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0159A -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0159A
CN110080159A CN201910309356.6A CN201910309356A CN110080159A CN 110080159 A CN110080159 A CN 110080159A CN 201910309356 A CN201910309356 A CN 201910309356A CN 110080159 A CN110080159 A CN 110080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river
area
downstream
d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93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0159B (zh
Inventor
郭文献
王鸿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19103093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01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0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0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0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01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2Stream regulation, e.g. breaking up subaqueous rock, cleaning the beds of waterways, directing the water flow
    • E02B3/023Removing sedi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acting by a sucking or forcing effect, e.g. suction dredg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acting by a sucking or forcing effect, e.g. suction dredgers
    • E02F3/90Component parts, e.g. 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pu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5/00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F5/28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cleaning watercourses or other 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在河道上下游段之间的适当区域修建梯形坡,并在梯形坡下缘砌筑漫水坝体,漫水坝体底部设置过流通道,漫水坝体与梯形坡面之间存在的横向区间为滤水区,滤水区经过过流通道与河道下游连通,滤水区上侧横向设置支撑层并铺设砂砾石滤水材料构成淤泥沉积区,本发明能实现淤泥积累和定期收集,改造成不低,人工操作时的工作量较小,可实现自动化淤泥疏浚作业。采用并列多个淤泥收集塔时能够提高淤泥的干燥效率和干燥程度,从而可以提高淤泥的疏浚频率,也可以实现无需人为干预即可自动工作,节省人力资源。

Description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道淤泥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和淤泥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中小河道淤积现象比较普遍,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治理力度,其中清淤工程作为主要措施被广泛实施。河道淤泥清理装置主要用来对河道淤泥进行取出去除,提高河道流畅度。
采用传统的河道清淤技术和装备如申请号为CN201610743553.5的常见专用清淤船只,以及一些改进的清淤船只技术,存在耗能高、效率低、施工缓慢,还会扰乱水体,通常适用于大面积水域或者胡泊清淤。同时采用机械设备如申请号为CN201621140160.7的设备进行河道淤泥清理过程中,通常选择旱季截流的方式,保持河床见底和淤泥干燥,在采用清理机械进行铲除和运输,每年只能清理一次,而且河道长期处于截流状态,由于机械设备本身较为庞大,只能适用于宽大和深的河道,对于较浅和狭窄的河道并不适用。特别是城市中小河道、农村河道的清、挖工程,由于河道狭窄,大型设备无法进行作业,目前缺乏小型的专业设备。
目前城市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清挖工程,一般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挖掘,将河道内两边进行截流,然后将水抽出去,再人工进行挖掘,这段挖好再挖另一段,因此,人工浪费大,耗时长,并且容易造成河岸塌方、滑坡;或者是采用铰吸方式,存在吸取大量水分运送困难和水下垃圾等杂物造成设备缠绕和堵塞无法完全清理。
淤泥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未固结的软弱细粒或极细粒土。一种河道清淤设备是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使河道变深、变宽、河水变清,恢复河道正常功能。这种随水流排放的方式只能解决上游段的淤泥清理,会对下游造成更加严重的淤泥堆积问题,扰乱水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淤泥处理应当是对污泥进行处理、固化、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常用的环保清淤方法清淤出的淤泥浓度在15%~20%左右,水分子的体积要远大于土颗粒的体积,清淤泥浆的体积变大。这些高含水泥浆往往需要较大的堆场进行放置,很多清淤工程因为堆场场地的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淤泥疏浚设备设计上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利用自然滤水功能实现淤泥处理和定期收集,实现淤泥通过积累、处理、脱水、固化、干化和运输等过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在河道上下游段之间的适当区域修建梯形坡,并在梯形坡下缘砌筑漫水坝体,漫水坝体底部设置过流通道,漫水坝体与梯形坡面之间存在的横向区间为滤水区,滤水区经过过流通道与河道下游连通,滤水区上侧横向设置支撑层并铺设砂砾石滤水材料构成淤泥沉积区,在淤泥沉积区表面铺设轨道横向双轨道,在横向双轨道上侧匹配安装有带有轨道轮的横移小车,横移小车被横移驱动机构驱动能够沿横向双轨道往复运动,同时在横移小车上固定有纵架,纵架设置有纵移机构,抽吸管首端固定在纵移机构上并在抽吸管首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构成抽吸过滤嘴,抽吸管的末端与污泥泵的入口连接,污泥泵的出口通过排淤泥管与淤泥收集塔顶部连通,淤泥收集塔内部有密封的淤泥区和塔门,淤泥区一侧通过滤网与渗水区连通,渗水区通过渗水通道及渗水池与汇流通道连通,滤水通道或渗水池出口安装有密封门,汇流通道沿河道平行走向向下游延伸,最终排入河道下游区域,淤泥收集塔通过数天至数月渗滤后,通过开放塔门向外运输干燥或半干燥的淤泥,保持淤泥收集塔为清空状态。
漫水坝体的迎水面上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一,当河道上游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一时,由控制器自动控制横移驱动机构驱动横移小车运动,以及控制纵移机构携带抽吸过滤嘴运动,以及控制污泥泵工作。
并列设置多个淤泥收集塔,同时排淤泥管连接多个排淤泥支管,各排淤泥支管分别安装控制阀后与对应的淤泥收集塔上部连通。
纵移机构包括固定在纵架上的滑杆纵轨,在滑杆纵轨上安装有能够滑动的滑块,纵架两端分别安装有纵导向滑轮,两端纵导向滑轮外侧套装有环形的皮带,皮带被纵移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滑块固定在皮带上,抽吸过滤嘴固定在滑块上。
纵移机构包括螺纹杆纵轨,螺纹杆纵轨的两端安装在纵架两端且能够转动,并与旋转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螺纹杆纵轨上套装有螺套,抽吸过滤嘴固定在螺套上。
汇流通道的下游末端连接汇流池,汇流池内安装有抽水泵,通过抽水泵将汇流池内积水抽出排放至河道下游。
所述淤泥沉积区包括固定连接在漫水坝体和梯形坡上加固地基支架的底衬网层,底衬网层上侧平铺至少一层砂砾石滤水材料层,或同时在砂砾石滤水材料层上侧覆盖有顶衬网层。
在所述过流通道内设置有竖向轨道并匹配安装有闸门,并在漫水坝体顶部密封设置有驱动闸门升降的提升电机。
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在河道上下游段之间的适当区域修建梯形坡,并在梯形坡下缘砌筑漫水坝体,漫水坝体底部设置过流通道,漫水坝体与梯形坡面之间存在的横向区间为滤水区,滤水区经过过流通道与河道下游连通,滤水区上侧横向设置支撑层并铺设砂砾石滤水材料构成淤泥沉积区,淤泥沉积区的高度低于河道上游河床高度,且河道上游部分的上游河床高于下游河床,在淤泥沉积区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对横导向滑轮,两对横导向滑轮外侧分别套装有环形的钢绞线,钢绞线被横移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横移小车固定在两根钢绞线上,横移小车被横移驱动电机驱动能够沿横向往复运动,同时在横移小车上固定有纵架,纵架设置有纵移机构,抽吸管首端固定在纵移机构上并在抽吸管首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构成抽吸过滤嘴,抽吸管的末端与污泥泵的入口连接,污泥泵的出口通过排淤泥管与淤泥收集塔顶部连通,淤泥收集塔内部有密封的淤泥区和塔门,淤泥区一侧通过滤网与渗水区连通,渗水区通过渗水通道及渗水池与汇流通道连通,滤水通道或渗水池出口安装有密封门,汇流通道沿河道平行走向向下游延伸,最终排入河道下游区域,淤泥收集塔通过数天至数月渗滤后,通过开放塔门向外运输干燥或半干燥的淤泥,保持淤泥收集塔为清空状态。
抽吸管首端固定在纵移机构上并在抽吸管首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构成抽吸过滤嘴,抽吸过滤嘴为锥形,其底部为扩口,且底部携带配重块以确保扩口始终朝下。设置有管轮,管轮的轮轴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在对应固定座上,管轮上缠绕有抽吸管,管轮的转轴与收放控制电机连接以实现自主收放管,管轮的轮轴为中空且一端开孔,抽吸管中段连通于轮轴的中空腔内,轮轴开孔段作为抽吸管末端与污泥泵的入口连通。
在淤泥区的顶部安装有轴流式风机,同时在渗水通道上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二,污泥泵停止工作后,且渗滤水数量逐渐减少后,液位传感器二提供轴流式风机启动信号。
又在汇流通道的下游末端连接汇流池,汇流池内安装有抽水泵,通过抽水泵将汇流池内积水抽出排放至河道下游。该方式适用于河道较为平缓区域,以及不利于修建较长的汇流通道的情况。
淤泥沉积区包括固定连接在漫水坝体和梯形坡上加固地基支架的底衬网层,底衬网层上侧平铺至少一层砂砾石滤水材料层,或同时在砂砾石滤水材料层上侧覆盖有顶衬网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依据河道地形和河道两侧区域情况修建,利用自然滤水功能实现淤泥积累和定期收集,改造成不低,人工操作时的工作量较小,可实现自动化淤泥疏浚作业。
本发明中河道底部淤泥会大部分沉积于淤泥沉积区,当淤泥沉积区被清理后,河道上游斜面河床的少量淤泥也会被不断冲刷进入淤泥沉积区,从而清淤充分。
本发明还能满足洪水期间河道上游水位超过漫水坝体向下游排放,在非洪水期间的适度阻水,不会阻止河道输送河水。
本发明能够实现淤泥干燥和回收利用。淤泥收集塔内部设置淤泥区、滤网和渗水区,从渗水区排放的集水经过汇流通道沿河道平行走向向下游延伸,最终排入河道下游区域。通过数天至数月渗滤后,淤泥逐渐变为干燥状态,通过开放塔门向外运输干燥或半干燥的淤泥,可用于农田种植或用于修补河道。
本发明采用并列多个淤泥收集塔时,或者在淤泥区的顶部安装有轴流式风机时,能够提高淤泥的干燥效率和干燥程度,从而可以提高淤泥的疏浚频率,适用于淤泥严重的河道。
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的淤泥疏浚作业,无需人为干预即可自动工作,节省人力资源。
本发明在过流通道中安装有闸门能够控制上下游水位,当控制闸门开度后,能够保持上下游水位始终存在高度差,从而促使河道上游水位向下游以高落差排放。通过灵活控制闸门开度可改变上游向下游流速大小,促使上游河床底部淤泥被推送进入淤泥沉积区。当闸门完全闭合后,迫使迫使河道上游水位上升,进而河道上游水位漫过漫水坝体,从漫水坝体顶部排放,该操作能够保持上下游水生动物互游,维持生态平衡。在进行淤泥疏浚作业时通常暂时封闭闸门,防止淤泥抽吸过程结合水流运动导致区域内水体过度浑浊,以及浑浊水进入下游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的河道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淤泥沉积区的一种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抽吸管道首端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5是污泥泵与抽吸管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淤泥收集塔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淤泥收集塔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排淤泥管与排淤泥支管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河道上游,2为河道下游,3为漫水坝体,4为滤水区,5为过流通道,6为淤泥沉积区,8为横移小车,9为纵架,10为纵轨,11为抽吸管,12为抽吸过滤嘴,13为管轮,14为轮轴,15为污泥泵,16为排淤泥管,161-163分别为排淤泥支管,17为淤泥收集塔,18为淤泥区,19为塔门,20为滤网,21为渗水区,22为渗水通道,23为渗水池,24为密封门,25为汇流通道,26为汇流池,27为纵墙,28为底衬网层,29为闸门,30为液位传感器一,31为液位传感器二,32为轴流式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依据河道地形和河道两侧区域情况,在河道上游1段和下游段之间的适当区域修建梯形坡,通常建设在河床较为陡峭区域,或者在平缓河道开挖形成梯形坡结构。通常,河道的上游河床高于下游河床构成斜面以利于水流。
在梯形坡下缘区域砌筑漫水坝体3,漫水坝体3底部设置过流通道5。漫水坝体3与梯形坡面之间存在的横向区间为滤水区4,滤水区4经过过流通道5与河道下游2连通。通常情况河道流速较缓,河道上游1水经过滤水区4和流通道向下游排放。洪水期间,河道上游1水位会超过漫水坝体3向下游排放,所以漫水坝体3的高度有限,仅用于在非洪水期间的适度阻水,不会阻碍河道输送河水。
又在滤水区4上侧横向设置支撑层并铺设砂砾石滤水材料构成淤泥沉积区6。淤泥沉积区6的高度低于河道上游1河床高度,以便于收集较多淤泥。由于河水被漫水坝体3阻挡,所以底部淤泥会大部分沉积于淤泥沉积区6,当淤泥沉积区6被清理后,河道上游1斜面河床的少量淤泥也会被不断冲刷进入淤泥沉积区6。滤水区4设置多个纵墙27将其分割为多个独立滤水区域,在淤泥疏浚过程中仍如有部分独立滤水区域不被干扰进行排水。同时,纵墙27能够提供给淤泥沉积区6均衡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如图1中,又在淤泥沉积区6表面铺设轨道横向双轨道,在横向双轨道上侧匹配安装有带有轨道轮的横移小车8,横移小车8的轨道轮与横向双轨道匹配安装。横移小车8被横移驱动机构驱动能够沿横向双轨道往复运动,横移驱动机构可以是密封安装在横移小车8上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至少一组轨道轮转动以实现横移小车8的运动。如图4所示,又在横移小车8上固定有纵架9,纵架9设置有纵移机构,在本实施例中,纵移机构包括固定在纵架9上的滑杆纵轨10,在滑杆纵轨10上安装有能够滑动的滑块,纵架9两端分别安装有纵导向滑轮,两端纵导向滑轮外侧套装有环形的皮带,皮带被纵移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滑块固定在皮带上,抽吸过滤嘴12固定在滑块上。
由图4可以看出,抽吸管11首端固定在纵移机构上并在抽吸管11首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构成抽吸过滤嘴12,抽吸过滤嘴12通常为锥形,其底部为扩口,且底部通常携带配重块以确保扩口始终朝下。如图5所示,抽吸管11的末端与污泥泵15的入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抽吸管11有序输出和回收,在边坡上安装有管轮13,管轮的轮轴14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在对应固定座上,管轮上缠绕有抽吸管11,通常管轮的转轴与收放控制电机连接以实现自主收放管功能。管轮的轮轴14为中空且一端开孔,抽吸管11中段连通于轮轴14的中空腔内,轮轴开孔段作为抽吸管11末端与污泥泵15的入口连通。
如图2和图5所示,污泥泵15的出口通过排淤泥管16与淤泥收集塔17顶部连通。图5中显示了淤泥收集塔17内部有密封的淤泥区18,淤泥区18一侧设置密封的塔门19。淤泥区18的一侧通过滤网20与渗水区21连通,如图2中,渗水区21通过渗水通道22及渗水池23与汇流通道25连通,滤水通道或渗水池23出口安装有密封门24,用于隔离淤泥收集塔17和汇流通道25。汇流通道25沿河道平行走向向下游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汇流通道25沿河道下游2延伸直至汇流通道25的水位高于河道下游2水位,此时将汇流通道25与河道下游2连通,积水最终排入河道下游2区域。淤泥收集塔17的目的用于收集含水淤泥并渗滤多余水份,以及通过淤泥收集塔17使淤泥逐渐变为干燥状态,通过数天至数月渗滤后,通过开放塔门19向外运输干燥或半干燥的淤泥,运输处淤泥后能够保持淤泥收集塔17为清空状态,以便下次与其疏浚处理使用,输出的淤泥可用于农田种植或用于修补河道。
本实施例通常需要人工控制进行疏浚作业,通常有人工检测河道淤泥沉积程度而进行启动疏浚操作。也可以进行定时淤泥疏浚控制作业,设置定时器后,在规定期限内自动启动横移驱动机构工作,启动纵移机构工作和启动污泥泵15工作。当控制淤泥疏浚工作不及时时,淤泥堆积在淤泥沉积区6的厚度增大会导致漫水坝体3底部的过流通道5的过水量变少,从而迫使河道上游1水位上升,进而河道上游水位漫过漫水坝体3,从漫水坝体3顶部排放,这也是提醒进行淤泥疏浚作业的警示信号。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并列设置多个淤泥收集塔17,同时设置多个排淤泥支管161-163如图8所示,排淤泥管16连接多个排淤泥支管,各排淤泥支管分别安装控制阀后与对应的淤泥收集塔17上部连通。该设计的目的是,每次进行淤泥疏浚作业时,仅采用一组淤泥收集塔17和开启一个排淤泥支管,实现收集含水淤泥并渗滤多余水份,多个淤泥收集塔17能够提供更加长远的淤泥干燥期,通过数月渗滤后,淤泥将变为彻底干燥状态,开放塔门19利用运输机械向外运输干燥的淤泥使用。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为提高淤泥收集塔17在渗滤水后的淤泥干燥程度和干燥效率,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淤泥收集塔17构造,即在淤泥区18的顶部安装有轴流式风机32,同时在渗水通道22上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二31,污泥泵15停止工作后,且渗滤水数量逐渐减少后,液位传感器二31提供轴流式风机32启动信号,轴流式风机32工作实现淤泥收集塔17内风循环,用以提高污泥的干燥效率。
以上实施例2和实施例3,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同时采用,都能够提高淤泥的干燥效率和干燥程度,从而可以提高淤泥的疏浚频率。适用于淤泥严重的河道。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提供另一种具有自动疏浚功能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在漫水坝体3的迎水面上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一30,当河道上游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一30时,由控制器自动控制横移驱动机构驱动横移小车运动,以及控制纵移机构携带抽吸过滤嘴12运动,以及控制污泥泵15工作。而实施例1通常需要人工控制进行疏浚作业,通常有人工检测河道淤泥沉积程度而进行启动疏浚操作。本实施例是根据淤泥堆积在淤泥沉积区6的厚度增大后导致漫水坝体3底部的过流通道5的过水量变少,从而迫使河道上游水位上升,进而触发液位传感器一提供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该信号后,同时控制横移驱动机构工作,控制纵移机构工作和控制污泥泵15工作。本实施例显然能够实现自动的淤泥疏浚作业,无需人为干预即可自动工作,节省人力资源。以及本实施例也可配合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方式,与实施例2配合使用时,控制器同时控制多个排淤泥支管上的相应控制阀,每次开启对应的一个控制阀即可。与实施例3配合使用时,控制器还用于监测液位传感器二的信号,根据该信号用于启动轴流式风机32工作。
实施例5:在实施例1基础上,本实施例对纵移机构进行变换,采用的纵移机构包括螺纹杆纵轨10,螺纹杆纵轨10的两端安装在纵架9两端且能够转动,并与旋转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螺纹杆纵轨10上套装有螺套,抽吸过滤嘴12固定在螺套上。
实施例6:在实施例1基础上,又在汇流通道25的下游末端连接汇流池26,汇流池26内安装有抽水泵,通过抽水泵将汇流池26内积水抽出排放至河道下游2。该方式适用于河道较为平缓区域,以及不利于修建较长的汇流通道25的情况。
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1方案中淤泥沉积区6进行设计,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淤泥沉积区6包括固定连接在漫水坝体3和梯形坡上加固地基支架的底衬网层28,底衬网层28上侧平铺至少一层砂砾石滤水材料层,或同时在砂砾石滤水材料层上侧覆盖有顶衬网层。
实施例8:在实施例1或4基础上,又在过流通道5内设置有竖向轨道并匹配安装有闸门29,并在漫水坝体3顶部密封设置有驱动闸门29升降的提升电机。本实施例在过流通道5中安装有闸门29的作用有三点,一是用于控制上下游水位,当控制闸门29开度后,能够保持上下游水位始终存在高度差,从而促使河道上游水位向下游以高落差排放。通过灵活控制闸门29开度可改变上游向下游流速大小,促使上游河床底部淤泥被推送进入淤泥沉积区6。二是当闸门29完全闭合后,迫使迫使河道上游水位上升,进而河道上游水位漫过漫水坝体3,从漫水坝体3顶部排放,该操作能够保持上下游水生动物互游,维持生态平衡。三是在进行淤泥疏浚作业时通常暂时封闭闸门29,防止淤泥抽吸过程结合水流运动导致区域内水体过度浑浊,以及浑浊水进入下游的情况。
实施例9:又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在河道上下游段之间的适当区域修建如图1所示的梯形坡和漫水坝体3,漫水坝体3与梯形坡面之间存在的横向区间为滤水区4。漫水坝体3底部设置过流通道5,滤水区4经过过流通道5与河道下游2连通。
滤水区4上侧横向设置支撑层并铺设砂砾石滤水材料构成淤泥沉积区6,淤泥沉积区6的高度低于河道上游河床高度,且河道上游部分的上游河床高于下游河床。
本实施例在淤泥沉积区6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对横导向滑轮,两对横导向滑轮外侧分别套装有环形的钢绞线,钢绞线被横移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例如横移驱动电机驱动一组横导向滑轮转动。横移小车没有轨道轮,直接固定在两根钢绞线上,横移小车被横移驱动电机驱动能够沿横向往复运动。
同时,在横移小车上固定有纵架9,纵架9设置有纵移机构,抽吸管11首端固定在纵移机构上并在抽吸管11首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构成抽吸过滤嘴12,抽吸管11的末端与污泥泵15的入口连接。
污泥泵15的出口通过排淤泥管16与淤泥收集塔17顶部连通,淤泥收集塔17内部有密封的淤泥区18和塔门19。淤泥区18一侧通过滤网20与渗水区21连通,渗水区21通过渗水通道22及渗水池23与汇流通道25连通,滤水通道或渗水池23出口安装有密封门24。汇流通道25沿河道平行走向向下游延伸,最终排入河道下游区域。淤泥收集塔17通过数天至数月渗滤后,通过开放塔门19向外运输干燥或半干燥的淤泥,保持淤泥收集塔17为清空状态。

Claims (10)

1.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河道上下游段之间的适当区域修建梯形坡,并在梯形坡下缘砌筑漫水坝体,漫水坝体底部设置过流通道,漫水坝体与梯形坡面之间存在的横向区间为滤水区,滤水区经过过流通道与河道下游连通,滤水区上侧横向设置支撑层并铺设砂砾石滤水材料构成淤泥沉积区,在淤泥沉积区表面铺设轨道横向双轨道,在横向双轨道上侧匹配安装有带有轨道轮的横移小车,横移小车被横移驱动机构驱动能够沿横向双轨道往复运动,同时在横移小车上固定有纵架,纵架设置有纵移机构,抽吸管首端固定在纵移机构上并在抽吸管首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构成抽吸过滤嘴,抽吸管的末端与污泥泵的入口连接,污泥泵的出口通过排淤泥管与淤泥收集塔顶部连通,淤泥收集塔内部有密封的淤泥区和塔门,淤泥区一侧通过滤网与渗水区连通,渗水区通过渗水通道及渗水池与汇流通道连通,滤水通道或渗水池出口安装有密封门,汇流通道沿河道平行走向向下游延伸,最终排入河道下游区域,淤泥收集塔通过数天至数月渗滤后,通过开放塔门向外运输干燥或半干燥的淤泥,保持淤泥收集塔为清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漫水坝体的迎水面上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一,当河道上游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一时,由控制器自动控制横移驱动机构驱动横移小车运动,以及控制纵移机构携带抽吸过滤嘴运动,以及控制污泥泵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并列设置多个淤泥收集塔,同时排淤泥管连接多个排淤泥支管,各排淤泥支管分别安装控制阀后与对应的淤泥收集塔上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纵移机构包括固定在纵架上的滑杆纵轨,在滑杆纵轨上安装有能够滑动的滑块,纵架两端分别安装有纵导向滑轮,两端纵导向滑轮外侧套装有环形的皮带,皮带被纵移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滑块固定在皮带上,抽吸过滤嘴固定在滑块上;或者,纵移机构包括螺纹杆纵轨,螺纹杆纵轨的两端安装在纵架两端且能够转动,并与旋转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螺纹杆纵轨上套装有螺套,抽吸过滤嘴固定在螺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汇流通道的下游末端连接汇流池,汇流池内安装有抽水泵,通过抽水泵将汇流池内积水抽出排放至河道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沉积区包括固定连接在漫水坝体和梯形坡上加固地基支架的底衬网层,底衬网层上侧平铺至少一层砂砾石滤水材料层,或同时在砂砾石滤水材料层上侧覆盖有顶衬网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流通道内设置有竖向轨道并匹配安装有闸门,并在漫水坝体顶部密封设置有驱动闸门升降的提升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管轮,管轮的轮轴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在对应固定座上,管轮上缠绕有抽吸管,管轮的转轴与收放控制电机连接以实现自主收放管,管轮的轮轴为中空且一端开孔,抽吸管中段连通于轮轴的中空腔内,轮轴开孔段作为抽吸管末端与污泥泵的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淤泥区的顶部安装有轴流式风机,同时在渗水通道上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二,污泥泵停止工作后,且渗滤水数量逐渐减少后,液位传感器二提供轴流式风机启动信号。
10.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河道上下游段之间的适当区域修建梯形坡,并在梯形坡下缘砌筑漫水坝体,漫水坝体底部设置过流通道,漫水坝体与梯形坡面之间存在的横向区间为滤水区,滤水区经过过流通道与河道下游连通,滤水区上侧横向设置支撑层并铺设砂砾石滤水材料构成淤泥沉积区,淤泥沉积区的高度低于河道上游河床高度,且河道上游部分的上游河床高于下游河床,在淤泥沉积区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对横导向滑轮,两对横导向滑轮外侧分别套装有环形的钢绞线,钢绞线被横移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横移小车固定在两根钢绞线上,横移小车被横移驱动电机驱动能够沿横向往复运动,同时在横移小车上固定有纵架,纵架设置有纵移机构,抽吸管首端固定在纵移机构上并在抽吸管首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构成抽吸过滤嘴,抽吸管的末端与污泥泵的入口连接,污泥泵的出口通过排淤泥管与淤泥收集塔顶部连通,淤泥收集塔内部有密封的淤泥区和塔门,淤泥区一侧通过滤网与渗水区连通,渗水区通过渗水通道及渗水池与汇流通道连通,滤水通道或渗水池出口安装有密封门,汇流通道沿河道平行走向向下游延伸,最终排入河道下游区域,淤泥收集塔通过数天至数月渗滤后,通过开放塔门向外运输干燥或半干燥的淤泥,保持淤泥收集塔为清空状态。
CN201910309356.6A 2019-04-17 2019-04-17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Active CN1100801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9356.6A CN110080159B (zh) 2019-04-17 2019-04-17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9356.6A CN110080159B (zh) 2019-04-17 2019-04-17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0159A true CN110080159A (zh) 2019-08-02
CN110080159B CN110080159B (zh) 2020-10-13

Family

ID=6741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9356.6A Active CN110080159B (zh) 2019-04-17 2019-04-17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01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7781A (zh) * 2023-05-05 2023-06-23 蒙城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池清底除污装置及其除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8160A (ja) * 1995-12-13 1997-06-17 Tsutomu Nozaki 砂泥取込み口に吹出しを備えた貯水ダムのサイフォン式排砂装 置
CN1281924A (zh) * 1999-07-22 2001-01-31 陈启星 利用虹吸原理防治水库泥沙淤积的方法
CN106759073A (zh) * 2016-06-21 2017-05-31 浙江大学 单一河道外溢式水环境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6927661A (zh) * 2017-04-26 2017-07-07 湖州中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化装置
CN206408666U (zh) * 2016-11-25 2017-08-1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渠道闸室的清淤装置
CN108755802A (zh) * 2018-06-14 2018-11-06 田秀丽 一种小型水坝口清淤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8160A (ja) * 1995-12-13 1997-06-17 Tsutomu Nozaki 砂泥取込み口に吹出しを備えた貯水ダムのサイフォン式排砂装 置
CN1281924A (zh) * 1999-07-22 2001-01-31 陈启星 利用虹吸原理防治水库泥沙淤积的方法
CN106759073A (zh) * 2016-06-21 2017-05-31 浙江大学 单一河道外溢式水环境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06408666U (zh) * 2016-11-25 2017-08-1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渠道闸室的清淤装置
CN106927661A (zh) * 2017-04-26 2017-07-07 湖州中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淤泥脱水固化装置
CN108755802A (zh) * 2018-06-14 2018-11-06 田秀丽 一种小型水坝口清淤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7781A (zh) * 2023-05-05 2023-06-23 蒙城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池清底除污装置及其除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0159B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7103B (zh)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CN209025186U (zh) 一种土木工程中的环保型道路排水系统
CN104988897B (zh) 一种河道淤泥工厂化固结处理方法
CN206233333U (zh)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CN104975648B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106049390B (zh)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CN205369188U (zh) 一种新型水利管道
CN101892148A (zh) 链条刮板式沼气工程除砂装置与除砂方法
CN103850218B (zh) 清淤泥利用方法
CN100501132C (zh) 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
CN105804047A (zh) 一种加快吹填淤泥排水固结速度的排水装置及方法
CN208441205U (zh) 一种新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预处理装置
CN110080159A (zh)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CN112717489B (zh) 一种沉沙池排沙清淤装置
CN214115307U (zh) 一种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用淤泥处理设备
CN206823348U (zh) 一种悬浮式吸藻的多级藻水过滤设备
CN110217908A (zh) 一种工业尾水环保治理系统
CN109868856A (zh) 小型水库箱式灌渠排沙装置
CN109306871A (zh) 一种增加矿井水仓容量的系统及方法
CN202968334U (zh) 海水淡化排弃污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209228405U (zh) 一种增加矿井水仓容量的系统
CN111255015B (zh) 一种贫水型山区浅水河流取水系统
CN209098350U (zh) 一种矿井水仓在线清淤系统
CN218944520U (zh) 一种高压喷射注浆用的泥浆箱
CN112973271A (zh) 一种用于山区浅水河流集取水净水的构筑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