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6680A -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6680A
CN110086680A CN201910416727.0A CN201910416727A CN110086680A CN 110086680 A CN110086680 A CN 110086680A CN 201910416727 A CN201910416727 A CN 201910416727A CN 110086680 A CN110086680 A CN 110086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rging
physical link
business
combination principle
bandwidth u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67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6680B (zh
Inventor
王雁来
王传霸
傅奎雄
路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li Zhif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li Zhi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li Zhif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li Zhi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67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6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6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6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6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6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2Collecting or measur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VL;根据各条VL的配置带宽计算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若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当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本发明可以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通信配置信息自动生成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的网络配置,从而有效提高网络配置的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FDX-Avionics Full Duplex SwitchedEthernet)是一种以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型结构网络,通过对网络设备(端系统和交换机)的固定配置,保证机载网络通信的可靠性、低延迟和延时可确定性。其采用IEEE802.3/IP/UDP协议,也称作ARINC664。
ARINC664总线测试可以模拟并检验杭电系统及网络的设计有效性,并能在航电系统功能和性能的确认及验证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基于ARINC664的网络系统配置,都是需要人工手动完成的,人工进行网络配置的方式导致生成网络配置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提高网络配置的自动生成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包括: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虚拟链路VL;根据各条所述VL的配置带宽计算所述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若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其中,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至少包括基于发送间隔的第一合并原则;当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虚拟链路VL的步骤,包括:对物理链路设置各业务所分配的VL的链路标识、发送端口标识和接收端口标识;根据所述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计算新的刷新周期,并根据所述业务的长度和所述新的刷新周期计算所分配的VL的发送间隔;根据所述业务的数据包长设置所分配的VL的最大帧长。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计算新的刷新周期的步骤,包括:判断原始刷新周期超过周期的业务与全部业务之间的比例是否超过预设比例阈值;如果是,则对各所述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均采用lb换算法计算新的刷新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VL的配置信息包括发送间隔;所述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至少一次合并的步骤,包括:按照所述发送间隔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排序;根据发送间隔排序结果划分发送间隔相同的VL和发送间隔不同的VL;采用所述第一合并原则将所述发送间隔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所述第一合并原则为将发送间隔最大的VL与发送间隔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所述VL;对每条基于所述第一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进一步的,所述VL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数据包长,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还包括基于数据包长的第二合并原则;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基于所述第一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二带宽占用率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按照所述数据包长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发送间隔相同的VL进行排序;根据数据包长排序结果划分数据包长相同的VL和数据包长不同的VL;采用所述第二合并原则将所述数据包长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所述第二合并原则为将数据包长最大的VL与数据包长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所述VL;对每条基于所述第二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还包括第三合并原则;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基于所述第二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三带宽占用率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所述第三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数据包长相同的VL进行合并;其中,所述数据包长相同的VL的发送间隔也相同;对每条基于所述第三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进一步的,在对每条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的过程中,所述方法包括:对每条所述合并后VL均执行如下步骤:设置所述合并后VL的待配置最大帧长为按照每次加1从第一数值遍历至第二数值;根据遍历过程中的各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计算与各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对应的待配置发送间隔,并将对应的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和所述待配置发送间隔确定为一个组合;计算每个组合中所述待配置发送间隔与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的比值,并将比值最小的组合中的所述待配置发送间隔和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配置为所述合并后VL的发送间隔和最大帧长。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基于所述第三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四带宽占用率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合并后VL进行二次业务合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装置,包括:VL分配模块,用于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VL;带宽占用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条所述VL的配置带宽计算所述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VL合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其中,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至少包括基于发送间隔的第一合并原则;网络配置输出模块,用于当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首先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虚拟链路VL;然后根据各条VL的配置带宽计算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当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直至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本发明通过采用合并原则对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使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从而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通信配置信息自动生成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的网络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配置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L的发送间隔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配置的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实配置的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化仿真结果统计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较结果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目前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方式实现基于ARINC664的网络系统配置,导致生成网络配置的效率较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的网络配置,从而提高网络配置的自动生成效率。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VL(Virtual Link,虚拟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物理链路可以包括用户确定发送业务的网络终端;基于此,该物理链路中分配给业务的所有VL都属于同一源分区,即为用于发送业务的网络终端的IP地址。由于用户给定的待发送业务千差万别,为了确保采用本实施例方法自动生成的网络配置具有普适性,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初始定义为: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缺省分配一条VL和端口(Port)。上述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诸如包括系统信息和业务信息;其中,该系统信息可以包括终端数量、终端名称、终端的端口配置速度(如10Mbps、100Mbps或1000Mbps)、交换机数量、交换机名称、交换机可用端口数量和交换机端口配置速度(如10Mbps、100Mbps或1000Mbps)中的至少一种;该业务信息可以包括业务名称(诸如为当前业务的标识)、数据包长(或称为消息值长度,表示业务消息字符长度)、刷新周期(表示业务的发送周期)、源终端(即业务的发送端设备名称)和目的终端(即业务的接收端设备名称)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104,根据各条VL的配置带宽计算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其中,每条VL都具有配置带宽,表示当前VL的实际配置带宽,VL的配置带宽上限为当前物理链路的最大抖动不超过500us,其中抖动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bw是物理链路的最大带宽,以bit/s为单位,Lmax是数据包长,以字节byte为单位。
根据当前物理链路中所有VL的配置带宽计算物理链路的配置带宽,再将物理链路的配置带宽与物理链路的最大带宽(诸如可以为10Mbps、100Mbps或1000Mbps)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带宽占用率。
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用于限制每条VL上分配的最多业务。基于ARINC664协议规范预设有带宽占用率阈值,该带宽占用率阈值诸如可以为30%,且带宽占用率阈值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带宽占用率阈值检测物理链路实际业务,当物理链路实际业务超过该阈值时可以生成报警信息。
步骤S106,若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其中,预设的合并原则至少包括基于发送间隔的第一合并原则。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带宽占用率不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表示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则直接根据当前的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若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每完成一次对VL的业务合并后,均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带宽重新计算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并当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结束对VL的业务合并,并执行如下步骤S108。
步骤S108,当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其中,AFDX网络配置文件可以包括交换机配置文件和终端配置文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并按照格式定义输出终端配置文件。其中,VL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VL的发送间隔、最大帧长、链路标识、发送端口、接收端口、配置带宽和合并后VL中各业务的子VL等。以及,可以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提取发送端口、接收端口和最大帧长等,并按照格式定义输出交换机配置文件。上格式定义诸如包括*.bin格式、*.C格式和*.word格式。
基于该实施例所生成的网络配置文件,用户可以进行网络仿真或者网络测试。
本实施例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首先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虚拟链路VL;然后根据各条VL的配置带宽计算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当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直至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合并原则对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使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从而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通信配置信息自动生成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的网络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配置的生成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物理链路的业务分配VL的方法,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至(3):
(1)对物理链路设置各业务所分配的VL的链路标识、发送端口标识和接收端口标识。其中,VL的链路标识、发送端口标识和接收端口标识均可以从1开始自动累加。
(2)根据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计算新的刷新周期,并根据业务的长度和新的刷新周期计算所分配的VL的发送间隔。
具体的,可以设置VL的发送间隔=业务的刷新周期/2/分包数,其中,分包数=业务的数据包长/1518。基于该发送间隔的计算方式,发送间隔的分配是根据业务的刷新周期确定的,一般是刷新周期的因子,这样可以确保数据在每次业务的更新周期内完成发送,避免数据丢包和延迟。
为了防止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很多都大于256ms,这样的话,初次配置的发送间隔取值将集中在128附近,会造成数据拥堵;此外ARINC664规范中定义发送间隔的取值是2的N次方。基于此,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计算新的刷新周期,以基于新的刷新周期计算VL的发送间隔。
新的刷新周期的计算过程可以包括:判断原始刷新周期超过周期的业务与全部业务之间的比例是否超过预设比例阈值;如果是,则对各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均采用lb换算法计算新的刷新周期;其中,lb换算法在计算机算法中是以2为底的对数。例如,超过80%的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大于256ms,则对所有的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取以2为底的对数,得到新的刷新周期。通过上述计算方式,可以确保新的刷新周期能够平均分布在1和128之间,从而使得VL的发送间隔取值比较均匀。
另外,对于基于新的刷新周期所确定的VL的发送间隔小于1的,则设置VL的发送间隔为1。
(3)根据业务的数据包长设置所分配的VL的最大帧长。可以设置VL的最大帧长Lmax=业务的数据包长,最大值诸如为1518,通过最大帧长的约束可以确保当前业务能够在单条数据载荷发送完成。
本实施例给出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合并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定义预设的合并原则包括一级合并和二级合并;其中,一级合并可以包括优先级由高到低的:基于发送间隔的第一合并原则、基于数据包长的第二合并原则以及第三合并原则。基于上述合并原则,可以有如下VL合并的可选实施方式。
方式一,基于VL的配置信息包括发送间隔,可以采用第一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业务合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按照发送间隔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排序。可以选择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同的VL,并按照发送间隔对VL进行排序。
第二,根据发送间隔排序结果划分发送间隔相同的VL和发送间隔不同的VL;对于发送间隔相同的VL暂时不进行合并,并可以将发送间隔相同的VL保存于单独的地图缓存MAP1中。
第三,采用第一合并原则将发送间隔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第一合并原则为将发送间隔最大的VL与发送间隔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VL。例如有10条VL,按照发送间隔排序后将排第一的VL和排第十的VL合并,将排第二的VL和排第九的VL合并……。采用第一合并原则合并后每条VL的带宽占用相对比较均衡(即差异度较小),且流量发送不会造成延迟以及丢包。
第四,对每条基于第一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在对每条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的过程中,可参照图2所示的VL的发送间隔、最大帧长配置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
对每条合并后VL均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202,设置合并后VL的待配置最大帧长为按照每次加1从第一数值遍历至第二数值。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可以遍历合并后VL的待配置最大帧长Lmax从64到1518,每次增加1。
步骤S204,根据遍历过程中的各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计算与各待配置最大帧长对应的待配置发送间隔,并将对应的待配置最大帧长和待配置发送间隔确定为一个组合。在遍历过程中每选择一个待配置最大帧长Lmax的数值,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与当前所选择的待配置最大帧长对应的待配置发送间隔BAG:BAG=1000/分包数,其中分包数=当前合并后VL中需要合并的所有业务的数据包长之和/Lmax,得到分包数。
步骤S206,计算每个组合中待配置发送间隔与待配置最大帧长的比值,并将比值最小的组合中的待配置发送间隔和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配置为合并后VL的发送间隔和最大帧长。
对合并后VL配置每条业务的子VL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合并后VL中需要合并的业务各自配置一条子VL,子VL的编号(也即链路标识SubVL ID)从0开始,最大值为3,如果超过3,则重新从0开始;子VL的序号(Index)可以从0或1开始按顺序累加。
在完成基于第一合并原则合并VL后,计算当前的物理链路的第二带宽占用率是否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如果不高于,则停止VL合并;如果依然高于,则采用第二合并原则继续进行VL合并。
方式二:基于VL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数据包长,可以采用第二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业务合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当基于第一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二带宽占用率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按照数据包长将物理链路中的发送间隔相同的VL进行排序。可以理解,该发送间隔相同的VL即为方式一中存储于MAP1中的VL。
其次,根据数据包长排序结果划分数据包长相同的VL和数据包长不同的VL。对于数据包长相同的VL暂时不进行合并,并可以将数据包长相同的VL保存于单独的地图缓存MAP2中。
然后,采用第二合并原则将数据包长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第二合并原则为将数据包长最大的VL与数据包长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VL;例如有10条VL,按照数据包长排序后将排第一的VL和排第十的VL合并,将排第二的VL和排第九的VL合并……。
最后,对每条基于第二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的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方式一中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完成基于第二合并原则合并VL后,计算当前的物理链路的第三带宽占用率是否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如果不高于,则停止VL合并;如果依然高于,则采用第三合并原则继续进行VL合并。
方式三:采用第三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业务合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当基于第二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三带宽占用率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第三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数据包长相同的VL进行合并;可以理解,数据包长相同的VL的发送间隔也相同。采用第三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发送间隔相同且数据包长也相同的VL合并为一条VL,其中,发送间隔不谈且数据包长也不同的VL合并为不同的VL。第二,对每条基于第三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同样,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的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方式一中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完成基于第三合并原则合并VL后,计算当前的物理链路的第四带宽占用率是否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如果不高于,则停止VL合并;如果依然高于,则采用二级合并继续进行VL合并。
方式四:采用二级合并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业务合并。其中,二级合并可以与一级合并所包括的合并原则相同,即为上述预设的合并原则。可以包括:当基于第三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四带宽占用率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合并后VL进行二次业务合并。
由于当前每条VL都是合并后VL,均具有至少两条业务,因此对每条合并后VL均首先确定当前的合并后VL中发送间隔最小的业务,然后将该业务的发送间隔标记为当前合并后VL的发送间隔,最后按照该最小的发送间隔对所有合并后VL进行排序。接下来的VL合并过程与一级合并过程中的方式一至三基本相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与第二合并原则相对于的VL二级合并过程中,可以对每条合并后VL的所有业务的数据包长进行累加,再按照累加的数据包长对所有合并后VL进行排序。
至此,每条VL均为具有4个初始VL的合并后VL,每个初始VL将会有至少一条业务消息,无论当前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是否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均可以停止VL合并,等待后续优化算法进行目标优化,避免影响网络配置的生成效率。
综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通过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对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使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从而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通信配置信息自动生成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的网络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配置的生成效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是一种基于均衡原则的ARINC664网络配置自动化生成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适用于基于ARINC664总线的系统组网拓扑设计,诸如应用于飞机、车辆电子控制系统。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的实际评估示例。
为了验证上述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本实施例选用某型号飞机的真实配置,并应用上述方法自动生成AFDX网络配置文件。
由于某型号的真实飞机配置是A/B网络不一致的情况,本配置生成算法则完全按照ARINC664标准协议,确保A/B网配置完全一致,因此为了能够和真实配置进行同等条件的比较,将该型号的配置修改为A/B网络配置一致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评价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的有效性。评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阶段一,按照某型号飞机的真实配置业务,每个业务自动分配一条VL,并进行相关的VL的属性配置;按照上述VL的合并原则进行合并,基于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生成AFDX网络配置文件,然后对AFDX网络配置文件进行OPNET数字化仿真,得到如图3所示的生成配置的评估结果。
阶段二,直接使用某型号飞机的真实配置文件进行OPNET数字化仿真,得到得到如图4所示的真实配置的评估结果。
参照图5所示的数字化仿真结果统计对比图,两个配置的端到端时延基本都在5000us以上,生成的配置由于合并了很多业务,VL数量较少,因此在VL轮询过程中相互等待时间较短,所以导致端到端时延的统计比较真实配置大概优于2000us左右。
参照如图6所示的生成配置的评估结果与真实配置的评估结果的比较结果,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输出的配置中VL数量比真实配置较为减少,具体分析如下:
生成的配置比原始真实配置中少了92条VL,这是因为真实配置中有很多业务为无效配置,举例如下:(1)终端:HWA-HARDWARE_AHMUINSTANCE的业务,包括:VLID:100,Port:62966没有找到对应的接收业务,VLID:101,Port:62956、62964没有找到对应的接收业务,VLID:102,Port:62957、62965没有找到对应的接收业务,VLID:103,Port:62959、62961没有找到对应的接收业务,VLID:104,Port:62624没有找到对应的接收业务;(2)终端:HWA-SYSTEST_PORT_LRU的业务,包括:VLID:33763,Port:62344没有找到对应的接收业务,VLID:65100,Port:161没有找到对应的接收业务。
由于不同业务之间的VL合并,导致发送业务统计个数不一致;而且,因为在该型号实际配置存在A/B网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有部分业务位于两个不同终端,在合并VL时只能去掉这部分业务。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装置,参照图4所示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VL分配模块702,用于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VL。
带宽占用率计算模块704,用于根据各条VL的配置带宽计算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
VL合并模块706,用于若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其中,预设的合并原则至少包括基于发送间隔的第一合并原则。
网络配置输出模块708,用于当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AFDX网络配置生成装置,首先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虚拟链路VL;然后根据各条VL的配置带宽计算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当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直至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合并原则对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使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从而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通信配置信息自动生成符合ARINC664协议规范的网络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配置的生成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VL分配模块702用于:对物理链路设置各业务所分配的VL的链路标识、发送端口标识和接收端口标识;根据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计算新的刷新周期,并根据业务的长度和新的刷新周期计算所分配的VL的发送间隔;根据业务的数据包长设置所分配的VL的最大帧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VL分配模块702还用于:判断原始刷新周期超过周期的业务与全部业务之间的比例是否超过预设比例阈值;如果是,则对各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均采用lb换算法计算新的刷新周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VL的配置信息包括发送间隔,上述VL合并模块用于:按照发送间隔将物理链路中的VL进行排序;根据发送间隔排序结果划分发送间隔相同的VL和发送间隔不同的VL;采用第一合并原则将发送间隔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第一合并原则为将发送间隔最大的VL与发送间隔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VL;对每条基于第一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VL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数据包长,预设的合并原则还包括基于数据包长的第二合并原则;上述VL合并模块706还用于:当基于第一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二带宽占用率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按照数据包长将物理链路中的发送间隔相同的VL进行排序;根据数据包长排序结果划分数据包长相同的VL和数据包长不同的VL;采用第二合并原则将数据包长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第二合并原则为将数据包长最大的VL与数据包长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VL;对每条基于第二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的合并原则还包括第三合并原则;上述VL合并模块706还用于:当基于第二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三带宽占用率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第三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数据包长相同的VL进行合并;其中,数据包长相同的VL的发送间隔也相同;对每条基于第三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对每条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的过程中,上述VL合并模块706还用于:对每条合并后VL均执行如下步骤:设置合并后VL的待配置最大帧长为按照每次加1从第一数值遍历至第二数值;根据遍历过程中的各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计算与各待配置最大帧长对应的待配置发送间隔,并将对应的待配置最大帧长和待配置发送间隔确定为一个组合;计算每个组合中待配置发送间隔与待配置最大帧长的比值,并将比值最小的组合中的待配置发送间隔和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配置为合并后VL的发送间隔和最大帧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VL合并模块706还用于:当基于第三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四带宽占用率高于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物理链路中的合并后VL进行二次业务合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四:
基于前述实施例一至三,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系统,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设备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虚拟链路VL;
根据各条所述VL的配置带宽计算所述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
若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其中,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至少包括基于发送间隔的第一合并原则;
当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虚拟链路VL的步骤,包括:
对物理链路设置各业务所分配的VL的链路标识、发送端口标识和接收端口标识;
根据所述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计算新的刷新周期,并根据所述业务的长度和所述新的刷新周期计算所分配的VL的发送间隔;
根据所述业务的数据包长设置所分配的VL的最大帧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计算新的刷新周期的步骤,包括:
判断原始刷新周期超过周期的业务与全部业务之间的比例是否超过预设比例阈值;
如果是,则对各所述业务的原始刷新周期均采用lb换算法计算新的刷新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L的配置信息包括发送间隔;
所述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至少一次合并的步骤,包括:
按照所述发送间隔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排序;
根据发送间隔排序结果划分发送间隔相同的VL和发送间隔不同的VL;
采用所述第一合并原则将所述发送间隔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所述第一合并原则为将发送间隔最大的VL与发送间隔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所述VL;
对每条基于所述第一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L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数据包长,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还包括基于数据包长的第二合并原则;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一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二带宽占用率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按照所述数据包长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发送间隔相同的VL进行排序;
根据数据包长排序结果划分数据包长相同的VL和数据包长不同的VL;
采用所述第二合并原则将所述数据包长不同的VL进行逐条合并;其中,所述第二合并原则为将数据包长最大的VL与数据包长最小的VL进行合并,直至剩余一条以内的所述VL;
对每条基于所述第二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还包括第三合并原则;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二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三带宽占用率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所述第三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数据包长相同的VL进行合并;其中,所述数据包长相同的VL的发送间隔也相同;
对每条基于所述第三合并原则的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和每条业务的子VL。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每条合并后VL均配置发送间隔、最大帧长的过程中,所述方法包括:
对每条所述合并后VL均执行如下步骤:
设置所述合并后VL的待配置最大帧长为按照每次加1从第一数值遍历至第二数值;
根据遍历过程中的各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计算与各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对应的待配置发送间隔,并将对应的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和所述待配置发送间隔确定为一个组合;
计算每个组合中所述待配置发送间隔与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的比值,并将比值最小的组合中的所述待配置发送间隔和所述待配置最大帧长分别配置为所述合并后VL的发送间隔和最大帧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基于所述第三合并原则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第四带宽占用率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采用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合并后VL进行二次业务合并。
9.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VL分配模块,用于对物理链路的每条业务均分配一条VL;
带宽占用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条所述VL的配置带宽计算所述物理链路的第一带宽占用率;
VL合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带宽占用率高于预设的带宽占用率阈值,则采用预设的合并原则将所述物理链路中的所述VL进行至少一次业务合并;其中,所述预设的合并原则至少包括基于发送间隔的第一合并原则;
网络配置输出模块,用于当合并VL后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不高于所述带宽占用率阈值时,根据合并后VL的配置信息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通信配置信息输出AFDX网络配置文件。
10.一种AFDX网络配置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
所述存储装置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16727.0A 2019-05-17 2019-05-17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0086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6727.0A CN110086680B (zh) 2019-05-17 2019-05-17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6727.0A CN110086680B (zh) 2019-05-17 2019-05-17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6680A true CN110086680A (zh) 2019-08-02
CN110086680B CN110086680B (zh) 2022-08-05

Family

ID=67420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6727.0A Active CN110086680B (zh) 2019-05-17 2019-05-17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66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998A (zh) * 2021-01-25 2021-06-01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虚链路分配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192A (zh) * 2010-07-19 2010-11-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fdx网络设计与验证的仿真和演示系统及其仿真和演示方法
CN103200072A (zh) * 2013-05-06 2013-07-10 吉林省金港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86235A (zh) * 2014-11-26 2015-04-01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fdx网络时延降低方法
EP3076596A1 (en) * 2015-04-01 2016-10-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bandwidth, buffers and timing management using hybrid scheduling of traffic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guarantees
CN106850279A (zh) * 2017-01-17 2017-06-1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分布式航电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
CN107360056A (zh) * 2017-06-30 2017-11-17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基于rfc2544的afdx性能测试方法
CN107968722A (zh) * 2017-11-10 2018-04-2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接口控制文件到afdx网络设备配置文件的转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192A (zh) * 2010-07-19 2010-11-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fdx网络设计与验证的仿真和演示系统及其仿真和演示方法
CN103200072A (zh) * 2013-05-06 2013-07-10 吉林省金港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86235A (zh) * 2014-11-26 2015-04-01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fdx网络时延降低方法
EP3076596A1 (en) * 2015-04-01 2016-10-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bandwidth, buffers and timing management using hybrid scheduling of traffic with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guarantees
CN106850279A (zh) * 2017-01-17 2017-06-1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分布式航电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
CN107360056A (zh) * 2017-06-30 2017-11-17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基于rfc2544的afdx性能测试方法
CN107968722A (zh) * 2017-11-10 2018-04-2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接口控制文件到afdx网络设备配置文件的转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德新等: "AFDX网络分析及带宽分配间隔设定策略", 《科学技术与工程》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998A (zh) * 2021-01-25 2021-06-01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虚链路分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6680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6922B (zh) 基于sdn的确定网络状态的控制器及其确定方法
CN106130796B (zh) Sdn网络拓扑流量可视化监控方法及控制终端
CN103281252B (zh) 一种基于多路径传输的报文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825838B (zh) 一种数据中心去带宽碎片化流调度方法
CN102415059A (zh) 总线控制装置
CN103354528B (zh) 多流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7770084A (zh) 一种数据流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82191B (zh) 一种电力调度网络信息集中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04580018B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带宽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5827528A (zh) 一种适用于频谱灵活光网络的路由选择方法
CN109361547B (zh) 一种网络切片链路部署方法与装置
CN106027288A (zh) 一种配电线路信息监测业务通信流量预测方法
CN109714795A (zh) 一种基于sdn网络切片的资源管理方法、资源管理系统以及装置
CN107835133A (zh) 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流优先级控制方法
CN105743783A (zh) 基于bs-ts和自编码网络的车联网网络节点筛选方法及其通达性路由机制
CN103634223A (zh) 一种基于网络业务流的动态控制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086680A (zh) Afdx网络配置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48899A (zh) 一种均衡数据中心网络负载的方法
CN102801586A (zh) QoS粒度与精度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391559A (zh) 网络设备
CN105162612B (zh) 一种计算afdx网络中数据积压的方法
CN102970156A (zh) Afdx航空数据网络中端到端延迟的优化建模的方法
Ding et al. The research of AFDX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Liu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vionics full duplex switched ethernet (afdx network) based on opnet
Zhang et al. Delay analysis of feedback-synchronization signaling for multicast flow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