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3232A -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3232A
CN110063232A CN201910404171.3A CN201910404171A CN110063232A CN 110063232 A CN110063232 A CN 110063232A CN 201910404171 A CN201910404171 A CN 201910404171A CN 110063232 A CN110063232 A CN 110063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application rate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trong see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41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镇邪
周文新
石泉
杨国俊
苏雨婷
王晓玉
陈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041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32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3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3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包括:3月24日浸种;3月28日播种,播种量为(干种子)105g/盘;4月20日移栽,机插密度为30cm×11cm;施肥,按照N:P2O5:K2O=1:0.5:1配施施氮、磷肥、钾肥;按照当地高产习惯正常管理,1叶1心期或2叶1心期喷施壮秧剂。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湘南超级早稻机插秧适宜播种量为105g/盘,壮秧剂以1叶1心期或2叶1心期喷施为宜。适宜的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使湘南超级早稻增产的机制是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促进了物质积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实现产量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经过多年的优化和实践,机械插秧已成为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一环,而用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水稻机插秧的发展。通过对不同育秧方式、播种量、苗床培肥和秧龄的深入研究,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已日趋完善,但机插秧秧苗素质差、返青期较长等问题仍有待解决。湘南稻区是湖南省重要粮食产区,该地区双季稻面积大、茬口紧,这与机插秧秧苗素质差、返青期较长一道进一步限制了该区域双季稻机插秧的发展。
低播种量条件下的秧苗个体间竞争小,素质较高,但是盘结力低,成毯性差,不利于机插;高播种量时通风透光条件差,秧苗细弱。近年来,关于通过控制播种量以培育壮秧的研究越来越多。瞿廷广等认为每秧盘(58cm×28cm)用芽谷130g-150g秧苗素质最好;播种量为80/盘时秧苗质量、大田机插效果最佳;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秧播量进行研究,发现每盘芽谷150g-180g效果最佳。可见,目前关于适宜播种量的研究尚无统一的结论,这可能与供试品种、试验地点及天气条件有关。
目前,水稻壮秧剂的研究已经较为明确,前人认为不同剂量的5%的烯效唑粉剂可以控制秧苗徒长,并有效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增加产量。周永进等认为烯效唑浸种能有效提高秧苗素质并提高产量。闫凯莉等认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能显著抑制稻株的生长,促进分蘖和提高产量。解文孝等认为多效唑浸种可显著抑制水稻幼苗的后期徒长,降低株高,提高根冠比,增加茎粗,并且最佳施用浓度为100mg/L。
多效唑是一种能抑制水稻生长和促进分蘖的生长调节剂,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提高IAA氧化酶的活性,调节水稻体内IAA和ABA的含量,从而达到矮化植株、提高产量的目的。多效唑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对于多效唑不同喷施时期的研究尚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在水稻壮秧上,针对不同播种量的机插育秧,到底喷施几次、什么时期喷施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南方湖南、江西等稻区双季稻面积大、茬口紧,机插秧秧苗素质差、返青期较长,限制了双季稻机插秧的发展。本发明以早稻为研究对象,从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等两个角度着手,研究了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并从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等角度研究了其影响机制,从而明确早稻的适宜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机插双季早稻产量、完善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一是在于必须改变农民多年形成的大播种量习惯,二是必须明确适宜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早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提升效果,三是必须从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等角度明确其影响机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从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等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对机插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并从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等角度研究了其影响机制,明确了早稻的适宜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机插双季早稻产量、完善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所述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的播种量为105g/盘;在1叶1心期或2叶1心期喷施壮秧剂。
进一步,所述壮秧剂为多效唑,施用方法为每公顷用量1800g粉剂兑水1500kg。
进一步,所述播种之前需要浸种。
进一步,所述播种之后需要移栽和施肥;
所述移栽,机插密度为30cm×11cm;
施肥按照质量比N:P2O5:K2O=1:0.5:1配施施氮、磷肥、钾肥。
进一步,所述施肥具体包括:施氮量为180kg/hm2,按照质量比N:P2O5:K2O=1:0.5:1配施磷肥和钾肥,氮肥按基肥、分蘖肥与穗肥质量比5:3:2施入,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按基肥与分蘖肥质量比6:4施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湘南超级早稻机插秧播种量为105g/盘,壮秧剂于以1叶1心期或2叶1心期喷施。适宜的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使湘南超级早稻增产的机制是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促进了物质积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2017年早稻茎蘖动态的影响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2018年早稻茎蘖动态的影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通过控制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对早稻产量产生影响。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湘南地区水稻产量、为完善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包括:
S101:3月24日浸种;
S102:3月28日播种,播种量为(干种子)105g/盘;
S103:4月20日移栽,机插密度为30cm×11cm;
S104:施肥,按照N:P2O5:K2O=1:0.5:1配施施氮、磷肥、钾肥;
S105:按照当地高产习惯正常管理,1叶1心期或2叶1心期喷施壮秧剂。
进一步,所述施肥具体包括:施氮(N)量为180kg/hm2,按照质量比N:P2O5:K2O=1:0.5:1配施磷肥(过磷酸钙,含P2O512%)和钾肥(氯化钾,含K2O60%),氮肥(尿素,含纯氮46.4%)按基肥、分蘖肥与穗肥质量比5:3:2施入,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按基肥与分蘖肥比例6:4施入。
进一步,所述壮秧剂为多效唑(粉剂,有效成分15%),施用方法为每公顷用量1800g粉剂兑水1500kg(多效唑浓度为1.8×10-4g/ml)。
进一步,所述湘南机插早稻的适宜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通过对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得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1材料与方法
1.1发明设计
本发明于2017-2018年早稻季在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进行。材料为中嘉早17(种子由市场购得),属籼型常规早稻,全生育期109d。壮秧剂为多效唑(粉剂,有效成分15%),施用方法为每公顷用量1800g粉剂兑水1500kg(多效唑浓度为1.8×10-4g/ml)。田块土壤基本理化特性为:有机质25.20g/kg,全氮1.50g/kg,碱解氮162.30mg/kg,全磷0.64g/kg,有效磷9.60mg/kg,全钾19.30g/kg,有效钾102.43mg/kg,pH6.22。供试秧盘规格为58cm×28cm。
本发明设壮秧剂喷施方式和播种量双因素。壮秧剂喷施设一叶一心喷施(A1)、两叶一心喷施(A2)、一叶一心+两叶一心喷施(A3)等3种方式,播种量设干种子每盘75g(B1)、90g(B2)、105g(B3)、120g(B4)等4个水平,共12个处理,每处理育秧20盘。3月24日浸种,3月28日播种,4月20日移栽。机插密度为30cm×11cm,各处理插秧100m2,不设重复。各处理施肥量一致,施氮(N)量为180kg/hm2,按照N:P2O5:K2O=1:0.5:1配施磷肥(过磷酸钙,含P2O512%)和钾肥(氯化钾,含K2O60%),氮肥(尿素,含纯氮46.4%)按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比例5:3:2施入,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按基肥与分蘖肥比例6:4施入。其他管理按照当地高产习惯进行。
1.2测定与方法
成苗率:各处理于播后18d取3盘秧苗,每盘带土切取10cm×10cm秧块3个,统计单位面积成苗数,并根据种子千粒重和播种量计算出苗率。
秧苗素质:按照成苗率取样方法取样,分别测量秧苗苗高、根数、根长和茎基宽,之后装袋于105℃下杀青30min,80℃下烘干至恒重后称重。
秧苗生理特性:于3叶1心期采集各处理秧苗,测定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以OD470的变化值0.1/min为一个相对酶活力单位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学还原法,以抑制50%为1个酶活力单位U;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双氧水法,以OD240的变化值0.1/min为一个相对酶活力单位U。
分蘖动态:自移栽后第5d开始,每5d记载一次水稻茎蘖数(每个大区定三个点,每点20穴)。
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考察关键生育时期(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与干物重,每个大区取6个重复样,每个重复3穴,叶面积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将叶、茎、穗等分部位装袋,105℃下杀青30min,经80℃烘干至恒重,称量各部位干物质重。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熟期每大区按对角线选取3点,每点调查连续60蔸水稻的有效穗数,计算单穴有效穗数,按平均有效穗数每点取样5蔸,带回实验室考察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各大区随机实收6m2(每2m2作一次重复),分收分晒,按照13.5%的含水率折算实际产量。
1.3数据处理
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DPS 7.05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出苗率与秧苗素质的影响
表1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注:同一栏中同列数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结合2017和2018年数据,发现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秧苗素质有较大影响(方差分析表略),其中播种量对秧苗成苗率、茎基宽和每穴总根数影响显著(P<0.05),壮秧剂喷施方式对秧苗平均根长影响显著(P<0.05);不同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下秧苗干重和苗高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交互效应亦达显著水平(P<0.05)。
如表1所示,三种壮秧剂喷施方式(A1、A2、A3处理)对秧苗成苗率、每穴总根数、茎基宽和百株干重均无显著差异;A2处理平均根长较长;A3处理苗高显著低于A1和A2处理。秧苗成苗率、每穴总根数、平均根长、茎基宽和百株干重大致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播种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控制苗高。
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交互效应中,各组合处理秧苗百株干重和苗高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结合两年数据,A1B1和A2B1处理百株干重表现最好,A1B4、A2B4和A3B4处理百株干重最差,百株干重大致随播种量的增大而降低;此规律在秧苗成苗率、总根条数和茎基宽等指标中也大致成立,可见播种量对百株干重具有决定性影响。由表1不难看出,秧苗苗高受播种量和壮秧剂影响均较大,在B4处理播种量下,苗高整体较高而B1处理较B2处理苗高稍高,但不显著,可能是由于B1处理下播种量小,导致秧苗个体养分充足产生的苗高效益要高于群体对光照需求产生的苗高效应导致。此外,A1和A2处理对苗高的控制有限,而A3处理对苗高控制较为有效,可见在一叶一心和两叶一心期均喷施壮秧剂能有效控制苗高。
2.2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对早稻秧苗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秧苗各抗氧化酶活性均有较大影响(方差分析表略)。其中,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CAT和SOD的活性影响显著(P=0.01),壮秧剂喷施方式对三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作用亦达显著水平(p<0.05)。
如表2所示,不同壮秧剂喷施方式中,A2处理各抗氧化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A3处理SOD活性稍低,其他酶活性均处于最高水平,A1处理则POD活性较低;播种量处理中,B3处理各抗氧化酶活均处于最高水平,B4处理则均处于最低水平。
两者交互效应中,B4各处理在各壮秧剂喷施条件下CAT活性、SOD活性都很低,但在A3处理下POD活性最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B2各处理在A1、A2处理下CAT、POD活性都比较低,但在A3处理下这两种酶的活性都比较高;B3各处理SOD、CAT活性都较高。总的来看,B3处理下秧苗的抗氧化性较好。
表2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秧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3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图2和图3可知,2017年早稻最高茎蘖数和最终有效穗差异较小,成穗率较高;而2018年早稻茎蘖数在晒田后无效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较低;整体来看2017年早稻单穴茎蘖数较2018年高2个左右,但各处理间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移栽后的基本苗数存在一定差异,播种量越大,基本苗数越高,但均在±1左右。不难看出,早稻生育前期,低播种量的处理分蘖速度较快,但最高分蘖数却较低,最终有效穗数也较低,说明提高播种量能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2.4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4.1干物质积累
为进一步探究各处理下早稻产量形成规律,在2017年的基础上,2018年对早稻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动态规律开展了进一步探究。
表3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2018年早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2018年早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除灌浆期外,壮秧剂喷施方式对其它各关键时期早稻地上部分干物质重有显著影响(P=0.02);播种量对各关键生育时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均有显著影响(P=0.01);两者交互效应显著(P=0.01)。
显著性分析如表3所示,不同壮秧剂喷施条件下,A2处理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在各关键生育时期均保持较高水平;A1处理虽然前中期较高,但是成熟期较低;相反,A3处理虽然前中期较低,但是灌浆期和成熟期较高,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不同播种量处理中,B3处理在各关键生育时期均最高,而B4处理最低。
二者交互效应中,B3各组合处理在各关键生育时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均较高,而B4各组合处理均较低;其中B3各组合处理中,A1B3较A2B3、A3B3在早稻生育前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高,但成熟期较低,这与秧苗素质规律有一定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总体来看,数A2B3、A3B3、A1B3积累量最高,这从侧面说明了播种量是影响早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重要因素。
2.4.2叶面积动态
通过对2018年早稻叶面积指数(LAI)的分析,发现壮秧剂喷施方式对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的LAI有显著影响(p<0.05),播种量对各关键生育时期的LAI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效应显著(p<0.05)。
表4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2018年早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如表4所示,壮秧剂喷施方式处理中,A1处理LAI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时期均处于最高水平,A3处理LAI在大田生育前期显著较低,但后期差异不显著;播种量处理中,各时期LAI一般以B3处理较高,B2处理较低。
两者交互效应中,A1B3处理在各个时期都处于最高水平,A2B3除孕穗期稍低,其他时期均处于极高水平,而A3B3处理在大田生育前中期叶面积指数极低,但后期逐渐赶上其他处理,灌浆期就处于较高水平;A1B2处理虽然前期稍高,但中后期明显落后,A2B2、A3B2处理也有类似规律;另外,A3B4处理在各个时期叶面积指数都较低。
2.5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合两年数据,不同播种量和壮秧剂不同喷施方式处理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有较大差异(方差分析表略),其中播种量对早稻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影响显著(P<0.05),壮秧剂喷施方式对早稻产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的交互效应中,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结合两年数据不难看出,不同壮秧剂喷施方式处理中以A2处理产量最高,通过分析其产量构成,发现A2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提升贡献最大;A1处理产量明显较低,且较低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是导致其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A3处理早稻产量在两年间表现差异巨大,主要是其两年间单位面积有效穗表现有较大出入,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播种量处理中,以B3处理产量最高,通过分析其产量构成,发现B3处理有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B1产量次之,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低,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补偿效应明显。B2、B4处理产量较低,其中B2处理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低,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补偿作用有限;B4处理有效穗最高,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较低,导致产量水平低下。
壮秧剂和播种量交互效应显著,但同一处理两年间差异较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整体来看,B3组合处理产量水平在两年间表现较好,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A2B3和A1B3产量最高,两年总产量以A1B3处理最高。通过分析其产量构成,发现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均处于中等水平,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贡献突出。B2、B4组合处理产量水平整体较低,其中B4组合处理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但较低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导致其产量水平低下,而B2组合处理由于每穗粒数或结实率不足以弥补其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导致的产量损失,致使其最终产量依然低下。
分别对2017和2018年各处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表6),发现产量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显著,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相关性不大。可见,适宜的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使湘南超级早稻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
表5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表6经济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
注:*、**表示差异分别达p<0.05和p<0.1水平。
本发明中,秧苗的成苗率、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茎基宽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低,苗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秧苗个体素质明显减弱,主要原因是高播种量减低了单株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和对光能的截获量,抑制了个体生长,增加了个体间的竞争。此外,低播种量处理下的秧苗移栽入大田后的分蘖发生力明显高于高播种量,主要是因为低播种量处理的秧苗更为健壮,移栽后返青活棵快,更能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但是由于高播种量处理的秧苗机插后基本苗更多,最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低播种量处理处于明显劣势。高产的形成在于平衡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播量较低时,成苗率高,秧苗健壮,个体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机插效果差不理想,漏秧率高,基本苗不足,不利于形成高产;播种量过高时,尽管机插效果较好,但是秧苗素质低下,返青慢,成本增加,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个体的高产潜力,也不利于高产。因此,要选择适宜的播种量,既要充分发挥个体的生产潜力,同时也要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本发明中,当播种量为105g/盘时,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既能保持与120/盘时相当,同时其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终其产量最高。
本发明中,1叶1心喷施多效唑能明显增加根长,而对于秧苗素质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从产量来看,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影响并不显著,但在与播种量互作效应中,以105/盘+1叶1心的组合产量最高。
本发明实施例为完善湘南早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以超级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壮秧剂喷施方式(1叶1心期喷施,A1;2叶1心期喷施,A2;1叶1心期+2叶1心期喷施,A3)和播种量(干种子)(75g/盘,B1;90g/盘,B2;105g/盘,B3;120g/盘,B4)对湘南早稻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早稻成苗率、每株总根数、平均根长、茎基宽和百株干重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壮秧剂喷施方式对平均根长有显著影响,但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播种量和壮秧剂喷施方式对秧苗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显著,以B3各处理酶活性较高;低播种量处理分蘖速度较快,但最终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增大而增多;播种量对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影响,两者皆以B3处理最高;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影响显著,播种量处理间以B3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高,壮秧剂喷施方式处理间以A2处理产量较高;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对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A2B3和A1B3产量最高,两年总产量以A1B3处理最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超级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3种壮秧剂喷施方式和4个播种量对早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发现低播种量下秧苗素质较高,移栽入大田后分蘖速度也较快,但最高分蘖数较低,最终有效穗数也较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降低,移栽后分蘖速度较慢,但分蘖数高,有效穗数也多,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整体上看,以播种量105g/盘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协调较好,产量较高。关于壮秧剂喷施方式,本发明发现,以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处理产量较高,但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对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播种量105g/盘+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和播种量105g/盘+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而两年总产量以播种量105g/盘+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处理最高。
适宜的播种量与壮秧剂喷施方式使湘南超级早稻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促进了物质积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湘南超级早稻机插秧播种量以105g/盘最佳,壮秧剂(多效唑)在1叶1心期或2叶1心期喷施一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的播种量为105g/盘;在1叶1心期或2叶1心期喷施壮秧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壮秧剂为多效唑,施用方法为每公顷用量1800g粉剂兑水1500k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之前需要浸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之后需要移栽和施肥;
所述移栽,机插密度为30cm×11cm;
施肥按照质量比N:P2O5:K2O=1:0.5:1配施施氮、磷肥、钾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具体包括:施氮量为180kg/hm2,按照质量比N:P2O5:K2O=1:0.5:1配施磷肥和钾肥,氮肥按基肥、分蘖肥与穗肥质量比5:3:2施入,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按基肥与分蘖肥质量比6:4施入。
CN201910404171.3A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Pending CN110063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4171.3A CN110063232A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4171.3A CN110063232A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3232A true CN110063232A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0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4171.3A Pending CN110063232A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323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3915A (zh) * 2014-08-25 2015-01-28 李世峰 一种机插水稻水浮式育秧技术
CN104396653A (zh) * 2014-12-17 2015-03-11 宏康(九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育秧方法
CN106386294A (zh) * 2016-08-30 2017-02-15 长沙旭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8012787A (zh) * 2018-01-31 2018-05-11 侯志平 一种双季稻栽培方法
CN108901795A (zh) * 2018-06-29 2018-11-30 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旱育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3915A (zh) * 2014-08-25 2015-01-28 李世峰 一种机插水稻水浮式育秧技术
CN104396653A (zh) * 2014-12-17 2015-03-11 宏康(九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育秧方法
CN106386294A (zh) * 2016-08-30 2017-02-15 长沙旭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8012787A (zh) * 2018-01-31 2018-05-11 侯志平 一种双季稻栽培方法
CN108901795A (zh) * 2018-06-29 2018-11-30 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旱育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瑞桂等编著: "《作物化学调控技术》", 30 September 2001,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继汤主编: "《新编农药使用手册》", 28 February 1999,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泽松著: "《王泽松农业科技文集》", 29 February 2016,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翁才浩,张国平编著: "《作物的营养、施肥及诊断技术》", 31 August 1988,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马景勇主编: "《水稻栽培技术》", 31 March 2010,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860B (zh) 一种旱直播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CN105010346B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7173392A (zh) 一种提高小麦抗低温冷害的抗冷制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10741890A (zh) 一种玉米地套种魔芋方法
CN109601289A (zh) 一种富硒谷子种植方法
CN109729944A (zh) 一种杂交中稻防倒高产栽培方法
CN109588228A (zh) 克服甜瓜连作障碍的轮作方法
CN109793003A (zh) 芝麻矮化壮杆剂及其应用技术
Alhaji Yield Performance of Some Cowpea Varieties under Sole and Intercropping with Maize at Bauchi, Nigeria.
Panda et al. Yield performance of rainfed lowland rice as affected by nursery fertiliz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intermediate deepwater (15–50 cm) and flash floods
CN110495359B (zh) 一种改善食用品质减缓嫩茎木质化的菜心种植方法
CN109804872A (zh) 一种春玉米全程机械化精准减肥增效栽培方法
CN109180362A (zh) 一种对作物具有抗逆潜能调动和根冠促压功能的组合物
Kumar et al. Impact of nutri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growth,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N114503993B (zh) 一种谷子抗逆抗倒伏调节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7926978B (zh) 玉米抗倒伏抗逆境增产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717027A (zh) 一种抗低温冷害的玉米种植方法
CN110063232A (zh) 一种机插早稻壮秧增产方法
CN108934845A (zh) 一种燕麦的种植方法
CN108718959A (zh) 一种干旱地区谷子栽培方法
CN106942285A (zh) 一种水稻拌种剂
CN111955296A (zh) 一种水稻旱直播栽培方法
CN111066607A (zh) 一种水稻一种两收优质丰产种植方法
CN111903452A (zh) 一种烟稻轮作区合理耕层构建方法
CN106386856B (zh) 一种促根健苗的棉花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