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6693B - 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66693B CN110066693B CN201910340415.6A CN201910340415A CN110066693B CN 110066693 B CN110066693 B CN 110066693B CN 201910340415 A CN201910340415 A CN 201910340415A CN 110066693 B CN110066693 B CN 1100666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yrolysis
- gas
- cylinder
- regulating valve
- flow reg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197 pyro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8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5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22 reduc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81 fly a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07 modif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58—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combined with pre-distillation of the fue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72—Other features
- C10J3/82—Gas withdrawal means
- C10J3/84—Gas withdrawal means with means for removing dust or tar from the ga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16—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 C10J2300/1671—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with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Algebra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本发明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给料装置、夹套式热解筒、生物质气化炉、除尘装置、燃气净化系统、第一引风机、燃机系统、热解气内循环风机、热解气再热器,通过热解气再热器将热解筒中的部分热解气加热后回送热解筒,实现了间壁式换热和直接换热的结合,提高了热解筒段的换热效率,生物质燃料在热解筒尾段充分热解,提高气化炉内生物质炭气化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由燃气发生系统和燃气内燃机发电系统组成其中生物质原料在燃气发生系统部分经热化学反应产生合成气进入燃气内燃机充分燃烧做功,最终将生物质原料中的化学能转为电能。因此,生物质原料在热化学反应阶段的气化效率是影响机组发电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此外热解段的热解效率及整个系统的热效率也对系统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
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4946279B)公开了一种回转式分段加热生物质连续热解设备,采用间壁式换热方式,利用密封系统将回转炉分为干燥、预热解和保温热解三个段,并通过调节对应的三组电磁调节阀分别提供干燥、预热解和保温热解所需温度;专利(CN105542858B)公开了一种低焦油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利用小型生物质流化床产生高温飞灰接触混合,提高原料在热解阶段换热效率,并采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现内燃机排烟及机组工艺余热回收,提高系统发电效率;专利(CN105273762B)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回热循环发电系统,利用换热器和相关管路布置,使内燃气高温排烟和气化炉出口高温燃气预热气化炉送风,有效提高气化炉内温度,改善气化效率。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生物质热解阶段采用无氧热解的形式,所需热量由外部热源通过间壁换热方式提供,换热系数较低。同时为保证热解筒耐用性和结构稳定性,需保证壁面一定厚度,导致热解段换热系数进一步降低。
2.在换热系数较低的条件下,为保障燃料充分热解,需延长燃料在热解筒内的停留时间,而受结构特点限制,热解筒长度不能太长,故其单位时间内处理燃料量有限。
3.生物质颗粒在热解筒内堆积,只有与热解筒内壁接触的那部分颗粒受热充分,即使热解筒绞龙在转动时有翻抄燃料的作用,但因转速较慢,仍旧有大部分生物质颗粒未能良好受热。并且由于燃料堆积,颗粒外层热解气来不及扩散,影响内部热解继续进行。
4.未见基于生物质分段气化发电系统工况切换控制策略方面讨论。由于生物质分段气化采用了全新的工艺流程,如何根据工况要求协调控制原料/空气当量比和强化热解段换热是一个技术难题。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物质分段气化发电系统整体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给料装置、夹套式热解筒、生物质气化炉、除尘装置、燃气净化系统、第一引风机、燃机系统,
燃机系统排烟出口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与夹套式热解筒的夹套尾段的烟气进口管路连接;
还包括热解气内循环风机、热解气再热器,
夹套式热解筒的内筒中段依次经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和热解气内循环风机与热解气再热器的热解气入口管路连接,热解气再热器的热解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的内筒尾段下部管路连接;
除尘装置经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还与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连接。
通过将热解筒中段的烟气抽出,加热后送回热解筒尾段,实现间壁式换热和直接换热的结合,提高了热解筒尾段的换热效率。此外,通过气化炉产出的高温合成气对上述热解气进行加热,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相比传统单一间壁换热方式热解筒,本系统强化了热解筒换热系数,相同热负荷条件下减小热解筒长度,降低设备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烟气再热器,
除尘装置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与烟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烟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燃气净化系统连接;
燃机系统排烟出口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与烟气再热器的烟气进口连接,烟气再热器的烟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的夹套尾段烟气进口连接;
燃机系统排烟出口另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与夹套式热解筒的夹套中段烟气进口连接。
利用气化炉出来的高温合成气来提高去热解筒的烟气温度,从而提高热解段的换热效率。此外,通过设置两路不同温度的烟气分别去往热解筒夹套中段和尾段,目的是让整个热解筒都是一个加热状态,并使得在热解筒中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使得热解反应越来越深入彻底,有利于物料在热解筒中充分热解。
进一步地,还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空气电加热器、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出口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进口管路连接,送风机与大气连通侧设有进气调节阀;
烟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空气预热器的合成气入口相连,空气预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连接。
用气化炉生成的高温合成气对进入气化炉的空气进行预热,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夹套式干燥筒、闭式循环蒸发器、第二引风机,
夹套式干燥筒设置于给料装置和夹套式热解筒之间;
闭式循环蒸发器的过热蒸汽出口与夹套式干燥筒尾段进水口连接,闭式循环蒸发器的回水进口与夹套式干燥筒前段出水口连接;
夹套式热解筒烟气出口与闭式循环蒸发器的烟气进口相连,闭式循环蒸发器的烟气出口依次经烟气流量调节阀、第二引风机与系统外界连通。
对生物质物料进行预先的干燥能有效提高热解的效率,同时利用热解段出来的低热值烟气作为闭式循环蒸发器的热介质,实现了能量的梯次利用。
进一步地,生物质气化炉为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
本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给料装置将生物质原料送入夹套式干燥筒,在干燥筒内一边被无轴绞龙输送一边被闭式循环蒸发器产生的过热水蒸气加热干燥。完全干燥后的生物质原料堆积夹套式干燥筒与夹套式热解筒连接处的锁气器上,进一步防止外界空气漏入无氧热解段,锁气器转动将干燥燃料送入热解筒。热解筒内燃料处于高温无氧状态,燃料在被夹套式热解筒内无轴绞龙向后输送的同时也在进行无氧热解反应形成生物质炭,并产生大量气态焦油。随着热解筒绞龙的输送,生物质炭将落入气化炉,堆积在炉篦上形成炭层;而在热解筒内形成的大量气态焦油会在气化炉喉口处于喷入的高温空气进行燃烧反应,生成大量高温烟气,这部分烟气将穿过炭层,与生物质炭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由H2、CH4、CO、CO2、CnHm、N2组成的合成气。
气化炉内产生的合成气经除尘装置(如旋风分离器等)后分为两路:一路去热解气再热器,加热由热解气内循环风机从热解筒中段抽出的热解气,另一路去烟气再热器,加热燃机系统去热解筒尾段部分烟气,热解气再热器与烟气再热器出口合成气混合后全部进入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出口合成气再经净化系统后,由第一引风机送入缓冲罐,并最终进入燃机系统燃烧发电。
燃机系统排烟也分为两路:一部分直接进入夹套式热解筒中段,剩余部分进入烟气再热器,被高温合成气加温后再进入热解筒尾段,提高热解筒尾段内筒壁面温度。两路烟气在热解筒夹套内混合,由热解筒夹套前段出口流出后再进入闭式循环蒸发器,最终由引风机抽出排放。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调节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和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来调节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λn,从而增加夹套式热解筒尾段的直接换热;
S2:调节送风机入口的进气调节阀,增加气化炉喉口送风量;
S3:重复S1-S2,直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λn达到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
尾段直接换热比
通过增加夹套式热解筒尾段的直接换热,从而提高尾段换热效率。由于换热效率的提高,合成气的产量也会相应增多,故需要增加气化炉的空气进量以促进燃烧。
进一步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开启热解气内循环风机,同时逐渐开启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使夹套式热解筒中段压力达到并维持在-30Pa~-80Pa,优选为-50Pa;
S12:逐渐开启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并逐渐关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开度,切换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
Δλn≤0.5%/min;
S13:逐渐关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开度,同时逐渐开大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切换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
流量变化率
标准体积流量
其中,分别为第n-1次和第n次切换操作后标准体积流量;分别为测点的压力、温度、流量;p0为标准大气压;t0为标准温度;i=a、b、m、n、p,分别对应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n为切换操作次数;
直接换热比变化值
Δλn=λn-λn-1
温度变化率
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的调节是为了配合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和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的调节。当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开度减小,被加热的去热解筒尾段的烟气温度降低,因此需要关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让更多的烟气进入热解筒的夹套中段。
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通常以体积流量表征物质量流动快慢。在本专利适用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中,物质流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利用高温合成燃气、燃机高温排烟等气体回流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故切换过程中,如气体体积流量变化率过大,则系统可能出现失调,甚至失稳的情况,损害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切换过程中变化率越小测得到的气体低位热值和喉口烟气温度变化曲线越平滑。但若变化率过小,一方面增加了切换步骤数量、延长了切换过程时间,不具经济性;另一方面因为系统在每阶段维持的是动态稳定,即使不做任何切换操作,过程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变化率也可能达到3%/min左右。若切换过程中变化率为8%甚至更高,则获得的气体低位热值和喉口烟气温度变化曲线不能完全反映切换过程对工艺的影响;另外系统存在一定惯性和延迟,完成某步操作后,体积流量受此影响逐渐变化,若设定变化率指标较大,则系统到达该指标后因惯性作用,并不会快速恢复相对平衡,故易引起系统失稳。因此,在切换过程中,要求流量变化率在5%/min以下是相对合适的。
进一步地,S2为:逐渐增加送风机入口的进气调节阀开度,开度增加过程中,保持喉口下部氧浓度1%以下、空气预热器空气出口的空气温度变化率5%以下。
若气化炉喉口下部氧气浓度过高,即送风过多,一方面过量的空气进入气化炉形成冷源损失、降低了系统热效率,另一方面过量的氧气会使部分堆积在炉篦上的生物质炭燃烧、降低了系统产炭率(生物质炭本质即为活性炭,具有一定经济效益)。气化炉喉口发生是气-气相燃烧反应,反应迅速、彻底,故对其烟气氧气浓度限制为1%以下是相对合适的。
本专利以介质温度作为衡量热化学反应强度、换热效率高低的指标。在本切换方法中,计算限制温度变化率在既定范围内的目的与前述标准体积流量变化率相同,均为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细化和平滑气体低位热值和喉口烟气温度对应切换步骤次数的曲线,以使系统更准确的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考虑到每步切换操作完成、运行参数发生改变后,系统内工质完成热化学反应存在滞后时间,同时设备、管路等本身具有较大的热惯性,故以温度作为系统运行好坏的指标时需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因此,温度变化率在5%/min以下是相对合适的。
进一步地,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的确定步骤为:
重复执行S1-S2,记录并比较第n次切换操作后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热值,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热值达到极值时系统工况对应的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λn即为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
进一步地,每次完成步骤S1或S2后,使系统在该状态下维持至少5分钟稳定运行后才进入下一步骤。
考虑到每步切换操作完成、运行参数发生改变后,系统内工质完成热化学反应存在滞后时间,同时设备、管路等本身具有较大的热惯性,故以温度作为系统运行好坏的指标时需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故需要给系统一个稳定的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间壁式换热和直接换热的结合,提高了热解筒段的换热效率,生物质燃料在热解筒尾段充分热解,析出的大量焦油在气化炉喉口完全燃烧,生成大量高温烟气,提高气化炉内生物质炭气化效率;2、通过多个能量梯级利用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使系统更加节能环保;3、相比传统单一间壁换热方式热解筒,本系统强化了热解筒换热系数,相同热负荷条件下减小热解筒长度,降低设备制造成本;4、本发明提供的工况切换方法实现生物质分段气化发电系统从间壁式换热到增加直接换热的工况切换,同时保证了切换过程的平稳。
附图说明
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方案,并与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符合本发明的优点和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工况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工况切换方法中,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工况切换方法中,喉口烟气温度-燃气热值在切换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1-活底料仓,2-锁气器,3-夹套式热解筒,4-热解气内循环风机,5-热解气再热器,6-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7-旋风除尘器,8-燃气净化系统,9-罗茨引风机,10-缓冲罐,11-燃机系统,12-烟气再热器,13-送风机,14-空气电加热器,15-空气预热器,16-夹套式干燥筒,17-闭式循环蒸发器,18-第二引风机,a-内循环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d-燃气流量总调节阀,e-排空截止阀,f-燃气进气阀,g-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h-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i-进气调节阀,j-烟气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且本发明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底料仓1、夹套式热解筒3、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6、旋风分离器、燃气净化系统8、罗茨引风机9、燃机系统11,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尾段的烟气进口管路连接;
还包括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热解气再热器5,
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中段依次经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a和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入口管路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尾段下部管路连接;
旋风分离器经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还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底料仓1、夹套式热解筒3、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6、旋风分离器、燃气净化系统8、罗茨引风机9、燃机系统11,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尾段的烟气进口管路连接;
还包括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热解气再热器5,
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中段依次经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a和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入口管路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尾段下部管路连接;
旋风分离器经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还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还包括烟气再热器12,
旋风分离器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与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出口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与烟气再热器12的烟气进口连接,烟气再热器12的烟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尾段烟气进口连接;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另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中段烟气进口连接。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底料仓1、夹套式热解筒3、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6、旋风分离器、燃气净化系统8、罗茨引风机9、燃机系统11,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尾段的烟气进口管路连接;
还包括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热解气再热器5,
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中段依次经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a和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入口管路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尾段下部管路连接;
旋风分离器经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还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还包括烟气再热器12,
旋风分离器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与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出口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与烟气再热器12的烟气进口连接,烟气再热器12的烟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尾段烟气进口连接;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另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中段烟气进口连接。
还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13、空气电加热器14、空气预热器15,空气预热器15的空气出口与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6的空气进口管路连接,送风机13与大气连通侧设有进气调节阀i;
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出口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空气预热器15的合成气入口相连,空气预热器15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底料仓1、夹套式热解筒3、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6、旋风分离器、燃气净化系统8、罗茨引风机9、缓冲罐10、燃机系统11,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尾段的烟气进口管路连接;
还包括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热解气再热器5,
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中段依次经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a和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入口管路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热解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内筒尾段下部管路连接;
旋风分离器经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还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还包括烟气再热器12,
旋风分离器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与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入口连接,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出口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与烟气再热器12的烟气进口连接,烟气再热器12的烟气出口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尾段烟气进口连接;
燃机系统11排烟出口另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与夹套式热解筒3的夹套中段烟气进口连接。
还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13、空气电加热器14、空气预热器15,空气预热器15的空气出口与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6的空气进口管路连接,送风机13与大气连通侧设有进气调节阀i;
烟气再热器12的合成气出口与热解气再热器5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空气预热器15的合成气入口相连,空气预热器15的合成气出口与燃气净化系统8连接。
还包括夹套式干燥筒16、闭式循环蒸发器17、第二引风机18、锁气器2,
夹套式干燥筒16设置于给料装置和夹套式热解筒3之间;
闭式循环蒸发器17的过热蒸汽出口与夹套式干燥筒16尾段进水口连接,闭式循环蒸发器17的回水进口与夹套式干燥筒16前段出水口连接;
夹套式热解筒3烟气出口与闭式循环蒸发器17的烟气进口相连,闭式循环蒸发器17的烟气出口依次经烟气流量调节阀j、第二引风机18与系统外界连通;
锁气器2设置于干燥筒和热解筒连接的管路中,防止外界空气漏入无氧热解段,锁气器2转动将干燥燃料送入热解筒。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了上述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调节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和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来调节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λn,从而增加夹套式热解筒3尾段的直接换热。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开启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同时逐渐开启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a,使夹套式热解筒3中段压力达到并维持在-30Pa~-80Pa;
S12:逐渐开启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并逐渐关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开度,切换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
Δλn≤0.5%/min;
S13:逐渐关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开度,同时逐渐开大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切换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
流量变化率
标准体积流量
其中,分别为第n-1次和第n次切换操作后标准体积流量;分别为测点的压力、温度、流量;p0为标准大气压;t0为标准温度;i=a、b、m、n、p,分别对应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a;n为切换操作次数;
直接换热比变化值
Δλn=λn-λn-1
温度变化率
完成一次切换操作后,使系统在该状态下维持至少5分钟稳定运行后才进入下一步骤。
S2:逐渐增加送风机13入口的进气调节阀i开度,增加气化炉喉口送风量。开度增加过程中,保持喉口下部氧浓度1%以下、空气预热器15空气出口的空气温度变化率5%/min以下。
完成一次切换操作后,使系统在该状态下维持至少5分钟稳定运行后才进入下一步骤。
S3:重复S1-S2,直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λn达到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
尾段直接换热比
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的确定步骤为:
以当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为对象,重复执行S1-S2,记录并比较第n次切换操作后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热值,所述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热值达到极值时系统工况对应的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λn即为所述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
在执行上述切换方法之前,需要尽进行检测设备。具体的布置方式如下:
1、布置温度测点:
在送风机13、罗茨引风机9、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旋风除尘器7出口的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和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内燃机排烟出口的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和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燃气进口调节阀、空气预热器15空气出口、热解筒内筒中段和尾段、气化炉炉顶、喉口、喉口下部、气化炉出口分别设置温度测点,用以测量该点管内气体温度;
2、布置压力测点:
在送风机13、罗茨引风机9、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旋风除尘器7出口的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和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内燃机排烟出口的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和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燃气进口调节阀出口设置压力测点,用以测量该点气体压力;
3、布置流量测点:
在送风机13、罗茨引风机9、热解气内循环风机4、旋风除尘器7出口的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c和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b、内燃机排烟出口的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h和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g、燃气进口调节阀出口设置流量测点,用以测量该点管内气体流量;
4、布置氧浓度测点:
气化炉喉口下部布置氧浓度测点,用以测量该点高温烟气中氧气体积浓度;
5、布置气体成分检测测点:
气化炉出口设置合成燃气气体成分检测测点,并检测气体热值,用以检测不同工况下所产燃气热值大小。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了上述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与实施例5所述的防范相比,示例6中的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的确定步骤为:
以当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为对象,重复执行S1-S2。记录并比较第n次切换操作后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热值和喉口烟气温度。当喉口烟气温度达到极值后,重复S1-S2时,减小各阀门开度调节速率。当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热值达到极值时,确定此时工况对应的的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λn作为最佳热解筒尾段直接换热比。
图7为切换过程中喉口烟气温度-燃气热值在切换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为喉口烟气温度变化率(%),纵坐标为燃气热值变化率(%),数据点为第n次切换操作后系统稳定状态下记录的数据,以切换操作前的初始稳定状态定基,喉口烟气温度与燃气热值变化均做归一化处理。
D点为温度峰值,喉口烟气温度提高了37.03%;E点为热值峰值,合成燃气热值提高了28.98%。
在A-B过程中,喉口烟气与燃气热值近似线性关系变化,即在此过程中,随着热解筒换热效率和加热温度提高,热解筒生成的热解气增多,并在喉口剧烈燃烧,生成大量高温烟气与堆积的炭层进行气化反应,故合成燃气热值也逐渐升高。
在B-C-D过程中,随着切换操作进行,喉口温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极值,在该过程中,热解筒中燃料接近完全热解,热解气增加不明显,虽然喉口烟气温度升高,但喉口燃烧产生增加的烟气量增加不明显,故对燃气热值提升有限。
在D-E过程中,过量的喉口送风进入气化炉,虽然降低了喉口烟气温度,但过量的氧会与炉篦上堆积炭层的上表面进行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的热,实质上提高了烟气与生物质炭的还原反应强度,因此合成燃气热值略有提升。
在E-F过程中,过量的喉口送风使气化炉喉口生成的烟气温度下降过快,并且空气中含有的未反应N2稀释了合成燃气中的有效成分;此外该阶段虽然燃气热值依旧高于A-B-C阶段,但根本原因是与E-D相同,为喉口送风中过量O2与堆积炭层表面进行氧化反应提供还原反应所需能量,消耗了作为系统副产品的生物质活性炭,降低了系统气化效率。
综上,平衡合成燃气热值与系统气化效率所选取的最佳运行区间应为D-E。据现场试验数据,最佳换热比为30%,此时燃气热值6.5MJ/Nm3,喉口烟气温度1250℃,气化炉炉顶负压-35Pa,系统在该状态下维持了较长时间稳定运行。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出现的类似于“第一”、“第二”的限定语并非是指对时间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定,而仅仅是为了将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特征与另一个技术特征相区分。同样地,本文中在数词前出现的类似于“大约”、“近似地”的修饰语通常包含本数,并且其具体的含义应当结合上下文意理解。同样地,除非是有特定的数量量词修饰的名词,否则在本文中应当视作即包含单数形式又包含复数形式,在该技术方案中既可以包括单数个该技术特征,也可以包括复数个该技术特征。
在以上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方位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竖向”、“横向”和“侧向”等的使用仅仅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视为是限制性的。例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给料装置、夹套式热解筒、生物质气化炉、除尘装置、燃气净化系统、第一引风机、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机系统排烟出口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与所述夹套式热解筒的夹套尾段的烟气进口管路连接;
还包括热解气内循环风机、热解气再热器,
所述夹套式热解筒的内筒中段依次经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和热解气内循环风机与所述热解气再热器的热解气入口管路连接,所述热解气再热器的热解气出口与所述夹套式热解筒的内筒尾段下部管路连接;
所述除尘装置经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还与所述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入口连接,所述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所述燃气净化系统连接;
还包括烟气再热器,
所述除尘装置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烟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入口连接,所述烟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所述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燃气净化系统连接;
所述燃机系统排烟出口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烟气再热器的烟气进口连接,所述烟气再热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夹套式热解筒的夹套尾段烟气进口连接;
所述燃机系统排烟出口另一路经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与所述夹套式热解筒的夹套中段烟气进口连接;
工况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 调节送风机入口的进气调节阀,增加气化炉喉口送风量;
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开启热解气内循环风机,同时逐渐开启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使夹套式热解筒中段压力达到并维持在-80Pa~-30Pa;
S12:逐渐开启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并逐渐关小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开度,切换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
S13:逐渐关小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开度,同时逐渐开大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切换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分别为第n-1次和第n次切换操作后标准体积流量;、、分别为测点的压力、温度、流量;为标准大气压;为标准温度;i=a、b、m、n、p,分别对应加热烟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加热热解气合成气流量调节阀、烟气去热解筒中段流量调节阀、烟气去热解筒尾段流量调节阀、内循环热解气流量调节阀;n为切换操作次数;
所述直接换热比变化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为:逐渐增加送风机入口的进气调节阀开度,开度增加过程中,保持喉口下部氧浓度1%以下、空气预热器空气出口的空气温度变化率5%/min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完成所述步骤S1或S2后,使系统在该状态下维持至少5分钟稳定运行后才进入下一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送风机、空气电加热器、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的空气进口管路连接,所述送风机与大气连通侧设有进气调节阀;
所述烟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所述热解气再热器的合成气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合成气入口相连,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所述燃气净化系统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还包括夹套式干燥筒、闭式循环蒸发器、第二引风机,
所述夹套式干燥筒设置于所述给料装置和夹套式热解筒之间;
所述闭式循环蒸发器的过热蒸汽出口与所述夹套式干燥筒尾段进水口连接,所述闭式循环蒸发器的回水进口与所述夹套式干燥筒前段出水口连接;
所述夹套式热解筒烟气出口与所述闭式循环蒸发器的烟气进口相连,所述闭式循环蒸发器的烟气出口依次经烟气流量调节阀、第二引风机与系统外界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工况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气化炉为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0415.6A CN110066693B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0415.6A CN110066693B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6693A CN110066693A (zh) | 2019-07-30 |
CN110066693B true CN110066693B (zh) | 2021-04-16 |
Family
ID=67368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40415.6A Active CN110066693B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666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88940B (zh) * | 2023-03-17 | 2023-10-10 | 浙江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层式喷胶干燥箱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4022A (zh) * | 2007-11-01 | 2008-03-19 | 上海交通大学 | 三段式生物质气化炉 |
CN101220282A (zh) * | 2007-12-04 | 2008-07-16 | 上海四方锅炉厂 | 推进式给料生物质气化炉热解筒装置 |
CN101412915A (zh) * | 2008-11-21 | 2009-04-22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内热式连续制备生物质热解气化煤气的方法及热解气化炉 |
CN203976738U (zh) * | 2014-05-22 | 2014-12-03 | 长安大学 | 煤气生产装置及粉煤干馏装置 |
CN105885882A (zh) * | 2015-01-09 | 2016-08-24 | 汪春雷 | 一种利用发动机废气进行干馏热解焦化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946279B (zh) * | 2015-06-01 | 2017-09-29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回转式分段加热生物质连续热解设备 |
CN108003907A (zh) * | 2018-01-09 | 2018-05-08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质气化系统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及其使用方法 |
CN105542858B (zh) * | 2015-12-21 | 2018-08-28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低焦油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
CN108728166A (zh) * | 2017-04-14 | 2018-11-02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生物质气化炉的干燥热解系统与生物质气化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11714A (en) * | 1992-04-06 | 1995-05-02 | Wu; Arthur C. | Thermal conversion pyrolysis reactor system |
KR100643253B1 (ko) * | 1997-12-18 | 2006-11-1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에바라 세이사꾸쇼 | 가스화 노 |
DE112005000402T5 (de) * | 2004-02-18 | 2008-06-12 | Ebara Corp.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asserstoffproduktion |
CN100580061C (zh) * | 2006-10-24 | 2010-01-1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固体燃料制备高浓度合成气的双流化床气化-燃烧耦合装置 |
-
2019
- 2019-04-25 CN CN201910340415.6A patent/CN1100666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4022A (zh) * | 2007-11-01 | 2008-03-19 | 上海交通大学 | 三段式生物质气化炉 |
CN101220282A (zh) * | 2007-12-04 | 2008-07-16 | 上海四方锅炉厂 | 推进式给料生物质气化炉热解筒装置 |
CN101412915A (zh) * | 2008-11-21 | 2009-04-22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内热式连续制备生物质热解气化煤气的方法及热解气化炉 |
CN203976738U (zh) * | 2014-05-22 | 2014-12-03 | 长安大学 | 煤气生产装置及粉煤干馏装置 |
CN105885882A (zh) * | 2015-01-09 | 2016-08-24 | 汪春雷 | 一种利用发动机废气进行干馏热解焦化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946279B (zh) * | 2015-06-01 | 2017-09-29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回转式分段加热生物质连续热解设备 |
CN105542858B (zh) * | 2015-12-21 | 2018-08-28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低焦油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
CN108728166A (zh) * | 2017-04-14 | 2018-11-02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生物质气化炉的干燥热解系统与生物质气化系统 |
CN108003907A (zh) * | 2018-01-09 | 2018-05-08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质气化系统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及其使用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杜云川.秸秆类生物质两段式气化实验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1,(第S2期),第17-18、47-5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6693A (zh) | 2019-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64300C2 (ru) |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выработки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с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данным способом | |
CN106318418B (zh) | 一种玉米秸秆低温炭化制备生物质炭燃料的方法 | |
CN205088193U (zh) | 一种制备低温、低焦油燃气的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 | |
CN106190416B (zh) | 一种生物质炭燃料 | |
US9951279B2 (en) | Gasifier with controlled biochar removal mechanism | |
CN106939170A (zh) | 一种太阳能协同两步法生物质螺旋烘焙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707478A (zh) | 多级循环流化床固体燃料制取富氢合成气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6127211U (zh) | 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炭化装置 | |
CN110066693B (zh) | 一种两段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及其工况切换方法 | |
CN111174428A (zh) | 一种反烧式蒸汽热风炉 | |
CN102249225A (zh) | 一种采用生物质进行供热的、由粉煤灰生产活性炭的系统 | |
CN205590629U (zh) | 生物质气化装置及系统 | |
CN108441264A (zh) | 木竹粉流化床气化-燃气轮机发电联产生物质炭、热方法 | |
CN109945557B (zh) | 一种基于生物质能的制冷系统及工艺 | |
CN111412473A (zh) | 一种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方法及系统 | |
CN105779009A (zh) | 生物质气化装置、系统及气化工艺 | |
CN207945695U (zh) |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双耦合发电系统 | |
CN201540012U (zh) | 复合生物质能燃料牧草烘干机 | |
JP4200255B2 (ja) | 炭化水素を原料とした動力発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 |
CN202116507U (zh) | 一种双活性炭的生产系统 | |
CN108423680A (zh) | 一种自供热式两段化学活化炉 | |
CN101880539A (zh) | 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装置 | |
CN205473572U (zh) | 垃圾多段热解沸腾炭化二次氧化处理装置 | |
CN104654768A (zh) | 沼气热风干燥工艺 | |
CN107267217A (zh) | 生物质干馏快速气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