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2425A -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2425A
CN110062425A CN201910276637.6A CN201910276637A CN110062425A CN 110062425 A CN110062425 A CN 110062425A CN 201910276637 A CN201910276637 A CN 201910276637A CN 110062425 A CN110062425 A CN 110062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rlc layer
downlink data
rtt
spatial cach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66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自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66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2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2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24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4700 priority patent/WO202020704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进一步的获取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以确定带宽时延积,并根据该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其中,该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在该方法中,经过调整后的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始终与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因此,在利用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存储数据时能够有效的控制RLC层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从而有效控制基站所在网络的传输速率,使网络的传输速率可以稳定于最大期望速率值,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无线接口协议(Long Term Evolution,LTE)得到了普及应用。在LTE的体系中,可以通过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实现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目前,在RLC层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发送数据和接收状态报告,形成闭环保障传输机制,即RLC AM模式。在该RLC AM模式下,RLC层通常采用丢弃数据包或缓存数据包的方法实现控制下行发送数据的速率。
但是,上述缓存数据包来进行速率控制的方法存在资源开销较大,且控制的速率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资源开销,且能够使网络传输速率得到稳定控制的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根据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获取RTT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并获取接收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其中,状态报告是针对下发的RLC层的下行数据包的状态报告;
根据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接收时刻,确定RT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接收时刻,确定RTT,包括:
从状态报告中获取应答响应的标识;
判断预设的本地表中是否存在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
若存在,从本地表中确定是否存在与应答响应对应的下行数据包与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存在对应关系,则根据接收时刻、以及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RT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接收时刻、以及与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RTT,包括:
根据接收时刻,以及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的差值,确定RT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RTT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本地表中的记录的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之前,还包括:
从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中获取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发送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以及记录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
将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与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入到本地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包括:
将带宽时延积确定为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
第二方面,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进一步的获取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以确定带宽时延积,并根据该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其中,该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由于该方法中,由于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是根据带宽时延积的变化被动态调整的,使经过调整后的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始终与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因此在利用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存储数据时能够有效的控制RLC层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从而有效控制基站所在网络的传输速率,使网络的传输速率可以稳定于最大期望速率值,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且该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始终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缓存空间,极大的减少了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所占的资源开销,大大提升了基站所在网络系统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RTT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实施例S2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4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RTT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A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其中,基站和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相互连接,具体的可以是有线的网络连接,也可以是无线的网络连接。其中,基站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消息,终端用于向基站发送上行消息。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被使用于2G/3G/4G/5G的网络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给出的LTE体系仅为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只要存在RLC协议即符合本方案所在的应用场景,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如图1所示的LTE体系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GPRS隧道协议(GPRSTunnellingProtocol,GTP)共同组成网络传输的协议架构,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与终端在该网络协议架构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消息的传送和交互。上述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其执行主体为基站,其中,该执行主体还可以为应用上述网络传输协议架构的计算机设备,或者是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基站,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基站对网络传输速率进行控制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其中,最大期望速率值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预先定义,用于表示用户期望的与该网络传输性能相匹配的传输速率。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表示在网络传输中基站与终端之间通信的往返时间,例如,如图1所示,基站发送信息到终端,终端再回馈给基站消息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即为RTT。由上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RLC层的RTT即表示基站下发RLC层的下行数据包到终端,终端反馈上行应答消息到基站的RLC层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基站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携带速率值的信息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可选的,基站也可以从预先存储有最大期望速率值的存储器中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可选的,基站还可以从预先记录有最大期望速率值的数据库中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另一方面,基站可以通过监测RLC层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时间和RLC层接收上行应答消息的时间,再进一步的根据监测到的这两个时间获取RLC层的RTT。
S102、根据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本实施例涉及带宽时延积的确定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当基站获取到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LC层的RTT时,可以直接将该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作为带宽时延积,可选的,基站也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执行对RTT增加权重的修正处理,再进一步的将修正后的RTT与最大期望速率值的乘积作为带宽时延积。
S103、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其中,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其中,下行队列缓存空间被设置在基站的RLC层中,用于缓存RLC层的上层(例如,PDCP层)传送下来的数据包,以便RLC层对该数据包进行相应的RLC层处理(例如,级联或封装处理),以及缓存RLC层上待传送的数据包,以便RLC层向下层(例如MAC层)发送数据包。上述下行队列缓存空间的大小可以被初始化定义,具体对应的空间大小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不同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的大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本实施例中,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当基站获取到本网络当前时刻的带宽时延积时,可以进一步的根据该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在当前时刻对应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并将调整后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作为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以使在下一时刻的网络传输过程中,RLC层从上层获取到的数据包可以缓存在调整后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中,进而使下一时刻的网络传输速率可以与调整后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相匹配,而本实施例中的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是匹配的,因此,下一时刻的网络传输速率即可无限靠近最大期望速率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进一步的获取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以确定带宽时延积,并根据该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其中,该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在该方法中,由于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是根据带宽时延积的变化被动态调整的,使经过调整后的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始终与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因此,在利用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存储数据时能够有效的控制RLC层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从而有效控制基站所在网络的传输速率,使网络的传输速率可以稳定于最大期望速率值,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且该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始终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缓存空间,极大的减少了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所占的资源开销,大大提升了基站所在网络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RTT的获取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201、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并获取接收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其中,状态报告是针对下发的RLC层的下行数据包的状态报告。
其中,状态报告用于描述终端是否成功接收基站发送消息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当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消息时,终端在接收到该消息后会相应的向基站发送一个与该消息对应的状态报告,以便基站知悉终端是否成功接收上述发送的消息。
本实施例中,基站向终端下发RLC层的下行数据包,终端接收到该下行数据包后再向基站发送与该下行数据包关联的状态报告,以告知基站上述下行数据包被接收的情况,使基站在接收到该状态报告后可以执行后序的工作。基站在接收状态报告的同时可以记录接收状态报告的时间,以便之后使用。
S202、根据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接收时刻,确定RTT。
当基站获取到RLC层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对应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时,可以进一步的将下发时刻和接收时刻直接进行运算,得到RTT;可选的,也可以进一步的对下发时刻或接收时刻进行修正处理,再将修正处理后的下发时刻和接收时刻进行运算,得到RTT。
可选的,根据接收时刻、以及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RTT,具体包括:根据接收时刻,以及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的差值,确定RTT。本实施例涉及确定RTT的具体方法,即将发时刻和接收时刻直接进行差值运算,从而得到RTT。
上述实施例是通过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和发送RLC层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RTT,这种获取RTT的方法充分利用了RLC层中存在状态报告传输机制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基站控制网络传输速率的过程中提供比较准确的RTT,使根据RTT确定的带宽时延积也相对比较准确,从而使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传输速率值更加匹配,进而提高了网络传输速率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4为图3实施例S2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基站获取RLC层的RTT的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该过程包括:
S301、从状态报告中获取应答响应的标识。
其中,应答响应的标识用于表征被确认的RLC层的下行数据包,其可以用数字、字母、序列号等表示。本实施例中,当基站获取到状态报告时,可以进一步的从状态报告中提取出应答响应的标识,以根据应答响应的标识获悉RLC层的下行数据包被确认接收的情况。
S302、判断预设的本地表中是否存在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若存在,则执行S303,若不存在,则执行S305。
其中,本地表中记录有应答响应的标识与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且该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由基站定义,本地表中还同时记录有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对应下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且该对应关系可以由基站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实时记录。上述本地表可以存储在基站的数据库中,也可以存储在基站的内存中,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基站随时写入和读取数据的要求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当基站从状态报告中获取到应答响应的标识时,可以进一步的查询预先存储下来的本地表,根据该本地表中记录的应答响应的标识与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该本地表中是否存在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若存在,则具体执行S303,若不存在,则具体执行S305。
S303、从本地表中确定是否存在与应答响应对应的下行数据包与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若存在对应关系,则执行S304,若不存在对应关系,则执行S305。
本实施例涉及本地表中存在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的应用场景,在此应用场景下,基站进行下一步的判断工作,即根据该本地表中记录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对应下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本地表中是否存在与下行数据包的标识对应的下发时刻,若存在,则具体执行S304,若不存在对应关系,则执行S305。
S304、根据接收时刻、以及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RTT。
本实施例涉及本地表中存在与下行数据包的标识对应的下发时刻的应用场景,在此应用场景下,基站根据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之前记录的该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确定RTT。
示例性说明上述过程,参见图4A所示的网络传输的示意图。在该网络传输过程中,基站发送RLC层的下行数据包,记录发送的下行时刻(如图中的T_D),基站接收RLC层的状态报告,并记录接收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如图中的T_P),最后将下行时刻(T_D)和接收时刻(T_P)的差值确定为RTT。
S305、停止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本地表中不存在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时的应用场景,或者是本地表中不存在与下行数据包的标识对应的下发时刻的应用场景,面对这两种应用场景时,基站无法正常获取到RLC层的RTT,进而无法获取到该网络的带宽时延积,以及无法调整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因此,基站会执行停止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确定RTT的步骤之后,本申请提供的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删除本地表中的记录的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在基站在获取到RTT之后对本地表的处理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资源的开销,基站在利用本地表上记录的数据找到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可以进一步的将该对应关系进行删除,以减少数据所占空间,进而提高了基站内存或数据库的空间利用率,也相应的提高了基站的运行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涉及的是基站在接收状态报告之前的具体工作,如图5所示,该工作包括:
S401、从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中获取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其中,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是指基站的RLC层向MAC层下发数据包时对应的数据包。本实施例中,RLC层在当前时刻向MAC层下发数据包时,可以从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中依次获取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再依次向MAC层下发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S402、发送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以及记录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
当RLC层向MAC层下发数据包的同时,基站可以在记录表中记录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时刻,即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并将记录有该下发时刻的记录表存储在内存中或数据库中,以便之后使用。
S403、将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与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入到本地表中。
当基站记录了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后,还可以进一步的获取该下行数据包的标识,再将该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之前记录的下发时刻进行一一对应,并将该对应关系记录在本地表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涉及的记录可以通过基站在内存或数据库中写入数据的方式实现,属于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过多解释。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的方法,该方法为:将带宽时延积确定为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
当基站根据当前时刻RLC层的RTT和最大期望速率值获取到当前时刻的带宽时延积时,可以进一步的根据该带宽时延积调整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并将调整后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作为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以便在下一时刻的下行数据包到达下行队列缓存空间时,下一时刻的下行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可以得到控制,即使网络的传输速率能够稳定的靠近最大期望速率值。
综上所述所有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该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如图6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501、发送RLC层的下行数据包,并记录该下行数据包的标识SN和发送时刻T_D。
S502、将上述T_D与SN对应存入本地表中。
S503、接收RLC层的状态报告,并记录接收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T_P。
S504、读取上述状态报告中的应答响应的标识SN1。
S505、根据SN1在上述本地表中查询是否存在与SN1关联的SN,若存在,则执行S506,若不存在,则执行S511。
S506、从本地表中确定是否存在SN与T_D之间的对应关系,若存在,则执行S507,若不存在,则执行S511。
S507、将T_P和T_D的差值确定为RTT。
S508、获取最大期望速率值。
S509、将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确定为带宽时延积。
S510、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其中,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所述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S511、停止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
结合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和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对网络传输的过程进行简单的说明:参见图6A所示的网络传输过程示意图,在该网络传输过程中,基站发送RLC层的下行数据包,同时通过检测调整模块检测并记录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再接收RLC层的状态报告,并通过检测调整模块检测并记录获取接收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使基站根据记录的下发时刻和接收时刻的差值确定RTT,再根据RTT和最大期望速率值确定带宽时延积,基站再相应的通过检测调整模块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以使RLC层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进而使基站与终端之间的网络的传输速率值可以稳定达到最大期望速率值,达到了稳定控制网络传输速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涉及了基站控制网络的传输速率,使网络的传输速率值稳定达到最大期望速率值,提到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克服了传统控制网络传输速率时所占的缓存空间需求较大时带来的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而减少资源的开销,提升了基站所在网络的传输性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确定模块12和控制模块13,其中: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控制模块13,用于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获取模块11包括:接收单元111和确定单元112,其中:
接收单元11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并获取接收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其中,状态报告是针对下发的RLC层的下行数据包的状态报告;
确定单元112,用于根据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接收时刻,确定RTT。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确定单元112包括:获取子单元1121、第一判断子单元1122、第二判断子单元1123和确定子单元1124,其中:
获取子单元1121,用于从状态报告中获取应答响应的标识;
第一判断子单元1122,用于判断预设的本地表中是否存在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
第二判断子单元1123,用于在本地表中存在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时,从本地表中确定是否存在与应答响应对应的下行数据包与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子单元1124,用于在本地表中确定存在与应答响应对应的下行数据包与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根据接收时刻、以及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RTT。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确定子单元1124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时刻,以及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的差值,确定RTT。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7所示的网路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删除模块14,用于删除本地表中的记录的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7所示的网路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如图1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获取数据包模块15,用于从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中获取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发送和记录模块16,用于发送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以及记录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
存储模块17,用于将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与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入到本地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13具体用于将带宽时延积确定为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在累赘。
关于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报文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根据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根据最大期望速率值与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根据带宽时延积调整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根据所述最大期望速率值与所述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根据所述带宽时延积调整所述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所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所述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所述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RTT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并获取接收所述状态报告的接收时刻;其中,所述状态报告是针对下发的RLC层的下行数据包的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所述接收时刻,确定所述RT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和所述接收时刻,确定所述RTT,包括:
从所述状态报告中获取应答响应的标识;
判断预设的本地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
若存在,从所述本地表中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应答响应对应的下行数据包与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存在所述对应关系,则根据所述接收时刻、以及与所述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所述RT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收时刻、以及与所述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确定所述RTT,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时刻,以及与所述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的差值,确定所述RTT。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RTT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所述本地表中的记录的所述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与所述应答响应的标识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之间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告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中获取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发送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以及记录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
将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下发时刻与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入到本地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带宽时延积调整所述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所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包括:
将所述带宽时延积确定为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
8.一种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的最大期望速率值和RLC层的RTT;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期望速率值与所述RTT的乘积,确定带宽时延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带宽时延积调整所述RLC层当前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得到所述RLC层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所述下一时刻的下行队列缓存空间与所述最大期望速率值匹配。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276637.6A 2019-04-08 2019-04-08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062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6637.6A CN110062425A (zh) 2019-04-08 2019-04-08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19/124700 WO2020207044A1 (zh) 2019-04-08 2019-12-11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6637.6A CN110062425A (zh) 2019-04-08 2019-04-08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2425A true CN110062425A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18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6637.6A Pending CN110062425A (zh) 2019-04-08 2019-04-08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2425A (zh)
WO (1) WO202020704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534A (zh) * 2019-11-13 2020-04-07 哈尔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嘉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政务舆情的上行速率调控方法和装置
CN111131083A (zh) * 2019-12-27 2020-05-08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30923A (zh) * 2019-11-29 2020-05-08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带宽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07044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61634A (zh) * 2020-10-19 2021-01-22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9471A (zh) * 2020-10-23 2021-02-2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995057A (zh) * 2021-05-20 2021-06-18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最大传输速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9432A (zh) * 2022-11-22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队列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4181A1 (en) * 2002-12-06 200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data buffering in a data transmitter
CN1798085A (zh) * 2004-12-28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子层发送缓存大小的调整方法
CN1937594A (zh) * 2006-11-13 2007-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缓存队列门限的方法及装置、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16903A (zh) * 2012-10-25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调整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4861A1 (en) * 2003-12-23 2005-07-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queue buffer
WO2011025438A1 (en) * 2009-08-25 2011-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sing the ecn mechanism to signal congestion directly to the base station
US9380635B2 (en) * 2012-01-09 2016-06-2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Dynamic TCP layer optimization for real-time field performance
CN104967498B (zh) * 2015-06-11 2018-01-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历史的卫星网络数据包压缩传输方法
CN110062425A (zh) * 2019-04-08 2019-07-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4181A1 (en) * 2002-12-06 200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data buffering in a data transmitter
CN1798085A (zh) * 2004-12-28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子层发送缓存大小的调整方法
CN1937594A (zh) * 2006-11-13 2007-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缓存队列门限的方法及装置、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16903A (zh) * 2012-10-25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调整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7044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71534A (zh) * 2019-11-13 2020-04-07 哈尔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嘉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政务舆情的上行速率调控方法和装置
CN110971534B (zh) * 2019-11-13 2023-05-05 哈尔滨哈工智慧嘉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政务舆情的上行速率调控方法和装置
CN111130923A (zh) * 2019-11-29 2020-05-08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带宽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31083B (zh) * 2019-12-27 2023-02-28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31083A (zh) * 2019-12-27 2020-05-08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1634A (zh) * 2020-10-19 2021-01-22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61634B (zh) * 2020-10-19 2023-08-08 深圳市嘀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9471A (zh) * 2020-10-23 2021-02-2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99471B (zh) * 2020-10-23 2023-02-10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995057A (zh) * 2021-05-20 2021-06-18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最大传输速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057B (zh) * 2021-05-20 2021-10-22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最大传输速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9432A (zh) * 2022-11-22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队列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09432B (zh) * 2022-11-22 2024-04-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队列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7044A1 (zh)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2425A (zh)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749804B2 (en) Data services using location patterns and intelligent caching
US1138873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ime-domain resources,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CN105191216A (zh) 用于多流聚合的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US9667705B2 (en)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network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7017970A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及其方法
US20190132771A1 (en)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Split Bearer Preprocess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9028771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20117011A1 (en) Link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94452A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网络设备
WO2024037296A1 (zh) 基于协议族的quic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722574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536414A (zh) 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80978B (zh) 多路径传输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98976A (zh) 网络参数的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8913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网关
WO2016131323A1 (zh) 一种控制双连接x2状态报告发送的方法、装置及辅基站
CN103532920A (zh) cookie更新方法以及cookie更新系统
CN108934044A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996288A (zh) Rlc层的数据级联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81229A (zh)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185727B2 (en) Access point for wireless LAN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889189A (zh)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6067865A (zh) 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WO2020223984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3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