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6445U - 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16445U CN205316445U CN201620023617.XU CN201620023617U CN205316445U CN 205316445 U CN205316445 U CN 205316445U CN 201620023617 U CN201620023617 U CN 201620023617U CN 205316445 U CN205316445 U CN 2053164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armer
- air inlet
- housing
- heat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71 earthenwa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取暖器,其中,取暖器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的加热件;所述壳体的下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中部高于所述加热件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进风口开设在换热器的上方,使得室温气体与换热后的高温气体混合,并一起从出风口排出,有效的降低了换热后的高温气体和壳体顶部的温度,从而避免了用户被吹出的高温气体或者壳体烫伤的现象出现;在提高用户使用取暖器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出风量。对衡式取暖器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无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由于对衡式取暖器内部风道面积通常较小,导致发热器对取暖器外壳的热辐射作用很强,使得取暖器外壳的表面温度较高。取暖器的出风口开设在外壳上,当换热后的热风从出风口吹出时,取暖器顶部的表面温度通常较高,有烫伤用户的风险,不利于用户安全的使用对衡式取暖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暖器,旨在提高用户使用对衡式取暖器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取暖器,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的加热件;所述壳体的下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中部高于所述加热件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后壳、顶盖和底盘,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后壳的下部和/或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前壳和/或后壳的中部,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前壳的上部和/或顶盖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距所述前壳的距离与距所述后壳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加热件开设在所述后壳的下部和/或所述底盘上。
优选地,自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边缘向所述收容腔内延伸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自由端由下往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范围在20°至70°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导流件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相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排列形成进风区域。
优选地,所述进风区域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所述进风区域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加热件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进风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周边的壳体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导风部和设置在所述导风部的左端和/或右端的阻挡部,所述导风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下缘的壳体连接,设置在所述左端的所述阻挡部连接所述左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左缘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右端的所述阻挡部连接所述右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右缘的壳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的面积设置为可调。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进风口开设在换热器的上方,使得室温气体与换热后的高温气体混合,并一起从出风口排出,有效的降低了换热后的高温气体和壳体顶部的温度,从而避免了用户被吹出的高温气体或者壳体烫伤的现象出现;在提高用户使用取暖器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出风量。对衡式取暖器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无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取暖器的后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取暖器。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建立三维坐标,坐标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分别代表空间的六个方向,对应本申请中,分别代表取暖器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其中,上下方向又为取暖器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又为取暖器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又为取暖器的厚度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取暖器包括壳体100和收容于所述壳体100的收容腔内的加热件。所述壳体100的下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21,所述壳体100的上部开设有出风口111,所述壳体100的中部高于所述加热件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2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取暖器为对衡式取暖器,在加热件的作用下,取暖器风道内的空气被加热。气体受热后膨胀,使得高温气体的密度小于常温气体的密度,从而使得高温气体往上流动。其中,加热件可以为电加热件也可以为换热器等。出风口111在壳体100上部,出风口111开口形式优选百叶窗、开缝或圆形、椭圆形开孔结构。第二进风口122距离壳体100底部的高度与壳体100总高度(如图1所示,高度指坐标中的上下方向,即为常规使用取暖器时的垂直方向)之比为0.4~0.75,第二进风口的开口形状不做特殊限定,只需能供风通过即可,如第二进风口为横向窄缝或者圆形、椭圆形开孔结构均可。取暖器腔内热空气具有向上的流速,静压较小,根据文丘里效应,取暖器背面外侧的冷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22被抽吸进入取暖器内部。由于第二进风口122开设在换热器的上方,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22流入的空气不与加热件换热。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且和加热件换热后沿风道向上流动;从第二进风口122流入的空气与换热后的热空气混合,一起从出风口111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面积可设置为可调。即,对应第二进风口122设置挡板,通过控制挡板的位置来控制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面积,从而控制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量,控制混合时冷热空气的比例,从而达到控制出风口出风温度的目的。其中,挡板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一块挡板对应一个第二进风口122,也可以设置为一块挡板对应多个第二进风口122。挡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有很多,例如铰接、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或者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多个卡位,挡板与不同的卡位连接对应不同的进风面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进风口122开设在换热器的上方,使得室温气体与换热后的高温气体混合,并一起从出风口111排出,有效的降低了换热后的高温气体和壳体100顶部的温度,从而避免了用户被吹出的高温气体或者壳体100烫伤的现象出现;在提高用户使用取暖器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出风量。对衡式取暖器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无噪音。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壳体100包括前壳110、后壳120、顶盖(未标识)和底盘(未标识),所述第一进风口121开设在所述后壳120的下部和/或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进风口122开设在所述前壳110和/或后壳120的中部,所述出风口111开设在所述前壳110的上部和/或顶盖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1开设在加热件的下部,具体地可以开设在前壳110的下部、后壳120的下部、底盘上三个位置中一个位置或多个位置。第二进风口122开设在前壳110中部或后壳120中部,或者前壳110中部和后壳120中部同时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22。出风口111开设在前壳110上部或者顶盖上,或者前壳110上部和顶盖上均开设有出风口111。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10和所述顶盖一体设置,所述后壳120和所述底盘一体设置。即顶盖可以为前壳110的一部分,底盘可以为后壳120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进风口121、第二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11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从第一进风口121流入的空气可以很好的和加热件进行换热,有利于提高加热件的换热率,有利于第二进风口122与换热后的气体进行混合,有利于混合降温后的气体从出风口111流出壳体100。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距所述前壳的距离与距所述后壳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一进风口121对应所述加热件开设在所述后壳120的下部和/或所述底盘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加热件设置在前壳和后壳的中间位置,加热件距前壳110的距离,与加热件距后壳120的距离相等。第一进风口121对应加热件开设,第一进风口121与收容腔连通。从第一进风口121流入的空气可直接与加热件进行换热,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将加热件设置在前壳110和后壳120的中间,使得加热件与前壳110和后壳120的换热均匀,避免前壳110或者后壳120温度过高的现象出现,有利于用户更加安全的使用取暖器。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取暖器的后壳120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自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的边缘向所述收容腔内延伸有导流件123,导流件123由下往上延伸。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122的边缘可以为第二进风口122上、下、左、右方向的边缘。第二进风口122可以为长条形开口,也可以为若干的圆孔。下面以长条形开口为例,导流件123呈长条形设置,导流件123的长度与第二进风口122的长度相等。所述导流件123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2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α的范围在20°至70°之间,以30°-50°为优。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壳体100的长度方向指坐标中的左右方向,即为常规使用取暖器时的水平方向)相同,所述导流件123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的宽度(图1中坐标的上下方向)相当,即导流件123的宽度尺寸和第二进风口122的宽度尺寸相等或约等。其中,参照图3,所述导流件123包括导风部124和设置在所述导风部123的左端和/或右端的阻挡部125,所述导风部124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2下缘的壳体100连接。所述阻挡部125连接所述导风部124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端部的壳体100,具体地,设置在所述左端的所述阻挡部125连接所述左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的左缘的壳体100,设置在所述右端的所述阻挡部125连接所述右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的右缘的壳体100。以加强腔内气流对外侧室温空气的抽吸作用,同时引导从第二进风口122进入收容腔的气流朝斜上方流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123与壳体活动连接,以使导流件与第二进风口12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
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122呈行排列在所述壳体100上。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122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排列,八个第二进风口122呈两排排列在后壳120上,每排各4个进风口。两排排列后的第二进风口122形成矩形的进风区域。第二进风口122沿加热件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均匀的排列在进风区域内。更具体地,进风区域的长度与加热件的长度相同。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123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2周边的壳体100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导流件123的设置,使得风从第二进风口122流入收容腔时,减少气流与收容腔内空气的摩擦,从而降低了噪音的产生;使得进入收容腔的空气得到引导,避免在风压下与收容腔内的空气产生紊流,有利于保留风能,从而有利于提高风速。
实际生产过程中,取暖器还包括底座200,底座200安装在壳体100底部。底座200下面安有滑轮。前壳110底部、后壳120底部与后壳120下部均开有第一进风口121。发热件由陶瓷管与安装在陶瓷管上的翅片组成取暖器出风口111位于前壳110上部,出风口111为百叶窗形式。
在使用过程中,当没有背部中间第二进风口122情况下,该取暖器出风口111平均温度84.4℃,平均速度0.28m/s,顶部外表面平均温度90.3℃。当增加该第二进风口122时,该取暖器出口平均温度75.14℃,降低了10.97%。出风口111平均速度0.39m/s,较没有第二进风口122时提高了39.28%。顶部外表面平均温度76.9℃,较没有第二进风口122时降低了14.84%。表明该第二进风口122对降低取暖器外表面温度与提高出风口111风速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的加热件;所述壳体的下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中部高于所述加热件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后壳、顶盖和底盘,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后壳的下部和/或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前壳和/或后壳的中部,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前壳的上部和/或顶盖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距所述前壳的距离与距所述后壳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加热件开设在所述后壳的下部和/或所述底盘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边缘向所述收容腔内延伸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自由端由下往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范围在20°至70°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导流件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宽度相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排列形成进风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所述进风区域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加热件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进风区域内。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周边的壳体一体设置。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包括导风部和设置在所述导风部的左端和/或右端的阻挡部,所述导风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下缘的壳体连接,设置在所述左端的所述阻挡部连接所述左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左缘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右端的所述阻挡部连接所述右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右缘的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面积设置为可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23617.XU CN205316445U (zh) | 2016-01-08 | 2016-01-08 | 取暖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23617.XU CN205316445U (zh) | 2016-01-08 | 2016-01-08 | 取暖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16445U true CN205316445U (zh) | 2016-06-15 |
Family
ID=5620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2361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16445U (zh) | 2016-01-08 | 2016-01-08 | 取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1644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1321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防护装置 |
CN108151130A (zh) * | 2017-12-22 | 2018-06-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远红外电暖器反射板结构及远红外电暖器 |
CN114791121A (zh) * | 2022-03-30 | 2022-07-26 |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取暖器 |
-
2016
- 2016-01-08 CN CN201620023617.XU patent/CN20531644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1321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防护装置 |
CN108151130A (zh) * | 2017-12-22 | 2018-06-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远红外电暖器反射板结构及远红外电暖器 |
CN114791121A (zh) * | 2022-03-30 | 2022-07-26 |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取暖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45847A (zh) | 烹饪装置 | |
CN205316445U (zh) | 取暖器 | |
CN107763743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1486500B (zh) | 一种电暖器 | |
WO2020244505A1 (zh) | 电暖器 | |
CN105698264A (zh) | 具有引流结构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252857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369673A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8592194A (zh) | 空调器 | |
CN10716651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215938U (zh) | 一种内循环衣物烘干机 | |
CN114076353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839086A (zh) | 一种风机盘管机组 | |
CN207662176U (zh) |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 |
CN105864998B (zh) |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 |
WO2017049465A1 (zh) |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 | |
CN207922818U (zh) | 一种电烤箱热风循环结构 | |
CN107062572B (zh) | 挂吊式空调内机 | |
CN107289507A (zh) | 一种射流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312851U (zh) | 电池柜 | |
CN210141638U (zh) | 上下出风的空调器 | |
CN204629972U (zh) | 空调器壳体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2204697U (zh) | 一种电暖器 | |
CN210035672U (zh) | 电暖器 | |
CN21014164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