位进行交织,并由交织后的编号连续的资源元素组构成1个CCE。另外,第二PDCCH可以仅由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后方的下行链路时隙内的资源元素组构成。在此情况下,对于用于第二PDCCH的资源元素组,仅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后方的下行链路时隙内的资源元素组进行编号赋予。在此情况下,在用于第二PDCCH的CCE,对1个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即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后方的下行链路时隙内的全部资源元素组使用块交织器以资源元素组为单位进行交织,并由交织后的编号连续的资源元素组构成1个CCE。
例如,可以将包含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的数据信号的PDSCH中的分配信息(下行链路分配)在内的控制信号映射至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前方的下行链路时隙。另外,可以将包含移动站装置5对基站装置3发送的数据信号的PUSCH中的分配信息(上行链路许可)在内的控制信号映射至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后方的下行链路时隙。此外,可以将包含基站装置3针对移动站装置5的上行链路许可在内的控制信号映射至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前方的下行链路时隙,且将包含移动站装置5针对基站装置3的下行链路分配在内的控制信号映射至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后方的下行链路时隙。
另外,在配置第二PDCCH的物理资源块,由基站装置3复用第二参考信号。移动站装置5基于第二参考信号对第二PDCCH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另外,可以对第二PDCCH以及第二参考信号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7~14)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使用多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能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对第二PDCCH的信号进行MIMO发送。
例如,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第二参考信号使用预先规定的天线端口以及扰码进行发送。具体而言,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第二参考信号使用预先规定的天线端口7以及扰码ID来生成。
另外,例如,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第二参考信号通过利用了PDSCH的RRC信令或利用了PDCCH的信令进行通知,并使用表示天线端口的信息以及扰码ID来生成。具体而言,作为表示对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第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端口的信息,通过利用了PDSCH的RRC信令或利用了PDCCH的信令,通知天线端口7或天线端口8的任一者。作为对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的第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扰码ID,通过利用了PDSCH的RRC信令或利用了PDCCH的信令,通知0~3的任一者的值。
<基站装置3的整体构成>
以下,使用图1、图2、图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该图所示,基站装置3构成为包含:接收处理部101、无线资源控制部103、控制部(基站装置控制部)105、以及发送处理部107。
接收处理部101遵照控制部105的指示,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由接收天线109从移动站装置5接收到的、PUCCH和/或PUSCH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来提取控制信息和/或信息数据。接收处理部101对于自身装置对移动站装置5分配了PUCCH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子帧和/或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进行提取UCI的处理。接收处理部101被控制部105指示对哪一个上行链路子帧、哪一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进行怎样的处理。另外,接收处理部101被控制部105指示从PUCCH中检测UCI的处理中使用的频域的码序列和/或时域的码序列。接收处理部101将提取出的UCI输出至控制部105,并将信息数据输出至上级层。接收处理部101的细节将后述。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针对移动站装置5各自的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PUC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针对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各种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发送功率控制值·预编码处理中使用的相位旋转量(加权值)、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处理中使用的相位旋转量(加权值)等。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还设定针对PUCCH的频域的码序列、时域的码序列等。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在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的信息的一部分经由发送处理部107通知给移动站装置5,例如将表示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信息通知给移动站装置5。
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基于使用PUCCH在接收处理部101中获取且经由控制部105而输入的UCI,设定PDSCH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例如,在使用PUCCH所获取的ACK/NACK被输入的情况下,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对移动站装置5进行以ACK/NACK示出了NACK的PDSCH的资源的分配。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将各种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5。例如,控制信号是表示第二PDCCH的资源的分配的控制信号、表示用于预编码处理的相位旋转量的控制信号。
控制部105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发送处理部107进行针对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针对PDCCH的资源的分配、针对PDSCH的调制方式的设定、针对PDSCH以及PDCCH的编码率的设定、针对PDSCH以及PDCCH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处理的设定等的控制。另外,控制部105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要使用PDCCH进行发送的DCI,并输出至发送处理部107。另外,控制部105进行控制使得:使用PDSCH,经由发送处理部107将表示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信息等发送至移动站装置5。
控制部105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接收处理部101进行:针对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针对PUCCH的资源的分配、PUSCH以及PUCCH的调制方式的设定、PUSCH的编码率的设定、针对PUCCH的检测处理,针对PUCCH的码序列的设定等的控制。另外,控制部105从接收处理部101输入移动站装置5使用PUCCH所发送的UCI,并将所输入的UCI输出至无线资源控制部103。
发送处理部107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要使用PDCCH、PDSCH进行发送的信号,并经由发送天线111进行发送。发送处理部107使用PDSCH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表示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信息、从上级层输入的信息数据等,并使用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从控制部105输入的DCI。另外,发送处理部107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此外,为了简化说明,以后,设信息数据包含数种与控制相关的信息。发送处理部107的细节将后述。
<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构成>
以下,说明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细节。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该图所示,发送处理部107构成为包含: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1~201-M(以下,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1~201一M合起来表示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1~203-M(以下,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1~203-M合起来表示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预编码处理部231、复用部207、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部209、GI(Guard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部211、D/A(Digital/Analogconverter;数字模拟变换)部213、发送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部215、以及发送天线111。此外,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分别具有同样的构成以及功能,以其中之一为代表进行说明。此外,为了简化说明,设发送天线111合并了多个天线端口。
另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分别具有Turbo编码部219、数据调制部221以及预编码处理部229。另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具有卷积编码部223、QPSK调制部225以及预编码处理部227。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进行用于以OFDM方式向移动站装置5传输信息数据的基带信号处理。Turbo编码部219以从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对所输入的信息数据进行用于提高数据的抗错性的Turbo编码,并输出至数据调制部221。数据调制部221以从控制部105输入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16QAM(16值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64QAM(64值正交振幅调制;64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那样的调制方式对由Turbo编码部219编码出的数据进行调制,来生成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数据调制部221将生成的信号序列输出至预编码处理部229。预编码处理部229对从数据调制部输入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并输出至复用部207。在此,预编码处理中,优选对生成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等,使得移动站装置5能效率良好地进行接收(例如,使接收功率最大、干扰最小)。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进行用于以OFDM方式传输从控制部105输入的DCI的基带信号处理。卷积编码部223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进行用于提高DCI的抗错性的卷积编码。在此,对DCI以比特单位进行控制。另外,卷积编码部223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对于进行了卷积编码的处理后的比特,为调整输出比特的数量,还进行速率匹配。卷积编码部223将编码后的DCI输出至QPSK调制部225。QPSK调制部225以QPSK调制方式对由卷积编码部223编码后的DCI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输出至预编码处理部227。预编码处理部227对从QPSK调制部225输入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输出至复用部207。预编码处理部227对从QPSK调制部225输入的第二PDCCH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但对第一PDCCH的信号不进行预编码处理而输出至复用部207。
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生成作为在移动站装置5中已知的信号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并输出至预编码处理部231。预编码处理部231对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输入的第一参考信号不进行预编码处理,而输出至复用部207。预编码处理部231对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输入的第二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输出至复用部207。预编码处理部231在预编码处理部227中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与对第二PDCCH所进行的处理同样的处理。故而,在移动站装置5中对应用了协作通信的第二PDCCH的信号进行解调时,第二参考信号能估计兼考虑了下行链路中的传播路径(传输路)的变动与预编码处理部227所执行的相位旋转的均衡信道。即,基站装置3无需对移动站装置5通知预编码处理部227所执行的预编码处理的信息(相位旋转量),移动站装置5就能对预编码处理后的(以协作通信进行了发送的)信号进行解调。
复用部207遵照来自控制部105的指示,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复用从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输入的信号、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各自输入的信号、以及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各自输入的信号。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的与针对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针对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资源的分配相关的控制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105,基于该控制信号,控制部105对复用部207的处理进行控制。复用部207将复用后的信号输出至IFFT部209。
IFFT部209对由复用部207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并输出至GI插入部211。GI插入部211通过对由IFFT部209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后的信号附加保护间隔,来生成OFDM方式下的符号构成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如周知,保护间隔是通过对进行传输的OFDM符号的排头或末尾的一部分进行复制而生成的。GI插入部211将生成的基带的数字信号输出至D/A部213。D/A部213将从GI插入部211输入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并输出至发送RF部215。发送RF部215基于从D/A部213输入的模拟信号来生成中频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并去除相对于中频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接下来,发送RF部215将中频的信号变换(升频变换)成高频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经功率放大后经由发送天线111发送至移动站装置5。
<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构成>
以下,说明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细节。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该图所示,接收处理部101构成为包含:接收RF部301、A/D(Analog/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变换)部303、符号定时检测部309、GI去除部311、FFT部313、子载波解映射部315、传播路径估计部317、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IDFT部323、数据解调部325、Turbo解码部327、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
接收RF部301对由接收天线109接收到的信号适当地放大,变换(降频变换)成中频,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控制放大等级以将信号电平维持在适当水平,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接收RF部301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A/D部303。A/D部303将由接收RF部301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至符号定时检测部309以及GI去除部311。
符号定时检测部309基于由A/D部303输入的信号,检测符号的定时,并将表示检测出的符号边界的定时的控制信号输出至GI去除部311。GI去除部311基于来自符号定时检测部309的控制信号,从由A/D部303输入的信号中去除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并将剩余的部分的信号输出至FFT部313。FFT部313对从GI去除部311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DFT-Spread-OFDM方式的解调,并输出至子载波解映射部315。此外,FFT部313的点数等于后述的移动站装置5的IFFT部的点数。
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由FFT部313解调后的信号分离成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PUSCH的信号、PUCCH的信号。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将分离出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至传播路径估计部317,将分离出的PUSCH的信号输出至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并将分离出的PUCCH的信号输出至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
传播路径估计部317使用由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分离出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已知的信号来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传播路径估计部317将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输出至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和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基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317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对由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分离出的PUS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相位进行均衡。在此,均衡是指,使信号在无线通信中受到的传播路径的变动复原的处理。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将调整后的信号输出至IDFT部323。
IDFT部323对从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输入的信号进行离散逆傅立叶变换,并输出至数据解调部325。数据解调部325进行由IDFT部323变换后的PUSCH的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PUSCH的信号输出至Turbo解码部327。该解调是与移动站装置5的数据调制部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调制方式由控制部105输入。Turbo解码部327根据从数据解调部325输入且被解调后的PUSCH的信号,来对信息数据进行解码。编码率由控制部105输入。
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基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317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对由子载波解映射部315分离出的PUC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相位进行均衡。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将均衡后的信号输出至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对从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来检测UCI。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执行对频域和/或时域上码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分离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使用在发送侧所使用的码序列,进行用于从频域和/或时域上码复用后的PUCCH的信号中检测ACK/NACK、SR、CQI的处理。具体而言,作为利用了频域上的码序列的检测处理,也就是对频域上码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分离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在对PUCCH的每个子载波的信号乘以码序列的各码后,对乘以各码后的信号进行合成。具体而言,作为利用了时域上的码序列的检测处理,也就是对时域上的码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分离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在对PUCCH的每个SC-FDMA符号的信号乘以码序列的各码后,对乘以各码后的信号进行合成。此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基于来自控制部105的控制信号,设定针对PUCCH的信号的检测处理。
控制部105基于由基站装置3使用PDCCH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的控制信息(DCI)、以及使用PDSCH发送的控制信息(RRC信令),进行子载波解映射部315、数据解调部325、Turbo解码部327、传播路径估计部317、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的控制。另外,控制部105基于由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5发送的控制信息,来掌握由各移动站装置5发送的PUSCH、PUCCH究竟是由哪些资源(上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频域的码序列、时域的码序列)构成的。
<移动站装置5的整体构成>
以下,使用图4、图5、图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5的构成。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5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该图所示,移动站装置5构成为包含:接收处理部401、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控制部(移动站装置控制部)405、以及发送处理部407。
接收处理部401从基站装置3接收信号,并遵照控制部405的指示,来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接收处理部401在检测出发往自身装置的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信号的情况下,将对PDCCH的信号进行解码而获取的DCI输出至控制部405。例如,接收处理部401在被基站装置3指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进行检测发往自身装置的第二PDCCH的处理。例如,接收处理部401使用由基站装置3指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第二参考信号来进行传播路径的估计,并对使用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处理。接收处理部401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来进行第二PDCCH的信号的解调,并进行检测包含发往自身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信号的处理。另外,接收处理部401基于将PDCCH中所含的DCI输出至控制部405后的控制部405的指示,经由控制部405将对发往自身装置的PDSCH进行解码而得到的信息数据输出至上级层。PDCCH中所含的DCI之中包含下行链路分配表示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另外,接收处理部401将对PDSCH解码而得到的由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生成的控制信息输出至控制部405,另外经由控制部405输出至自身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例如,由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生成的控制信息包含表示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物理资源块的信息。
另外,接收处理部401将PDSCH中所含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码输出至控制部405。尽管在基站装置3的说明中未记述,但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从信息数据生成CRC码,并以PDSCH来发送信息数据和CRC码。CRC码用于判断PDSCH中所含的数据出错还是未出错。例如,在移动站装置5中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从数据生成的信息、与在基站装置3中生成且以PDSCH发送的CRC码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数据未出错,在移动站装置5中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从数据生成的、与在基站装置3中生成且以PDSCH发送的CRC码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数据出错。接收处理部401的细节将后述。
控制部405对使用PDSCH从基站装置3发送且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数据进行确认,并将数据之中的信息数据输出至上级层,并在数据之中基于由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生成的控制信息,来对接收处理部401、发送处理部407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405基于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的指示,来对接收处理部401、发送处理部407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405控制接收处理部401,使得对由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指示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物理资源块内的信号进行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另外,控制部405基于使用PDCCH从基站装置3发送且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DCI,来对接收处理部401、发送处理部407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405主要基于检测出的下行链路分配来控制接收处理部401,并主要基于检测出的上行链路许可来控制发送处理部407。另外,控制部405基于表示下行链路分配中所含的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控制信息来控制发送处理部407。控制部405对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从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数据生成的信息、与由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CRC码进行比较,来判断数据是否出错,并生成ACK/NACK。另外,控制部405基于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的指示,生成SR、CQI。
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不仅将由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生成且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控制信息进行存储来保持,还经由控制部405进行接收处理部401、发送处理部407的控制。也就是,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具有保持各种参数等的存储器的功能。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保持与PUSCH、PUCCH的发送功率关联的参数,并将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405以使用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参数。
无线资源控制部403设定与PUCCH、PUSCH、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等的发送功率相关联的参数的值。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中所设定的发送功率的值由控制部405对发送处理部407输出。此外,对由与PUC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资源构成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进行与PUCCH相同的发送功率控制。此外,对由与PUS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资源构成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进行与PUSCH相同的发送功率控制。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对于PUSCH设定:基于分配给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的参数、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固有以及移动站装置固有的参数、基于用于PUSCH的调制方式的参数、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的值的参数、以及基于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参数等的值。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对于PUCCH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构成的参数、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固有以及移动站装置固有的参数、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的值的参数、以及基于所通知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参数等的值。
此外,作为与发送功率关联的参数的小区固有以及移动站装置固有的参数由基站装置3使用PDSCH进行通知,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由基站装置3使用PDCCH进行通知。针对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包含在上行链路许可中,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包含在下行链路分配中。此外,将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与发送功率关联的各种参数在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中适宜存储,并将所存储的值输入至控制部405。
发送处理部407遵照控制部405的指示,使用PUSCH、PUCCH的资源,经由发送天线411将对信息数据和/或UCI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后的信号发送至基站装置3。另外,发送处理部407遵照控制部405的指示来设定PUSCH和/或PUCCH的发送功率。例如,发送处理部407生成对表示接收确认应答的内容的信号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后的信号,设定由无线资源控制部403输入的值的发送功率,使用PUCCH的资源,经由发送天线411来发送信号。发送处理部407的细节将后述。
<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
以下,说明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的细节。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该图所示,接收处理部401构成为包含:接收RF部501、A/D部503、符号定时检测部505、GI去除部507、FFT部509、复用分离部511、传播路径估计部513、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另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具备数据解调部523以及Turbo解码部525。另外,如该图所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具有QPSK解调部527以及维特比解码器部529。
接收RF部501对由接收天线409接收到的信号适当放大,变换(降频变换)成中频,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并控制放大等级以将信号电平维持在适当水平,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接收RF部501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A/D部503。
A/D部503将由接收RF部501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至符号定时检测部505和GI去除部507。符号定时检测部505基于由A/D部503变换后的数字信号,检测符号的定时,并将表示检测出的符号边界的定时的控制信号输出至GI去除部507。GI去除部507基于来自符号定时检测部505的控制信号,从A/D部503输出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并将剩余的部分的信号输出至FFT部509。FFT部509对从GI去除部507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并输出至复用分离部511。
复用分离部511基于从控制部405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由FFT部509解调后的信号分离成PDCCH(第一PDCCH、第二PDCCH)的信号、PDSCH的信号。复用分离部511将分离出的PDSCH的信号输出至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另外,将分离出的PDCCH的信号输出至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例如,复用分离部511将自身装置所指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第二PDCCH的信号输出至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另外,复用分离部511对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进行分离,并将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输出至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例如,复用分离部511将自身装置所指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第二参考信号输出至传播路径估计部513。
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使用由复用分离部511分离出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已知的信号来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并将用于调整振幅以及相位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输出至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和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以补偿传播路径的变动。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分别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来独立地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并输出传播路径补偿值。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对使用多个第二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处理,生成传播路径补偿值,并输出至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其中,该多个第二参考信号配置于自身装置所指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多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对使用多个第二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处理,生成传播路径补偿值,并输出至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其中,该多个第二参考信号配置于对分配给自身装置且使用协作通信而发送的PDSCH所分配的多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分第二PDCCH用和PDSCH用地独立进行利用了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的平均化处理。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对使用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全部物理资源块中所配置的第二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将进行了平均化处理后的值用于第二PDCCH的解调。例如,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对于分配给PDSCH的多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使用每预先确定的数量(例如,2个)的物理资源块中所配置的第二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将进行了平均化处理后的值用于PDSCH的解调。换言之,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对于第二PDCCH和对于PDSCH,独立地设定利用了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的平均化处理的单位。例如,对于第二PDCCH的平均化处理的单位是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全体的物理资源块,对于PDSCH的平均化处理的单位是2个物理资源块。此外,在基站装置3中,对于与第二PDCCH以及第二PDCCH相同的物理资源块中所配置的第二参考信号,在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进行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对于与PDSCH以及PDSCH相同的物理资源块中所配置的第二参考信号,在预先确定的数量的频域上连续的物理资源块内进行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对于预先确定的数量的物理资源块分离的PDSCH和第二参考信号,独立地进行预编码处理。
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遵照从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输入的传播路径补偿值来调整由复用分离部511分离出的PDS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相位。例如,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遵照由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基于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对使用防作通信而发送的PDSCH的信号进行调整,并遵照由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对不使用协作通信而发送的PDSCH的信号进行调整。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将对传播路径进行了调整后的信号输出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的数据解调部523。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进行PDSCH的解调、解码,来检测信息数据。数据解调部523进行从传播路径补偿部515输入的PDSCH的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PDSCH的信号输出至Turbo解码部525。该解调是与基站装置3的数据调制部221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Turbo解码部525根据从数据解调部523输入且被解调后的PDSCH的信号,来对信息数据进行解码,并经由控制部405输出至上级层。此外,还将使用PDSCH而发送的由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生成的控制信息等输出至控制部405,并经由控制部405还输出至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此外,还将PDSCH中所含的CRC码输出至控制部405。
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遵照从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输入的传播路径补偿值来对由复用分离部511分离出的PDC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相位进行调整。例如,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遵照由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基于第二参考信号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对第二PDCCH的信号进行调整,并遵照由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生成的传播路径补偿值,对第一PDCCH的信号进行调整。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将调整后的信号输出至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的QPSK解调部527。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如下所述,对从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来检测控制数据。QPSK解调部527对PDCCH的信号进行QPSK解调,并输出至维特比解码器部529。维特比解码器部529对由QPSK解调部527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DCI输出至控制部405。在此,该信号由比特单位来表现,维特比解码器部529为了调整对输入比特进行维特比解码处理的比特的数量,还进行解速率匹配。
移动站装置5设想多个CCE聚合数来进行检测发往自身装置的DCI的处理。移动站装置5按每个设想的CCE聚合数(编码率),对PDCCH的信号进行不同的解码处理,并获取对于与DCI一起附加在PDCCH中的CRC码未检测出差错的PDCCH中所含的DCI。将这样的处理称为盲解码。此外,移动站装置5可以不对下行链路系统频带的全部CCE(REG)的信号(接收信号)进行设想了第一PDCCH的盲解码,而仅对一部分的CCE进行盲解码。此外,移动站装置5可以不对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全部CCE(REG)的信号(接收信号)进行设想了第二PDCCH的盲解码,而仅对一部分的CCE进行盲解码。将进行盲解码的一部分的CCE(CCEs)称为搜索空间(Search space)。另外,可以按每个CCE聚合数来定义不同的搜索空间。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中,对于第一PDCCH、第二PDCCH,在移动站装置5中分别设定不同的搜索空间。移动站装置5的针对第二PDCCH的搜索空间由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一部分的CCE(CCEs)(资源)构成。也就是,使用相同的RRH4被进行协作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群的各移动站装置5的针对第二PDCCH的搜索空间,由相同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一部分的CCE构成。在此,各移动站装置5的针对第二PDCCH的搜索空间既可以由完全不同的CCE(CCEs)构成,也可以由完全相同的CCE(CCEs)构成,还可以由一部分重叠的CCE(CCEs)构成。
此外,控制部405判定由维特比解码器部529输入的DCI是否无差错且是否发往自身装置的DCI,在判定为无差错且是发往自身装置的DCI的情况下,基于DCI来对复用分离部511、数据解调部523、Turbo解码部525、以及发送处理部407进行控制。例如,在DCI是下行链路分配的情况下,控制部405进行控制使得在接收处理部401中解码PDSCH的信号。此外,在PDCCH中与PDSCH同样地含有CRC码,控制部405使用CRC码来判断PDCCH的DCI是否出错。
<移动站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该图所示,发送处理部407构成为包含:Turbo编码部611、数据调制部613、DFT部615、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子载波映射部621、IFFT部623、GI插入部625、发送功率调整部627、D/A部605、发送RF部607、以及发送天线411。发送处理部407对信息数据、UCI进行编码、调制,并生成要使用PUSCH、PUCCH进行发送的信号,且对PUSCH、PUCCH的发送功率进行调整。
Turbo编码部611以由控制部405指示的编码率对所输入的信息数据进行用于提高数据的抗错性的Turbo编码,并输出至数据调制部613。数据调制部613以由控制部405指示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那样的调制方式对由Turbo编码部611编码出的码数据进行调制,来生成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数据调制部613将生成的调制符号的信号序列输出至DFT部615。DFT部615对由数据调制部613输出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并输出至子载波映射部621。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进行用于传输从控制部405输入的UCI的基带信号处理。输入至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的UCI是ACK/NACK、SR、CQI。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并将生成的信号输出至子载波映射部621。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UCI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来生成信号。
另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从UCI生成的信号进行与频域的码复用和/或时域的码复用关联的信号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为了对于从ACK/NACK的信息比特、SR的信息比特、或CQI的信息比特生成的信号实现频域的码复用,乘以由控制部405指示的码序列。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为了对于从ACK/NACK的信息比特或SR的信息比特生成的信号实现时域的码复用,乘以由控制部405指示的码序列。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生成作为在基站装置3中已知的信号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输出至子载波映射部621。子载波映射部621遵照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将从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输入的信号、从DFT部615输入的信号、以及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输入的信号配置于子载波,并输出至IFFT部623。
IFFT部623对由子载波映射部621输出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并输出至GI插入部625。在此,IFFT部623的点数多于DFT部615的点数,移动站装置5通过使用DFT部615、子载波映射部621、IFFT部623,来对使用PUSCH而发送的信号进行DFT-Spread-OFDM方式的调制。GI插入部625对从IFFT部623输入的信号附加保护间隔,并输出至发送功率调整部627。
发送功率调整部627对于从GI插入部625输入的信号,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控制信号,调整发送功率并输出至D/A部605。此外,在发送功率调整部627中,按每个上行链路子帧来控制PUSCH、PUCCH、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平均发送功率。D/A部605将从发送功率调整部627输入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并输出至发送RF部607。发送RF部607基于从D/A部605输入的模拟信号来生成中频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并去除相对于中频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接下来,发送RF部607将中频的信号变换(升频变换)成高频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并经功率放大后经由发送天线411发送至基站装置3。
图7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5的第二PDCCH进行检测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移动站装置5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息(RRC信令)来设定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步骤S101)。具体而言,移动站装置5识别并设定用于第二PDCCH的CCE的构成。用于CCE的REG的构成取决于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中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构成。接下来,移动站装置5对于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CCE(CCEs)的信号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步骤S102)。移动站装置5在对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自身装置所设定的搜索空间中从编号最小的CCE的信号起进行盲解码。接下来,移动站装置5判定进行盲解码的结果是否为检测到发往自身装置的下行链路分配(步骤S103)。移动站装置5在判定为检测到发往自身装置的下行链路分配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结束对第二PDCCH进行检测的处理。移动站装置5在判定为未检测到发往自身装置的下行链路分配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在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搜索空间中,判定是否已对全部CCE进行了盲解码(步骤S104)。移动站装置5在判定为已对全部CCE进行了盲解码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结束对第二PDCCH进行检测的处理。移动站装置5在判定为还未对全部CCE进行盲解码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返回至步骤S102,并对未进行盲解码的下一编号的CCE的信号进行第二PDCCH的盲解码。此外,检测第二PDCCH的处理以下行链路子帧为单位来进行。
图8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的第二PDCCH进行发送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3按每个移动站装置群来设定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步骤T101)。也就是,基站装置3对于进行协作通信的每个RRH4来设定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例如,在图9中,基站装置3对RRH4A、RRH4B、RRH4C的每一个独立地设定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属于相同的RRH4的区域的多个移动站装置5(移动站装置群)被设定相同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例如,在图9中,属于RRH4A的区域的移动站装置5A在针对RRH4A所设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中接收第二PDCCH。例如,在图9中,属于RRH4B的区域的移动站装置5B在针对RRH4B所设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中接收第二PDCCH。例如,在图9中,属于RRH4C的区域的移动站装置5C在针对RRH4C所设定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中接收第二PDCCH。
接下来,基站装置3对以第二PDCCH所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步骤T102)。在此,对于以相同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第二PDCCH所发送的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也就是,基站装置3针对进行协作通信的每个RRH4,公共地进行与第二PDCCH相关的预编码处理。此外,对于与第二PDCCH一起被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也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接下来,基站装置3将第二PDCCH配置于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进行发送(步骤T103)。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3具有:预编码处理部(预编码处理部227、预编码处理部231),其对控制信道(第二PDCCH)以及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基站装置控制部(控制部105),其设定多个区域(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该多个区域是配置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第二PDCCH)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在区域(防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使用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区域(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间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发送处理部(发送处理部107),其使用区域(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的资源来发送控制信道(第二PDCCH)以及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移动站装置5具有:移动站装置控制部(控制部405),其基于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信息来设定区域(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传播路径估计部(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其对根据区域(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多个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以及控制信道检测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其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进行对包含发往自身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DCI)在内的控制信道(第二PDCCH)进行检测的处理。另外,基站装置控制部(控制部105)对与自身基站装置一起进行协作通信的具有无线部的每个装置(RRH4)设定不同的区域(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3通过按进行协作通信的每个RRH4来设定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从而能对第二PDCCH以及第二参考信号进行适合每个RRH4的预编码处理(波束成形处理)并进行发送,属于各RRH4的区域的各移动站装置5能接收利用了优良的传输特性的传输信道的控制信号。进而,基站装置3对相同的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第二PDCCH以及第二参考信号应用相同的预编码处理,移动站装置5对根据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内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处理,从而能减轻噪声对传播路径估计值的影响,能更适当地进行使用协作通信而发送的控制信号(以第二PDCCH所发送的信号)的解调。
此外,尽管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将存在配置第二PDCCH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定义为了协作通信控制信道区域,但即使以不同的措辞来定义,只要具有类似的含义,也能应用本发明,这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尽管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基站装置和RRH执行协作通信的通信系统,但还能将本发明应用于在1个基站装置内应用MU(多用户)-MIMO的通信系统中。例如,MU-MIMO是如下技术:对于利用了多个发送天线的基站装置的区域内的不同的位置(例如,区域A、区域B)上存在的多个移动站装置,使用预编码技术等来对针对各移动站装置的信号控制波束,由此,即使在频域以及时域上使用了同一资源的情况下,也能对移动站装置间的信号进行相互正交性的维持或降低同一信道干扰。由于在空间上对移动站装置间的信号进行复用分离,因此也称为SDMA(空分多址接入)。
在MU-MIMO中,对经空间复用的各移动站装置应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在基站装置的区域内,对位于区域A的移动站装置和位于区域B的移动站装置的第二PDCCH以及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不同的预编码处理。关于存在配置第二PDCCH的可能性的区域,针对位于区域A的移动站装置以及位于区域B的移动站装置来独立地设定该区域,并独立地应用预编码处理。
另外,移动站装置5不限于移动的终端,还可以通过在固定终端中安装移动站装置5的功能等来实现本发明。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特征性的手段还能通过在集成电路中安装功能进行控制来予以实现。
即,遵照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通过安装于移动站装置5来使移动站装置5发挥多个功能。该集成电路使移动站装置5发挥包含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与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并从基站装置3接收进行了相同的预编码处理后的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的功能;设定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的功能;对根据区域内的多个参考信号而估计出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进行平均化的功能;以及进行使用平均化后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检测包含发往自身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在内的控制信道的处理的功能。
另外,遵照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通过安装于基站装置3来使基站装置3发挥多个功能。该集成电路使基站装置3发挥包含如下功能的一序列功能:与多个移动站装置5进行通信的功能;对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的功能;设定多个区域的功能,该区域是配置参考信号且存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在区域内使用公共的预编码处理,在不同的区域间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使用区域的资源来发送控制信道以及参考信号的功能。
遵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可以以程序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5以及基站装置3中进行动作的程序是为了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而对CPU等进行控制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由这些装置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地蓄积于RAM,其后被存放至各种ROM或HDD,根据需要由CPU读出来进行修正/写入。作为存放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盘、软盘等)等的任一者。另外,不仅通过执行已加载的程序来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而且有时还基于该程序的指示,通过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的应用程序等共同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另外,在想要在市场中流通的情况下,还能将程序存放至可移动型的记录介质进行流通,或传输至经由互联网等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在此情况下,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5以及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典型地以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移动站装置5以及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集成来芯片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手法不限于LSI,还可以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还能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但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通信系统,3基站装置,4、4A、4B、4C RRH,5移动站装置,101、401接收处理部,103、403无线资源控制部,105、405控制部,107、407发送处理部,109、409接收天线,111、411发送天线,201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3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5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7复用部,209 IFFT部,211GI插入部,213 D/A部,219、611 Turbo编码部,221、613数据调制部,223卷积编码部,225 QPSK调制部,227、229、231预编码处理部,301、501接收RF部,303 A/D部,309、505符号定时检测部,311、507 GI去除部,313、509 FFT部,315子载波解映射部,317、513传播路径估计部,319、321传播路径均衡部,325、523数据解调部,327、525 Turbo解码部,329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511复用分离部,515、519传播路径补偿部,517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21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7解调部,529维特比解码器部,617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9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21子载波映射部,627发送功率调整部。

Claims (3)

1.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装置具有:
控制部,其在下行链路的系统频带内构成多个区域,该区域是存在对应用协作多点通信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解调的参考信号进行配置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
预编码处理部,其按每个所述区域独立地对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所述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
发送处理部,其使用所述区域的资源来发送进行了所述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所述参考信号,
按与该基站装置一起进行协作多点通信的与该基站装置不同的装置的每一个,来构成不同的所述区域。
2.一种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多个移动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具有:
控制部,其在下行链路的系统频带内构成多个区域,该区域是存在对应用协作多点通信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解调的参考信号进行配置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
预编码处理部,其按每个所述区域独立地对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所述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以及
发送处理部,其使用所述区域的资源来发送进行了所述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
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信息来设定所述区域;以及
接收处理部,其在所设定的所述区域中接收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所述参考信号,并使用所述参考信号来进行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解调,
按与该基站装置一起进行协作多点通信的与该基站装置不同的装置的每一个,来构成不同的所述区域。
3.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该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通信方法至少包含:
在下行链路的系统频带内构成多个区域的步骤,该区域是存在对应用协作多点通信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的解调的参考信号进行配置的可能性的资源的区域;
按每个所述区域独立地对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所述参考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处理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述区域的资源来发送进行了所述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控制信道的信号以及所述参考信号的步骤,
按与该基站装置一起进行协作多点通信的与该基站装置不同的装置的每一个,来构成不同的所述区域。
CN201280018921.XA 2011-04-27 2012-04-18 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3493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9262A JP5690201B2 (ja) 2011-04-27 2011-04-27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1-099262 2011-04-27
PCT/JP2012/060418 WO2012147577A1 (ja) 2011-04-27 2012-04-18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560A CN103493560A (zh) 2014-01-01
CN103493560B true CN103493560B (zh) 2016-11-09

Family

ID=4707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8921.XA Active CN103493560B (zh) 2011-04-27 2012-04-18 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3854B2 (zh)
EP (1) EP2704499B1 (zh)
JP (1) JP5690201B2 (zh)
CN (1) CN103493560B (zh)
WO (1) WO20121475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0384B1 (en) * 2011-10-17 2017-08-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icrowa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KR102096927B1 (ko) 2012-09-04 2020-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어 채널 엘리먼트들에 대한 어그리게이션 레벨들 개수 조정 장치 및 방법
US9071981B2 (en) * 2012-09-21 2015-06-3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monitoring search space of enhance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O2014087674A1 (ja) * 2012-12-07 2014-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JP6298073B2 (ja) 2012-12-21 2018-03-20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を利用した制御チャネル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US9750003B2 (en) 2012-12-21 2017-08-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by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53333B1 (ko) * 2013-01-31 2019-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개선된 네트워크 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72553A1 (en) 2013-04-17 2014-10-23 Andrew Llc Extracting sub-bands from signals in a frequency domain
US9036460B2 (en) * 2013-08-09 2015-05-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precoding in heterogenous two-tier wireless networks
KR102273752B1 (ko) 2014-04-27 2021-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imo 송신기의 전처리 필터를 이용한 전송 신호 생성 방법
JP6531761B2 (ja) * 2014-08-05 2019-06-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115172B2 (en) * 2016-06-14 2021-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cast/broadcast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5174318B (zh) * 2016-11-22 2024-02-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及其方法
US11601820B2 (en) * 2017-01-27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for shared spectrum
US10432441B2 (en) * 2017-02-06 2019-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and formats for DL control channels
RU2731554C1 (ru) 2017-05-04 2020-09-04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Абонен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него
CN110537345B (zh) 2017-05-05 2022-08-09 苹果公司 一种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中使用的装置
KR102435618B1 (ko) * 2017-06-15 2022-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065307A1 (ja) 2017-09-29 2019-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9225056A1 (ja) * 2018-05-23 2019-1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
CN112534876B (zh) * 2018-08-10 2022-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址传输配置
WO2020087465A1 (en) 2018-11-01 2020-05-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0518941A (zh) * 2019-09-12 2019-11-2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波束平扫的车联网分布式分集发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357A (zh) * 2009-03-16 2010-09-22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965004A (zh) * 2009-07-21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归属节点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WO2011018121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1998491A (zh) * 2009-08-28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68244A (ko) * 2006-09-14 2009-06-25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셀 및 자원 블럭을 할당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13396B (zh) * 2008-08-06 2013-10-16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265680B (zh) * 2008-12-26 2014-09-24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EP2457336B1 (en) * 2009-07-21 202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23216B2 (en) * 2009-07-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decoding of CoMP transmissions
JP2011078019A (ja) 2009-10-01 2011-04-14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529588A4 (en) * 2010-01-26 2016-03-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ASSIGNING CHANNEL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32946A2 (ko) * 2010-04-22 2011-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릴레이 노드 간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5832914B2 (ja) * 2012-01-27 2015-1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692569B2 (en) * 2013-04-03 2017-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constrained and unconstrained subfram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357A (zh) * 2009-03-16 2010-09-22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965004A (zh) * 2009-07-21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归属节点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WO2011018121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1998491A (zh) * 2009-08-28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spects on Distributed RRUs with Shared Cell-ID for Heterogeneous Deployments;Ericsson, ST-Ericsson;《3GPP TSG-RAN WG1 #64,R1-110649》;20110217;1-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1376A (ja) 2012-11-22
JP5690201B2 (ja) 2015-03-25
EP2704499A1 (en) 2014-03-05
WO2012147577A1 (ja) 2012-11-01
EP2704499B1 (en) 2017-03-15
CN103493560A (zh) 2014-01-01
EP2704499A4 (en) 2014-10-01
US20140050187A1 (en) 2014-02-20
US10103854B2 (en)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560B (zh) 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3109580B (zh) 移动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891380B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3988561B (zh)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518406B (zh) 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P278104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846957B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US908425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4067552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509009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5271373B2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4509190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406768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101690851B1 (ko) 기지국 장치, 단말 장치, 통신 방법, 집적 회로 및 통신 시스템
US201100136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292147B2 (e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single 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6063314A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EP2745483B1 (en) Flexi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CN104137639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集成电路
CN104883247B (zh) 基站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TW201642641A (zh) 增強控制頻道系統及方法
CN104756574A (zh)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EP2745482B1 (en) Flexi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725676B2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