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8046A -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8046A
CN110068046A CN201910410895.9A CN201910410895A CN110068046A CN 110068046 A CN110068046 A CN 110068046A CN 201910410895 A CN201910410895 A CN 201910410895A CN 110068046 A CN110068046 A CN 110068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 dissipating
movable part
blinds
dissipat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08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娥
骆玉叶
于博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4108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80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8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80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6Casings, cover lids or ornamental panels, for radiators
    • F24D19/064Coverings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a radiator, e.g. box-like cove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8Electric heater

Abstract

一种散热罩,包括:壳体,其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发热组件的容纳腔,以及位于容纳腔至少一侧位置的敞口;导流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0,90°],若干所述活动件具有彼此贴靠而封闭所述敞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彼此转动形成对流通道以引导热气流流出的第二状态。活动件之间形成对流通道,对流通道对容纳腔内的热气具有引流作用。由于活动件与壳体底壁之间呈(0,90°]的夹角,因此活动件是倾斜设置的。倾斜设置的活动件转动形成的对流通道具有一定高度,朝向人体躯干方向,从而易将热气引导流向人体的躯干部位,使人躯干部位的温度上升更明显,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常用的家电,电暖器根据其工作原理,一般可分为自然对流取暖器(如快热炉)、强制对流取暖器(如暖风机)、辐射式取暖器(如小太阳)、油汀取暖器(如电热油汀)和复合式取暖器(如电热膜)等。
电暖器主要由发热组件来散发热量,由于发热组件工作时温度较高,因此通常在发热组件外设置外罩来做安全防护。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持电暖器的取暖效果,通常在外罩上开孔来供热气流出。但是由于热气通过网罩式外罩流出后,将直接沿竖直方向上浮,扩散到房间顶部。因此热气流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有限,使得热量无法过多作用在人体上,使人体的热舒适性较差。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在暖气片罩框上设置横向的百叶形成百叶窗结构,百叶转动形成朝向地面方向的倾斜面。热气流沿百叶向下流出暖器,因此减缓了热气流上浮,使热气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增加,更容易流向与暖器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人体,从而增加人的热舒适性。
但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人体躯干部位的温度无法达到舒适性要求。参考人体舒适性指标PMV,人体躯干部位占比最大。因此,仅提升人体腿部的温度是不能满足人体整体的热舒适性的,如何提升人体躯干部位的热舒适性问题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提升人体躯干部位热舒适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通过热对流和热辐射共同作用,来提高人体腿部和躯干部位的热舒适性,从而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
一种散热罩,包括:
壳体,其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发热组件的容纳腔,以及位于容纳腔至少一侧位置的敞口;
导流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0,90°],若干所述活动件具有彼此贴靠而封闭所述敞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彼此转动形成对流通道以引导热气流流出的第二状态。
所述活动件为与所述壳体的底壁相垂直的竖百叶,相邻所述竖百叶之间转动打开形成所述对流通道。
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竖百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敞口的外侧。
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0°~180°。
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60°。
所述竖百叶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纵向排列的水平百叶,所述水平百叶与所述竖百叶之间铰接。
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敞口,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敞口相对的一侧封闭设置。
所述壳体正对所述敞口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射层。
一种电热膜式电暖器,包括:
发热组件,由若干电热膜片构成;
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散热罩,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罩的所述容纳腔中。
一种电暖器,包括:
发热组件,由若干发热元件并联或串联构成;
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散热罩,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罩的所述容纳腔中。
1.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包括:壳体,其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发热组件的容纳腔,以及位于容纳腔至少一侧位置的敞口;导流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0,90°],若干所述活动件具有彼此贴靠而封闭所述敞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彼此转动形成对流通道以引导热气流流出的第二状态。
活动件之间形成对流通道,对流通道对容纳腔内的热气具有引流作用。由于活动件与壳体底壁之间呈(0,90°]的夹角,因此活动件是倾斜设置的。倾斜设置的活动件转动形成的对流通道具有一定高度,朝向人体躯干方向,从而易将热气引导流向人体的躯干部位,使人躯干部位的温度上升更明显,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
2.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所述活动件为与所述壳体的底壁相垂直的竖百叶,相邻所述竖百叶之间转动打开形成所述对流通道。
沿竖向设置的竖百叶,垂直于壳体底壁,形成竖直的对流通道。热气沿对流通道流向人体。由于竖直的对流通道具有一定高度,因此在对流通道的高度范围内均向人体引导热气流,因此人体沿身高方向接受的热气覆盖的范围更大。进一步提高了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从而提高了人体的热舒适性。
3.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竖百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敞口的外侧。
竖百叶转动会占用散热罩内部空间,即占用容纳腔的空间,容纳腔中的气体通过接触发热组件而升温。因此本方案中竖百叶处于第二状态时,及竖百叶发生转动不再覆盖敞口,此时每个竖百叶均有一部分位于敞口外侧,形成向敞口外延伸的状态。不但增大了容纳腔的空间,还形成了向敞口外侧延伸,即向使用者方向延伸的对流通道。因此进一步提升了采暖设备的采暖效果,提升使用者的热舒适性。
4.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0°~180°。
竖百叶打开时,根据打开程度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采暖效果,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调节。
5.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60°。
在活动件转动60°打开时,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热舒适性。
6.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所述竖百叶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纵向排列的水平百叶,所述水平百叶与所述竖百叶之间铰接。
在热气流受竖百叶影响而更大范围的沿人身高方向进行散发热气流时,后续设置的水平百叶可以进一步减缓热气流的上浮,从而进一步增加人体躯干部位的温度,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
7.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敞口,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敞口相对的一侧封闭设置。
封闭一侧敞口减少了热气流向反方向的扩散,是的更多的热气流可以由敞口流向使用者,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者躯干部位的温度,提高使用者的热舒适性,达到更好的采暖效果。
8.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罩,所述壳体正对所述敞口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射层。
反射层可以针对热辐射进行反射,将接受到的热辐射朝向敞口辐射,并反射向使用者。提高使用者接受的热辐射,进一步提高使用者躯干部位的温度,提高使用者的热舒适性,达到更好的采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表示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在图1的壳体的基础上,分别在壳体两侧敞口上安装横百叶和竖百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分别在图1的壳体两侧敞口上安装横百叶和竖百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活动件与壳体底壁之间呈α角的示意图;
图5为分别在图1的壳体两侧敞口上安装竖百叶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分别在图1的壳体两侧敞口上安装竖百叶结构的俯视图;
图7实施例1的方案以及实施例1的可替换方案采暖效果,表示人体表面温度提升随高度变化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8(a)为图7中表示方案一的温度云图;
图8(b)为图7中表示方案五的温度云图;
图8(c)为图7中表示方案三的温度云图;
图8(d)为图7中表示方案四的温度云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横百叶; 3-竖百叶; 4-发热组件;
11-敞口; 12-热气出口; 13-冷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罩,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发热组件4的容纳腔,壳体1上位于容纳腔至少一侧位置设置敞口11。结合图2、图3,散热罩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活动件,若干活动件具有彼此贴靠而封闭敞口11的第一状态,以及彼此转动形成对流通道以引导热气流流出的第二状态。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壳体1上可设置两个相对的敞口11,并分别通过两个导流部覆盖。
对于活动件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的夹角α的值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活动件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的夹角α为(0,90°]。活动件之间形成对流通道,对流通道对容纳腔内的热气具有引流作用。如图4所示,由于活动件与壳体1底壁之间呈夹角α,α的值为(0,90°]。因此活动件是倾斜设置的。倾斜设置的活动件转动形成的对流通道具有一定高度,朝向人体躯干方向,从而易将热气引导流向人体的躯干部位,使人躯干部位的温度上升更明显,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
若活动件与壳体1底壁之间的夹角α为0°,如图2、图3所示,此时活动件为水平设置的横百叶2,相邻横百叶之间形成水平的对流通道。由于活动件水平设置,因此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具有阻挡热气流上升的作用。但是由于热气流本身具有上升的趋势,若横百叶2的打开角度大于90°,则会引导热气流更快的上升,从而降低使用者的采暖效果。而横百叶打开的角度小于90°,则会主要加热人体的腿部,大大降低了人体躯干部位的加热效果。
活动件之间形成对流通道,对流通道对容纳腔内的热气具有引流作用。如图4所示,由于活动件与壳体1底壁之间呈夹角α,α的值为(0,90°]。因此活动件是倾斜设置的。倾斜设置的活动件转动形成的对流通道具有一定高度,朝向人体躯干方向,从而易将热气引导流向人体的躯干部位,使人躯干部位的温度上升更明显,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
对于活动件之间形成对流通道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活动件为转动打开形成对流通道,以及转动关闭从而封闭敞口11。
对于活动件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活动件为百叶。相邻百叶之间形成大小均匀的对流通道。百叶为厚度均匀的条形板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活动件也可以是厚度沿热气流动方向变化的条形件。
对于活动件与壳体1底壁之间的夹角α的值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7所示,设置垂直于壳体1底壁的竖百叶3。沿竖向设置的竖百叶3,垂直于壳体1底壁,形成竖直的对流通道。热气沿对流通道流向人体。由于竖直的对流通道具有一定高度,因此在对流通道的高度范围内均向人体引导热气流,因此人体沿身高方向接受的热气覆盖的范围更大。进一步提高了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从而提高了人体的热舒适性。
对于竖百叶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竖百叶3处于第二状态时,竖百叶3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敞口11。竖百叶转动会占用散热罩内部空间,即占用容纳腔的空间,容纳腔中的气体通过接触发热组件4而升温,还通过热辐射被加热升温。因此本方案中竖百叶3处于第二状态时,及竖百叶3发生转动不再覆盖敞口11,此时每个竖百叶3均有一部分位于敞口11外侧,形成向敞口11外延伸的状态。不但增大了容纳腔的空间,还形成了向敞口11外侧延伸,即向使用者方向延伸的对流通道。因此进一步提升了采暖设备的采暖效果,提升使用者的热舒适性。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竖百叶3在转动打开处于第二状态时,竖百叶3仍位于壳体1的容纳腔中。
对于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打开角度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于第一状态转动0°~180°。竖百叶3打开时,根据打开程度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采暖效果,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调节。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竖百叶3可以向反方向转动打开,形成小于0°的负值的转动角度,也可以转动大于180°。
对于竖百叶3转动打开的角度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竖百叶3的打开角度为60°。此时壳体1只有一个敞口11,或者壳体1的其他敞口11处于封闭状态。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竖百叶3的打开角度也可以为75°、90°等。
对于竖百叶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竖百叶3远离敞口11的一侧,即延伸至敞口11外侧的一端铰接有若干水平百叶,若干水平百叶沿竖直方向排列。在热气流受竖百叶影响而更大范围的沿人身高方向进行散发热气流时,后续设置的水平百叶可以进一步减缓热气流的上浮,从而进一步增加人体躯干部位的温度,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
对于敞口1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敞口11只有一个或只有一个处于打开状态。封闭一侧敞口11减少了热气流向反方向的扩散,使得更多的热气流可以由敞口11流向使用者,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者躯干部位的温度,提高使用者的热舒适性,达到更好的采暖效果。
对于壳体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壳体1正对敞口11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射层。敞口11朝向使用者,反射层将远离使用者的热辐射反射,并重新从敞口11向使用者方向发散,从而提高使用者接受的热辐射,进一步提高使用者躯干部位的温度,提高使用者的热舒适性,达到更好的采暖效果。
如图7所示,针对本实施例的方案,以及可替换方案进行实际采暖效果的实验。其中,
原始方案为图1所示的壳体1的基础上,在两侧敞口11处设置网格状覆盖物的方案。
方案一为,图1所示的壳体1的基础上,一侧敞口11封闭,另一侧设置竖百叶3,且竖百叶3的打开角度为60°。即本实施例的方案。
方案二为,图1所示的壳体1的基础上,在两侧敞口11设置竖百叶2,竖百叶2的打开角度为45°。
方案三为,图1所示的壳体1的基础上,在两侧敞口11设置横百叶3,横百叶2的打开角度为60°。
方案四为,方案二的基础上,增加两侧竖百叶3的打开角度至60°。
方案五为,方案三的基础上,将远离使用者一侧的敞口11通过转动横百叶2封闭,另一侧敞口11上的横百叶2保持打开60°。
采用同一发热组件4,以及相同的壳体1,仅更换活动件的设置方式。在距离采暖设备相同的距离,相同的采暖时间的前提下,测得人体表面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图表,即图7。
结合图7中对应方案三和方案五的曲线,可以看出,采用横百叶2的方案仅能提高人体0.4m以下的温度,即对应人腿部的温度。但是针对人体躯干部位的温度,即0.4~1m高度范围的温度,不但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但是一侧敞口11封闭的方案,采暖效果要优于两侧均开口的方案。
结合图7中对应方案三和方案二的曲线,可以看出将横百叶2改为竖百叶3可以明显提升躯干部位的采暖效果。
结合图7中方案二和方案四可以得出两侧竖百叶3的打开角度由45°变为60°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躯干部位的采暖效果。
结合图7中方案四和方案一的曲线,可以得出,单侧敞口11开放,且敞口11上设置竖百叶3,同时竖百叶3的打开角度为60°时,不但躯干部位的采暖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而且腿部的温度,也相较于原始方案得到一定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对比,将方案一、方案五作为对比分别制作相应的温度云图,如图8(a)对应方案一,图8(b)对应方案五。从图中可以看出,单侧横百叶2,且横百叶2的打开角度为60°时,仅能对使用者腿部形成一定的采暖效果,但是人体躯干部位的温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进行对比,将方案三、方案四作为对比分别制作相应的温度云图,如图8(c)对应方案三、图8(d)对应方案四。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壳体1两侧均设置敞口11,且均通过百叶来封闭的情况下,两侧横百叶2打开60°与两侧竖百叶3打开60°相比。竖百叶3对使用者躯干部位温度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竖百叶3与横百叶2相比,横向百叶2的倾角只有向下开时才能减缓热气流上升,但是由于倾角向下,热气流会先向下流然后再上浮,因为气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只能依靠浮升力向上运动,因此热气流在脱离横向百叶2后会沿竖直方向向上浮升,因此人的腿部温度会升高,同时对人体躯干部位的加热效果变得较弱。
因此,竖百叶3更能提高人体躯干部位的温度,结合人体舒适性指标PMV更能提升人体的采暖效果。
人体舒适性指标对应各部位权重取值如下表:
实施例2
一种电热膜式电暖器,包括:
发热组件4,由若干电热膜片构成;
实施例1的散热罩,发热组件设置在散热罩的容纳腔中。
实施例3
一种电暖器,包括:
发热组件4,由若干发热元件并联或串联构成;
实施例1的散热罩,发热组件设置在散热罩的容纳腔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发热组件(4)的容纳腔,以及位于容纳腔至少一侧位置的敞口(11);
导流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0,90°],若干所述活动件具有彼此贴靠而封闭所述敞口(11)的第一状态,以及彼此转动形成对流通道以引导热气流流出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为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相垂直的竖百叶(3),相邻所述竖百叶(3)之间转动打开形成所述对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竖百叶(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敞口(1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0°~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百叶(3)远离所述敞口(1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纵向排列的水平百叶,所述水平百叶与所述竖百叶(3)之间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敞口(11),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敞口(11)相对的一侧封闭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散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正对所述敞口(11)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射层。
9.一种电热膜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组件(4),由若干电热膜片构成;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罩,所述发热组件(4)设置在所述散热罩的所述容纳腔中。
10.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组件(4),由若干发热元件并联或串联构成;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罩,所述发热组件(4)设置在所述散热罩的所述容纳腔中。
CN201910410895.9A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Pending CN1100680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0895.9A CN110068046A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0895.9A CN110068046A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8046A true CN110068046A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0895.9A Pending CN110068046A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804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228A2 (en) * 2000-02-16 2001-08-22 James Gerard Tangney A space heater
CN201945205U (zh) * 2010-12-24 2011-08-24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三档百叶调温风门的对流散热器
US20130251353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Bruce Amberson Heater
CN103712257A (zh) * 2013-12-11 2014-04-09 广东科龙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器
CN107084423A (zh) * 2017-06-02 2017-08-22 于宝军 送风式节能型电暖器
CN207649034U (zh) * 2017-11-23 2018-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8536129U (zh) * 2018-05-30 2019-02-2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电器的防烫罩及取暖电器
CN208735730U (zh) * 2018-07-16 2019-04-12 山东施密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
CN210624708U (zh) * 2019-05-16 2020-05-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228A2 (en) * 2000-02-16 2001-08-22 James Gerard Tangney A space heater
CN201945205U (zh) * 2010-12-24 2011-08-24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三档百叶调温风门的对流散热器
US20130251353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Bruce Amberson Heater
CN103712257A (zh) * 2013-12-11 2014-04-09 广东科龙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器
CN107084423A (zh) * 2017-06-02 2017-08-22 于宝军 送风式节能型电暖器
CN207649034U (zh) * 2017-11-23 2018-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8536129U (zh) * 2018-05-30 2019-02-2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电器的防烫罩及取暖电器
CN208735730U (zh) * 2018-07-16 2019-04-12 山东施密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
CN210624708U (zh) * 2019-05-16 2020-05-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90938U (zh) 一种采用立式循环风道的空气炸锅
CN110068046A (zh)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CN205641319U (zh)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72658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624708U (zh) 一种散热罩及电暖器
CN206176769U (zh)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SE509473C2 (sv) Byggelement för värmeisolering, -isolering och/eller - reglering av byggnadshöljen
CN107062572B (zh) 挂吊式空调内机
CN105953288A (zh) 一种具有自然循环地暖和室内换气的多功能绿色建筑
CN207815488U (zh) 一种防水暖风机
CN210135633U (zh) 体感调节组件、采暖设备、以及电热膜式电暖器
CN205505371U (zh) 多功能热水器
CN205316445U (zh) 取暖器
CN208920184U (zh) 取暖器
KR101671930B1 (ko) 기능성 창문시스템
CN203980629U (zh) 取暖换气扇
CN214746058U (zh) 一种新型暖气片导流罩
CN205505400U (zh) 具有采暖功能的热水器
US20120312293A1 (en) Perforated transparent glazing for heat recovery and solar air heating
CN208011842U (zh) 一种碳晶墙暖
CN109610985A (zh) 一种玻璃组件及应用该玻璃组件的门窗或玻璃幕墙
CN216744543U (zh) 一种便于调节风向的暖风浴霸
CN106253070B (zh) 太阳能防潮电力柜
RU175084U1 (ru)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ь-конвектор
CN207146499U (zh) 新型送风结构的电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5

Address after: 519070 9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789 Jinji Road, Qianshan,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70, Jinji Hill Road, front hill,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