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2279B -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2279B
CN110072279B CN201810069375.1A CN201810069375A CN110072279B CN 110072279 B CN110072279 B CN 110072279B CN 201810069375 A CN201810069375 A CN 201810069375A CN 110072279 B CN110072279 B CN 110072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network
registr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93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2279A (zh
Inventor
孙习波
文露涛
杨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93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227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5190 priority patent/WO20191447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2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2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2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2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05Multiple registrations, e.g. multih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6De-registration or det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用于终端降低互操作时延,节约系统资源。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第一注册结果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所述单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所述双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标准协议中,为了支持与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异系统互操作,同时支持LTE和新的5G接入技术(newradio,NR)的终端,可以工作在单注册模式或者双注册模式。
N26接口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核心网(5th-generation core,5GC)设备和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设备之间的一个接口,如果终端工作在单注册模式下,网络不存在N26接口时,终端进行异系统操作,即终端在不同的接入技术之间转换时,需要重新发起注册流程,增加了异系统互操作的时延。当网络存在N26接口,网络可以通过N26接口获取终端的上下文,此时如果终端还工作在双注册模式下,就会浪费系统资源。
如果终端工作在不合理的网络注册模式下,会增加互操作时延或者浪费系统资源。因此如何合理确定终端适宜的网络注册模式就成为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用于终端根据5G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对终端工作在单或者双注册模式下,进行合理的切换,降低互操作时延,节约系统资源。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可以包括: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该终端可以向该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该终端接收该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第一注册结果是与第一注册请求对应的注册结果,该第一注册结果包含该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该网络接口用于该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该终端在该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该终端的上下文,或者,该网络接口用于该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该终端在该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该终端的上下文;该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该单注册模式为终端在该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该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该双注册模式为终端在该第一通信网络和该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示例性的,第一通信网络可以为5G网络,第二通信网络可以为LTE网络,网络接口可以为N26接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注册请求中可以携带终端的标识(identifier,ID),信道能力参数,注册类型等信息。第一注册结果可以携带注册是否成功的指示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商的信道能力、可提供的服务、5GC为终端重新分配的身份标识、网络中是否存在N26接口的指示信息等。终端根据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关于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对终端工作在不同注册模式下进行合理的切换,降低了互操作时延,节约了系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该单注册模式时,该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包括:若该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不存在该网络接口,则该终端从该单注册模式切换到该双注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从该单注册模式切换到该双注册模式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该终端检测到该第二通信网络时,该终端在该双注册模式下向该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该终端接收该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当该终端移出该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该终端根据该第二注册结果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双注册模式是可以向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网络发起注册,这里双注册模式以终端向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都发起注册为例来进行说明。因为之前终端向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已经发送过第一注册请求了,也接收了第一通信网络设备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这里切换到双注册模式后,如果检测到第二通信网络,可以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起第二注册请求,此时终端还未进行异系统互操作,终端再接收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当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终端可以直接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因为在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之前,终端已经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完成了注册,所以,终端在异系统互操作时,直接根据第二注册结果使用第二通信网络即可,可以降低终端进行异系统操作的时延。需要说明的是,异系统互操作可以包括5GC与LTE两个系统间切换(handover)、小区重选、小区改变(cell change)。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根据该第二注册结果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1)若该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该终端向该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该第二注册结果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2)当该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该终端在该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该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该第二通信网络;该终端根据该第二注册结果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终端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时,还需考虑终端的状态,当终端处于空闲状态且移出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终端向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进行跟踪区更新,并根据该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当该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该终端根据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切换指令,从该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该第二通信网络,终端无需向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只进行跟踪区更新即可根据该第二注册结果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增加了方案的可行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双注册模式时,该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若该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存在该网络接口,则该终端从该双注册模式切换到该单注册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终端工作在双注册模式下,网络存在网络接口,那么终端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下,可以通过网络接口获取终端通信所需的上下文,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可以节省系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双注册模式为在该第一通信网络和该第二通信网络中注册的模式,该终端从该双注册模式切换到该单注册模式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该终端检测到该第二通信网络时,该终端在该单注册模式下向该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去注册请求;该终端接收该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去注册结果;当该终端移出该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该终端通过该网络接口从该第一通信网络获取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信息包括该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和终端UE能力;该终端根据该上下文信息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双注册模式是可以向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网络发起注册,这里双注册模式以终端向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都发起注册为例来进行说明。因为之前终端向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已经发送过第一注册请求了,也接收了第一通信网络设备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默认的也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了第二注册请求,接收了第二通信网络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所以,这里切换到单注册模式后,如果检测到第二通信网络,可以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起去注册请求,此时终端还未进行异系统互操作,终端再接收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去注册结果。当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终端可以通过该网络接口从该第一通信网络获取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信息包括该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和终端UE能力;该终端根据该上下文信息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因为在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之前,终端已经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完成了去注册,所以,终端在异系统互操作时,直接根据第二注册结果使用第二通信网络即可,可以节约系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根据该上下文信息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1)若该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该终端向该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该上下文信息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2)当该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该终端在该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该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该第二通信网络;该终端根据该上下文信息通过该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向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第一注册结果包含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网络接口用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终端在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网络接口用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终端在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终端的上下文;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单注册模式为终端在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双注册模式为终端在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单注册模式,
切换模块具体用于,若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不存在网络接口,则从单注册模式切换到双注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还包括:通信模块;
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终端检测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双注册模式下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
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
通信模块用于,当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
通信模块具体用于,若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双注册模式,
切换模块具体用于,若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存在网络接口,则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双注册模式为在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中注册的模式,终端还包括:获取模块;
发送模块还用于,当终端检测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单注册模式下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去注册请求;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去注册结果;
获取模块用于,当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通过网络接口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和终端UE能力;
通信模块用于,根据上下文信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具体用于,若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上下文信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上下文信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指令;
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指令,执行所述软件指令以实现如下操作:
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第一注册结果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或者,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所述单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所述双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还包括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软件指令。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系统架构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一个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用于终端降低互操作的时延,节约系统的资源。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关键术语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如下所示:
单注册模式:工作在单注册模式下的终端只有一个激活的移动管理(mobilemanagement,MM)状态,可选的,该移动管理状态可以是5G中的注册管理(registermanagement,RM)状态或者LTE中的演进型分组系统移动管理(evolved packet systemmobility management,EMM)状态,工作在单注册模式下的终端只能注册在一个系统中,例如可以只注册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核心网(5th-generation core,5GC)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模式,或者只注册在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NAS模式。工作在单注册模式下的终端为5GC和EPC维护一个单一协调的注册上下文。与通常说的单通区别在于只有一张卡,即一个用户身份,注册一个系统,单通是两张卡,注册两个系统,但同时只有一张卡可以进行业务。
双注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终端可以仅注册在5GC,也可以仅注册在EPC,可选的,终端也可以既注册在5GC,又注册在EPC。也就是终端可以同时在两个系统上发起注册流程,但实际作业时终端只能在一个系统中进行通信。双注册模式下的终端只有一张卡,即一个用户身份,注册两个系统,但业务只在一个系统上进行;双通是终端有两张卡,注册两个系统,两张卡可以同时进行业务。
其中,终端在LTE网络和5G网络进行互操作时,支持存在N26接口的互操作和不存在N26接口的互操作,两种互操作都需要为异系统操作的终端提供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连续性。
可选的,存在N26接口的互操作可以是:当存在N26接口时,终端在5GC和EPC之间进行异系统重选或切换,即终端从5GC重选或切换到EPC时,只需要执行跟踪区更新(trackingarea update,TAU)或注册流程,网络之间可以通过N26接口进行终端信息同步,例如,当终端从5GC重选到EPC时,终端无需向EPC重新进行注册,EPC可以通过N26接口从5GC处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可选的,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支持的能力等信息,从而在异系统之间实现终端信息同步。
可选的,不存在N26接口的互操作可以是:当不存在N26接口时,终端在5GC和EPC之间进行异系统重选或切换,需要重新在目标系统进行注册和切换(handover)的会话(session)建立,例如,当终端从5G网络覆盖区移动到只有LTE网络(也可以称作4G网络)覆盖区时,终端需要从5GC切换到EPC,此时,由于EPC并不知道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也无法通过N26接口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因此终端需要向EPC重新进行注册,从而确保终端可以与EPC正常通信。
当终端工作在单注册模式,而网络不存在N26接口时,终端在5GC和EPC间进行异系统互操作时,需要重新进行注册和附着(Attach)流程,增加了互操作时延。当终端工作在双注册模式,而网络存在N26接口时,由于终端通过N26接口就可以获取异系统切换所需的终端上下文而无需在两个网络中都进行注册,浪费系统资源。
如图1所示,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其中,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为LTE网络(即4G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主要负责用户及会话管理的控制平面功能,包括非接入层(non accessstratum,NAS)信令及安全,跟踪区列表(tracking area list)的管理,以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e network gateway,PGW)与网关(service gateway,SGW)的选择等。
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为5G网络的核心网设备,AMF可以为终端提供注册管理,链接管理,可达管理,移动性管理,接入鉴权和授权等功能。通过N1接口与终端相连,通过N2接口与5G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相连。
应当理解,4G和5G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并不限定于以上网络设备,可以包含其他核心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并且,上述所使用的各个核心网设备的名称,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可能会有所演变。
其中,N26接口是用于LTE核心网设备EPC和5G核心网设备(5GC)进行通信的接口,LTE网络或者5G网络可以通过N26接口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支持的能力等信息。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之间可以通过N26接口互连,N26接口是可选存在的。可选的,N26接口可以是一个纯物理接口,可选的,N26接口也可以是一个配和协议或使能信令使用的物理接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N26接口可以是对外提供的普通网口,然后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上,最后再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其它设备上;可选的,N26接口可以是网口,也可以为光口。
接入网设备主要负责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连接,保证终端设备的上下行数据的可靠传输等,可选的,在LTE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为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是由多个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组成的网络,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eNodeB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相连,并基于X2接口来传输数据。eNodeB通过用户面接口S1-U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相连,使用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ing protocol user plane,GTP-U)来传送用户面数据;EUTRAN通过控制面接口S1-MME和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相连。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包括基站,具体的,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 B,或Home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
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图1中为方便描述,只示例出2个终端设备,实际通信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终端设备共存,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还可以应用于未来其它的通信系统,例如6G通信系统架构等。并且,本申请上述所使用的各个网元的名称,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可以保持功能相同,但名称可能会改变。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公共接入网设备网络210,所述公共接入网设备网络210包括可通信连接至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其中,所述接入网设备在相应的小区内与终端230进行通信。本实施例所示的小区是指移动通信中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终端230可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小区内,并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终端23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
所述RAN设备在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设备,比如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2G)中对应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中对应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在4G中对应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在5G中对应新空口基站(new radio nodeB,gNB)。
在图2中,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的多个核心网。其中,核心网在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设备,如图2所示的第一核心网221应用在4G中,则第二核心网221为4G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EPC)。所述EPC可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或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和/或PDN网关(pDN gateWay,PDN),和/或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function,PCRF)等核心网节点;如图2所示的第二核心网222应用在5G中,则第二核心网222为下一代核心网(next generation core,NG-core)。
如图3A所示,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一个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3A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相关的终端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3A,终端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310、存储器320、输入单元330、显示单元340、传感器350、音频电路3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370、处理器380、以及电源3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A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3A对终端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3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3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3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3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3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3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3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330可包括触控面板3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32。触控面板3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31上或在触控面板3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3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80,并能接收处理器3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31。除了触控面板331,输入单元3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3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340可包括显示面板3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31可覆盖显示面板341,当触控面板3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3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A中,触控面板331与显示面板3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31与显示面板34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360、扬声器361,传声器3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61,由扬声器3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3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3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380处理后,经RF电路3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通过WiFi模块3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3A示出了WiFi模块3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38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3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80中。
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380用于,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向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接收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第一注册结果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或者,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所述单注册模式为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所述双注册模式为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单注册模式,
处理器380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不存在所述网络接口,则从所述单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双注册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处理器380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所述双注册模式下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
处理器380还用于,当所述终端移出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处理器380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处理器380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双注册模式,
处理器380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存在所述网络接口,则从所述双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单注册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双注册模式为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处理器380还用于,当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所述单注册模式下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去注册请求;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去注册结果;当所述终端移出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获取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和终端UE能力;
处理器380还用于,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处理器380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处理器380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单注册模式下,而网络不存在N26接口时,终端从单注册模式切换到双注册模式,可以降低终端在5GC和LTE间互操作时延;或者,终端在双注册模式下,而网络存在N26接口时,终端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终端在5GC和LTE之间切换或者重选时,可以通过N26接口获取终端通信所需的上下文,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可以节省系统资源。这里的互操作包括5GC与LTE两个系统间切换(handover)、小区重选、小区改变(cell change)。如图3B所示,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场景示意图。
终端从上图3B中5G信号和4G信号均覆盖的区域(301)移动到仅4G信号覆盖区域(302)时,终端会检测到5G信号越来越弱。即当终端检测到5G信号小于某一阈值,或者,终端检测到5G信号小于该阈值,而4G信号又大于某预设阈值时,终端会从5G小区重选到4G小区,此时就会发生5G到4G的异系统重选,终端最终驻留4G小区。如果终端没有进行异系统重选时,可能会产生断网等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网络以5G网络、第二通信网络以LTE网络、网络接口以N26接口为例进行说明。如果终端工作在单注册模式下,网络不存在N26接口,那么终端切换到双注册模式下,可以降低异系统互操作的时延。如果终端工作在双注册模式下,网络存在N26接口,那么,终端可以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因为网络可以通过N26接口获取终端的上下文,节约系统资源。
终端在异系统重选时,当终端检测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时,所述终端向5G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终端接收所述5G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第一注册结果包含所述5G核心网设备与长期演进LTE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N26接口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即终端根据5G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对终端工作在单或者双注册模式下,进行合理的切换,降低互操作的时延,节约系统的资源。
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包括:
401、终端当前在单注册模式下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导航装置、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5GC指的是5G系统中核心网;EPC指的是LTE系统中核心网。
该终端支持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终端开机时初始化在单注册模式。即该终端当前在单注册模式下工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当前工作在5GC NAS模式。
402、终端向5GC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若所述终端检测到5G网络,则所述终端向5GC发送第一注册请求。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场景示意图包括上述图3B,在上述图3B中,301表示的是5G信号和4G信号共同覆盖的区域,在301中,终端优先使用的网络是5G网络,所以,当终端检测到5G网络时,终端向5GC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注册请求中可以携带终端的标识(identifier,ID)、信道能力参数、注册类型等信息。
403、5GC向终端发送第一注册结果。
5GC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后,根据第一注册请求向终端发送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终端接收所述5GC发送的所述第一注册结果。第一注册结果可以携带注册是否成功的指示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商的信道能力、可提供的服务、5GC为终端重新分配的身份标识、网络中是否存在N26接口的指示信息等。
404、若终端根据第一注册结果,确定不存在N26接口,则终端从当前工作的单注册模式切换到双注册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注册结果可以是指示网络存在N26接口的指示信息,也可以是指示网络不存在N26接口的指示信息。当第一注册结果指示网络不存在N26接口时,终端可以从当前工作的单注册模式切换到双注册模式,所述第一注册结果为5GC根据终端的第一注册请求发送的注册结果。关于第一注册结果所携带的信息,可以参考上述步骤403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405、若终端检测到LTE网络,则终端在所述双注册模式下向EPC发起第二注册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图3B所示的301中,LTE网络和5G网络都存在,但对于终端来说,是不知道是否存在的,需要去检测。如果终端检测到LTE网络,则该终端在双注册模式下向EPC发起第二注册请求。
在现有技术中,终端向EPC发送第二注册请求是在5GC与LTE进行互操作的时候,而在本申请中,在5GC与LTE进行互操作之前,已经向5GC发送了注册请求,所以,在5GC与LTE进行互操作的时候,减少了发送注册请求的信令传输,可以降低5GC与LTE进行互操作的时延。
406、EPC向终端发送第二注册结果。
EPC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后,根据该第二注册请求,向终端发送第二注册结果;所述终端接收所述EPC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该第二注册结果可以理解为完成注册信息。第二注册结果可以携带注册是否成功的指示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商的信道能力、可提供的服务、EPC为终端重新分配的身份标识等。
407、当终端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时,终端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LTE网络进行通信。
当该终端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移动到只有LTE网络覆盖的范围内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终端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可以包括:
(1)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终端向所述LTE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示例性的,当终端处于空闲状态且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时,终端自己重选到LTE网络,终端向LTE网络发起随机接入进行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并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LTE网络进行通信。
或者,
(2)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终端在所述5G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5G网络切换到所述LTE网络;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示例性的,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终端接收所述5GC发送的切换指令;终端根据切换指令,从5G网络切换到LTE网络,终端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LTE网络进行通信,终端不向LTE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只进行跟踪区更新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终端向EPC发送的注册请求,在这之前已经完成了,参考上述步骤405和406,所以,在切换的过程中,不需要再向EPC发送注册请求,只需要进行切换就可以了,因此,降低了终端在5GC和LTE之间互操作的时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单注册模式下,确定网络不存在N26接口时将终端切换到双注册模式,终端在5GC和LTE都进行注册,在终端需要从5GC重选或切换到LTE时,不用向EPC发送注册请求,只需要发起切换就可以了,降低了终端在5GC和LTE互操作的时延。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包括:
501、终端当前在单注册模式下工作。
502、终端向5GC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503、5GC向终端发送第一注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501-步骤503与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401-步骤4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04、若终端根据第一注册结果,确定存在N26接口,则终端保持单注册模式。
当第一注册结果指示网络存在N26接口时,网络之间可以通过N26接口进行终端信息同步,例如,当终端从5GC重选到EPC时,终端无需向EPC重新进行注册,EPC可以通过N26接口从5GC处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终端保持当前工作的单注册模式即可。所述第一注册结果为5GC根据终端的注册请求发送的注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注册结果可以携带注册是否成功的指示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商的信道能力、可提供的服务、5GC为终端重新分配的身份标识、网络中是否存在N26接口的指示信息等。
505、当终端在单注册模式下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时,终端通过LTE网络进行通信。
当该终端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移动到只有LTE网络覆盖的范围内时,终端无需向LTE核心网设备重新进行注册,LTE核心网设备可以通过N26接口从5G核心网设备处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终端基于该上下文信息在单注册模式下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单注册模式下,确定网络存在N26接口时,在5GC和LTE互操作之前,因为5GC向终端反馈的注册结果指示网络存在N26接口,那么,5GC和LTE核心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26接口交换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因此终端无需向核心网设备发送注册请求,终端在5GC和LTE互操作时,只需要发起切换就可以了,降低了终端在5GC和LTE互操作的时延。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包括:
601、终端当前在双注册模式下工作。
该终端支持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开机时初始化在单工作模式。然后,进行某些工作,当前在双注册模式下工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双注册模式默认为注册在5GC NAS模式和EPC NAS模式两种模式下。
602、终端向5GC发送注册请求。
同步骤402。
603、5GC向终端发送注册结果。
同步骤403。
604、若终端根据注册结果,确定存在N26接口,则终端从当前工作的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
当该注册结果指示网络存在N26接口时,异系统网络设备之间即5GC和EPC之间可以通过N26接口交换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例如终端从5G网络切换到4G网络时,EPC可以通过N26接口从5GC处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因此终端无需在EPC进行注册即可接入4G网络进行通信,因此终端可以从当前工作的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关于注册结果所携带的信息,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3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605、若终端检测到LTE网络,则终端在单注册模式下向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发送去注册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图3B所示的301中,LTE网络和5G网络都存在,但对于终端来说,是不知道是否存在的,需要去检测。如果终端检测到LTE网络,则该终端在单注册模式下向EPC发起去注册请求。
606、终端接收EPC发送的去注册结果。
EPC接收终端发送的去注册请求后,根据该去注册请求,向终端发送去注册结果;所述终端接收所述EPC发送的去注册结果。去注册结果可以携带去注册是否成功的指示信息。
607、当终端移出5G网络的覆盖范围时,通过LTE网路进行通信。
当所述终端移出5G网络的覆盖范围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N26接口从所述5G网络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和支持能力的上下文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LTE网路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LTE网路进行通信,可以包括:
(1)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终端向所述LTE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LTE网路进行通信。示例性的,当终端处于空闲状态且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时,终端自己重选到LTE网络,终端向LTE网络发起随机接入进行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并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LTE网络进行通信。
或者,
(2)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终端在所述5G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5G网络切换到所述LTE网络;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示例性的,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终端接收所述5GC发送的切换指令;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切换指令,从所述5G网络切换到所述LTE网络,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终端不向LTE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只进行跟踪区更新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终端在双注册模式下,确定存在N26接口时,终端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无需在5GC和EPC都进行注册,节省了系统资源。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包括:
701、终端当前在双注册模式下工作。
702、终端向5GC发送注册请求。
703、5GC向终端发送注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701-步骤703与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601-步骤6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704、若终端根据注册结果,确定不存在N26接口,则终端保持双注册模式。
当该注册结果指示网络不存在N26接口时,终端保持当前工作的双注册模式即可。该注册结果为5GC根据终端的注册请求发送的注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注册结果可以携带注册是否成功的指示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商的信道能力、可提供的服务、5GC为终端重新分配的身份标识、网络中是否存在N26接口的指示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双注册模式可以认为是终端向5G核心网设备发起注册,也向LTE核心网设备发起注册。
705、当终端在双注册模式下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时,终端通过LTE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当终端在双注册模式下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LTE网络进行通信,可以包括:当终端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连接状态,且移出5G网络的覆盖区域时,终端自己重选到LTE网络,终端向LTE网络发起随机接入进行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update,TAU),并通过LTE网络进行通信。当终端处于LTE网络的覆盖范围后,若终端之前为空闲状态,则终端释放连接,再次处于空闲状态;若终端之前处于连接状态,则终端不会释放连接,继续处于连接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的实施例,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任意组合成新的一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如图8A所示,图8A为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801用于,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向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接收模块802用于,接收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第一注册结果包含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网络接口用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终端在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终端的上下文,或者,网络接口用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终端在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终端的上下文;
切换模块803用于,根据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单注册模式为在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双注册模式为在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单注册模式,
切换模块803具体用于,若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不存在网络接口,则从单注册模式切换到双注册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图8A所示的基础上,如图8B所示,图8B为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终端还包括:通信模块804;
发送模块801具体用于,当终端检测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双注册模式下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
接收模块802具体用于,接收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
通信模块804用于,当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通信模块804具体用于,若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或者,
通信模块804具体用于,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第二注册结果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双注册模式,
切换模块803具体用于,若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存在网络接口,则从双注册模式切换到单注册模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双注册模式为在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中注册的模式,在上述图8B所示的基础上,如图8C所示,图8C为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终端还包括:获取模块805;
发送模块801还用于,当终端检测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单注册模式下向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去注册请求;
接收模块802还用于,接收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去注册结果;
获取模块805用于,当终端移出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通过网络接口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和终端UE能力;
通信模块804用于,根据上下文信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通信模块804具体用于,若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上下文信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或者,
通信模块804具体用于,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上下文信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上述信号处理装置的各组成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第一注册结果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或者,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所述单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所述双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若所述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单注册模式,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包括:
若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不存在所述网络接口,则所述终端从所述单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双注册模式;
所述终端从所述单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双注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在所述双注册模式下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
当所述终端移出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包括:
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或者,
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双注册模式,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包括:
若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存在所述网络接口,则所述终端从所述双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单注册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双注册模式为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注册的模式,所述终端从所述双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单注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在所述单注册模式下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去注册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去注册结果;
当所述终端移出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获取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和终端UE能力;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包括:
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或者,
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向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第一注册结果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或者,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所述单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所述双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若所述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单注册模式,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不存在所述网络接口,则从所述单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双注册模式;
所述终端还包括:通信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所述双注册模式下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移出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双注册模式,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存在所述网络接口,则从所述双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单注册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双注册模式为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注册的模式,所述终端还包括:获取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时,在所述单注册模式下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去注册请求;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去注册结果;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移出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时,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获取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注册状态和终端UE能力;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起随机接入,并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或者,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的切换指示下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指令,执行所述软件指令以实现如下操作:
当终端检测到第一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结果,所述第一注册结果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网络接口的指示信息,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或者,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所述单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或者在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注册的模式,所述双注册模式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至少一种网络中注册的模式;
若所述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为所述单注册模式,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单注册模式和双注册模式之间完成切换,包括:
若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不存在所述网络接口,则所述终端从所述单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双注册模式;
所述终端从所述单注册模式切换到所述双注册模式之后,
当所述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在所述双注册模式下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结果;
当所述终端移出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注册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069375.1A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0072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9375.1A CN110072279B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PCT/CN2018/125190 WO2019144768A1 (zh) 2018-01-24 2018-12-29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9375.1A CN110072279B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2279A CN110072279A (zh) 2019-07-30
CN110072279B true CN110072279B (zh) 2021-01-15

Family

ID=67365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9375.1A Active CN110072279B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2279B (zh)
WO (1) WO20191447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7352B1 (en) 2019-08-29 2023-05-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s registration update
WO2021109031A1 (zh) * 2019-12-04 2021-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0944367B (zh) * 2019-12-20 2021-12-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4g与5g互操作的方法
WO2021243551A1 (en) * 2020-06-02 2021-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handover or redirection of ue from 4g to 5g (sa)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6238A1 (en) * 2015-02-03 2016-08-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in dual connectivity for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CN107079236A (zh) * 2014-05-09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设备的sim上的ims服务的不同类型的注册的系统和方法
CN107529199A (zh) * 2017-10-24 2017-12-29 广东工业大学 Ims注册及语音业务提供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236A (zh) * 2014-05-09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设备的sim上的ims服务的不同类型的注册的系统和方法
WO2016126238A1 (en) * 2015-02-03 2016-08-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in dual connectivity for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CN107529199A (zh) * 2017-10-24 2017-12-29 广东工业大学 Ims注册及语音业务提供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3.501: Security Context retention during EPS Interworking;Nokia;《SA WG2 Meeting #124 S2-178668》;20171201;全文 *
Network Sharing and Interworking with EPS-TS 23.501;Intel;《3GPP SA WG2 Meeting #125 S2-180437》;20180115;正文第5.17.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2279A (zh) 2019-07-30
WO2019144768A1 (zh)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2279B (zh) 一种网络注册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N106604314B (zh) WiFi漫游的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KR20200135500A (ko) 연결 재확립 방법 및 장치
US11671884B2 (en)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33519A1 (zh) 一种小区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0933704B (zh) 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182563B (zh) 一种无线能力标识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节点
CN113225755B (zh) 优化异系统变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7835A (zh) 一种切换的方法以及设备
US20210176684A1 (en) Terminal camping metho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885748B (zh) 一种释放rrc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8076288A1 (zh) 一种通过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16195A1 (zh) 呼叫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9109A (zh) 优先选网endc小区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5163A (zh) 通信异常时的重建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16176B (zh) 更新测量结果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79624A1 (en) Method of shutting down cell,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728854B2 (en) 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455096B (zh) 重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10418326B (zh) 一种漫游切换的方法、中心控制设备及客户端
WO2022252716A1 (zh) 获取定时器参数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82590A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和通信节点
CN107493592B (zh) 呼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856207A (zh) 一种邻小区测量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929934B (zh) 一种调整小区优先级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