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0617A -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0617A
CN110070617A CN201811303629.8A CN201811303629A CN110070617A CN 110070617 A CN110070617 A CN 110070617A CN 201811303629 A CN201811303629 A CN 201811303629A CN 110070617 A CN110070617 A CN 110070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quipment
clou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data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36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0617B (zh
Inventor
陈怡�
潘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036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0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0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0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0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0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其中,该数据同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点云信息和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使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本地生成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相同的三维模型,使第一终端设备上的三维模型可以在第二终端中共享。

Description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同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虚拟物体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方法为在现实场景中放入虚拟物体,即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在同一个画面或空间。而叠加之后,该虚拟物体会按照预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或者通过控件控制虚拟物体进行预定动作。增强现实中的虚拟物体典型的可以是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预先在第三方制作工具中制作好,并加载到现实场景中。
在上述的增强现实技术中,只能在单一设备上操作和观看,如当用户在智能手机上操作场景中的虚拟物体时,其他用户只能通过该单一设备观看操作过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一点云。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终端设备中的音频文件的播放节点数据;发送所述播放节点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二点云。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包括:在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包括: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属性数据转换成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属性数据,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变化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播放节点数据;根据所述播放节点数据控制第二终端设备的音频文件的播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点云和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第一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第一点云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属性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一点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云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生成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所述属性数据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
播放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终端设备中的音频文件的播放节点数据;
播放节点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播放节点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第二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第一点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属性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第二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二点云。
进一步的,所述匹配模块,用于在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属性数据转换成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属性数据,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数据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变化的属性数据;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块805还用于: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
播放节点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播放节点数据;
播放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播放节点数据控制第二终端设备的音频文件的播放。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第二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第一终端设备点云发送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点云匹配模块,用于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点云和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第一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第一终端设备属性数据发送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
变化属性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模型变化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数据同步方法所述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中所述的步骤。
本公开公开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其中,该数据同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点云信息和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使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本地生成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相同的三维模型,使第一终端设备上的三维模型可以在第二终端中共享。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移动的竖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过移动关键点生成第二三维模型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多个终端设备之间同步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该数据同步方法可以由一计算装置来执行,该计算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者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该计算装置可以集成设置在服务器、终端设备等中。如图1所示,该数据同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4。其中:
步骤S101: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带有显示装置和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设备,典型的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等。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场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场景,如室内、野外等等,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被打开,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扫描现实场景中对象,所述对象可以是各种平面,所述平面可以包括桌面、地面、墙面或其他各种现实场景中的平面,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所述对象也可以包括显示场景中的其他物体,本公开也不做具体限制。
当扫描到现实场景中的对象之后,识别所述场景的特征点,一般所述场景的特征点可以是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场景的第一点云。
步骤S102: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在该步骤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位于同一场景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能有多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广播的方式将第一点云发送至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点云,所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4G、wifi、蓝牙、NFC等等。
步骤S103: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设备描到平面之后,在所述平面上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并将所述平面和所述第一三维模型显示与终端设备的显示装置上。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例中,用户打开智能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所述后置摄像头采集图像并识别当前场景中的平面,当扫描到当前场景中的桌面时,在所述桌面上生成预设的三维花瓶,并在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所述桌面以及所述三维花瓶。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扫描到平面,读取第一三维模型的配置文件;根据所述配置文件中的三维模型配置参数,在所述平面上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在该实施例中,每个预设的第一三维模型均由一组配置参数来描述,所述配置参数被保存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当扫描到平面时,读取预设三维模型的配置文件,获取所述预设三维模型的配置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渲染出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典型的所述配置参数中包括: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三维模型的颜色、三维模型的材质等等、三维模型的默认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参数仅仅是举例,不对本公开造成限制,任何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配置的配置参数都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
步骤S104: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属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三维模型的颜色、三维模型的材质等等、三维模型的默认位置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能有多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广播的方式将上述属性数据发送至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属性数据,所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4G、wifi、蓝牙、NFC等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手持所述终端设备移动,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移动时,将所述移动解析为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分量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分量。所述的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可以使用终端设备中所携带的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典型的加速度传感器为陀螺仪、重力传感器等,也可以使用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根据图像中的变化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所述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是指终端设备所在的平面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或者也可以使用特定的信号来确定终端设备的起点和终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设备所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述移动的方向可以用终端设备的原始位置与移动后的位置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表示,所述移动的距离可以用终端设备的原始位置与移动后的位置的连线的长度表示,使用所述夹角和长度可以分别计算出所述移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具体的,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从A点移动到B点,且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从B点向竖直轴和水平轴做垂线,交点分别为B1和B2,则AB1和AB2分别为AB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和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可以计算AB1=sinθ*AB,AB2=cosθ*AB。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确定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包括:响应于检测到触发信号,确定移动的起点;响应于检测到触发信号消失,确定移动的终点;根据所述起点和终点确定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了触发信号,所述触发信号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起点和终点,典型的,可以在终端设备上设置触发控件,如在智能手机的触控显示屏上设置虚拟的按钮,当用户持续按压该虚拟按钮不放时,确定当前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为移动的起点,当用户松开虚拟按钮就之后,触发信号消失,确定此时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为终点位置,将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连线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移动的方向,将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连线的长度作为移动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竖直移动分量改变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高度,根据所述水平移动分量改变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宽度,由此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竖直移动分量和水平移动分量,移动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关键点,根据移动之后的所述关键点生成第二三维模型。具体的,当第一三维模型生成之后,从终端设备的中心点做垂线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形成一个交点,该交点为操作点,确定与该交点最近的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关键点,将所述关键点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竖直方向的分量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水平方向的分量的距离,根据所述关键点移动后的位置,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关键点之后,根据该关键点确定与该关键点所在的第一三维模型的轮廓曲线,将所述关键点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竖直方向的分量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水平方向的分量的距离,根据移动之后的关键点生成新的轮廓曲线,使该新的轮廓曲线围绕第一三维模型的中心轴旋转以生成第二三维模型。在该实施例中,一个典型的场景是陶艺制作场景,第一三维模型是陶罐的陶坯,当用户通过智能手机移动陶坯上的关键点,根据关键点的移动距离和方向对陶坯进行拉伸或者挤压,通过陶坯的转动,将该拉伸和挤压应用到整个三维陶坯上,形成新的陶坯,而完成陶坯的制作过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轮廓曲线可以是根据三维模型上的多个关键点生成的样条曲线。如图4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实例,其中C点为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上的一个关键点,L为第一三维模型的中心轴,第一三维模型为虚线所示的一个圆柱体;当用户移动终端设备,C点随着终端设备的移动而移动,为简单起见,此处以移动仅包含水平分量为例,计算出终端设备水平的移动的距离之后,C点水平移动到C1点,此时重新计算C1所在的轮廓曲线,也就是所述第二三维模型的母线,该母线为一条直线,根据该母线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也就是图4中实线所示的圆柱体。
步骤S202: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在该步骤中,将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移动后的特征点的坐标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还可以是变化的颜色、材质等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上还包括音频文件,所述音频文件可以是生成点云之后所播放的背景音乐或者音效等等,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终端设备中的音频文件的播放节点数据;发送所述播放节点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播放节点可以是播放的时间点数据或者播放百分比数据,第一终端设备在获取到该播放节点数据之后,将播放节点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本公开公开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其中,该数据同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点云信息和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使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本地生成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相同的三维模型,使第一终端设备上的三维模型可以在第二终端中共享。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该数据同步方法可以由一计算装置来执行,该计算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者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该计算装置可以集成设置在服务器、终端设备等中。如图5所示,该数据同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501至步骤S105。其中:
步骤S501: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带有显示装置和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设备,典型的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等。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场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场景,如室内、野外等等,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被打开,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扫描现实场景中对象,所述对象可以是各种平面,所述平面可以包括桌面、地面、墙面或其他各种现实场景中的平面,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所述对象也可以包括显示场景中的其他物体,本公开也不做具体限制。
当扫描到现实场景中的对象之后,识别所述场景的特征点,一般所述场景的特征点可以是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场景的第二点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位于同一个场景,所扫描到的对象有重叠。
步骤S502: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
在该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位于同一场景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能有使用扫描广播信号的方式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点云,所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4G、wifi、蓝牙、NFC等等。
步骤S503: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在该步骤中,将所述第一点云中的点与所述第二点云中的点做一一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可以通过点云的旋转平移得到,具体的在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也就是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在所述对象中是同一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所述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可以是旋转的角度以及平移的距离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映射关系可以是旋转平移矩阵,将第一点云乘以该旋转平移矩阵,可以得到第二点云。
步骤S504: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属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三维模型的颜色、三维模型的材质等等、三维模型的默认位置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扫描广播信号的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接收所述属性数据,所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4G、wifi、蓝牙、NFC等等。
步骤S505: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在该步骤中,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属性数据之后,如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则第二终端设备将该坐标输入到所述映射关系中,将其转换为第二点云中的坐标,根据该坐标以及其他的属性数据,在第二终端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生成过程与步骤S103中类似,只是第二终端设备的三维模型属性数据的来源为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映射关系,当所述属性数据转换为第二终端中的属性数据之后,第一三维模型的生成过程与步骤S103中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1: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变化的属性数据;
步骤S602: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第一三维模型发生变化,具体的变化过程可以参见步骤S201中的变化,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变化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映射关系,将该变化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如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第一三维模型的一个特征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变化生成了第二三维模型,并将该变化后的特征点的坐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特征点的坐标之后,通过所述映射关系将其转换成第二终端设备上的坐标,并通过该坐标和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在第二终端设备上生成第二三维模型。具体生成过程与步骤S201中相似,不再赘述。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时,加入关键点缓动处理,这种情况适用于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为变化的结果数据的情况,如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只包括了特征点的移动终点,没有包括中间过程点,则为了防止图像的跳变,加入从起点到终点的缓动处理,可以使变化过程更加平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上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上相同音频文件,所述音频文件可以是生成点云之后所播放的背景音乐或者音效等等,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播放节点数据;根据所述播放节点数据控制第二终端设备的音频文件的播放。所述播放节点可以是播放的时间点数据或者播放百分比数据,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播放节点数据之后,控制本地的相同音频文件的播放进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多个终端设备之间同步的方法。如图7所示,第一终端打开图像传感器后,扫描场景中的对象,生成场景的第一点云,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广播其终端ID或者MAC地址等能唯一标识该第一终端的标志,此时第二终端扫描场景中的可连接的第一终端,当扫描到并选择了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与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第二终端打开图像传感器,扫描场景中的对象,生成场景的第二点云;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点云和所述第二点云做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在第一终端处,生成第一三维模型,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根据属性数据和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处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之后当第一终端上的第一三维模型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时,第一终端将第一三维模型的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根据变化的属性数据和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处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在上文中,虽然按照上述的顺序描述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步骤并不必然按照上述顺序执行,其也可以倒序、并行、交叉等其他顺序执行,而且,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再加入其他步骤,这些明显变型或等同替换的方式也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实现的步骤,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数据同步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主要包括:第一点云生成模块801、第一点云发送模块802、第一模型生成模块803和属性数据发送模块804。其中,
第一点云生成模块801,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第一点云发送模块802,用于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803,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属性数据发送模块804,用于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云生成模块801,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一点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云发送模块802,用于: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生成模块803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所述属性数据发送模块804还用于: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800,还包括:
播放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终端设备中的音频文件的播放节点数据;
播放节点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播放节点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图8所示装置可以执行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数据同步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主要包括:第二点云生成模块901、第一点云接收模块902、匹配模块903、属性数据接收模块904和第二模型生成模块905。其中,
第二点云生成模块901,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第一点云接收模块90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
匹配模块903,用于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属性数据接收模块904,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第二模型生成模块905,用于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点云生成模块901,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二点云。
进一步的,所述匹配模块903,用于在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块905,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属性数据转换成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属性数据,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数据接收模块904,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数据接收模块904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变化的属性数据;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块905还用于: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900,还包括:
播放节点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播放节点数据;
播放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播放节点数据控制第二终端设备的音频文件的播放。
图9所示装置可以执行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数据同步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00主要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1001、第二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1002、第一终端设备点云发送模块1003、第二终端设备点云匹配模块1004、第一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1005、第一终端设备属性数据发送模块1006和第二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1007。其中,
第一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1001,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第二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1002,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第一终端设备点云发送模块1003,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点云匹配模块1004,用于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点云和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第一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1005,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第一终端设备属性数据发送模块1006,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1007,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1000,还包括:
变化属性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同步装置1000,还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模型变化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下面参考图11,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11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11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11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1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11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1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1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11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1101、ROM 1102以及RAM 1103通过总线11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105也连接至总线11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11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11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11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1108;以及通信装置1109。通信装置11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11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11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11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1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1108被安装,或者从ROM 11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11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向节点评价设备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其中,所述节点评价设备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并返回;接收所述节点评价设备返回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所获取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返回选取出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2)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
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一点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将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设备中的音频文件的播放节点数据;
发送所述播放节点数据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6.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
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获取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
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第二点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包括:
在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
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
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
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属性数据转换成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属性数据,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变化的属性数据;
根据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播放节点数据;
根据所述播放节点数据控制第二终端设备的音频文件的播放。
13.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点云和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14.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第一点云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属性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5.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第一点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点云;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点云与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属性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第二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在第二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16.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第二终端设备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二点云;
第一终端设备点云发送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点云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点云匹配模块,用于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点云和所述第二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第一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第一三维模型;
第一终端设备属性数据发送模块,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属性数据以及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1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1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6-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CN201811303629.8A 2018-11-02 2018-11-02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Active CN110070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629.8A CN110070617B (zh) 2018-11-02 2018-11-02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629.8A CN110070617B (zh) 2018-11-02 2018-11-02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0617A true CN110070617A (zh) 2019-07-30
CN110070617B CN110070617B (zh) 2023-01-10

Family

ID=67365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3629.8A Active CN110070617B (zh) 2018-11-02 2018-11-02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06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9382A (zh) * 2019-11-14 2020-03-2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安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66216A (zh) * 2020-07-17 2020-11-20 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空间位置的同步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2062A (zh) * 2017-07-25 2017-12-08 深圳市魔眼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7958482A (zh) * 2016-10-17 2018-04-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场景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WO2018119889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定位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8482A (zh) * 2016-10-17 2018-04-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场景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WO2018119889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452062A (zh) * 2017-07-25 2017-12-08 深圳市魔眼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9382A (zh) * 2019-11-14 2020-03-2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安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66216A (zh) * 2020-07-17 2020-11-20 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空间位置的同步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0617B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8777B (zh) 图像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61498B (zh) 图像渲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028336B (zh) 场景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20170237789A1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haring virtual elements
US861902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lication program, image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7852573A (zh) 混合现实社交交互
WO2022042291A1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60233A (zh) 页面的原生界面显示更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0070496A (zh) 图像特效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硬件装置
CN110189246A (zh) 图像风格化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70617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CN110047121A (zh) 端到端的动画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401463A (zh) 一种虚拟显示装置、智能交互方法和云端服务器
CN110070515A (zh) 图像合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99434A1 (zh) 设备间目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45589A (zh) 家居设备的投屏方法、目标家居设备及智能设备
CN116630518A (zh) 一种渲染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714626A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36917A (zh)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JP6975370B1 (ja) 画像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WO2023169316A1 (zh) 一种基于用户界面框架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36346A (zh) 三维空间内的测距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88552A (zh) 视频美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64431A (zh) 视频美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78948A (zh) 3d模型重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